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豆芽的生長過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二天,爸爸很早就起來了,叫我來看一下綠豆。哇!綠豆吐出針尖那么小的白芽,而且又把水吸干了、又長胖了。爸爸又叫我去加水,我有加了手捧那么大的水,過了一小時,綠豆的皮開始裂了。到了中午,它開始脫衣服了,芽又長高了一點,水又被吸干了,我趕快給它澆水。爸爸一看綠豆太擁擠了就換了一個大盤子。到了晚上,早上沒有發芽的開始發芽了還脫了一點衣服,而早上發芽的已經脫掉一大半衣服了。一小部分的都把衣服了。不管是脫掉一小半的還是脫掉一大半的或者全部脫掉衣服的,都由原來的外表綠色露出白中帶黃的本色,今天綠豆有兩個特點,一是長的快,二是水喝的多。
今天是第三天了,早上我給綠豆盤里灑了一些水,就上課去了。放學回來一看,綠豆全部都脫掉了綠衣服,芽也長高了,原來露出來的芽變成了根,拚命的往厚布里鉆。我這才明白爸爸當初為什么要用這個厚布,原來是給豆芽扎根用的。
第四天,我很早就去上學了,沒有去觀察綠豆,下午回來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綠豆都變成紫色的了。我很奇怪,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就去問爸爸,爸爸說自己也不知道,綠豆為什么會變成紫色的呢?只有看明天綠豆有什么變化了。
今天是第五天,綠豆有很大的變化,我種的綠豆芽真的把根扎到濕布里去了,還有,昨天紫色的綠豆大部分都變成綠色的了。豆子里面還長出了葉子,就像剛出身的小樹苗一樣。可是我還是不知道綠豆為什么會變成紫色?也許是它的生長過程把,我真希望我的小綠豆快快長大。
今天是第六天了,我回家看見綠豆芽有長長了。我
量過最長的是10厘米。可是有些豆芽都長歪了。我弄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爸爸告訴我:爸爸放的綠豆太多了,比較擁擠,所以就長歪了,今天綠豆芽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它長的特別快!還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綠豆芽都像種子生長似的把芽張開了,第二個特點就是豆芽長得都很瘦。而且都只有兩片葉子。
今天是第七天,我回家看見綠豆都變瘦了,問爸爸:綠豆不是喝水的嗎?因該越長越胖啊!怎么越長越瘦啊?爸爸回答說:因為它要肥料啊!人的肥料就是吃飯,那綠豆也要肥料啊!我這才明白,爸爸拿了一個維生素鈣片,把它放進濕布的中間,這樣路豆芽就會有維生素了。我還發現,綠豆芽的葉子變大了,葉子一天一天的變大了,全部都把葉子張開了。可是為什么它們都只有兩片葉子呢?
綠豆芽又長高了,說不定明天就可以完全成熟了。
爸爸提了一個問題:你知道朱老師為什么要你們種綠豆嗎?我回答說:朱老師讓我們種綠豆是為了讓我們體驗、感受、心情。爸爸說:朱老師是讓你們親身體驗生命的生長過程,要珍惜生命,愛惜生命,關心生命。在學校里要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團結同學。同時也是訓練和培你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這對你們班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生命的生長過程中你是采取了哪些方法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和分析生命的生長變化和特點,這些變化和特點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概括、總結成有趣的文字呢?你的心情、感受又怎樣熔進文字里?當然爸爸可能要求過高了,但你要記住這些要求,以后慢慢做就行了。
第八天,豆芽終于都成熟了。最高的有21厘米。密密麻麻的,上面兩片葉子嫩嫩的很可愛!
我對爸爸說:“這些都芽像小竹林,如果有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小熊貓的話,肯定會認為這是一片竹林,會把豆芽連根拔起,躺在地上慢慢的享受這份美味。如果是一只很小很小的小長頸鹿會把這里當成一片樹林,會把頭抬起,享受這美味佳肴”。
當爸爸把這些豆芽連根拔起的時候,我覺得這些豆芽很可憐!我的心都碎了,快蹦出來了。爸爸問:你為什么可憐它啊?我回答說:如果你是一個小孩的話,有人把你毀掉,那你不是很可憐嗎?那這和拔豆芽有什么區別呢?
這些豆芽陪伴了我八天,它們是我一生中最最好的朋友,就像愛心樹那樣,把它拔掉了,我就失去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人一生中沒有朋友你知道是多么的痛苦。
爸爸說:那我們就再種一盆吧,這樣你就不會失去朋友了。
我還要種豆芽!
