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文言文版辭職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盲人女教師劉芳:用愛為山村點亮燭火 盲人女教師劉芳的精彩人生 盲人女教師劉芳:“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 退休女教師難舍山村留守兒童 超越血緣,女教師為愛堅守謊言22年 山村女教師的傳奇人生 大劇院聽主創講《山村女教師》 王梅香:山村最美女教師 英女教師為自己策劃葬禮 撥亮鄉村“燭火”,女教師不畏艱辛鑄造另類“希望工程” “最美鄉村女教師”:我用所有報答愛 劉芳嶺 以心予愛,潤物無聲 女教師為研究生前夫征婚:愛他,就放了他 “十字辭職信”女教師為愛停留:你就是我的世界 《山村女教師》教師節二輪復演 用愛點亮希望 用愛點亮奇跡 用愛點亮人生 用愛點亮心靈 女教師與慣偷:愛的拯救不放棄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醫學 > 盲人女教師劉芳:用愛為山村點亮燭火 盲人女教師劉芳:用愛為山村點亮燭火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海戈")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劉芳在給學生講課
患重癥眼疾堅強面對,黑暗中教出單科中考狀元
1997年7月初,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第三中學語文教師劉芳,一放假就直奔醫院。以前她只是在晚上看不清東西,白天還算正常,可那段時間,她的雙眼視力一直在下降,原本清晰的世界在她眼前變得模糊起來。她意識到有些不妙,決定到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后,主治醫師神情凝重地對劉芳說:“你患的是視網膜色素變性,這種病的發病概率為百萬分之一,你的視力會慢慢減退,直到什么都看不見,你要做好心理準備。”醫生的話對26歲的劉芳來說就像一聲炸雷,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才當了4年老師,難道會因為這個病離開心愛的學校嗎?那豈不是要了我的命!
劉芳心情郁悒地走出醫院,看著眼前這個多彩的世界,她的淚水不由得恣肆流淌。回到家里,一向堅強、達觀的她撲到床上哭了起來。經過3天的痛苦掙扎,劉芳調整好了心態:既然無法改變厄運的到來,那就坦然接受它,趁自己還有殘存的視力,趕緊多學些有用的東西。
接下來的3年里,熱愛文學的劉芳,一有空就閱讀文學名著,通過寫詩歌和散文來抒發內心世界。劉芳在辦公室養了兩條魚,一條叫“歡天”,另一條叫“喜地”。劉芳也像這兩條魚一樣,開開心心地生活著。她的視力不可遏止地下降著,而她也在和疾病爭搶著時間。
2001年,劉芳讀了最后一本紙質書《笑傲江湖》。2006年,她看到的最后兩個字是課本封面上的“語文”。2007年,劉芳眼前的世界完全被黑暗包圍……
從明眼人到被無邊的黑暗包圍,劉芳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好強的她,不想讓自己在別人眼里變成廢物,憑著失明前的感覺,她仍像往常一樣掃地、洗衣服、倒開水、沖咖啡等。畢竟是在黑暗中摸索,她不知被絆倒、磕傷、燙傷過多少次。
失明后的一段時間里,劉芳絕望、沮喪,甚至想到過放棄。經過痛苦的思索,她這樣開導自己:既然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為什么不笑著度過每一天呢?改變不了現實,那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心態調整后,劉芳又變得自信起來。經過大半年的磨煉,她做家務的動作熟練得幾乎與正常人無異,甚至能在跑步機上鍛煉。借助盲人軟件,她發短信比很多明眼人還快。
劉芳的視力急劇下降時,有人建議她病退或休息,劉芳婉拒了:“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如果讓我離開講臺,我的生命真的就終止了。”為了教好書,劉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下來,書中的重點、難點也一一記牢,把幾大本厚厚的講義都裝在了心里。有一次上課,劉芳講授文言文《桃花源記》,同學們發現,她把課本拿反了,照樣侃侃而談,這才知道老師根本沒有看書,而是在背誦課文。
因為看不見,劉芳板書時只能憑感覺,她常常把字寫歪,有時還會重疊到一起。一次,劉芳沒留意走到了講臺邊,一腳踏空,摔倒在垃圾桶上。同學們急忙跑過去扶她,還對她說:“老師,最后兩個字寫到墻上去了!”那次事故后,劉芳成了學生們的保護對象。上課時,同學們怕她摔倒,或者字寫得重疊到一起,就會及時提醒她:“老師,往左一點!”或者說:“往右一點!”為了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吸引力,劉芳說、學、逗、唱樣樣都行,幾乎變成了相聲演員,課堂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劉芳覺得,自己眼睛看不見,但講課一定要生動,這樣才能把幾十雙眼睛吸引到她這邊來。
學校領導和同事勸劉芳量力而行,該放棄的時候就放棄,可劉芳堅持要帶完那一屆畢業生。眼睛看不清楚作業,她就當面批改,學生讀,她聽;備課時,她就請同事一遍遍地講給她聽;不能使用電腦,她就自己口述請其他老師幫忙錄入。直到學生們畢業,她才戀戀不舍地離開講臺。雖然她失明了,但她帶的班成績不僅沒有退步,還出了兩名語文單科中考狀元。
為青春期學生打開心門,盲教師成為學校的財富
由于受到視力的影響,從2008年起,劉芳接受學校的安排,轉型擔任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劉芳讀大學時學過教育心理學,也參加過貴州師范大學的心理課培訓,擔任心理輔導老師正好能發揮她的特長。
2009年6月的一天,年輕的初三班主任章玉嘉跑來向劉芳求助,她的聲音有些發顫:“劉老師,我們班有個姓張的女生昨天又割腕了,被救了下來,你幫幫她吧!”
