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第1篇

為進一步加快美好鄉村建設,認真抓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不斷改善居住環境,根據《XX市美好鄉村建設“十二五”行動計劃》(XX發[2013]13號)、《____加快美好鄉村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意見》(*發[2013]2號)以及《____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發[2013]5號)等文件精神,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全面推進、梯度培育、重點打造、爭創亮點”的要求,深入開展美好鄉村創建活動,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等一體化建設。各村(社區)應重點培育省道、*道、鎮道、到村(社區)主干道沿線點,美好鄉村示范點以及風景區等點。

具體目標是:力爭到2013年底,全鎮農村環境清潔工程垃圾處理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環境臟、亂、差現狀得到全面改觀;到2015年底,全鎮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達到美好鄉村建設標準,累計培育13個左右。

二、工作原則

1、堅持規劃先行、梯度推進。因地制宜確定集鎮建設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按照重點村莊整治村、美好鄉村創建村、美好鄉村示范村的標準,分層次、分階段推進建設。

2、堅持分類指導、注重特色。廣宜路沿線村以及老集鎮所在村要按照社區建設標準,著力整村推進,全面改造提升,突出集鎮文明特點;中心村要著力推進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形成基礎完善、群眾生產生活便捷特點;山區村要突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特色。

3、堅持點面結合、重點突破。重點選擇基礎較好的村或社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實施,努力打造一批獨具魅力示范點。通過“點”上的重點突破,帶動全鎮“面”上的整體提升。

4、堅持以人為本、群眾主體。始終把和諧幸福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主動投身到美好鄉村建設當中。

三、工作重點

1、垃圾集中清理分類。按照至少“1名保潔員、1套保潔工具、1個保潔池”的標準組建村莊保潔隊伍。同時由村(社區)委會牽頭,理事會負責,組織全體村民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徹底清除各類陳年垃圾,對廢塑料制品、廢橡膠制品、廢布料和廢紡織品等非有機垃圾,能再生利用的實行回收,不可回收利用的,采取集中處理。做到戶有兩桶一袋,每個村(社區)有垃圾池或處理設施,鎮配備有垃圾運輸車、中轉站及填埋場。

2、切實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今年我鎮將加大力度扶持農戶興建一家一戶水沖式廁所,計劃兩年內將全鎮所有村(社區)公共廁所建齊;采取集中供給方式進行改水,農戶安全用水率達90%以上。

3、著力優化農村環境。以綠化美化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有庭院的農戶應該適當給予管理,不應亂堆亂放;電線不能亂搭亂接,應大力推廣健康養殖,禽畜圈養,圈舍要定期清潔,垃圾應丟入垃圾箱內,確保無衛生死角。

四、具體模式

1、“戶集、村收、鎮中轉、*集中處理”的模式。具體是指農戶負責收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存放到統一設置的垃圾桶或指定的堆放點;村保潔員將垃圾桶或堆放點垃圾收集后,運送至村或社區垃圾中轉站;然后再由鎮里負責統一運送至*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

2、“戶集、村收、村處理”的模式。具體是指對于特別偏遠或交通十分不便的村可以自行采取無害化處理。

五、獎懲機制

嚴格檢查,落實獎懲。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將不定期的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日常督促和指導,明確一名黨政領導帶隊,按照隨機抽取形式,每月一次例行檢查,并實行打分排名,計入半年一次的匯總考核成績。屆時對工作開展有成效地將給予表彰,對工作開展不利地(連續兩個月倒數一、二名的)將給予通報,并嚴格追究責任。

1、設立基數獎。對考核成績(半年度)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區)進行獎勵,獎勵標準為2.5萬元/半年。對考核成績(半年度)在90分以下的村(社區)不得獲此基數獎,更無資格參與排名獎。

2、設立排名獎。對考核成績(半年度)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區)進行排名,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獎勵標準為一等獎2萬元、二等獎1.5萬元、三等獎1萬元。并對各村(社區)重點培育點中工作比較得力、整治效果比較突出的村民組頒發榮譽證書,原則上一村(社區)一個。

六、組織保障

1、明確責任,強化領導。成立了__*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鎮長任第一副組長,分管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領導組下設 辦公室,辦公室地點設在鎮美好鄉村建設辦公室。各村(社區)成立辦公室,安排村兩委專人分管。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第2篇

1.組織督導,切實發揮各級組織的領導作用

為了切實加強對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16個部門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東遼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明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鄉鎮和行政村、職責部門也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在村級還成立了理事會和監事會,進而在全縣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組織網絡和部門聯動點面結合的工作機制。同時,為確保整治工作有序進行,東遼縣還成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督導組,建立了“一季度一調度、半年一通報、年終一評比”的督查和考評制度,加強了對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檢查指導,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以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步伐,不斷探索和積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模式和經驗,總結成功經驗,推廣典型做法,有效地促進了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2.宣傳發動,切實發揮宣傳手段的導向作用