關鍵詞:豆芽;尿素;高效液相色譜儀
豆芽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其口感清脆、價格低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隨著我國芽菜產業的發展,“問題豆芽”事件頻發[1-4]。在利益驅使下,不法商家將尿素用于豆芽生產,從而提高產率,縮短生產周期,使豆芽粗壯,生產“速成豆芽”[5]。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07中尿素可以作為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使用,到GB2760—2011時尿素已從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使用名單中刪除。尿素是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產物,少量尿素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尿素大量聚集而不能排出時,會使體內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從而產生疾病,如尿毒癥。豆芽生產主體眾多,以小規模作坊為主,生產點分散、隱蔽,不利于監管。因此排查豆芽產品可能的潛在風險,開展豆芽產品中尿素的檢測很有必要。試驗對全省6市共108批次的豆芽產品進行尿素質量分數的檢測和分析,以便了解江蘇省豆芽產品中尿素污染水平,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儀器
尿素標準品(純度99.8%,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占頓氫醇(純度97%,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酸、三氯甲烷(均為色譜純);鹽酸、辛烷基磺酸鈉(分析純);一級水(由超純水系統制備);安捷倫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熒光檢測器,美國Agilent公司);TD5A離心機(湖南赫西儀器裝備有限公司);Vortex-Genie2渦旋混合器(美國ScientificIndustries)。
1.2樣品采集及處理
選擇江蘇省常州市、淮安市、連云港市、宿遷市、徐州市和揚州市108家農貿市場、餐館、小作坊及批發市場作為采集點,隨機采集黃豆芽和綠豆芽樣品108組,其中黃豆芽66批,綠豆芽42批。同時從市場購買5份綠豆和5份黃豆,在實驗室經40℃左右溫水浸泡3~4h后,轉入底部帶孔的塑料托盤中,放入37℃恒溫培養箱培養,每天換水3~4次,發芽時間4~5d不等,用作豆芽中尿素本底的驗證試驗。
1.3試驗方法
國家尚未制定豆芽中尿素的測定方法,試驗參照SN/T1004—2013《出口罐頭食品中尿素殘留量的測定》和文獻[5-7]方法分別進行平行試驗及加標試驗。1.3.1色譜條件的選擇色譜柱,AgilentEclipseXDB-C18柱(4.6mm×250mm,5μm);流動相,20mmol/L辛烷基磺酸鈉水溶液+乙腈(65+35,體積比);流速1mL/min;熒光檢測器激發波長213nm,發射波長308nm;進樣量20μL;柱溫35℃。1.3.2標準曲線的繪制將尿素標準液分別稀釋成質量濃度為5,20,100,200和500mg/L的標準系列,分別取0.5mL尿素標準液,依次加入0.4mL甲醇、50μL呫噸氫醇溶液和50μL1%鹽酸溶液,避光衍生反應5min,過0.22μm濾膜后,用HPLC-FLD進行檢測。根據峰面積與質量濃度進行線性回歸,繪制標準曲線。
2結果與分析
2.1色譜圖
在確定的色譜條件下,尿素衍生產物保留時間為13.59min,峰形對稱、尖銳,附近沒有干擾峰。尿素標準品色譜圖見圖1。
2.2線性范圍及檢出限
在確定的色譜條件下,對標準系列進行測定,以尿素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衍生產物的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行線性回歸,見圖2。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0.575108X+0.836283,相關系數R為0.99996。以S/N=3作為該方法的檢出限,檢出限為1.0mg/kg。
2.3精密度和準確度
將含尿素8.5μg/mL黃豆芽溶液連續進樣6次,測定積分峰面積,SRSD為1.5%,說明儀器精密度良好,滿足分析要求。測定自發黃豆芽尿素質量分數,結果為12.3mg/kg;用該樣品進行加標試驗,加標量為10,50和100μg,即加標質量分數分別為5,25和50mg/kg,每個濃度水平平行測定6次,結果見表1。加標回收率分別為91.3%~97.6%,SRSD為3.3%~3.9%,該方法精密度和準確度滿足分析要求。
2.4樣品測定
