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實習感想

臨床實習感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實習感想

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第1篇

1 臨床資料

本組脂肪肝患者866例,其中男496例,女370例,年齡30~63歲,平均45±11.2歲,均為2008年1~12月來我院體檢科體檢人員。同期在我科進行超聲檢查的非脂肪肝人數共1635例,其中男879例,女756例,年齡20~73歲,平均46±13.4歲。

2 脂肪肝超聲診斷標準

肝實質回聲增強,分布不均,近場光點密集,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肝靜脈顯示不清,門靜脈分支回聲減弱,嚴重者肝臟增大。

3 結果

866例脂肪肝人群中,檢出膽囊結石89例,發病率為10.28%,769例非脂肪肝人群中,檢出膽囊結石45例,發病率為5.8%,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膽囊結石發病率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 =13.50,P

4 討論

B超診斷脂肪肝與膽囊結石簡潔方便,確診率高,目前為首選方法。國內有報道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為12.62%,非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 的發病率為9.20%,兩組發病率有顯著性差異 [1] 。筆者的觀察結果顯示,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為9.7%,非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為5.2%,兩者間有顯著性差異,與上述報道基本相符。正常情況下,肝攝取血中游離脂肪酸,合成甘油三脂及少量膽固醇和磷脂,甘油三脂與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進入血中。脂類攝入過量,超過血液清除能力,或者肥胖、過度飲酒、內分泌失調,導致肝脂質代謝異常,中性脂肪在肝細胞內聚集,形成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缺乏膽堿和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在肝內合成減少,膽固醇升高,使膽汁中的膽鹽、磷脂、膽固醇三者比例失調,易形成膽結石。由于中性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肝細胞功能受到影響,不能產生足夠的膽汁酸,也是促使結石形成的原因。因此,脂肪肝患者改變了他們原有膽汁的理化狀態,而這種理化狀態的改變正是膽囊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來,大樣本人群調查發現,膽囊結石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本組3750例人群體檢中,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為9.7%,可見膽囊結石已成為臨床一種常見的多發病。

關于膽囊結石與其他疾病的關系研究,國人曾有人尸檢中發現肝硬化病人合并膽囊結石比非肝硬化病人要高兩倍[2]。孟新等[3]150例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發生率為28.7%。資料統計表明脂肪肝患者膽囊結石的發生率為24.2%,且女性高于男性(P<0.01),非脂肪肝患者膽囊結石發生率則為4.6%,兩者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

肥胖和高脂肪被公認為膽囊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本文24.2%膽結石患者伴高脂血癥,從血脂分析看,TG及LDL-C濃度增高,膽結石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而TC及HDL-C濃度的改變,對膽結石的形成無影響。這與國外Scragy報道一致[4]。

脂肪肝的預后決非險惡,只要沒有附加其他因素,幾無可能進展為脂肪性肝硬化,因此,對患者而言必須注意合理飲食及運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控制及減輕肥胖,這對于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及膽囊結石的發生率都將有所裨益。

由于脂肪肝患者容易并發膽囊結石,所以積極預防和治療脂肪肝可以降低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同時通過對脂肪肝膽囊結石的觀察和分析,對膽囊結石的成因的研究將有進一步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 焱,黃樸忠,王小洋,等.超聲對脂肪肝患者膽囊結石易患率增加的探討[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3,4(8):597-598

[2]馮麟增.全國超聲醫學學術會議征文摘要匯編 ,1987

[3]孟新,鄒宏麗.Ⅱ型糖尿病并膽囊結石的臨床觀察.臨床醫學,1997,17(8):58

[4]Scragy BKR. Br Med J,1984,289(5):521

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綜合臨床干預;孕產婦分娩;影響;圍產期

46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370-02

為保證孕產婦分娩過程的安全以及分娩結局的良好,本院于2012年期間建立了一套綜合臨床干預措施應用于孕產婦的圍產期護理當中。鑒于綜合臨床護理干預措施使用的良好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待產的孕產婦94例,年齡在22-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4.16)歲;孕周在37-42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2.25)周;所選94例孕產婦均為初產婦、足月妊娠、單胎、無妊娠高危因素。將94例孕產婦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圍產期行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圍產期行綜合臨床護理干預,兩組在年齡、孕周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在圍產期行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行綜合臨床護理干預措施:

