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裂縫控制

裂縫控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裂縫控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裂縫控制

裂縫控制范文第1篇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問題;施工控制

Abstract:The concrete crack problem is a widespread but difficult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reason for this article from design, materials, mixing ratio,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racks in concret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in th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oncrete material selection, conservation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an some proposed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concrete crack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s; problems;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52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概述

混凝土結構工程裂縫問題,是一個被工程施工人員普通關注的問題。而且有的裂縫如果繼續擴展還可能危及建筑結構的安全。很多案例表明:結構的破壞一般是從裂縫開始的。有的裂縫是荷載產生的裂縫,而有些裂縫則是工程疏漏造成的,例如鋼筋的銹蝕,保護層的剝落,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這些原因不但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而且嚴重的損害了工程耐久性,縮短了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壽命。還有在耦合作用下產生的裂縫以及堿骨料反應膨脹應力引起下產生的裂縫。結構裂縫不但影響建筑美觀,還為房屋的裝飾裝修造成困難。

二、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很多,有些是設計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組合下產生的,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需要從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下手。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1)設計原因

在設計結構中斷面突變的應力集中產生的構件裂縫;對構件設計中施加預應力計算設計不當,造成構件的裂縫(如偏心、應力過大等);設計失誤造成的構造鋼筋配置過少或者過粗等引起的構件裂縫;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而設計變形縫;采用的混凝土等級過高,是混凝土構件用灰量過大,對構件的收縮不利。

(2)材料原因

粗細集料中的含泥量過大,造成的混凝土收縮增大。集料顆粒的級配不正確,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導致裂縫的產生;骨料粒徑過細、針片含量過高,致使混凝土的單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而造成收縮量增大;水泥種類選取的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大;水泥等級與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原因:水泥的等級越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就越大、越容易造成開裂。

(3)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

施工澆筑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造成的水泥漿體積就越大、坍落度就越大,收縮也就越大;配合比中的砂率、水灰比選擇不恰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有偏差,致使混凝土離析、泌水不良,增加了構件收縮值;配合比中混凝土膨脹劑的摻量不恰當。

(4)施工和現場養護的原因

現場施工澆搗混凝土時,振搗或插入不當,而影響到混凝土的密實性及均勻性,致使裂縫的產生;混凝土拌和不均勻,攪拌的時間不足或者過長,拌和后到澆筑時間擱置的時間過長,都容易產生裂縫;為了快速連續施工而造成的連續澆筑時間過長,兩次澆筑的接茬處理不恰當,混凝土構建很容易產生裂縫;澆注混凝土后,在養護過程中,風速過大與烈日暴曬,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注時,現場養護過程中混凝土降溫以及保溫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混凝土構建的內外溫差過大,致使混凝土構建產生溫度裂縫。

(5)環境因素

構筑物基礎的地基不均勻而產生的沉降裂縫;建筑物周圍環境的影響,酸、鹽、堿等腐蝕性物質對構筑物的侵蝕,導致的裂縫;建筑物受季節變化的溫度、濕度差異過大而引起的裂縫。

以上這些因素所造成混凝土較大的收縮,致使混凝土構建微小裂縫迅速的擴展變大,形成影響建筑物使用的大裂縫。

三、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1)設計方面

在建筑構建的設計中應該處理好構件在約束狀態下的結構和完全處于自由變形的無約束狀態下結構的關系,使其有足夠的變形余地。設計人員應靈活地運用約束狀態的結構和自主變形狀態的關系的設計原則,進行選擇結構方案與使用材料;盡可能的避免結構斷面的突變帶來的集中應力,例如因結構或者造型等方面的原因而充分的考慮采用加強措施;運用補償收縮的混凝土技術, 在比較常見的一些混凝土裂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混凝土收縮造成的。想要解決由于混凝土收縮而產生的裂縫,我們可以選用在混凝土中摻加膨脹劑來補償混凝土的收縮的方法,而事實的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很好的;重視構筑物中的構造鋼筋,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重視構筑物中各構造鋼筋的配置,特別是樓面、墻板等薄壁構件更加應該注意構造鋼筋的直徑、規格和數量的選擇。

