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實習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 規范化護理
隨著健康觀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措施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患者生存的數量(生存時間、生存率等),更應著重于提高其生存質量,增進人類身心健康[1]。重癥肌無力患者病程中突然出現呼吸衰竭、肺活量明顯減少者為重癥肌無力危象(MGC),約15%~20%重癥肌無力患者會發生危象[2],當患者出現危象時,病情進展快,合并癥多,較多患者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若不及時治療及護理,可導致患者死亡。本課題組在全國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指導下,在總結10余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護理重癥肌無力患者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重癥肌無力患者中西醫結合規范化護理模式,通過臨床觀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本與樣本量 病例來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二內科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2例重癥肌無力患者,隨機分為規范化護理組(A)52例和傳統護理組(B)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經濟收入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措施 兩組的治療措施相同。西醫治療措施有對癥治療(如抗膽堿酯酶藥的應用)、病因治療(如對胸腺腫瘤者的胸腺摘除和胸腺放射治療)和重癥肌無力危象的搶救等;中醫治療措施有辨證論治治療、體針、耳針和穴位注射等。
1.3 規范化護理實施方案
1.3.1 建立患者的護理檔案 詳細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診斷、通訊和聯系方式等內容,便于進行資料分析及病例追蹤。
1.3.2 病情評估 患者入院后,即由醫、護人員組成的評估小組對患者進行評估,明確疾病的分型和中醫的辨證診斷,評估疾病對患者各領域的影響程度,確定護理的重點、難點。
1.3.3 制定護理計劃 根據病情評估的結果,有針對性地擬出護理計劃,主要內容:(1)重癥肌無力護理:包括用藥護理、用餐護理、預防感染、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等。(2)重癥肌無力危象期護理:關鍵是呼吸道護理、氣管插管護理、呼吸機護理、鼻胃管護理、皮膚護理等。(3)重癥肌無力危象恢復期護理:飲食調護及功能鍛煉等。
1.3.4 規范化護理措施 (1)用藥護理 用藥護理對于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準確和按時用藥是護理的關鍵,護士必須嚴密觀察患者的服藥情況,建立服藥卡,防止漏服藥或不按時用藥,并逐步建立患者遵醫囑服藥行為。
(2)用餐護理 重癥肌無力患者因咀嚼肌無力進食時極易出現嗆咳,故用餐安全及合理用餐是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①防止嗆咳:避免讓患者單獨進餐,食物以易咀嚼的軟食、半流、糊狀物或流質為宜,在服藥生效后小口緩慢進食。慎防患者用餐時出現嗆咳甚至出現“吸肺”或窒息。②記錄患者用餐時間:一般患者用餐時間不宜超過30min,如每次用餐時間過長(進食時間超過40min)或吞咽困難嚴重者,應盡早為患者留置胃管鼻飼食物,以免發生進食時窒息或不能保證足夠的營養。③注意營養均衡:護士與患者家屬討論患者的飲食種類,宜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及富含鉀、鈣飲食,如瘦肉汁、鮮牛奶、果汁、粥水、營養液等。每周測體質量1次,了解患者營養狀況。
(3)預防感染 將患者安置在清潔、安靜的單人或雙人病房,利于患者休息及便于實施相應的治療及護理。醫護人員進行查房、治療護理時均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每天進行皮膚、口腔及會的護理。每天用空氣消毒器進行空氣消毒。
(4)心理護理 重癥肌無力是慢性虛損性疾病,由于病程長,花費大,病情較重,患者的思想顧慮多,精神負擔重,護士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及不穩定的心理因素,進行有效心理疏導。對于語言溝通障礙,如言語不清或上呼吸機的患者,護士應教會患者簡單的手語,如利用握拳、眨眼、皺眉頭、努嘴、動手指頭等小動作進行一些簡單交流。或備好紙筆及一些生活小卡片,讓患者利用這些工具來表達意愿,有效地配合治療及護理。
(5)重癥肌無力危象護理 ①呼吸道護理:保持危象患者呼吸道通暢,讓患者保持安靜,以減少氧的消耗。注意呼吸頻率、節律、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增快、煩躁不安、口唇紫紺、血氧飽和度持續下降時,應協助醫師快速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機械輔助通氣。②鼻胃管的護理:留置胃管,飲食原則宜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鼻飼物及鼻飼量,患者的飲食計劃可以此為原則:能全力(均衡營養素)500mL/d,分2~3次喂入,勻漿膳每6h200~250mL,果汁100~200mL,溫開水200mL,保證充足水分及營養物質。
(6)中醫飲食調護 重癥肌無力患者脾胃虛損,宜多食甘溫補益之品,能起到補益、和中、緩急的作用,常用補益食物,如肉類中的牛肉、豬肉、狗肉、兔肉、雞肉等,以及魚類、雞蛋、牛奶等,都是重癥肌無力患者日常膳食中重要的食品。蔬菜類可選擇菜心、韭菜、生姜、番茄、栗子、核桃仁、花生等,水果則可選擇蘋果、橙子、柚子、葡萄、石榴、桃子、枇杷、桂圓等。忌食芥菜、蘿卜、綠豆、海帶、紫菜、西洋菜、黃花菜、劍花、西瓜、苦瓜等寒涼食物[3]。
