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以后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苜蓿;形態學性狀;變異
中圖分類號:S 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500(2014)05002106
苜蓿為多年生優質豆科牧草,其產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素有“飼料皇后”之美譽[1]。目前,在我國進行調整種植業結構、治理生態環境、發展畜牧業和豐富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苜蓿的作用和地位更顯得日趨重要[2,3]。充分了解苜蓿的生長、形態特性是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的前提[4],但目前關于苜蓿形態特征多樣性的報道較少,多集中在苜蓿生產性能和品質構成因子的分析和評價[5,6]、苜蓿引種[7,8]以及種子產量[9,10]、種子萌發[11,12]、根系發育等[13]方面的研究。利用苜蓿株系間農藝學、形態學特征的變異,不僅可以增加遺傳變異的來源,而且可通過遺傳、變異、雜交、篩選,培育出綜合性狀好,特色性強,有應用價值的新品種。通過應用形態學比較方法,對雜交親本,雜種F1外部性狀的遺傳變異規律和相關關系進行研究,選擇優良變異,以期為苜蓿種質資源的篩選和育種提供參考[14-16]。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來源
采用灌區直立豐產型甘農3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中度秋眠56級速生型游客紫花苜蓿和高秋眠89級速生型抗蚜甘農5號紫花苜蓿為親本材料。2008年7月,種子以1∶1∶1的比例混合播種,行距80 cm,株距25~30 cm,2009年進行天然自由傳粉雜交并收獲F1代種子,2009年7月中旬種植當年收獲的F1代種子,于2010年苜蓿初花期根據生長速度、株高、株型、產量、葉形、葉量、莖葉比和抗蟲性等指標進行單株選擇,篩選出135個優良單株,成熟后單獨收取種子,2011年春季種植成株系行,根據優質、高產、速生的育種目標初選出29個株系和3個親本作為試驗材料。
試驗在甘肅農業大學蘭州牧草試驗站進行,該站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干旱,光照充足。海拔1 517.3 m。年均降水量200~320 mm,年均日照時數2 474.4 h。
試驗區總面積12 m×20 m,種植長度5.5 m,每個株系材料各種植2行,每個親本材料各種植4行,行距50 cm,條播,播種量為15 kg/hm2,播種深度1.5~2.0 cm,2011年4月3日播種。田間管理包括間苗、中耕鋤草、適時灌溉。2012~2013年觀測各項指標。
1.2測定指標及方法
1.2.1主莖長度在初花期,每個株系隨機選擇10株,測定主莖從地表到第1個花序的莖節處的距離,3次重復,取平均值。
1.2.2節間數在初花期,每個株系隨機選擇10株,測定主莖長度內的莖節數目,3次重復,取平均值。
1.2.3節間長度在初花期,每個株系隨機選擇10株,測定植株主枝最長一節的長度,3次重復,取平均值[17]。
1.2.4葉指標在初花期,每個株系隨機選擇10株,每株都取主莖第1花序下成熟展開的葉片,再取三出復葉的中間小葉,用CI202型葉面積儀測定葉長、葉寬、葉面積、葉周長、葉長/葉寬和葉形指數,3次重復,取平均值[18]。
1.3數據統計方法
變異系數(CV)=(S/x)×100%
式中:S為株系內的標準差, x為每個株系n個個體的均值。
試驗數據分別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形態學性狀比較
主莖長反映了苜蓿的生長能力及生長習性,參試苜蓿株系中主莖長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白花1#(103.37 cm)和速生21#(71.40 cm),二者相差31.97 cm(表1)。主莖長大部分集中在84~100 cm。節間數最大的是甘農5#和白花3#(13.33個),最小的是速生7#(8.67個)。白花2#的節間長最長,為15.00 cm,速生21#和游客的節間長最小,為7.93 cm。32份苜蓿材料中葉面積最大的是大葉2#,為2.77 cm2,最小的是速生15#,僅為1.57 cm2。葉的長寬比體現了苜蓿形狀的趨向,參試材料中,速生10#的葉長寬比最大,為2.69,最小的是甘農3#,為1.68。葉形指數表明葉性狀與圓形接近的程度,參試苜蓿材料中雜交后代葉形指數在0.27~0.49,而親本葉形指數在0.43~0.51,這表明親本葉片趨向于橢圓形,而雜交后代的葉片趨向于細長形(表1)。
2.2形態學變異分析
2.2.1形態學變異
從32個苜蓿株系9個形態學性狀變異系數的平均值可知(表2),甘農5#的總變異幅度最大,變異系數為20.11%,其次,大葉3#和速生16#,分別為19.69%和19.24%;總變異幅度最小的是直立1#,變異系數為10.31%。速生1#主莖長變異最小,變異系數為0.31%。研究觀測了多個性狀,各性狀的變異幅度都不同,為了比較不同株系苜蓿形態學變異的大小,將不同苜蓿株系9個性狀的變異系數取平均值作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葉面積和葉形指數的變異系數較高,構成了苜蓿形態學變異的主體。
表132個苜蓿形態特征
Table 1Morphological traits of 32 alfalfa germplasms
