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脫貧攻堅工作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堅持村為主體、多方合力原則。強化村級作為脫貧攻堅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實施主體的地位,統籌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對貧困村水產畜牧養殖產業扶貧工作的指導、幫助、服務和支持,切實構建縣負總責、鄉抓協調、村為主體、農戶落實、多部門配合的扶貧工作機制。
堅持因地制宜、統籌發展原則。針對水產畜牧養殖業發展現狀和潛力, 按照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旅則旅,以及多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指導幫助貧困戶做規劃、選產業、促脫貧。
堅持長短結合、持續增收原則。既放眼長遠,打造優勢支柱產業,增強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能力,又立足當前,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確保完成每個年度、每個階段特別是今明年有脫貧摘帽的農戶的脫貧任務。
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原則。充分應用精準脫貧識別成果,加強對水產畜牧養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科學規劃養殖產業發展,制定“一戶一方”措施,做到幫在點上、扶到根上,讓貧困戶有更多的獲得感,確保增收脫貧。
送政策落實強農惠農措施。指導落實中央和地方的各項支農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幫助貧困戶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項目支持等;積極研究,更好地整合和發揮政策、項目和資金等各類幫扶手段的效用,確保這些幫扶要素落地見效,切實推動貧困戶早日實現脫貧。
送技術提升致富脫貧能力。結合農業生產和動物防疫要求,加大水產畜牧養殖業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確保種苗有效供給。針對貧困村的特色產業需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按照菜單式培訓方式,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等活動,開展養殖技術、加工技術、鄉村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農民工轉移等培訓服務。
幫助制訂養殖產業扶貧規劃。幫助和指導貧困村找準優勢產業,制訂水產畜牧養殖產業扶貧規劃,把貧困戶的產業發展納入縣鄉總體規劃中,努力做到“四個一”:有一個整體產業規劃,一張產業布局地圖、一個精準實施方案、一個任務進度時間表。明確幫扶思路、扶貧對象、產業項目、責任主體、幫扶形式、實 施年度、脫貧年限等內容,將水產畜牧養殖產業脫貧精準到村、到戶、到人,有序推進養殖產業精準扶貧。
幫助找準適宜的脫貧產業。指導貧困村制定“十三五”養殖產業脫貧規劃和精準到戶的年度實施方案,充分利用貧困村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特色養殖資源,結合當地養殖習慣和農民意愿,把握養殖產業當前實際和發展趨向,定準脫貧產業的選擇,找準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找準切切實實增加農民收入的渠道,做到超前謀劃、認真規劃。
幫助規劃創建現代特色產業示范區。指導幫助有條件的貧困村屯,因地制宜創建水產畜牧養殖產業示范區,推進發展休閑漁牧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協調發展。
幫助培育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幫助和引導貧困村根據發展實際,推動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引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讓農民更廣泛享受優質的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和信息服務,讓農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國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扶持政策。
幫助建立產業脫貧信息平臺。幫助和指導貧困村建立養殖產業脫貧信息平臺,收集整理養殖產業現狀(規劃)資料、制作電子地圖,結合精準脫貧識別成果數據等,為科學發展養殖產業提供信息參考。積極對接區內外企業,收集提供務工就業信息,推動貧困村農民工轉移就業和開展創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一是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將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178人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范圍,并做好動態調整和監測。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集中繳費延期至2020年3月31日,并不設待遇等待期。
二是穩定貧困人口待遇保障水平。落實新增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的要求,繼續做好對貧困人口的各項醫保待遇傾斜支付。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將大病兜底第四道防線歸并到醫療救助第三道防線內,住院報銷90%,門診慢病報銷80%。
三是實現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醫保政策知曉率。印刷醫療政策宣傳手冊和省醫療保障局APP卡片,通過鄉鎮、駐村工作隊和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宣傳,提高醫保政策知曉率。
楊文軒認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黨員既然選擇了一條路、一個目標,只要做出了選擇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不忘初心,努力做到最好,這是他到村里以后對自己的要求。那么“初心”是什么,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楊文軒說,“讓貧困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就是我的‘初心’。”
民愿我為――夯基礎
三年前,武山縣對于楊文軒來說,只是一個地名、一個符號;三年后,武山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讓他魂牽夢繞、難分難舍。處在大山深處的改口村和康瓦坪村都是省國土資源廳的雙聯村,也是讓他這幾年激情燃燒的山村。“我來到武山工作的這三年,有苦有樂、有悲有喜、有感慨有感動,在大山深處的村子里,在雙聯扶貧路上,我經歷了不一樣的旅程、收獲了不一樣的人生。”
