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班主任兵法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萬瑋的經歷讓人倍感親切,像許多年輕教師一樣,萬瑋剛走上講臺時滿懷熱情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講“民主”講“平等”,結果卻失去了對學生的有效管理。痛定思痛,萬瑋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兩個平等的群體”,“教師與學生之間永遠存在著控制與反控制、斗爭與反斗爭”,“教師和學生天生就是兩個陣營的人,......而且永遠屬于兩大陣營。”有了這些認識為依托,在以后的工作中,萬瑋大膽地運用長期閱讀積累起來的兵法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雖然狀況迭出,均能用一套又一套令人驚訝不已的高招將這些調皮基至有些刁蠻的學生一一收服。可以說,萬瑋的《班主任兵法》是學生管理工作研究上的一個突破。
萬瑋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但是我們學到的如果僅僅是將管理學生的方法看作“兵法”,把管理學生看作是向學生開戰,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對立起來,那就背離了作者的初衷。在我看來,萬瑋最值得學習的是應該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在“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核心思想指導下樹立自己的多重角色,“隨機應變”不斷地調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從而處理好各種狀況。
“知己知彼”是戰略戰術的最基本原則,像我們一樣,萬瑋也感嘆“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難教了”,但是他沒有就此放棄了解學生,本書一開篇就給我們分析了現在學生的成長環境:“當他們對世界開始有感知時,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初步顯現,他們根本就沒有經歷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年代,他們的價值觀與以前的學生有著很大的不同”;“現代社會的光怪陸離,貧富差距的進一步加大,國外思想的不斷沖擊,……以至于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即便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都有了‘代溝’”。萬瑋分析了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指出了學生群體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和學生個體的溝通困難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早就告訴我們做一名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萬瑋在《素養篇》里也說班主任所要具備的第一個素養就是“要德才兼備”。在人師和經師之中,萬瑋認為做好人師是首要的,“一名教師,與其說他從事的是傳授學生知識的職業,不如說他肩負的是改變學生心靈的重托”。我們的學生正處于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還不穩定,行為習慣上可能會出現反復性,但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不遺余力地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健康向上的思想認識。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言傳,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身教。教師教給學生什么,就應能率先垂范,以無聲的行為去影響、感染學生。萬瑋說:“學生心靈改變的過程,是他自己體驗、自己感悟的過程”,學生自身的體驗和理解才是決定其行為的最重要原因。這個“體驗”和“感悟” 不是粗暴的說教和簡單的限制能教給學生的,這只能靠教師長年累月細水長流的影響。
要能夠影響學生,首先必須讓學生佩服。學生最佩服的教師是什么類型的?讓學生服氣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讓學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師的智慧了。所以做好一名經師也很重要,有時候做好經師能夠對做好人師有關鍵性的幫助。
在《捭闔術》一文中,萬瑋告訴我們做學生工作必須掌握“捭闔之術”。所謂“捭闔”就是“開合”,也就是學生的心靈開啟和閉藏的兩種狀態。做學生工作,最好的時機是學生處于開啟狀態。然而這個機會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我們的學生心中其實有很多的困惑,但他們又逞強,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矛盾心理。這時,教師如果再以一個說教者的身份,喋喋不休地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到學生的頭腦里,學生不但不領情,還會向你永遠關閉心靈之門。我認為要讓學生處于開啟狀態,教師應充當起朋友的角色,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分享學生的歡樂,分擔學生的憂愁,為學生排憂解難,同學生休戚相關。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萬瑋在《剛柔篇》里強調做班主任應剛柔相濟。在我看來,教師的“剛”不是對學生兇神惡煞、冷若冰霜,教師的“剛”應該是對待學生要像父親一樣嚴格。因為,學生畢竟還是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尚差,難免要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和毛病。這時,教師就應該是嚴父,學習上嚴格要求,紀律上嚴加管教,特別是對犯嚴重錯誤的學生,絕不姑息,該批評的批評,該檢討的檢討,必要時就該“家法伺候”,嚴肅“軍”紀,以儆效尤,讓學生徹底認識到錯誤。
