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香山公園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走進公園大門,放眼望去,峰巒重疊,挺拔壯觀。山上長滿了各種樹木,枝葉濃密,人走進去,便淹沒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紅葉。近看,紅葉的形狀不一。有長圓·扁圓·扇形,還有三角形的。遠看,山坡上樹樹交錯,葉葉相連,層層疊疊,相互輝映,映紅了半邊天空。人們不得贊嘆:“多美?。∠闵降募t葉!”
美麗的香山公園,使游人流連忘返。
四年級:楊紫藤
來到了萬象山腳,首先映入我們眼前的是雄偉的大門,踏進大門走了一點上坡和臺階就看到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看到上面刻有許多的名字,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心里默讀著每一個名字,他們都是為了解放麗水而犧牲的,我們在心里默默地哀思著:烈士們,你們放心吧!我們會好好地守護著我們的家園,保護好我們的家園的。
接著我們來到了望江亭,站在望江亭看著甌江仿佛覺得它象一條巨龍在麗水城蜿蜒盤旋。
之后我們又來到了煙雨樓,樓閣前是一片空地,給人們鍛煉身體用的。看到了煙雨樓就想起了一句:近水樓臺煙雨中。煙雨樓是一座八角樓,上面有兩條巨大的黃龍盤旋在屋頂,好像時刻在關注著麗水人的新動向。
12、回答下面問題。①文中劃線句子中所說的“不幸”,你如何理解?(2分)
②文中加點的“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2分)
13、讀了這段文字,你對作者有怎樣的認識?(4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11分)草鞋人和皮鞋人一場雨下來,灰塵被沖得無影無蹤,彎陡的山道間盡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間的空氣格外清晰,偶爾幾聲鳥兒鳴叫,讓人好不愜意。彎陡的羊腸道上,兩雙腳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損,皮鞋卻是黑黑的,不時發出屢屢光亮。這條路上,這兩雙腳曾有無數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來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長年累月穿上發光的皮鞋,這意味著皮鞋已把這條道的源頭變成了他遙遠的故鄉。皮鞋人間或回來一次,也是一兩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邁得和皮鞋一樣艱難。兩只提包和兩條蛇皮袋所構成的“吱嘎”擔子,將背如蝸牛的草鞋人壓得腰彎氣喘。“爸爸,我來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著粗氣說道?!拔翼數米 !辈菪撕沽鳚M面的說。一張蝸牛背,馱著一副“吱嘎”作響的擔子往上爬?!鞍取保瑩幼兂闪怂膫€包,順道滾到皮鞋邊。草鞋人跌到了山間雜草中?!鞍?,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飛奔過來,草鞋卻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跡??床菪怂坪鹾軜酚^,話中帶笑?!皠偛攀遣菪藪炝藰涓?,沒事,我還能走一程?!辈菪藞桃獠蛔??!皞ヂ犜捗??”草鞋人已是第三次這么問了。話剛出口,草鞋人便意識到自己在傻問。然而沒辦法,草鞋人知道:只有這樣,才不覺得壓力下的艱辛。“很聽話,他常常念著你呢!”皮鞋人覺得前面的兩次答話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這次增添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壓聲中,草鞋人問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問題上千囑萬咐,皮鞋人回答得滿頭大汗?!鞍?,我來挑吧,你已挑了一個多鐘頭了。”皮鞋人雙手搶擔,請求說?!跋铝诉@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馬家溪的楓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動著帶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話。到了楓亭口,草鞋人果然將擔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閑狀。皮鞋草鞋在馬家溪鎮上的街道移動著。馬家溪的村民們給了草鞋人很高的評價,養了個好兒,城里能作官,鄉里能挑擔,是個孝子。草鞋人很快慰,從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蓋煙不停地丟給眾人。走到不到一華里的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長的山間無人道,草鞋人從皮鞋人肩上奪過擔,駝腰前進。望著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淚。14、本文所說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2分)15、①第一段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②第四段寫了“鞋”的變化,目的是什么?(3分)