對實驗室自發的5批綠豆芽和5批黃豆芽進行尿素質量分數的檢測,自發黃豆芽中的尿素質量分數分別為9.5mg/kg,13.7mg/kg,12.3mg/kg,10.9mg/kg和未檢出,自發綠豆芽中的尿素質量分數分別為25.9,22.5,31.4,28.1和23.8mg/kg。108批次的豆芽樣品中,有67批次樣品檢出尿素,尿素的總檢出率為62.0%,其中:66批次黃豆芽中有36批次樣品檢出尿素,尿素的檢出率為54.5%,質量分數范圍為8.2~521mg/kg;42批次綠豆芽中有31批次樣品中檢出尿素,尿素的檢出率為73.8%,質量分數范圍為13.1~699mg/kg。檢出樣品中尿素質量分數的具體分布情況見圖3。黃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高于300mg/kg的樣品共2批次,質量分數分別為426和521mg/kg,占檢出總數的5.6%;尿素質量分數200~300mg/kg的樣品共3批次,占檢出總數的8.3%;尿素質量分數100~200mg/kg的樣品共6批次,占檢出總數的16.7%;尿素質量分數20~100mg/kg的樣品共20批次,占檢出總數的55.6%;尿素質量分數1~20mg/kg(該方法檢出限為1.0mg/kg)的樣品共5批次,占檢出總數的13.9%;綠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高于300mg/kg的樣品共1批次,質量分數為699mg/kg,占檢出總數的3.2%;尿素質量分數200~300mg/kg的樣品共6批次,占檢出總數的19.4%;尿素質量分數100~200mg/kg的樣品共8批次,占檢出總數的25.8%;尿素質量分數35~100mg/kg的樣品共11批次,占檢出總數的35.5%;尿素質量分數1~35mg/kg(該方法檢出限1.0mg/kg)的樣品共5批次,占檢出總數的16.1%。結合實驗室自發豆芽的檢測結果,豆芽中的尿素質量分數存在一定的本底值,黃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低于20mg/kg的樣品和綠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低于35mg/kg的樣品,被認為是非人為添加尿素的樣品。
3結論與討論
根據江蘇省部分地區108批次豆芽產品中尿素的檢測結果,結合實驗室自發豆芽中尿素的本底值,在108批次的豆芽生產過程中,人為添加尿素的批次為57批,人為添加尿素的可能性為52.8%。黃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20~100mg/kg的樣品占比最大(55.6%),其次為尿素質量分數100~200mg/kg的樣品(占比16.7%);綠豆芽中尿素質量分數35~100mg/kg的樣品占比最大(35.5%),其次為尿素質量分數100~200mg/kg的樣品(占比25.8%)。相比之下,綠豆芽中總的尿素質量分數高于黃豆芽,可能的原因:豆芽加工過程中綠豆芽的尿素使用量大于黃豆芽;綠豆芽中尿素本底值高于黃豆芽;隨機抽樣可能帶來的實驗誤差;綠豆芽生長過程中尿素尿素降解慢。通過試驗,能大致了解江蘇省豆芽產品中尿素的使用情況和污染水平。國家出臺的豆芽相關標準中未規定豆芽生長過程中可以使用尿素,GB22556—2008《豆芽衛生標準》中只規定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和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和使用量應符合GB2760的規定),而尿素不屬于GB2760—2014中定義的食品添加劑(包括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根據試驗結果,尿素在豆芽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普遍,并且質量分數較高,存在一定安全風險,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抽樣檢驗工作,進而更全面了解豆芽產品的質量安全情況。
參考文獻:
[1]孟繼秋,曹金博,孫亞寧,等.豆芽中生長調節劑類違禁添加物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20,36(2):224-228.
[2]羅欣,傅亮,郝天瑤,等.綠豆芽生產過程中微生物的生長、分布及消毒劑處理效果評價[J].食品與機械,2017,33(7):51-55.
[3]何國群,黃芮,龍朝陽,等.市售豆芽植物生長調節劑膳食暴露評估[J].華南預防醫學,2016,42(2):124-128.
[4]宋曉婉,宋旭鳳,姚凱.豆芽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殘留及風險監測評估[J].現代農業科技,2020(6):229-230.
[5]馮建華,賀麗華,趙海超,等.MWCNTs凈化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豆芽中的尿素[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9):8-14.
[6]出口罐頭食品中尿素殘留量的測定:SN/T1004—2013[S].2013.
