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村級工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村2014年被定為貧困村,2016年實現脫貧摘帽。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71戶280人,其中已脫貧68 戶272人(標注穩定脫貧56戶240人;脫貧享受政策 12 戶32人),未脫貧3戶8人。邊緣易致貧戶3戶9人。
一、扶貧對象動態調整情況
**區2020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培訓會召開之后,9月30日,我村迅速組織脫貧攻堅責任組、兩委干部、幫扶責任人召開會議,傳達區、鄉會議精神,研究動態調整方案,圍繞貧困戶脫貧退出、兩類戶排查、扶貧對象信息采集等安排具體工作。近期,我們組織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進行全面算賬,我村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均達到6千元以上,收入穩定有保障。同時按照2020年貧困戶信息對照表,每組3人,逐戶逐人進行信息核準,確保信息零差錯,賬實相一致。目前,我村建檔立卡戶信息已完成采集。
二、兩類戶排查情況
我村持續開展兩類戶排查,目前沒有發現新的脫貧不穩定戶,有3戶邊緣易致貧戶**、**、**。結合近期動態管理,再次對其進行信息采集,3戶均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為五保老人,每年享受五保救助5880元,擔任保潔員,每月工資600元,全年人均收入1萬4千元;**丈夫在長葛擔任廚師,全年人均收入1萬2千元;**父母及兄長均有務工,家庭收入穩定,全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7千元。
三、貧困戶脫貧保障情況
我村嚴格按照“一研一編一兜”工作機制,著力在貧困戶增收上下功夫,通過疊加幫扶措施、增強生活保障等,確保貧困戶真脫貧穩脫貧。3戶未脫貧戶**、**、**均享受產業扶貧基地收益、公益崗位就業、企業帶貧幫扶等措施。**人均年收入達1萬3千元,**、**人均年收入達9千元。其中**家學生**、**家學生**,我們為其爭取有教育補貼及助學金。2位五保老人**、**已按照“一協議三明白三評議”實現穩定居家兜底。目前我村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能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成色足可持續。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強化就業保障。我村將依托**鄉項目發展良好前景,積極拓展村民及貧困戶就業渠道,協調就業崗位,確保脫貧有后勁。
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生活垃圾產量越來越大。為建設美麗鄉村,鎮黨委政府帶領我們各村在充分考察調研的基礎上,發出了垃圾分類減量治理的動員令。我們村積極響應,根據鎮里的安排部署,再結合我們村里的實際,推行了兩次四分垃圾分類減量法,充分動員村民,依靠村民,鎮里的包村干部以及我們村干部、小組長深入到老百姓家里,指導兩次四分垃圾分類法,即看垃圾能否腐爛進行第一次分類。分成會爛的與不會爛的。會爛的放在自家院里挖的漚糞池里堆肥。不會爛的進行第二次分類,分為四種類型,好賣的自家積存變賣,可燃的進行燃燒處理。有毒害的農藥瓶,舊電池的統一回收,建筑廢料等固體垃圾填坑墊道。
兩次四分法,易學易用,易記易分,很接地氣兒,適合我們老百姓的特點。形成了農民可接受,財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廣,長期可持續的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的模式。使我們村兒消除了垃圾集中堆放點,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同時,我們村發動黨員帶頭對公共區域如道路兩側,溝渠橋洞進行了清理,消除衛生盲點和死角,形成包保責任區的長效機制。
鎮村轄個村民小組,戶,人,全村人均純收入3890元。村黨支部現有黨員54名(其中女黨員9名),有致富能人黨員7名,產業化經營帶頭人黨員2名,黨群共富聯合體4個。自被確定為全縣農村黨員致富能力培養工程試點村以來,黨支部高度重視,周密安排,以提升農村黨員自富能力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為工作中心,積極創新工作舉措,大膽統籌謀劃安排,使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靠實工作責任,注重宣傳引導。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3名致富能人黨員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在深入調研、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結合本村實際,反復研究討論,制定了科學可行、富有特色的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確保了試點工作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召開了由村社干部、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的會議,利用公示欄、黑板報、標語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形式,廣泛宣傳農村黨員致富能力培養工程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原則,將全村黨員劃分為富裕型、小康型、相對貧困型和貧困型4大類,確定小組成員聯片指導,并有2名鄉鎮科級干部和2名一般干部駐村幫助開展工作。
