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線電視數字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數字化; 有線電視技術; 運作原理; 發展趨勢
由于當今正處于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化有線電視的發展速度也隨之加快,就當今數字化有線電視的發展形勢來看,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會以其獨特的優勢來取代我國的電視傳統技術,通過電視技術對新型數字控制技術的充分應用,可以使電視技術能夠在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實現飛躍,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總之,數字時代的出現為電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潛在南風的絕佳機遇。
1 數字化有線電視的概述和其主要技術運作原理
所謂數字化有線電視概念主要是針對于傳統的模擬電視所提出的,其本質上是當今高科技發展下數字化技術的產物,數字化有線電視同時是一個完整的數字化電視系統的總稱。通常情況下,主要指相應的節目采集和制作工作以及編輯工作等等,同時也指數字化電視的廣播信號傳輸系統。通俗的說,數字化電視廣播信號在整個系統中,都是由0和1兩個數字構成。
當今所說的數字電視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所指的電視機,當今意義下的數字電視主要是指能夠有效實施全方位的圖像提供,同時提供相應的數據和語言等服務。數字電視可以更好地為觀眾提供清晰的畫面和更多的頻道,所謂數字技術實質上就是對多種數字媒體實施相應的融合,有效地運用數字技術可以實現對外界提供更多的傳媒服務,實現一對一和一對多的通信方式,當今的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1 信息資源的解碼 這里所提到的解碼以視頻解碼為主,在數字化有線電視發展領域中,這種解碼尤其在數字電視系統中的高清電視技術中應用的十分廣泛,這周種條件下的數字電視系統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技術來說,能夠有效地改進了最難控制的視頻信號整體壓縮技術。一般來說,相應專業人員所提到的1 920顯示模式下,進行了相應的數字信號壓縮,使其碼率從原來的990 Mbi/ts降低到30 Mbi/ts左右,在經過類似的數字信號壓縮后可以使其能夠更好地為計算機處理系統提供良好的信息資源條件,同時還能通過這樣的信號壓縮使已有或未來發展中可能得到的數字電視廣播頻道提供更好的工作分配。在我國當今的數字信號壓縮和解碼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數字電視信號的壓縮技術基本上可以實現較為合理的標準。
1.2 音頻編碼 音頻編碼在數字電視技術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將聲音信息進行有效的壓縮處理,通常來說聲音信號通過進行了一定的數字化壓縮處理后,可以使其比傳統的音頻質量更高。所以,數字化有線電視在進行播放的過程當中,其中的伴音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音頻那樣進行相應的傳輸,因此,在實施數字電視伴音處理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采取措施,增加相應的壓縮編碼工序。在我國當前的音頻編碼與解碼的過程中,一般以歐洲和日本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常用的MpEG——2音頻壓縮標準為主要依據,然而由于時代的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所采用的一些音頻編碼的壓縮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數字電視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當今的數字化有線電視發展的潮流中,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采用較為先進的MPEG---4AVC的相關標準來取代傳統的音頻編碼標準。
2 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的優化措施
由于今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漸成熟,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系統的內涵也逐漸的趨于豐富,光纖傳輸技術與數字技術等技術的充分采用使有線電視節目傳播的更加廣泛,還能使電視節目頻道信號增強,使傳輸節目質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時還使傳輸的節目頻道數量有所增加,使電視節目與數據信息實現雙向交互,從而使有線電視技術系統在信息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要使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就應該從以下具體幾點入手。
