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天然藥物化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651
國內刊號:32-1708/R
郵發代號:28-30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主管單位:遼寧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沈陽藥科大學;中國藥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遼寧省沈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0108
國內刊號:21-1313/R
郵發代號:8-10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論文摘要】 《物理化學》作為藥學專業基礎課,與藥學專業課和藥學研究關系密切。通過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踐的聯系和融合,不斷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物理化學是從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人手,探求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IlJ。對于高等醫藥院校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物理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必修課程。是繼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之后的一門理論化學課程。其內容除了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知識外。還與物理學、高等數學和生物化學等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又為后繼課程如藥物化學、藥劑學等的學習提供方法和理論指導.它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并且藥學研究的整個過程都與物理化學密切相關。由于該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較為突出。同時物理化學理論性強、公式多、邏輯性強.教師感到難教,學生覺得難學。學生覺得難學、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缺乏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際的密切聯系,致使學生覺得不能學以致用,導致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加強物理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特別是藥學實踐的聯系和融合是至關重要的。
1理論聯系實際.強化藥學特色
1.1與藥學實踐相結合
物理化學理論抽象、概念多、公式多,初學者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課時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應用概念、公式去解題。學生往往會感到課程既難學又似乎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結合藥學方面的實際問題進行講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學原理與藥學實踐相結合.注意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物理化學可為藥物新劑型的開發提供理論指導。混懸液、乳狀液、膠體等劑型的藥物配制都需要應用表面化學和膠體的知識點。例如。固體分散體是提高藥物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物化中的低共熔相圖原理,使藥物與載體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時,制成的藥物具有均勻的微細分散結構。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如灰黃霉素一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純灰黃霉素的大2.7倍:48%尿素與52%磺胺噻唑制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純磺胺噻唑的12倍田。微乳作為新的給藥系統之一,近年來被用于多種藥物制劑的開發.其突出優點有增溶,促進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減少過敏反應等。如抗腫瘤藥喜樹堿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提高23倍。在介紹膠體分散體系時,通過給學生引入“微乳”的實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化學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為藥物研究和病變檢驗提供實驗方法。人的體液均為膠體,利用膠體粒子帶電的特點,通過電泳方法可分離體液,判斷某器官是否病變等。例如在電場作用下.可將唾液中的消化酶分離出來,這對單獨研究酶的活性提供了方便。又如當人體的脂質代謝遭到破壞時,血液中紅細胞的電泳率就會低于正常值.通過電泳的測定就可判定人體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網。這些實際應用均與膠體知識相關。
第三,為新藥的研發提供理論指導。化學藥物中合成路線選擇、工藝條件確定,反應速率及機制的分析,這些都需要化學熱力學及化學動力學基礎,而產品的分離和純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論知識;相平衡中結晶、蒸餾和精餾、萃取等方法為天然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基礎等。
第四,為專業課程學習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實際上物理化學各章節的內容.都與藥學專業主要專業課如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和藥劑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藥理學中有關藥物的穩定性及體內代謝等直接與化學動力學規律相關;藥劑學中溶膠的性質需要電化學知識;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首先要確定模型是一室、二室還是三室,應用的則是化學動力學中一級反應和零級反應的知識等。
1.2與教師科研相結合
