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疾病預防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神經病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3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891-02
由于人口老齡化及社會競爭加劇,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致死率和致殘率高居不下,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沉重負擔。在這種社會壓力之下,神經內科醫師的培養勢在必行。然而由于神經病學本身的特點,如概念繁雜、內容抽象、涉及范圍廣,致使神經病學的教學難度大,教學效果明顯落后于內外科,因此對于神經病學的教學改革是擺在當今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1 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醫學教育必須由“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病人為中心”,近來提出了培養醫學復合型的高質量人才的教學目標[1]。在這種新的醫學模式之下,傳統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采用“灌注式”的教學方法,過度強調“教”,而學生在此過程中究竟能“學”到多少常被忽略。傳統的教學模式雖有一些內在優勢,如系統性、漸進性、廣泛性,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掌握醫學知識,但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即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致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差,對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厭惡感。因此就需要教育者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從“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主動思考的能力。
因此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BL)[2]等增加課上互動,旨在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課堂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再由教師總結,討論關鍵問題,解答學生疑問。將原課堂上教師單邊講授,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可以在課堂上實行病例教學法,選擇適于學生水平的典型病例,每人派發一份病例摘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課時選派代表進行發言,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惑進行重點講授,尤其是討論疾病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通過教師講授及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初步建立臨床思維,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3]。
2 教學內容的改革
2.1 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神經系統疾病眾多、知識繁多,而課程設置的課時又很少,因此要求教師講授時必須重點突出。教師應對重點章節的重要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對于一些淺顯易懂的內容則可以通過自學及見習的方式學生自主學習。在知識的講解上,應遵循由易至難原則,按照順序講授的同時,抓住重點講深講透,特別是知識點間內在的病理生理邏輯關系,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如重癥肌無力這一章節的講解,在按照定義、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的順序講授的同時,重點強調病態性疲勞,以神經肌肉接頭損害的病理生理貫穿定義、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等,使學生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質、把凌亂的知識點形成鏈條。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和逐步建立基本的臨床思維模式,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基礎。
2.2 基礎知識與學科前沿相結合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不高,學習效率普遍低下。為此,在授課內容上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學科的發展史和前沿相結合,在講述疾病時穿插相應的科學發現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治療手段和技術[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本學科的講座,不僅可以彌補課時有限所造成的不足,也可以幫助學生開放思維,拓展學習思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對于這門學科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3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非重點的章節或某些疾病相對前沿的研究,可以在課堂上做簡要介紹,指導學生進行網絡檢索相關文獻或到圖書館查閱相關參考書籍。學生可以對感興趣的課題撰寫綜述,授課教師進行批閱,將修改建議反饋給學生,學生再次查閱文獻,對其進行補充和修改,相對優秀的文章可以鼓勵投稿。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覺主動的獲取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
3 教學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體、網絡的應用 神經解剖為神經病學的基礎,因為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與損害的解剖部位密切相關。然而對于這一部分知識,大部分學生反映晦澀難懂,因此在課前教師應抽一點時間幫助學生復習神經解剖知識。授課教師可以在講解每一系統的典型疾病是,將該病所涉及的神經解剖知識,利用具有動畫效果的圖形、CT、MRA、DSA圖片制作成文、圖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必要時還可借助于模型,使學生對于抽象的神經解剖產生客觀的認識和理解。
鑒于目前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可將某些知識點制作成視頻資料,供學生學習。如將臨床典型病例和少見疾病發作時的臨床表現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不僅使學生對于抽象的書本內容,有直觀、立體的認識,如癲癇的發作、病理征、各種病理步態,同時也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時間、場地、人員、病種限制,更加直觀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最大效率掌握神經病學的重點、難點,比傳統的“口述+講義”的教學模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授課教師不能過分依賴于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重難點要適當進行板書。
