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企業利潤

企業利潤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企業利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企業利潤

企業利潤范文第1篇

大型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利潤代表著企業一定期間內獲得的經營成果,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我國大型企業大多處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由于資本和勞動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熟期大型企業大多已實現“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的均衡狀態,已達到規模經濟(勞動L與資本K的利潤率接近零),企業利潤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技術進步[1],這一階段企業工作的重點是改變靠大規模投入資金、資源和勞動力,不惜犧牲環境換取有限經濟增長的狀況,利用積累的資源進行包括原始創新在內的技術創新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延緩衰退期的到來或開創企業新的成長期[2]。原始創新是企業獲得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突破成熟期發展瓶頸、轉變利潤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大型企業利潤新的增長點,發明專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原始創新的狀況,探究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利潤的關系對于正確認識和規劃企業原始創新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對專利的研究比較多,專利指標在科技發展戰略及政策研究中得到廣泛運用[3~8],已成為研究R&D活動與我國經濟關系的重要指標[9~12],但是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經濟關系的研究才剛剛起步:2010年,作者所在課題組進行了一項關于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利潤相關性的研究,運用格蘭杰檢驗證明了大型企業利潤與發明專利之間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單向因果關系,并應用Eviews軟件,得出了發明專利與企業利潤之間的線性回歸模型[13]。雖然該研究在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利潤的關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建立的線性回歸模型表明發明專利對企業利潤存在影響,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與發明專利、R&D投入等指標統計的客觀性相比,利潤受到多種因素(其中包括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如何消除利潤指標統計過程的主觀誤差是關系研究的前提;其次,運用線性模型表達的關系沒有反映發明專利對利潤影響的時間滯后性,需要結合時間因素進行滯后性的進一步說明,是否存在更精確的模型能直接表達出這種滯后性,反映發明專利對利潤的作用過程?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灰色理論模型與計量經濟學模型相結合,進一步深入研究發明專利對大型企業利潤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灰色系統理論是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種新型理論[14]。我國的統計數據十分有限,而且由于多種原因,許多數據出現幾次大起大落,沒有典型的分布規律,用數理統計的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直接進行研究,往往會出現量化結果和定性分析結果不符的現象。GM(1,1)為一階一元灰色模型,用于消除數據統計過程中的人為誤差,矯正數據的分布規律,適用于統計過程受主觀因素影響的情況,具有較強指數規律的序列[15];三次曲線模型可用于反映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動趨勢[16]。本文將GM(1,1)與三次曲線模型相結合,先對數據進行灰色處理,再建立模型。

(一)數據的GM(1,1)處理發明專利的授權由國家專利局統一管理,其統計過程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少,且不存在企業間標準不同的問題,是客觀統計指標。利潤是公司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其表達式為:利潤=收入-成本-費用(管理、銷售、財務)+(-)投資收益+(-)公允值變動-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所得稅費用。企業利潤是多種因素綜合計算的結果,而且由于利潤代表了企業的成長速度和升值空間,與企業股票價值直接相關,其統計過程易受主觀因素影響;同時由于企業財務制度不同,統計標準也不一致,這些將影響利潤指標的精確度,造成數據規律的偏差,需要運用灰色理論模型對其統計誤差和分布規律進行矯正。1998~2009年大型企業利潤變化趨勢如圖1。圖1反映出1998~2009年大型企業利潤呈現比較規律的指數增長趨勢,用GM(1,1)對其進行處理。為方便起見,將當量利潤用X(0)表示,由當量利潤序列,可以計算出利潤的一次累加生成(1-平均誤差為0.1,計算值與實際值的關聯度ε=0.9775,計算結果為關聯度合格模型精度檢驗的一級。