隨后,劉芳找到了那個姓張的女生,通過談心,她才弄清楚,這個女生的身世較為特殊:父親去世后,母親再嫁,她跟著姑姑生活。因為財產糾紛,姑姑和表姐經常向她傳遞錯誤信息,讓她認為媽媽并不愛她,她在這個世界上是多余的人。也正因如此,她產生了輕生念頭。
劉芳決定先打消女孩的輕生念頭,她用一塊布蒙上女孩的眼睛,說:“你跟我一天,體驗一下我是怎樣生活的。”在那一天里,劉芳摸索著起床、去衛生間,然后做飯、燒水,摸索著到學校上班。一天里,劉芳被開水燙了一次,被障礙物絆倒兩次,炒菜時差點被火燒著衣服。對于這些,劉芳都笑著面對。
第二天,劉芳問那個女孩:“我容易嗎?可我天天都是這樣生活的。我都能好好活著,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完全可以比我活得更精彩,為什么要放棄自己呢?”劉芳的話深深觸動了那名女生,她表示以后再也不走極端了。
為了徹底打開那個女孩的心結,劉芳給她的姑姑打電話,沒想到對方很不友善地說:“你就是那個瞎子吧?我們家的事情你少管!”劉芳耐心地給對方做工作:“由于你的挑唆,她們母女的關系受到了很大影響,現在她已經自殺幾次了,如果不是搶救及時,早就離開人世了……”
隨后,劉芳決定帶女孩到她的母親那里家訪。因為看不見路,她只能讓女孩的班主任章玉嘉牽著她走。天黑了,她們坐一個多小時的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坑洼不平的鄉間小道,數著電線桿,才找到那個偏遠的村子。從女孩的母親那里,劉芳聽到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母親為女兒留了一個房間,房間的墻刷得白白的,有席夢思床墊,有書桌,桌子上還有個造型別致的臺燈,這在農村是很少見的。劉芳對女孩說:“你母親把你的房間收拾得這么漂亮,說明她是愛你的。”說完,她告訴女孩的母親:“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愛!”她把女孩母親的手放到女孩手腕的傷疤上說:“你不愛女兒嗎?”“愛!”質樸的農家婦女一輩子都沒有這樣表達過感情,當“愛”字出口時,女孩塵封已久的心門終于打開了,母女倆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那時,貴州農村學校的心理輔導基本是空白,劉芳所任教的白云三中地處城鄉接合部,青春期與社會轉型期交織,千余名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不在少數。劉芳認為,敏感、自卑、性格孤僻、心胸狹窄是長年困擾農村學生成長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生在社會、家庭中遇到各種矛盾以后,如果內心的不良情緒無法排遣,累積起來就會造成隱患。于是,一批批學生悄悄走進了劉芳的咨詢室,向她打開了心扉。劉芳用愛去認真傾聽,耐心感受他們內心的變化。 劉芳在給學生做心理輔導
袁鳳梅讀初三時父親病逝,她成了孤兒,親戚們也都很窮。無奈,袁鳳梅決定輟學。得知這個消息后,劉芳用自己的工資資助袁鳳梅繼續求學。每逢雙休、節假日,劉芳就把袁鳳梅接到家里,給她做好吃的增加營養。每當袁鳳梅有心事時,劉芳都會對她循循善誘。中考前,劉芳摟著袁鳳梅問:“還有什么困難嗎?”袁鳳梅說:“有了您的愛,有困難我也能克服!”隨后,袁鳳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中學的宏志班。3年后,她以62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現在,袁鳳梅每次給劉芳寫信,信的開頭都是“親愛的劉媽”。
初三(4)班的周開心瘦弱得像個10歲的孩子,貧窮和疾病使得她性格孤僻,沒有哪個班愿意要她。劉芳向她伸出了友愛之手,幫助她增強了學習信心,順利讀完了初中。劉芳的努力使得白云三中的孩子們精神狀態有了很大改觀。校長何代乾這樣評價劉芳:“一個眼睛失明的老師,自己不但沒有消沉,還用她的人格魅力以及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感染、鼓舞著身邊的同事和學生;不但沒給學校添負擔,反而成了學校的一筆財富。”
心系貧困生,堅持創作 被譽為“大山里的海倫?凱勒”
2007年,劉芳最后一次看清兒子的臉,那時兒子還不到10歲,現在兒子已經讀大學了。10多年來,關于兒子的記憶,劉芳都伴著甜美和刺痛。兒子從小就學會了關心視力越來越差的媽媽。去幼兒園接兒子回家,劉芳蹲下想背他,兒子卻說:“媽媽,我自己走!”后來,視力下降的時候,兒子牽著劉芳的手,左右張望著過馬路。有車駛來,兒子就說:“媽媽不要動,有車危險!”待車駛過了,他又對媽媽說:“可以過了,媽媽快跑!”