2.1 加大力度實施HFC網絡雙向結構改造工程 所謂HFC網絡結構主要是指緩和光纖電纜網絡系統,是一種具有良好發展空間的新型網絡技術,該網絡的雙向結構改造實際上是以網絡所覆蓋地區的實際情況為主要依據,對環形或星形的光纖骨干網進行建造和休整,盡最大努力的將光接點高度進行下調,確保使同軸電纜分配體系的用戶規模和范圍進行縮小,從而使信息傳播渠道的設計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2.2 有效的制定相應的數字化有線電視信息傳輸規定標準 當今的數字化有線電視對我國傳統的電視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表現在于將傳統的傳輸方式進行相應的整改,由傳統電視技術中的單向傳輸和固定傳輸方式改變為當今應用廣泛并具有一定先進行的雙向信息傳輸。同時實現移動傳播方式上的轉變,使傳統的電視技術服務模式得到有效地改善,是電視傳播服務方式由傳統較為單一的電視廣播服務方式轉向現代先進的數字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等。并在運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實現進一步的改進,將傳統電視技術運行方式中的低能化、規模效、離散性強逐漸變為當今數字技術的集合化、大規模以及高效率運行模式。從而使數字化有線電視從傳統電視技術的封閉性逐漸轉化成開放性和融合性。同時從傳統的公益性逐漸轉變為當今電視技術領域所需要的經濟性。
2.3 加快城市數字化有線電視的整體轉換速度 當今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已經實現了有線電視數字化的整體轉換,當今我國數字化有線電視用戶已經達到了將近兩千萬戶左右,城市有線上電視數字化整體的轉換能夠有效的使政府與百姓之間搭建一座重要的聯系平臺,從而使網絡數字技術能夠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數字化有線電視的主要發展趨勢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的數字化發展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趨勢,這將是電視技術發展歷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針對實際情況,我們將數字化有線電視發展趨勢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部分:1)數字化電視技術由于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經在全國各地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在電視技術工程方面展現出十分良好的發展形態。2)電視數字化有線電視的機頂盒占有一部分空間,同時影響了電視機的美觀性,因此,在數字電視未來發展過程中,實現數字一體化是十分重要的,在電視及 內部安置數字信息接收和不但在美觀上滿足了用戶的要求能夠進行直接的編碼和解碼,既方便又快捷,這也是我國數字化有線電視發展的必經之路之一。3)家庭中的數字化有線電視不但要有良好的收視效果和收視質量,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再加上一些視頻互動與聊天功能,同時還能有效地實現信息發送功能,這也是我國數字化有線電視在今后發展的主要追求目標。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發展,使得數字信息化逐漸在電視技術中得到應用,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電視系統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數字化,這在當今的信息技術革命中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字化有線電視技術當然還需要廣大的科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使其完成更高更快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劉志民. 淺析數字有線電視技術原理. 科技探索,2010(08):35-37.
[2] 洪濤. 數字電視交互系統——中間件.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2005:153-159.
[關鍵詞]數字化 有線電視 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5-0125-01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化技術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作為融通信網絡、信息處理、電子商務與自動控制等多項技術于一體的有線電視,也面臨著數字技術大潮的沖擊。數字化浪潮不但給有線電視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對其市場環境和內部管理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一、數字技術對有線電視產生的影響
當前,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傳送逐步實現了數字化,數字化技術對有線電視的影響日益明顯。首先,數字化技術的推廣使電視新聞的異地采集變得非常方便,讓圖像傳輸變得像傳真那樣容易。這樣,異地采集電視新聞的時效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其次,非線性編輯系統也變得日益普及,改變了電視節目的制作方式以及節目播出的方式,為電視節目制作的時效性和節目質量提供了一次提升的機會。第三,數字技術的異軍突起,使用數字壓縮技術可以使多套節目的服務和每套節目傳送成本降低,大大提高了有線電視的網絡競爭力。
二、數字技術對電視臺產生的影響
首先,電視臺的設備、裝備要更新換代才能制作、播出、傳輸數字技術電視。同時,電視臺的商業運營模式也發生深刻變化,它將為觀眾帶來一個自由的、互動的、可參與的、多樣化的媒體新時代。
第二,數字技術可以使傳統的模擬頻帶中播出更多的頻道,開展更新的業務,更有效地利用各類頻譜資源。隨著數字電視系統、語音系統和寬帶數據通信的應用,數字電視將融合視頻、音頻、數據服務為一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最便捷的渠道。電視臺的市場環境將變得更值得關注,因而激烈的競爭是很容易預見的。