16、簡要概括“草鞋人”這一形象。(3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3分)冬日看山梁衡要不是有公務,誰會在天寒地凍的時節來香山呢?可話又說回來,要不是恰在這時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開三天會,就住在公園內的別墅里。偌大個公園為我們獨享,也是一種滿足。早晨一爬起來我便去逛山。這里我春天時來過,是花的世界;夏天時來過,是濃蔭的世界;秋天來過,是紅葉的世界。而這三季都游客滿山,說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的服裝,南腔北調的話音,隨處拋撒的果皮、罐頭盒,手提錄音機里的迪斯科音樂,這一切將山路林間都塞滿了?,F在可好,無花,無葉,無紅,無綠,更沒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個清靜的世界。過去來時,路邊是夾道的丁香,厚綠的圓形葉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現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勁枝,枝頭挑著些已彈去種籽的空殼。過去來時,山坡上是些層層片片的灌木,撲閃著自己霜紅的葉片,如一團團的火苗,在秋風中翻騰;現在遠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幾乎溶在一起,很難覓到它的音容。過去來時,林間樹下是豐厚的綠草,絨絨地由山腳鋪到山頂;現在它們或枯萎在石縫間,或被風掃卷著聚纏在樹根下。如果說秋是水落石出,冬則是草木去而山石顯了。在山下一望山頂的鬼見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歷歷在目。連路邊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來眼前,過去從未相見似的??梢韵胍?,當秋氣初收,冬雪欲降之時,這山感到三季的重負將去,便迎著寒風將闊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軟葉;又將山門一閉,推出那些沒完沒了的閑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視大千,靜靜地享受安寧。我現在就正步入這個虛靜世界。蘇軾在夜深人靜時去游承天寺,感覺到寺之明靜如處積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氣朗如在真空。與春夏相比,這山上不變的是松柏。一出別墅的后門就有十幾株兩抱之粗的蒼松直通天穹。樹干粗粗壯壯,溜光挺直,直到樹梢盡頭才伸出幾根虬勁的枝,枝上掛著束束松針,該怎樣綠還是怎樣綠。樹皮在寒風中成紫紅色,像壯漢的臉。這時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間卻寂然不動了。我徘徊于樹下又斜倚在石上,看著這紅日綠松,心中澄靜安閑如在涅,覺得胸若虛谷,頭懸明鏡,人山一體。此時我只感到山的巍峨與松的偉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這兩樣東西了。蒼松之外,還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綠的針葉,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節。與松做伴的還有柏樹與翠竹。柏樹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巖,森森然,與松呼應,翠竹則在房檐下山腳旁,挺著秀氣的枝,伸出綠綠的葉,遠遠地作一些鋪墊。你看它們身下那些形容萎縮的衰草敗枝,你看它們頭上的紅日藍天,你看那被山風打掃得干干凈凈的石板路,你就會明白松樹的驕傲。它不因風寒而筒袖縮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慚。我奇怪人們的好奇心那么強,可怎么沒有想到在秋斂冬凝之后再來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當我登上山頂時回望遠處煙靄茫茫,亭臺隱隱,腳下山石奔突,松柏連理,無花無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圖。焦墨筆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飾只留本質。你看這山,它借著季節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楓樹的火紅,還有游客的捧場,只留下這長青的松柏來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闃然無人。我邊走邊想,比較著幾次來香山的收獲。春天來時我看它的嫵媚,夏天來時我看它的豐腴,秋天來時我看它的綽約,冬天來時卻有幸窺見它的骨氣。它在回顧與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過眼繁花,只留下這錚錚硬骨與浩浩正氣??恐@骨這氣,它會爭得來年更好的花,更好的葉,和永遠的香氣。17、開頭兩個問號有什么作用?(3分)
記得我五歲的時候,媽媽從商場里把你買回來,送給我,從那時起,你就開始陪伴我走遍天下——對了,還沒向大家介紹你:你是我的小背包。你的外形擁有一顆大大的頭,圓圓的大眼睛,紅紅的小臉蛋,一撮兒絲線縫制而成的小毛兒耷拉在你的腦門上,寬寬的腦門讓我感覺你跟我一樣的聰明。背著你,好多人都說你像我的孿生弟弟,可愛又俏皮,我就給你起了個好玩兒的名字——小旺仔,我背著你,就像背著自己的親弟弟。
小旺仔,還記得我們都去過哪里嗎?背著你,我們一起去過秦皇島,一起看一望無際的大海;背著你,我們一起去過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我們一起參觀世博會、東方明珠、城隍廟;背著你,我們一起去過六朝古都的大哥大級城市——西安,我們一起坐纜車游驪山,看兵馬俑,游地宮,參觀世園會,還一起聽導游阿姨給我們講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背著你,我們一起去北京,游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還一起爬香山、騎矮馬、喂小松鼠,還去圓明園看荷花展,看被當年八國聯軍燒毀的大水法,我大罵八國聯軍的罪惡,小旺仔,聽著我的發泄,你是不是也很痛快呢?
小旺仔,背著你,我走了很遠很遠的路,長了很多見識,學了很多知識,其實,近處的活動你也沒少跟著我參加:我們一起去京娘湖,劃船,去太行山看宏偉的瀑布,去七步溝和媽媽參加作家協會的筆會,還榮幸地參加了文聯的文化志愿者活動……小旺仔,你真好,我的每一次快樂都有你在一起分享。
還有更快樂的事,你陪伴我獲得了很多榮譽。背著你,我領到了國家級報社頒發給我的小記者證;背著你,我參加了很有影響力的作文比賽,以二年級的低年級身份,PK掉很多四年級以上的選手,得了三等獎;背著你,我登上了很多書法和繪畫比賽的領獎臺,贏得了N多張證書和獎牌……
啊,親愛的小旺仔,我真想繼續背著你走很多路,讓你繼續見證我的榮譽時刻,但是,你知道嗎,我長大了,就要告別兒童時代,走向少年的發展時期了,我的童年標志之一——你,就不適合在我的背上繼續搖搖晃晃了。我得把你安置在我的書桌上或者臥室的墻壁上,讓你的笑容天天迎接我放學,迎接我背著阿迪、李寧或喬丹遠行歸來了。但是,我是不會忘記你的,永遠不會,我會把以后我得到的證書,和外出時買的紀念品都藏到你的身體里,讓你一起分享我的開心成果。小旺仔,你一定很高興吧?