1.4 傳統護理實施方案 按目前重癥肌無力護理常規,給予對癥護理,常規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和危象護理等。
1.5 評價指標
1.5.1 危象發生率、上機率、平均脫機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的評價 危象發生是指患者入院后經護理1周后發生的重癥肌無力危象;上機率是指當發生重癥肌無力危象時需要氣管插管并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發生率;平均脫機時間指上機后按小時計算;并發癥發生率是指在住院期間發生的肺部感染百分率。
1.5.2 生存質量評價 采用SF-36健康狀況量表(中文版)進行生存質量評價,SF-36健康狀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分為8個維度,采用每個維度單獨積分法,積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4-6]。兩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時各完成1份量表,記錄2次得分,最后進行數據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分析由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 11.0執行,兩獨立樣本發生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兩組總體均數的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課題組共發出204份(102例)量表,入院(第1份)量表102份均收回;出院(第2份)量表102份,收回有效量表95份,其中規范化護理組49份,傳統護理組46份。
2.2 兩組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表1結果顯示,兩組在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但傳統護理組的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有高于規范化護理組的趨勢。
2.3 兩組脫機時間比較 表2結果顯示,規范化護理組的脫機時間明顯比傳統護理組短,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SF-36健康狀況量表評價結果比較 表3結果顯示,兩組入院時,8個維度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的8個維度均較入院時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且規范化護理組在生理職能(RP)、一般健康狀態(GH)、社會功能(SF)和情感職能(RE)、精神狀態(MH)等方面明顯高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或P<0.01);在身體疼痛(BP)、精力(VT)、生理機能(PF)等方面兩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表1 兩組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略)
Table 1 Comparison of MG crisis incidence,frequency of using ventilator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n both groups
統計方法:χ2檢驗
表2 兩組脫機時間比較(略)
Table 2 Comparison of time of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both groups
統計方法:t檢驗;①P<0.05,與B組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F-36健康狀況量表評價結果比較(略)
Table 3 Comparison of QOL sores evaluated by SF-36 in both groups
統計方法:t檢驗;①P<0.05,②P<0.01,與入院時比較;③P<0.05,④P<0.01,與B組出院時比較
3 討論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長,病情重、遷延難愈,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工作、學習或生活以及家庭的經濟、周圍的人際關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明顯下降[7]。本研究結果顯示,規范化護理可以減少上機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和降低醫療費用,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特別是在生理職能(RP)、一般健康狀態(GH)、社會功能(SF)和情感職能(RE)、精神狀態(MH)等方面優于傳統護理組(P<0.05或P<0.01)。在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發生方面雖然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規范化護理組有減少危象、上機和并發癥發生的趨勢。由于傳統護理方法單一,護理欠全面,未能在患者的各個領域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科學的護理。對重癥肌無力患者實施科學、合理、規范、有效的護理,配合醫生救治,這對于減少并發癥,減少危象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重癥肌無力患者的生存質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亦是搶救重癥肌無力危象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參考文獻】
[1]林亞君.對生命質量與生命數量內涵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92.
