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遙感技術的類型

遙感技術的類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遙感技術的類型

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第1篇

[關鍵詞]遙感技術 地質找礦 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 TP7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96-2

0引言

隨著社會對礦產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以及尋找地表礦藏的難度日益加深,尋找礦產的方向趨于隱伏的、半隱伏的礦床。遙感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項高新技術。遙感影像能夠全面、客觀地描述地表綜合景觀的幾何特征,此外遙感圖像不僅能夠獲得地表景觀的形態、分布組合,還可以獲得物質的結構和成分等,從而實現地物的目標。遙感技術是在地質找礦的初始階段,在地質工作程度低、地理條件較差的地區更加重要。

1遙感地質找礦的理論依據與技術基礎

遙感信息具有豐富的地質內涵以及堅固的物理基礎。因此,遙感地質找礦中具有宏觀性、信息量大、多波段、便于定位、立體感強等優勢,是地質找礦十分重要的手段。在遙感影像分析中,影像傳遞含礦載體的兩種明顯標志:光譜特征以及紋理特征。不同的地質構造對礦產資源的形成與產出都有或多或少的關系,例如中酸入體對應的斑巖銅礦等等。光譜特征反映了巖石類型和層序的差異以及礦物成分和含量的差異。蝕變巖礦物本身具有光譜特征,所以一定類型的蝕變巖礦物對應一定礦種。紋理特征則反映的是地質構造特征和巖石類型特征,即通過研究遙感影像信息的分析,進而揭示區域構造體系。

2遙感技術的找礦應用

2.1直接應用

圍巖蝕變是指汽水熱液或者巖漿熱液使得圍巖的構造、結構以及成分發生改變的地質作用。圍巖蝕變的組合同礦床類型、圍巖成分有一定的聯系,即礦化的范圍通常要低于圍巖蝕變的范圍,并且在空間分布上不同種類的蝕變類型與金屬礦化常有規律可參考。所以,圍巖蝕變可作為有效的找礦標志。

2.2間接應用

內生礦產一般產于各類地質構造的邊緣部位,重要的礦產分布于板塊構造不同的結合部或者靠近邊界的地帶;此外內生礦產與地質構造相伴而生,礦床成帶分布,成礦規模和與地質構造大致相當。在地下水以及微生物的參與下,某些礦物或金屬元素導致上方的地層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土壤層的成分變化,同時植物對金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聚集作用,使得植物體內的葉綠素以及含水量等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從而使植被在反射光譜時出現差異。同樣,礦產地的生物化學特征為遙感找礦提供了可能,即通過對遙感資料中因生物化學效應產生的植被光譜異常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尋找植被覆蓋區的礦產。該技術較為成功的是黔東南地區金礦遙感信息提取。礦床形成后會根據所在環境和空間位置的變化而影響礦床的某些性狀。通過對不同時相的遙感圖像宏觀對比,研究礦床剝蝕改造的作用;通過對礦床位置與區域夷平面關系的研究,找尋礦床在不同夷平面的分布規律,完善夷平面的找礦。成功的例子是新疆省阿爾泰地區1:250000遙感地質圖。

3感地質找礦的主要技術程序

實踐表明,遙感圖像的特點是直觀、迅速、準確。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遙感技術的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六個環節,詳情見表2。

4結束語

遙感技術是礦產勘探的一項重要手段,并且也礦產勘探的運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遙感技術的直接應用是蝕變遙感信息的提取,間接應用則主要有地質構造信息、礦床改造信息和植被的光譜特征等方面,同時遙感找礦技術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此外遙感找礦技術須以現代成礦理論為指導,以圖像處理和綜合解譯為主要方法,緊密結合野外地質調查,建立健全遙感找礦模式,縮小找礦的靶區,實現遙感找礦的目的。遙感找礦技術在地形條件較差、交通閉塞的地區更有不可忽視的優越性,我們只有綜合應用多種手段,采用綜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才能發揮遙感技術的優勢,實現礦產勘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耿新霞,楊建民,張玉君,姚佛軍.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J].地質找礦論叢,2008(2).