(2)材料的選擇

根據構件結構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水泥的品種、等級;制混凝土時選用級配優良的砂與石原材料,砂和原石材料的含泥量也要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采用摻合料及混凝土外加劑,摻合料和外加劑可以明顯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改善混凝土性能作用。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應該嚴格根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的規定、要求的強度等級、抗滲等級以及耐久性等進行設計;在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的條件下,要盡可能的采用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礎、樓板、梁、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應當小于120mm,墻、柱的混凝土坍落度應當小于150mm;混凝土的用水量不應大于170kg/m3;在滿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較小的砂率。

(4)施工和養護方面

應當優先采用預拌的混凝土,其質量要求應符合《預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規定,而且施工者要在事先制定關于混凝土制備的技術操作規程以及質量控制措施;混凝土運至澆搗地點時的坍落要符合要求,嚴禁往運輸到澆筑地點的混凝土中隨意加水;在樓板、墻、梁、柱澆筑時,應該先澆筑墻、柱,等待混凝土沉實后,再進行梁和樓板的澆筑。在澆筑樓板和梁時,先澆筑梁,再筑樓板;當構件澆筑時,要防止模板、鋼筋及定位筋等的變形和移動;大體積混凝土構件,應該控制澆筑后的混凝土內部溫度以及內部與表面的溫差、混凝土表面與周圍環境的溫差,內部最高溫度不應高于70℃,內外溫差不應超過25℃,混凝土表面與環境差不宜超過15℃;現場養護是防止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必須制定養護方案,并且派專人進行養護的工作。混凝土構件在澆注完畢后,必須進行保溫、保濕養護。對于一般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添加劑或者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時間一般不得少于14d。

(5)環境方面

密切注意施工季節、氣候的變化以及環境的溫、濕度的變化對混凝土收縮變形的影響,嚴格控制澆筑現場的坍落度、大風等不利的環境影響。

四、總結

混凝土裂縫現象是混凝土結構構件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它的發生的原因非常復雜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裂縫不但會降低建筑構件抗滲、安全等能力,而且會加速構件內部鋼筋的銹蝕以及建筑物結構構件的混凝土的碳化,影響建筑物正常使用,因此混凝土裂縫問題的控制重點在于“防”,應當科學的控制裂縫標準,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真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以確保建筑物與構件能正常耐久的使用,但是各種各樣的原因仍會有一些的混凝土裂縫產生,所以當裂縫發生后,我們必須先檢查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裂縫產生的類型,才能準確的選擇處理措施,同時我們還要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選用、加強施工現場的監控、嚴格遵守施工規范,才有最大程度上減少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產生,并且把裂縫控制在設計范圍之內,盡可能的減少裂縫對建筑結構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徐榮年,徐欣磊. 《工程結構裂縫控制》――“王鐵夢法”應用事例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何星華,高小旺. 《建筑工程裂縫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韓素芳,耿維恕. 《鋼筋混泥土結構裂縫控制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

裂縫控制范文第2篇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在硬化期間,由于水泥水化過程釋放的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的共同作用,而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往往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有害裂縫。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水化熱,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并防止過大干縮是施工和管理質量控制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水化熱

關于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美國混凝土學會有過規定:“任何就地撓筑的大體積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須要求采取措施解決水化熱及隨之引起的體積變形問題,以最大的限度減少開裂”。日本建筑學會標準(JASS 5)的定義是“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1 施工要求

1.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

從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可以得到其配合比設計的基本要求,即在保證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學性能的基礎上大幅降低水化熱.根據這一基本要求,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提高摻合料和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在配合比確定后進行水化熱的驗算或測定。

1.2 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的水化熱是其化合物的成分與細度的函數,所以,通過調整水泥的細度模數和水泥中的礦物組成可以降件水泥的水化熱.含較多鋁酸三鈣 (C3A)和硅酸三鈣(C3S)的水泥的水化熱較高,所以制備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熟料中C3A和C3S含量較低和凝結時間較長的水泥,如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中熱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等.有研究表明采用低熱波特蘭水泥可以有效減少水化熱,從而降低裂縫的生成.如果要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則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以延緩水化熱的釋放。