[2]Nieto I O,Robledo J P,Pajuelo M C,et al.Prognostic factors for myasthenia gravis treated by thymectomy:review of 61 cases[J].Ann Thorac Surg,1999,67(6):568.
[3]劉小斌.常見肌肉疾病中西醫診療與調養[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0:12.
[4]許軍,胡敏燕.健康測量量表SF-36[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2):150.
[5]李俊,劉朝杰.生命質量量表SF-36[J].中國量化標準研究[J].華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32(1):36.
【關鍵詞】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優質護理;常規護理;對比分析
白內障是臨床眼科門診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對視力的影響尤為明顯,嚴重者導致盲目。臨床常用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白內障,雖然該術式切口較小,手術后康復迅速,但是因為手術過程相對復雜、精細,術后易出現并發癥,需要配合針對性的圍術期護理,才能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風險[1]。本研究主要對實施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的白內障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與常規護理的效果進行對照分析,總結出有效經驗,為臨床護理提供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40名觀察對象均是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超聲乳化治療的白內障患者。男69例,女71例。年齡26-86歲,平均(56.9±13.8)歲。入選對象排除存在影響手術的嚴重性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臟器功能障礙疾病。屬于先天性白內障有25例,老年性白內障有95例,外傷性白內障有20例。入院后按照隨機分組的辦法將140例患者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常規性護理,包括術前生活護理、散瞳護理、用藥護理,術后基礎麻醉護理、全身麻醉護理、體征觀察護理、并發癥預防護理等。觀察組按照舒適護理的要求和規范,給予患者圍術期的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訪視。因為白內障患者多為老年人,其基礎疾病種類多,心理承受能力差,術前1d對患者進行訪視,能夠較詳細地了解其身體狀態、手術禁忌癥等,利于術中做好相關應對措施。例如對于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需在術前準備好降糖、降壓設施和藥物。訪視中也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安慰、鼓勵等心理護理盡量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恐懼、擔憂、焦慮等不良情緒,令心情愉悅、舒適,可降低術中應激反應,有利手術順利進行,且能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整個訪視過程中,護理人員態度要溫和,語氣要親切,讓患者對護患關系感到滿意。②病房、手術室的溫度、濕度要控制適宜,并且勤打掃衛生,讓室內環境保持清潔,空氣保持清新,令患者感覺舒適。③日常的檢查傷口、清潔傷口、上藥等護理操作中,動作要輕柔,避免患者感覺到疼痛,使其生理上感到舒適。
1.3觀察指標本組研究主要記錄、觀察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率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等指標。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χ±s)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以a=0.05為檢驗水準。
2結果
兩組在住院時間、并發癥率、對護理的滿意率等指標方面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超聲乳化手術因具有切口小、術后康復快、術后不良反應率低、術后散光少、視力有效改善等優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白內障的治療中,尤其適用于老年性、外傷性、先天性的白內障類型,效果理想[2]。但是因為眼部結構較復雜、脆弱、手術操作需要十分精細,且配合良好的護理方式,更利于白內障術后患眼的康復[3]。
目前社會中,由于醫學模式發生極大改變,人們生活水平與健康意識也顯著提高,在接受治療、護理的過程中,對醫護的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舒適程度有所提高,因此要求醫護人員能夠以患者為中心,多關注、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盡量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到舒適,這不但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還能較好地促進疾病的康復[4]。
本組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了圍術期的舒適護理,包括術前心理干預、病房環境的舒適、護理服務方式及術后并發癥的護理,使該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對護理的滿意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辛宏.優質護理在老年性白內障圍手術期護理中的重要意義[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9):87-88.