教師不僅需要剛強的一面,更多的時候需要表現溫柔的一面。萬瑋說:“在班級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過愛學生,這是教育的關鍵,其余都是次要的。”教師對學生要有慈母的愛心,要像母親一樣溫柔,做到愛生如慈母,無微不至,這是密切師生關系,取得教育成效的前提。我們都知道,一個母親必定是熱愛她的每一個孩子,教師應該像母親一樣對待每一個學生,時時噓寒問暖,在學習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像母親一樣溫柔,還應該在教師樹立威信之后,在班級工作中以柔為主,剛柔相濟。要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的短處和錯誤,學生的過失,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錯誤,教師以柔軟的方式處理為佳。因為學生的很多錯誤都是階段性的產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自己會意識到以往的可笑與幼稚,教師如果能像母親一樣溫柔處理,學生一定會對教師心存感激。
這厲害,有兩層意思:
一是專業必須厲害。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口味都高,高到挑剔。專業平庸的教師,上課質量平庸的教師是很難得到認可的。
二是“為人”必須厲害。首先得讓學生怕你,畏懼你,否則,根本無法控制課堂。大家的感受驚人的一致: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初中的孩子,絕不會因為喜歡你就尊重你的課堂,絕不會因為喜歡你的課就認真做你的作業,絕不會因為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教育的難度遠遠超過教學的難度,維持正常的秩序,幾乎是對每一個教師的挑戰。
我細細觀察朋友們,確實都多少有點兒“臉露兇相”。特別是幾個教齡還短的年輕教師,為師不過幾載,似乎個個都已經歷了滄海桑田,觀念大異,性情大變,言說起和學生“交手”的故事,驚心動魄甚至駭人聽聞。在他們的臉上,先前的溫柔恬靜幾乎無存。
作為一名教齡近二十年的教師,我實在太理解這種變化的無奈。
學生之越來越難教,有時候真的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
近幾年,我發脾氣的頻率明顯提高了。我無可奈何地發現,我好像倒退了,重新回到了初為人師的日子:天天為了課堂紀律和作業完成和學生斗爭。收起笑容,拿出大棒,嚴陣以待,風聲鶴唳。當然,戰局和年輕時候相比不太一樣,多了些幽默和文化的因素,多了些語文味兒。往往是教訓了學生也娛樂了他們。孩子們也并沒有因為我的嚴厲而跟我對抗,他們依舊很愛我。但我自己的內心卻多了蒼涼。因為我知道:一手拿著大棒,一手拿著糖果絕不是教育的最好的模樣。我曾經擁有過最好的教育,我知道什么是師生之間讓人迷醉的心心相應。我不太樂觀。縱觀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和學校發展趨勢,我很惶恐:是不是教師必將面臨失樂園的悲哀。
有一些關于教育的美好描述,如坐春風春風化雨等等,還有孔子的那令幾千年后的后人們艷羨不已的描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樣的和諧美好的教育場景,是不是已經成為絕唱了?
為什么學生越來越難教?為什么師生關系越來越緊張?為什么教師只有靠威嚴甚至語言暴力才能控制課堂?這些問題,常常壓得我艱于呼吸視聽。細細分析起來,答案并不難找。
首先,學生厭學是根本原因。
學生為什么厭學?如果排除掉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的因素(其實是根本排除不了的。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般都有一個問題家長),做做簡單分析:因為這樣的學習他們不感興趣,因為這樣的培養目標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中國中學教育的出口幾乎是相同的。對學生的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也大致相同。但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學生素質生而不同,智力傾向也大相徑庭。學生應當有追求優秀的權力,也應當有不追求優秀的權力。社會應該有健全的支持系統成全所有生命的成長。但是,沒有。孩子們被圈養在幾乎完全相同的校園里,用栽種大棚植物的方式強行灌溉——不這樣又能怎么樣呢?師資、物力、財力決定了只能這樣。如此培養目標和培養路徑會很快讓相當部分學生失去尊嚴失去快樂,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產生厭學的學生和厭教的老師。
一旦“厭學”了,孩子們必然搗亂。但又能怎樣呢?教育是慢的藝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理誰都懂,可是一碰到現實的墻壁上誰都不敢等。學生要升學,家長要排名,社會要質量?只有三年的時間啊,哪怕進口是廢銅爛鐵,你也得出真金白銀。否則,你,還有你的領導,你的學校就會死得難看。于是乎,老師們只有板起臉來,死馬當成活馬醫。其結果就是和學生斗智斗勇,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人家不想學你非要他學,人家根本就無意于仕途經濟你非要強迫,最后當然是兩敗俱疲或者兩敗俱傷。但老師們又能如何呢?除了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外,還有更好的出路嗎?
