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復興之路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每年春天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到來的時候,那么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大家都了解了嗎?關于他們的事跡大家又有哪些心得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0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最新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查閱!
2020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1“感動中國”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種感恩情感,向身邊的人發出真誠的問候和微笑,幫助我民們樹立了真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了我們自強自立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升了我們的思想素質。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到處洋溢著喜慶和歡樂,學校也給了我們許多吃的,我邊看“感動中國”的電視,邊吃零食。電視里有許多悲慘動人的情節,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參加救援隊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災難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靈魂;災難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級大地震,象瘋狂的惡魔,瞬間奪取了8萬多人的生命,吞噬了無數的房屋。面對這樣的災難,20歲,30歲……在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們卻表現出常人所發揮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個。
地震發生前不久的一段時間,武文斌剛進部隊。地震發生時,部隊才讓武文斌參加救援隊。出發時,他與部隊戰士眾志成城,參加到救援隊中。到了目的地,他為了救別人,嘴里吐出了鮮血,但他還要堅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過觀看《感動中國》,我感受到面對躲不過的災害,我們悲痛,我們哀傷,可是我們更在災難中奮起。我們心手相連,我們眾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淚,每一次微笑,每一縷關注,都是抗擊災害的無窮力量。那災害中的堅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難中的凜然向前,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2020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2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是《感動中國》,每當聽到那感人肺腑的事跡,每當看到那奮不顧身的壯舉,我的心靈就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洗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老人的故事。
他,耄耋之年,以拾荒為生;他,省吃儉用,只為獻出愛心;他,幾十年來資助了百十余名貧困學生,捐款十余萬元;他,隱瞞身世,不求回報;他就是感動中國20_年度獲獎者之一——劉盛蘭。
劉盛蘭爺爺今年92歲,曾是一位工廠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元,卻從中捐出六分之一給了貧困學生。可是不久,工廠倒閉了,他失去了工作以撿垃圾為生,盡管生活困苦,但他從沒有停止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10塊,20塊,30塊,無論省下多少,他總是寄出去。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市的安身之所,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廢品難賣,為了繼續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他只能從自己的生活費里掏。
一位平凡的老人卻擁有著這樣高尚的心靈,使我深深震撼了:沒有經濟收入,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但心里想的任是那些學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節省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捐出去100,留給自己的只有10塊,這讓每個人都不得不落淚。,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陳雨露說:“走過古稀。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詮釋著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是啊,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如果像劉盛蘭爺爺那樣充滿無私的愛,做一輩子好事卻無比艱難。
2020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3又一個春天,又一次感動。一座座獎杯頒給了他們,留給我們的是:相信,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世界,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未來。這是感動中國的結束語。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身邊的衛生紙疊成一團,這是眼淚,是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當音樂沉沉響起,當獎杯緩緩豎立,當我眼前被一簇簇馬蘭花所吸引,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入了我心中,。敬一丹說:馬蘭的生命力很強,它在戈壁上慢慢開放...是啊,提起馬蘭花,我想起兒時的一首歌謠:“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癥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他一再強調:“我們核試驗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醫生讓他躺下休息,他卻說:“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來了。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在有限的時間里,為了完成他的責任,他與死神展開了爭分奪秒的賽跑。沒有人讓他這么做,這是他心中的信念,對工作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很多很多: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的陳斌強;她背著藥箱,他背著她行醫在大山中的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她們的善良,她們的執著,她們的堅持無一不感動著中華民族上上下下五千年的子孫。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時代,我們變得麻木冷漠,膽小怕事。
為了一己私利,你爭我搡;為了所謂的虛榮,驕奢逸侈;電視頻幕上的感動人物,有幾位是完好的站在我們眼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何沒有他人伸出援手?為何學校不給予殘疾人幫助?為何張麗莉老師會無故被車撞?為何本應像陳家順那樣的領導,卻坐在空調屋吃著瓜子,贊揚著陳家順?莫不是世間的丑陋之處?過去一年,丑陋之事多不勝數,只養了40多天就上市銷售的“速成雞”掀起波瀾,科研機構對24名湖南兒童進行“黃金大米”人體試驗的事情,陜西延安境內發生重大車禍,任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卻一笑而過;王立軍的腐敗...她們的迂腐,她們的貪婪,她們的骯臟無一不被世界人們所恥笑。
可喜可賀的是,我們還有這樣的節目—感動中國。這足以證明,我們有心改變,我們也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我們的靈魂在與現實接近,我們的美好品質在發揚,我們的身邊有可愛的人。就像屏幕中一次次出現的花,像馬蘭堅強、勇敢,擁有著對生命的珍惜;像蒲公英平凡、堅韌,擁有著對美好的向往;像海棠潔白、純凈,擁有著天使般的善良;像玫瑰熱情、執著,擁有著對愛的呵護;像青松偉岸、正直,擁有著對祖國的奉獻。我們是平凡人,但平凡的人就是庸俗嗎?不!我們應該像這顆顆植物,頑強,執著,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共譜美好的人生!