第三,電視節目制作和傳輸技術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電視多媒體非線性技術的出現,為節目制作、播出的變化提供了條件,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資源達到了共享,實現了制作、播出的網絡化。緊接著的問題是相關的投資決策也要發生相應變化,為實現制作、播出網絡化,電視臺不得不把現在使用的模擬設備更換為數字設備,以迎接數字時代的到來,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第四,電視臺的運營模式將受到根本的影響。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業務總量將大大增強,將創造更多的個性需求,因而導致業務服務商數量增加。由于業務的高質量與多樣性,其本身商業化推進成功的同時,也要推動節目制作形成巨大產業。這種快速增長的服務將成為市場目標。毋庸置疑,數字技術在電視臺里的力量遠不只這些,由于采用高速率、大容量的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技術,將多個非線性編輯制作系統與硬盤播出系統聯網,實現新聞制作、播出網絡化,將極大地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和制作效率。
三、數字技術讓電視臺面臨新的挑戰
一方面,上述影響將給電視臺帶來很多發展的機會。隨著頻道的增加,更多電視節目和廣告被播出,不斷拓展數字電視增值服務的商業領域,高效的采、編、播系統都將增強我們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也會給電視臺帶來許多整體和局部的管理問題。
第一,市場不斷被細分,新的服務手段不斷出現,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新商業模式將被探索和建立,不斷發掘數字電視的商機又要求從業者超越傳統的競爭觀念,采取合作的策略,共同把市場做大。
第二,電視臺內的人力資源管理將面臨空前的新挑戰。新的技術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運作模式和被職工已習慣了的工作流程。這場數字化引發的電視領域新的技術革命,深刻改變了原有的知識結構,這就需要大批具有新技術、新知識的優秀人才。隨著面臨更多媒體的市場競爭,尤其是網絡媒體的競爭,人才將取代資本成為更加稀缺的資源。這就要求,現有技術人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掌握計算機、通信網絡等全面的知識和結構,才能更好地為電視事業服務,在數字化的時代得以生存,有所作為。
第三,在電視臺里財務決策將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在過去政府強有力的財政支持下,電視臺都不大精通專業的財務決策。然而,近年來政府逐漸減少財政支持已成為明顯的趨勢。正如上面所說的,數字化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們應該學習怎樣改進我們的財務決策,學習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學習怎樣在市場經濟中利用經濟杠桿幫助我們自己。
綜上所述,數字時代已經到來,電視臺將面臨空前巨大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同時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在數字化過程中,我們必須更加關注新的生產流程、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財務等許多管理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在挑戰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楊軍.電視技術發展與電視傳播觀念的變革.電視研究,1994-2.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六大新突破”,以先進科學技術為依托,充分整合和挖掘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信息資源,使廣播電視成為豐富多彩、開放可控,集宣傳教育、文化娛樂、信息傳播和生產生活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使老百姓家中的電視機真正成為多媒體信息終端,加快全區廣播電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構建和諧*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設目標:實現廣播電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增加電視頻道和廣播頻率,提供互動點播服務,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視聽方面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構筑宣傳思想工作的新載體和新平臺,使陽光政務平臺成為區委、區政府與社會各界直接溝通的橋梁,推進政務公開;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步伐,以較低的成本、較短的時間跨越數字鴻溝,使全區絕大多數家庭共同步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通過電視瀏覽各種生產生活信息,進行商品和股票交易,辦理數據業務等。
(三)實施原則:堅持高起點、整體性、一體化規劃;堅持同步建設,分步實施,平穩過渡;堅持數字電視基本業務和增值拓展業務同步發展,努力做強網絡數字化產業。
二、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完成城區各居民小區數字化網絡改造工作。
(二)第二階段: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完成城區有線電視用戶的整體轉換,并關閉城區模擬有線電視信號傳輸。
