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骨科護理新技術

骨科護理新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骨科護理新技術

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第1篇

1內固定技術的發展與骨科護理

內固定技術的發展其代表是AO組織,是一種設計非常精細的內固定系統,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極大的方便了臨床護理工作,如脛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鋼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護士在進行不同護理的同時還要注重石膏的護理與觀察,而現在由于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采用了堅強的鋼板內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護理工作由繁瑣變得簡單,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減少了由于長期臥床所致的并發癥,有利于肢體的康復。然而內固定技術的發展,雖然在某些方面簡化了臨床護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無法完成的高難度的、危險性大的手術現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經胸腔或胸腹聯合入路來完成脊柱結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內固定術[1]、脊柱側彎的前路矯形內固定術等,要求護士在術前及術后的護理以及術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問題。

1•1重視術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術前,患者雖然思想上已經做好手術準備,但是對于具體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效果仍然是顧慮較大。護士應向患者大致介紹手術情況和方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完善術前教育,并介紹一些成功病歷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接觸患者時間較多,術前教育能夠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使其積極配合。特別應注意術前教育,年齡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因兒童手術往往由父母決定,術前教育主要針對家長進行,但對于少年患者,應考慮患者本人對手術的承受能力。在實施術前教育中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盡量用常人的語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膽怯和迷茫。術前教育應包括對手術室先進儀器設備的介紹、疾病的診治、手術方式、手術優點及手術中的安全保護措施等,從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術前護理準備

現代骨科手術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經常可從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聯合入路顯露脊柱,所以術前護理除常規準備外,還應包括肺部胃腸道、皮膚準備等。

1•3術后觀察及護理

無論何種內固定手術,都應密切觀察術前、術后肢體的運動感覺以及血運的變化。對于經胸腔行脊柱前路內固定的患者,術后都帶有閉式引流管,除常規護理外,還應經常觀察患者是否有胸悶、氣短等現象,并注意觀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顏色(對于腹腔負壓吸引的也應有相同的措施)。

2微創骨科的發展對骨科護理的影響

近年來微創骨科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80年代出現的關節鏡技術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較成熟的微創骨科技術,如經皮椎間盤鏡下椎板間開窗、椎間盤摘除術,經胸腔鏡或腹腔鏡行脊柱側彎矯形內固定術,或脊柱結核、腫瘤等病灶清除活檢術等[3]。而相應的內鏡技術則要求護理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

2•1術前不進行刮除體毛的工作

因為內鏡技術手術切口小,感染的機會較少,現有文獻報道,在手術前1d刮除體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創口,在這些微小的創口中,容易存留細菌,從而導致感染的機會增加。所以現在術前皮膚準備應改變觀念,不需常規刮除體毛,如確需備皮,可在手術室進行,而且只需刮除手術切口周圍的體毛即可。

2•2功能鍛煉由于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較快,臥床時間常常由手術后1周縮短至術后當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導和鼓勵患者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是術前和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如,關節鏡下異體肌腱移植修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術前教會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術后第2d即可讓患者進行鍛煉,對患者早期恢復關節的穩定,減少打“軟腿”,恢復移植肌腱的正常張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于頸椎間盤鏡行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的患者,術前應該教會患者正確的上下床姿勢,在術后第2d就可鼓勵患者下床進行鍛煉。

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骨外科;手術患者;心理護理;康復

骨外科手術是治療骨科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負擔,微妙的刺激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因此,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與護理是一項重要的綜合應用模式,對于護士而言,更要有過硬的護理知識,也要有做好患者心理護理的知識體系和耐心,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骨外科手術患者4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先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骨外科手術患者4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齡15-80歲,平均年齡35.4歲。其中引起骨傷的原因有:交通傷14例,擠壓,切割傷12例,墜落傷3例,其他傷11例。四肢和脊柱骨折14例,合并重要神經,血管及肌腱損傷15例,合并其他重要臟器損傷5例,一般軟組織損傷6例。手術治療情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16例,神經,血管,肌腱修復術14例,人工關節置換術4例,截肢術6例。