2.2.2形態學變異分析
試驗分析表明,苜蓿株系內存在著豐富的遺傳變異,為了進一步探明造成這些變異的主要原因,對測定的9個性狀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從而獲得這些性狀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從第5主成分開始特征值都
第1主成分對葉面積、葉長、葉寬、葉周長、葉形指數5個性狀指標都有較大的負荷系數。第2主成分因子負荷系數較大的是葉面積,葉寬和長寬比。第3主成分對節間數負荷系數最大,第4主成分對主莖長有較大的負荷系數(表4)。分析表明參試苜蓿材料形態學性狀的主要變異來源于葉面積、葉長、葉周長、葉形指數。
表3苜蓿形態學性狀相關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
Table 3Eigen value of variance and cumulative of alfalfa germplasms
表4苜蓿形態學性狀的主成分
Table 4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alfalfa germplasms
2.3形態學性狀相關性分析
不同株系苜蓿的變異統計是分析苜蓿遺傳差異的一項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對9個形態學性狀的均值進行了相關性分析。主莖長和節間數呈顯著的相關性(表5),說明植株節間數越多的株系,植株越高。節間數與節間長呈極顯著負相關,植株節間長越長,節間數越少。主莖長、節間數、節間長均與葉形態性狀的指標無相關關系。葉面積與葉長、葉寬、葉周長均呈極顯著的相關關系。葉長與葉寬、葉周長、長寬比呈極顯著的相關關系,而與葉形指數呈極顯著負相關。葉寬與葉周長呈極顯著的相關關系,以上分析表明,苜蓿葉片越寬,其葉周長越大;葉片越長,其葉片越趨向于細長型。葉長/葉寬和葉型指數均與葉長成顯著的相關關系,而與葉寬無相關性。
表5苜蓿形態學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Table 5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the alfalfa morphological traits
3討論與結論
利用形態學研究苜蓿的遺傳多樣性,對確定苜蓿種質資源的遺傳現狀、開發潛力和利用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20]。利用CI202型葉面積儀對供試苜蓿的葉片葉長、葉寬、葉面積、葉周長、葉長/葉寬和葉形指數分別進行測量,從形態學水平對32個苜蓿株系的遺傳變異以及親緣關系進行分析發現,葉面積和葉形指數具有較高的變異水平。相關性分析表明,節間數與主莖長顯著正相關、與節間長呈極顯著負相關,上述指標與葉形態指標沒有表現出相關性,而葉形態6個指標大多數都表現出顯著的相關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形態學性狀的主要變異來源于葉面積、葉長、葉周長、葉形指數。
(1)主莖長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白花1#、速生21#;節間數最多的是甘農5#和白花3#,最小的是速生7#;節間長度最大的是白花2#、最小的是游客和速生21#。葉面積最大的是大葉2#,最小的是速生15#,速生10#的葉長寬比最大,甘農3#最??;速生11#葉形指數最小、甘農3號和速生9#最大。3個親本的葉片趨向于橢圓形,而雜交后代的葉片趨向于細長形。
(2)甘農5#總變異幅度最大,總變異最小的是直立1#。從苜蓿株系9個性狀的變異情況看出:葉面積和葉形指數的變異系數較高。
(3)對測定的9個性狀進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苜蓿形態學性狀的主要變異來源于葉面積、葉長、葉周長、葉形指數。
(4)對9個形態學性狀進行了相關性分析表明,主莖長與節間數顯著正相關;但主莖長、節間數、節間長均與葉形態性狀的指標無相關關系。葉面積與葉長、葉寬、葉周長均呈極顯著的相關關系。葉長/葉寬和葉型指數均與葉長呈顯著相關,而與葉寬無相關性。
參考文獻:
[1]耿華珠.中國苜蓿[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114-130.
[2]孫建華,王彥榮.中國主要苜蓿品種的產量性狀及其多樣性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5):803-808.
[3]康愛民,龍瑞軍,師尚禮.苜蓿的營養與飼用價值[J].草原與草坪,2002(3):31-33.
[4]黃迎新,周道瑋,岳秀泉,等.黃花苜蓿形態變異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07,29(5):16-21.
[5]呂林有,何躍,趙立仁.不同苜蓿品種生產性能研究[J].草地學報,2010,18(3):365-371.
[6]于輝,姚江華,劉榮等.四個紫花苜蓿品種草產量、營養品質及越冬率的綜合評價[J].中國草地學報,2010,32(3):108-111.
[7]楊成勇,張瑞珍,何光武.11個紫花苜蓿品種在川北地區引種試驗研究[J].草原與草坪,2012,32(1):63-67.
[8]馬廷選,王天河,周明三.紫花苜蓿品種比較試驗[J].草原與草坪,2006(3):65-66.
[9]李世雄,王彥榮,孫建華.中國苜蓿品種種子產量性狀的遺傳多樣性[J].草業學報,2003,12(8):23-29.