(三)第三階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每個鄉鎮選擇1至2個行政村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試點。
(四)第四階段:2011年至2012年,完成農村50%以上有線電視用戶數字化轉換工作。
(五)第五階段:2013年至2014年,完成農村有線電視用戶數字化轉換工作,2014年底全區關閉模擬有線電視信號傳輸。
三、主要任務
(一)制定合理的有線數字電視資費政策。根據省物價局、廣電局聯合制定的《江蘇省有線數字電視收視維護費管理暫行辦法》及宿遷市有線數字電視價格聽證會確定的價格,按月收取收視維護費用。對城鄉低保和特困家庭落實收費減免政策。
(二)加大有線電視數字化工程建設資金籌措力度。整體轉換所需資金由省廣網公司*支公司負責籌措。區政府根據工程具體實施情況,給予一定扶持。
(三)建設開放的多媒體信息平臺。著力將有線數字電視建成為群眾提供集公共傳播、信息服務、文化娛樂、交流互動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并為實施“陽光政務”和電子商務提供優質服務平臺。
(四)實施整體轉換。對目前使用模擬信號的有線電視用戶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廣普及機頂盒,分區、分片實現整體轉換,逐步關閉模擬電視信號;對所有新建及尚未開通有線電視的小區、賓館等,將直接傳送數字電視信號,不再傳輸模擬電視信號。在整體轉換過程中,省廣網公司*支公司負責為用戶免費配置一臺基本型數字電視機頂盒,自第二臺機頂盒起由用戶自愿購買。
(五)加快實現公共用戶單位有線電視數字化。全區賓館酒店、企事業單位等公共用戶要按照有線電視數字化區域推進的進程,實施整體轉換;所有公共用戶自管的有線電視網絡要全部納入有線數字電視服務平臺統一管理;涉外賓館、飯店及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士自裝的涉外電視頻道也要逐步過渡到有線數字電視傳輸網中,確保實現可控管理和監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廣電文化、發改、建設、規劃、財政、物價、民政、地稅、科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區廣電文化局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工作情況,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
關鍵詞:在線電視;數字網絡技術;創新;運用
現如今的在線電視,已然在傳統的電視機技術上有了明顯的突破,不再拘泥于以往的模擬信號技術,更好地利用了數字網絡技術,便于人們的直接欣賞與觀看,很大程度上優化了人們的生活。傳統的電視采用的是模擬數字技術,這種技術會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合理的拷貝,接著連接到有線電視進行播放。但是數字電視技術則不一樣,它能夠將信號進行分解化處理,并轉化為全新的數字信號,然后再傳播到電視上,最后,在在線電視上進行還原重組。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的接收信號不會發生任何的損壞,同時能夠優化現有的電視播放效果,使得界面更加清晰、優美,原來的畫面效果也會最為真實地呈現出來。
1 在線電視運用數字網絡技術的特點
在當前的電視機技術發展中,與數字網絡技術結合起來已然成為了它的主導發展趨勢,并且迅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廣泛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相比于傳統的電視而言,在線電視的畫面十分清晰,能夠提供更佳的觀看效果。而且數字網絡電視能夠對節目的原信號直接地進行轉化連接,不需要進行拷貝,因而能夠最為切實地保證原有的電視信號十分完整,不會出現花屏現象,整體播放起來十分流暢。其次,在線電視一般采用的都是光纖傳輸,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拓寬信息量,使得電視與數字網絡技術完善地結合起來,進而有了相當多的頻道便于選擇,同時也使得節目內容變得多種多樣。然后,在線電視可以在整個播放過程中完全地依賴互聯網。使得在線電視的功能更加突出,能夠在繼承傳統電視播放功能的基礎上,衍生出現有的數字網絡技術,如視頻通話、網絡影片觀看查詢等,不僅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還使得人們加大了對電視的關注度,樂意去觀看電視節目。最后,運用了數字網絡技術的在線電視,整體的聲音效果有了全新地提高,人們可以在家里感受到十分精美的影片效果。并且,數字網絡電視能夠較好地利用信號加密技術,使得信號在整體的傳輸過程中,不會受到絲毫地損壞,整體的完整性十分強,因而播放出來的畫面更為精致優美,相應的,影片的聲音效果也是極好。
2 有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技術的應用
2.1 性價比高的電視節目
在傳統的媒體時代,雖然人們所能接觸到的電視節目數量十分地少,并且播放的畫面和聲音效果都存在相當多的毛病和問題,但是對于他們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新鮮的體驗,因而人們對這一時期的節目觀賞沒有太多的要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加大對電視節目質量的要求,渴望新時期的電視技術能夠出現多方面的功能,滿足他們的不同觀看需求,于是,便出現了新時期的各種電視類型。不僅整體的電視畫面質量有了全面地提升,節目的選擇更是豐富多樣。并且,與傳統的電視相比較,在線網絡電視的價格并不是特別貴,功能卻較為完備,因而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性價比。同時,作為新時期傳播的主要載體,在線電視獲得全面合理地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會被更多的人廣泛運用。