(二)三次曲線模型運用格蘭杰檢驗探究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利潤之間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發明專利不是引起大型企業利潤變化原因”這一原假設的統計值F=17.62,達到足夠大,且伴隨概率Pro.=0.05≤0.05成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有理由拒絕這一假設,即發明專利是引起大型企業利潤變化的原因;“大型企業利潤不是引起發明專利變化的原因”這一原假設的統計值F=0.9、Pro.=0.53不滿足F足夠大且Pro.≤0.05的要求,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沒有理由拒絕原假設,即大型企業利潤的變化不是引起發明專利變化的原因[13]。因此,發明專利對大型企業利潤存在單向的正向影響,以發明專利數為因變量,大型企業利潤為自變量建立模型。通過比較各種曲線預測模型的擬合優度確定模型。將1998~2009年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的影響后,運用SPSS軟件進行曲線估計,發明專利與大型企業利潤關系模型的擬合優度見表3。表3所有模型的擬合優度函數冪函數邏表3反映出三次高(0.992),說明三次曲線效果最好,且方差分析的顯著性水平為0,因此選擇三次曲線模型。設經GM(1,1)處理后的大型企業利潤為y,擁有發明專利數為x,y與x的三次曲線模型為:為三次項系數,三次曲線模型表明:僅用發明專利一次項無法完全表達其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規律,加上二次項和三次項才能更好地實現擬合效果。

三、研究結果的檢驗與分析運用SPSS16.0建立y與x的模型,根據回歸系數表得出發明專利對大型企業利潤影響的關系模型為:

(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檢驗1.GM(1,1)的有效性運用SPSS16.0建立發明專利x與利潤實際值y1的三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GM(1,1)三次曲線模型與三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結果比較見表4。表4GM(1,1)三次曲線模型與三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結果比較估計結果變量GM(1,1)三次曲線模型三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統計概率檢驗,各個變量均通過了t統計量和t統計概率檢驗。但是,從標準誤差、估計值標準差、殘差平方和三項可以看出,GM(1,1)三次曲線模型明顯小于三•8•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表明GM(1,1)三次曲線模型更精確;GM(1,1)三次曲線模型的可決系數和調整后的可決系數明顯大于三次曲線計量經濟學模型,說明前者的回歸擬合更完美,從F統計量和F統計概率上看,GM(1,1)三次曲線模型也優于計量經濟學模型。GM(1,1)模型可以很好地消除數據隨機波動或誤差的影響,將其融入傳統計量經濟學模型后建立的GM(1,1)計量經濟學模型更能確切地反映系統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對傳統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改進[17]。2.三次曲線模型的有效性根據軟件運行結果可知:b響關系,符合經濟學意義。方程通過了F檢驗,各參數均通過了t檢驗,根據擬合優度表,模型的相關系數R=0.992、R2=0.985,經校驗后R2=0.979。模型擬合情況見圖2。綜合擬合優度表和擬合情況圖可知,發明專利數與大型企業利潤之間的灰色三次曲線關系很顯著,模型擬合效果非常好。根據方差分析表,相伴概率Sig.=0.000,說明模型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企業利潤范文第2篇

一、激勵與薪酬激勵

激勵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員工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滿足,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使其主動而自發地把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奉獻給組織,從而確保組織到達既定的目標。無論從幫助個人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組織目標的角度來看,激勵都是企業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采用微觀經濟學中的假設,企業經營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的調動和潛能的發揮對企業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企業設計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常要考慮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人性等多方面的內容。盡管現實中存在著諸如目標激勵、領導激勵、公平激勵、成就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但是最為常見且有效的激勵手段應該是薪酬激勵。薪酬是以貨幣或非貨幣形式支付的報酬,是企業對員工給企業所作的貢獻(包括他們實現的績效,付出努力、時間、學識、技能、經驗與創造)所付給的相應的回報。廣義的薪酬包括基本薪資和獎勵薪資。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從員工的激勵角度講,薪酬可以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是保健作用,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用來激發員工潛能,吸引新員工加入并留住員工的激勵作用。

企業為了取得好的效益和籠絡人才,通常都設計了薪酬激勵的制度。什么樣的薪酬激勵制度才是最優的呢?