1.2.1產前綜合干預產前綜合干預包括心理干預、行為認知干預以及產科知識灌輸等。首先,孕產婦在住院后,接診的護理人員親切、主動地向其進行自我介紹,并給予產婦住院各事項的介紹,再根據孕產婦及其家屬需要,給予針對性的幫助,給孕產婦及家屬們留下良好的印象。孕產婦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根據其年齡、家庭生活、文化程度、情感等方面資料的分析,給予針對、有效的心理干預,積極疏導,使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等待生產;其次,針對孕產婦及其家屬對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等生產方式的誤解與偏見,護理人員應于早期積極交流、溝通與解釋,引導其能夠正確看待各種分娩方法,并最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再次,給孕產婦及家屬詳細介紹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等分娩過程的知識、注意事項以及配合措施,并詳細告知各種分娩方式的利弊,使孕產婦有良好的心理準備。

1.2.2產時綜合干預產時綜合干預主要是指從出現規律性宮縮,到第三產程結束這一段時間的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在孕產婦出現規律性宮縮后,護理人員陪伴在側,詳細告知產婦分娩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情況,并指導產婦掌握呼吸技巧和軀體放松技巧。此外,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緊密地配合醫生,實時、動態地監測產婦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并觀察胎兒的娩出情況。如有必要,還需配合醫生做好相應的異常處理工作,并加強護理,并防止胎兒窒息、窘迫等異常發生

1.2.3產后綜合干預產后綜合干預措施主要指從產婦第三產程結束后,直至分娩一周之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首先,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及時地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好處以及母乳喂養技巧,并加強對孕產婦催奶和母乳喂養的護理,盡量保證乳汁分泌正常,能夠喂養嬰兒;其次,嚴密地觀察產婦在生產后,出現的產后出血、排尿排便困難、精神壓力大等情況,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對產婦及其家屬的交流與指導,促進產婦身體恢復;再次,產婦在生產后住院這段期間,盡量推薦其食用促進身體恢復、保證奶水充足的營養餐品,并指導其進行相應的活動,給予適當的按摩,針對剖宮產產婦,還需嚴格注意切口的恢復情況,保證無感染無并發癥。

1.3評價指標對兩組孕產婦的剖宮產發生率、第二產程時長、新生兒Apgar,s評分,產后出血量、產后排泄困難、并發癥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χ±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

2結果

通過對兩組孕產婦分娩情況的分析發現,在圍產期行綜合臨床干預措施的實驗組,剖宮產發生率、第二產程時長、新生兒Apgar,s評分,產后出血量、產后排泄困難、產后并發癥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圍產期行常規臨床護理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從我國近年來的生育情況來看,很多年輕夫妻在響應國家“少生優生”的號召下,大多只生育一個小孩,這也導致了大多數的孕產婦屬于初次生產,對生產非常陌生,從而也使得其在圍產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非常明顯。而在圍產期間,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對孕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則很容易對分娩過程及結局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做好圍產期的臨床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本研究就將近年來在本院住院待產的94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分別在圍產期給予常規臨床護理和綜合臨床干預措施。通過分析發現,實行綜合臨床干預措施的實驗組各分娩指標明顯要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由此可見,于圍產期行綜合臨床干預措施,對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第二產程時長、提高新生兒Apgar,s評分,促進預后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第3篇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十二指腸潰瘍;中西藥結合