[2]郭峰利,楊聯榮.淺談地質找礦中的遙感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8).

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第2篇

關鍵詞:遙感;地質找礦

一、遙感地質概述

遙感地質又稱地質遙感,是綜合應用現代遙感技術來研究地質規律,進行地質調查和資源勘查的一種方法。它從宏觀的角度,即以各種地質體對電磁輻射的反應作為基本依據,結合其他各種地質資料及遙感資料的綜合應用,以分析、判斷一定地區內的地質構造情況。

1.遙感地質找礦早期發展狀況

遙感技術在地質研究領域的應用促進了我國礦產資源的發現。20世紀80代航空與衛星遙感廣泛應用參與大型地質找礦。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業績。20世紀90年代以后遙感技術發展迅猛。遙感數據的空聞分辨率已南千米級、百米級提高到厘米級;光譜分辨率由原來的幾微米、幾十納米提高到幾納米;時間分辨率由原來的幾周、幾天提高到幾小時。

2.遙感地質找礦的理論依據與技術基礎

遙感信息,特別是多種遙感信息的綜合,具有豐富的地質內涵和堅實的物理基礎。這使得遙感地質找礦具有宏觀性、多波段、信息量豐富、立體感強、便于定位等優勢,是地質找礦不可或缺的手段。在遙感地質找礦的遙感影像分析中,傳遞含礦構造和含礦載體的兩種標志,一是構造、結構、紋理特征;二是光譜特征。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產出,都與一定的地質構造條件有關,如斑巖銅礦與中酸入體有關;煤礦賦存在某些地質時代的煤系地層內。前者反映地質控礦構造特征、巖石類型特征等,通過研究遙感影像上顯示的線性和環狀信息可以揭示區域構造體系及其控礦作用;后者反映了地層層序、巖石類型的差異,礦物成分和含量的差異,特別是礦化蝕變信息。由于蝕變巖礦物具有本身的光譜特征,而一定類型的蝕變巖礦物組合常可指示一定礦種的存在。因此,利用構造分析、多光譜遙感資料解譯、分析區域成礦地質條件,提取某些礦床類型的遙感標志是遙感地質找礦的基本出發點和理論依據與技術基礎。

二、遙感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地質找礦工作中的應用可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利用圖像上顯示的與礦化有關的地物,直接圈定靶區,為找礦指明方向。如利用植物吸收不同金屬元素所產生的不同光反射率、熱反射率和葉綠素發光率進行波譜試驗,為在植被發育地區快速發現工業礦產開辟新的找礦途徑。

第二,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進行多波段,多種類遙感圖像的綜合處理分析,增強或提取圖像上與成礦有關的信息,尤其是礦化蝕變信息,為找礦提供依據,指明找礦方向和有利成礦的遠景地段。

第三,利用解譯獲得的資料,分析區域成礦條件,進行區域成礦預測,主要表現為地質構造信息的解譯和巖性地層等信息的解譯。

三、遙感地質找礦的發展前景

20世紀末以來。隨著數字地球的提出和現代信息技術取得新進展,數字地球的理論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新進展引入地質勘查領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新進展進一步解決礦產資源問題成為地質找礦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數字地球框架下,將遙感技術與地質領域傳統方法技術相結合,與其它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

1.RS與GIS、GPS的結合

RS(遙感)具有信息豐富、覆蓋范圍廣、現勢性強等特點,是GIS(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數據源之一。GIS為處理和分析應用遙感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證,遙感影像的識別在GIS支持下可改善精度并在數學模型中得到應用。GIS技術作為遙感信息找礦的有利工具可以快速、精確地對復雜的地理系統進行空間定位和過程分析,極大地提高了找礦預測的效率。GIS多維技術的發展將促進多維預測找礦模型的建立,這一模型的建立有利于隱伏礦床的找礦突破。未來,將GPS(全球定位系統)連同其它傳感器等一起安置在衛星上能夠降低數據采集的成本,提高GPS的數據價值。