二、最優薪酬激勵與企業利潤分析

薪酬激勵會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并且最終使員工的積極性和個人潛能更多地轉化為企業的凈利潤。

雖然員工積極性越被充分調動和潛能越充分發揮,企業可能獲得的利潤也就越高,但是利潤(包括員工的薪酬)提高的幅度隨積極性和潛能的上升是遞減的。因為積極性被調動潛能發揮到了一定的水平的時候,提高企業利潤的因素是企業本身的制度和外部的經濟環境。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企業制度和外部經濟環境中,員工的積極性和潛能被轉化成企業利潤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如果用W(t)表示企業利潤,W(t)是員工被激勵程度(積極性的調動和潛能發揮等)的增函數,但其增長幅度是遞減的,在數學上表示為一階導數是大于零,二階導數小于零,即:

W(t)/t>0,2W(t)/t2<0

同時,薪酬激勵是要花費成本的,即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發揮其潛能是要付給員工大量的薪資。我們假定員工的薪酬激勵成本是隨激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且增加的成本是遞增的。這是因為通過增加薪酬的方式來激勵員工是一種正強化。正強化盡管有及時刺激、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頻繁地使用正強化,一個后果是會導致人們對它形成越來越高的期望,這樣在強化力度不變的情況下會出現行為刺激作用減弱的現象(如一定數額獎金的“邊際效用”發生遞減);另一后果則是,導致人們人為這種正強化是理所當然的,提供時不會起很大的正面刺激作用,不提供時反被人們視為是對該行為的一種冷處理,從而出現不應有的弱化現象。因此,員工積極性的調動和潛能發揮的薪酬激勵成本是遞增的。用C(t)表示薪酬激勵成本,它是員工積極性和潛能的增函數而且增長幅度遞增也就是一階導數大于零,二階導數也大于零:

C(t)/t>0,2C(t)/t2>0

根據上述假定,企業選擇對員工的激勵程度的大小應當使企業邊際利潤等于企業薪酬激勵的邊際成本,即:

W(t)/t=C(t)/t

這時,企業的凈利潤最大。從幾何圖上更直觀地表示這一關系,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里分別畫出企業利潤曲線W(t)和薪酬激勵成本曲線C(t)。從圖1中可以看出,當企業的邊際利潤等于企業薪酬激勵邊際成本,企業的凈利潤最大,這種情況下的薪酬激勵也是最優的薪酬激勵t。也就是說,企業用于激勵的最后薪酬正好等于它調動員工積極性和發揮員工潛能時為企業創造的效益。(圖1)

上述分析我們假設員工是理性經濟人,但現實中人性是復雜的。許多學者發展了人性的研究,提出了社會人假設、自我實現人假設以及復雜人假設。依據這些假設,社會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素也能激勵員工。如果企業在薪酬激勵的同時,使用到這些激勵手段,相當于改變了曲線C(t)的位置。一個企業有歸屬感,重視員工之間的社會交往,提供員工自我能力發揮的平臺,調動員工自我的內在激勵,在取得同樣的激勵程度時所花費的薪酬激勵成本將減少。在圖2中可以看作薪酬激勵成本曲線C(t)移動到C′(t),相應地,最優激勵由t*移動到t1*。此時,花費同樣或者更少的薪酬就能更多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結果是企業的凈利潤增加了(AB>A′B′)。(圖2)

三、核心員工的個性化激勵

現實中,一個員工的薪酬會帶來多大的激勵程度和這些激勵能轉化多少的利潤是難以計算精確的。但是,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我們認為占企業20%的核心員工創造了企業80%的財富,所以對核心員工的激勵就可以近似地衡量企業的最優激勵。核心員工是指企業中具有較高專業技術和技能或者具有本行業豐富的從業經驗和杰出經營管理才能,能夠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員工。他們的可替代性較小,替代成本較高,是企業的稀缺資源,對企業的發展起核心作用。核心員工的人數在企業中的比例是較小的,這樣對他們的薪酬激勵成本C(t)和激勵帶來的利潤W(t)的統計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做出這些統計對一個成功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團隊也應是必需的。

因此,要更好地激勵核心員工為企業創造財富應該采用多方面的激勵手段。首先洞悉核心員工的真正需要,這些需要有很多,但共性的需要是主要的;其次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對核心員工的需要分解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最后進行具有個性化的激勵。某些企業是通過團隊來展開生產經營的,我們也可以把團隊看作一個核心員工來激勵,加上對團隊激勵本身相對個人激勵的優勢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企業利潤范文第3篇