1.2 方法

1.2.1 手術以及護理方法 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通過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進行定期的手術治療。同時,采用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在手術之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對不同患者在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情況下,尤其是對于有截肢手術的患者以及手術之中可能有并發癥出現的患者,要及時加強與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同時,護理人員及時認真的分析患者的病因,根據患者的病情、受教育的程度、年齡、工作背景等多方面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讓患者及時了解手術方法以及結果的可能,實行人性化的護理管理。在手術之中也要做好各項康復護理,讓患者及時熟悉手術室的綜合環境,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通過語言、撫摸等方式拉近與患者的關系,不要大聲喧嘩,讓患者感受到一種親切感和滿足。在手術之后同樣要做好護理工作。做好心理康復護理。在手術之后,讓患者采用舒適的休息,抬高患肢,細細觀察患者說的每一句話,并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在護理過程中,要有開朗的微笑等表情,不要有嘲笑等行為,以免給患者帶來心理陰影。同時,要告訴患者做好手術之后的各種功能訓練,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序的、分階段的、循序漸進的練習,讓患者感受到康復帶來的心理壓力釋放。

2 結 果

40例患者通過手術治療以及心理健康護理等結合,其中,1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術,1例肢體肌力減退,1例人工關節術后感染,1例截肢后殘斷痛,其余患者獲得較滿意療效,總有效率為90%。

3 討 論

骨外科患者是由于身體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打擊,就會出現肢體伴隨有疼痛感覺甚至出血等現象,這是患者的心理底線是最弱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表現出恐懼、煩躁、冷漠甚至輕生等念頭,尤其是一些酒后受傷者還會有激動、狂躁等心理表現,因此,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要針對這些不同的心理反應采用相應的護理對策,并結合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采用及時的治療與護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從本研究的整體效果來看,通過在手術治療中使用心理護理以及康復治療的方式,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幫助,總有效率達到了90%。

在具體的心理護理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相應的護理方式。對于新入院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上,要對患者要熱情接待,對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時解決,可以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決心。并做好手術前的心理護理。要想對患者實施術前的心理護理,必須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不同年齡、性別、手術類別、職業等心理狀態差異做出正確的判斷,應用心理護理啟發患者與疾病抗爭、解除心理障礙,提高抗病能力,做好術前的心理護理。對于不同個體患者的心理護理,尤其是有些性格怪僻、自重好強,怕病情惡化,容易消極,失去戰勝疾病的信心,兒童易表現對疼痛的恐懼,有些癌癥患者表現絕望,不接受治療,甚至拒絕。護士應主動熱情,耐心細致與患者交談,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護士必須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感,讓患者產生親切感、舒適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在患者術后的心理護理上,要耐心做好術后的心理護理,用親切和藹的語言安慰鼓勵患者,講解手術情況,詳細交待術后注意事項。注意抗生素的合理應用,不要濫用抗生素等等,并做好出院的康復護理,告訴患者在家里做到定時翻身,預防褥瘡的發生,注意清潔衛生,做好石膏護理,發現問題及時聯系,有條件時要隨時電話聯系,讓患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盡快康復定期進行回訪,實行人性化的護理管理。

總之,通過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采用心理護理以及康復治療的運用,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及時調整護理措施,做到又細心、耐心、信心。通過醫護人員的整體護理,及時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整體改變手術患者的心理因素,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讓患者加強與醫生的配合,提升手術的整體質量,并未康復治療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撐,更好的促進患者的整體療效。通過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并結合手術治療,對于骨外科手術患者的康復有著很大的療效作用,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措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東辰,耿軍.擇期性手術病人的心理應急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6,31(12):692-695.

[2] 賀旭,洪軍,解亞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調查[J].現代康復,2001,5(5上):102.