3.2 加大對學生見習的重視 作為臨床課程學習中重要一環,見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消化授課內容,也可以拓展學生視野。見習和授課應同步進行,不僅可以及時鞏固課上內容,增加趣味性,也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同病人溝通。見習不同于實習,前者的時間分散,授課教師在發現臨床上典型病例時,就可以組織、安排學生進行見習,如帕金森病人的慌張步態及齒輪樣肌張力增高等椎體外系受累表現,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見到多種多樣的病種,以及某些罕見病種。學生還可以參加查房,鼓勵學生思考、討論、提問,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理解、形成有體系的臨床思維,將見習的效果最大化。
4 改革考核模式
4.1 注重能力考核 為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考前突擊、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不良習慣,應將考核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考核方式應從理論考試轉變為能力考核,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考核的過程及內容要以“能力考核”為中心。在日常課上增加小測驗,及階段性測驗,不僅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復習課上內容,加強記憶,同時也作為學生出勤率的標準。縮小期末測驗成績所占的比重,期末考題中主觀性試題應與客觀性試題相結合,并逐步增加前者的比重,著重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后者則注重考查學生對神經病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將課堂討論、文獻閱讀、階段性測驗作為總成績的一部分。
4.2 注重臨床實踐考核 重點考察學生對于臨床問題分析及解決的能力,增加對于臨床實習及見習階段的考核。主要包括①病史采集,授課教師選取臨床常見病例,學生進行病史詢問;②體格檢查,學生對病人進行針對性內科查體及詳細的神經專科查體;③病例分析,學生在病史詢問、體格檢查的基礎上,給出初步診斷,提出診治方案,完成大病歷的書寫;④腰椎穿刺術的考核,可在模擬人上進行,10分鐘內完成口述及操作。⑤頭顱CT、MRI閱片:隨機抽取頭顱CT或MRI片1份,10分鐘內給出判讀結果。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挑選CT或MRI片時應選擇較能反應疾病特點的典型影像片。授課教師對于以上每一個板塊進行評分,著重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5 結 語
神經病學內容繁雜、知識點眾多、涉及范圍廣泛,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認識到,以往枯燥的教師講授書本知識的方法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提高神經病學教學的質量,要求教育者們對教學的方法、教學內容及考核模式進行改革。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PBL、CAI、啟發式、病例導入、多媒體、網絡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從根本解決神經病學目前存在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李兆松,王忠彥,呂海波.試論醫學模式轉變與醫學教育高個[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2):124-128.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導致纖維蛋白、紅細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細胞在深靜脈內形成凝塊的過程, 好發于下肢[1]。而DVT一旦形成, 因靜脈回流障礙而導致患肢腫脹, 輕者可造成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 重者可因栓子脫落并發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文獻報道, 在未采取預防措施的條件下, 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達35%~68%[2], 老年患者又多伴有動脈硬化、高血脂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是易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故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 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尤為重要。2010年3月~2013年10月, 作者對69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 有效的預防了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31例, 女38例, 年齡59~82歲, 平均70歲。股骨頸新鮮骨折62例, 股骨頸陳舊骨折7例。行股骨頭置換術42例, 行全髖關節置換術27例。本組術后發生1例心肌梗死死亡。3例明確診斷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其中兩例進行了介入治療。
2 護理
2. 1 術前護理 評估患者既往有無糖尿病、創傷、高脂血癥、惡性腫瘤及有無吸煙史。圍繞評估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健康教育及其護理。①控制血糖。②戒煙酒。③指導患者正確的深呼吸及咳嗽動作。④盡量避免下肢穿刺及輸液。⑤藥物預防:術前常規遵醫囑應用低分子肝素。⑥適度的床上活動如翻身、踝泵等, 以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2. 2 術后護理
2. 2. 1 術后護理觀察 ①患肢纏繞彈力繃帶, 外展≤15°處于中立位。②做好術后有效負壓吸引, 防止髖部、腹股溝部出血腫脹, 減少局部壓迫可預防DVT[3]。護理則應保證切口引流管通暢, 經常捏擠引流管, 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數量。③觀察小腿有無疼痛、壓痛、肢體遠端水腫、皮膚發紺等。其中, 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癥狀。④聽取患者及家屬對胸悶、胸痛、咳嗽、咳血、呼吸困難等癥狀的傾訴。⑤患者有無發熱。⑥觀察應用低分子肝素時出血并發癥。⑦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 有無心電圖出現T波倒置。⑧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新鮮水果, 適量飲用蜂蜜水, 保持大便通暢, 要盡量避免因排便困難引起的腹內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⑨鼓勵患者多飲水。24 h飲水量2500~3000 ml。
2. 2. 2 功能鍛煉, 促進靜脈回流 術后回病房即指導家屬不間斷捏揉腓腸肌。麻醉作用消失后, 按醫囑使用止痛藥, 鼓勵并督促患者進行患肢足趾、踝關節主被動屈伸活動。應用間歇性加壓充氣裝置。抬高患肢20~30 cm, 不在腘窩或小腿下單獨墊枕。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 增加肺活量, 改善血液循環。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家屬同時可以進行小腿三頭肌、腓腸肌的向心性按摩。注意健側肢體和上肢的屈伸、肌肉收縮等活動。
2. 2. 3 DVT的護理 ①一旦發生深靜脈血栓, 囑患者絕對臥床。②嚴禁按摩患肢, 避免栓子脫落。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幅度過大。③保持病房安靜, 避免不良刺激。④每天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嚴密觀察有無皮膚黏膜出血征象, 有無血尿、便血、穿刺點出血等現象。各項護理操作動作輕柔, 防止機械性損傷[4]。⑤警惕肺栓塞的發生。
3 討論
DVT的發生是局部和全身諸多因素所致的疾病過程, 護士要熟悉DVT發生的機制、高危因素及臨床表現以及預防和護理措施。本護理小組對患者的術前評估、健康教育、術后進行基礎和專科的護理干預, 對降低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DVT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醫療費用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陽柳仁.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6):9-10 .