2.2 光纖傳輸技術
在線電視對于數字網絡技術地運用,還較為集中地體現在光纖傳播信號上,現如今的數字互聯網技術,對于光纖傳播地運用異常地廣泛,并且也使得電視的播放更加迅速便捷,人們也能夠享受全新的觀賞體驗,整個電視節目的播放也會更加地穩定和諧,不容易出現中斷的情況。
2.3 廣泛直接的網絡節目選取
基于數字網絡技術下的在線電視,與傳統電視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節目選取更加廣泛直接,能夠直接從網絡上進行選取,因而范圍相當地大,用戶不僅可以在在線電視上欣賞現有的節目內容之外,還能夠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想要觀看的節目。可以看出,現代的在線電視,功能上有了全新地拓展,不再拘泥于觀看,更多地呈現出了互動的姿態,因而能夠被大眾廣泛地接受。并且,在網絡上選擇的節目類型相當廣泛,能夠深層次地滿足用戶的觀感需求,不需要拘泥于傳統得到電視節目類型而苦惱。同時,在互聯網技術中,電視節目的觀看普遍有著高清度的選擇,能夠為人們呈現最為優質的畫面效果。
3 在線電視對數字網絡技術的優化方向
3.1 數字電視的各個環節內容優化
首先是信號源的編碼,它的主要功能是對現有的圖像、聲音內容進行信息的數字化,以實現現有的數字模擬信號傳輸。在現階段的在線電視當中,一般采用的是以包為單位的信號源編碼,它可以采用較長的數據流對整體的內容進行分割,并把其中的主要標示區別開來,到了最后,這些多段流的編碼內容就科學的組成了豐富多樣的節目流。接下來是對信號傳輸道的編碼設計,這個過程十分地完善,在線電視對于這一技術的運用能夠使得傳輸誤差下降到最低的水平,其中的數據流會對編碼進行直接地處理,同時也是對錯誤的編碼進行糾正的過程。并且,這一技術還能夠使得基帶的數據流迅速地放置在高頻波率上,通過轉化成為全新的頻帶信號。
3.2 接收機的創新優化
雖然電視機技術有了全面地發展和突破,但是對于接收機的運用并沒有太大地改變。現如今,國內的電視技術正在由傳統的模擬電視技術朝著現如今的數字網絡技術邁進,其中的電視接收機已然成為了主要的媒介,不僅能夠接收數字網絡電視的各種信號,還能夠將接收到的發射臺信號轉化為當前的網絡電視信息流內容,同時能夠對其他的內容,如數字網絡廣播、圖文信息等,進行合理的接受。此外,現如今的電視接收機普遍具有信息化的管理技術,它的對象主要是各種收費的電視節目、視頻點播以及交互視頻平臺。相比較而言,現如今的電視接收機技術,更加地完善合理,其中的主要信號媒介是現代的電纜網絡與光纖網絡的混合網絡。
3.3 網絡電視的科學建設
現階段的在線電視,已然著手建設電視網絡,其中不僅要考慮到電視系統的各項需求,還需要綜合地分析運用技術的各項性價比。同時,在整個網絡電視的科學建設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電視網絡建設的各項基本原則,那是因為當前的電視機網絡與傳統的網絡建設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沒有足夠的寬帶,就無法實現對數據、視頻等信息地全面運用,整個電視的播放也會受到這些需求的廣泛限制。為此,在新時期的電視網絡建設當中,需要全面保持新興網絡的先進性,較好地使用新型的網絡技術和產品。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處于全面上升的狀態。作為人們日常的娛樂內容,電視節目起著不可替代的觀賞作用,因而,對于它的全面優化,必須合理地開展,不僅要從數字網絡技術的運用開始,優化現有的各項數字網絡技術內容,還需要徹底地改善網絡電視內容,呈現出全新的姿態,被大眾廣泛地認可和接受。
參考文獻
[1]羅志利.淺談數字電視在有線電視網中的應用和發展[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10(01).
[2]田長國,楊素卿.數字電視與有線電視網數字化技術[J].大眾標準化,2011(06).
[3]胡恒如.數字電視在有線電視網中的傳輸[J].聲屏世界,2009(12).
南通728.28萬人,占全省9.26%。2002年,南通廣播電視網絡傳輸中心在模擬電視傳輸平臺基礎上開展了數字電視業務。2003年南通簽訂有線數字電視合資項目建設協議書,總投資額3000萬元。2007年底,市區的有線數字電視有2萬多用戶。2008年10月南通市人民政府根據《市政府關于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的意見》(通政發〔2008〕6號)要求,決定在市區范圍內全面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程。網絡中心開始有線電視全面數字化的整轉工作。2010年3月,南通榮獲國家廣電總局授予的“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示范城市”稱號。
2009年南通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0.51萬戶,年末用戶總量為191.93萬戶,入戶率98.4%。農村有線廣播電視“雙入戶”累計100.31萬戶。全市數字電視用戶比例超過30%。市區“有線通”個人用戶達到2.20萬戶。
2010年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2萬戶,年末用戶總量為203萬戶。全市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3.0%,數字電視用戶比例超過30%。農村有線廣播電視“雙入戶”累計105萬戶。
2011年全年累計新增數字電視用戶80萬戶,全市數字電視用戶總數突破180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率達95%。
連云港數字有線