[2]詹進美,劉立智,夏華,等.優質護理相關Meta分析文獻循證結果應用于臨床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8-19.
[摘要]目的 探討本科護生實習方法,改進本科護生臨床實習方式,穩定護理人才隊伍。方法 制定本科護生定科實習相關政策,制定本科護生實習輪轉表,本科護生提出定科實習申請,確定本科護生定科實習名單。結論 本科護生定科實習滿足護理專業發展的時代要求,培養了護理本科生穩定的健康職業態度,縮短了本科護生成才周期。
[關鍵詞]本科護生;定科實習
醫院規模的擴大、床位的擴增,需大批量增加聘用制護理人員。全軍“十一五”護理工作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大專學歷要求達到70%,全軍“十二五”護理工作規劃要求全軍各級醫院“十二五”期間本科學歷比例達到40%,同時護理已成為與醫學并列的一級學科,臨床專科護士的培養更需要高學歷的護理人才。因此,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和醫院對高學歷、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求,對在我院進行為期十個月護理臨床實習的本科護生,改進臨床實習方式,在實習的最后三個月采取雙向選擇固定科室實習,得到了本科護生和臨床科室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08年至2011年在我院實習的護理本科生26名,其中男性3名,女性23名,臨床實習時間均為10個月。
1.2方法
1.2.1制定本科護生定科實習相關政策
護士人力資源短缺、流動性大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之一,因此給予定科實習的本科護生相應的優惠政策,能穩定護理隊伍。在本科護生定科實習結束后,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經體檢及人力資源招聘小組考核合格、能夠單獨勝任工作,醫院即予簽訂就業協議,簽訂就業協議后補發定科實習生活費200元/月。
1.2.2制定本科護生實習輪轉表
本科護生實習輪轉表的制定,既要完成醫學院校對本科護生臨床實習的要求,又要結合本科護生定科實習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科護生實習輪轉表的前7個月安排了大內、大外、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主要科室的輪轉實習,以完成醫學院校對本科護生臨床實習的要求,不影響本科護生的定科實習。
1.2.3本科護生提出定科實習申請
本科護生實習第7個月召開本科護生會議,向本科護生介紹醫院情況、解讀定科實習相關政策,給予1周思考時間,愿意定科實習的本科護生向護理部提出定科實習書面申請。
1.2.4確定本科護生定科實習名單
對書面提出申請定科實習的本科護生,經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科主任考察,結合本人意愿,確定定科實習本科護生名單,并上報院辦公會討論。
2.效果
2.1滿足護理專業發展的時代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護理學科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201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新修訂的學科目錄,護理學被確認為一級學科,新的學科代碼為1011。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優秀護理本科護生定科實習,能為不同崗位培養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同時也為醫院儲備了高學歷、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以滿足醫院規模不斷的擴大、床位的擴增。
2.2培養護理本科生穩定的健康職業態度
穩定的健康職業態度,對于穩定護士隊伍,保證護理人才的有效利用,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實習末期,本科護生就業、擇業的壓力日益凸顯,因此多方打聽招聘信息,忙于聯系工作單位,隨時準備到其他醫院參加招聘考試,有關調查表明,護理本科生專業思想不牢固是較普遍存在的客觀現實。定科實習后,護士長及帶教老師是定科實習護生帶教的主體,帶教老師由護師以上職稱、本科以上學歷、3年以上工作經驗、臨床教學能力強、專業思想牢固的護士擔任。因此,在本科護生定科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能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方式對定科實習的本科護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能使他們正確認識護理專業,從而穩定專業思想,培養專業情感,幫助本科護生實現角色轉化,樹立足夠的專業認同感和穩定的健康職業態度。到目前為止,簽訂正式合同的定科實習本科護生無1人辭職。
1A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
A校2015年畢業601人,就業率97.0%(583/601);2016年畢業795人,就業率95.5%(759/795)。2015年和2016年A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機構分布情況見附表,所呈現的就業特點是:⑴就業單位多元化,即就業單位除了醫院、讀研深造等,還有保險公司、醫藥公司、美容院等與醫學相關的新型行業和單位。⑵繼續讀研深造的學生逐漸增加,從2015年的17.5%增加到2016年的23.9%。讀研深造的學生增加較多與《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的出臺有關,從2015年起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也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畢業生可同時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⑶就業單位層次趨向下移,越來越多的學生放低姿態,選擇到普通醫院乃至社區醫院、鄉鎮醫院就業。如2015年在省級三甲醫院和市級醫院就業的學生比例分別為13.3%和25.6%,但到2016年二者的比例分別降至了5.8%和18.2%;而在縣級醫院,以及社區、鄉鎮醫院就業的學生比例在2016年為41.7%,與2015年(36.4%)比較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一方面體現了當今就業形勢的嚴峻,層次較高的醫院用人傾向于高學歷化;另一方面,說明了學校采取的積極的就業引導措施起到了作用,如動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為基層醫療單位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的就業現狀,學生能夠按照“先就業再擇業”的思路積極就業。
