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實習目的

臨床實習目的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實習目的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視網膜母細胞瘤;視網膜脫離;白瞳癥;分子生物學

視網膜母細胞瘤舊名“視神經膠質瘤”, 是一種起源于視網膜胚胎性核層細胞的惡性腫瘤。患者以嬰幼兒占絕大多數, 多發于5歲以下兒童, 偶見于成人, 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可侵犯單眼或雙眼, 雙眼發病率占1/4。但第二眼的腫瘤也為原發者, 并非由另眼轉移而來。

1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病因

確切病因不明, 6%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基因位于13號染色體1區4節, 94%為散發病例, 其中25%為遺傳突變, 余為細胞突變。也有人認為與病毒感染因素有關[1]。

2 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分為4期:①第一期(眼內生長期):外眼無炎癥表現, 常因視力減退而發生斜視或眼球震顫。早期病變可發生于眼底任何部位, 但以眼底后極部偏下方多見, 可為圓形或橢圓形, 邊界清楚, 白色或黃色的隆起結節, 表面不平, 有新生血管。結節大小不一, 自1/2~4 PD或更大, 可單獨發生, 也可同時發生數個大小相近的結節。如腫瘤起自視網膜內核層者, 易向玻璃體內生長 , 名內生性視網膜母細胞瘤, 呈致密不規則塊狀隆起, 表面可見新生血管或出血。腫瘤起自視網膜外核層者, 易向脈絡膜生長, 名外生性視網膜母細胞瘤, 使視網膜脫離, 腫瘤本身隱藏在視網膜的后面。二者均繼續生長, 終則充滿玻璃體腔, 瞳孔部呈現黃色反射, 因名黑貓眼。見圖1、圖2;圖3為正常瞳孔。由于腫瘤組織脆弱易碎, 在玻璃體內可見大小不等的白色成團的玻璃體混濁, 腫瘤團塊也可播散于前房, 形成假性前房積膿, 角膜后沉著以及在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腫瘤結節。視力的影響與腫瘤部位有關, 如腫瘤位于后極部, 體積雖小, 常可較早的引起視力障礙, 出現斜視。如腫瘤位于眼底周邊部, 且體積雖小, 則對視力影響較小, 如果瞳孔區出現黃色反射, 視力多僅余光感或更差。一期為時約6個月~1年。②第二期(青光眼):由于瘤細胞阻塞前房角, 或由于瘤組織與蛋白樣液體占據眼球內部, 將晶狀體與虹膜推向前, 而發生繼發性青光眼。眼壓增高, 引起頭痛、眼脹, 以至惡心、嘔吐等急性青光眼癥狀。此外, 小兒因鞏膜較薄, 故眼球整個膨大, 形成水眼及鞏膜葡萄腫, 晶狀體可發生脫位。③第三期(眼外蔓延期):以視神經受累為最早, 瘤組織使視神經脹大, 推眼球向前, 發生眼球突出。瘤組織填滿眼球后, 可穿破鞏膜到眼外, 最常見于角膜、鞏膜交界處, 角膜常有壞死。腫瘤穿出眼外, 生長更為迅速。暴露在眼外的腫瘤常有出血和壞死。④第四期(全身轉移期):多為直接擴散, 由視神經和眶裂進入顱內, 顳顴凹及頭部皮下, 也可散布于附近淋巴結和全身甚或累及上、下肢的長骨, 直至死亡。視網膜母細胞瘤以單側發病為多, 雙側發病約18%~40%。某些單側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可伴有顱內松果體瘤及鞍上或鞍旁的視網膜母細胞瘤, 稱之為“異位視網膜母細胞瘤”, 也可出現于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 又稱為“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 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由于視網膜光感受器與松果體有種系和個體發生的關系, 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異常表達的另一種方式, 并非為腫瘤的顱內轉移。