利潤操縱也稱盈余操縱,是指企業管理當局出于某種動機,利用法規政策的空白或靈活性,通過各種手段對企業財務利潤或獲利能力進行操縱的行為。它與會計造假共同構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兩個方面,但與會計造假有本質上的不同。利潤操縱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有時是一種合法行為,在實務中更加難以識別。近年來國內外對利潤操縱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隨著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隨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企業通過對會計信息的操縱,使報告盈余達到期望水準的行為必須得到有效控制。

利潤指標是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表明企業在一個經營期間的最終經營成果和考核企業經濟發展狀況的核心指標之一。該指標正確、真實的披露對于企業各個相關利益主體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投資者需要根據公司利潤水平來估計股票價格,并且要分析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從而進行是否投資的決策;債權人根據企業的獲利能力和資產規模,確定對企業的信用規模,判斷信貸資金的風險程度;政府部門根據企業的利潤和生產情況制定不同的財稅政策,確保國家稅收。但在實際工作中,出于不同的目的,很多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利潤操縱問題,引起財務數據不真實,給通過財務報表獲取會計信息的各方造成損失,使這些主體控制失靈、決策失誤。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日趨蔓延,已引起廣大投資者的普遍懷疑,對證券市場的信譽形成強烈沖擊,嚴重擾亂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秩序和平穩發展。

可以從以下方面識別企業利潤操縱行為:

(一)明確分析對象。利潤操縱行為的主體是企業,我們要識別利潤操縱行為首先要明確被分析對象的范圍,即哪些企業更容易人為粉飾報表,虛增利潤。研究表明,一個公司如果有利潤操縱的動機,并且公司治理結構比較薄弱的話,那么它們更有可能積極從事利潤操縱。例如:上市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第三年扭虧為盈,我們便要給予注意,也許這個經營業績持續不佳的企業會為了避免被摘牌,在第三年粉飾了利潤;連續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在10%~11%之間的企業也許會為了保持配股資格進行了利潤操縱;增長較快而規模較小的公司為了保證較高的增長率以維持其股價,往往也會發生利潤操縱行為;公司舉債經營時,其債權人一般會在合同中規定大量的限制性條款,如果公司不能履行這些條款,則被視為違約,所以,當公司接近于違約條件時,就可能通過盈余操縱來減少違約的可能性,有這種情況的公司也應被列入分析和研究的范疇;上市公司若在某一年集中虧損,然后再以后各年連續盈利,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分析,因為若沒有天災或市場的重大變故,公司便很可能是在利用巨額沖銷的方法把以后期間的費用一次入賬,以減少后期負擔,換取未來的絕佳業績,諸如此類等等。

(二)分析企業利潤來源。企業利潤由幾方面構成:(1)主營業務利潤;(2)其他業務利潤;(3)投資收益;(4)補貼收入;(5)營業外收入。企業正常盈利一般應該是主營業務利潤對利潤總額的貢獻最大,這樣才說明公司的產品市場較好,企業的后續發展空間較大,穩定性也較好。如果企業非主營業務利潤所占份額較大甚至超過主營業務利潤時,我們就要進一步分析企業是否使用了利潤操縱的手段。例如,如果企業某年的投資收益成為了當年總利潤的主要來源時,企業就很可能是利用資產重組或改變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調解了利潤;如果企業的補貼收入占很大比例,這很可能是得益于政府支持。因此,有些企業的利潤數額并不能代表企業本年的經營能力,必須進一步考察企業利潤的構成再下結論。

(三)分析企業現金流量。可以反映企業真實的盈利能力的指標不是當期利潤,而是現金流量。西方有學者研究了市場參與者是否能基于公開獲得的信息,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來測量報告盈余的質量。將“高質量”的盈余定義為主要是由現金流量構成的;而“低質量”的盈余則主要是由應計額形成的。這就告訴我們,判斷企業某期的盈利能力和經營狀況要充分考慮當期的現金流量。實際上,現金流量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計算出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額,而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出的會計盈利,二者是不同的,后者的大小會受到各種會計方法的影響,多種會計政策選擇的靈活性會使操縱會計利潤成為可能,而現金流量基本上是無法操縱的。因此,可以說現金流量指標比利潤指標更為客觀和真實。一個企業正常穩定的經營是需要足夠的現金量維持的,一個企業即使有較高的利潤水平,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借款利息和償還到期借款,它同樣面臨破產。有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提高利潤,放寬信用條件,雖然換得銷售額的迅速增加,但同時也帶來大量掛賬的應收賬款,其中有很大部分必定要成為呆賬、壞賬,可企業為了換得較高的主營業務收入不惜鋌而走險。由此可見,在剖析企業的報表時,一定要將利潤和現金流量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四)分析企業部分財務指標。許多財務指標都可以根據企業報送的報表輕松得到,分析企業的財務指標也是財務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財務指標可以顯示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時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存在的問題。財務指標有很多,我們重點考察以下幾個:

1、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若該指標較以往年份有大幅的下降,則說明企業的應收賬款與收入不協調,很可能使企業為占有市場或增加當期利潤改變信用條件以擴大銷售的結果。

2、資產質量指標。利用虛擬資產和不良資產來調節利潤是某些公司慣用的手法。企業往往通過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失、遞延資產、多年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積壓存貨等虛擬資產、不良資產美化企業形象。我們將這些盈利能力不確定的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作為衡量資產質量的指標。如果指標過大,企業則難辭其咎。

企業利潤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海爾集團; 利潤表; 企業利潤; 利潤最大化

一、引言

海爾集團是一個大型的國際化企業,其覆蓋的經營范圍都成為了世界品牌,海爾集團的管理模式現代化,財務制度比較完善,但是調查顯示,海爾集團似乎不注重企業的利潤,更看重的是海爾的品牌。但是這種品牌競爭力并沒有使得海爾的利潤得到有效改善,海爾的利潤在幾年前出現了一次滑落,隨后經過了一些改革,在各個領域內的高端市場上尋找突破口,比如,曾主推三門宇航變頻冰箱,也推出了三超直流雙新風空調,洗衣機和電熱水器等都推出過新的電器,然而海爾集團的利潤水平還是沒有得到改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海爾集團能否在國際化企業中引領值得進一步研究。

二、相關概念界定

利潤是收益減去成本的差額。但是經濟學中的收益與成本和會計的收益與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也是有區別的。對于海爾集團的最大化利潤更側重于會計利潤。會計利潤,是指會計核算中收入與成本的差額,它的本質是企業在支付除資本以外的所有報酬之后剩下的余額。經濟利潤是經濟收入減去經濟成本的差額,與會計收入不同的是經濟收入是指一定期間的最大花費,而經濟成本不僅包括會計上實際支付的成本,而且還包括機會成本。

利潤最大化就是指最大的企業剩余。企業生產銷售環節的目的就是賺取利潤,實現更大的利益。如果企業的總收益大于總成本,就會有剩余,這個剩余就是利潤。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不僅要獲取利潤,而且要獲取最大的利潤。以經濟學角度,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就是要實現產量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單位銷售量所增加的收益,邊際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單位產量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就意味著增加產量可以增加總利潤,于是企業便實現了最大利潤目標。但是在會計的角度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就是要增大收入,嚴格控制成本。

三、海爾集團利潤分析

企業的利潤一般包含三部分,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析海爾集團的利潤引用的數據是海爾集團201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數據,如表1。

海爾集團2012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比第二季度增長了50.51%,增長幅度并不是很大,水平角度看,海爾集團的這個增長幅度主要歸功于營業外收入的增加和財務費用負值的增加。所得稅和營業外支出的增加相對減少了海爾集團第三季度的凈利潤。

海爾集團利潤總額增長了1 491 050 000.00元,這也是營業外收入的增加幅度比較大和財務費用負值的增加額比較大導致的。

營業利潤增長51.12%,與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保持一致,營業稅金及附加和管理費用的增長額比較大,財務費用的負值增長與其相抵銷使營業利潤的增長和營業收入的增長持平。

綜上可得海爾集團一個季度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幅度比較大,這對于營業收入和營業支出來說有負面影響,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不及其他收入就應該使企業警醒。海爾集團財務費用的負值說明海爾在銷售模式上采用的是先收款后發貨的模式,產生了大量的利息收入,同時也反映出海爾集團的償債能力很好,但是僅僅從利潤角度來看,海爾集團的增長幅度比較理想但是對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管理要加強。