[10]石鳳翎,吳永敷.不同環境條件下紫花苜蓿種子產量及質量性狀的研究[J].中國草地,2000,8(3):34-38.
[11]劉慧霞,申曉蓉,郭正剛.硅對紫花苜蓿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J].草業學報,2011,20(1):155-160.
[12]周萬海,師尚禮,寇江濤.一氧化氮對NaCl脅迫下苜蓿種子萌發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2,26(4):0710-0716
[13]徐大偉,韓永芬,盧欣石.貴州地區不同秋眠級苜蓿品種根系發育能力研究[J].草業學報,2012,21(1):18-23.
[14]程鵬舞,黎明,魏臻武.一年生苜蓿種質資源形態變異及其形態特征[J].草原與草坪,2008(2):35-40.
[15]于林清,汪慧,張旭婧,等.3種苜蓿形態特征及變異分析[J].草原與草坪,2008(3):29-33.
[16]張鳳仙.云南紫花苜蓿雜種后代的遺傳變異分析[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07.
[17]呂文坤,曹致中.苜蓿形態學性狀與纖維含量的相關性分析[J].草業科學,2009,26(12):50-55.
[18]徐春波,于林清,王勇,等.中國苜蓿審定登記品種葉形態特征及變異分析[J].草地學報,2007,15(3):243-247.
[關鍵詞]基礎學校;學習環境;感想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9-372(23)23-4-4
[作者簡介]孫明堂(97―),男,山東陵縣人,本科,山東省德州市陵縣教育局教研員,中學高級。
《基礎學校――一個學習化的社區大家庭》是美國著名教育家、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主席厄內斯特?波伊爾博士(928―99)生前的最后一部力作,成書于99年。文中的基礎學校,指的是美國教育的第一階段,即主要學習語言和接受普通教育的學校。作者在對美國初等教育進行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關于基礎學校的一些設想,描繪了一幅藍圖,涉及當前和未來美國基礎教育機構、辦學思想、教學內容、課堂組織等一整套教育體系。全書無處不滲透著作者對教育事業和兒童的極大熱情。
讀完全書,有兩點最深刻的感受。一是美國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在為孩子的一生做準備,不僅包括知識方面的教育,而且還有關于如何生活的教育,其目的是多方面的,重視的是孩子以后如何融入社會,整個學校的教育充滿著生活的氣息。中國的基礎教育僅僅是在為孩子打一個知識的基礎,強調的是孩子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目的比較單一。目的的不同使中美兩國在基礎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例如課程設置及其實施方法等。二是美國基礎教育的承擔者雖然是學校,但在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整個社會都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和孩子的成長,并為其提供很多方便,學校和家長、社區的聯系十分密切。在中國,教育似乎只是學校的事情,全社會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全書總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學校應成為社區大家庭;第二章,連貫的課程;第三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四章,致力于品格的塑造?,F就第三章談一些感想。第三章分為三節:
一、與目的相符的教學方式
作者認為教學方式必須和教學目的相符,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整班級規模,適合教學目的
波伊爾博士指出,小規模的教學班能促進學習,尤其對于小學來說。因為每個小學生在身體和智力上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他們有時需要一對一的關注和照顧。波伊爾博士還提出合理的班級規模是低年級優質教育的關鍵,還根據一些地方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班級規模,即最理想的班級人數是不超過7個,絕對不超過2個。
適當的班級大小十分重要。因為一個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班中人數太多,即使教師想顧及每個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教學進度等方面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學生,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得不到教師的個別關注和輔導,其學習成績不容易取得進步。在我國的很多中小學,班級規模都偏大,6、7人的班級非常普遍,甚至還有超大規模的班,人數超過。這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教師的輔導,不能保證每個學生的良好發展。因此,縮小班級規模是必要的。
(二)重新設定時鐘
波伊爾博士認為,基礎學校的時間表是刻板的、整齊劃一的,教師沒有自主安排時間的自由。他提出學校的時間表應該是指導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教師可以自己調整課時,他們對教學結果負責即可,而不是非要和學校的時間表保持一致。
在我國,學校的上、下課時間有統一的安排,各門學科交叉進行。作者提出的設想不太適合在我國實行,因為每門課是由不同的教師任教的,若每個教師都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則容易造成混亂,且教師之間的協調工作不易進行,所以只能按照時間表整齊有序地進行。如像英國那樣,一個班級由一名教師任教,承擔的是本班的所有科目,則波伊爾博士的想法不失為一條好的建議。
(三)根據教學目的編組
作者認為,按照不同的教學目的,應該對學生采取不同的編組方式,包括:本班式組合,目的在于安排學生和建立家庭觀念;混合年齡組合,目的是開展互教互學;集中組合,目的在于強化輔導;按個體組合,其目的是鼓勵自主學習;全校組合,目的在于建立社區大家庭。他還對各種編組方式的優點和具體實施方法進行了論述。
這種多樣化的編組方式彌補了單一組合的不足,它們相互補充,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本班式組合是我國中小學的主要編組形式,它把學生按照年齡和學習程度分成班級,優點在于提高教學效率、大規模培養人才。中小學中也有集中組合,如興趣小組活動,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里聚集到一起,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相比之下,混合年齡編組、個體組合、全校組合較少。其中,個體組合需要一定數量的指導人員,在實施上有一定的困難;混合年齡編組和全校編組可以使學生的交往范圍不僅僅局限在本班,而是擴大到其他班級,還可以使他們感到學校是一個社區大家庭,但這在我國的中小學里并沒有被重視。
(四)幾代人之間的交流
作者認為,在美國,長輩和后輩之間缺乏來往和交流,基礎學校應該把父母和祖父母也包括進來,建立幾代人之間的組合計劃,讓長輩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中來,為他們提供輔導。有研究表明,家中長輩的參與有利于孩子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心理狀況的改善,還能使教師騰出時間來給每個學生更多的指導。作者還指出,孩子們應該多主動和老人交往,比如去老人院看望他們,這樣不僅可以使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孩子們自己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我國中小學,長輩參與課堂、幫助學生是不多見的,孩子們和長輩之間的交流基本也只是在家庭中進行,此外,在我國有的學校會組織學生到老人院參與照顧老人等活動。