[2] 陳麗霞.老年下肢深靜脈血栓溶栓治療的護理13例.實用護理雜志,2005,8(21):21.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造影劑腎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5(c)-007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alcium in preventing radiographic contrast nephropath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o discuss its mechanism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statins therapeutic regime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tensive statin group (group A, n = 54) and conventional statin group (group B, n = 50). The serum creatinine (Scr), cystain C (Cys-C),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of all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one da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①Befor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of Scr, Cys-C and hs-CRP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Cys-C, hs-CRP, and Scr of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one patient (1.85%) with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group A, 4 patients (8.00%) with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preoperative Cys-C, hs-CRP, hypertension, diabetes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re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ge, preoperative Cys-C, hs-CRP,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adiographic contrast nephropathy.
[Key words] Atorvastatin; Radiographic contrast neph-ropathy; Risk factor
近年來,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冠心病業已成為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生命的主要疾病。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療效不斷提高,治療范圍逐漸擴大,安全性也不斷提高,大大減少了病死率。然而,PCI隨之帶來的重要并發癥之一――造影劑腎病已成為臨床出現腎功能衰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1]。自他汀問世以來,其對冠心病的治療預防發生了顛覆性的革命,發表于2007年JACC上的他汀與冠心病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圍術期增加他汀劑量,進行他汀強化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圍術期再發心血管事件及造影劑腎病的發生[2]。然而,由于ARMYDA-ACS樣本數量較小,缺乏大規模多中心的研究,因此國內外關于強化他汀對造影劑腎病的預防及治療效果仍有爭議。本研究旨在對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預防PCI術后造影劑腎病的臨床效果做出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12月在總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住院診斷為冠心病并且需行PCI的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冠脈1支或多支病變,管腔狹窄≥50%)患者,根據目前我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判定具有PCI指征(管腔狹窄≥80%)的患者;②受試者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急慢性感染、外科手術和創傷、骨骼疾病、嚴重的心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近期應用炎癥抑制劑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標準,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治療及檢測方法均獲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
造影劑腎病指血管內注射造影劑后3 d內出現血肌酐(Scr)濃度較基線絕對值升高44.2 μmol/L或相對增加超過基線的25%,新發生腎功能障礙或原有的腎功能障礙加重并除外其他原因[3]。
1.3 方法
根據圍術期他汀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A、B兩組。A組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輝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J20070062)的方案:術前12 h 40 mg,術前2 h 40 mg,術后繼續40 mg/d。B組阿托伐他汀的方案:術前12 h 20 mg,術后繼續20 mg/d。所有入選患者的造影劑均采用非離子低滲型造影劑(碘普羅胺,Bayer Schering Pharma AG生產,批號:國藥準字J20100030),術前均給予水化治療[術前12 h、術后12 h使用0.9%氯化鈉溶液+維生素C注射液(新鄉東升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41023286)5000 mg靜脈輸注,保持輸液速度,1.0~1.5 mL/(kg?h)],術中嚴格控制造影劑的劑量在200 mL以內。
1.4 觀察指標