2.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發展

高光譜或成像光譜技術就是將由物質成分決定的地物光譜與反映地物存在格局的空間影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對空間影像的每一個像素都可賦予對它本身具有特征的光譜信息。由于高光譜遙感影像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地球表面信息,因此在地質找礦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有了快速發展。如礦物填圖是高光譜技術最能發揮其優勢的領域,它在直接識別蝕變礦物,圈定找礦靶區,建立不同礦床的成礦、找礦模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需加強巖礦反射、發射光譜精細特征和提高識別礦物種類的研究。

3.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的發展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傳感器的空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將大幅提高,遙感信息量也將大幅增加。要在海量數據中提取有用的找礦信息,必然對遙感數據處理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多光譜遙感數據處理系統在數據的壓縮、傳輸、專業軟件的發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高光譜遙感數據分析、處理方面關鍵是在光譜維上進行圖像信息的展開和定量分析。此外,實現信息分析模型和算法語言的改進也將大大提高遙感信息處理的速度和精度,提高找礦工作的效率。

4.遙感與多源地學數據的融合

多源數據的融合處理能夠避免單一信息的。片面性,使融合結果更加準確和客觀。特別是利用遙感技術尋找深部礦床時,單純使用遙感圖像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往往需要物探、化探地學數據以及各種地質圖件的融合處理。其目的就是要充分集成不同來源數據的優點,盡可能多地獲取地物信息,以提高解譯精度和可信度。遙感與多源數據的融合應用既是當前礦產和石油勘查中的熱點問題,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小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礦產資源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凸顯。但我國重要資源可采儲量下降,難以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采用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實現地質工作的現代化來加強各種礦產資源的勘查力度,擴大礦產資源儲量,是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戰略的重要途徑。遙感曾作為一項新的技術給地質找礦帶來了一些便利,但隨著找礦工作的發展也對遙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就是遙感在地質找礦中的發展方向。遙感地質曾經為地質找礦有過巨大奉獻,也將會有更大的奉獻。

參考文獻:

[1]李聰慧;劉存在;楊利平;于廣成.遙感地質找礦標志;2008年5月第10期.

[2]池三川.應用遙感技術加快礦產資源的勘察(上)遙感技術.

[3]丁建華;肖克炎.遙感技術在我國礦產資源預測評價中的應用.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2).

[4]王潤生.遙感地質技術發展的戰略思路.國土資源遙感;2008年第1期.

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測繪及時;應用

就我國現階段的地籍測量工作來說,其主要是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測繪技術,按照一定的精度對需要進行地籍測量的地區或目標進行測量,以此來確定其實際的面積、權屬位置等情況,同時將被測地區或目標的質量等級、利用類型以及分布情況等數據反映給相關部門。通過地籍測量工作,能夠更好地為相關部門所開展的工作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數據和材料。根據我國相關政策的要求,現階段的地籍測量工作必須要以電子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等為依據,要以確保基礎數據的準確性、規范性以及全面性為工作目標。基于這樣的情況,在開展低級測量工作時,就必須要應用好現代化的測繪技術。

1 GPS衛星定位技術

1.1 GPS衛星定位技術簡介

GPS衛星定位技術是一種傳統的測繪技術,其起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期,雖然距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以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測繪技術來看,仍舊無法完全取代GPS衛星定位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重要地位。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近幾年我國相繼發射了多顆可用于GPS衛星定位技術的衛星,這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了地籍測量工作以及其他類型的測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1.2 應用方法