連云港439.39萬人,占全省5.59%。2008年連云港共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3.99萬戶。2008年12月20日連云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程的通告連政發〔2008〕169號連云港市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自2008年12月20日開始,至2009年12月31日結束。2009年6月9日連云港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進程已經過半,共投入網絡改造資金6000余萬元,完成整體轉換的小區數字轉換率超過95%,傳輸70多個公共電視頻道,60余套專業付費頻道,發展12萬有線數字電視用戶。 同時推動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作,共投入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程專項經費914.97萬元,發展城鄉用戶9萬戶。 截止2009年末,連云港全市戶籍總戶數138.86萬戶,其中市區27.29萬戶;戶籍總人口達490.64萬人,其中市區88.69萬人。全市新發展數字有線電視用戶10.6萬戶。
2010年末,連云港全市常住總人口437.73萬人,戶籍總戶數139.66萬戶,其中市區28.84萬戶;戶籍總人口達497.73萬人,其中市區93.59萬人。發展有線電視用戶6.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
2011年末,連云港全市常住總人口438.61萬人,完成有線數字電視整轉134682戶,新增有線電視用戶5.15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3.9%。
淮安數字有線
淮安479.98萬人,占全省6.10%。淮安市主城區(下轄清河區、清浦區、開發區)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已建成的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FC)接入網基本完成了對主城區的有線電視覆蓋,當年有線電視覆蓋用戶達14萬余戶。2001年開始開始大力發展寬帶業務,在小區內采用節點交換機、樓棟交換機、Hub逐級級聯的方式實現小區用戶的寬帶連接,建成了約4萬戶左右的以太網網絡(LAN)。2006年12月15日淮安有線數字電視正式開通,可以看到70套節目。2007年2月2日淮安有線數字電視互動電視正式開通。2008年12月23日淮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的通知。到2010年3月底,淮安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總投資近1億元;完成雙向網絡改造15萬戶;數字電視用戶已經達到15萬戶,累計發放機頂盒近20萬臺,整轉率達98%。2009年淮安對城區LAN末覆蓋到的小區全部采用HFC+CMTS+CM的接入網方案實施網絡雙向化改造;對LAN覆蓋到位的區域采用LAN覆蓋區域為暗管線或明暗結合的入戶方式或LAN覆蓋區域為樓體外明線入戶方式。
2010年4月,淮安市圓滿完成主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目前,淮安市主城區的五個前端機房(廣電局、西園、廣播站、開發區、水渡口)下總計光節點數為460余個,采用HFC+CMTS+CM和HFC+LAN兩種技術實現有線數字電視的雙向互動。
2011年淮安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總戶數達到96萬戶,比上年增長21.5%,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3.6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1.3%,組通率達98.1%。
揚州數字有線
揚州445.97萬人,占全省5.67%。揚州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是由江蘇有線和揚州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投資,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2.3億元。2005年12月,揚州開始在市區范圍內開通部分數字電視試驗用戶;2006年開始試點小區的數字電視整體轉換;2007年底,完成對市區3萬戶居民完成數字電視整體轉換;2007年5月15日揚州召開了數字電視價格聽證會,揚州物價局以揚價服[2007]336號文件,頒布了揚州數字電視價格標準為:主終端數字電視基本費每月24元,同戶同址安裝的第二終端免收基本費,同戶同址安裝的第三及以上終端基本費為每月每終端4元。
2008年揚州市數字電視建設時間要求要求揚州市區于2008年完成數字電視建設任務,各縣(市)城區于2009年完成數字電視建設任務,2012年完成全市鄉鎮村數字電視建設任務。揚州廣播電視總臺融資近2億元建設揚州市區數字電視網絡。2008年揚州有線數字電視完成整體轉換。2009年,為解決全市農村約1.5萬戶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貧困家庭收看電視的問題,揚州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廣播電視局等部門關于扶持農村貧困家庭安裝有線電視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廣電部門用3年時間,保證上述家庭能夠安裝上有線電視。每完成安裝一戶,市財政補貼50元,縣(市、區)財政補貼100元。2009年完成3000多戶安裝任務,2010年完成6000多戶安裝任務。2011年揚州加大扶持力度,完成6000多戶的安裝任務。全市市、縣兩級財政共投入扶持資金225萬元。
鎮江數字有線
鎮江311.33萬人,占全省3.96%。2008年鎮江市有線電視網已覆蓋鎮江主城區及京口區、潤州區、鎮江新區,總覆蓋用戶23萬,有線電視家庭16.7897萬戶(含農村用戶34055戶,低保用戶3383戶)。2008年11月,鎮江召開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聽證會,確定了各類用戶收費標準:城區住宅用戶24元/月?戶,農村用戶20元/月?戶(每戶限4個終端),第5臺起基本收視維護費6元/終端?月,持有鎮江市民政局頒發的低保特困證件的家庭用戶減半收取。2008年12月22日鎮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鎮政辦發〔2008〕232號)文件。鎮江市廣電網絡融入全省統一整合的網絡平臺,成功引進資金1.8億元。2010年年末鎮江全市戶籍人口270.71萬人,新組建文廣集團及下屬五個子公司;開通鎮江網絡廣播電視臺,推動移動手機電視、CMMB開發。全面完成市區有線電視數字整轉平移工程,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數、數字電視用戶數分別為71.0萬戶、43.6萬戶,比上年分別增加3.2萬戶和17.1萬戶。