高校中的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將教師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編寫為教材,保證實驗內容新穎,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學生把掌握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實際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變成了生動易懂的實驗,激發了學生的求學欲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有關抗氧化劑的構效關系研究與設計方面的科研工作。將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等理論內容與科研實際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外,通過布置課程小論文,以物理化學原理知識在藥學方面的應用為題.讓學生主動搜尋資料,閱讀參考書,促使他們在論文撰寫中更進一步地理解理論知識和相關方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基本的科研素養。
1.3與學科發展前沿相結合
物理化學作為基礎理論化學。往往給人一種遠離科技前沿的錯覺。實際上,物理化學原理是許多高新技術的基礎。且在高新技術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物理化學領域的最新發展,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學校的科研特色,介紹基礎知識在相關領域的應用趨勢,引導學生思考,要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反觀基礎、改造基礎、重建基礎。如在學習拉烏爾定律時,將拉烏爾定律與滲透、反滲透方法結合,講解其在宇航員制造太空水過程中的應用.使學生了解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明;又如在學習表面現象這一章時,結合舉例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埃特爾有關一氧化碳在金屬鉑表面的氧化過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車尾氣凈化裝置,從而了解表面化學的研究領域對制藥、化工產業影響巨大,物質接觸表面發生的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運作至關重要。加深學生對表面化學在物理化學學習中的相關內容的理解。通過這些前沿概念性的介紹,使學生在開闊眼界的同時啟發了創新性思維。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前沿科學知識。不僅使物理化學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與時代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使他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教師在介紹前沿科技時表現出的熱愛化學、崇尚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也會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1.4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比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氣泡,液滴,肥皂泡為什么都是球形的?在江河人海處為什么能夠形成三角洲等,通過與這些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物理化學的學習中得到解答。
2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途徑與手段
2.1加強藥學知識學習,提高教師藥學知識水平
要實現物化理論知識與藥學專業的融合,教師的業務水平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藥學和生命科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才能理解物化課程在藥學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將物理化學與藥學融為一體。目前從事物理化學教學的教師大多畢業于化學專業,缺少必要的藥學知識背景,而藥學專業的物理化學教學是要能更好地服務于藥學專業課的學習和藥學科學研究。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外,還需要對藥學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藥學知識學習,提高自己的藥學知識水平。有的學校要求化學基礎課教師必須聽完一輪藥學專業的相關課程,甚至參與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這的確是非常有效的舉措。物化教師一旦了解和掌握了藥學專業知識,對于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化,實現物理化學與藥學專業的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藥學知識水平外,加強與藥學專業課教師的聯系和合作也是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途徑。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與藥劑學等專業課程教師交流。開展集體備課,了解物化基礎知識和理論在藥劑學中的應用,從而明確了教學中的重點,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突出了物理化學的基礎課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設立專題講座
結合藥學特點,開設與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生物電化學、藥劑學等藥學專業密切相關的系列知識講座,也是加強物理化學與藥學融合的一個重要途徑。
2.3開設綜合性、開放性實驗
理論知識與藥學專業的融合也體現在融合藥學特色的物理化學實驗的設計上。通過改進實驗內容,開設綜合性、開放性實驗,體現面向藥學專業的特色。例如,根據旋光法測定蔗糖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實驗,可增加研究藥物有效期的實驗;將凝固點降低法測萘的分子量改為測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時利用該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測定中藥注射液的滲透壓等。