二、豐富的學習資源
豐富的學習資源是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其中,紙張、鉛筆、地圖、地球儀、顯微鏡、美術用品、積木等屬于必需品。此外,學習資源還有書的寶庫、電子教室、有利于學習的居住區。
作者認為,課堂上應該重視閱讀,學生不僅應該閱讀基本讀物,還應閱讀經典著作,每個基礎學校都應當有一個學習資料中心,里面有豐富的書籍,有助于學習的錄音、錄像、電腦軟件等。研究顯示,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本校資料中心的大小有直接關系。電子教室是學習資源的一部分,作者認為電腦、激光視盤等新技術的使用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針對美國基礎學校新技術應用欠缺的現狀,作者提出了每個基礎學校都能利用技術的目標,以及到2年,每個教室都配備有充足的電子設備的建議,包括:第一,每個教室都應有一臺電視機和放映機,用來播放實況或者錄制的節目;第二,每個教室至少每五名學生配備一臺具有交互式激光視盤功能的電腦,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網上資源,每個教師也應有一臺電腦,用來備課、保存記錄以及和同事、家長、學生進行交流;第三,每個教室應裝有一部電話,因為只有通過電話,教師和學生才能和網絡聯結,電話也是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流的工具。最后,作者還提出,學習資源不僅包括校內的,還包括校外的,學生們的居住環境都是學習的場所,如居民區、博物館、美術館等等,這些地方都具有教育的功能。
在上述的一些方面,當前我國中小學的情況不僅與波伊爾博士的目標相差甚遠,即使和他所描述的當時的美國基礎學校相比,也存在著較大差距。例如,據他估計,當時美國四分之三的學校已經有了錄像機,而本書寫于99年。我國的許多中小學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即使有也不對學生開放,只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設,真正能將其好好利用的并不多。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以外,豐富的課外閱讀也很重要,這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也可以使其獲得很多方面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中小學應重視圖書室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圖書資源。我國教育的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為區域間、城鄉間不均衡,中西部和東部、農村和城市的學校在硬件設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體現在現代教學技術的使用上。盡管我國中小學整體上應用現代教學技術的水平不高,但是東部的情況好于中西部,城市的條件優于農村,如電視機、多媒體教學設備,許多城市的學校已經擁有,但大多數農村學校尚未配置。在這些農村學校,新技術的發展絲毫沒有改變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師使用得最多的仍然只是書本和黑板而已。當然,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改善,但要達到波伊爾博士設定的電子教室的標準,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三、為孩子們提供各種服務
波伊爾博士認為除了日常的學習生活外,學校還應為孩子們提供多種服務,有基本保健服務、基本咨詢服務、午后及暑假服務、為孩子們服務的網絡。在他看來,基本的保健服務十分重要,不僅關系到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全校人員的健康(如果發生傳染病的話),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名護士提供健康檢查、急救、健康教育以及防病和治病的服務。常規保健固然重要,預防工作也不可或缺,護士應定期為孩子們講解健康知識和良好的飲食概念,體育鍛煉的價值和吸毒、酗酒、吸煙的危害,使學生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在我國的許多中小學,學生的保健服務由醫務室承擔,它的任務主要是當學生健康出現狀況時,為他們提供治療。作者指出,專業咨詢服務應成為每個基礎學校的一項基本服務,學生的心理、情緒有時會出現問題,這時他們無法安心學習,而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沒有時間為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咨詢服務的提供就顯得十分重要,他還建議一個學校應至少有一名兼職咨詢員。在我國,咨詢服務正逐漸受到學校的重視。有的學校安排了專門的心理教師為孩子們提供服務,當孩子們學習上有壓力、生活中遇到難題時,可以向心理教師傾訴,請他們幫助解決。但是,我國中小學咨詢服務開展的力度還不夠。作者認為午后和暑假期間的服務非常重要,因為下午放學后和暑假期間,許多孩子的家里沒有人,他們沒有事可以做,感到孤獨?;A學校應提供上學前和放學后豐富的課外活動,并在夏季延長學年,讓學生
可以待在學校里。在我國,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機構近年來越來越多,許多孩子的課外時間在那里度過。最后,波伊爾博士還提出了應建立一個為孩子服務的社會安全網絡,把校內和校外的生活聯系起來,把孩子們和他們的家庭與本地區的支持機構聯系起來。
由于經濟水平、教育投入、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中美兩國在基礎學校的物質條件和精神內涵方面存在差別。就硬件設施來說,當時的美國學校的條件甚至比我國現在的很多學校都優越。波伊爾博士的很多建議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盡管他描繪的藍圖有些地方很理想化,但相信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進步,我們的基礎教育會不斷向前健康發展。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 左心室肥厚 心率變異性 倍他樂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he effects of Betaloc on HRV. Methods 127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70 normal controls received examinations by 24 hours Holter electrocardiogra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Betaloc. Results The HRV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decreased obviously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s(P