2當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臨的矛盾
2.1高校大規模擴招與社會醫護需求數量趨于飽和相矛盾
從全國高校大范圍擴大招生開始,很多醫學院校亦緊跟全國形勢大規模擴招,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造成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尤其是大型醫院招聘的本科畢業生主要限于一些緊缺專業,如兒科學、精神病學等專業,而其它專業的人員配備相對飽和。因此,社會提供給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機會短期內變化不大,造成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的供求失衡。2.2醫院進人高學歷化與本科學生期望值太高相矛盾近年來,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博士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醫院也相應提高了用人門檻。一些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目標只盯在大中城市的綜合性三甲醫院,不愿去縣級、鄉鎮醫院、社區醫院或民營醫院就業。而基層醫院近幾年蓬勃發展,正處于需要引進大量醫學人才的階段,但基層醫院由于薪資待遇、就業前景、地理位置等原因,很難吸引本科畢業生前往就業。
2.3學生擇業觀念單一與當前就業形勢多樣化相矛盾受
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醫學生畢業后從事臨床工作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從事醫藥、保健、美容等行業。但目前新興的與臨床相關的服務行業,如美容、康復、醫療保險、社區醫療等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如果固守傳統的就業思想,將錯失許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2.4畢業生專業技能薄弱與就業競爭激烈相矛盾
目前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一些高校的教學條件差、教學資源短缺,課程設置欠合理、師生比例不恰當等,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加上醫學生考研熱持續升溫,部分學生實習期間大部分時間用于復習考研,忽視了專業技能的訓練,導致這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就業競爭優勢不強。絕大多數正規醫療單位均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畢業生,崗位數與報考人數比例相差懸殊、競爭激烈,那些專業技能薄弱的畢業生自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3當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3.1臨床實踐能力不強
首先,隨著醫學院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師生比懸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當學生進入實習醫院后,醫院帶教老師有限,不能較好地鍛煉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以A校為例,其附屬醫院為大型三甲醫院,醫院里既有在讀的研究生,也有規培醫生,使得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習生動手鍛煉的機會較少。其次,本科實習生沒有處理好考研與實習的關系,沒有完成臨床實習任務,未達到應有的效果。作為醫學生,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過硬的臨床操作技能,但相當一部分本科畢業生遠遠沒有達到要求。
3.2對家庭的依賴心理縮小了擇業范圍
目前的畢業生多為90年代以后出生,普遍存在對父母家庭過分依賴、缺乏獨立性、比較自我、缺乏擔當和責任感等問題,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在擇業時眼光局限在父母所在的城市,錯[1][2]失了很多工作機會。
3.3習慣被動等待、缺乏主動出擊的心態
部分學生存在“等、靠、要”的心態,不會主動探尋就業信息,在當今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地被動等待,無疑會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劣勢。有的畢業生往往在最后一個學年寒假過后才開始準備找工作,甚至有的還要等待考研的結果,因此錯失了很多機遇。
4對改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工作的建議
4.1學校與家長聯手,促使學生心理“斷奶”