3 眼科影像學檢查

①眼眶X線檢查:可見眶內鈣化影, 形態多樣, 可呈顆粒狀、結節狀或斑片狀, 當腫瘤沿視神經向球外或顱內蔓延時, 可造成視神經孔或眶上裂擴大, 骨質受壓變薄。晚期可造成眶腔擴大, 眶壁骨質廣泛破壞。②CT檢查:平掃表現為玻璃體內后部腫塊樣高密度影, 瘤內可見斑點、斑片或團狀鈣化, 有時整個腫瘤鈣化, 文獻報道鈣化發生率達90%以上, CT值通常>100 Hu以上。增強掃描可見未鈣化的瘤體不同程度鈣化。腫瘤長大可充滿整個眼球, 造成眼球增大, 腫瘤突破眼球沿視神經向球外蔓延, 可見視神經增粗, 球后眶內腫塊, 晚期可蔓延至顱內。可見眼球內局限性密度增高不均勻的腫塊, 常伴以鈣化斑, 若腫瘤向顱內蔓延, 則視神經變粗, 視神經孔擴大。③MRI檢查:與正常眼外肌比較, T1WI呈低或中等信號, T2WI呈中等或高信號, 增強后顯著強化;病灶內。④B超檢查:表現為眼內實性腫物, 與眼球壁相連, 成半圓形或不規則形, 邊緣不清楚或不整齊, 其內回聲呈中等實性, 回聲大小不一, 強弱不等及分布不均, 部分病例可見壞死組織形成的液性暗區, 鈣化斑形成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特征性改變, 甚至很小的腫物也有鈣化, 85%~95%腫瘤表現為多個點狀, 斑塊狀強回聲, 其內可見聲影;病變為實性者, 無后運動[2]。

患病早期, 腫瘤仍在眼內者, 應盡早將眼球摘出, 愈早愈好, 術后放療、化療, 也有應用光凝或冷凍治療者。

本病為小兒惡性腫瘤, 預后很差, 根據文獻統計, 一側腫瘤患者, 5年存活率為5%, 雙側腫瘤患者如一眼摘除, 另眼行其他治療, 5年存活率為35%。有極少數病例, 臨床診斷為視網膜母細胞瘤, 但不繼續增長而自行痊愈, 患兒得于存活, 究其原因:①為惡性腫瘤在眼內生長過程中, 血管閉塞, 血液供應不足, 缺乏營養, 腫瘤壞死, 眼球萎縮;②腫瘤細胞分化良好, 不再繼續增殖, 現今稱之為“視網膜細胞瘤”, 屬良性, 但不可以此少數病例存僥幸心理, 因大多數腫瘤屬于惡性。也有極少數病例視網膜母細胞瘤自行痊愈, 腫瘤組織內有較多的鈣質沉著, 血管閉塞, 形成肉芽組織, 形成纖維組織增生, 瘤細胞破壞, 眼球萎縮。因此, 臨床上高度懷疑者, 應進一步仔細認真地進行體格檢查, 并行相關的輔助檢查, 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能改善患兒的預后, 延長壽命。

4 小結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首先發現第一個抑癌基因―Rb基因, 目前已發現10余種抑癌基因, 研究表明幾乎半數的人類腫瘤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 可見抑癌基因的失活與腫瘤生長有密切的關系。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 應用抑癌基因治療視網膜母細胞腫瘤具有良好前景。

參考文獻

[1] 劉家琦.實用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465-466.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第2篇

關鍵詞:工作能力;護理;臨床教學;模式

從2010年7月開始,我校第一附屬院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探討實施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一、對象

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校第一附屬醫院實習的所有學生共100名,其中,本科30名,大專70名,全部為女性,年齡21-25歲。

二、方法

1.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的構建

(1)成立臨床護理教學委員會。(2)編寫《臨床護理教學手冊》。內容包括,教學昔理組織架構、老師資格認定標準、各級教師職責、教學計劃、教師培訓記錄、學生技術操作考核記錄、教學總結等。(3)制訂分階段目標教學計劃。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均使用分階段目標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實習分為基礎階段、專科階段和整體護理階段。手術室、急診、門診等采用以周目標為教學體系的一帶一教學方法、在教學計劃中,將實習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態度目標,然后按階段目標制訂實習計劃。

(4)建立臨床護理能力評價體系

I.老師對學生臨床護理能力的評價。每個科室對學生臨床護理能力的評價包括:各科筆試;各科臨床技能考核;綜合素質評價。

Ⅱ.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評價。學生在每個科室實習結束時使用《病區教學質量評價表》,對帶教病區進行評價,內容包括:病區護士長對教學工作的支持、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及帶教老師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等,由教學片長統一發放、回收,進行分析、總結和反饋教學質量情況。