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骨科護理發展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醫學技術的發展,骨科醫學也在不斷拓展,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涌現。護理對象的轉變,使得患者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骨科護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適應社會和患者的要求,護理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想出對策,以更好地促進骨科護理的發展。

1骨科護理的新發展

1.1疾病譜與病種的改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傷的患者成了現代骨科主要的護理對象,他們往往表現為多發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的損傷,此類患者以青壯年為多;單純的四肢骨折、脫位等則以老年人為多。

1.2老年骨科護理需求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數的30%~35%,老年頸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關節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牽引治療也逐漸被手術內固定、關節置換所代替。年齡從50~60歲擴大至80~90歲。同時高齡與手術后非手術并發癥有明顯相關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高[1],這也為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難題。

1.3診療手段的發展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骨科醫生所能應用的診療手段在不斷更新。新技術、新項目日新月異,特別是社會老齡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齡患者不能耐受長期臥床,骨折單純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患者明顯減少,外科手術干預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骨折固定從內固定、外固定發展到髓內釘。脊柱手術從腰椎到胸椎、頸椎。斷肢再植從單側肢體到多側肢體,甚至多個節段的再植。嚴重開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毀損面臨截肢的肢體,經過清創骨折固定、血管神經修復,皮瓣移植的保肢手術。關節置換擬股骨頭到全髖、全膝,從單側置換到雙側置換等。都為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書本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1.4護理對象的需求在發展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著患者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骨折患者要求盡早離床活動,截癱患者要求再次手術、恢復肌力、重返社會,關節重建患者要求術后功能恢復良好,骨腫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療提高生活質量等。他們需要最好的醫生、最好的手術、最優質的護理。

1.5護理對象康復地點及模式的發展骨科患者需要從醫院康復到社區康復及家庭康復。骨折患者因長期臥床、恢復緩慢、易出現并發癥等特點,再加之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醫療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醫院治療康復的基礎上,逐漸擴展護理的范疇,提供專門化的護理服務[2],進一步發展到社區康復及家庭康復。在國際范圍內,均有一種新的趨向,即重視在家里給骨科患者(包括術后患者)良好的護理和康復訓練。因為大多數骨科患者的康復過程是長期的,無法長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觀察了一批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住院康復患者和家庭康復患者的功能結果,發現兩者相同。類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導和監測,家庭康復和社區康復對骨科康復來說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2針對骨科護理的現狀應采取的措施

(1)常見病的變化要求骨科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維、果斷的處事能力,分秒必爭的急救意識為搶救生命贏得時間。同時要拓展知識面,不僅掌握骨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還要掌握腦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學科的知識,更好地為患者服務。(2)針對老年患者知識層次低,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病情復雜多變。護理工作應勤、細。巡視病房要勤,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注意事項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家屬的看護能力。觀察病情要細,不僅要觀察手術的局部情況,更要觀察全身情況。交接班要細,做到床頭交接班,當面講清、看清,避免意外發生。(3)由于診療手段的不斷發展,書本上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同一種疾病癥狀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護理人員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況下,應多與醫生溝通,參加醫生查房及術前討論,使護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時要加強護士的在職繼續教育。而且要根據職稱、工作年限,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培訓。隨著國內外護理事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健康需要的變化,使得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對護理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骨科護理需要專門化、細分化,骨科需要開展社區和家庭護理,骨科康復護理需要專門的人才——專科護士。骨科護理的發展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多種類的、個性化的服務,這就需要培養一批護理專家。國外大量研究證實,臨床護理專家的出現對提高專科護理水平,促進護理學科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骨科護理的發展與骨科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4]。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黃人健老師指出,“要抓好護理人員的在職教育,不斷擴大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們的護理隊伍形成一個“T”字形的人才隊伍。(4)隨著患者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及業務能力。加強溝通,正確處理好護患關系,縮短護患距離,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5)從醫院康復到社區康復到家庭康復的轉變,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在住院期間指導患者康復的鍛煉,還要教會家屬如何督促協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鍛煉,增強預防為主的意識。骨科康復護理需要專門的人才,專門從事骨科患者的康復工作。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工業化的發展和現代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骨關節疾病已日益構成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甚至導致殘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開會議,決定將2000~2010年定為“骨關節十年”,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一項針對骨與關節疾病的運動[2]。“骨關節十年”給骨科康復護理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也給骨科護理人員提出了新的平臺,要培養專科康復護理的人才。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業務、新技術不斷的開發應用。護理專業內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專科性逐漸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化素質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們骨科護士在忙于臨床護理的基礎上,要不斷增加科學知識儲備、不斷更新知識,拓寬視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不斷進取,才能適應專業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晨