啊,我的小旺仔,我愛你!永遠永遠!
點評:小作者借物抒情,用流暢的語言、成熟的筆觸記錄了與小背包一起成長的經歷,也將自己鮮活、有意義的童年娓娓道來。每一次成功的喜悅,每一次收獲的歡樂,小背包就像一個見證者,裝滿了童年的點點滴滴。希祝愿小作者的每一步成長都擁有值得回憶和感動的收獲。
指導教師:張秀麗
(一)
1909年初,經人介紹,徐枕亞來到無錫鴻山腳下西倉鎮的鴻西小學任國文教師。學校附近有位當地頗有名氣的書法家蔡蔭庭,是徐家故交,歡迎枕亞借宿蔡宅。蔡蔭庭長子新近天折,留下寡妻陳佩芬及年方8歲的兒子如松。如松在鴻西小學讀書,通過學生如松,徐枕亞認識了他母親陳佩芬。
徐枕亞寄寓在蔡家后院,與蔡家寡媳陳佩芬的臥室僅僅一墻之隔。枕亞喜歡吟誦詩文,那清脆悅耳的語調不時傳送到陳佩芬的耳畔,好奇的陳氏跑出臥室,隔窗張望,好一個年輕的書生,風流瀟灑!寂寞的寡婦頓生愛戀之心。枕亞也發覺了佩芬,年齡約略比自己長幾歲,花冠長裙,風致嫣然。自那以后。隔窗相望就成了兩人每天定時的節目。干柴烈火,愛情的火焰立時燃燒起來,越燒越旺越燒越烈。
一天,枕亞從學?;貋?,發現寓所的門戶大開,明明是關好了走的,怎么回事啊?枕亞細心地檢查起來,什么也不少,就是那本《紅樓夢余詞》手稿不翼而飛,上面是自己手作的60多闋言情詞。枕亞若有所悟,再細細尋覓,地上有荼藤花一朵,花蒂上隱隱有一個簪洞,枕亞心領神會,詞稿佩芬已經拿去,故意留下這朵佩戴過的花以作暗示。他驚喜不已,立即修書一封并附上律詩四首,叫如松帶給他母親。佩芬接到書信律詩,同樣驚喜不已,連忙復函:“晨接律四首,詩才宛轉,妙造無窮,過蒙賜函,佩幸甚。開緘謹讀因緣之語,佩亦不能自知是從,看《夢余》詞之后。但覺我心牽牽君矣……我兩人所難者,君托足客土,佩有避嫌之故,佩不能與君同伴,朝夕領教,抱恨吟懷。我所以贈照者,恐異日無見期耳。”第一次寫信佩芬就贈送了自己的一幀倩影,奉上了一顆渴求愛情的心。枕亞平生第一次接到異慕之詞,徹夜難眠,情不自禁,又提筆修書。
佩芬接信立即回復,要求枕亞回贈照片,開始要求照片越小越好,方便藏匿,后來又要求照至三寸,再配上銀托底,說:“固寄一時愛戀之深,即以留日后訣別之紀念?!迸宸页錾碛跁汩T第,寫得一手娟娟小楷,也善詩詞。兩人從此魚雁不斷,全仗如松從中傳情。佩芬作書贈詩給枕亞,開始時署“霞君文幾”,接著署“吾弟心鑒”,后來則是“霞君愛鑒”、“愛弟心鑒”、“古虞愛弟心鑒”,兩人在書信往來之中感情由淺入深,越來越濃烈。
兩人平時見面不易,公開場合偶爾一見,無法交談,更無從深訴相思之苦,只能以書信詩詞傾訴衷腸。佩芬贈詩云:“粉墻隔斷如天涯,痛我深情獨自嗟。身輕若能隨鳥去,飛南飛北樂無耶。素娥意愿屬王孫,蜂蝶迷花久斷魂。無限柔情終不解,衾寒月冷夜誰溫?”纏綿的日子真是太短了,轉眼問學校就放了暑假,枕亞返回常熟,相思越發厲害,忍不住作書佩芬:“佩芬愛姐芳鑒,不見面者二十余日矣,茫茫煙水,何限相思,邇來眠食何似,深以為念。”佩芬最苦暑假之長,她在復函中說:“……人生離別苦味,諒君亦知,佩今讀此字,兩淚實不能禁止,淚濕云箋半幅……雖暫別二月,無奈心心難割難舍,君須記盟誓莫負愛心,毋使佩望中翹首也?!笔罴倏嚅L學期又苦短,佩芬在八月半前寄書愛弟“昨夜五更戶不扃,幾回心醉不見形……我思光陰迅速,君莫錯過,君在校兩人只聚三月矣,不久年假就到了。”又有詩云:“離別月余始得逢,才逢數月卻匆匆。莫把兩情輕漏泄,只在中秋一月中?!鼻閻凵钌睿嘀豢嗖荒荛L相廝守。如果說“衾寒月冷夜誰溫”隱隱透露了暗度陳倉的意思,那么“只在中秋一月中”則明確提出了幽會的時間。