Ⅲ.動態教學評價。學生在每個科室實習結束時進行老師和學生共同參加的小結會、在每大輪回實習結束后,分別舉行全院帶教老師和學生的總結會,廣泛征求老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實施

(1)臨床師資隊伍的建設。規范臨床帶教老師的準入資格,通過科室推薦、實習生反饋、教學委員會綜合考核評價,選拔責任心強、專業素質好、熱愛臨床教學、溝通能力強的護士擔任帶教老師。

(2)分階段目標教學的實施。按分階段教學目標設立帶教老師。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階段由病區主帶教負責落實教學目標,專科階段由一帶一老師負責落實教學目標。病區護士長和主帶教對教學計劃的實施進行控制。目標教學的具體實施:知識目標:運用PBL教學模式,每2周組織臨床護理輔導講課和護理查房1次。技能目標:將26項基礎護理操作做為必須考核過關的項目分到各科室,各科室安排帶教老師示教每項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操作。態度目標:每個實習病區設立“學

生病房”,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由每名學生管理4-6張病床,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

3.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資料采用x2檢驗、

三.結果

1. 2010-2013年級學生臨床護理能力評價結果:優秀率分別是:13.8%,14.4%,16.7%。良好:74.8%,78.4%80%。及格:4.4%,3.1%,1%。

2. 2010―2013年級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分別是:88.5%,92.8%,97.8%.

3.帶教老師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是:91.8%,96.7%,99.1%。

四、討論

1.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的意義

實習學生面臨著即將走向工作崗位,他們的臨床工作能力關系到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護理質量,因此,臨床護理教育應該把實習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必要的培訓和理論學習來掌握,而能力的發展則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實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需要臨床工作能力的綜合全面培養,而分階段培養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是實習工作的重點。我們構建的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就是為了綜合培養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經過3年的實踐證明:實習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綜合評價優良率逐年提高,從2010年級的88.6%升至2013年級96.7%,這說明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在畢業實習中的實施是有效的。這種教學模式將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實現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解決了以往實習學生臨床護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采用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有利于全面提升臨床護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2.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

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為此而制汀的分階段目標教學有利于老師和學生形成強烈的目標意識,對臨床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素質高、技術精湛的臨床教師師資隊伍是保證該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得以實施的關鍵。有研究提示,不同學歷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缺乏護理臨床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指導和培訓。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學習,可以提高臨床帶教老師的護理查房、教學方法、學生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以便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因人施教.臨床帶教老師的培訓已作為本院繼續教育的內容之一,使培訓形成制度,實行全員培訓和全員帶教,充分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確保臨床教師梯隊建設后繼有人。本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及帶教老師對木教學模式評價的滿意度逐年提高,這說明此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帶教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我校附屬醫院實行的臨床護理教學組織管理體系由教學委員會及專職教師進行昔理,并將教學納入日常護理管理工作中,用規范化管理代替人為干預,確定了以能力為核心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使各項臨床護理教學工作能夠有序地進行,同時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持續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和改進。

參考文獻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欣母沛; 連續縫合; 前置胎盤; 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 R714.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5-0030-03

doi:10.14033/ki.cfmr.2016.25.013

近年來,隨著流產、剖宮產人數不斷增多,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不斷升高,前置胎盤會誘發產后出血,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且前置胎盤還會誘發休克、感染等并發癥,因此,針對胎盤前置的患者來說,要在分娩時予以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降低產后出血以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子宮[1]。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縮宮素進行預防,但單純采用縮宮素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發現縮宮素聯合欣母沛稀釋注射以及子宮下段連續縫合方式在本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理想,為進一步對其干預效果進行調查,筆者所在醫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抽選了90例前置胎盤患者,對欣母沛稀釋多點注射聯合子宮下段連續縫合在前置胎盤產后出血中的干預效果進行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5年2月-2016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前置胎盤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平行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33歲,平均(23.3±1.4)歲,孕周平均為(37.2±0.3)周,中央型前置胎盤16例,部分性前置胎盤16例,邊緣性前置胎盤13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年齡22~33歲,平均(23.6±1.2)歲,孕周平均為(37.1±0.2)周,中央型前置胎盤13例,部分性前置胎盤18例,邊緣性前置胎盤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學會審批。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在胎兒娩出后予以20 U縮宮素宮體注射,而后予以欣母沛250 μg宮體注射,術后觀察患者產后出血情況。