短短的2小時,我的心在顫抖,眼淚不停地往下流,我不知道這樣的2小時能在我心中持續多久。會不會一夜之后,又如從前,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行隨大流;會不會幾次歡笑后,揮別淚水,再提起
她們的名字,已為陌生。我想,我應該買幾盆馬蘭,帶在身邊,給我提醒,讓我相信,這個世界有值得讓我相信的東西。
2020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4《感動中國》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節目,它給我們講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觸動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最深處的感動。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讓我淚流滿面。獲獎者,有的是為了國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結束,令大家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腦膠質瘤,當她得知自己只有三個月的生命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她的爸爸罵了她一頓,因為按老家的習俗,死后尸體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說:“我希望能盡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時10分,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了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著何玥的故事,我熱淚滿眶,我為何玥惋惜,12歲正是花樣年華,她卻悄然離開;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無私,面對死亡她不但不懼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際還想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這樣的舉動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樣飛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間照亮。
就像組委會授予她的頒獎詞一樣:“何處春江無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這個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兒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何玥來過這個世上,但,她不曾開!
2020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5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頒獎典禮》終于在20--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
(薊州區教育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感謝區委宣傳部提供學習交流機會,現就我局近年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做一下匯報,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當今時代,追逐中國夢、踐行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就是踐行愛國主義最鮮明的特性,也是青少年一代應樹立的最崇高理想和需要肩負的最偉大責任。多年來,我局帶領全區中小學校自覺肩負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根本目標,以開展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法治教育等為切入點,下大力氣推進愛國主義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之融入到廣大師生的思想意識之中,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一、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自信
一是深入開展緬懷革命傳統教育。清明節期間,開展以“緬懷革命先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為建設美麗薊州做貢獻”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活動期間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人數達9萬多人次;放假期間在家觀看電影的師生達10萬多人次;參加“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網上獻花活動達1萬多人次。組織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緊緊圍繞“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這一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
二是開展景區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我紅色教育基地(抗日勝利紀念碑、盤山烈士陵園、爨嶺廟烈士陵園等)和景區聯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國防教育、區史教育、生態科普教育、環保教育、文物保護教育、地質教育等。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利用抗戰勝利紀念日等重大節日,開展走訪革命前輩、整理家鄉革命歷史資料等活動。用好校內教育基地和文化長廊,定期開展主題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動。
三是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宣傳教育。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宣傳普及活動;利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快樂營地等開展宣傳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
四是繼續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和好書伴我成長讀書系列活動。組織開展第三屆學國學誦經典才藝展示活動,340余名中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同臺演出了《三字經》《弟子規》等古典名著和《沁園春·雪》《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現代名篇,表演了《穿越求學》《滿江紅》等古典情景劇,師生共同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唯美與高雅。以“迎全運 講文明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好書伴我成長讀書系列活動,倡導學生讀一本好書,并通過征文、繪畫、剪紙、演講競賽集中展示讀書成果。
二、落實公民意識教育,恪守社會公德和法治
一是強化行為規范養成。利用新學期開學第一個月,在全區中小學開展行為規范訓練與安全教育月活動。開展《守則》《規范》學習、“五尊”“五不”“五遠離”和“新五不”教育、學生一日常規教育活動;通過主題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板報、文化墻、滾動屏幕、專題訓練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加強法治安全教育。規范上好法治教育課,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定期組織法治教育報告會,上好每月一課時的法制安全教育課,協同區人民檢察院繼續做好“法治進校園”巡講“八個一”活動。使學生知法、用法、守法能力不斷提高。利用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學安全教育周”,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全區中小學生觀看“安全之路 不再等待”教育影片,并撰寫觀后感。組織參加天津市中小學生第十屆“珍愛生命 保護自我”安全教育知識競賽。開展以“法在心中伴我行”為主題的中小學生好書伴我成長讀書系列活動。
三是進一步推動中小學素質拓展課外活動。鼓勵中小學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合理開發適應中小學需要的活動項目和活動平臺,積極開展參觀工農業生產、社會調查體驗、技能培訓、藝術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課外活動。積極探索有效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實踐課堂”建設,在社會實踐中培養愛家鄉的情感。
四是深入開展生態環保教育。聯合區環保局組織開展以“你我攜手行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天津”為主題的第五屆三星杯“我是小小環保局長”主題演講活動,調動中小學生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加強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共同建設山清水秀的魅力薊州。活動分校級初賽、區級復賽、市級決賽,5月9日共有14名選手在公樂小學參加了區級復賽,最后第三小學李孟子同學脫穎而出,榮獲區級特等獎,將代表薊州區參加市級決賽。
三、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培養高雅的志趣和情操
堅持每年舉辦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每年一屆,現已舉辦26屆。去年藝術節以“傳承中華美德,啟迪藝術人生”為主題,全面展示全區中小學生文明、進取、協作、創新的精神面貌。各鎮鄉中心學校、直屬學校、幼兒園在所轄學校、年級、班級師生普遍參與,在開展各具特色藝術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共組織56場文藝匯演和美術作品展,各學校幼兒園共演出文藝節目737個,展出美術作品4046件,參加師生14485名。6月27日在薊州影劇院進行了全區總匯演、匯展,效果很好,受到各級領導和師生的好評。
同時,堅持舉辦合唱節活動、聲樂競賽、書法繪畫競賽和文藝展演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四、下一步工作設想
一是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歌推廣普及工作。利用音樂課、課間課外活動在全區中小學全面推廣核心價值觀組歌,使廣大中小學生常聽會唱、入腦入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利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五愛教育基地”和快樂營地等陣地載體,通過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場演出、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節、中小學生聲樂大賽、合唱節等活動,以競賽促普及,以展示促提高。
二是做好薊州區歷史文化進校園工作。依托薊州區地質博物館、盤山、獨樂寺等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歷史文化載體,開展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組織搜集整理薊州故事,開設薊州文化校本課程,努力推動本地區歷史文化傳承,陶冶師生情操,豐富師生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強烈愛祖國愛家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