Clin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related duodenal ulcer YE Ying-chun, CHEN Wei-fe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Dongguan Dal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77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related duodenal ulcer. MethodsChose 68 cases of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between September 2012 and Nov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nd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 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24 cases for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normal duodenal ulc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combined amoxicillin and clarithromyci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B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kui Pingtang Decotion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comparedHP eradicate rate and healing rate and ulcer recurrence in three groups. HP eradicate rate, the healing and ulcer recurrence. ResultsTot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group (97%)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8.2%)(P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 Duodenal ulcer;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 DU)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其發病多是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腸黏膜層和肌層的缺損[1]。本研究選取本院接診的68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采用不同的用藥方案治療,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間,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8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A組、觀察B組和對照組, 每組24例。觀察A組男13例, 女11例;年齡21~65歲之間, 平均年齡(46.8±13.6)歲;病程1個月~3年, 平均病程(1.6±0.5)年;平均潰瘍直徑為(12.3±2.6)mm。觀察B組男12例, 女12例;年齡23~65歲之間, 平均年齡(47.1±12.4)歲;病程1個月~4年, 平均病程(1.7±0.6)年;平均潰瘍直徑為(12.8±2.4)mm。對照組男14例, 女 10例;年齡22~65歲之間, 平均年齡(47.1±13.4)歲;病程1個月~3年, 平均病程(1.7±0.6)年;平均潰瘍直徑為(12.1±1.9)mm。本次研究選取的所有患者均已被詳細告知研究內容, 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比較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十二指腸潰瘍治療方法, 給予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20330, 江蘇豪森藥業有限公司)20 mg, 1次/d。觀察A患者采用西藥治療, 口服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59988, 河南羚銳制藥有限公司) 20 mg, 2次/d;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C20090039, 香港聯邦制藥有限公司)1.0 g, 2次/d;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20061104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0.5 g, 2次/d。觀察B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聯合中藥消潰平湯劑治療, 主要成分:公英20 g、白芷10 g、黃連10 g、黃芪15 g、茯苓10 g、大黃11 g、浙貝10 g、黃連10 g、烏賊骨15 g、甘草8 g。1劑/d, 水煎分成2份早晚飯后各服用1次。三組患者在治療期間, 控制飲食, 食物以清淡為主, 禁煙酒, 均由同一醫師行內鏡檢查, 療程為30 d。

2結果

觀察A組和觀察B組的HP根除率91.7%、95.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HP根除率54.2%(P0.05);治療后2年回訪中, 觀察A組和觀察B組的的復發率8.3%、4.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復發率3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近年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 生活節奏的加快, 使得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 消化性潰瘍疾病的發病率也日益上升, 而且發病年齡趨向于年輕化, 應當引起廣大醫學工作者的注意。如果說社會、生活等外界因素是消化性潰瘍疾病的誘因, 那么生理方面的內在因素才是消化性潰瘍疾病的真正病因, 只有徹底的根治幽門螺桿菌才能治療該類疾病。

幽門螺桿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特殊的革蘭陰性菌, 其具有較高的耐酸性, 而且能夠在胃黏膜內自由游動, 并產生尿素, 二者在降解的過程中會釋放處氨從而有效的中和胃酸, 達到在強酸下生存的結果, 一旦胃黏膜屏障功能被削弱就會導致胃酸和胃蛋白酶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壁, 進而產生急慢性炎癥的反應。由此可知, 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理就是徹底根治幽門螺桿菌, 達到消弱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同時增強黏膜保護作用[2]。中醫認為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脾胃虛弱, 肝脾失調, 氣滯血瘀而導致的。治療主要以需要PPI為基礎, 采用中藥聯合治療。可以有效根除HP感染, 大大的提高了臨床的治愈率。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消潰平湯劑, 臨床效果十分滿意, 既可以促進潰瘍的愈合, 又可以增強胃腸的免疫功能, 還能有效的抑制和消滅胃幽門螺桿菌。

綜上所述,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實施中西藥結合用藥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不僅能夠根除幽門螺桿菌、促進潰瘍的愈合, 還能夠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資料

[1] 陸代梅.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效果觀察.健康必讀(中旬刊), 2013, 12(7):217-217.

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第4篇

1 對帶教老師的要求

首先應選擇一些具有本專業高學歷、臨床經驗豐富、急救技術熟練、工作能力較強、責任心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一定帶教能力的護理人員作為帶教老師的人選, 以提高教學質量。帶教老師依據實綱和本科室的特點, 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帶教計劃。每次授課前要認真備課, 并有書面授課資料便于學生課后查閱。要善于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 拓展學生寫日記時的視野,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對于寫日記的畏難心理。老師要鼓勵實習護士說出不懂的內容以及還想知道的一些拓展性知識, 讓教學目標的有一定針對性。