2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

2.1 水化熱的影響

水泥水化熱是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水泥水化熱過程中產生一定熱量,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水化熱聚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引起劇烈升溫。水泥水化熱引起絕對升溫,這與混凝土單體積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種有關,混凝土的齡期按指數關系增長。由于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散熱條件不同,混凝土中心溫度高、表面溫度低,形成溫度梯度使混凝土內部受到壓應力,而外部收到拉應力,當所受的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極限拉應變時就會出現裂縫。

2.2 收縮變形的影響

凝土拌合水中20%水分是水泥水化所需的,其余80%的水分是為了保證澆筑中的和易性,混凝土在水泥水化中的體積變形多數是收縮變形,少數是膨脹變形,多余水分的蒸發是致使混凝土體積收縮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縮即產生收縮應力,從而使混凝土產生裂縫。

3 裂縫控制

3.1 設計措施

3.1.1 在建筑設計中處理好構件中“抗”與“放”的關系。“抗” 就是處于約束狀態下的結構,沒有足夠的變形余地時,為防止裂縫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放”就是結構完全處于自由變形無 約束狀態下,有足夠變形余地時所采取的措施。

3.1.2 精心設計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一摻 (摻高效減水劑)一高(高礦物摻合料摻量)三低(低砂率、低坍 落度和低水膠比)”的設計準則,生產出“高強、高韌性、中彈、低熱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3.1.3 避免結構突變產生應力集中,在轉角和孔洞處增設構造加強筋,同時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應力及控制裂縫開展的鋼筋,配筋應盡可能采用小直徑和小間距。

3.2 材料措施

3.2.1 根據結構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等級,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優先選用收縮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脹性的水泥,避免采用早強水泥。

3.2.2 選用級配優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 積極采用礦物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

3.3 施工措施

3.3.1 施工人員應針對施工現場的砂石原材料的質量和含水 情況及時調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據現場的澆搗工藝、操作水平以及構件截面等情況,合理選用}昆凝土澆筑方法,遵循“同時澆搗、分層推進、一次到位、循序漸進”的施工工藝。

3.3.2 根據結構特點,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方法可分為: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其攤鋪厚度應根據所用振搗器的作用深度及其和易性確定,層間的時間間隔應盡量縮短,必須在前 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其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3.4 溫控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是由澆筑溫度、水泥水化熱 引起的絕熱溫升和混凝土的散熱速率三部分決定的,而水泥的水化熱引起的絕熱溫升是主要因素。

3.4.1 降低混凝土澆筑的入模溫度。在炎熱季節時,混凝土攪 拌站宜對砂石骨料采取遮陽降溫措施,可加冰水攪拌混凝土, 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傳統的“三冷技術”基礎上采用 “二次風冷”新工藝,泵送時,可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蓋草袋 并噴冷水。

3.4.2 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夏季施工時應盡量安排在l d 中溫度最低時(一般安排在夜問),冬季施工時則要避免夜間施工,防止混凝土受凍。

參考文獻:

[1]葉琳昌,沈義.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2]黃智瘋,羅華連,張慶紅.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廣西大學學報.2008.7

裂縫控制范文第3篇

【關鍵詞】橋梁 裂縫 控制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5―547―01

1.引言

隨著我國交通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各地興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橋梁。橋梁結構在施工和營運使用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不同形式的裂縫。橋梁結構裂縫的種類成因復雜而繁多,甚至多種因素相互影響,但每一條裂縫均有其產生的一種或幾種主要原因。本文從分析橋梁裂縫的產生原因入手,并進一步提出如何控制橋梁裂縫。