在選派任改口村第一書記之前,楊文軒就作為國土廳派出的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到村,主持編制了供水、道路硬化和土地整治等規劃設計。 到改口村后,他堅持吃住在村,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改口的家家戶戶,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通過調研,對村里的班子情況、黨員隊伍建設、農民的生產生活、外出務工經商和民風民俗等一系列情況,都摸得一清二楚,為第一書記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口村300戶1281人、康瓦坪429戶1827人,兩個村都是地處山區的純農業村,沒有企業,經濟基礎薄弱,改善基礎設施、找準產業方向是首先解決的兩大問題。
改口村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區,人均耕地少,地塊破碎,絕大部分為山坡地。2013年開始,楊文軒結合自身專業優勢,親自擔任項目負責人帶領專業技術人員翻山越嶺,規劃每一塊田、布設每一條生產路,努力做到設計最優、資金最省、效益最好。兩年來申請土地整治項目資金近500萬元,整理土地3000多畝。全村的耕地由“三跑田”變為“三保田”,為下一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農民增收打下基礎。
2015年,楊文軒調整到康瓦坪村擔任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與有關單位積極協調,多方奔走,申請資金280萬元,平整耕地近2000畝、修建沙化道路5公里。爭取項目資金200萬元,對21條主巷道和30條支巷道進行了硬化,開通、拓寬4.3公里村內道路,建成長55米的便民橋一座,徹底解決了群眾行路、師生上學及大棚蔬菜運輸等問題。去年,又積極申請立項了總投資450萬元的響河溝險村險段治理項目。不到半年時間,巷道硬化了、自來水入戶了,村級辦公場所也拔地而起,鄉親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對組織的信任感增強了。原甘肅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力學和省國土廳規劃院院長馮永忠到村時村民們都熱情的圍在他們身邊,感謝國土資源廳的幫扶,一名老黨員說:“國土廳這兩年做得比我們的先人還要好,后生的媳婦也好找了。”
民富我榮――建產業
路途再遠,遠不過燃燒的夢,現實再難,難不倒圓夢的心。駐村以來,他始終秉持實干精神,懷著謙虛謹慎、拜群眾為師的態度,跟著群眾學,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
“我們的第一書記攢勁得很,給村上辦了好多事情呢”。鄉親們說,楊書記這人,整天就在他務作的大棚里勞動,像袁隆平一樣搞研究呢。當初我們以為他只是來玩玩看看的,沒想到竟然駐扎在村上,還種起了莊稼,全村人都被這個說著普通話的“村里人”服哈了!
在棚子里勞動的楊文軒,已經少了幾分剛到武山時的學者氣息,多了幾分農村人的樸實和憨厚,泥巴沾滿了褲腿,臉上黑乎乎的。看起來,這哪里是省廳來的干部,言談舉止間儼然一個正兒八經的“村里人”嘛。和他握手時能聞到身上的泥土氣息、感受到厚實的力量。
楊文軒認為,村里一直有大規模種植架豆王的傳統,這種露天蔬菜種植模式附加值比較低,畝均增收4000多元,相比大棚蔬菜效益低。他經常在想,能不能把塑料大棚搬到山上去,村里人都說,缺水、技術等等困難很多,搞不了。他帶著疑問,請教了縣蔬菜部門技術人員,大家實地看后,一致認為可以搞,缺水問題可以想辦法解決。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他自建了一個塑料大棚,種上了辣椒、西紅柿、茄子等蔬菜,每天親自務做并做記錄。
一個在省城坐辦公室的人,在邊遠的村子里務起了蔬菜,還親自建起了棚子,而且要把塑料大棚種到山上去,這是多少蔬菜專家們干了多少年還沒解決的課題,他這個外行竟然要嘗試,能行嗎? 經過和村“兩委”班子、群眾代表多次的討論研究,他提出了“蔬菜養殖打基礎,核桃旅游鼓腰包”的村產業發展思路。
說干就干,楊文軒和群眾一起改建山地日光溫室140座,種上了西紅柿、辣椒、黃瓜等反季蔬菜,全村蔬菜種植面積由原來的240畝增加到380畝;建成核桃園1處,推廣種植全膜玉米600畝、地膜洋芋300畝、黨參200畝。組織村上的婦女和閑散人員開展外出務工,年均收入都在2.5萬元以上。依托水簾洞景區,建成農家樂6家,年創收達10余萬元。
后來看到群眾的收入增加了,他這個第一書記的腰桿也直了,感覺也拉近了和村民心與心的距離,在一起的起早貪黑中,他眼中的群眾越來越親近。
康瓦坪村如何實現長遠發展?楊文軒認為村里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做支撐。在改口村,他鼓勵大家發揮地域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農家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康瓦坪村地處高寒山區,發揮什么優勢呢?在與群眾交談時,他了解到,康瓦坪村經過土地整理項目的土地有很多,楊文軒和村里的群眾商議,打算拿出一部分土地種植花椒樹,今年建成200畝優質花椒園,明年再發展600畝,前期套種旱作正茬架豆,這樣群眾的致富門路又多了一條。經過研究,村上確定了林果業、養殖業和蔬菜種植三大產業。
楊文軒想,有思路,還不行,還得有開闊的眼界,有發展的技術。他帶上村里有養殖意愿的群眾去隴南康縣考察學習,又培訓土雞養殖技術,成立了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當天,楊文軒自己帶頭投錢人股,明確到年終土雞出欄時收回本金。他的行動,打消了群眾的風險顧慮,帶動了大家養殖的積極性。很快,各個土雞養殖雞舍修好了,1500只雞苗入欄。
在楊文軒充滿自信的眼神中,讓鄉親們看到,土雞變成了金鳳凰。
康瓦坪8個自然村,楊書記都非常熟悉,走到哪個村,群眾都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鄉親們都說,楊書記真是個實干家。
我是一名普通的醫務人員,我為我的職業崇高性而感到無尚榮光,我是一名共青團員,我為我的使命和責任而感到無比的榮耀,我更是一名基層的醫務工作者,我更為在基層服務基層群眾、助力脫貧攻堅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護理專業的鼻祖南丁格爾曾說過:護理是一門藝術,從事這門藝術需要有極大的心理準備,在人的一生中,誰不需要愛,特別是在人生病之際,更渴望得到安慰,得到呵護,得到幫助。
現在我更深刻的感到,生命是很脆弱的,對于每個人來說是最珍貴的,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面對健康的渴望,把圣潔掛在胸襟,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切為病人,這我的理想和目標。
醫務工作不僅僅只是有一雙手機械的忙碌,更要用心、用情、用愛、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患者。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就對你微笑。不管多苦多累,都報工作一個笑臉,面對患者的求助,不要默然之冷若冰霜,而時熱情幫助、耐心撫慰。
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些人選擇了離開。但我選擇了這行就選擇了奉獻。當我舉起左臂,拳頭緊握的時候,我們有一種使命感,我們是共青團員,我們有義務去幫助別人,特別是渴望健康的患者;有責任為所在的集體付出自己的熱血;展現新時期共青團員的精神面藐。