在學習化學動力學章節時,教師結合藥學專業特色,參考藥物穩定性和代謝動力學知識,給出學生明確的提綱,讓學生查閱文獻,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開設開放性實驗。讓學生在開放性實驗的設計、完成過程中,將物理化學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藥學研究中,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思維。
2.4吸納學生參與科研項目
對于“天然綠色寶庫”之盛名,長白山名副其實。該地區生態系統保存得比較完整,由于其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綜合影響,區內蘊含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具有豐富的天然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據調查,長白山現有植物種類共計248科3119種;其中,材用植物50種、藥用植物900多種、食用植物近200種、觀賞植物300多種,蜜源和粉源植物280多種、香料植物100多種、工業用植物380多種,還有真菌類和苔蘚類1300多種。其中,蘊藏量占全國1/2以上的品種約40余種,人參,鹿茸等10余種道地藥材產量居全國之首。長白山天然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現代中藥產業基地建設乃至吉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是吉林省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經濟生長點之一。
順應國家資源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需,延邊大學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以來,以“長白山區豐富的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為基礎,利用現代分析技術和有機合成新方法,開展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測定、生物活性與功能、結構修飾與合成、分布及演化規律的研究,并與相關學科相結合,為區域創新植物藥和朝藥的發展做出貢獻”為實驗室研究方向,僅在2008年承擔的項目就包括“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經費共計1050萬元。
實驗室自立項建設以來,共發表了SCI收錄論文20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18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13項,獲發明專利證書3項;通過省級或州級鑒定項目15項,其中轉讓項目1項(金額330萬元);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吉林省優秀論文獎1項。
創業初告捷,實驗室帶頭人吳學教授并未沉浸在滿足之中,面對成績他顯得坦然而自信,沒有談及個人絲毫,而是向我們介紹了實驗室的成立與發展之路。
成立之因
長白山開發歷史較短,人為破壞程度較低,具有生長天然中藥材的良好生態環境,中藥材質量優良,馳名中外。同時,長白山地區朝藥資源極其豐富,而且絕大多數尚未進行研究開發,其中不少為朝藥特有植物。
生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應該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為了創造出可供人類物質生活消費的產品,為人類造福。而要搞好開發利用,首先應該摸清“家底”,搞好資源的調查研究和保護工作,保護資源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開發和永續利用。保護并非意味著要保持生態的原始狀態不動,而是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對其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盡可能不造成或少造成破壞,盡量恢復對生物有利的環境,促進其繁衍,形成生物資源的良性循環,以利于資源的永續利用。
合理地開發利用長白山天然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重視野生藥材資源的馴化栽培和保護,可有效避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枯竭,促進天然藥用植物的資源安全和可持續生產及發展。同時,隨著中藥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對藥材資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野生藥材資源面臨的壓力會日益沉重,保護天然植物環境是保證天然植物及其產品質量,使天然資源可持續性開發利用的前提。
就是在這樣的時勢所需之下,2005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延邊大學有機功能分子與材料實驗室立項建設“長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于2008年4月“長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了教育部的驗收,并同時提出更名申請。實驗室于2009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現有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高級專家1人、省突貢專家3人,全國勞動模范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
五年計劃
實驗室在化學、藥學和生物學相互交叉融合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標,依托于有機化學、藥物化學兩個省重點學科,立足于當前有機分析化學中活躍的前沿研究領域――樣品前處理技術和毛細管液相色譜技術的研發,注重原始創新,并以此為支撐有效開展長白山植物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本期目標的完成將標志著長白山天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由分散進入到系統,由短期行為進入到長期規劃階段,預計將從兩大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一是有力有效地推動延邊大學相關學科的建設,促進學校發展目標實現;二是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有機分析化學方向
長白山植物保護層面上首先解決植物生長環境的評價、植物質量評價、農藥殘留等問題,這些研究工作涉及的分析和測試工作量大、繁重而費時、費溶劑。為此,亟待開發提取、濃縮、分離和分析為一體的在線、快速原創分析技術,為創造生物最佳生長環境,進行生物質量實時跟蹤評價,以利于天然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提供科學的基礎數據。