堅持群眾自主、政府主導,這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也是必須遵循的工作方法。東遼縣把尊重群眾意愿,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貫穿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全過程。在促進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方面,東遼縣主要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加強宣傳,提高主體意識。專門抽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業務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人員組成宣傳組,駐村入戶面對面地宣傳講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義目的,印發《東遼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宣傳手冊》,做到每戶一份;二是在縣電視臺開辦專欄節目,注重導向宣傳,通過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層層發動,使全縣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美化綠化活動深入千家萬戶,做到家喻戶曉,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參觀典型,提高參與意識。通過組織群眾外出參觀學習和典型現身講解等形式,讓參觀的群眾深受教育,使群眾自覺投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之中來;四是強化村規民約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的實效性,切實增強村規民約對群眾日常行為的規范引導和約束作用,全面提高了村屯的鄉風文明程度,推進了民主管理進程。

3.創新機制,切實激勵農村干部群眾的參與意識

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為了調動農村干部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縣制定并實施了《東遼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獎代補實施方案》,在村屯道路硬化、石砌邊溝、衛生廁所、農戶院墻改造、固定垃圾點、垃圾填埋場等方面實施以獎代補,縣財政每年設立2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代補,“以獎代補”政策面向全縣所有村屯,從而形成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強大動力。2009年以來,除了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納入全縣新農村建設以獎代補項目以外,還把每年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年,切實開展有聲有色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2012年,東遼縣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獎代補機制。研究并下發了《東遼縣鄉鎮小街環境衛生整治以獎代補實施方案》,將鄉鎮小街街路硬化、甬路硬覆蓋、石砌邊溝、固定垃圾點、固定農貿市場、鄉鎮小街保潔隊伍建設納入以獎代補范疇,更加激勵了鄉鎮小街經商企業和居民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積極性。

東遼縣還研究制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管理辦法,在著力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方面做文章,使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化、經常化。一是建立保潔制度。使用省補新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為每個省級新農村示范村購買了1臺垃圾運輸車、1臺鏟車、1臺鉤機等保潔設施,安裝了固定垃圾點,建立了垃圾填埋場,由專(兼)職保潔員進行公共用地的清掃,其費用由受益村民籌資自付;二是建立投入機制。通過交通、住建、衛生、環保等部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為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整治資金;三是制定有關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村規民約,約束不衛生、不文明、不健康行為,提高人們的衛生意識。

4.分步實施,切實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鄉鎮政府、村委會、相關部門按照《全縣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方案》和《全縣美化綠化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實際、本部門工作特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美化綠化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在堅持“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原則的基礎上,既抓鎮容村貌環境衛生治理,又抓鎮域村屯美化綠化,雙管齊下,分線作戰。在鎮容村貌整治方面,以治“差”為重點,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以治“臟”為重點,在鎮村干路整治方面,以治“雜”為重點,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以治“亂”為重點,在環境污染整治方面,以治“污”為重點,在公用設施整治方面,以治“弱”為重點,在地塊整治方面,以治“裸”為重點,在丑陋行為整治方面,以治“丑”為重點,通過凈化、美化、綠化、硬化、亮化等綜合整治措施,推動了我縣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美化綠化活動的扎實開展。我縣還從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把村屯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以“六改四普及”(改路、改房、改墻、改水、改廁、改環境,普及清潔能源、普及有線電視、普及太陽能、普及自來水)為抓手,優先解決涉及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并在全縣組織開展了綠化美化一條街、綠化美化一條路、綠化美化一個村屯、綠化美化一條河的“四個一”綠化杯競賽活動,使全縣的生態條件得到了極大提高。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農村環境“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突出重點,集中資金,連片整治,著力解決整治示范區的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通過連片整治示范,在農村環保法制建設、改善機制創新、農村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有機結合,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二、整治范圍

納入今年我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鎮(區)是:近湖、建陽、顏單、恒濟、九龍口、蘆溝、沿河和開發區等8個鎮(區),涉及123個農業村(居),總面積達547.4平方公里,總人口33.7人。

三、整治目標

通過一年時間整治,有效削減整治片區環境污染負荷,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質量,真正使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走上環境優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之路。具體指標為:示范區直接受益人口達33.7萬人。農村人口受益率達100%,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

四、整治內容

實施“組保潔、村收集、鎮集中、縣處理”的四級運作模式,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逐步達到農村生活垃圾全部實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五、整治措施