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提升內在素質。堅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以增收致富為核心,以教育培養為平臺,因人施教,分類指導,采取集中培訓、專題輔導、座談討論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組織農村黨員開展了以繁制種技術、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畜禽養殖技術、節水農業和渠道施工維修技術、新型農機具駕駛操作和維修等技術為重點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止目前,共舉辦實用技術、務工技能、農村政策法規、企業從業技能、致富能人現身說法等培訓班38期次,黨員參訓率達100%,98%的黨員掌握了1--2門以上的實用技術。
三是健全幫帶措施,完善服務機制。在積極做好與縣局機關黨支部和黨員“聯促幫帶”活動的基礎上,強化政策扶持,制定優惠政策,搭建致富平臺,采取無償劃撥土地、協調貸款支持、跟蹤指導技術、提供致富信息和村上黨員強弱結對等幫扶制度,鼓勵黨員帶頭創業致富。目前,12名縣直機關黨員與12名村上黨員牽手聯促,4名致富能人黨員和產業化帶頭人與4名貧困黨員聯姻幫帶,6名村班子成員與9名相對貧困黨員結對幫扶,開展手把手、心貼心幫帶活動80多場次,幫扶資金7.3萬元,提供致富信息98條,協調貸款36.8萬元,為農村黨員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新途徑,形成了上下聯動、相互促動、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四是豐富實踐活動,搭建致富平臺。結合全村實際,設立產業化經營示范崗、先鋒創業示范崗和黨群幫帶致富崗等12個崗位,按照科學設崗、自我認崗、民主評崗、支部定崗和公示明崗的程序,動員18名無職黨員認崗履職,激發了黨員帶頭致富的內在動力;豐富“十星級”黨員爭創評選活動,組織黨員積極開展致富技能展示、致富技能競賽和“能人現身說法”等活動20多場次,在黨員中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堅持做好每半月一次的“黨員集中月”活動,組織黨員相互交流經驗,提出困難不足,查找問題根源,集體進行討論解決,為農村黨員致富搭建了解決問題的平臺。
一、基本情況
村下轄3個村小組,分別是組。全村耕地面積為5736.71畝,全村共有246戶,人口為1139人,勞動力為784人、婦女勞動力400人。村設有村黨總支部一個,下設3個黨支部,即(黨支部、黨支部、黨支部),6個黨小組。村“兩委”班子成員共9人,其中村干部有8人,上級下派第一書記1名,均為黨員;全村黨員98人,其中正式黨員95人,預備黨員3人,婦女黨員19人、流動黨員9人、退休黨員6人、“三老人員”4人;村有一座寺廟在編僧尼7人,屬格魯派。駐村工作隊4名,其中2名來自縣直單位,其余為鄉級下派干部。
我村有建檔立卡戶23戶103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9戶98人、五保貧困戶3戶3人、低保貧困戶1戶2人,勞動力43人、殘疾2人、貧困黨員4人;低收入家庭5戶、17人,勞動力7人。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村集體經濟組織現有4項,分別為藏香廠(土地入股)、商品房、農耕機械出租、人工種草,一年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左右。
二、“六脫”措施實施方面
(一)以“業”脫貧方面
2017年青飼玉米種植項目,全村土地共流轉1000畝、流轉金50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流轉87.1畝,流轉金46550元;勞務輸出455人次、發放勞務工資45500元,其中建檔立卡戶勞務輸出165人次、發放勞務工資16500元;雖受霜災影響,但仍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就業,為全村23戶貧困戶帶來了收益,同時使本村群眾的種植觀念由傳統的個人種植轉向集中式規模種植。
(二)以“遷”脫貧方面
我村搬遷至鄉集中安置點的10戶30人中,全體搬遷戶目前已全部入住中。
(三)以“補”脫貧方面:
2016年共安排“以補”崗位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1人,發放崗位工資213000元;2017年共安排“以補”崗位7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人,發放崗位工資75000元;2018年計劃安排“以補”崗位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人、民政低保4人、低收入家庭7人;主要包括護林員、草監員、鄉鎮保潔員、非公益林管護員、旅游公廁管理員、沙化土地管理員等。
2016年發放定向補貼5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人,發放補貼68200元;2017年發放定向補貼5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2人,發放補貼33138元;2018年計劃發放定向補貼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人。
(四)以“教”脫貧方面:
我村正在享受或已享受過15年義務教育階段“三包”政策的在校學生共2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學生27人(大學6人、高中5人、初中6人、小學7人幼兒園3人 )。大學生享受學費80%報銷,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生享受學雜費100%報銷,生活補貼區外600元/月(2人)、區內500元/月(4人),每年按10個月計算。往返路費區外1000元/年,區內500元/年。2017年,我村共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發放大學生生活補貼3.2萬元;2018年計劃發放生活補貼3.2萬元和2017、2018年往返路費8000元。
(五)以“保”脫貧方面:
我村共有低保戶4戶17人,其中建檔立卡低保戶1戶2人,享受“以業”、“以遷”、定向補貼、“以助”等政策,2016、2017年累計領取低保金8137元、定向補助4678元、“兩線合一”資金3086元。