術前1 d及術后第1天測定Scr(肌酐酶法[4])、血清胱抑素C(Cys-C,免疫濁度法[5])、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各項檢測均由我院檢驗中心進行操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s-CRP、Cys-C、Sc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比較
與術前比較,無論A組還是B組術后Cys-C 呈明顯升高趨勢(P < 0.05)。hs-CRP在A組中得到明顯抑制(P < 0.05)。在Scr的變化中A組呈下降趨勢,而B組呈升高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A組hs-CRP、Cys-C、Scr均顯著低于B組(均P < 0.05)。見表2。
2.3 各組造影劑腎病發生率的比較及危險因素分析
A組造影劑腎病發生1例(1.85%),B組造影劑腎病發生4例(8.00%)。A組低于B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6.21,P < 0.01)。經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發生造影劑腎病的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術前Cys-C、術前hs-CRP,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學工程學和藥物治療學的發展,微創導管技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造影劑作為不可或缺的醫用藥劑也大量應用于血管微創治療上。由于造影劑通過腎臟代謝,對腎臟功能有一定影響,這就帶來了造影劑腎病這個概念。造影劑腎病的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從0.6%~90.0%不等[6-8]。發病率產生如此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研究樣本的選擇差異。研究對象的基礎腎功能及危險因素至關重要。既往導致腎功能損傷危險因素較少的對象,其造影劑腎病的發病率就較低,而危險因素較多,高齡、基礎腎功能不全、有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造影劑腎病發病風險相對比較高。②造影劑腎病國際診斷標準不統一,導致甄選實驗對象不盡相同。③造影劑使用范圍、劑量、種類等各不相同。造影劑分為離子型及非離子型造影劑。且根據介入手術的不同部位及不同方法,其所用劑量及種類差異很大,均對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率產生影響。因此,造影劑腎病的發病率目前無統一標準,尚缺乏相關的流行病學資料,需要制訂完善的診斷及實驗標準,才能得出準確的發病率。
造影劑腎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下列機制有關:①造影劑注射過程改變腎臟血流動力學,腎組織相對灌注不足,發生腎臟缺血缺氧性損傷[9]。②造影劑對腎小管的毒性作用使組織變性[10]。造影劑腎病是PCI手術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發現,造影劑腎病高發患者基本具備以下危險因素:基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壓、高齡(>75歲)、貧血、冠狀動脈多支病變、造影劑使用劑量過大、腎毒性藥物的使用。氧化及炎性反應促使了造影劑腎病的發生[11]。
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固然與造影劑有莫大的關系,在臨床中,不是不能預防的,無論是減少造影劑的用量還是應用藥物預防,都不失為一種良策。他汀類藥物(statins)在造影劑腎病的預防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他汀類藥物從生物換血上講,其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主要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一方面使膽固醇合成減少,另一方面反饋性刺激肝細胞膜表面LDL-C受體數量和活性增加,從而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除此之外,他汀類藥物的多效性作用,如抗炎、抗氧化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的研究熱點。至于他汀類藥物怎樣去影響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目前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主要認為由以下原因所致:首先他汀類藥物能夠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HMG-CoA還原酶,抑制甲羥戊酸的合成,而甲羥戊酸是許多非固醇類類異戊二烯化合物的前體物質。法尼基焦磷酸酯(FPP)和焦磷酸香葉(GGPP)作為前體物質參與了許多膜結合蛋白的亞細胞定位和細胞內轉運,這些膜結合蛋白是至關重要的,其介導了血管收縮、氧化應激、細胞凋亡等過程。這些膜結合蛋白的活性被他汀類藥物抑制,而后通過發揮其非脂質依賴的多效,從而起到降低造影劑腎病風險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診斷及預防造影劑腎病,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基礎及臨床研究,選取了各項生物標志物去衡量、預測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其中Cys-C、hs-CRP即為研究的熱點標志物。Cys-C就是代表性標志物之一。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中的一員,其生物特性穩定,不易受樣本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功能變化的理想標志物,是反映早期腎功能受損的可靠指標,這些都是經過國內外研究者大量實驗研究所證實了的。在本研究中,經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到,Cys-C濃度術后顯著高于術前,且A組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可以提示Cys-C在腎臟早期造影劑損害方面,不失為一個比較敏感的指標。這與他汀的多效性是分不開的,如抗炎、抗氧化、抗細胞凋亡和內皮保護作用等,已有學者關注他汀類藥物對造影劑腎病的防治作用[12-13]。我國學者基礎動物模型研究顯示,在使用造影劑前應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減輕造影劑帶來的腎臟損傷[14],這為阿托伐他汀臨床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生提供了動物實驗基礎。