【參考文獻】

1童小峰.骨科護理的新趨勢及對策.河北醫藥,2003,25(1):62-63.

2許紅潞,張瑞芳,陳曉玲,等.從“骨關節十年”談專科護士發展的必要性.護理管理雜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復學的內涵和發展趨勢.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3,5(3):242-244.

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心理;服務;態度

1骨科護理常見問題

1)患者存在心理的問題:

骨科患者發病突然,經過長期的治療,擔心過早活動會影響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斷,故骨折或骨病的患者存在恐懼、悲觀、焦慮、痛苦,由不良心理導致不良的健康行為,產生不良后果。例如,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發生率高達90.47%,而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正確的飲食知識指導以及創傷所造成的不良心理行為。

2)護士忽視出院指導

護士對骨科患者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比較重視,做得也比較好,出院指導往往容易被忽視。調查研究表明:骨科患者出院前的健康需求程度最高。骨科患者病程長且恢復慢,住院治療往往僅占整個療程的1/3~1/2,出院后仍有活動受限或外固定及功能鍛煉不當達不到效果,因此骨科患者的出院指導極為重要。但由于康復護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康復護理起步晚,骨科護士的康復意識不足及康復知識欠缺,因此,骨科護士開展康復護理內容局限,不全面。

3)護士業務水平不足

業務技術水平問題也是誘發護患糾紛的常見原因,有些護士專科理論知識缺乏,如髖關節術或頸、胸、腰椎等骨折患者搬動時不注意正確肢體擺放而出現髖關節脫位或造成脊椎的再次損傷。老年患者住院時間長,生活不能自理,在給患者行理療或使用熱水袋時不注意溫度調節而燙傷。有時未指導患者陪護喂食方法及注意事項而引起患者嗆咳窒息死亡,如出現糾紛護士也要負法律責任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質量要求日趨增高現在臨床一線護士多數較年輕,臨床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扎實,技術不過硬,導致家屬不信任;應變能力差,缺乏必要的護患溝通技巧,遇家屬埋怨或不滿時,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使家屬失去信任感。

4)醫患欠缺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護士與患者的溝通少,解釋工作不到位,具體表現為護理人員對患者不尊重、不關心、講話生硬、隨便、不負責任、注意事項交代不清,造成患者及家屬極端不滿而引發糾紛。如頸椎骨骨折患者未告知患者頸部頸圍外固定制動的目的,未嚴密觀察呼吸情況,胸、腰椎骨折患者未告知絕對平臥硬板床的重要性,患者自行下床活動,肢體出現麻痹,嚴重時出現下肢癱瘓。

5)法律意識淡漠

長期以來的護理傳統,護士習慣于處于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護士更多地考慮如何盡快地去解決影響病人健康的根本問題,因而忽視了潛在的法律問題,對一些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認識不足。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證據意識,忽視了證據的收集和管理,出現糾紛時拿不出證據。

6)其他

如急救物品、藥品、器材未嚴格管理延誤搶救時機;病區安全措施不到位;病例資料記錄不完整;病案管理不嚴;患者對醫院收費制度的不明了,均會導致醫療糾紛問題的產生。

2骨科護理常見問題處理對策

1)心理護理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地溝通,認真傾聽患者主訴,對患者進行細致地觀察,評估患者心理問題,對患者表現的負性情緒給予理解,交流溝通時表現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解釋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方法和可能的康復過程,介紹主治醫生的技能及合適的營養飲食方法等。同時教授患者減輕痛苦和不適的方法,進行放松訓練,降低心理應激程度。