四、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戰略建議

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海爾集團雖然注重海爾品牌但是最終目的也是實現海爾集團的最大利潤。從會計利潤最大化的角度看,影響利潤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企業的收入,這些收入包括營業收入也包括一些其他的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如果沒有凈收入保障,企業的利潤就無從談起,所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就要實現企業的收入在合理范圍內的最大化。第二個方面就是對企業的成本和費用支出嚴格控制,這些費用包括營業費用也包括營業外支出和所得稅費用等,只有在保證收入的同時合理降低和控制費用支出,才能夠使利潤增加,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具體戰略建議如下:

(一)戰略調整

戰略調整是企業中一種特殊的決策,它受過去決策、企業文化、管理者水平、企業規模、發展階段、所處行業乃至宏觀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決策的本質特征決定了戰略調整在一定意義上是經營者行為選擇的真實寫照。海爾集團的發展歷程決定了海爾集團不是處在企業發展的引入期,所以在價格上雖然可以提高來擴大自己的收入,但是競爭壓力使得價格策略并非有效,所以海爾集團應該從自身的發展水平和規模,采取新的發展戰略,如差異化戰略,可以使海爾的產品具有更顯著的差異性。

(二)加強市場營銷管理

提高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提高銷量,而提高企業的銷量就要做好營銷管理。海爾集團的品牌已經被人熟知,所以進行大量的廣告宣傳并不可取,要采取多渠道進行品牌意識深化,要使老顧客深信海爾的產品,同時也要吸引新的顧客,這就要求海爾一直保證企業形象和信譽,這是根本的問題;另外可以在包裝上或是產品外包上進行改進,以其新面貌吸引更多的顧客。隨著網絡技術發達,海爾集團具備比較完善的信息化平臺,網絡宣傳和網絡銷售途徑也是值得考慮和完善的。

(三)多角度考慮成本費用問題

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一個是考慮收入問題;另一個就是考慮成本費用問題,要想實現海爾集團的利潤最大化就要考慮如何減少和控制成本費用。從以上的數據分析可知,海爾集團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和管理費用的增長幅度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增長率,所以要調整這些費用。具體而言,減少定量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管理費用涉及到日常的生產,要合理減少日常管理的辦公費和管理人員的工資等費用。另外,短期的降低成本途經還包括削減投資、裁員、減低費用標準、采購商務降價、延長付款周期等,但是海爾集團是一個大型企業,這些方面的改革似乎杯水車薪,所以要合理地進行項目的預算管理,合理支出、合理投資,從根本上解決海爾集團的費用問題,真正實現利潤最大化。

五、結論

海爾集團是一家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其創立的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海爾集團的品牌價值近千億,集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多項產品于一體,海爾集團的總體利潤增長率比較樂觀,海爾集團的信息化水平和引進的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在海爾集團的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海爾集團在發展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一是科研能力不優越。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一些競爭者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海爾集團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并不是很明顯,要想在同行業一直保持優勢就要增強海爾集團的整體實力,尤其是科研能力。二是利潤水平總體優勢不大。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來看,海爾集團的規模造就了海爾集團的高額價值,但是利潤水平在行業比較中不是首位,海爾集團獨特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創造更大的價值。三是增長速度局限性。海爾集團的規模和發展歷程使海爾集團處在本企業的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此時保證銷售額和降低成本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海爾集團應該從周期角度考慮自身的發展戰略,調整和完善整體管理,從而推動海爾集團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魯卿.SWOT分析在企業制定專利戰略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2] 廖理.企業管理新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10).