另外hs-CRP是一種炎性標志物,國內多項研究表明,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hs-CRP的升高與造影劑腎病的發生有顯著的相關性,本研究顯示應用他汀后,hs-CRP術后均較術前有一定的下降,這與他汀藥物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有關,正是他汀的這兩個多效性作用降低了氧自由基和促炎癥細胞因子對腎小管細胞的毒性作用[15-16]。所以本研究可以初步推斷強化他汀治療抑制的全身炎性反應,從表2可以看到無論是常規他汀及強化他汀,術后hs-CRP水平均較術前低。可能正是對全身的炎性反應保護了冠心病患者PCI圍術期的腎功能。另外,從生物化學機制上講,Cys-C在動脈壁蛋白溶解活性和抗蛋白溶解活性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這樣的平衡被打破,就會異常引起機體細胞分泌過多的血管活性分子、炎癥因子,從而刺激產生hs-CRP,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17]。本研究從另一角度也可以間接地揭示強化他汀治療降低了冠心病患者體內Cys-C的水平,從而減少了冠狀動脈的炎性反應,延緩了冠心病發生和發展的進程,改善了血流動力學,減少了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另外,本研究經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發生造影劑腎病的危險因素中包含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術前Cys-C、術前hs-CRP,從一定層面上講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術前Cys-C、術前hs-CRP等因素為造影劑腎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對臨床造影劑腎病的預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
造影劑腎病是醫院獲得性腎損害,是介入治療不可避免的并發癥之一,其具有很大的危害,需要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積極探索研究其發病機制是很有意義的,可以為造影劑腎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依據。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的研究,尚缺少大規模臨床研究,但從本研究結果來看強化他汀治療對預防PCI術后造影劑腎病的發生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黃鐵球,吳清華,吳延慶,等.PCI圍術期負荷量阿托伐他汀對腎功能的影響[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2,39(2):124-126.
[2] Patti G,Pasceri V,Colonna G,et al. Atorvastatin pretreatment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undergoing ear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of the ARMYDA-ACS randomized trial [J]. J Am Coll Cardiol,2007,49(12):1272-1278.
[3] Thomsen HS,Morcos SK. Contrast media and the kidney: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ESUR)guidelines [J]. Br J Radiol,2003,76(908):513-518.
[4] 高靜,董振南,田亞平.酶法與苦昧酸法測定血清肌酐水平的轉換方法[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5,26(5):342-343.
[5] 向代軍,張洪瑞,白潔,等.血清胱抑素C與β2微球蛋白在慢性腎病新分期中的檢測與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6):721-722.
[6] Manabe K,Kamihata H,Motohiro M,et al. Urinary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level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of 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J]. Eur J Clin Invest,2012,42(5):557-563.
[7] Ultramari FT,Bueno Rda R,da Cunha CL,et al. Contrast media-induced nephropathy follow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J]. Arq Bras Cardiol,2006, 87(3):378-390.
[8] Perrin T,Descombes E,Cook S.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invasive cardiology [J]. Swiss Med Wkly,2012,(142):w13608.
[9] 崔進,蔣作鋒,黃偉光,等.前列地爾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用造影劑后腎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1):30-32.
[10] 段紹斌,周曉蓉,彭佑銘,等.高滲和低滲造影劑對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 22(2):88-93.
[11] Murphy SW,Barrett BJ,Parfrey PS. Contrast nephropathy [J]. J Am Soc Nephrol,2000,11(1):177-182.
[12] 姚青海,吳尚勤,孫姍,等.他汀類藥物預防對比劑腎病的最新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3):281-283.
[13] 龐國強.他汀類藥物的藥理與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11-12.
[14] 董國峰,高希春,吳尚勤,等.阿托伐他汀對腎功能不全大鼠造影劑誘導的急性腎小管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7):758-761.
[15] 李偉章.強化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急診經皮冠脈介入術后造影劑腎病與炎癥反應的干預作用[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5):585-588.