戀愛是佩芬主動,求婚則枕亞提出。為了愛情,枕亞顯示了他男子漢的真誠和勇氣,他寫了一封血書,表明自己的心跡,非得到芬姐不可。然而,身陷舊禮教的佩芬,情到深處身亦難。她愿輸愛心,但又深為名節所累,矛盾到極點。一會兒說必須等兒子自立成婚,定當相隨相伴;一會兒說為了霞弟,她愿意棄家出走;一會兒又說,別無他法看來只有遁入空門。在信中,佩芬說:“回憶春時,兩人以愛結愛,愛才憐才,至今兩情誤到極處,幾有情波返復,也可算誤得好了,苦也苦得苦了,兩情也可算得深了,我豈不知君枕淚如潮,實無法與君長聚,惟有獨自常嘆耳,深望君勿悲,恐病再添,深慮,我心實懼怕。”
兩人的感情是強烈的,真誠的,可佩芬是個出身名門的舊式女子,她為了守節為了育孤,為了不辱蔡氏門第,感情上的沖突起伏,如山呼如海嘯如天崩地裂。她不時在信中寫道:“深慮累及君與兒名譽也,心何安?”“我累卿至此,罪莫大矣?!狈饨ǖ蔫滂衾卫蔚厥`住了佩芬的手腳,然而渴求愛情的心情又時時飛越封建的蕃籬。一次佩芬贈詩中用了“此際視花何等親,分明三字見真情”二句,枕亞不明,致函詢問到底是哪三字。佩芬在枕亞函邊批注“不能守”三字。枕亞面對“不能守”三字,沉吟良久,誤解佩芬認為他徐枕亞不能終身相守,于是寫信,信誓旦旦,表白自己的內心。佩芬讀了,感動之極,她告訴枕亞,因為霞弟真摯之情天日可鑒,所以她自覺再也不能守節下去。這樣的誤會不止一次地發生,每發生一次,解釋一次,雙方就向愛河邁進一步。
明媒正娶不行,那就只有茍合了。年輕寡居的佩芬,切盼與她的霞弟相見相擁,就如久旱的大地渴望天降甘霖一樣。這時,枕亞和佩芬二人的書信中頻頻出現這樣的字句:“君情既若此,我何忍乎……我處早已妥排,老姑小女宿外處,夜則無人在內,惟一主一婢,若蒙文星光臨,我門戶不扃”,“君必欲相見,不難,假日開后門,我可到你處”,“我恨不得化鳥飛到你床前”。兩人幾次約會都作了周密考慮,其中有一封信佩芬詳細寫了入港的路徑:“……小庭中半壁處,傍一只茶幾抵腳,然后人靜,從小廳庭中,東首屋邊,垂一云梯,可出此門,不必慮別,雖有兩重備弄門,莊里傭人掌握,君自開不妨,一直向東行,又有門,君可止行,此門開不得,轉北行二三尺地,有門,雖老姑握持,我可以開候,再行五六尺地,向東首門,便我內室,西首門切不可敲,敲必誤矣?!?/p>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這時詩作大多是“相敬相愛兩情真,攜手頻頭笑語親。一雙暗度誰知覺,傷心不是蓮枝人?!薄八郎鸀槲乙庵腥?,此度歡心足算真。漫望云行何處聚,從今魚鳥永相親。”還有一些信函則大膽涉及兩親隱私。
可是好景不常,春光外泄。正當兩人似膠如漆的當兒,枕亞因母親有病只得返回常熟。枕亞人在母親身邊,心卻時時飛到了佩芬床前。他兩次寄函到鴻西小學,原想寄給蔡如松轉給他母親,可是,校內兩個同事竟把信截留了下來,而且還拆開偷閱了。佩芬曉得有信,連忙叫兒子前去要回,可是兩同事不給。弄得佩芬方寸全亂,簡直痛不欲生,直想到校中與‘兩賊”拼命。其實所謂‘兩賊”只不過開個玩笑,借此窺探一點人家的私生活,作酒后飯余的談資而已。私拆他人信件,這在當時還沒有什么侵犯人權之類的高論??墒沁@對佩芬,著實是攝人心魄的驚恐和折騰。
徐、陳二人的私情到底還是被四處傳揚了,傳到了那個有頭有臉的蔡蔭庭耳中。頓時,蔡家那一池平靜的春水,面上依然波瀾不驚,可是下面涵洞、急流、旋渦,翻騰得厲害。嚴酷的封建禮教把陳佩芬威壓得幾乎要窒息,佩芬致函霞弟:“夕陽雖好,只恐紅不多時”,“兩人離別豈勿是天定?不可于人力爭也”,發出了無可奈何的哀嘆。迫于壓力,為了臉面,佩芬唯有了斷情緣,舍不得也沒有辦法,只是內心深覺對不起霞弟。為了霞弟有一個良好的歸宿,佩芬決定力薦自己的侄女蔡蕊珠與枕亞結成連理。佩芬是真誠的,她的移花接木,一則出于萬不得已,另一則確實是替霞弟著想。為了霞弟能夠接受,佩芬多次發出長函,苦口婆心情真意切,令人感動之極。又經過了許多的曲折和反復,無奈的枕亞只能接受芬姐的安排。1910年秋,佩芬安排枕亞與蕊珠年底完婚。這時佩芬表示,此生再不與她心愛的霞弟相見,生離就當永別!枕亞接信后,百端交集,悲慟不已。