1.2.2 觀察組 患者在胎兒娩出后予以20 U縮宮素宮體注射,胎盤剝脫后在子宮下段胎盤剝脫出血部位注射欣母沛,250 μg欣母沛聯合5 ml生理鹽水稀釋后進行注射,注射量為1 ml,止血后采用子宮下段連續縫合,具體為使用1號可吸收線,在胎盤剝脫部位進行連續縫合,拉緊縫線,促進血竇關閉。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患者產后2、24 h的出血量,同時記錄并發癥發生率,調查患者手術客觀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縮宮素使用量以及欣母沛使用量。

產后出血定義:胎兒娩出后24 h,陰道分娩出血量500 ml。剖宮產出血量1000 ml視為產后出血。

1.4 出血量測量方法

采用容積法和稱重法對患者的出血量進行計算,容積法包括患者負壓抽吸瓶中的血液以及彎盤中的血液,將其放入量杯中稱量。稱重法=濕敷料重量-干敷料重量。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分娩后2 h出血量和分娩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手術客觀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欣母沛使用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1/4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10/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40,P

2.4 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發生率為6.7%(3/45),對照組患者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4.4%(11/4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41,P

3 討論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引發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病的發生與多次分娩、引產、刮宮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妊娠期間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2-3]。近年來,隨著流產、引產人數不斷增多,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4]。對于中央型前置胎盤級部分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是終止妊娠的唯一方式,針對邊緣性前置胎盤在陰道出血不多時可考慮陰道分娩,但剖宮產仍為主要分娩方式。由于前置胎盤多在子宮下段,此部位血竇豐富,平滑肌少,一旦剖宮則容易出現剝離面不閉合很容易出現出血表現,若不能及時的止血,將會對母嬰安全造成影響[5]。

前置胎盤在臨床中多采用縮宮素、子宮按摩、宮腔填塞紗布等方式進行止血,也有部分患者采用子宮縫合方式進行止血[6]。對于患者來說,上述方式的處理方式均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前置胎盤剝離面出血量大,患者病情兇險導致[7]。欣母沛學名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種無色的透明液體,其中主要成分為前列腺F2α的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鹽溶液,注射方式為肌注,其多應用在產后出血的預防以及治療中[8]。欣母沛在使用時需要稀釋,起效時間在1~2 min,藥物在到達體內后15 min達到峰值,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產后出血狀況,使手術視野更加清晰,為連續縫合創造有利條件。縮宮素是一種常用的平滑肌收縮藥物,能夠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促進剝離面血竇盡快閉合,兩者聯合能夠起到協同的作用[9]。

連續縫合是一種機械性壓迫方式,其能夠對子宮壁弓狀血管進行擠壓,縮小患者剝離面積,同時能夠壓迫血竇關閉,使創面血液凝結達到止血的作用,可吸收縫線在縫合后無需取出,能夠隨著創面愈合被吸收[10-11]。且縫線能夠對子宮起到壓迫作用,持續時間也非常長,效果更加理想。連續縫合只針對剝離部位有效,對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會造成影響,因此,不會阻礙患者子宮整體血液循,安全性非常高,患者術后預后非常理想[12-14]。此外,連續縫合術操作簡便,術中無需使用其他器械,可實施性非常高,使用安全性也非常高[15]。

本次調查針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了欣母沛稀釋多點注射聯合連續縫合術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分娩后2 h出血量為(375.6±157.9)ml,分娩后24 h出血量為(625.6±134.2)ml,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發生率為6.7%,對照組患者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4.4%,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總的來說,前置胎盤患者發生產后出血的概率非常高,而欣母沛稀釋多點注射聯合連續縫合術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產后出血量,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藥物使用量,同時能夠保證患者安全分娩,是預防前置胎盤患者產后出血的有效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寒冰,艾玲,鐘少平,等.宮腔球囊聯合欣母沛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止血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2):238-240.

[2]朱玉蓮,凌靜.子宮下段橫形環狀壓迫縫合術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胎盤剝離面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3751-3753.

[3]溫麗.垂體后葉素聯合子宮背帶式縫合對中央型前置胎盤患者剖宮產術中及術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S1):267.