[16] Bonetti PO,Lerman LO,Napoli C,et al. Statin effects beyond lipid lowering 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 [J]. Eur Heart J,2003,24(3):225-248.
[關鍵詞]精神衛生法草案精神疾病權益保護立法
我國于1985年由衛生部組織起草精神衛生法,2009年6月公布草案征求意見,歷經25年,至今仍未出臺。精神健康是人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衛生工作是社會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和各級政府應當高度重視公民的精神健康。我國精神衛生法草案在各方職責分擔方面規定不明確、不具體,這是導致草案不能出臺的原因之一。因此,立法首先要明確規定政府應制定精神衛生工作規劃,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健全精神衛生服務網絡,提供資金等物資保障,推進精神衛生事業發展;其次要明確規定政府衛生、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計劃發展、財政、人事、公安、司法、教育、科技等職能部門在精神衛生工作中各自的職責,統籌解決精神疾病患者治療、康復、就業、收養和福利待遇等問題;第三要明確規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殘疾人聯合會等群眾團體、學校、精神疾病患者所在單位、住所地居委會、村委會在精神疾病的監測、預防、治療、康復、精神健康宣傳教育、咨詢等方面的責任;第四要明確規定家庭對患精神疾病的成員在監護、扶養、治療、康復等方面的責任。
精神疾病患者的權益保護問題
綜觀我國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權益保障,在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母嬰保健法等法律及其他有關法規中都有所體現,涉及的權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權、知情同意權、通信、受探視權、隱私權等。但是,這些權利在一些法律條文及草案中規定得比較籠統、粗糙,存在權利保護種類不夠、對未成年及女精神疾病患者這些特殊人群缺乏針對性的保護、權利欠細化、對醫生的強制治療權缺乏必要監控等問題。@精神疾病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更需要法律支持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為了更全面保護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精神衛生立法中必須明確精神疾病患者和精神障礙者的以下合法權益: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權。精神疾病患者享有《憲法》所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禁止歧視、侮辱、虐待和遺棄,不得對精神疾病患者加以非法捆綁、拘禁,更不能采取毆打、侮辱、限制飲食等虐待措施。
疾病治療權。當精神疾病患者完全或部分喪失自知力,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有傷害自身的危險且不能實現自愿接受治療時,其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責任,使該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恰當的醫療。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實行自愿原則,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強制其住院治療或出院。
知情同意權。除強制住院治療外,精神疾病患者有權決定是否接受治療,有權了解相關疾病情況和診斷結論、治療方法等,也有權了解參與教學、科研、新藥、新治療方法試用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并簽署同意書。
隱私權。精神疾病患者的個人隱私一般包括病情、診斷結論、治療方案、預后判斷、個人史、家族史、書信、日記、肖像或視聽資料等。精神衛生工作者有義務遵守專業行為準則,對精神疾病患者個人隱私加以保密。無論是為精神疾病患者診斷和治療的精神科醫師還是進行心理健康咨詢的心理咨詢師,均應當為精神疾病患者保守秘密。未經精神疾病患者或其監護人的同意,不得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錄音、錄像、攝影或者播放與精神疾病患者有關的視聽資料。
學習、勞動就業和福利待遇權。精神疾病患者在接受教育、就業等方面不應受到歧視,有關單位不得以患有精神疾病為由對精神疾病患者予以開除、辭退、取消學籍,或者拒絕其入學、應試、雇傭或給予其他不公平待遇;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病愈后,所在單位應當安排適當的工作或者恢復學籍。精神疾病患者不因其所患有的精神疾病而失去享有福利待遇的權利。
女精神疾病患者的性不可侵犯權。女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對兩性關系的社會意義及后果缺乏認識,很容易導致被罪犯侵犯。因此,女精神疾病患者的性不可侵犯權更需要法律的保護,在立法時要加大對此類案件的打擊力度,對侵害人予以從重處罰,切實維護女精神病患者的權益。
精神疾病患者強制醫療及費用承擔問題
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醫療問題。目前,我國對有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精神病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由公安機關送往精神病院強制住院治療。但是,對無犯罪或者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精神病人,在他們不愿意住院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對其采取強制住院,尚無法律規定。正因為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嚴格程序,就導致了一方面,一些人為了一己私利,將正常人送往精神病院,侵犯正常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有的監護人出于經濟條件等原因,不愿將精神病患者送醫治療,導致精神病患者殺人、傷人事件累累發生。如何平衡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醫療與人身自由,是草案未明確的內容之一。
精神疾病患者強制醫療問題,涉及患者、親屬、醫療衛生機構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等多方權益,要全面兼顧,避免任何一方權益受到侵害。筆者認為,在精神衛生立法中應規定,強制醫療醫學建議,必須經具備法定資格并且有一定經驗的精神科執業醫師經過規定程序評價作出,或者借鑒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先進做法,設立由法官、律師、病人的人、權威精神衛生專家組成的精神衛生法庭共同作出強制醫療決定。總之,精神衛生立法中必須制定出強制住院治療的條件、程序和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才能很好地完善我國精神病人強制醫療制度,也能保護非自愿住院患者的權益。