與其他類型的測繪技術相比,應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開展地籍測量工作,工作人員所選的測量點和控制點等不在需要保持彼此通視的狀態,這不但有效地避免了其他類型的測繪方法選定測量點與控制點時產生的局限性,還有效地控制了所選點位形成的GPS網狀結構對地籍測量精準度的影響,確保精準度能夠在一個合理、可用的范圍之內。其次,在使用GPS衛星定位技術時,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等級控制,確保其能夠符合所使用的GPS設備的精確度,在確定GPS網狀結構點位時,要加強對實際情況的調查和研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來確定各個控制點的點位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所構建的GPS網的精準度符合地籍測量工作的工作要求,才能夠保證所獲得的數據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精準性。此外,與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例如三角網等,在使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開展測繪工作時,不需要構建檢測對角線與始邊對角線,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的改變大大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在保證地籍測量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2 遙感技術

2.1 遙感技術的簡介

遙感技術就是我們常說的RS技術,其是一種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探測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遙感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是一種以電磁波理論為基礎,通過使用各個類型的傳感儀器來收集、處理遠距離目標所反射或輻射的電磁波信息來形成能夠描繪遠距離目標景物的圖像,從而實現探測或識別的目的。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每個十八天我們就能夠繪制一份高精度的全球圖像。正式因為這樣的情況,也奠定了其在地籍測量中的地位,科學合理的使用遙感技術,能夠更加高效的完成地籍測量工作,且不會影響地籍測量工作的工作質量。依照遙感技術的作用原理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影像疊加分析技術、矢量地圖與影像對比判讀技術以及影像與影像的對比判讀技術等多個類型的遙感技術。

2.2 應用方法

因為我們可以按照遙感技術不同的作用原理將其分成不同類型的遙感技術,所以在實際的地籍測量工作中,我們就必須要加強對實際情況的調查和研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以及地籍測量工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遙感測量方法。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也可以將多種類型的遙感技術混合在一起使用。與僅使用一種類型的遙感技術相比,多種類型的遙感技術綜合使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地籍測量的代表性與準確性,能夠更好的提高測量工作的質量,實現對被測地區的動態監測。其次,就現階段常用的圖像處理方法主要有特種融合技術、貝葉斯法與影像融合技術等。在這些圖像處理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影像融合技術,其能夠更好的發揮出SPOT與TM影像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使用遙感技術開展地籍測量工作時,我們必須要加強對影響融合技術的研究。此外,如果將影像融合技術與被測地區的專題地圖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和分析的話,我們還能夠向土里利用部門所開展的動態監測提供其所需要的數據。總而言之,在地籍測量中使用遙感技術能夠有效地縮減地籍測量的工作成本并大幅度的提高測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還能夠為其他部門提供其所需要的數據。

3 RTK技術

3.1 RTK技術簡介

RTK定位技術是脫胎于GPS定位技術的一項新的定位技術,其不但繼承了GPS技術的全部優點,還避免了GPS技術的缺陷,并提高了定位工作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使用GPS定位技術時,我們必須要針對實際情況來建立若干個移動的基站以及一個固定的基站,只有這樣才能夠實施動態或者靜態測量,并且要在匯總、解算各個基站所反饋的數據的基礎上獲得厘米級的定位結果。對于這樣的定位方式來說,其不僅十分復雜且花費的時間也較長,不能夠滿足現代地籍測量工作的工作需要。然而RTK技術則能夠很好地彌補其不足之處,有效地縮減工作時長并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且其定位的精度和實效性較高,因此,其在地籍測量以及工程測繪工作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3.2 RTK技術的應用

要想更好的應用RTK技術來開展地籍測量工作,我們就必須要全面掌握其工作的工作原理:RTK技術是通過信息傳輸系統將從各個基準站獲得的坐標與測值傳送給各個流動站,在此過程中,流動站自身也會產生一部分定位數據,隨后這部分定位數據將會與從基準站獲得的數據一道傳給信息處理系統,由信息處理系統進行測算,這樣就能夠得出厘米級的地籍測量數據。而對于這個十分復雜的數據傳輸、測算過程來說,其總耗時往往不到一秒鐘。與傳統的地籍測量技術相比,RTK測量技術能夠有效地降低地籍測量工作的工作難度和工作成本,且能夠在測量的過程中及時的發展其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測量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按照實際情況的特點,合理的使用RTK技術。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籍測量工作是我國先關部門開展各個類型的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基礎,其是以各種先進的測量技術為測量手段、以地籍調查為測量依據,能夠更加真實可靠的反映出被測地區或者目標的大小、權屬等情況。而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不斷發展,地籍測量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必須要加強對常用的測試技術的研究,要了解其基本情況和工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其應用在地籍測量工作之中,才能夠更好的開展地籍測量工作,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測量工作的總做質量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蘇哲.論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形圖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04).