【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aloc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張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標[1],對評價心血管疾病進程中自主神經的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2,3,4]。原發性高血壓與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之間又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原發性高血壓與HRV之間也存在著內在聯系。HRV作為定量評價心臟自主神經活性的無創性檢測指標, 已引起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對接受倍他樂克治療的127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了HRV有關指標的測定,并與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比較,旨在探討以上患者的HRV特點及倍他樂克對其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本研究中入選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為本院2007年7月~2011年5月間的門診或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全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 即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59歲,平均年齡(39±17)歲。經病史、體格檢查和相關輔助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甲亢、哮喘、電解質紊亂、有心律失常、嚴重煙酒嗜好、藥癮、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合并有其他器質性疾病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選前2周內均未服用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及心率的藥物,如抗膽堿能藥物、鈣離子拮抗劑及β受體阻斷劑等。70例健康對照者均為本院健康體檢者,其中男46例,女24 例, 年齡最小26歲,最大61歲,平均年齡(37±19)歲。兩組研究者的年齡及性別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實驗方法
1.2.1 HRV分析法: 采用北京美高儀公司生產的ECG/ ABHOL TER12TOP檢測儀, 連續記錄所有研究者的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所有研究者在檢查前48h禁飲咖啡、濃茶、酒及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停用可能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藥物2周以上。通過人機對話方式識別各種心律失常, 剔除偽差。以SDNN (24小時全部正常竇性心搏間期的標準差,單位ms )、SDANNindex (24小時內連續的5分鐘節段平均正常R-R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單位ms )、SDNNindex(24小時內連續的每5min正常R-R間期標準差的平均值)、PNN50%(全程記錄中相鄰NN間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及rMSSD (24小時全程相鄰竇性心搏間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單位ms) 作為HRV的時域分析指標。頻域分析用快速傅立葉轉換方法獲得心率功率譜密度(PSD,ms2), 并分析總頻譜(TF, 0.01~0.50Hz) , 低頻(LF, 0.04~0.15Hz)和高頻(HF,0.15~0.40Hz)成分及低頻與高頻的比率(LF/HF)。
1.2.2 LVH的測定:使用HP4500型彩色超聲心動圖儀,采用美國超聲心動圖協會推薦的測量方法,于左室長軸面取質量滿意的超聲圖像測定心臟各項指標。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所有測量都在不同掃查中重復3次,以均值根據Deverux公式計算左室質量(LVM) 和左室質量指數(LVMI):LVM(g)=0.8×1.04×[(LVDd +IVST+LVPWT)3-LVDd3]+0.6,LVMI(g/m2)=LVM/體表面積。以男性LVMI>134g/m2,女性LVMI>110g/m2作為左室肥厚的診斷標準。
1.2.3 倍他樂克的治療方法 所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接受口服倍他樂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治療,服用方法為25mg,2次/d。服用8周后再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測及HRV分析,并與服藥前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PNN50、SDNN、RMSSD及SDNN index由于不呈正態分布,先進行以自然常數為底的對數轉換后再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倍他樂克治療前后的HRV分析詳見表1。 轉貼于
表1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倍他樂克治療前后的HRV分析
注:統計分析后發現,各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HRV指標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者(P0.05)。在服用倍他樂克治療6周后,各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與正常對照者之間、LVH組患者與NLVH組患者的各項HRV指標的改善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隨著對原發性高血壓研究的深入, 自主神經功能變化在原發性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視。已有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雖是眾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其中自主神經對血壓調控失衡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公認為HRV分析是判斷自主神經功能活動的常用指標方法,還具有無創性、定量、可重復的特點,故原發性高血壓與HRV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有研究還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HRV降低對心臟性猝死的發生是一項較左室功能、心電圖、運動試驗更為重要的獨立預測指標[5]。HRV分析中,SDNN、SDANN及SDNNindex主要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總的張力大小,可評價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總的調控情況。rMSSD和PNN50是評估迷走神經功能的敏感參數,迷走張力降低時其值降低。HRV頻域指標能更好地分析迷走和交感神經各自的活性及其平衡狀態。SDNN、rMSSD、PNN50分析以長時程24小時為宜, 頻域分析以短時程5分鐘為佳[6]。