2.橋梁裂縫的產生

2.1結構性裂縫

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的跨中截面附近下緣受拉區的豎向裂縫,是最常見的結構性裂縫。在正常設計和使用情況下,裂縫寬度不大,間距較密,分布均勻。若豎直裂縫寬度過大,預示結構正截面承載力不足。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的支點(或腹板寬度變化處)附近截面由主拉應力引起的斜裂縫,在正常設計和使用情況下很少出現斜裂縫,即使出現裂縫寬度也很小。若斜裂縫寬度過大,預示結構的斜截面承載力不足,存在發生斜截面脆性破壞的潛在危險,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鋼筋混凝土墩柱受壓構件由于縱向壓力過大引起的縱向裂縫、預應力筋錨固區由于局部應力過大引起的劈裂裂縫等都屬于結構性裂縫。

2.2非結構性裂縫

非結構性裂縫的產生,受混凝土材料組成、澆筑方法,養護條件和使用環境等等多種因素影響。非結構性裂縫可以分為三種:收縮裂縫、溫度裂縫和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

2.2.1收縮裂縫

在實際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縮所引起的裂縫是最常見的。在混凝土收縮種類中,塑性收縮和縮水收縮(干縮)是發生混凝土體積變形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自生收縮和炭化收縮。

收縮裂縫常見有:(1)在構件豎向變截面處如T梁、箱梁腹板與頂底板交接處順腹板方向的裂縫;(2)對板類構件多沿短邊方向,均勻分布于相鄰兩根鋼筋之間,方向與鋼筋平行;(3)對高度較大的鋼筋混凝土梁,由于腰部水平鋼筋間距過大,在腰部(或腹板)產生豎向收縮裂縫,但多集中在構件中部,中間寬兩頭細,至梁的上、下緣附近逐漸消失,梁底一般沒有裂縫;(4)大體積混凝土在平面部位收縮裂縫較多,側面也有所見。收縮裂縫對構件承載力影響不大,主要影響影響結構外觀和耐久性。

2.2.2溫度裂縫

鋼筋混凝土結構隨著溫度變化將產生熱脹冷縮變形,這種溫度變形受到約束時,在混凝土內部就會產生拉應力,當此應力達到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極限值時,即會引起混凝土裂縫,這種裂縫稱為溫度裂縫。采集者退散混凝土溫度裂縫常見有:(1)在板上時,多為貫穿裂縫;發生在梁上多為表面裂縫。(2)梁板式結構或長度較大的結構,裂縫多是平行于短邊。(3)大面積結構(例如橋面鋪裝)裂縫多是縱橫交錯。(4)裂縫寬度大小不一,且沿結構全長沒有多大變化。

2.2.3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

由于混凝土質量較差或保護層厚度不足,混凝土保護層受二氧化碳侵蝕碳化至鋼筋表面,使鋼筋周圍混凝土堿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鋼筋中鐵離子含量較高,均可引起鋼筋表面氧化膜破壞。鋼筋中鐵離子與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氣和水分發生銹蝕反應,其銹蝕物氫氧化鐵體積比原來增長約2-4倍,從而對周圍混凝土產生膨脹應力,導致保護層混凝土開裂、剝離,沿鋼筋縱向產生裂縫,并有銹跡滲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銹蝕,使得鋼筋有效斷面面積減小,鋼筋與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結構承載力下降,并將誘發其他形式的裂縫,加劇鋼筋銹蝕,導致結構破壞。

3.橋梁裂縫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縫一般是由于混凝土內部應力和外部荷載以及溫差、干縮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對橋梁結構,一般裂縫寬度超過0.1mm.就會影響結構構件的耐久性、安全性,因而在設計和施工中宜采取可行、合理的措施對裂縫進行有效控制。這主要應把握好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設計上應盡量避免軟土地基上采用超靜定結構,對大型橋梁應加強鉆探。防止出現軟弱下臥層。在施工上要加強基礎夯實,做好模板、支架及各支撐處基礎和地基處理,防止產生沉降裂縫。

第二,在橋梁結構中。墩臺、臺基樁等水下結構,反復凍融會導致結構疏松引起微裂縫。是比較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之一。在施工時,混凝土應盡可能一次澆筑。不設施工縫,同時應根據需要對構件進行凍融循環試驗并做抗凍強度驗算。