[3] 陳熙照.海爾管理方法[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企業利潤范文第5篇

1企業專利申請量與企業利潤的相關性分析

1.1研究背景與假設從已有文獻上來看,國外學者對專利與企業業績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已經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Griliehes通過對美國340家公司在1970—1980年期間的專利申請數量和公司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①;Austin對美國的20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專利進行質量加權后,分析專利與公司市值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授權專利數量對市場價值具有正相影響,關鍵專利對市場價值具有更強的影響②;HolgeErnst充分考慮專利變量對業績變量的滯后影響,通過對德國工具制造業50家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專利申請量的相關性分析得出,當年專利申請量與滯后2到3年的公司業績增長成正相關關系③。國外學者大都采取了專利申請量這一指標進行研究,一方面是由于專利申請量的數據比較容易獲取,可以從各國知識產權局提供的專利數據查詢系統中得到精確的專利申請數據;另一方面,專利申請量數據是專利轉化為專利資產的最原始反映,利用其作為研究的基礎數據,可以避免其他替代指標可能受到的人為主觀因素干擾。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企業專利申請數量與企業經營利潤的關系。基于此,論文提出的研究假設為:H1:專利申請數量與企業后續利潤呈顯著正相關。

1.2研究模型與數據來源

(1)研究模型

為了檢驗假設1,本文借用Ernst對德國工具制造業50家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專利申請量的相關性分析所采取的方法,考慮到Ernst在研究中假定專利申請量對公司利潤的影響最大有4年的滯后效應,使用以下模型進行分析。OPINCit=β+∑40anPATENTit-n+asASSETit+εit其中,i表示公司,t=1,2,……,T,表示年度;n=0,1,2,3,4;OPINCit表示i公司t年年末的利潤總額;PATENTit-n表示i公司在t-n年度專利申請量,當n=0,1,2,3,4時,分別表示i公司在當年、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專利申請量;ASSETit是i公司t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控制企業規模對利潤的影響;β為常數項,εit為殘差項。為避免企業經濟規模的影響,筆者在取OPINCit的值時,讓其除以t年初的總資產。

(2)數據來源

考慮到不同的行業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行業創新的程度以及專利資產的擁有量,同時各行業之間的專利資產對其經營業績的影響可能也存在較大差異,故筆者在選取樣本時排除了行業因素的影響,僅對一個有很大相似性的行業公司進行研究。根據2009年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④顯示,九大行業的研究與開發(R&D)經費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超過1%,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為1.93%,醫藥制造業為1.74%,位居第二。考慮到醫藥制造行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和專利技術對醫藥企業創新的重要作用,筆者選取制造業中的醫藥制造業作為樣本研究范圍,并以t=2010年為基期,以2006—2010年為研究區間,因此初始樣本共包括滬深上市公司醫藥制造行業的150家企業。對樣本進行篩選過程中,考慮到上市公司數據的易獲取性,筆者只保留了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樣本,剔除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滬深兩市已經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的公司以及樣本數據不全的公司,剔除了在2006—2010年期間未申請專利的公司,最終確定有效樣本為74家企業。本文樣本中公司各年度的專利申請量數據均手工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服務系統(pss-/si-popublicsearch/portal/indexAC.do),其他相關財務數據則來自巨潮資訊網()和最股網()。

1.3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專利申請量與企業利潤相關性的模型中具體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以2010年為基期,可以看出從2006—2010年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專利申請總量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這樣的情況令人堪憂。統計中我們發現,醫藥制造業行業各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很不均衡,有的企業專利多(如600849上海醫藥468件專利),有的企業專利量很少,相差高達幾百件。

(2)專利申請量與營業利潤的相關性分析

圖1是對專利申請量與企業利潤相關性模型各變量之間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的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當年、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專利申請量都與當年的營業利潤正相關,而且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專利申請量與當年的營業利潤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且前四年的專利申請量與之相關系數最大。這說明,專利申請量對利潤的影響確實有滯后的效果,而且滯后時效在2—4年之間。

(3)專利申請量與營業利潤回歸分析

圖2顯示了對專利申請量與企業營業利潤的回歸結果。該模型的擬合優度(AdjR-Sq)值為0.5371,表明模型中的專利變量基本解釋了營業利潤變異的主要部分,57.52%的R-Square值保證了該模型的質量。從回歸系數來看,專利申請量對滯后4年的主營業務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由于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水平下最高(0.39468),因此與其他專利變量相比,前四年的專利申請量對當年的營業利潤有更強的影響。而的系數雖大,但是其顯著性不明顯,因而和其他年份的專利申請量一樣,對當年的營業利潤的影響并不顯著。總之,上述相關性分析結果和回歸結果基本上驗證了之前所做的假設,即專利申請量對企業后續的營業利潤顯著正相關,且滯后期為4年,與Holg-erErnst2001年的研究結果相吻合⑤。