2 對實習護士的要求

在入科的第一天, 要求所有實習護士每人準備一本筆記本。從初入科室介紹急診科的實習帶教計劃、強調規章制度、熟悉科室的布局到各室的功能;從物品、藥品的名稱、每種 搶救設備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到保養與簡單故障的排除;從急診科遇見分診的注意事項到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及急救護理;從基礎的護理操作, 如肌內注射、靜脈輸液、吸氧、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急救及復雜的操作, 如洗胃、靜脈穿刺置管術、徒手心肺復蘇、輸血、動脈采血及使用呼吸機、除顫儀等急救技能的培訓;從老師的規范操作, 到如何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要求學生將每天在急診科的所見所聞有針對性地記錄在日記中, 當天進行整理。在工作空閑時反復學習, 逐漸熟悉。對于屬于個人私密性的問題可以不在其中記錄。

3 檢查實習日記

以實習小組(一般為3~5人)為單位, 要求每周召開一次有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參加的小組座談會, 內容主要是檢查大家是否依據急診科的實習帶教計劃按時完成日記的書寫, 要求內容客觀、及時、真實, 如實反映一周來自己的實習收獲, 以及對下一階段的實習有何要求, 尤其是醫學專業術語的描述是否規范、病情的觀察記錄是否到位、對帶教老師授課內容掌握多少等。對日記記錄中語句不通暢, 未使用醫學術語、病情記錄規范等問題帶教老師及時指出。通過調查, 隨著時間的推移, 實習日記記錄從格式、醫學術語的使用到內容的深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事實證明, 拓展學生書寫日記的內容這個十分恰當的教學重點的確是有的放矢的。

4 小結

臨床實習感想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外科教學選修課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R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3-0029-02

外科學的范疇隨著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變化。當代外科學新知識新技術突飛猛進,對外科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教科書的內容不能及時更新最新的醫學進展,而外科教學就能夠并應該傳授外科學最新的理論和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醫學院外科教研室適時推出《外科學新理論新進展》選修課,旨在從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出發,以專家領銜、多形式創新教學手段,充分調動我院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創造力思維,形成師生密切互動,教學相長,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開展《外科新理論新進展》課程建設并總結相應經驗和體會。

1.方法

自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臨床醫學院外科教研室開展的《外科新理論新進展》選修課。學生對象:臨床醫學專業2014級(五年制)、2015級(五年制)及2016級(八年制)共3個班級60名學生。

本課程設計(表1)由普外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專業組成,采用專家引領、理論授課,針對外科專業領域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進展進行專題授課和同步互動。全部課程任教老師均為本院外科專業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課程結束采用開卷筆試、實習鞏固知識點、向學生問卷反饋及感想等形式,從而使學生了解外科學專業領域最新最前沿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外科學教學效果。

2.結果

3個班級共60名學生全部考試合格。課后向學生發放問卷60份(表2),回收60份,回收率100%。

針對問題1:55名學生(91.6%)建議由專家授課,主要認為專家教授在專業領域造詣更深、平臺更高外,也渴望一睹平時很難見到的大師們在講臺上的風采;問題2:學生們高度認可互動環節,互動時間選擇不一,45名學生(75%)建議互動時間占課程時間的1/3。有關互動主題,可以學生提問,也可由老師設立幾個討論切入點;問題3:有56名學生(93.3%)要求將選修課安排在常規外科學授課結束后,其主要理由是選修課如穿插其中可能會影響常規外科學復習迎考;問題4:44名學生(73.3%)要求用中文授課,關鍵詞和重要專業名詞有英文注釋就可;問題5:59名學生(98.3%)希望授課內容追求廣度而非深度,授課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興趣。學生認為老師可以就某一方面由淺入深,過分追求深度效果適得其反。

學生們對問題6都談了對本課程的看法,以下摘錄一段某同學的感想:“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AI下的MR技術:外科醫生的黑科技》一課。在高大上的教室里,羅蒙老師運用先進的儀器設備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現代醫學的發展前沿及趨勢,并討論了“未來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醫生”這個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推動醫學進步的重要力量,以及我們應如何去適應醫學現代化的趨勢。我還上臺體驗了模擬解剖儀器,它能將復雜的人體解剖分解后呈現在我的面前,讓我這樣空間想象能力不佳的人也能輕松地學習人體解剖。羅老師傳達給我一種新理念,一種發展的、不斷學習的、將科學技術轉變為醫療力量的理念。”(圖1、圖2)