2011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71.86萬人,年末擁有有線電視用戶73.77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72.1%,擁有數字電視用戶49.85萬戶,數字化率68.1%。2012年2月,新增數字電視用戶4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4.5%。
泰州數字有線
泰州461.85萬人,占全省5.87%。2000年,泰州海陵、高港主城區建成750M有線電視分配系統, 完成了泰州廣電中心到高港廣電中心以及十個鄉鎮廣播站的有線電視光纖聯網;2000年后,各鄉鎮陸續進行了光纖二級網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光纖村村通,鄉鎮、農村基本建成了550M有線電視分配網絡。泰州有線電視分配網中,每光節點采用4芯光纖,光系統采用1310nm波長,同軸電纜主要采用-12、-7、-5規格,全網基本采用5-1000MHz分支分配器。海陵主城區有線電視用戶9萬戶,其中成建制小區7萬用戶,約6萬用戶采用光纖到樓加無源分配的方式進行有線用戶覆蓋,設備采用四端口高電平輸出光工作站(含回傳模塊),共328個光節點。高港城區2006年后新建小區也全部采用這種分配方式,光節點共30個。每光工作站覆蓋用戶200戶,系統按550M進行安裝調試,每端口輸出電平為106dBuV(光功率在-2dBmW接收時,最高每路輸出為112 dBuV)一般留有6dB余量,光工作站絕大部分為860M系統;海陵、高港城區部分分散住戶區以及各鄉鎮、村的有線電視分配網普遍采用小光機加干放(1-3級)加用戶放大器的分配方式,,分配網絡為550MHz系統,共有小光機396個。2003年泰州建成了泰州市到四個縣市(泰興、靖江、姜堰、興化)的622M DPT環網,在海陵城區內建成了包括三個節點(廣電中心、青年路、鮑壩)的千兆城域環網,同時還建成了從廣電中心到九個鄉鎮及高港廣電局的IP星型網絡(使用二層交換機)。2004年,泰州海陵主城區開始HFC雙向網絡改造,采用Cable Modem方式發展有線寬帶用戶。2006年泰州共有CMTS七臺,覆蓋雙向有線電視用戶3萬多戶,接入上網用戶4851戶。在石油試采小區采用光纖到樓加五類線入戶接入,覆蓋用戶500戶,接入上網用戶94戶。2008年8月,完成泰州海陵、高港兩城區及十個鄉鎮站全網860M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同時完成海陵城區7萬戶、高港城區1萬戶的雙向網改造。滿足860M信號傳輸、8萬用戶數字電視雙向互動業務及通過有線網絡進行寬帶上網的需求。
雙向改造技術方案上,泰州廣電網絡分配網分成三類不同的網改方案。第一類:海陵主城區擬對原有CMTS覆蓋區域進行合理配置,調整每CMTS上行端口所帶光節點數(按每上行端口4個光節點,約800戶)。完成2萬戶左右的雙向覆蓋。第二類:海陵主城區對CMTS覆蓋區域以外的光纖到樓加無源分配的網絡(近5萬戶),采用EPON加有源EOC的改網方式。860M升級改網仍采用提高光站輸出電平補償電纜高頻端的衰減增量。光站箱內增加ONU、有源EOC頭端等設備。高港區及各鄉鎮鎮區的成片小區(約30個光工作站,6000戶左右)采用光纖到樓加無源分配的網絡結構。第三類:對光接收機加干放加用戶放大器進行有線電視覆蓋的網絡(共3500個左右用戶放大器,約覆蓋10萬戶),分兩種方案進行改網。第一種:將預計業務發展較好的部分區域(1.5萬戶,主要集中在各鄉鎮鎮區以及個別發達“農村”)帶用戶的放大器全部更換為高電平輸出的多功能光平臺(含ONU、有源EOC頭端、高電平輸出光接收機),直接進行有線電視信號到用戶的分配,同時滿足有線電視860M系統的傳輸要求。為了實現十個鄉鎮站有線電視前端機房處EPON系統OLT的IP網絡上聯,保障九個鄉鎮站的IP網絡安全穩定運行(廣電中心到各站為二層星型拓樸),需要在各機房增加三層交換機,將各機房三層交換機通過OSPF協議與泰州城域網三個核心機房相連,形成多個保護環網,構成泰州廣電IP寬帶數據平臺的分發網絡,與改造完成的接入網一起,形成一廣電IP數據平臺。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35萬戶,總用戶達28萬戶,城鄉入戶率達94%。寬帶新增個人用戶1823戶,累計達3021戶,集體用戶累計達124戶。數字整轉穩步推進。全市設立有線數字電視營業網點17個,完成16.5萬戶有線電視用戶整轉。
2010年年末,泰州電視、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28.43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74.5%,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2011年年末全市家庭總戶數171.58萬戶,戶籍總人口507.12萬人,有線電視綜合入戶率78.2%,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宿遷數字有線
宿遷471.55萬人,占全省5.99%。2006年5月市有線數字電視正式開播,可收看原有32套模擬節目外,還可收視69套的付費數字節目。2008年,宿遷市縣網絡公司先后籌資投入6150多萬元,使1330個村的村民全部通上了有線電視。2008年宿遷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8.6萬戶,同比增長8.37萬戶;光纜通村率達到94%;縣鄉光纜聯網達到100%。2009年2月,宿遷市農村有線電視用戶超過45萬戶。2009年上半年完成鎮江市區8萬戶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年底實現城區18萬戶整體轉換。2010年底,宿遷有線電視用戶數達21萬,數字電視用戶4.4萬。2010年全市年末居民總戶數148.5萬戶,戶籍人口546.28萬人。2011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52.27萬戶,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0.9萬戶。