(二)
由于徐母不同意兒子與蕊珠的婚事,1910年冬,徐枕亞與蔡蕊珠在無錫完婚,滿月后再帶蕊珠回常熟。陳佩芬與徐枕亞的這段情緣在愁腸百結之中,總算有了一個了斷。
婚后,蕊珠居常熟徐家,枕亞仍然在無錫教書。然而事實是,枕亞的心仍在佩芬身上,蕊珠是個好女子,可枕亞無法把自己的一腔深情移注給蕊珠。感情是個奇怪的東西,越是得不到越是銘心刻骨,感情的奇怪還在于沒有替代品。矛盾,彷徨,忽忽如狂,婚后的枕亞陷入了感情的困境。他采取了回避法,燕爾新婚,卻難得回常熟,也許距離能夠使受創的感情逐漸復蘇,也許時間能夠使佩芬和蕊珠合而為一。
再說常熟徐家。枕亞的寡母倔強而潑辣,丈夫徐眉生去世四年,家中一切全由她一力支撐,嘗盡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兒子們知道母親的艱難和辛苦,所以對母親一向順從。徐母對枕亞娶蕊珠為妻一事,原本就有不滿,蔡蕊珠到虞山不及半年,徐、蔡兩家,為了隨嫁田畝事,發生爭執,從此婆媳間矛盾不斷。枕亞夾在母親與媳婦之間,調停無方,開始嗜酒。--A獨宿無聊,沉于書法、治印,又搖動筆桿,作了《惆悵詩》七律30首、《珠沉玉碎詞》《蕩魂詞》各30闋,以及一批隨筆。
接下來三年之中,蕊珠連生了兩個女兒,抱孫心切的婆婆惡語連連。1915年3月,枕亞大哥天嘯4歲的女兒夭折,天嘯媳婦本已痛心萬分,再加婆母無窮斥罵,上吊自盡。蕊珠驚憂疑懼,無法正常生活。她又是個生性懦弱的女子,丈夫不在,有苦無處求告。性格暴躁的徐母,對她是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蕊珠終日以淚洗面,只有等丈夫回來,才好哭訴一番。枕亞是個孝子,根本不會對母親有半句微辭。
民國建立,枕亞應朋友之邀到上海,進《民權報》任編輯?!睹駲鄨蟆贩磳Φ壑?,沒多久就被迫???,枕亞先后在《中華小說界》《小說叢報》等報社任職。蕊珠在常熟,面對不時大發怔忡病的婆婆,痛苦萬分。在友人的幫助下'枕亞與蕊珠假離婚,瞞著母親把蕊珠接來滬上,在虹口余慶里租了一個樓梯間,秘密地生活在一起。
枕亞就讀師范學校時,喜愛唐人《游仙窟》等稗史散記,早年就有摹仿撰作的意圖。民國初年,上海社會流行哀情,迎合有閑階層消閑的需要。枕亞決定將自己與佩芬的那段感情糾葛演繹成一本慘情小說,題目定為《玉梨魂))o故事梗概是:蘇州才子何夢霞到無錫一個崔姓人家任西席,同崔家美貌的寡媳白梨影相識相愛,兩人情愛極深,但是為封建禮教所不許,白梨影最后把自己的小姑筠倩介紹給何夢霞,致使三人全都陷入了愛情的痛苦之中。后來自抑郁成病,不治身亡,筠倩流產,缺醫少藥,也悲慘地死去,何夢霞孤身_人,決意投軍,最后戰死在沙場。這小說多半是寫實,才子何夢霞就是作者徐枕亞自身,寡婦白梨影就是陳佩芬,小姑筠倩就是蔡蕊珠。全書共30章,在《民權報》副刊上連載刊出。作者用駢文夾雜的文體,哀怨深情的筆調,對不自由的婚姻作了抨擊,反響巨大,轟動了整個文壇。讀者紛紛給報社寫信,要求得窺全豹,沒等連載完畢,就出了單行本,后來十余年間競刊印了30余版,銷量常盛不減。
枕亞與蕊珠在滬秘密生活的事,終因次女夭折而泄露。1917年1月,徐母得知后會同女兒一起,趕赴上海興師問罪。一年之后,蕊珠產下一子,徐母聞訊,轉怒為喜,讓蕊珠母子一起回歸常熟,枕亞專門為兒子取名無咎,祈求此后可以不咎既往,無災無難,合家平安??墒?,徐家并未因此而平安。無咎4歲那年不慎墜樓受傷,徐母再次逼迫枕亞休妻。枕亞故伎重演假離婚,不久,夫妻再到上海相聚。