1.村莊垃圾收集處理工程。通過在村莊建立垃圾池、放置垃圾桶等方式,將農戶垃圾進行集中堆放和貯存,以村為單位建立集中清運點將垃圾收運至鎮垃圾中轉站,由縣規劃城管部門負責將垃圾集中運輸至有關場所進行處理。滲液實行集中清運處理。

2.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建立健全村莊垃圾收集轉運體系為基礎,組織環保、財政、住建、農業、衛生、水利和交通等縣直部門和受益鎮村進行協調,整合資金集中投向示范區域,聯動開展道路硬化、清淤、改廁、綠化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示范區農村人居環境。

3.農村環境管理體系工程。提升農村環保的管理能力,在示范區行政村中開展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建設。所有村都設置專、兼職環保監管員,并開展經常性培訓,培養一批農村環保人才。建立環保設施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和經常性維護,形成長效、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完善河道保潔、垃圾清運等長效保潔隊伍,落實長效保潔措施。

六、整治步驟

1.制定方案階段(2011年6月20日—7月20日):各整治工程的牽頭部門和有關鎮(區)根據整治計劃進行現場勘察,編制詳細的科研、施工方案和圖紙,完成必要的立項和審批手續,做好項目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也要做好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使群眾知曉連片整治的內容,做到支持整治、擁護整治、參與整治。

2.實施整治階段(2011年8月1日—10月30日):在連片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鎮(區)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負責鎮垃圾中轉站、村集運點和垃圾池的建設工作,規化城管局和環保局等部門負責購置相關車輛。所有的工程項目和相關設置均在預期內完成。

3.考核驗收階段(2011年11月1日—11月30日):由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集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對建成的項目進行檢查。對達不到要求的進行整改,迎接中央和省、市對項目的檢查驗收。

七、工作要求

1.強化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連片整治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縣長任副組長,縣環保、財政、水利、農業、經信、規劃城管、審計、國土、交通、監察等相關部門和相關鎮(區)領導為成員,統一組織和協調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的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環保局,負責整治工作組織、實施、督查和考核等。相關單位也要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2.明確責任分工。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嚴格執行《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文件精神,切實履行職責,主動積極幫示范鎮(區)解決實際困難,確保示范項目按期保質完成。各示范鎮(區)要履行示范工程項目直接責任人責任,不但要建好工程項目,更要營運好工程項目。確保示范工程項目發揮最大效益。

3.加大資金投入。按照“中央補貼、省級配套、地方配套、鎮村自籌”的資金四級籌措模式籌集工程建設資金。在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的同時,加強縣級財政的支持力度,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形成合力,采取各種措施鼓勵經濟條件較好的鎮村拿出部分公共積累和鎮財政資金對環境治理項目予以支持和補貼,鼓勵企業、社會資金參與治理。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第4篇

一、完成主要工作

(一)制定實施方案。根據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意見》(川城鄉治〔XX〕1號)和遂寧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關于做好XX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遂市整治〔XX〕1號)要求,制定了遂寧市環境保護局《XX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的通知》(遂環發〔XX〕4號),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和組織保障體系。

(二)加快我市小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進度。XX年4月,市委副書記楊天宗在遂委督辦〔XX〕42號文件中批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核心和關鍵在治理本源上。明確三縣兩區要加大小河流綜合治理。按照天宗書記指示,我局成立專門工作組,下發遂寧市環境保護局《關于開展小流域水環境污染調查工作的通知》(遂環〔XX〕101號),要求我市三縣兩區現場摸底所轄范圍內所有小流域水環境情況(包括各鄉鎮的生活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6月初,局黨組召開黨組會,對各縣區上報的小流域水環境情況進行分析、匯總,并以大英縣郪江河和射洪縣沈水河兩條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作為污染治理試點,于7月編制《遂寧市重點小流域污染治理方案》,呈市委、市政府審議。目前,各縣區正按《實施方案》精心組織、狠抓落實。

(三)督導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治理進度。XX年我市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分三項內容:重點示范區、典型帶動區和國控出川水質斷面環境綜合治理。涉及三縣一區(射洪縣、蓬溪縣、大英縣和船山區)11個鄉鎮30多個村,投資總額4500余萬元,其中中、省補助專項資金2472萬元。1-8月,我局對綜合整治項目進行了5次督導。目前,項目按工程進度持續推進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各種人為因素影響,農村點源、面源污染危害日趨嚴重,導致耕地退化,同時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影響農村生活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難度加大。

(二)自然災害導致治理效果不明顯。6月30日,我市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淹沒了大片村莊、沖毀了已綜合整治的項目,給農村生活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治理效果表現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打算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范文第5篇