[4] Teixidor Vi?as M,Belli A M,Arulkumaran S,et al.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hys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orbidly adherent placenta: a cohort study comparing outcomes before and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 Triple-P procedure[J].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46(3):350-355.

[5]麥玉玲,林蕓.垂體后葉素配合醫用即溶止血紗布治療前置胎盤出血3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0):31,33.

[6]韓崢.46例胎盤因素所致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5):961-963.

[7] Kaoiean S.Successful use of the B-Lync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13,96(11):1408-1415.

[8]張延新.胎盤附著部位注射安列克稀釋液在前置胎盤剖宮產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87-88.

[9] Poggi S H,Yaeger A,Wahdan Y,et al.Outcome of pregnancies after 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213(4):576.

[10] Goh W A,Zalud I.Placenta accreta: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morbidly adherent placenta[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inatal Medicine,the Federation of Asia and Oceania Perinatal Societies,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natal Obstetricians,2016,29(11):1795-1800.

[11]范麗江,高霞,馬亞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低位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177-179.

[12] Shim S,Hur Y M,Kim da H,et al.Evidence for No Significant Impact of Müllerian Anomalies on Reproductive Outcomes of Twin Pregnancy in Korean Women[J].Twin Research and Human Genetics,2016,19(2):146-153.

[13] Li G T,Li X F,Liu Y J,et al.Symbol“&”suture to control atonic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placenta previa accreta[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5,291(2):305-310.

[14] Ajah L O,Eze M I,Dim C C,et al.Placenta percreta in a booked multiparous woman with minimal risk factors and challenges of management in a low resource setting[J].Nigeri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3,21(3):359-360.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第4篇

關鍵詞:實習;準備;醫學;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001-02

完成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將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對于大多數醫學生來說,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自己即將進入臨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應驗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實現從學生到醫生的轉變;擔心的是面對相對陌生的環境,自己能否盡快熟悉,并是否能夠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在實習前應該作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準備:

一是思想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實習之前,應該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一,應樹立好實習的信心。面對即將到來的實習生活,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打算和希望,共同目的就是做好實習,真正實現從學生到醫生的轉變。實習對于一名醫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自己心目中沒有充分的把握,因此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畏難情緒。有的同學擔心面對新的環境及眾多的臨床科目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對于這類同學,應鼓勵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好實習任務。有的同學擔心自己在校有些功課沒有學扎實,在實習中將會遇到更多困難。要提醒他們雖然在校成績的優良對實習有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是絕對的因素,因為實習的目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問題,并及時補充理論知識的不足。同時,通過臨床實踐,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哪些知識重要。有許多問題在課堂上覺得很難理解,通過實習,就覺得很好理解。總之,首先樹立信心,對于今后實習工作中能夠正視困難、克服困難,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端正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態度不僅包括虛心求學,而且包括如何對待和學習醫學這門科學的態度,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服務對象——患者的態度。醫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作為一名實習醫生應該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這門科學,而且應該看到它研究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因此,要禮貌親切的對待患者,只有醫患關系和諧,才容易達到良好的診治效果。

第三,明確實習目的。實習的目的是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實現從學生到醫生轉變的過程。明確了實習的目的,能使自己的實習有的放矢,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

第四,對可能面臨的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實習中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這些困難不僅來自學習方面,而且來自生活方面,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與帶教老師及同學關系的處理、醫患關系的處理等等。如果實習前把可能遇到問題和困難考慮充分一些,在實習中一旦遇到這些問題和困難,就不會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影響實習。

二是知識準備。

第一,醫學知識的準備。實際上,在校學習期間,所有的學習科目都是為了實習以及今后工作中醫學知識的準備。可以說,在學校所學的每一門課程,對實習和今后的工作都十分重要。由于醫學知識涉及的科目繁多,學習時間相對較長,有許多內容將會逐漸生疏甚至遺忘,而進入臨床實習又需要經常應用這些知識,所以很有必要在進入實習前對這些知識進行溫習。面對眾多的課程,要在短時間內全部溫習一遍,顯然不現實。因此,建議同學們在進入實習點之前,將所學的科目瀏覽一遍,針對自己學得不扎實的內容進行重點補救,特別要注意對與臨床密切相關的科目的溫習和補救。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及時溫習并加以鞏固。