學校應與學生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心理上“斷奶”。一方面,學校應建立一套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消除學生的心理隱患,培養學生獨立、堅強、團結協作的品格。另一方面,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應注重培養子女樂觀、開朗、寬容、隨和的性情和獨立、堅強、自信、勇于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品格,以及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1]。學校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溝通,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轉變擇業觀念,腳踏實地就業
首先,高校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培訓機制,從入學時即通過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以及舉辦豐富多彩的與就業相關的活動等,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就業觀念的引導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告知他們應立足自身,對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將來就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并徹底轉變“天之驕子”的心理,在畢業時能腳踏實地的從容擇業。其次,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室,配備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接受學生對有關職業規劃、就業等方面的咨詢指導工作,為學生解疑答惑。
4.3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實習質量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培養過程的關鍵階段。醫學生在前期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規范化的臨床實習,不僅可以鞏固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拓寬知識面,尤其是強化了專業技能,從而使醫學生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質[2]。學校應與實習醫院聯手加強對實習生的管理和培養,并將實習生的表現量化為分數納入學生的畢業考核,從制度上讓學生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
4.4縮減招生名額,實施精英化醫學教育
針對當前醫學院校擴招、醫學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等問題,2012年5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衛生部在《關于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調控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相對穩定臨床醫學專業招生總體規模,‘十二五’期間,原則上不增設醫學院校,不增設臨床醫學專業點。根據國家和地方衛生服務需求及醫學教育資源狀況,確定臨床醫學專業點的招生數量,對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省市、高校縮減招生數量……深化長學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培養少而精、國際化的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只有切實減少醫學生招生數量,真正實施精英化教育,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而高效的運用,才能提高醫學教育的質量,從而造就高精尖的醫學專業人才,推動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陳喆.醫學生就業心理調查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09,19(8):844-845.
【關鍵詞】 臨床路徑式帶教法; 手術室; 護理帶教
doi:10.14033/ki.cfmr.2017.6.092 文I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6-0161-02
近年來,手術室護理帶教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具專業性和實踐性,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及操作實踐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更高[1]。實習護生在參加工作崗位之前均需要接受護理帶教,這是保證護生在校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崗位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傳統的帶教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臨床帶教要求[2]。本次試驗選取82名手術室護生,對其中41名護生采取臨床路徑式帶教法,取得較好帶教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實習的82名手術室護生為試驗對象,所有護生均為女性。按照雙盲法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n=41)和參照組(n=41)。研究組中專及大專學歷分別為30名和11名,年齡19~22歲,平均(20.5±1.5)歲;參照組中有29名為中專學歷,其余12名為大專學歷,年齡19~24歲,平均(21.5±1.3)歲。對兩組手術室護生一般資料如平均年齡、學歷水平等指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帶教方法 參照組41名手術室護生采取傳統帶教方式。這一帶教方式更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護生的教學時間需要符合教師的工作時間,教學內容以實綱為準,但是沒有系統的大綱章節要求,教師在工作中帶領1名護生,采取跟班式帶教模式,在工作中適當對學生予以講解。通常帶教1個月最適宜,隨即安排護生進行成績考核。