3.討論

外科學的范疇隨著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變化,其涵蓋的范圍與其他學科也多有交叉,外科學的內涵也從強調手術技巧發展到理念上的創新。當代外科學新知識新技術突飛猛進,對外科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我九院臨床醫學院外科教研室《外科學新理論新進展》選修課,通過更新更廣泛的知識熏陶,鍛煉學生發散思維、開拓視野、突破專業壁壘,力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顯著的作用[1]。本課程根據我醫學院的實際情況,以專家領銜、多形式創新教學手段,充分調動我院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創造力思維,力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對課程建設的教學質量評估,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很有參考價值。本課教學反饋學生總體上給出較高的評價。學生普遍希望專家領銜,渴望借此機會能和專家教授互動。授課時通過問題導向引發學生的思考和互動。根據反饋意見,我們要求授課老師響應學生反饋,注重課堂反應,提升教學效果。力求使本課程“立意高一點,題材廣一點,內容新一點,思考多一點。”

經過兩年的課程建設和實踐,我們歸納如下經驗體會。

唯“真”:“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醫學教學不僅要培養有學識、有技術的人才,還要為社會輸送品德高尚的人才[2]。本選修課所選定的任課老師均為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博士生導師,可謂是真正的大師。例如李幼生教授是全國聞名的胃腸外科專家,李青峰教授是全國專業排名第一的整復外科專家,他們不但在專業領域具備很高的造詣,而且擁有很高的教學熱情和人文情懷。在問卷調查中,學生幾乎都選擇希望由專家領銜授課,也是渴望能和專家老師有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我們的專家老師為本次選修課擠出寶貴時間,積極備課準備,發揮深厚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積淀,展示豐富的教學經驗,體現了這些大師們教書育人的“真性情”。

求“新”:本選修課課題的擬定力求內容新穎,始終把握外科學新理論新進展的最前沿。例如醫學虛擬現實技術正在逐步形成集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材料學、計算機圖形學、數學分析、自動控制等多學科為一體的新型交叉研究領域[3],與此同時,以組織工程及干細胞研究為主體的再生醫學掀起了新的醫療技術革命[1]。本課程中有5堂課內容涉及這一領域,把握了外科新理論新進展的時代節拍。學生們既通過常規外科學授課學習了經典的外科學理論和技術,同時通過外科選修課學習了最新的理論和進展,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外科的興趣,拓寬了他們外科學習的視野和切入點,同時也能體會到科學的理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變化發展及推陳出新的。

務“實”:傳統授課缺乏師生交流的時間。本課程一方面設計強調了實時師生互動,使學生們有機會就他們的理解及問題能和專家面對面交流,從而激發出許多思想碰撞的火花;另一方面,本選修課專家擔任外科學常規教學的任務并不多,平時和學生接觸的機會比較少。此課的開展實實在在的創造了學生和專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對學生將來面臨的專業選擇和研究方向能得到專家們確切有益的指導和建議,同時我們的專家也可以借此機會發現優秀的學生苗子;再一方面,可以通過實習的機會溫故而知新,鞏固知識點。例如李幼生教授的《腹腔高壓與腹腔間室綜合征》一課,是對“急性腹膜炎”知識點的延伸,在隨后的實習期間老師講解外科重癥感染,學生們在外科重癥監護室看見由于腹腔高壓而腹腔開放病人,其真實的場景印象深刻,教學效果也顯而易見。

總之,我們認為專家引領授課,選修課課題內容新穎并把握外科學新理論新進展的最前沿,強調師生課時實時互動、密切交流、外科實習時溫故而知新是提高課程質量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孫玫.通識教育不忘與時俱進——論高校開設醫學前沿通識選修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教文匯,2018(10):84-85.

[2]楊志強.發揮教師教育特色探索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9):132-1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霍林郭勒市| 仪陇县| 靖西县| 道孚县| 孝昌县| 常宁市| 宁南县| 从化市| 都昌县| 榆社县| 鹰潭市| 犍为县| 乐山市| 桃园市| 罗甸县| 漳浦县| 富平县| 龙陵县| 西畴县| 集贤县| 高州市| 婺源县| 江西省| 滨州市| 板桥市| 大化| 咸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汉源县| 婺源县| SHOW| 大理市| 玉环县| 沂南县| 嘉善县| 福建省| 昔阳县| 石嘴山市| 施甸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