本研究運用24h動態心電圖分析法研究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HRV,結果顯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平均心率及最快心率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者的,在服用倍他樂克治療8周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與正常對照者之間的心率差異均統計學意義。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HRV指標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者,在服用倍他樂克治療8周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HRV指標的改善均有統計學意義。以上結果提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存在HRV降低,而倍他樂克治療可以使原發性高血壓的各項HRV指標均顯著改善。有研究報道原發性高血壓伴LVH患者HRV顯著降低[7],還有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中HRV下降與血壓水平及靶器官受損程度相關。血壓越高, 并發左室肥厚者HRV下降更顯著,提示自主神經調節失衡越嚴重, 發生猝死的危險性越高[8]。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已有報道基本相同。
原發性高血壓者HRV降低的原因有[9]:(1)神經體液因素參與的結果。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兒茶酚胺釋放增加, 心臟自主神經受損喪失了迷走神經對心肌的保護作用;(2)心臟壓力負荷過重,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血液灌注相對不足, 使冠狀動脈儲量減少, 出現心肌缺血損傷, 使迷走神經活性減低引起HRV值下降;(3)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者心肌肥大和間質纖維化, 心肌排列紊亂, 造成心肌重構。本研究結果亦證明倍他樂克治療可以使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HRV指標均顯著改善,其機制推測是因為倍他樂克可以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因此,在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中,除考慮將血壓降至正常范圍外,還應著力于改善自主神經功能, 改善HRV。
HRV還受到年齡、運動、心律失常和藥物應用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HRV分析時,一定要排除這些干擾因素[10]。本研究中嚴格的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基本排除了以上因素的干擾。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存在HRV降低,倍他樂克治療可以使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各項HRV指標均顯著改善。
參 考 文 獻
[1] Montano N,Porta A,Cogliati C.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xplor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a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link between heart and behavior. Neurosci Biobehav Rev,2009,33(2):71-80.
[2] Mandawat MK, Wallbridge DR, Pringle SD, et al. Heart variability i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eoph. Br H eart J, 1995, 73 ( 2) : 139-144.
[3] Luiz Carlos Margues. Basic no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bility. Rev Bras Cir Cardiovasc,2009,24(2)205-217.
[4] Garyg,Berntson,Thomas Bigger. Heart rate variability:Origins,methods and interpretive caveats.Psychophysiology,2007,34(6):623-648.
[5] Singh JP,Larson MG,Tsuji H,et al. Reduc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insights into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Hypertension,1998,32 :293-297.
[6] Huikuti HV, Hakikallic TH, Peng CK, et al. Fractal Correlation Properties of RR interval dynamic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 with depress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2000, 101(1) : 47-53.
[7] 林利雅,陳小明,李自成. 老年高血壓患者116 例心率變異性分析.廣東醫學,2007,28(3):440.
[8] Chandola T,Britton A,Brunner E. Work stre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what are the mechanisms.Eur Heart J,2008,29(5):640-648.
【關鍵詞】 Ⅱ型膠原羧基端端肽; 骨寡聚基質蛋白; 軟骨修復; 膝骨關節炎; 關節鏡清理術
The Vari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CTX-Ⅱ and COMP in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ZOU Xin-ming,ZHAN Wei-bing,FAN Nai-r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9):013-01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serum CTX-Ⅱ and COMP of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and to evaluate the joint cartilage repairing progress via comparing the level of serum CTX-Ⅱ and COMP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Method:Sixty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ho underwent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CRS grade,which includes 18 patients in the grade Ⅰ group,
23 patients in the grade Ⅱ group,11 patents in the grade Ⅲ group and 8 patients in the grade Ⅳ group.The serum CTX-Ⅱ and COMP of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before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operation and at
1 week,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Patients’ knee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ements of WOMAC score at the same time.Result:The WOMAC score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all decreased at
