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是一只小蜜蜂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是一只小蜜蜂,飛來飛去整天忙,兒歌唱“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釀蜜糖”。說的就是我。
我是一只小蜜蜂,雖然我小,但我很聰明,我出去不帶地圖,也不帶指南針,更不會迷路,我有著人類無法解釋的本能。
我是一只小蜜蜂,到了秋天把糧儲,到了冬天,我們蜜蜂全都團在一起,變成了一個蜂球。那樣可以保暖。
我是一只小蜜蜂,別看我小但我可聰明了。
如果你給我一顆改變丸,讓我變成一種動物,我最想變的是小蜜蜂。我希望我的樣子是這樣的:眼睛藍藍的,就像大海,就像 藍天,也像兩顆既美麗又名貴的藍寶石、穿著一條黑黃條紋的小裙子,穿著一雙漂亮的黑色小皮靴,戴著一對白色的棉手套。
我會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采蜜。拿著一個紅色的小桶子,飛舞在色彩斑斕的花叢中,找一朵美麗新鮮的花,站在花上拿柔軟的花瓣做的小吸管,放到花心,用嘴一吸吸到肚子里,再吐到小桶中,就采好蜜了。我想讓蜂窩變成這個樣子:外面像一個巨大的草莓,入口處在草莓下面;一進入蜂窩,就會看到許多用土做的小花盆,里面種了不少的植物,給蜂窩增添了美感。再進去,就會出現一個指路標,上面寫著餐廳、花匠室、寶寶屋、母蜂房等。餐廳是蜜蜂吃飯的地方,那里有無數個可愛的小桌子和小椅子。每到吃飯的時候,蜜蜂們就一個個坐在小椅子上,捧著一個小碗,等到食蜂拿來食物,一個個發給它們。花匠室是花匠蜂的工作室,那里有堆積如山的花盆和許多美麗的植物。花匠蜂的工作大都是照料植物,不是給蜂窩增加些小裝置,讓蜂窩更加美麗。寶寶屋是保姆蜂照顧蜂寶寶的地方。蜂寶寶在搖籃中睡著,保姆蜂給它喂奶、蓋被子、照顧它們。母蜂房是一個蜂窩最大母親住的地方,工蜂們輪流照顧它。
好了,我和你們也說了很久了。你說,如果你有一顆改變丸,你想變成什么呢?
繪畫如此,寫作亦然。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即是生活。”寫作要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真實的人、事、物、景來表現真情實感。但是,如果要使作文達到出神入化的絕妙佳境,除了具有扎扎實實的記敘、描寫、說明的能力外,還要善于虛寫。所謂虛寫,就是通過議論、抒情、想像等方式,從“虛”的方面來表現“實”的一種寫作技巧。
那么,在寫作中我們該如何恰到好處地虛寫呢?
一、議論抒情法
在記敘性作文中,為了表達作者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觸動而生的主觀情感和想法,就要借助議論和抒情了。記敘性文章中最常用的虛寫方法,就是巧妙穿插議論和抒情。但是,無論是議論還是抒情,都要水到渠成,貼切生動,做到感悟獨特,情真意切,切忌無病,空洞說教。
在記敘性文章中穿插的議論,就是在記敘、描寫、說明的過程中,插入作者的認識評價,對形象的特征和事件的意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或開篇明旨,或承轉過渡,或前后照應,或卒章顯志。
文中插入議論的方式一般有3種:先敘后議、先議后敘、夾敘夾議。如有位考生寫《嘗試》一文時,開頭寫嘗試養花,中間寫嘗試過程,結尾寫道:“嘗試失敗了,心里頓時產生一種失落感,我后悔莫及。可事后又想,我本非養花專家,況且茶花本就嬌貴,一次失敗,應在情理之中,何苦自尋煩惱,耿耿于懷?嘗試本來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敗,這次失敗了,還有下一次。人生如養花,嘗試何其多。倘無失敗之苦澀,哪來成功之甘果?”這段議論就是先敘后議,可謂一箭雙雕,既照應了開頭,又升華了主題。
寫作中的抒情,有時是直抒胸臆,有時是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發主觀感受和想法;間接抒情則是將主觀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說明、議論之中,使寫人、敘事、狀物帶上鮮明的感彩。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間接抒情,如能借助反復、排比、夸張、對比等修辭方法,則可以加濃抒彩,增強藝術感染力。
寫作中議論方法運用較多的是寓情于理的寫法。寓情于理,就是將感情融合在議論中,構成一種富有情感色彩的議論,既從情感上打動讀者,又在內容上深化主旨。這種議論抒情法啟人心智,耐人尋味,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如魯迅《故鄉》一文的結尾:優美的景色、充沛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啟示,議論抒情水到渠成,主題思想躍然紙上。
二、移情想像法
高爾基說:“聯想和想像是創造文字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聯想和想像也是寫作中一種重要的虛段。大膽合理的移情想像,會使文章陡然生姿。
所謂移情想像,就是充分調動聯想、想像和生活積累,把主觀感情、想法等移到客觀外物上,通過其他人或物來表現自己的情意,從而達到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的目的。如寓言故事《一只木船》,文中將船擬人化,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轉移到船的身上,借船因為追求不受約束的自由而最終受挫的經歷,聯想到人類生活也是如此,感悟獨到新穎。這實際上是作者的移情想像,也是寫作中相關角度的相似想像的巧妙運用。又如《我的歡樂》一文,作者運用變換角度的求異想像,從“物”的角度,虛擬“我是一只鴿,一只傳遞快樂的和平鴿”。文章想像奇特,巧借和平鴿寫出了祖國的變化,詮釋了文章的崇高內涵。
文章中插入的夢境,以及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幻覺,也是一種巧妙的移情想像。不過,幻化的形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服從中心的需要,要水到渠成而又富有感情。如楊朔《荔枝蜜》一文的結尾:“這天夜里,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這個夢富于想像,移情巧妙,極具畫龍點睛之妙。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姑娘擦亮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現一種美妙的幻覺: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鴨、慈祥的奶奶……如此虛寫,對比鮮明,主旨突出,強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運實入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