醫務工作需要一種奉獻精神,需要理解,也常常需要換位思考,當我守候在一個痛苦的患者身邊,不能按時下班、不能按時吃飯、休息,在節假日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時候,內心也難免會翻滾一些現實的、實際的想法,然而使命感和責任感使我最終戰勝了自己,因為,人活在這世上,要想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總是需要有一點精神來支撐的。
如果說醫務工作是一座山,我們便是那默默爬山的人,要想做一個稱職的、成功的登山者,領略到“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就要把自己熔進醫院這個集體大熔爐里,磨練自己,不畏勞苦不怕臟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職業道德,不斷地學習,不斷進取,用知識武裝頭腦,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我們醫務人員肩負救死扶傷的重任,承載國家、社會、人民的重托,懸壺濟世。因此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感到無比的光榮,這將永遠鼓勵著我在這條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以院為家是我一生無悔的選擇。
我相信,一份春雨;一份秋實;一份汗水;一份收成。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去裝扮醫院,把追求的信念放在醫院,把滿腔的激情奉獻給醫院,把愛心播撒到每一位普通群眾的心理,還他們以健康,讓他們感到幸福。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四中全會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將脫貧攻堅作為民政工作的頭等大事,從民政部門職責出發,聚焦農村貧困人口,進一步完善制度、強化措施、加強銜接,全力推進2020年民政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各項工作。
二、目標任務
以全面實現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為重點,統籌農村低保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慈善幫扶等工作,加大投入和精準施策相結合,兜底保障和動態管理相結合,合力推動全市2020年脫貧項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在鞏固已脫貧對象救助質量基礎上,確保將未脫貧的31戶、6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符合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保障范圍條件的全部納入,做到應保盡保、應養盡養,切實“兜住收入水平、兜準救助對象、兜實基本待遇、兜牢民生底線,兜好保障成效",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三、工作重點
(一)嚴格執行農村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
落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關于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最低指導標準的通知》要求,持續推進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2020年,全市農村低保標準年人均4080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上年度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執行,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提高至520元/人/月,照料護理標準保持不變。審慎把握貧困人口低保退出條件,并留足緩沖期,保障穩定脫貧。落實和完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覆蓋。
(二)落實臨時救助政策。
各鄉鎮(街)民政辦要將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救助范圍,簡化審批程序,實行“一事一議”、陽光操作,視急難型、支出型實際情況,及時給予有效救助,切實防止致貧和返貧。
(三)加強老年人關愛服務。
促進鄉鎮社會福利中心整合工作,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探索建立家庭贍養、監護照料信息臺賬、定期探訪制度,適時對不履行贍養義務的推行公益訴訟,逐步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四)落實貧困殘疾人保障政策。
認真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加強動態信息更新調整,確保應補盡補。
(五)加大扶志扶智力度。
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貧困群眾及其子女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要繼續完善慈善捐贈規程,做到專款專戶,及時劃撥。并引導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鼓勵開展扶貧志愿服務。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愛心活動,為有需求的貧困群眾捐獻衣物、實施公益救助。
(七)鞏固脫貧成效。
強化脫貧攻堅工作中保障兜底工作,及時把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后返貧人口、新增貧困人口中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按符合的條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繼續落實好“四個一批”政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街)民政辦,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事業單位要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做好脫貧攻堅民政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明確工作時限,落實責任,強力推進,抓好落實。
(二)堅實履行民政部門脫貧攻堅工作職責。
依照《市民政局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對涉及到的職責部門與科室,嚴格按照工作重點及任務清單,部署好各階段工作,在對貧困人口實行基本兜底保障基礎上,充分發揮民政慈善事業、社會組織等方面扶貧優勢,更高質量完成扶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