1 week,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an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the serum CTX-Ⅱ and COMP of all fou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TX-Ⅱ; COMP; Cartilage repairing; Knee osteoarthritis; Arthroscopic debrid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Yangchu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gchun 5296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04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軟骨進行性破壞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在所研究的生物標志物中,Ⅱ型膠原羧基端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Ⅱ collagen,CTX-Ⅱ)是近年來研究熱點,可反映膝關節軟骨損傷,對關節軟骨損傷程度評估具有特異性[1]。另一類非膠原蛋白,骨寡聚基質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可結合Ⅱ型膠原纖維,穩定關節軟骨的膠原-纖維網絡,是關節軟骨細胞外基質的一種大分子[2],與膝關節炎嚴重程度相關。關節鏡清理術可改善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癥狀,延緩關節軟骨退變[3]。但清理術后對于關節軟骨修復情況的評估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患者膝關節鏡清理術術前、術后不同時段血清CTX-Ⅱ、COMP含量及關節功能評分,嘗試從生物標志物角度了解清理術后關節軟骨修復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膝骨關節炎患者60例,其中男17例,女43例,平均年齡(48.76±5.67)歲,均行單側膝關節鏡清理術治療,采用國際軟骨修復協會(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級方法(Ⅰ級:淺表病變、裂隙和裂縫、軟化;Ⅱ級:磨損,病變向下延伸,但小于50%的軟骨深度;Ⅲ級:磨損,病變向下延伸大于50%的軟骨深度,甚至到鈣化層;Ⅳ級:缺損已到軟骨下骨)進行分級[4],其中Ⅰ級18例,Ⅱ級23例,Ⅲ級11例,Ⅳ級8例,依照不同分級將患者分為四組。四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獲得有效隨訪。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骨性關節炎患者。所有骨關節炎患者均采用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為診斷標準:①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1.3 治療方法 關節鏡下清理手術:患者平臥屈膝位。連續硬膜外麻醉。大腿根部上充氣止血帶,按膝部手術消毒鋪防水鋪巾,抬高后予驅血止血帶充氣,采用膝前內外標準入路。在關節鏡下依次檢查髕上囊、髕股關節、內側間隙、髁間窩、外側間隙、后外側間隙、后內側間隙等,檢查與治療同時進行,主要檢查膝關節軟骨退變程度、半月板退化及損傷、滑膜增生及炎性程度、游離體、骨贅形成及部位。在關節鏡下酌情行軟骨刨削成型,對于缺損已到軟骨下骨的予以微骨折處理,增生滑膜刨削,去除關節內游離體、切除變性滑膜皺襞,切除破裂半月板或半月板成型,從而消除妨礙膝關節活動的機械因素,去除關節內不穩定的骨刺。術畢,縫合傷口,紗布、繃帶自腳踝至大腿加壓包扎。術后第2天即開始行主動被動功能鍛煉?;颊呙咳者\用CPM機持續被動活動膝關節,2次/d,1 h/次;另外患者每天在床上行股四頭肌鍛煉,3次/d,每次主動鍛煉30次。患者需行主動被動功能鍛煉7 d。7 d后下地負重行走。
1.4 療效判定標準 (1)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WOMAC評分對所有患者手術前及術后1周、1個月、3個月進行評估,記錄膝關節功能、活動度、疼痛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血清CTX-Ⅱ和COMP含量測定:于術前及術后1周、1個月、
3個月靜脈采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測定患者體內CTX-Ⅱ和COMP含量,試劑盒由武漢優爾生生物制品公司提供,測定步驟依試劑盒說明檢測。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2 結果
2.1 四組患者手術前后WOMAC評分比較 不同ICRS分級患者術前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四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TX-Ⅱ比較 不同分級患者術前血清CTX-Ⅱ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術后1個月和3個月的血清CTX-Ⅱ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四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COMP含量比較 術前Ⅳ級組患者血清COMP含量高于其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患者術后1個月和3個月的血清COMP含量較術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軟骨在超負荷情況下變薄和破裂是膝骨關節炎軟骨的病理改變[6]。其中,關節軟骨細胞功能改變和Ⅱ型膠原總量的丟失是軟骨退變的主要原因[7-8]。對于軟骨退變程度往往難以評估,關節鏡檢查可在直視下了解軟骨破壞,但是創傷較大。軟骨細胞的生物標記物已經被認為與軟骨破壞情況相關。軟骨破壞后軟骨基質成分流失,代謝產物進入血液當中導致血清CTX-Ⅱ和COMP含量升高[9]。因此,本研究在關節鏡清理治療膝關節炎后,通過檢測患者血清CTX-Ⅱ和COMP含量與膝關節功能的綜合評估,了解其關節軟骨修復情況及預后情況。
本研究中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周、1個月、3個月檢測患者血清CTX-Ⅱ、COMP含量,結果顯示其血清CTX-Ⅱ、COMP含量與膝關節軟骨破壞程度級別相關,術中關節鏡下評估為Ⅳ級患者,術前血清CTX-Ⅱ、COMP含量均高于其他組別。但是術后1周的評估當中,無論是血清CTX-Ⅱ或COMP含量,四組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因為CTX-Ⅱ、COMP含量不但與軟骨有關,滑膜細胞也可分泌[10],同時關節鏡清理手術本身對關節軟骨、滑膜的清理修整可導致CTX-Ⅱ、COMP釋放入血液。術后1個月和3個月之間患者血清CTX-Ⅱ、
COMP含量較為平穩,四組不同級別患者血清CTX-Ⅱ、COMP含量均較術前降低,同時關節功能改善,顯示關節清理術后,因關節內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游離體、骨贅得到清理修整,關節從結構和內環境均獲得改善,關節鏡清理術可對早中期的關節炎、分級較低的患者起到消腫、止痛及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使軟骨退變延緩[11],因此患者血清CTX-Ⅱ、COMP含量均較術前降低,但高于Tang等[12] 研究中正常人血清CTX-Ⅱ、COMP含量。根據本研究數據顯示,關節功能WOMAC評分情況與血清CTX-Ⅱ、COMP含量趨勢相接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血清CTX-Ⅱ、COMP含量與膝關節功能相關。因不同級別軟骨損傷患者術后軟骨修復情況的差異性[13],研究數據顯示術后不同級別患者血清CTX-Ⅱ、COMP含量也有明顯差異,Ⅳ級組無論是關節功能的WOMAC評分或術后血清CTX-Ⅱ、COMP含量均提示其關節軟骨修復情況較差。