一、創設動態環境,激發問題意識
1、自然角的創設。我們班的自然角,也就是大自然的“縮影”, 它其實也是一個“問號基地”。自然角及過道里經常更換各種花卉、植物,飼養小動物等,如秋天里的、冬天的梅花、飼養小兔子等,孩子們在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萌發了好奇,隨之問題也產生,如“小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的?”“冬天里的雪花都是白顏色的嗎?”等等問題,在提高孩子觀察力的同時,也促動著孩子稚嫩的心靈,激發著“小問號”的產生,激發了孩子的探索欲望。然而在我們的支持引導下,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班的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已有的經驗,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問題角的創設。為了鼓勵孩子對各類問題產生興趣,讓孩子逐步養成提問的習慣,我們開辟了“寶寶問題墻”,制作了“寶寶問題冊”,把孩子不經意中提出的問題布置在里面,又以推出“本周問題明星”的形式,激發幼兒提問的積極性,使孩子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內容大多包括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以及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尋找的答案,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培養了質疑探索精神,從而也習得了獲取信息的多種方法。
3、在區域活動中投放適宜的材料。在“蔬果沉浮”的活動中,孩子們猜想輕的物體會浮,重的物體會沉。于是,我們就提供了白果、花菜、蘿卜、橘子等實物,最后的實驗結果與他們的設想大相徑庭。又重又大的木頭、花菜浮在水面上,而又小又輕的回形針、硬幣卻沉在了水里。于是孩子的問題便油然而生“為什么白果會沉下去呢?”“又大又重的蘿卜是怎么浮起來的呢?”老師巧妙地將問題設計融合在材料之中,讓孩子通過材料的擺弄與操作,尋求問題的答案,獲得新經驗的提升。
二、重視幼兒提問,培養質疑習慣
在秋天的一個中午,我們帶著小朋友到種植園地散步。呂林翰突然大叫:“看,這是什么?”徐千弋說:“草吧。”康愷反駁道:“不是草,是蠶豆,我奶奶也種的。”呂林翰瞪大眼,說:“蠶豆?這就是我們吃的蠶豆?怎么吃呀?”康愷解釋道:“這是它的苗,吃的豆豆還沒長出來呢。”呂林翰蹲下來,看著蠶豆苗疑惑地問:“豆豆長在它哪里呢?”一部分幼兒開始猜測起來。看到他們對蠶豆產生了興趣,并開始質疑,于是,我有意拋了一個“球”給他們:“呂林翰對蠶豆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們有嗎?” “它會開花嗎?”“豆豆長出來到可以吃要多少時間啊?”“要給蠶豆施肥嗎?”……
告訴幼兒答案很簡單,但這樣的灌輸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嗎?我們通過和孩子們一起種植蠶豆,使之拓展出更多的問題,引導他們去探索蠶豆生長的秘密。我們采取了多種種植方法,如:用沙種植,用泥種植,用水種植等,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將早種植的與晚種植的蠶豆作比較,將種植于沙、泥、水的蠶豆作比較,從而產生更多的問題,如:為什么種植于泥中的蠶豆長得最壯?為什么晚種的蠶豆長不大?……讓幼兒積極討論,發表意見,讓幼兒對進一步的探索產生了可能。
三、連接生活源泉,促進主動釋疑
主題活動中的很多內容都不是在課堂上、幼兒園里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與社區的互動來完成。那么,我們要利用組織幼兒外出參觀的機會,讓幼兒進行實地觀察、比較、交流,并不斷地發現一些新的問題來展示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帶著這些問題作進一步的、更深入的探索。例如,我們在開展“神奇的豆豆”這一主題活動時,就讓幼兒走出校園,來到平時經常會去的華林小區菜場,一起去尋找豆類食品。這下,孩子們的興趣油然而生,仔細觀察菜場里出現的豆制品和一些蔬菜,并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疑問,“百葉是用什么豆豆做出來的?”“那個豆渣餅是用什么豆豆做出來的?”于是,賣豆制品的阿姨就耐心地逐一回答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小朋友也從中積累不少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由此可見,這種置于生活實景中的提問更能喚起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更樂意去探索,從中獲得收獲。
四、家園多元互動,問號深植心間
在《好吃的豆芽》活動中,康愷是位知識面較廣,很聰明,好奇心強,且頗為好勝的小朋友,經常會一語驚人,活動的最后環節,她問老師:“老師,綠豆芽和綠豆有什么關系?”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她答案,綠豆長出芽來就變成了綠豆芽,而是以幽默的口吻:“你爸爸姓什么?”“我爸爸姓康呀!”“那你呢?”“我也姓康呀!”“那你說綠豆芽和綠豆會是什么關系?”“哈哈,父女關系!”“康愷,那你說綠豆芽是怎么來的呢?”康愷被自己的答案逗樂了,卻也明白地回答老師:“綠豆上面長出的芽!”