可是在滬期間,枕亞一則忙于報社事務,另一則為了趕寫小說,《蘭閨恨》《花月尺牘》《刻骨相思恨》《秋之魂》等小說一一出籠,常常寓宿報社而不回家。這時的徐枕亞酗酒不算,說什么為了吊精神,又染上了鴉片,老酒再加大煙,身體一天衰似一天。當時蕊珠正好又有孕在身,身邊無人照料,更無人體貼,抑郁再加勞累,導致流產,產后又失于調養,1922年12月27日,蕊珠痛苦地撒手西去。當時女兒可貞11歲,兒子無咎6歲,都在常熟由徐母領養。兇狠的徐母,只同意兩個孩子戴孝,但不準到上海臨喪。對此,枕亞作了一副挽聯:“總算好夫妻,幸其死,不樂其生,先我逍遙脫塵網;可除小兒女,知有父,竟忘有母,對人嬉笑著麻衣?!贝文?月,枕亞雇船載蕊珠靈柩歸葬常熟北郊外頂山,陪同去墓地的只有兄長天嘯_人。
枕亞本是個感情異常豐富的情種,蕊珠在日,他因為走不出感情的怪圈,感情冷漠,現在蕊珠去了,他自責自譴,深感罪孽深重。痛定思痛,悔不當初。枕亞以“泣珠生”為筆名,發表《悼亡詞》一百首,撰作了《棒打鴛鴦錄》《刻骨相思記》和《泣珠記》等悼文,匯集成《泣珠集》。又取筆名“傷心人語”在報上連載《亡妻蕊珠事略》。以后好幾年,枕亞一直生活在內疚的陰影中,認為自己忙于撰寫小說而無暇照顧妻子,這也是一種孽因,一度摒棄小說而經營書店。
《玉梨魂》依然暢銷,一版再版,供不應求,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盜版的《玉梨魂》,同正版并行牟利。徐枕亞決定再作《雪鴻淚史》一書,他登出廣告,說得到了男主人翁何夢霞的親筆日記和一批書信詩詞,打算將其細分章節,綴加評語,在《小說叢報》上連載。同《玉梨魂》一樣,又應讀者之請,叢報還沒有刊完就先出了單行本。早年枕亞在碑版帖札方面下過功夫,他廣取博收,書法頗有功底,特別是那一手行書,流轉秀潤,腴茂多姿,筆端飄逸著江南才子的風采。為了徹底擊敗盜版商,他書寫了《玉梨魂》中原先的對聯“有情好月未曾圓到天中,無主殘花不久香埋地下”多副,凡購買《雪鴻淚史》者就贈送一副。一時間,購買者絡繹不絕,有喜愛小說的,也有愛慕枕亞書法的,《雪鴻淚史》銷量大增,枕亞書法的名聲隨之大噪。
(三)
蕊珠亡故,枕亞對愛情已經沒有了奢望,冷冷清清孤獨困苦地活著。1924年,突然收到一封發自北京閨閣的書札,其中有這樣幾句:“穎彭城望族,簪纓世家,齔齡就學,即喜吟詠,維鮮良師指導,雖聊知音韻,遠遜詠絮,偶閱君子所撰《玉梨魂》一書,情意感人,今欲求為人室弟子,愿終身侍奉左右,時聆教誨……”署名劉沅穎。
卻道這劉沅穎是什么人?她乃末代狀元劉春霖的女兒。劉春霖自稱“第一人中最后人”,民國成立,一度作過總統府內史秘書,后來退而家居,絕意仕途,幸虧寫得一手好書法,就以賣字為生。當時社會上有一個風尚,以得到狀元、榜眼、探花和傳臚的墨寶,組成四屏條,作為一種榮耀。狀元公的書法是四屏條之首,求者紛紛,以至應接不暇,生活倒也不成問題。劉沅穎從小喜愛翰墨,自視甚高,及笄之年,一般豪門子弟托媒提親,都不在沅穎的眼里。再說這時的劉家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可是劉春霖依然自恃門第,就這樣高不就低不配的,沅穎年過20,還待字閨中。按當年的習俗,20未婚已屬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這老姑娘頭腦并不頑固,她在附近一所小學里教書,閑來無事,讀小說寫詩詞,還學習技擊。劉沅穎最是喜歡《玉梨魂》,沒多久,她又讀到了徐枕亞的《悼亡詞》,凄婉動人,典雅流暢,沅穎小姐頓生愛慕之心。她想能夠寫出如此絕妙好辭的作者,一定是位千古少有的風流才子,有朝一日與他共語于一室,互訴衷腸,這一生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朝思暮想,沅穎終于萌發了與枕亞魚雁傳情的大膽行動。