[2]牛軍平.全站儀數字化導線測量技術在煤礦的應用[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08).

[3]羅光兵,周曉光.淺議現代地籍測量新技術及其應用[J].廣東科技,2011(24).

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土地使用單位;動態監測;地質災害;土地流轉

中圖分類號:S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6

引 言

為了提高土地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我國先后引入了多種測量技術,這其中遙感技術的引入則最為成功。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將土地各項信息的變化及時掌握,還能給土地資源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可以說現如今土地資源管理中遙感技術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1 遙感技術使用的具體要求

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土地資源管理時,為了更確切的測量土地范圍可以采用精度準確的橢圓面積公式,通過計算機計算調整,保證結果的準確可信性。目前我國醫用遙感技術時,選擇采用的是確定5100控制點,接著利用精確度極高的先進衛星將其中560個大型校正放大點進行校正,然后1/250000規模的衛星將土地用顏色進行分類。對土地利用較高的國家和區域進行一級的測量,其中有15區測量時同時采用映射和統計數據2種方法,這樣可以保證全國地理面積的相對誤差保持在10%以下,其中森林和農田不大于5%[1]。

2 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土地資源管理中利用遙感技術不但可以獲得更為詳實的數據,而且可以確保數據的時效性,大幅度提高土地資源管理的效率。

2.1 動態監測方面

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的情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及時了解土地利用的真實情況,給政府決策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在遙感技術支持下獲得的土地利用數據,可以說是最為完整可靠的本底資料[2]。例如我國國土資源部自1999年組織的國土資源利用動態監測,就是利用先進的衛星監測1998~1999年一整年間全國超過50萬人口的66個大城市占用耕地的具體情況,后來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遙感監測體系。

2.2 礦產資源方面

20世紀90年以來,國土資源部利用遙感技術在全國開展了多項關于礦產資源開發遙感調查的項目,基本上將監測地區不同礦產資源的現狀情況掌握的一清二楚,給國家政策制定以及礦產開發治理提供資料支持。

2.3 地質災害方面

地質災害大多具有突發性,但遙感技術卻可以大范圍進行觀測,并能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出去,因此在預防地質災害方面遙感技術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唐山地震后就曾利用機載遙感數據,利用航片完成了唐山震害圖的編制工作[3-4]。

3 剖析土地流轉監測中遙感技術的使用

土地流轉監測過程中主要是遙感影像利用“色、形、位”3個特征體現土地流轉等相關信息。

3.1 色調區別

農村土地的種植種類及播種時間都是存在差別的,可以說植物不同生長期在遙感影像上呈現的色調也是不同的。比如5月的冬小麥呈現深綠色而春玉米則表現為淺綠色。一旦土地出現流轉,斑塊破碎度就會降低,監測部門就會發現問題[5-6]。

3.2 目標物的形

不同目標地物在遙感影像上呈現的形狀等是不同的,可以通過多期遙感影像上大面積農作物的“形”,進而提取到土地流轉面積的大小。通常情況土地流轉前大部分呈現小斑塊,流轉后、則會出現大面積斑塊區域[7-8]。

3.3 空間位置

遙感影像上目標地物呈現的空間位置和相關布局就是“位”。可以提取大面積耕地的空間位置信息以及相臨近土地利用類型,可以給監測土地利用變化信息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

4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遙感技術的理論及水平將不斷提高,土地資源管理中對遙感技術的倚重比例將會不斷增加。這樣可以加快土地資源管理的效率,進一步提高管理準確度,為推進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兵,崔希民,趙彥博,袁德寶.基于High-1衛星影像的土地整治遙感監測方法研究與實踐[J].農業工程學報,2015(20):98.