2上市公司專利資產與企業利潤的相關性分析

2.1研究背景與假設

如果說專利申請量可以看作企業技術創新的指標的話,那么企業的專利資產可以看作企業的創新性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標志。在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新世紀,無形資產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資源受到學者的關注,而專利資產作為無形資產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不僅能夠增加企業利潤,而且能夠創造出對手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而法律對于專利的保護也無形中為擁有這些專利資產的企業筑起了進入壁壘,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一定的壟斷地位。基于此,筆者有以下兩方面假設:H2:專利資產與企業營業利潤顯著正相關,且隨時間的推移逐步發揮效果;H3:專利資產比其他類型的無形資產對于企業利潤的增加的影響力更大。

2.2研究模型與數據來源

(1)研究模型

參照Aboody等在檢驗無形資產的價值相關性時所采用的方法⑥,還有薛云奎、王志臺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對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的貢獻所采用的方法⑦,借用王化成、盧闖、李春玲對無形資產增量與企業未來業績增量影響的實證方法⑧,本文擬使用王化成等提出的研究模型,即使用模型a來檢驗專利資產對當年企業營業利潤的作用,用模型b來檢驗當年的專利資產對隨后1—3年企業利潤的貢獻(考慮到最股網中對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只能獲取最近三年的經濟數據)。模型a:OPNICit=a0+a1PATENTit+a2OINTANit+a3OPNICit-1+a4MBit+a5ASSETit+εit模型b:OPNICit+n=a0+a1PATENTit+a2OINTANit+a3OPNICit+a4MBit+a5ASSETit+εit其中,t表示年度;i表示公司;n=1,2,3;OPNICit為i公司t年年末的營業利潤;PATENT為t年末的專利資產;OINTAN表示除專利資產之外的其他無形資產;MB為凈資產倍率,以t年末的股票收盤價與每股凈資產值比表示,控制企業的風險和成長性的潛在影響;ASSET表示t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控制企業規模對經營業績的影響;a0為常數項;εit為殘差項。由于專利資產與專利申請數量一樣,對企業利潤的獲得所發揮的作用也有一定時間的滯后,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筆者只考慮了1—3年的滯后期。模型中各變量的具體含義如表2所示。

(2)數據選取

筆者依然將樣本空間限定在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的150個上市公司,同時,以2007年為基期,把2006—2010年作為考察樣本營業利潤的時間范圍。參照專利數量與營業利潤分析樣本的篩選標準,筆者對發行B股的公司和已經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公司進行了剔除。但就目前而言,獲取專利資產價值的可行途徑只能來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而我國大部分上市醫藥制造行業公司并未披露專利資產的價值,因而本文最終確定的有效樣本(披露公司專利資產的上市公司)只有27個。本研究的專利資產數據手工取自于巨潮資訊網()和最股網()公開披露的樣本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報附注中的無形資產明細信息,其他的相關財務數據均取自于各公司年報。

2.3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筆者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發現27個樣本中各個公司的專利資產價值相差十分懸殊,說明不同公司對專利戰略的重視程度大相徑庭。同時,專利資產占無形資產的比重較低,而且只有30%的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披露了專利資產的價值。筆者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專利資產的價值不容易確認和計量,或者企業出于對專利的保密和保護的考慮而不愿公開其專利資產。表3即為專利資產與營業利潤相關性模型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2)專利資產與營業利潤的相關性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浠水县| 宁德市| 文登市| 雷波县| 正安县| 屏东县| 巴林左旗| 宝鸡市| 永济市| 额尔古纳市| 交城县| 浮梁县| 津南区| 嘉义市| 峨眉山市| 宝坻区| 营口市| 锦屏县| 灵宝市| 高青县| 马关县| 灌阳县| 乡城县| 翁源县| 二连浩特市| 原阳县| 蓬安县| 昌邑市| 曲麻莱县| 泾阳县| 浮山县| 乌拉特后旗| 肇庆市| 驻马店市| 德阳市| 英德市| 吉林市| 拜城县| 炉霍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