2)重視骨科出院患者出院指導

正確地指導患者出院后的臥位、飲食、休息、功能鍛煉及藥物應用等,有效地促進了疾病的愈合過程及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定期復查并對骨科患者進行隨訪有助于動態觀察患者的康復過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根據骨科患者陪護多的特點,健康教育不僅著眼于了患者,更著眼于了陪護人員,要求一一落實,護士加強了巡視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報告。對患者及家屬的傾訴和詢問應耐心傾聽,并給予詳細解釋。對不配合治療及護理的患者,應耐心開導,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3)增強了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使科內每位護士都能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每進行一項操作,每記一次護理記錄都會考慮“法律”兩字。在科內推出的“科內存在問題登記本”上每位護士都會發揮主人翁精神,詳細記錄科內近來發生的一些護理問題,并組織科內全體人員學習討論,將護理糾紛、差錯、事故遏制在萌芽狀態。

4)加強學習護理行為規范

只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及護理技術水平,才能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科室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專科知識學習,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和禮儀培訓,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語。學習落實規章制度與職業道德教育,護士長堅持了嚴格事前控制,嚴肅事后處理,加強了不安全因素及差錯事故的管理,對每一件護理缺陷和差錯一查到底、明確責任。合理安排護士排班制度,使每個時間的工作效率服務效率都保持一個很高的水平,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3結語

在骨科護理中要堅持“病人第一、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觀念,嚴格執行操作規范是病人安全的保障,護士長管理到位及護士的責任感是病人安全的保證。實施層級管理:護士長――責任護士――臨床護士,充分發揮責任護士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加強病人安全防護,確保病人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凌云,周清宏,余莉.骨科臥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預

防措施.護理研究,2009,19

[2]田君葉,劉均娥,穆紅.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

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9,42(4)

骨科護理新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骨科;護理風險;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指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起來是很小的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2]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將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

1骨科的護理風險

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車禍或意外事故傷者居多,急診多、多發傷和復合傷等嚴重創傷者多,另外頸椎、腰椎等大手術多,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術后管道多,病程及臥床時間相對較長,對護理要求高、難度大,生活護理繁重,患者及家屬無心理準備,承受力差等特點。從而導致護理工作面臨的風險多的特點。

1.1病人跌倒、墜床

骨折后自理能力下降,行動不便,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

1.2輸液外滲

骨科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脫水、消腫,因該藥物為高滲液體,如輸液外滲,處理不及時易出現局部軟組織壞死,甚至引起各種糾紛。

1.3引流管扭曲、脫出、堵塞

各種引流管的擺放,對于疾病的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未能及時觀察和發現問題,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或出現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1.4窒息

頸椎外傷尤其是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存在的影響呼吸功能的因素:延髓呼吸中樞受壓迫,引起中樞性呼吸抑制、咳嗽發射遲鈍、呼吸機麻痹、氣道狹窄等使氣道內分泌物增加、排除困難、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頸椎前方重要器官、血管較為集中,而血管、組織水腫及假體滑出造成的呼吸困難,可引起患者窒息。術后活動性出血形成的血腫可直接壓迫氣管,造成窒息。

1.5泌尿系統感染

由于治療疾病和手術的需要,骨科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導尿管。護士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留導尿者每天必須行會陰擦洗兩次。如果操作不當或患者體弱多病,機體抵抗力低下事,就有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風險。

1.6護理書寫不規范

護理文書是重要的病案資料,對患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是很重要的法律依據。具有嚴肅性、嚴格性,更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護理文書的書寫必須保證全面、真實、及時、準確。但在實際工作中,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如記錄不全面、時間或日期未寫、問題處理后未做記錄、前后記錄有矛盾、不觀察病情照抄上一班記錄等,嚴重違背了護理文書規范要求。如有糾紛,將直接導致敗訴。