各村、各單位:

為持續提升農村環境建設和管理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鎮村人居環境一體化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路

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為目標,統籌規劃,整合項目,加大投入,逐步提升,著力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全面運行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努力打造“路凈、莊美、水清、岸綠”的生態宜居村莊。

二、工作目標

提升村莊環境整治水平,實施區域范圍內交通道路沿線環境治理,建立健全長效管理運行機制,強力推進長效管理全覆蓋,確保列入今年省驗收名錄的11個行政村通過省級驗收,力爭創建1個三星級康居村。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整合項目、統籌建設原則。整合財政一事一議、農橋建設、農村改廁、村莊綠化、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農村體育設施提檔升級工程等項目,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基礎建設,進一步提高村莊環境整治水平。

(二)堅持提質擴面、綜合治理原則。對已開展過整治的村莊進行環境再提升,注重交通道路、河岸沿線的環境治理,重視鎮村結合部等重點地段衛生環境治理。

(三)堅持建管并重、長效管護原則。繼續實施村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加快落實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和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

四、重點工作

(一)持續推進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村莊橋梁、道路、停車場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力度,各村要按照村莊整治提升的要求,加快推進一事一議、農橋建設工作,不斷改善居住和出行條件。加強村莊健身場所及健身器材更新建設。加快改廁進度,加大公廁建設力度,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未進行過戶廁改造經申報批準納入2014年省改廁項目的行政村,可在戶改廁范圍內,新建3-4座公廁。扶持村級污水處理和垃圾中轉設施建設,以整合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為抓手,分年度推進村級污水處理、垃圾中轉設施建設、畜禽糞便處理等項目。開展綠色家園建設,對村莊道路、河道實行全方位綠化,確保有路有樹、有河有樹,提高村莊綠化水平。爭創1個綠化示范村,3-4個綠化合格村。

(二)著力提高村莊環境整治質量。各村要認真組織開展“整治回頭看”,采取現場排查、聽取群眾意見等方式,逐步拓寬整治覆蓋面,促進全村范圍內環境整體提升。對去年上半年開展村莊河道疏浚的5個村有結轉任務整改到位的,核發剩余30%的市補考核資金;對去年下半年開展村莊河道疏浚未驗收的6個村實施跟蹤監督,確保完成土方任務,通過市級驗收。列入今年省驗收名錄的11個村,要對標補差抓完善,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加強長效管理,確保通過省驗收,對未通過省驗收或長效管理未通過市級驗收的,扣發5萬元補助資金。對已命名的三星級康居村,要在挖掘特色上下功夫,探索與農村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途徑,促進村域經濟同步發展。已命名的二星級、一星級康居村,要對照更高等級康居村標準,完善設施,提升功能。

(三)全面落實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各村要結合實際,合理制定方案,建立衛生保潔、垃圾轉運、綠化養護、河道管護、公共設施維護“五位一體”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按照有長效管護隊伍、有長效管護設備設施、有長效管護職責、有垃圾處理途徑、有監督管理制度“五有標準”,重點突出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建設和垃圾填埋場規范化建設,整治沿路沿河垃圾,構建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和村莊環境長效管理體系,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提升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水平。按照省定農村人口每人32元的標準給予獎補。

五、有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村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配強工作隊伍,持之以恒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提升工作。要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方式,引導群眾參與、支持、配合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引導群眾強化環境衛生意識,逐步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鎮政府將適時組織會議,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協作聯動,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全鎮環境提升及長效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二)明確工作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村是組織實施農村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負責整治方案制定、工作計劃安排和項目組織實施。鎮整治辦牽頭組織考核驗收;財政所負責資金的管理以及一事一議、農橋建設管理工作;水務站負責村莊內河道疏浚完成情況考核工作;衛生院負責指導農村廁所改造工作;林業站組織開展綠化示范村、合格村創建活動;文化站負責指導健身場地建設和體育健身器材安裝使用;環保辦負責督查指導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鎮紀監部門負責村莊環境整治水平提升和長效管理落實的效能監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平塘县| 阳信县| 东城区| 汨罗市| 特克斯县| 天门市| 邻水| 甘谷县| 隆尧县| 蓬莱市| 靖西县| 涟源市| 新蔡县| 广汉市| 绥德县| 德令哈市| 平泉县| 浦东新区| 宝清县| 绥滨县| 西贡区| 白朗县| 曲靖市| 洪湖市| 乾安县| 太仓市| 富蕴县| 麻栗坡县| 称多县| 中牟县| 日照市| 南京市| 邯郸县| 乐东| 洪江市| 枞阳县| 和林格尔县| 横山县| 宣城市|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