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培訓機構年終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明確目標,齊抓共管,強化督導考核。縣勞務輸出領導小組經常召開成員工作會議,建立了“追究制”的工作制度,及時總結布置工作,特別是勞動、教育、財政、公安、計生、工會、共青團、婦聯、扶貧辦及宣傳等部門,都布置了具體工作,下達了任務,只要是有利于勞務輸出工作的事,保證做到優辦、快辦,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為勞務輸出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把農村勞務輸出工作作為農村經濟指標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自XX年以來,每年年初即與各鎮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勞務輸出任務,并簽訂責任狀,同時,加大了由縣勞務辦牽頭對各鎮、各部門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調度、半年一小結、年終總結表彰”的考核力度,重點從“五有二率”(有組織、有經費、有目標、有檔案、有實效和培訓率、有組織輸出率)方面采取“月月督查、月月公布,季季小結、季季排名”的方式進行督導檢查。
建立協會,拓寬市場,發揮品牌作用。縣是全國知名的“建筑之鄉”和“木材加工之鄉”,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創建了一批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每年都有5萬余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大慶、遼河、濟南、西安、敦煌、銀川、烏魯木齊等地。目前全縣從事木材加工銷售的人數已達12.7萬余人,其中從事木線條加工銷售的僅王溝一鎮就有1萬多人,可以說凡有木線條銷售的地方,就有縣人。在老品牌的基礎上,我們不斷開辟新的品牌,并在勞務輸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一是重點網抓好“建筑工、電子裝配工、縫紉工、電焊工和保安”五大品牌的培訓和輸出,在縣建筑業協會的基礎上,分別為其他四大品牌建立了行業協會,同時組織外出務工人員在源頭加入工會,通過協會和工會與務工地協會和工會的有效對接,使務工者在務工地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維權有了保障。二是堅持有組織輸出主渠本文來源:文秘范文道。全縣各鎮及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積極與蘇南等地聯絡,主動掛靠,多形式、多渠道對接、培育新的勞動力市場,為進一步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供了用武之地。三是建立南北交流平臺,暢通南北交流渠道。今年就召開了各類中小型招聘會5次,大型招聘會二次,在縣--無錫濱湖區勞動部門共同舉辦的XX年春、秋兩次大型的南北勞務協作洽談會上,來自蘇南及上海、浙江、廣州及本縣的近50家中介、培訓機構,提供了8000余個工作崗位,吸引了近兩萬人次的農民及分流的學生踴躍應聘,進一步拓寬了勞務市場。
創新機制,形成網絡,抓好培訓后有組織輸出工作。我們對縣內教育資源進行了合理開發,充分發揮能人作用,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開展社會化培訓;創新投資體制,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辦學作用,全縣各類培訓機構投資達1000余萬元,55家培訓機構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以各職業中學和成職教中心校為基礎,以社會力量辦學為輻射的立體培訓網絡,建立了電子裝配、縫紉、電焊、建筑、保安五大培訓基地,可以從事社會上所急需的十多個工種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2.8萬人,培訓輸出率達99.8%以上。
我們以省級建筑企業中陽集團為依托,重點打造具有縣特色的建筑品牌,利用縣建筑技校培養一批能吃苦,懂技術的新型建筑工人,不斷向務工地進行補充;對各工程處中下層干部進行輪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利用歇工期對建筑工人進行大批量培訓;到施工地進行現場培訓,使廣大建筑工人的整體素質得以不斷提高,目前在外務工的建筑工人已達5萬多人。目前,我縣的縫紉、保安、電焊、電子裝備也已形成了知名的勞務品牌,和建筑工一齊成了支撐縣勞務輸出的五大支柱。
搭建平臺,“筑巢引鳳”,實現外出務工與返鄉創業和諧發展。一方面引導有資金,有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民返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民就業。另一方面把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投資政策交到投資者手中,及時對廣大返鄉創業者鄭重承諾:“大張旗鼓的鳴鑼開道,理直氣壯的保駕護航,千方百計的出謀畫策,全心全意的排憂解難”,使廣大投資創業者投資更放心,創業有信心。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政策感召下,在縣領導有關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返鄉創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如鳳城鎮的劉金亮,在深圳務工六年后,返鄉創業,與三鹿集團合資投資1700萬元,其中乳業已成為三鹿集團的骨干成員單位。王溝鎮的劉尊龍,返鄉創業辦起了麥稈畫工藝廠,產品遠銷國內外;趙莊鎮的劉建宏,返鄉創業辦起了玩具廠,首羨鎮的崔軍,返鄉創業辦起了冷庫加工,順河鎮的李玉芳返鄉創業辦起了編織廠……一個“外出務工掙票子,借地學習換腦子,返鄉創業辦廠(場)子”的正在縣大地興起,為今后勞務輸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后勁,為推進我縣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