[2] 江國兵.遙感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J].城市勘測,2015(04):123.

[3] 劉營.測繪技術在國土管理中的應用[J].城市地理.2015(14):45.

[4] 王賀,余裕超,王帥,朱雅君.GNSS-CORS技術在地質工程勘察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3):25-27.

[5] 毛迎丹.GIS遙感數據庫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5(03):45-47.

[6] 孫張濤,范景輝,王如意,趙紅麗,梁源川,劉廣,Ady Ruchiatan.基于高分辨率SAR數據的地面沉降監測――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為例[J].地質通報,2015(10):29.

遙感技術的類型范文第5篇

關鍵詞遙感技術;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解譯;應用

中圖分類號TP7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42-0129-01

2O世紀90年代初期,礦山環境調查、評價與保護并未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90年代中后期,特別是在國土資源部成立以來,隨著采礦技術及相關學科的迅猛發展,礦山環境調查與保護問題才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涌現出了一大批新技術和新方法。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為我國礦山環境調查與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1遙感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中的應用現狀

我國利用遙感技術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起步較晚,但進展較快。我國的地質災害遙感調查技術是在為山區大型工程建設服務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上世紀20年里,我國完成的區域地質災害遙感調查面積大約覆蓋了10萬km2的國土。2002~2006年,為查清我國礦山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工作引進了遙感技術,第一次初步摸清了我國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類型、分布及危害。短短幾年時間,我國學者對應用于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遙感技術進行了很多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積累了大量研究經驗和技術方法。先前已有同行以QuickBird多光譜遙感數據為主要信息源,采用遙感調查與地面核查的方法,基本查明了江西德興銅礦礦區尾礦、固(液)體廢料類型、分布現狀和排放渠道,形成了礦山地物遙感識別,尾礦庫水下尾礦堆積區遙感識別,礦山地物面積計算、體積測算等遙感調查技術。還有同行采用大比例尺SPOT5衛星遙感影像,準確圈定出面積性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通過歷史上多期影像對比,揭示出礦山地質環境的時空演化。況順達等利用遙感技術快速、準確、經濟地摸清了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保護地質環境、礦山環境整治、礦山生態恢復與重建、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等提供了基礎資料。

2應用實例分析

2007年6月~10月,作者參加了某金礦區的礦山地質環境野外調查工作,該工作采用1:5萬地形圖,并輔以1:2.5萬SPOT5遙感影像圖,在SPOT5遙感解譯的基礎上,快速查明了金礦區采礦廢渣堆、尾礦庫、選礦廠、無庫尾礦渣等的空間分布、規模,通過野外核查驗證,對解譯結果進行了修正,如此反復多次,并最終建立了解譯標志。

1)遙感數據信息源選擇及處理。礦山地質環境遙感調查的研究對象不同、復雜程度不同、規模也不同,而遙感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從零點幾米到幾公里,也就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中的遙感技術是有尺度條件的。遙感數據處理內容包括控制點選取、遙感數據正射糾正、融合、鑲嵌,標準DOM數字正射影像圖分幅和整飾等,處理結果用于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解譯,將結果提供野外驗證。在該項目野外調查中,采用了最新的地面分辨率全波段10m和彩色2.5m的SPOT5彩色數據融合,經過糾正的RGB全彩色合成的1:2.5萬SPOT5彩色遙感影像圖作為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主要衛星遙感數據,這樣可以增強地貌、地層、地質構造、不良地質、水體、植被等圖像信息。2)遙感技術參照技術標準。本次調查參照的遙感技術標準有:(《區域環境地質勘查遙感技術規程》(DZ/T 0190―1997)和1:50000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定》(DZ/T0151―95)。3)遙感解譯技術方法。遙感影像的解譯主要有直接解譯與間接解譯兩種方法。直接解譯是從航片或衛片上根據地物影像的解譯標志直接判斷出地物類型,它包括形狀、大小、色調、陰影、紋理、圖型等要素。間接解譯是根據該地物與其周圍環境生態因子的關系來判斷其地物類型。掌握地物或目標與其周圍環境的關系,分析他們所處的背景條件或位置,這是判讀自然現象和人為目標的重要因素。本次工作采用目視解譯和計算機自動解譯相結合、室內與野外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該項目在進行這一步作業時的特點是:充分利用遙感信息,消化和吸收已有大量的成果資料,對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充分體現遙感工作的多片種、多比例尺、多時相、多種工作方法、多層次、點面結合的特點。4)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遙感解譯本次工作采用1:2.5萬SPOT5遙感解譯,利用總體觀察、對比分析、綜合分析等方法,清楚地圈定出金礦區采礦渣堆、尾礦庫、尾礦渣等堆積場所和山外地區選礦廠、冶煉廠、尾礦庫、無庫尾礦渣、氰化池、渣堆等位置、形態及計算面積等。本次工作進一步建立了該地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點遙感解譯標志,見表1。