精神疾病治療費用承擔問題。據統計,目前精神疾病的醫療費用在我國所有疾病醫療費用總負擔中排名第一,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4。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特殊,加之受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所限,80%需終身康復治療,每年至少需要數萬元的治療費用。由于治療費用高昂,加之大多患者沒有經濟來源,大多數家庭已一貧如洗,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筆者認為,就目前我國國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實際情況,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的救助精神疾病患者的費用支付體系,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對需要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由地方政府從醫療救助資金和社會籌集基金中解決醫藥費,由個人承擔生活費。要通過立法,使政府、社會、家庭真正承擔起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職能。
精神疾病患者社會支持缺失問題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也就是說每13人中就有1個精神疾病患者。然而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調查顯示,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四分之一。
當今,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誘發精神疾病的因素增多,例如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增大會導致民眾普遍心理緊張,價值觀念混亂甚至解體造成普遍的無所適從感,社會的嚴重分化造成心理失衡,以及人的期望與實際的落差增加等,種種因素造成當前我國民眾心理沖突不斷加劇。因此,精神健康問題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已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發生心理危機時應積極尋求心理支持
我國精神衛生的現狀具體表現是“三高”:一是未治率高,平均10個精神病人只有1個得到住院治療和管理;二是殘疾率高,有70%的病人處于精神殘疾狀態;三是肇禍率高。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也就是說,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共同構成的一個整體,“心”的健康與“身”的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精神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一個生理很健康的人,并不一定幸福、快樂,心理不健康,生理的健康也不能持續很久。
目前,在中國,精神疾患還是個相當隱蔽的殺手。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問題,比如:睡眠障礙、心情壓抑、情緒低落、精神抑郁、社交困難等等,應當正確認識并重視這些問題。無論對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有精神衛生問 題,甚至發生心理危機時,都應該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要及早去醫療機構接受咨詢和正規的診斷治療。
快樂的源泉實際上就在我們內心
人人都想擁有愉快的心境,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愿望和權利,但是總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變得與快樂無緣。下面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助您擁有好心情。
一、創造好心境: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放棄怨恨和嘆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
二、學會暫時逃避:在遇到職場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運動、逛街或看電視等,待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面對難題。
三、適當讓步 :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須過分堅持。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要從大處看。
四、找知己傾訴煩惱: 把所有的憂郁埋藏心底,只會加劇自己的苦惱。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己朋友,心情會頓感舒暢。
五、為別人做點事 :助人為樂為快樂之源,幫助別人可使自已忘卻煩惱,并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當一個人的職場價值感變強的時候,這個人就會在職場中克服職場困難,有所建樹。
六、不要處處與人競爭:多與自己的過去比,每個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受許多社會因素或機遇的制約。每個人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只要跟自己的過去比有進步就行了,要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
七、不要與別人比較:人的智力、能力是有一定差異的,無論任何事只有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再說有些事是要受當時的條件、環境限制的,你無法左右。
八、要一切向前看:任何人都難免遭受挫折,遇到不順,除了吸取教訓外,還要盡快從挫折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重新樹立信心。天下沒有過不去的山,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可以換一條走,總有路可以到達彼岸。
九、學會體驗“慢生活” :所謂“慢生活”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生活中適當娛樂,比如唱歌、瑜伽、下棋、打牌、繪畫、釣魚等,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從事你喜歡的活動時,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漸得到平衡。
彭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