【關鍵詞】兒童化作文 習作表達 指導 方法
“兒童化作文”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舞蹈,是展示兒童心靈世界的窗戶。它不僅是一種生命的傾訴與表達,更是一種生命的靈動寫意,也是一種憑借文字的兒童個性化張揚與展示。兒童的本能、沖動、靈感、需要、好奇和愿景等常常都在其兒童化的習作中流淌出來。那么,豐盈兒童的精神世界,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園,實現作文與兒童的精神和言語同構共生,則是“兒童化作文”最終教學的本真。
一、記錄“美好瞬間”,寫意多彩生活
小詩人金今的母親說過:“生活,為她構成了一個令她隨時想象的空間,千姿百態,五彩繽紛,那里的遐思妙想是一個女孩心靈的版畫。”可見,絢爛多姿的生活是“童化”作文的不竭之源,是“童夢”的發祥之地。
“童化作文”就是要讓兒童回歸生活。在生活中,豐富童年的體驗,豐盈童年的心智,使言語表達成為他們抒寫心靈世界的窗口,咀嚼品味童年生活的站臺。多彩的校園生活和大自然的無字書等都是滋養兒童心靈的甘泉,把孩子帶到野外去,用心聆聽那風聲、泉響、鳥語……這樣,孩子的筆下才會有藍天白云的美麗、泥土野草的清香,才會把情真意切的體驗流注筆端。描繪出自由的童年,寫意出生命之初最燦爛的陽光!
在教學中,依托校園生活,通過校園主題文化活動、課間游戲文化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我們“童化”作文教學開展實施的三個切入點,開發課內外立體的“飛揚童心”的系列活動。在開展系列活動中,充分尊重兒童的生命價值,要以兒童的天性為基礎,構建富有生機活力的校園生活,充分利用校園生活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增強體驗,豐富感受,提升審美水平,使校園不再成為一個封閉的世界,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體驗時空。在體味豐富多元的生活中,感受充滿童真童趣的一個個“美好瞬間”,進而悄然生成諸多生動感性的作文素材。
二、研究“生命之趣”,傾聽成長之音
兒童天生是屬于大自然的。一只蝴蝶翩翩掠過,一朵花蕾悄悄綻開,一縷藍煙裊裊升起,一面巖石爬滿青苔……都是在向他們悄悄傳遞成長的力量,漸漸地滲入靈魂和血液,獲得生命的滋潤。我們應以一種開放的姿態,打通兒童的生活,讓兒童走進大自然。
在習作實踐中,我們以大自然為載體,以實踐、贊美為路徑,以季節的輪換為章節,通過“賞春”“憶夏”“品秋”“鬧冬”來構建習作主題;也可以通過觀察,探究為主要路徑,通過觀察動植物生長過程感受自然的生命之趣……以此,豐富兒童感觀,彌補學生體驗,傾聽成長之音,聆聽“自然之語”,讓每一個兒童都成為習作的獨特經歷者、體驗者、探究者,使之成為鮮活、動態的習作資源。
例如五年級,我們曾讓孩子們回家種豆,種青菜、栽培蔥蒜等,并進行觀察、記錄,我們把它稱之為《種植連續劇》。以下為習作示例:
綠豆成長記五集連續劇
8月17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天氣很好,我小心翼翼拿了幾顆綠豆,然后飛快地拿起杯子接了水,再把豆子泡進去,綠豆躺在水床上,邊休息,邊喝水,不一會兒就睡著了,我心里不停地嘮叨:“小綠豆呀小綠豆,你快快長大呀!”