劉芳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在母親搬來同住之前那些年,劉芳都是獨自帶孩子,因磨礪而早熟的兒子,對劉芳有著更深的愛。在作文中,兒子這樣寫道:“我媽媽是個很平凡的人,但她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她的眼睛看世界是黑暗的,可她的心在什么地方都能發光……”
當初,劉芳視力漸漸下降,但仍鐘愛著三尺講臺,她遭到了不少非議:“一個盲人,還教什么書,這不是誤人子弟嗎?”“眼睛看不到了,再教下去只能為難自己,何苦呢?”面對外界的種種議論,劉芳有一種倔強的自尊心――壓力越大,越要站得直!而來自身邊的愛和支持,則是她力量的源泉。很多同事都當過劉芳的助手,他們幫她打印資料、整理教案,領著她去吃飯、逛街,陪她聊天。只要劉芳需要,他們都會出現在她身邊。學生們都爭著攙扶劉芳,把她牽到講臺上,把粉筆、黑板擦放在固定位置,這樣她一伸手就能拿到。劉芳的善良、樂觀、堅強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有個同事的女兒要做手術,血漿不夠,劉芳第一個報名獻血。一個年輕男同事結婚,這個同事家在外地,經濟狀況不好,怕他舉辦婚禮那天急用錢,劉芳把自己的存折給了他,讓他缺錢時直接去取。
白云三中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和進城務工家庭,貧困生很多。很多孩子沒有喝過牛奶,劉芳就把工會發給她的福利――每天一包牛奶省下來,送給學生喝。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至少都喝到了一包劉芳送的牛奶。劉芳清楚,一包牛奶雖不能改善孩子們的營養狀況,卻可以溫暖他們的心靈。有個男生向劉芳透露,他從小到大從來沒嘗過月餅是什么味道。后來,劉芳買了一個大月餅送給這個男生。此后,這個男生徹底改頭換面,生活和學習變得主動、熱情了。
有個叫鐘玉明的學生,小時候因車禍失去一條腿,家里很困難,劉芳替他交了3年學雜費。看到鐘玉明走路不方便,劉芳就想拿出自己的積蓄給鐘玉明安裝假肢。貴陽假肢廠一位姓徐的醫生告訴她,貴州省有個“安康工程”,可以免費給貧困的殘疾孩子安假肢。經過劉芳的奔波努力,鐘玉明終于免費安裝了價值5萬元的假肢。戴上假肢的第二天,鐘玉明就慢慢挪到劉芳的辦公室,拉著劉芳的手,讓她摸摸自己的腿。然后,鐘玉明眼睛紅紅地提了個要求:“劉老師,我能喊你媽媽嗎?”劉芳高興地答應了。
失明前,劉芳看過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女作家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讓人感動,同時也令人深思。劉芳酷愛文學,更喜歡讀書。失明后,她也常去逛書店。打開一本書,把臉埋進去,深深吸一口氣,墨香彌漫胸腔,讓她沉醉不已。
電腦裝了盲人軟件后,寫東西就成了劉芳最大的樂趣。失明后,她寫了一首小詩叫《點亮心靈》:我這一生/從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但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則是我的心靈……
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劉芳創作了17萬字的小說《石榴青春》。這本書講的是一群“70后”年輕教師堅守西部農村教育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故事。2014年9月10日,劉芳在白云區政府舉行了《石榴青春》一書的簽售會,她簽名的第一本書進行了現場公益拍賣,所得善款5000元,全部捐贈給白云三中,用于資助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