第三,墩身部位容易出現不規則縱向裂縫,且在陽光直射面較多的陽面。墩身易出現網狀裂紋。可采取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和降低水泥水化熱的溫度、加快澆筑混凝土的散熱等方法來加以預防。

第四,混凝土橋面、寬體橋臺都容易出現溫度裂縫,由于溫度裂縫屬于活裂縫。其裂縫寬度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這類裂縫不宜修補,應以預防為主。在設計上應盡量限制連續澆筑長度,增加防收縮鋼筋;在施工中要分段澆筑。并同時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盡可能地減小混凝土的收縮量。

第五,進行預應力施工時。后張法采用抽拔管道成孔時,要嚴格控制抽拔時間。不宜太早,否則會使管壁拉裂,導致灌漿時串孔。先張梁板施工時。要防止成孔膠囊上浮,削弱上部端面過多,在反拱作用下引起板的表面裂縫。

第六,加強混凝土的振搗和養護,控制混凝土澆筑速度。比如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二次澆搗,可有效消除因塑性沉降引起的內分層,改善骨料的界面結構,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抗裂能力。此外,因混凝土是一種水硬性材料,養護階段又離不開水,如采用“蓄水法”養護,不僅能滿足強度增長需要,而且對溫度控制也十分有利。

4.橋梁裂縫的處理措施

4.1表面處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貼補法,表面涂抹法適用范圍是漿材難以灌人的細而淺的裂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發絲裂縫、不漏水的裂縫、不伸縮的裂縫以及不在活動的裂縫。表面貼補(木工膜或其他防水片)法適用于大面積漏水(蜂窩麻面等或不易確定具體漏水位置、變形縫)的防滲堵漏。

4.2 填充法

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一般用來修補較寬的裂縫(0.3mm),作業簡單,費用低。寬度小于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以及小規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采取開V型槽,然后作填充處理。

4.3 灌漿法

此法應用范圍廣,從細微裂縫到大裂縫均可適用,處理效果好。

4.4 結構補強法

因超荷載產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時,可采取結構補強法、錨固補強法、預應力法等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裂縫控制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地下室外墻;裂縫;養護;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faster and faster, th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 has become block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and shortage ease the pressure, the basement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safety, durability and functions, crack control has become a basement wall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key is also difficult point.

Keywords: basement wall; Crack;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TU2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經濟水平飛速發展,現代建筑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土地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阻礙建筑業發展突出的問題,而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緩解土地短缺壓力,地下室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地下室外墻裂縫控制已經成為建筑工程中的重點也是難點。當前的建筑技術中,有很多的關于滲漏的補救方法。在本文中,將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來重點探究地下室外墻開裂的主要原因,以及提出一些控制的措施,希望對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1.地下室外墻裂縫的主要特征

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地下室的外墻裂縫大多具有以下特點:

相對來說,地下室外墻大多數的裂縫方向為豎向的開裂,長度大多都會接近墻體的長度,形狀特征是中間較寬,向兩個方向作漸細的延伸,直至消失;一般來說裂縫的寬度都不會太大,寬度通常都在0.3mm以下;而裂縫所處的位置大多會集中在墻體的中部,墻兩端的位置雖有時也會出現裂縫,但相對較少;關于裂縫容易出現的時間,大多會在作拆模施工后,或是在氣候突變,氣溫突然大幅下降的時候,而且裂縫的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增多,但通常裂縫的寬度不會有太大的增加,其發展的速度也會受混凝土在空氣中暴露時間多少的影響而變化。另外,一般在地下室進行回填施工完成之后,會經常在裂縫處出現水量不大的滲漏水現象。