【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Ningl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ask of job training for farm laborers looking for urban employment, they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promotion, school sponsorship, departmental supervision and farmers benefit", closely around the status of Ninglang county, take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develop the job training for rural labor force local transfer,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of farmers, improve the employ ability of farmers, and completed the training task,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關鍵詞】管培分開;勞轉培訓;任務
【Keywords】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separate; job training for farm laborers looking for urban employment; task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84-03
1 成立機構,明確職責
為了確保勞轉培訓順利進行,寧蒗專門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勞轉培訓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配備了5名工作人員,明確了工作職責。成立機構成立后,多次專門召開縣級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研究農勞轉培訓工作。
2 編制培訓規劃
根據上級下達任務,按照“管培分開”方法,經過招標公示七天無異議,由縣勞轉辦下達培訓任務。縣農廣校承接培訓任務后,多次組織全體職工學習文件、通知的內容,反復研究培訓工作;同時積極向領導請示、匯報工作情況,并得到及時解決。
其次,根據培訓任務,結合寧蒗縣精準扶貧、縣農業局“扶貧掛包幫”工作需要,縣校通過調查、論證,按照寧蒗基本概況、培訓目標任務、培訓內容、組織實施、組織管理、保障措施等五個方面撰寫了《寧蒗縣農勞轉移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并按程序向上級呈報了電子、紙質文檔各一份。
3 宣傳動員
在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的同時,縣校積極與實施鄉村、縣局扶貧掛包幫總負責人取得聯系,及時協調培訓所涉及相關事宜;并通過縣局扶貧掛包幫人員、駐村工作隊、鄉政府、村委會等人員組織開展宣傳動員,還以發放教材、資料、現場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動員,讓廣大農民認識和了解開展勞轉培訓的重要性、必要性、目的、意義[1]。根據統計,宣傳動員發放教材180套、資料190份、現場會3次。
4 培訓
4.1 培訓基地設置
根據扶貧掛包幫工作和《培訓實施方案》,經分管領導與縣勞轉辦、縣農廣校等單位負責人反復協商,選定了一個鄉兩個村作為培訓基地。基地固定、夠用,基本教學設施齊備;實習基地:村附近農戶田間地頭,相對固定。
4.2 學員招收
按培訓對象應具備條件要求,在本人自愿,鄉村推薦,縣校審核的條件下,確定和落實培訓對象,并對培訓對象按村建立了培訓花名冊、培訓臺賬。
4.3 教學班設置
以村為單位,建立了3個班,其中,人員相對集中的設立了兩個班,相對分散的設立了一班。
4.4 培訓內容
主要圍繞所選定兩個村委會的農業主導產業,重點開展了馬鈴薯、玉米、烤煙、核桃、蕎麥、花椒等六個作物的栽培與管理技術的培訓。
4.5 教師
配備了6名,其中,本科3人、專科3人;職稱,高級2人、中級3人、初級1人。建立了教師名冊一份。
4.6 教材
承訓單位在編寫明白紙的基礎上,專門組織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符合寧蒗農業產業實際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教材》。經設計、排版、裝訂,共印制了1000套,并會同明白紙200份及時分發給教師、參訓學員,做到了人手一套。
4.7 教學
根據上級指導性教學計劃,承訓單位按教學班、專業、課程、學時(分理論、實作)、任課教師、教學負責人等幾個方面擬訂了教學計劃,符合培訓項目要求;教學管理統一由承訓單位安排,教學負責人在安排輔導教師備課、撰寫教案的同時,還隨課任教師進村開展培訓,并會同縣勞轉辦人員對各教學班進行教學管理的檢查、監督。
4.8 考試、考核
按照承訓單位制定的《寧蒗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管理辦法》規定,統一制作了試卷,統一組織了理論考試、實作考核、閱卷、登分、綜合考評。據統計,試卷設計、打印180份;設計、填制了寧蒗縣勞轉培訓項目登分表1份。