其次,禮崩樂壞兒童頑劣已經成為了社會健康發展之大患。
學生越來越難教,我過去還以為只有中國是如此,查閱了一些國外的資料后才發現,其實這已經是一個國際范圍內的問題。教育的明顯滯后已經開始反作用力于社會發展了。學校在社會這個大團隊中已經是弱勢,教師,更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但讓人失望甚至憤怒的是,在中國,社會對學校和對教師的保護和支持反而陷落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我們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教育的管理,已經主動進行了自我放逐。
其表現之一是社會輿論一邊倒,禁止懲罰學生,甚至連批評學生也要教育部賦權。表現之二是無限放大“愛心教育”和“尊重教育”的可能性。盲目地要求中國教師用西方的“民主教育”和“寬松教育”來拯救中國教育(殊不知西方自己也正面臨尷尬啊)。一些專家和領導遠離一線,根本不了解一線的慘狀,不食人間煙火一般鼓吹愛的教育和寬松教育。殊不知,理論再燦爛也只能飄揚在空中,教育跟生活一樣,說到底還是柴米油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教室衛生、課堂紀律、作業收交都無法保證的教育根本就是空中樓閣。靚麗光鮮的宏大的教育夢想無法進入基層教育的毛細血管,殺牛刀固然有力但是進不了治療普通頑劣學生的手術室,大卡車轟隆隆氣勢磅?但是進不了學生為了躲避學習和老師玩捉迷藏游戲的小胡同?一個班級,如果有十來個學生不思進取膽大妄為,足可以讓老師們精疲力竭身心憔悴。
但老師們又能如何呢?連批評學生都如履薄冰擔心被指責為對學生進行了精神傷害啊!在頑劣的學生面前,可以說教師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收起笑容,嚴陣以待,不過是教師們四面楚歌之后最無力的反抗方式罷了。
誰都懂教育不是對抗的道理,誰都愿意永遠滿面春風慈言善語。但是,教育,談何容易?老師們誰愿意左手大棒,右手糖果,可是,誰能夠給教師們一件只用來保護自己的軟猬甲?而如果自詡教育理念先進的領導和家長不僅沒有同情心,甚至還在一邊推推波助助瀾批判阻撓老師們的嚴格管理,那一線教師基本上就算是走投無路了。當我看到手無縛雞之力的學校最后寄希望于組織學生誦讀《弟子規》來進行道德教化時,心中真是充滿了悲哀。
教育本應該是最美麗爛漫的事業,到底是什么,讓教育者不僅不敢溫柔,而且傷痕累累?
嗚呼!痛甚至哉,無以言表。提出以下建議:
一、老師朋友們務必首先鍛煉好身體。中小學教育已經淪落為了首先是體力勞動的腦力勞動。身體不好根本耗不起。
二、千萬不要聽專家們的花言巧語:愛是教育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是唯一的元素。在教育發展的現階段,嚴格要求比尊重理解還要重要。愛和嚴格任何時候都要并行不悖。只有愛,你必被欺負得體無完膚。
三、要刻苦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智慧。有專家諷刺基層老師居然總結出了《班主任兵法》之類的東西,認為這是對教育的褻瀆。讓這些專家們見鬼去吧!一本兵法哪里夠,我們必須繼續總結出《班主任三十六計》等理論才可能保護我們自己的安全。
四、老師們要團結起來,要向政府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教師節已經淪為了其他行業鄙視我們的笑話。現在的狀況是:如果沒有《教師權益保障法》,我們甚至連人生安全都無法保障。教師的義務已經完全超越了教師的能力范圍,我們應該申請社會為這個行業減負。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同時做不了圣人、教官和警察,外加所有學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