枕亞見了芳札,情辭真切,很樂意同她書札往來,詩詞唱和。枕亞在復信中,坦言自己妻子早逝孤苦伶仃的身世,并且贈詩一首,內中有句云“卻從蕊珠碎沉后,又遇花愁玉怨人”。沅穎接信,欣喜萬分,看到枕亞的一手行書瀟灑挺秀,越發傾心,當即復信復詩,尤其是那一首五絕,“北國楠榴木,其豆絕艷紅;不以地氣別,想思兩相同”,簡直要把枕亞醉倒。枕亞又復信復詩,以“瞥眼華年銷綠鬢,銘心知己拜紅裙”相報。從此兩人魚雁不斷,互訴愛情,不到半年光景,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開始談婚論嫁起來。
一年之后的春天,在劉沅穎連續催促之下,枕亞到北京走了一遭。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先在旅館歇下'然后打電話給劉小姐,約個時間登門拜訪。劉小姐覺得自己沒有稟明尊長,事情十有八九要弄僵。因為沅穎深知父親的脾氣,他身為狀元公,劉府擇婿決不會降格而從,枕亞一介寒民,與劉府門不當戶不對,假如貿然提親,必定會碰一鼻子灰。劉沅穎到旅社相會也不方便,最后相約在北海公園見面。兩人沒有多少寒暄,枕亞就說:“我的年齡比你大多了,你會不會感到不滿?”頓了一下又說:“你我雖交換了照片,我的真人也許不如攝影,你見了會失望嗎?”沅穎回答非常明確:“沒關系!”“那些都沒問題!”枕亞感嘆道:“我很慚愧!”這次沅穎的回答非常簡捷,“只要你是徐枕亞!”就是這句話,深深地震動了徐枕亞,促使他下決心求婚。
不過,事情進行得很不順利。劉沅穎回到家,試著向父親探口氣??膳畠禾岬剿劾锏慕浀浯笞鳌队窭婊辍?,父親竟然一無所知,更別提徐枕亞的名字了。是呀,劉春霖屬于京派名士,一向瞧不起海派?,F在徐枕亞又是海派中搞雜學寫什么小說的,狀元家的小姐怎么能夠嫁給這種野狐禪?
沅穎搬來了母親,一起來說服這個以狀元公自居的老頑固。劉春霖畢竟只有這么一個千金,女大當嫁,待字閨中這么多年,早就成了一樁心事了,猶猶豫豫之下,吐出了這么一句:“這件事情,總要辦得說得過去才好。”母女倆聽出了門道,老爺子一向看重人品,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書品,目前劉家以鬻書為生,而枕亞的書法名冠吳中,可以在這方面找找途徑。最后想出一個辦法,先介紹枕亞以請教書法為名拜樊增祥為師,再請樊師作媒。料想憑樊增祥門生的資格,再加樊氏的面子,老爺子就有了一個體面的臺階可下了。樊增祥后寓居北京,任參政院參政并兼職于清史館,樊的書法出于歐顏,重拙峻厚,自成面目。樊增祥看到枕亞的墨跡,十分喜歡,這送上門來的學生豈能不收?枕亞走好了第一步。樊氏很為自己收得一名書法高徒而得意,沒有多久就親手為枕亞鬻書廣作宣傳,書寫了《枕亞賢友鬻書潤格》,盛稱徐枕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接著,枕亞走出了第二步,請樊師為門生作媒,向劉春霖求婚。樊增祥和劉春霖都是科舉出身,素有交誼,劉春霖總算為女兒,更為自己找到了個體面的結局,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有樊增祥作伐,徐枕亞與劉沅穎辦理了訂婚手續,然后南下作準備。1926年金秋十月,徐枕亞在兄長徐天嘯、文友李定夷等人陪同下,專程赴京,與劉沅穎成就了秦晉之好。一時之間,京滬兩地的報紙上以“狀元小姐下嫁記”為題,爭相報道,傳為佳話。
婚后,沅穎南下常熟,拜見婆母,在上海也住過一段時間,可是她在南方住不慣,執意回了北京。枕亞認為結婚了,沅穎應當南下,可是沅穎個性極強,戀愛時的心態與結婚后的心態全然兩樣。戀愛時多的是浪漫,結婚后接觸的全是現實。沅穎不習慣南方,倒要枕亞去北京生活。枕亞無法,拋下他在滬上創辦的清華書局業務,陪同北上。在北京,劉沅穎每天到學校講課,枕亞一人在家,無所事事。這時,枕亞原來的毛病都顯出來了,一是喝酒,二是抽鴉片。