1.2.2 研究組帶教方式 研究組41名手術室護生采取臨床路徑式帶教方式。這種帶教方式主要從三個階段入手,具體如下。
首先,制定帶教活動計劃。醫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手術室護理帶教小組,其中包括總帶教教師和各負責項目帶教教師,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手術室護理理論知識豐富并且具有多年的臨床實踐工作經驗,同時還要確保每一位教師的工齡不低于5年。手術室護理帶教小組教師需要開會研討實綱內容、要求,要將手術室護理理論內容與實踐工作特點相結合,隨即制定帶教進度,確定帶教活動計劃。教師還需要提前錄制好帶教內容,以備后續開展帶教活動。
其次,規劃帶教路徑表。帶教活動制定后,為了確保帶教活動井然有序進行,帶教教師還需要考慮醫院實際情況及不同護生的個人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規劃制定帶教路徑表,其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和督促作用,保證臨床路徑帶教法更具專業性和實用性。帶教路徑表的周期為1個月,其中4周均分成4個帶教階段,分別為崗前培訓、操作實踐指導、自行參與崗位工作活動,最后參加帶教成績考核。帶教教師將不同階段的實習內容予以劃分,并且將不同實習階段不同護生分配于不同負責人員,對護生的學習予以指導和考察,最終得到總帶教教師的簽名認可。
最后,帶教路徑表的實施。從上述內容能夠明確,帶教路徑表的規劃分為4個階段,就此具體帶教實施過程也要從這四方面入手。(1)崗前培訓。第1天實習護生與帶教教師相互熟識,護生拿到此次帶教活動路徑表,明確其中內容,總帶教教師向護生講解手術室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注意事項、規章制度、環境及區域功能等。第2天安排護生集體觀看帶教教師之前錄制好的視頻,邊觀看由總帶教教師邊講解,隨即組織護生模擬操作,總帶教教師予以指導。第3~7天,護生跟隨臨床帶教教師學習手術護理內容、重要性及流程等,使護生能夠初步認識臨床手術護理工作。(2)操作實踐指導。這一階段由專項帶教教師帶領學習,組織護生參與洗手、巡回工作,逐漸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3)自行獨立參與崗位工作活動。為護生安排獨立工作的機會,在參與崗位工作活動中充分體現護生的主體地位,帶教教師鼓勵護生積極獨立參與中、小手術護理工作、勤思考、自行解決問題,雖然帶教教師放手讓護生自行參與工作,但是要嚴格著眼觀察護生的實際操作情況,起到督促的作用。(4)參加帶教成績考核。該考核內容包括理論及實踐兩部分。同時由總帶教教師向82名護生發放帶教滿意度調查問卷,均全部收回(回收率100%),以此衡量本次試驗護生對帶教情況的滿意程度。
1.3 考核成績判定標準
本次試驗所有護生均參與帶教考核,考核分為手術室護理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兩部分,分數≥90分,即判定護生考核成績優秀;分數處于80~89分,即判定護生考核成績良好;另外60~79分和≤59分即判定護生考核成績一般和不及格[3]。
1.4 統計學處理
試驗數據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護生考核成績及帶教滿意度指標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生從學生角色轉換為工作崗位人員需要參與手術護理帶教學習,這對于護生工作態度、職業道德素養、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臨床解決問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4-5]。傳統帶教方式多以“跟班帶教”為主,更突出了帶教教師的主體地位,不能夠對護生系統、全面指導,帶教趨于形式化,帶教效果一般[6]。
本次試驗選取82名手術室實習護生,相比于行傳統帶教方式的41名護生,行臨床路徑式帶教法護生無論是手術室護理相關理論知識了解情況還是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或者是對帶教滿意度等各方面指標均更優(P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路徑式帶教法能夠提高護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護生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操作考核成績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還能夠提高護生對帶教活動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付強,樸元子.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20):4475-4476.
[2]廖娟.臨床路徑在產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9):1330-1332.
[3]李金林,劉靜梅,張曉蘭.臨床路徑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1):83-84.
[4]張潔婷,鄧麗麗.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腎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2,12(3):112-114.
[5]郭雪芳,胡金芝,程敏玲.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肝膽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77-78.
[6]程瑞蓮,禹繼敏,顏美霞,等.情景模擬綜合教學法在NCU實習護士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5):118-122.
[7]李春芳.腎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臨床路徑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