8月20日 星期六 晴
這幾天的天氣都很燥熱,正如我的心情一樣,有點煩燥,幾天下來綠豆好像沒睡醒似的,根本沒有動靜。今天我一看,只脫了殼,露出了一點點小尾巴,像一只小蝌蚪,不睜大眼睛看,還發覺不了呢!雖然只有一點小小的變化,但我心里也踏實了許多。
8月23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天氣終于變了,前幾天熱得都快喘不過氣來了。我來到水杯前一看,綠豆尾巴已經長得很長了,而且還長了一點嫩葉,當時我高興得像吃了蜜一樣甜。
8月2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來到水杯前看見綠豆芽已經長得很長了,嫩葉也長大了許多,而且我發現嫩葉上面叉開了,就像兩座綠油油的小山一樣。
8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我觀察綠豆生長過程的最后一天,我來到水杯前一看,我發現綠豆芽的莖已經變得很粗了,葉子變圓了,我非常高興。我通過這次觀察不僅知道綠豆生長的過程,而且還知道了觀察事物要有耐心、恒心。
多有趣的連續劇!孩子們在培植過程中,不但增長了觀察能力,還增強了表達的興趣。一集集有趣的連續劇,配上有趣的插圖,在作文欄里展出,吸引了所有同學的眼球。這些自然資源優化和開闊了兒童的習作空間,與當下的兒童生活形式“映射”和“交互”,形成生活與習作的“和諧共振”。
三、聚焦“特別發現”,表達成長花絮
兒童是感性化的人,他們的生命中有許多成人看不透的東西,對于生命,他們擁有最純真的情感和最豐富的想象。對一只做過自己朋友的刺猬,孩子們會念念不忘,總希望在自己放走它的小土堆上與它重逢――這是兒童與自然生命的對話;淘氣頑皮的孩子給奶奶的頭上用彩色的皮筋扎上一綹一綹的小辮,讓記性差的奶奶竟走到小店去買醬油,讓大伙兒和奶奶全樂得咯咯笑――這是兒童與生命個性的對話……從孩子的生命成長出發,開發“兒童與生命,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親情”的對話系列,激發和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聚焦“特別發現”,捕捉成長花絮,喚醒生活感悟,豐盈孩子的心靈,啟迪孩子的成長心智,表達生命成長歷程。
因為孩子對自我最熟悉,所以四年級時,我們曾利用一個月時間來寫我的故事,然后訂成一個《我的故事》的作文集。現摘選一生的《我的故事》系列之一:
跟你們說一個小秘密哦!我媽媽是一個很愛美的女人啊!你看,這會兒一定又坐在化妝臺邊化妝呢!每天一早,媽媽第一個起床,洗好臉開始化妝。“哎呀,皺紋又多了好幾條,該怎么辦呀!”媽媽拍著臉上的皺紋大叫起來。而我,只會鉆在被窩里偷笑。媽媽臉上有許許多多的“小芝麻”,還有一顆特別大的,為了掩蓋“小芝麻”,媽媽真是費盡心機呀!一會兒買“玉蘭油”,一會兒買“旁氏亮采凈白露”,一會兒買“玉麗持久隱形粉底霜”……多的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每天當我睡得正香時,會被媽媽給吵醒,一下問我穿什么衣服好看,一下問我配什么褲子,一下問我該系什么顏色的圍巾,可煩了!我常常對自己說:“做一個女人難,做一個女生更難,做一個愛美的女人的女兒,真是難上加難呀!”
一、“活化”課堂,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1. 加強情感教育,誘導興趣
《學記》中說:“親其師,信其道。”我相信,想讓學生學好生物,應先讓學生喜歡你。大多數學生的心是透明的,不含雜質,他們渴望得到同學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理解和信任。學生不是說不可救藥,十惡不赦的,而是需要老師去關注、重視他們。有些學生在初中可能是名列前茅,可到了高中成績排到三四十名,心理就會過不去,教師要有信心與耐性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問題,那么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留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保護學生的自信和個人的尊嚴。課堂上教師的目光、手勢,甚至是一個微笑,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激動。如果采用三分的嚴厲,再加上七分的感情,即便是偶爾對學生犯下的錯誤批評得過頭一些,學生也會樂于擔當并且樂于糾正。學生們能體會到你的苦心,你付出了感情和激情,學生會看在眼里的。
2. 采用電教方法,激勵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課,把抽象的概念趣味化、情境化,就會引起學生的留意,激勵出學習興趣。
3. 利用競爭比賽,培養興趣
按照學生的心理狀況制造一種和諧的氣氛,對待學生的行為能做到強化定向的影響,有助于完全發揚參與者的創新能力和競賽能力。每講完一章,我就會把一章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提煉出來,利用一節課進行知識競賽,把全班學生分成六組,頭幾輪是限定各組回答,難題就采用學生搶答形式,最后匯總,成績優秀的組給予小獎勵,既掌握了知識,也活躍了課堂,還鍛煉了學生積極踴躍回答問題的習慣,督促了學生習慣的養成。
二、建立生物小組,開發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為愛好生物的學生創造了實踐機會。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成立了生物制作小組和生物競賽小組。在競賽活動中,學生利用創新思維方式去探究問題,進一步激勵出學生對待生物科學的興趣。它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增加實踐作業,提高參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