2.裂縫的主要原因

2.1氣化熱影響

在地下室外墻裂縫產生的重多原因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在進行墻頂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產生的大量氣化熱。在結構上來看,地下室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時候,是一個相對封閉,通風不良的“箱體”,在澆筑時,水泥水化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在這個封閉的“箱體”中,熱量不會得到及時的排出,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熱量的從積累到傳導的過程,在這個作用下,結構的外墻板和頂板處的混凝土就會溫度升高,造成了墻體的內外溫差增高,而混凝土本身的導熱能力不高,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初期,強度很低,對水化熱導致的溫度變化的約束不大,產生裂縫的機會不多。但隨著時間推移,混凝土齡期不斷增長,彈性模量會逐漸升高,對溫度變化的約束效應就會增大,溫度的應力是因為溫度的差異所導致的溫度變形形成,溫差的增大與溫度應力的增大為正比。模板拆除后,因為墻體的結構是豎向構成,也不容易進行養護。墻外側的散熱力會高于地下室內的散熱能力。所以,墻外因散熱快會產生收縮,而內部的“箱體”散熱很慢,會對外部的變形產生抗拒,產生內應力。此時,當內應力值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值時,在墻體上就會開始出現裂縫。

2.2設計原因

在通行的有關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有明確的規定,在鋼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墻體伸縮縫的間距應為20m-30m之間,可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大多都超過了要求的長度,但是在施工中,還是把水平鋼筋按原構造來進行配置。這樣,就使墻體會更容易產生裂縫。

2.3墻體長期暴露

地下室墻體結構對溫度的變化以及溫度的變化都非常敏感,經常會在附加溫度收縮力時使墻體發生裂縫現象,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進行地下室結構的施工時,一般不容易作到墻體施工結束就馬上回填土和完成頂蓋施工,所以在實際施工中應選擇20m的伸縮縫間距.

2.4其它原因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外,還有施工質量差,材料的質量差、混凝土配合比錯誤、添加劑變質、坍落度控制差,超標準加水、養護不良,還有溫度的因素,如內外溫差、晝夜溫差等過高。另外,在當前的施工條件中,大多使用泵送混凝土,因其坍落度大,也能使收縮增加產生裂縫。

3.預防方法

在地下室墻體裂縫的處理中,有以下幾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實際的施工中,可以選用其中之一,也可以幾種同時采用。

3.1涂抹法預防

在涂抹法中,首先要了解迎水面防水和背水面防水的概念,所謂迎水面防水,就是在與水直接發生接觸的層面上所進行的防水,水壓作用于防水層,而防水層又依附于基層,作到了防水層不透水性的達標,防水層就可以可靠的依附于基層,就不會產生破壞。而所謂背水面防水,是指在墻面沒有進行迎水面防水的情況下,使水滲透到室內,所以就需要在基層面作防水處理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底板與墻體的內表面進行防水。背水面作防水處理時,結構本身沒有防水的功能,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要作迎水面的設防。

涂抹法中,最經常使用的是滲透結晶,還有環氧樹脂、氰凝、聚氨酯等材料。其中滲透結晶是當前世界最流行最先進的防水材料,其主要構成是硅酸鹽水泥、硅砂和活性化學物質配制而成的粉狀混合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涂抹前,要保證表面的干燥和清潔堅固。施工的順序是,首先進行混凝土表面的清理,然后再進行擦洗,材料可以使用丙酮或酒精,擦洗過后,要等待其表面自然干燥,再使用毛刷涂刷環氧漿液,一直到涂層達到lmm的厚度結束。經由此種方法的處理后環氧漿液對混凝土表面的滲入可達到16~84mm的深度,對滲漏防止有明顯的效果。

3.2表面涂刷加玻璃絲布

在施工中。將聚氨酯分開兩組與二甲苯依1:1.5:2的比例配比,涂抹時,要求厚度要均勻,第一次涂抹完成后,固化到不粘手的程度后,再涂4-5層.在涂抹2至3層之間時可以加玻璃絲布,要注意玻璃絲布應首先進行脫蠟處理。被處理的墻體表面應堅實、清潔,不平整的部位要處理平整。

4.裂縫處理方法

當地下室的墻體產生裂縫時,就要對裂縫進行處理,地下室的裂縫處理分影響結構的和不影響結構的兩種,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處理方法:

4.1填充法裂縫處理

當裂縫發生后來,使用工具將裂縫擴張,再進行清洗作業,再進行分層壓抹環氧砂漿或水泥砂漿、高分子密封材料等的施工,以使裂縫封閉。當有些特殊情況下,需要對結構的強度有所要求時,要使用環氧砂漿來進行裂縫的填充。

4.2灌漿法

在灌漿法中,有很多的材料可以使用,如環氧樹脂類、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等。環氧類材料因其具有來源多,施工容易等特性,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較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來進行≥0.05mm裂縫的修補。具體操作方法有兩種,有使用低壓灌入器具注入環氧樹脂的方法,特點是封閉性好。也可以使用0.2~0.4MPa的壓力進行灌注.

4.3V型槽處理法

當裂縫發生后,要于迎水面,沿縫隙的兩側20mm內,把開裂處開鑿為30mm深的“V”型槽,長度為縫隙兩端的延長100mm,對表面進行清理,清除漿、石等雜物。然后進行約為1mm厚度的凈漿層。待凈漿初凝后,以防水砂漿封閉,并抹壓使之達到密實。待終凝后的2小時后可以進行養護。

四.施工實例

東莞市億洲商業樓工程建筑面積15.3萬,地下室單層面積約35000,地下兩層地上十一層,框剪結構,地下室外墻高度10.2m,外剪力墻厚度0.35m,混凝土等級C35內摻抗裂纖維,外墻總長度將近800m,單邊最大長度223m,后澆帶間距設置30m左右,外墻總面積將近8000,外墻裂縫控制一直是施工過程中的重點。

本工程地下室外剪力墻在施工過程中從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劑摻合料、施工振搗、后期養護等諸多方面選用最優的施工工藝和方法對混凝土裂縫進行預防和控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本著增強混凝土自身特性減少水化熱增強抗拉強度的原則從配合比上對混凝土進行改善。在外剪力墻混凝土摻加抗裂纖維能一定程度的增強混凝土抗拉強度提高混凝土整體性,在混凝土強度增長過程中有效抵抗因混凝土收縮所產生的內應力,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減少收縮裂縫。摻入高效緩凝泵送劑,在保證混凝土強度情況下,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減少水化熱,并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摻入優質粉煤灰,摻量以達到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延緩水化熱,釋放速度的作用,同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及混凝土面耐久性,延長混凝土壽命。

加強施工過程控制減少施工冷縫,采用二次振搗工藝,混凝土初凝前產生的裂縫是可以恢復的,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振動棒進行二次振搗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采用合理有效的養護方法,本工程外墻混凝土養護采用噴淋養護的辦法,在PVC管上間隔一定距離鉆孔后鋪設在外剪力墻上養護不少于14天,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使水分有效覆蓋整個混凝土表面并且養護持續性高,有效避免澆水養護時人為造成的養護不充分,經濟實用。

為了進一步控制混凝土收縮裂縫,在后澆帶混凝土配合比里加入低堿U型混凝土膨脹劑(簡稱UEA),拌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拌水后生成大量的膨脹性水結晶水化物―水化硫鋁酸鈣(C3A3CaSO432H20 即鈣礬石),在鋼筋,鄰位的約束下它產生的膨脹能轉變成0.2―0.7MPa預壓應力,這一壓力大致可抵消混凝土干縮產生的拉應力,防止或減少混凝土收縮開裂,并使混凝土密實化。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抗裂防滲能力。

本工程通過以上的方法,進行地下室墻體的防裂縫處理后,經過了多年的使用后,地下室結構并未有開裂現象的發生,證明防裂工作的方法得當,效果良好,有效的實現了預期的要求。

結語

以上,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及對有關資料的查閱后,所得出的地下室外墻控制裂縫的一些方式方法。希望能為我國的建筑行業,及新時期、新環境下的國家建設工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慶偉,鋼筋混凝土地下室裂縫控制 [J],建筑技術,2007(03)135