本研究中不同損傷級別組WOMAC評分和血清CTX-Ⅱ、COMP含量數據趨勢的變化基本一致,可以提示生物標記物CTX-Ⅱ和COMP與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情嚴重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長期監測CTX-Ⅱ和COMP變化可作為臨床評估軟骨預后的指標[14]。Otterness等[15]在研究中將COMP與其他標志物聯合應用,使骨關節炎的診斷率達到90%。多個生物標記物同時評估關節損傷比單個標記物更有意義[16],對于關節軟骨損傷預后的判斷,同時使用CTX-Ⅱ和COMP兩個生物標志物進行多時段評估是一個有效可行的辦法。
綜上所述,骨關節炎患者血清CTX-Ⅱ和COMP兩種生物標記物是評價膝關節軟骨損傷的有效指標,結合術前術后比較患者血清CTX-Ⅱ、COMP含量,對于軟骨修復情況具有較好的臨評估價值,值得臨床應用推廣。本研究仍有不足,即臨床樣本較少,未能加入正常人血清生物標記物進行直接對照,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Sarukawa J,Takahashi M,Doi M,et al.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urinary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STR/Ort mice as a model of spontaneous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10,62(2):463-471.
[2] Acharya C,Yik J H,Kishore A,et al.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 and its binding partners in the cartilage extracellular matrix:interaction, regulation and role in chondrogenesis[J].Matrix Biol,2014,7(37):102-111.
[3]李林忠.補腎活血中藥結合關節鏡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9):49-52.
[4] Mainil-Varlet P,Aigner T,Brittberg M,et al.Histological assessment of cartilage repair:a report by the Histology Endpoint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3,85-A Suppl 2(1):45-57.
[5]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電子版),2008,36(1):287-291.
[6]沈士浩,李雪萍.應力負荷與關節軟骨損傷[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5):476-478.
[7]王學宗,高寧陽,劉婷.軟骨標志物CTX-Ⅱ在骨關節炎中的應用[J].中國骨傷,2013,26(3):260-262.
[8] Garnero P,Rousseau J C,Delmas P D.Molecular basisand clinical us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cartilage,and synovium in joint diseases[J].Arthritis Rheum,2000,43(5):953-968.
[9]李正南,衛小春,張志強,等.膝關節液中生物學標記物Ⅱ型膠原羧基端端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8,2(2):45-49.
[10] Ahrman E,Lorenzo P,Holmgren K,et al.Novel 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 neoepitopes identified in synovial fluids from patients with joint diseases us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J].J Biol Chem,2014,289(30):20 908-20 916.
[11]林樺楠,陳海鵬.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注射玻璃酸鈉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8-9.
[12] Tang X,Zhou Z,Shen B,et al.Serum levels of TNF-α,IL-1β,COMP,and CTX-Ⅱ in patients with Kashin-Beck disease in Sichuan,China[J].Rheumatol Int,2012,32(11):3503-3509.
[13] Sun L,Reagan M R,Kaplan D L.Role of cartilage forming cel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artilage repair[J].Orthop Res Rev,2010,2010(2):85-94.
[14] Gungen G O,Ardic F,Findikoglu G,et al.Effect of mud compress therapy on cartilage destruction detected by CTX-Ⅱ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5,9(6):24.
[15] Otterness I G,Swindell A C,Zimmerer R O,et al.An analysis of 14 molecular markers for monitoring osteoarthritis:segregation of the markers into clusters and distinguishing osteoarthritis at baseline[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0,8(3):180-185.
好好學習,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學好的,但我可以為大家出個主意,適不適合你我就不清楚啦。
1 首先先明確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才能奮進,才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自信,當然這個目標不要可望不可即,找的差不多就可以啦,太遠的根本就達不到,就失去制定目標的意義啦。
2 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每天都按著學習計劃走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有助于自己的今后學習。
3 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下課獨立完成作業。上課實在是覺得無聊渴睡,那就掐一下自己,雖然這種方法有點自殘,但是非常有效,為拉今后的發展兄弟們掐吧!作業一定要獨立完成,不能抄一抄就完事啦。就算你都會那你也要自己寫,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 多做練習題。光在學校學的知識根本就不夠用,考試的題都特別的活,要想活能活用就必須要去傲游大海——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