第二,對實習守則及醫院規章制度的準備。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學校都要向實習醫師強調實習守則及醫院的規章制度,包括接診制度、病歷書寫制度、臨床檢查制度、會診制度等等一系列規范。有些同學會忽視這些文字性的東西,事實上這些守則和制度對實習生十分重要。通過對實習守則和職責的學習,能夠讓同學們更加明確實習任務,清楚自己的行為規范,盡快熟悉實習環境,避免醫療差錯,還可以幫助大家在醫療過程中更好的為患者診治、同其它科室進行有效溝通,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實習與考研的沖突

大學生活的最后一年要到對口單位進行畢業前實習,醫學生則要進入醫院進行一年的臨床實習,而實習中期就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時間,這時就會突顯出考研與實習的沖突。

我的處理方法是,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畢業前實習的重要性。畢業前一年的實習內容包括了三年的理論知識及一年見習生活的全部內容。前四年的學習理論多于實際,學生在學習了理論知識后往往只是在頭腦中形成了疾病的概念,而最后一年的實習過程能讓學生用眼睛看到,用各種檢驗方法進一步確診這種疾病,同時系統的學習到這種疾病的治療及愈合過程,使之前的理論知識得以豐富和深刻。同時肯定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動機。隨著就業壓力逐年增大,部分學生選擇繼續學習來推遲參加工作的時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同時為自己能夠進入較好的工作單位打下了基礎。

為了平衡實習與考研復習,我要求學生每天上午必須進入科室跟隨帶教老師進行交班,交班時所接觸到的患者最多,對疾病的發病及治療掌握得也最全面。到了下午及晚上由學生自行安排實習與復習時間。這樣既讓學生參與實習,又有充分的時間供學生復習考試,還可以使實習中的實踐經驗在考研復習中幫助他們加深印象,學生們也不會抵觸每天進入科室實習了。

二、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輔助科室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臨床科室而忽略輔助科室的現象比較常見。

隨著現在醫療檢測技術的逐步提高,醫生喜歡給未確診病人進行一系列輔助檢查來確診病情。這些檢查方法為醫務人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卻減少了學生自己判斷病情的機會。使得一些學生過度依賴檢驗部門出具的檢查結果而忽略自己分析檢查結果的機會。

輔助檢查技術與臨床技術密切相關,輔助檢查結果往往是檢驗者據自己的經驗主觀判斷病情,出具的報告與被檢查者當時狀況和檢查者經驗有極大關系,而能把這些關系聯系起來的只有主管醫師。如果主管醫師不能把患者病情與檢查結果相結合起來判斷,很可能出現誤診。這就要求臨床醫師在掌握好臨床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輔助檢查技術,以更加準確的診察病情。

三、工作面試忽略實習

眾所周知,大學生畢業前實習這一年,同時也是各用人單位招聘面試時期,學校及醫院會盡可能聯系更多的用人單位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有些同學自進入實習以來便一門心思制作簡歷,參加各地舉辦的招聘會而忽略了臨床實習。然而用人單位在審查簡歷時往往很重視實習單位的評語及推薦信。這就會出現,在畢業前一些參加過大大小小招聘會的同學沒有簽約到合適的用人單位,而一些自始至終認真實習的同學在畢業時進入了不錯的工作單位。因此,大學實習生活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學生本身學習及技術的提高,更關系到今后的就業。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第5篇

【關鍵詞】口腔醫學生; 實習質量; 因素; 分析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學習中的極為關鍵的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反映。臨床實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本文就目前影響口腔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湘潭市口腔醫院、湘潭中心醫院及長沙市口腔醫院實習的2005級湘潭職業技術學院口腔技術臨床實習生共124人,同期實習帶教老師28人,總計152人。

1.2調查方法:對上述調查對象在完成實習后進行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內容包括:找工作、實習興趣、實習態度、老師素質、教學條件、教學方法、醫院管理、其他因素。調查問卷統一印制、統一發放、統一回收,不記名。共發出調查問卷152份,收回有效問卷152份。

2調查結果

在收回的152份有效問卷中,按所占比例的高低,分別是:找工作43.4%(66/152)、實習態度19.1%(29/152)、教學方法12.5%(19/152)、老師素質9.2%(14/152)、實習興趣7.9%(12/152)、教學條件3.9%(6/152)、醫院管理2.6%(4/152)、其他因素1.3%(2/152)。

3討論

3.1影響實習質量因素分析:

根據收回的152份問卷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占前5位的影響因素分別是:找工作、實習態度、教學方法、老師素質、學習興趣,占調查總數的92.1%(140/152),而教學條件、醫院管理、其他因素等則只占7.9%(12/152)。這說明找工作、實習態度、教學方法、老師素質、實習興趣等是影響口腔醫學生實習質量的主要因素。

3.1.1找工作:隨著口腔專業招生人數的日益擴大,口腔專業類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了。尤其是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起點一開始就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因此,找工作的壓力更大。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們在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尋找未來的工作崗位。這樣一來放在臨床實習上的精力也就分散了。特別是實習的最后半年,占用了學生不少的實習時間,耽誤了實習機會。

3.1.2實習態度: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90后出生的,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缺乏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精神。實習不主動,不尊重老師,不想動手的“三不”現象較為普遍。眾所周知,內因決定外因,態度不端正,勢必造成主動性的缺乏,只能被動的灌輸;不尊重老師,恥于請教,從而有效的動手機會就少。這樣的實習是不會有很大成效的。

3.1.3 教學方法:同樣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結果大相徑庭。口腔醫學是一門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動手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實習的質量和將來的個人水平。因此在實習中,帶教方法對學生的診治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有的老師完全放手,任學生自己操作;有的老師不輕易讓學生動手,而是讓他們多看多想多問,到一定時間后再動手。前一類老師的帶教方法,只注重“量”而忽視了“質”,效果并不好。后一類老師的帶教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能真正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口腔醫學生來。

3.1.4教師素質:帶教老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常常會直接影響到實習生的實習質量。有少數老師對帶教實習工作積極性不高,精力投入不足,教學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直接影響到實習質量。

3.1.5實習興趣:臨床實習的目的是通過診治病人,理論聯系實際,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操作水平。而對實習的興趣是直接影響實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職業學院的學生來說,絕大部分僅僅就是為了畢業后找個工作單位或自謀職業,而不是將來成為一名醫學大家。由于目的不一樣,興趣也就不同。有的學生一下實習單位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拉關系、找門路;有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信心不足,得過且過,無心實習,從而嚴重影響實習的質量。

3.2相應對策:

綜合分析上述影響因素表明,口腔實習生的個人行為對實習質量的影響是占主導因素,外部原因如教學的方法、帶教老師的素質等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為了提高口腔醫學生的實習質量,筆者認為,首先應針對實習生個人因素著手,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一、加強實習生的臨床實習前教育。學校要從端正實習態度,明確實習目的,培養動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強學生臨床前的教育。努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臨床思維及操作能力強的新時期口腔醫學人才[1]。在進行崗前培訓時,對學生要進行充分的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素質教育,促使他們勤奮學習,努力進取。

第二、合理解決臨床實習與找工作矛盾沖突。如何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是大學畢業生不得不面臨的實際問題。正確的處理這些問題,將對口腔實習生提高實習質量有很大幫助。筆者認為,學校應統一規定一個時間,組織用人單位來院校開展招聘活動;還可以針對性地選擇部分用人單位到優秀的實習醫院進行實地考察。進行雙向選擇,這樣實習生就不用到處奔波, 浪費寶貴的實習時間。

第三、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在接診病人時,帶教老師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但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注意學生在整個診治過程中的表現。而且出現問題要注意不要當著患者訓斥學生。同時,作為學生走上社會的第一個啟蒙者,不僅僅要教他們如何做事,還要教如何做人,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漸培養他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善于與病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臨床帶教老師的素質對提高臨床實習質量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帶教老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實習單位要把教學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能把實習當作“副業”。要充分調動帶教老師的積極性,同時,制定相應的激勵方案,并給予切實地落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眉山市| 广丰县| 忻州市| 洛宁县| 元阳县| 延吉市| 高阳县| 阜南县| 临清市| 潢川县| 平顶山市| 卢氏县| 高邮市| 玉山县| 商水县| 利津县| 金堂县| 宝鸡市| 台北市| 吕梁市| 夏邑县| 石河子市| 嘉禾县| 福建省| 内乡县| 苍梧县| 加查县| 大新县| 九江市| 井陉县| 三亚市| 东辽县| 遂昌县| 涡阳县| 贡嘎县| 封丘县| 平潭县| 珲春市| 莫力| 黄浦区|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