裂縫控制范文第5篇

(一)橋梁基礎變形造成開裂

基礎變形通常指基礎空間出現水平位移或者不均勻沉降,待基礎變形發生后,結構物便會出現附加壓力,若這一壓力強度大于結構物抗拉強度,橋梁便會出現開裂現象。造成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包括工程分期建造、橋梁結構荷載差別大、地質差異大、地質實驗資料不準確等。

(二)鋼筋銹蝕造成開裂

若橋梁構件鋼筋砼保護層施工質量不達標或者砼質量不高,鋼筋表面或受到CO2的侵蝕,從而造成鋼筋附近砼堿度下降,且鋼筋表面亦會被砼內水或者O2銹蝕,從而造成鋼筋附近砼出現膨脹壓力,以至于砼保護層剝落或者開裂,此時裂縫主要順著鋼筋方向出現。

(三)凍脹造成開裂

若氣溫為負,砼必定會出現冰凍現象,此時,砼內游離水分結冰,砼體積因此膨脹。據相關數據顯示,其膨脹度為9%,此時,砼因受到膨脹應力而出現開裂現象。若砼內水灰比過大、骨料內雜質比例過大、骨料吸水性過強以及骨料空隙過多等均會造成砼因凍脹而出現開裂現象。

二、橋梁裂縫溫控措施及施工現場控制

(一)優化砼澆筑方案。關于砼澆筑方案的選取,筆者認為實行降溫梯度及延緩溫差梯度的措施最佳。在砼澆筑之前,應該全面考慮、認真計算安排砼澆筑前后搭接時間、長度、寬度、澆筑厚度、流向,以此確保砼振搗的密實度及均勻度,切忌砼過振或漏振;砼澆筑現場管理非常重要,必須補給足夠的物力、人力,以此確保砼澆筑施工按原計劃開展。

(二)砼溫度監測。將溫度測點、養護水溫度測點、保溫材料溫度測點設定與砼外部及內部,并使用數據采集儀對澆筑砼現場溫度監測數據進行自動采集及整理和分析。砼表層測點與各測位中心測點間溫度差值及各測點的溫度值均可作為調整、研究砼控溫措施的重要參考依據,以此避免砼因溫度而出現任何開裂現象。選取少數砼層,將應變計埋于其中,并對砼層開展溫度應力監測,應變計應該順著水平向設置,通過對水平方向應力分量進行監測,以此檢驗溫控效果。

(三)通水冷卻。選取某些砼澆筑分層,將帶冷卻水的薄壁鋼管埋入,在使用冷卻水管之前有必要進行試水試驗,以此避免管道阻塞或漏水。以砼內部溫度監測數據為依據,對冷卻水管溫度計進水量進行合理控制。

三、在橋梁構造設計方面強化橋梁防裂措施

(一)橋梁結構設計要合理,以此實現橋梁工程量地減少,水化熱的降低。在進行減少非關鍵受力部分砼體積設計時,可以以懸索橋錨碇受力情況為依據,并借助土方壓重方案實現砼結構體積的減少。

(二)將砼在基坑存在側限條件充分發揮出來,將微膨脹劑摻入砼內,從而實現砼在基坑制約條件下產生預壓力,對砼因內部溫度收縮而形成的拉應力進行補償,以此防止砼出現裂縫。

相關期刊更多

廣東建材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廣業檢驗檢測集團有限公司

江西建材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建材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山县| 唐山市| 珠海市| 泰宁县| 芒康县| 珲春市| 龙州县| 轮台县| 石景山区| 肥城市| 大邑县| 吉木萨尔县| 仪陇县| 栾城县| 和林格尔县| 洞头县| 安溪县| 阿拉善左旗| 濉溪县| 新乡县| 文昌市| 旌德县| 邹平县| 内黄县| 安阳县| 宁武县| 乌鲁木齐县| 长寿区| 桐梓县| 嵩明县| 巴南区| 衡阳县| 伊川县| 杭州市| 庆阳市| 西峡县| 海宁市| 镇雄县| 漳浦县| 神木县| 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