南通數字有線
南通有線覆蓋12000平方公里,覆蓋人口1000多萬。2010年人口728.28萬人,全市有線電視總用戶150萬戶,入戶率達到80%。2008年7月22日,南通廣電與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在通簽署協議,共同實施南通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程。2008年1月17日,南通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建設的意見(通政發[2008]第6號)明確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2008年12月完成市區(包括崇川、港閘、開發區)25萬有線電視用戶的整體轉換。2009年1月~6月完成六個縣城25萬用戶整體轉換工作;2009年~2010年完成農村100多萬用戶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南通各地先后投入3億多元用于網絡雙向化改造和農村光纜化改造,2011年全年累計新增數字電視用戶近80萬戶,全市數字電視用戶總數突破180萬戶,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率達95%。
2009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62.66萬人,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0.51萬戶,年末用戶總量為191.93萬戶,入戶率98.4%。農村有線廣播電視“雙入戶”累計100.31萬戶。全市數字電視用戶比例超過30%。市區“有線通”個人用戶達到2.20萬戶。
201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62.92萬人,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2萬戶,年末用戶總量為203萬戶。全市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3.0%,數字電視用戶比例超過30%。農村有線廣播電視“雙入戶”累計105萬戶。
鹽城數字有線
鹽城2010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16.12萬人,占全省9.23%。2002年鹽城全市有65.8%的村實現電視光纜聯網,新增3.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市廣播電視中心大樓建成。鹽城市人民政府(鹽政發[2004]192號)《關于加強全市有線數字電視建設的意見》明確2004年~2006年完成市區和條件成熟的縣(市)城,2007年~2008年完成縣(市)城和條件成熟的鄉鎮。2004年數字電視用戶達9000戶。2006年鹽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在街道社區全面推進和普及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通知》(鹽政辦發〔2006〕73號)。2008年9月鹽城市區的數字電視普及率現在已超過80%,數字電視用戶已經超過10萬戶,全市數字電視用戶超過16萬戶,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51.5萬戶。2009年10月19-25日對江蘇省鹽城市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試點工程進行了系統驗收測試,鹽城有線數字電視試點工程通過國家廣電總局的全面驗收,并獲得“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示范城市”殊榮。2011年,鹽城數字有線電視用戶達110萬家庭用戶。
無錫數字有線
無錫800.46萬人,占全省比重8.10%;其中無錫城郊150.57萬人,行政戶52.39萬戶。面積1622.65平方公里, 人口354.23萬人。1995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5萬戶,用戶累計達10.7萬戶。2003年無錫市成為全國首批數字電視試點城市之一。無錫數字電視前端平臺設計容量35個頻點,當時使用21個頻點,播出基本數字電視節目和付費電視節目96套、立體聲數字廣播節目15套、高清電視節目1套、NVOD節目1套。有線電視用戶85萬戶,廣播電視網覆蓋全市2076個行政村。
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通過了《無錫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實施方案》。2006年10月15日,無錫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全面啟動,首批整轉社區10個。2007年無錫太湖明珠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有線電視實施整體轉換后,原有34套模擬電視節目已轉換為數字電視節目,數字電視節目數量增至96套,城區數字電視用戶數達到29.14萬戶,轉換率達到96.2%。2005年,無錫有線電視用戶達119.15萬戶,電視人口總覆蓋率和廣播人口覆蓋率均達100%。無錫市前端機房采用1550nm工作模式,鄉鎮站機房至村巷光節點采用1310nm,電纜分配網 按雙向860MHz傳輸線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