五保戶3戶3人(均為建檔立卡五保貧困戶),1戶為分散五保戶住在春堆鄉親戚家,2016、2017年共領取五保金10740元,2戶已于2015年年底搬遷至林周縣五保集中供養中心集中供養,2016、2017年共領取到定向補助資金7017元。
(六)以“助”脫貧方面:
2016、2017年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分別是1129人和1139人,參保率均達到100%。2016年全村門診報銷30967.8元、住院報銷70945.67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報銷23815.27元、民政低保戶住院報銷14407.7元;2017年全村門診報銷16704.19元、住院報銷200845.88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報銷43867.1元、民政低保戶住院報銷2414.6元。
三、扶貧工作開展方面
(一)組織保障
成立了以村“兩委”班子、下沉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為成員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照五步工作法(即入戶走訪調查、審核復查、召開村民大會、進行公示公告、開展數據錄入)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二)選優配強領導班子
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選拔任用原則,注重選拔群眾認可、文化程度較高、積極性強、表現優秀的人為村干部。堅持群眾基礎差、威信低的不選拔,堅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干部選拔工作。2017年,選舉產生 “兩委”班子8人,其中連任3人,初中文化水平5人。
(三)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作用
1.民族服裝合作社,創立于2006年,法人:仁青,
強嘎村強嘎組人,2017年慰問貧困戶12戶1.4萬元,2018年慰問貧困戶15戶2.25萬元(冰箱)。
2.合作社,創立于2009年,法人:多吉次旦,起,以“聯戶增收”為總體目標,帶動村內聯戶9戶,每戶年收入達8000-10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占堆2016年至今一直在合作社工作,月工資2000元,2016年實現脫貧。
四、存在問題
(一)轄區群眾自身發展能力仍有不足。
通過近兩年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群眾“等、靠、要”思想已轉變,但發展的主觀意識仍十分淡薄、主觀動力不足。我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所需勞動力多,群眾大多愿意就近務工,外出務工時限不長,增收不明顯,市、縣組織的各類培訓,群眾培訓意愿不高。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缺乏產業發展帶頭人、示范戶。我村純屬農業區,當地農牧民日常生產、生活主要依靠種植農作物,種植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土地流轉率低,發展不均衡。缺乏產業發展示范點、示范戶,帶頭引領作用不強,就地解決剩余勞動力存在較大的困難。
五、想法和下一步計劃
(一)創新技能培訓方式。由傳統的先設崗、再培訓逐步轉變為摸清群眾技能培訓意愿,向縣人社部門反饋本村實際需求,由縣人社部門組織開展集中培訓后,將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年輕勞動力推薦到企業就業,解決就業、增加收入。
本學期,面臨嚴峻的疫情工作,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有挑戰有難度的。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和安排,緊緊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中心開展教學教務工作,努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大常規教學管理力度,對教師的備課批課作業批改情況采取月查制度。現針對本學期的教務工作做如下幾點總結:
一、上課侯課監督
這個學期因為特殊情況的原因,各個年級的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都是不一樣的錯峰時間。下課期間督促各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和學生一起活動,帶學生上廁所洗手,監督學生排隊保持距離,以及侯課。上課時間及時通知各年級老師進教室上課,基本都是廣播通知。
二、優質課公開課制度
本學期安排了各科教師上網絡直播課,各位教師都用心的進行了備課及上課準備,也督促教師全員參加了2019-2020學年優質課比賽,雖然有個別老師最終也沒能參加,但對于教育教研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每個班只有一個老師,所以聽課的情況不太好。教師去聽課的話,學生就沒有人管,所以聽課聽得很少。
三、專業知識大討論
在課余時間以及放學后的休息時間,多次組織老師關于專業理論知識進行了討論,并多次給老師們講解了課程標準。例如:灬不是四點水,是四點火,月不是表示時間,而是肉字的變化偏旁,所以是肉月旁,冫表示冰字旁而不是水字旁;數學也是多次討論了比較難解答的數學題。
四、教學質量分析
每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之后,都進行了教學質量分析,針對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總結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總結了失分原因,認真反思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改進。
五、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