5 管理
5.1 跟蹤服務
建立了跟蹤制度;隨機抽取了兩個培訓村16戶分別進行了電話、實地跟蹤,并自主設計、填制了寧蒗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勞轉培訓隨機抽樣調查匯總表一份。
5.2 檔案管理
按項目建檔3個,專人負責,專柜管理;檔案中有:上級文件、實施方案、公示材料、自編教材、培訓臺賬、試卷、授課教案、相關表冊、圖片資料、績效自評報告、總結,等等。
5.3 經費使用與管理
資金足額、及時到位。經費使用做到專賬核算、專戶管理,實行一支筆簽批制度,經費支出合理有效。
5.4 項目監管
根據培訓要求,建立以下制度,進行了監管:
5.4.1 公示制度
①培訓前縣校向農民作了公示,三個班共三次。其內容有,培訓機構的名稱、培訓任務、培訓專業、培訓時間、補費標準、政府補足標準等。
②勞輸辦向社會公布了一次,其內容有,培訓機構的名稱、培訓任務、培訓專業、培訓時間、補費標準、政府補足標準、舉報電話等。
5.4.2 “三堂課”制度
建立了“三堂課”制度:縣勞轉辦上了開班第一堂課,中間抽查一堂課,參加結班考試課。講解了實施農勞轉培訓的意義;采用不收費方式向農民講明政府補助情況。在培訓實施期間,勞輸辦已派出專人隨機抽查一堂課,主要了解了學員變動情況及受訓農民對培訓的評價,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及整改要求。
5.4.3 信息報送制度
縣勞轉辦指定專人管理和使用該系統,及時錄入、審核和上報培訓息。
5.4.4 臺賬登記制度
培訓單位建立了轉移培訓臺賬。臺賬寫明了學員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培訓專業、培訓時間、補助金額、收費情況等。培訓單位法人代表對臺賬的真實性負責。
5.4.5 檢查驗收制度
縣勞轉辦在上好“三堂課”的基礎上,組成縣級檢查驗收組(原則上不少于3人),對各培訓班次通過檢查培訓檔案、核實培訓臺賬、走訪或電話訪問培訓學員等方式逐查驗收。其中,走訪或電話訪問的人數比例達到培訓學員總數的10%;培訓檔案資料完整,教學計劃詳細、規劃的培訓教材和完備的考試考核教材,培訓臺賬記錄的學員信息完整、真實;培訓認真落實了教學計劃,規范了教學環節和學時,所選聘教師熟悉培訓專業,能夠勝任教學工作;學員反饋:培訓情況屬實,就業技能有所提高,滿意度達到95%;完成了績效自評報告,及時進行了總結。
6 成效
6.1 培訓人數
根據兩個村委會分布較廣、海拔、氣候不一樣的實際情況,開展了集中理論培訓、現場實作分組培訓。據統計,培訓已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6.25%。
6.2 社會效益
通過對兩個村委會進行培訓,帶動了周邊部分農戶參訓;也使92%的參訓人員掌握了一至二門農業實用技術。這些人將成了一方學科學、用科技的帶頭人。主要表現:①轉變了觀念,增加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農勞轉培訓覆蓋了兩個村委會十個村民小組,影響力和作用增強,提高了農民科技致富意識,調動了農民學科學、用科技的積極性,許多農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如西川鄉竹山前進村民小組李強、類似的還有烤煙種植戶、馬鈴薯種植戶、核桃花椒種植戶等都紛紛表示“通過參加培訓,不僅學到了技術,也開闊了視野,像這樣的培訓今后要多參加”。像沙力村委會老百姓集中到培訓地,做到人山人海,座無虛席。通過農勞轉培訓,兩個村參訓農民整體水平有了提高,參訓人員大都掌握了一至二門農業實用技術。
6.3 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培訓
寧蒗是集邊、少、山、窮為一體的縣份,培訓需要教師深入山村。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承訓單位首先對管理人員、教師進行了培訓,然后培訓農民;同時配備進村技術指導教師(兼)4人。
6.4 密切干群關系
通過項目實施,密切了干群關系,干群面貌為之一新。開展農勞轉培訓,科技人員駐村幫扶,與鄉村干部一起入村組、戶處理問題,做到同吃同住同勞動,贏得了鄉村干部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7 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農勞轉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客觀講,目前還存在以下的主要問題:①部分村干部對開展農勞轉培訓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到位;②落實管理辦法、操作規程不具體;③培訓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培訓教材配套不全;④參訓農民素質參差不齊;⑤管理難度大;⑥技物配套困難。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要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強監管,狠抓落實,扎實建好項目,真正做到年初有實施計劃,年中有監督、檢查、落實,年末總結、報表、經費使用及時上報,并接受審計。同時在年終總結會上,對搞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事跡特別突出的報新媒體進行報道宣傳。面對“十三五”規劃,農勞轉培訓,管理要嚴,培訓和實際操作要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寧蒗特征,按期、按質完成項目。綜上所述,農勞轉培訓工作,符合《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符合寧蒗實際。在具體操作上,領導重視,認識統一,組織保障;目標任務明確,職責分明;操作規范,方法、措施得當,實施成效明顯;材料上報及時、規范,自檢自查真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