李東浩教授主持的有機分析化學,著眼于當前有機分析化學中活躍的前沿研究領域――樣品前處理技術和毛細管液相色譜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注重原始創新,開展具有重要應用背景的應用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將在長白山植物質量控制和保護方面起著龍頭作用,并在與長白山植物資源相關的基礎研究及知識產權和市場產權領域中起技術支撐作用。
應用有機化學方向
由尹炳柱教授負責,廣泛深入地開展功能有機分子(包括在化學、生物學、物理學,材料化學和環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功能或性能的有機分子)研究,包括功能分子的合成、天然產物的化學修飾,開發新的藥物先導化合物等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該方向由四個課題組構成:
藥物先導化合物的修飾課題組,對從長白山天然植物中分離篩選出的具有抗肝纖維化、抗癌、抗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導化合物的化學修飾,合成系列化合物,從其系列化合物中尋找作用強,選擇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
基于羧基肽酶-A抑制劑合成和抑制機理的研究課題組,從長白山天然植物中篩選對羧基肽酶-A有抑制作用的先導化合物,經化學修飾合成高性能的羧基肽酶-A抑制劑,研究抑制活性、作用機理以及復合物的超分子結構;
光電信息功能分子的設計與合成,合成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其金屬配合物,研究其發光性能,探討發光性質與分子結構的關系以及在分析化學指示劑方面的應用,傳感器的制作與應用等,為長白山天然產物中先導化合物的分離、鑒定確立理論基礎;
超分子組裝體與大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機理超分子化學,如合成具有各種幾何形狀的Coil-Rod型大分子和π-
共軛擴張的四硫富瓦烯以及帶有四硫富瓦烯結構單元的四氮雜卟咻衍生物,研究它們的結構和電、光、磁活性,分子自組裝以及其LB膜和自組裝體系的超分子結構以及在化學診斷、光化學治療等方面的應用。
長白山藥用植物及朝藥研究方向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藥學專家南極星牽頭,選擇長白山天然資源及朝鮮族傳統藥物,建立朝鮮族民族藥材有效部位及化學成分樣品庫,并利用活性篩選技術對樣品庫中的化學成分進行篩選,發現先導化合物和候選化合物,并進行先導化合物的優化及構效關系研究,同時利用藥理學與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揭示其作用機理,并開展以朝藥為主的長白山藥用植物資源馴化與保護研究。
在近幾年的研究基礎上,針對腫瘤、肝損傷、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4種疑難疾病,選擇朝鮮族傳統藥物及特色天然藥物,建立朝鮮族民族藥材有效部位及化學成分樣品庫利用活性篩選技術對樣品庫中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進行篩選,發現先導化合物和候選藥物,同時利用藥理學與分子生物學方法揭示作用機理。長白山珍稀植物及生物技術研究方向
由尹成日教授負責,針對長白山名貴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需要,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探索有效保護長白山重要生物資源的新方法,創建開發利用這些資源的新工藝,研發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產品。采用生物反應器進行人參不定根大規模培養,實現人參的工廠化生產,可大量生產野山參,西洋參、高麗參等高附加值產品,既保護林地又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利用微生物轉化法,使人參等藥材中含量較高的活性成分轉化為新的高效活性先導化合物,大大增強藥材的生物活性利用微生物深層發酵法,實現長白山珍稀藥用菌(桑黃等)的工廠化生產,開發一系列藥用菌產品利用長白山有毒植物,開發有效地防止人參銹腐病的植物源生物農藥。
發展目標
偉大的跨越離不開科學的目標和精密的計劃,任何計劃的成功都必有事先的預期和努力。實驗室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達到以下目標:
1、將提升延邊大學長白山學科群的科研水平和綜合實力,為爭取獲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爭取分析化學和生藥學二級學科博士點,進入省級重點學科行列。
2、將造就一支由中青年博士組成的高素質學術隊伍,培養引進1~2名國際,國內知名的學術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并使3~5人進入國家及省部級人才計劃,建成一支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和勤奮敬業的隊伍。
3、將進一步提升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創新能力。到2011年本項目覆蓋學科博士研究生年在校人數達到40名左右,碩士生200名左右。質量上,碩士研究生科研和論文水平接近重點院校相關學科碩士生水平,博士生研究和論文水平要達到國內同類學科的中上等水平。
4、將進一步提升學科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獲得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項以上,發表SCI,El收錄論文160篇以上,努力實現本學科高水平、影響力論文的突破;申請專利10項以上,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以上,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4~6項,提供以多種技術為集成的植物樣品提取、濃縮、分離和分析為一體的毛細管液相色譜試驗樣機,建立長白山植物綜合數據庫;挖掘和整理朝藥,驗證朝醫藥有效方、藥,完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朝藥方(肝、前列腺),爭取1~2個臨床批號,提供4~6個生物活性強的候選化合物供臨床前研究開發人參稀有皂苷等天然活性物質的生物轉化技術1~2項和珍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2~3項,開發防治人參根腐病的植物源農藥,防治率達到50%以上。
5、將進一步提升學科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努力爭取2~4項成果進入產業化應用,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現代管理