枕亞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嗜酒而喪命,也許是遺傳因子起的作用吧,枕亞同樣嗜酒如命,一杯在手就什么也顧不得,醉后失態,衣破骨損,十天半月必有一次。親朋好友時時相勸,沅穎當然嚴加阻止。酗酒,枕亞自知于人于己有害無益,發誓戒酒,曾為此專門作了《酒話》一卷,作為戒酒紀念??墒牵瑳]有多少時候,他又一杯在手,醉倒黑甜,沉湎而不能自拔。抽鴉片,更令劉沅穎不能等閑視之,她嚴厲制止。枕亞自己也多次下決心戒煙??墒?,這個徐枕亞,多愁善感,無病,對人生對社會,天生戴著一副灰色眼鏡,動不動就消極悲觀。他要戒煙,可是他又推說自己身體吃不消,需要靠鴉片提神。枕亞屢教不改,于是夫婦倆開始拌嘴,這種事情開不得頭,開了頭,那就無休無止,家無寧日。好在枕亞生陛軟弱,又有錯在身,一次大吵過后,寫下書面保證,戒煙!可是徐枕亞又是個意志薄弱者,隔不多時,煙癮難熬,背著沅穎,偷偷再到外面煙館里過癮。一回到家,嘴巴里那種鴉片氣味,馬上就被沅穎聞出來了。這次,可不是吵嘴了,拿徐枕亞的說法叫“吃生活”,就是挨了沅穎的拳腳。上文曾說到,沅穎是練習過技擊的,而枕亞呢,一介文弱書生,擋都擋不住,只有挨打的份。枕亞娶得了這么一位文武全才的太太,覺得根本沒有幸福可言。不過,他平心而論,沅穎沒有什么不好,只是她太要“好”,因此就容不得他這兩種嗜好。道理不在枕亞這一邊,錯了之后又被打得吃不消,只得逃回南方。沅穎1928年生了一子,取名無病,從此,枕亞北京上海兩地來回奔波。1929年春,17歲的長女可貞由于飲食不節而病亡,1932年秋,14歲的-兒子無咎以同樣病因夭折。同年冬,在枕亞一再邀請之下,沅穎帶著兒子無病,南下常熟老宅定居。1934年初,枕亞將上海的清華書局盤給大眾書局,回到常熟,在兄長天嘯的資助下,在道南橫街開設“樂真廬”,鬻賣書法、為人篆刻兼營買賣古董。
沅穎本北方富家女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費起來沒有節制,日子一長,坐吃山空,盡管嫁妝豐厚,也難免捉襟見肘。到南方一直水土不服,養尊處優的身體,粗茶淡飯實在難以下咽,心眼又細,一不稱心就生暗氣。在北京時,大贊《玉梨魂》,現在卻動不動追問書中寡婦究竟何人?現在哪里?到底關系如何?一連串的問號,逼得枕亞回避也不是,回答也不是。兩人相差十多歲,可以說是兩代人,在那新舊絕續之交的年代里,兩人的關系已岌岌可危。
徐枕亞早在33歲那年就得了咯血癥?,F在回到常熟,更加縱酒無度,與兄長等人日逐在祥泰酒店酗酒。當時,有人編了個順口溜:“徐家兩個酒葫蘆,作文寫字不糊涂”。酗酒之外,就是到周神廟弄的琴心茶社喝茶,那時茶社內設有“琴心文虎社’’,聘請枕亞等數人制作謎語,供人猜射以招徠生意。三年工夫,徐枕亞渾渾噩噩,不好好經營樂真廬,整天放下茶杯拿起酒杯,咬文嚼字,挖空心思,到1935年出版了一集《琴心文虎》,也算是留下他的雪泥鴻爪。
劉沅穎嫁給徐枕亞,從理想的美好頂峰迅速滑落到現實的低谷,大失所望。她后悔啊,愁腸百結,終致}尤郁成病。1936年夏,徐母大病一場,同年秋季,病愈復健,越發兇悍專橫,這也挑剔,那也指責。沅穎本性高傲,豈肯低頭順從,婆媳之間劍拔弩張。這種情形加劇了沅穎的疾病,同年冬天,沅穎香消玉殞。臨終之日,別無他語,居然凄楚地說想讓兒子無病相從于地下。不料,一語成讖,三年之后,年僅11歲的無病居然真的與母親相會于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