5)遙感解譯實效分析。利用SPOT5遙感圖像對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點的判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遙感解譯結果顯示,判譯程度較好的地區,判對率大于90%;判譯程度較好和研究程度中等的地區,判對率達到70%以上;解譯效果較差或解譯困難地區,判對率也達50%~60%。其中采礦渣堆的判對率大于90%,污染源的判對率也達86%,有效地提高了調查工作效率和調查精度。對于1:2.5萬遙感影像圖上大于2mm的面型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均得到了解譯表示。對于有特殊意義的點、線、面型對象,規模雖小,但也作了夸大注明。

3遙感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中的作用

1)遙感解譯是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不可缺少的技術方法之一。從技術方法角度講,遙感解譯是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技術方法之一。利用航、衛片進行遙感解譯,具有直觀、真實、準確、實效性強等特點。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技術方法包括地面調查、遙感解譯、樣品測試、動態監測以及輕型山地工程等,特別是遙感解譯,能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2)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大比例尺地面調查和高分辨率的遙感解譯相結合的工作方法,能快速圈定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類型、形態、空間分布、規模及其地質環境條件,便于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提高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起到重要作用。3)遙感技術的特點為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衛星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礦山地質環境遙感調查提供了可能。遙感技術具有探測范圍大、周期短、信息量大、資料獲取速度快、客觀真實、動態性強以及資料收集不受特殊地形限制等突出特點。發揮大比例尺遙感影像在調查中的作用,是區域地質環境調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具有良好的解譯效果。

4礦山地質環境遙感調查存在的問題

遙感技術之所以目前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受限于以下兩方面的問題:1)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隊伍中,技術人員對遙感技術比較陌生,使得遙感技術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2)礦山地質環境遙感調查工作需要多時相的實時或準實時的遙感信息源,但價格昂貴,目前只局限于重點地區與重點工程的地質環境調查。雖然存在以上問題,但我相信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和廣大地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部門日益加大的支持,廣泛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是必然趨勢,將貫穿于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預警、評估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武強,李云龍.礦山環境地質調查技術要求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4,2:97-100.

[2]鄭達興,張瑞豐,徐剛等.礦山尾礦固(液)體廢料排放現狀與礦區生態環境遙感調查[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第七屆全國地質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沂水县| 昌江| 井陉县| 巨野县| 志丹县| 邓州市| 旬阳县| 将乐县| 石景山区| 肥城市| 邛崃市| 布尔津县| 东丰县| 洛宁县| 苍梧县| 黔西县| 汉中市| 天全县| 黄龙县| 平昌县| 开封市| 兴化市| 通化县| 宜兰市| 高雄县| 新晃| 紫阳县| 安乡县| 铅山县| 嘉祥县| 荥阳市| 汤原县| 铁岭市| 宽甸| 澄城县| 梅州市| 当阳市| 赞皇县| 渝中区|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