達到目標,不僅要有鮮明的計劃和嚴謹的實施,對于一個團隊來說,還需要科學的管理體制和先進的運行機制。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樣一個擁有多名世界各國歸國人才的團體,獨辟蹊徑,開創了自己獨有的管理模式:組建統一的公共技術平臺,配備專人負責設備管理、維護和培訓等工作,形成學術帶頭人――青年學術骨干――技術與輔助人員的合理配置與梯隊建設。
在運行機制上,實施責任教授負責制度,遵照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組織建設本研究方向的師資和科研力量,有權支配該方向獲得的各級科研課題的經費。
在儀器設備管理方面,堅持共享公用為基本原則,以所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將本項目添置的儀器設備納入現有儀器中心實驗室,集中使用和管理,提升使用效率。配備實驗室專門儀器管理與維護人員并制訂相關管理辦法,保證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以及儀器設備的高效率運轉。大型儀器設備的增添可通過項目申請的形式,經評審獲得批準,方可購置。
【關鍵詞】導師;制藥學實驗;課程改革
藥學是基于醫學和化學的一門自然科學,其目的是培養能夠從事藥物研究與開發、生產、質控、管理及應用等多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專業技術性人才。因而天然要求藥學學生具有較強“三基”、扎實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創新意識,因而對藥學本科實驗教學的水平與質量提出較高要求。
一、當前的實驗課程體系
藥學是基于實踐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科,因而其課程體系構成中實驗為最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我校培養方案中,將藥學專業課程分為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其中,學科基礎課程包括有藥用無機化學、藥用物理化學、藥用有機化學、藥用分析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以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理學、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物毒理學、藥劑學以及天然藥物化學等,學生需經過論文答辯方能畢業。相比臨床醫學專業,藥學實驗所占比例較大,因而實驗內容設置呈現傳統化。選定統編實驗教材,確定統一的實驗內容,通過統一的實驗講授和演示讓學員明確學習過程,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操作,并將其結果以實驗報告形式呈現給教師。標準化的操作,簡化了實驗準備工作,保障了實驗的成功率,對學員的基本操作能力起到了一定訓練作用。然而,我校藥學專業新辦不久,師資、實驗設備和場所均較為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畢業答辯的需求。基于實際教學條件,我校一方面對多個課程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另一方面對藥學專業實施了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的全程導師制培養模式。通過導師制來補充實驗教學之不足,同時也解決了學生論文答辯的要求。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藥學專業各實驗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實驗內容呆板陳舊,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沒有選擇的機會和創新思維的必要。2.實驗教學過程傳統,從實驗的項目、實驗的講義、實驗的教授,直到實驗數據處理和報告撰寫,均為教師負責全程指導、規范,學生僅是按預先設定好的程序機械性勞動。3.各實驗課程各自為戰,實驗內容、操作技術等銜接缺乏,整體滲透交叉缺乏。4.對實驗教學成果評價不規范。目前評價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依據是實驗報告中的數據,學生不認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教師也簡單以撰寫完整性、整潔性為主要評判依據。驗證性實驗、低水平重復性實驗數量過多;實驗過程中學生表現為默默按照老師安排進行實驗操作,很少提出個人見解,積極性主動性實驗興趣均不高;實驗報告普遍存在抄襲、敷衍現象。因此,經典的實驗不利于訓練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和實驗技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建立新型實驗課程體系
為滿足現代藥學發展需求,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仔細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探討了解決問題的一點辦法:1.增加設計性實驗內容:我校學生實施全程導師制,有一定的科研認識,經過了一定科研操作培訓、通過學科基礎課程實驗培訓。因此,應該刪減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試驗。通過學生自行設計、集中實驗驗證,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思維、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學習興趣。2.設置藥學綜合實驗課程:根據學科之間的聯系,將藥學實驗分為天然產物模塊、藥物分析模塊、藥物活性基礎模塊、藥劑學模塊、藥物合成模塊。以藥用無機化學實驗、藥用有機化學實驗、藥用分析化學實驗、藥用植物學實驗作為基礎實驗訓練。在此基礎上,構建藥學綜合實驗課程,根據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按“顯微鑒定提取分析活性研究合成/劑型”的順序完成各項任務,從而達到綜合性訓練、多學科知識點交叉運用的目的。3.開設仿真虛擬實驗:隨著對藥學生教育教學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實驗教學越來越規范化,很多院校均建設有GMP實訓車間。然而,其建設、維持費用高昂,性價比較低。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發展迅速,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虛擬仿真(VirtualReality,VR)能夠逼真的效果、情景化的教學、交互式的學習方法、較低的實訓成本及風險,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日趨重要。目前,中藥資源、藥效學評價、藥劑制備等多學科均有相應的虛擬仿真實驗方案可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