1.7治療操作中的風險

無論是輸血、輸液及各種注射,還是發口服藥,采集各種血標本等稍有不慎均可造成各種損失甚至是傷害,特別是配藥和更換各種液體時,由于現在各種藥的品種繁多,用藥頻繁的更換,輸液人次多,實習生多,輸液量也大,使用雙通輸液器等原因使配伍禁忌問題時有發生,這使護理工作潛在的風險問題更加繁多。

1.8壓瘡

骨科病人因需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患肢疼痛、全身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康復時間長,如護理未到位易使患者形成壓瘡。

1.9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滯后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漸完善,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受傳統護理習慣的影響,護士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3]

1.10專業理論技術及新設備操作知識缺乏

骨科手術發展較快,各種新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若對各種專科操作及專科知識不熟練,而產生技術風險。如在對頸椎損傷病人翻身時,操作不當易發生呼吸驟停;脊髓損傷患者在搬運或翻身時,未保持頭、頸、軀干呈軸線而造成損傷加重;在石膏未干的情況下搬動病人,造成石膏變形、折斷等技術風險。

2護理風險可能導致的后果

導致病人受傷、傷殘、并發癥及死亡;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對患者的健康權益和經濟權益構成危害;導致醫療糾紛、投訴,甚至法律申訴;使職工工作壓力大;使公眾對醫院失去信心,使單位在人力、金錢及聲譽受到損失,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本身也構成危害。

3護理風險管理的策略

3.1樹立護理風險意識

組織護理管理人員參加風險管理培訓,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全員防風險的能力,灌輸“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的理念,采取各種形式組織全科護士反復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讓每個護士通過學習強化風險意識,使之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常規。

3.2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護理風險管理預案

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護理質控人員、護理骨干組成。通過以往積累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明確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在結合骨科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評估,制定各種應急預案。

3.3持續護理教育培訓、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遇到疑難病例、復雜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邀請醫師講課,制定護理計劃,有效地做好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士對疾病的預見性。對年輕護士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分階段考核,營造學習氛圍,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減少系統內部人為因素而引發的護理風險事件,對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制定統一的操作規程,且做好培訓,確保人人掌握。

3.4加強護患溝通,規范護理記錄

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于患者和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問題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護理文件書寫常出現的問題如缺項漏填,護理措施及過程記錄不全,護理記錄與醫療記錄不符合等,通過培訓及不定期檢查,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提升護理質量。

3.5維護病區環境安全

對危重、大手術后患者,盡量調至易于觀察接近護士站的病房;對意識不清、小兒、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患者應加床護欄,并將危險品遠離患者,以防墜床、燙傷或意外傷害;對行動不便者將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盡量保持衛生間、開水間、走廊、病房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志,以防摔倒。

4效果

4.1提高了護士的風險意識

通過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和運用,針對護理薄弱環節進行分析,找出避免和控制風險的方法,提高了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護理隊伍的抗風險能力[4],避免了護理工作中的風險。

4.2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理風險管理與護理質量二者相輔相成,及時發現護理風險問題不僅拓寬了護理工作大的范疇,還為護理質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臨床依據,促進了醫院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7.

[2] 李亞潔、張立穎 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9-9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朝阳区| 天等县| 天津市| 永清县| 舟山市| 米脂县| 辰溪县| 那曲县| 西城区| 和田县| 铁岭县| 葫芦岛市| 安义县| 陆河县| 商洛市| 太原市| 太谷县| 司法| 阿克陶县| 怀柔区| 晴隆县| 大竹县| 尼玛县| 南城县| 浦江县| 黄浦区| 泰顺县| 北宁市| 汽车| 陕西省| 盐津县| 赫章县| 宜昌市| 新安县| 富裕县| 阜城县| 枝江市| 佛教| 荥经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