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菜的栽培技術與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S643.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113-01
間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爭取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蔬菜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值。菜豆是喜溫蔬菜,春季播種較晚,發芽期和幼苗期經歷的時間較長,可以利用早春在畦中條播耐寒的速生蔬菜,由于這些蔬菜播種早,生長快,當菜豆播種時,速生蔬菜已間作完畢,即將采收,因而不會影響菜豆幼苗生長。套種應增施基肥,加強肥水管理,選用蔓生菜豆?,F介紹一種菜豆與小白菜、黃瓜的套種栽培模式。
1 小白菜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對于春白菜來說,品種的選擇是基礎,也尤為關鍵,應當選擇耐寒、冬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1.2 施足底肥,高畦栽培
由于春白菜生長期間雨水較多,雨水過多將對其生長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建議采用砂質壤土栽培,并在收獲后及時翻地、施足基肥,基肥采用腐熟的豬牛糞與復合肥配合施用,用量分別為15.0~22.5 t/hm2、150 kg/hm2為宜。整地施肥后筑成高畦,以便于排水防澇。畦寬1.7~2.0 m較為合適,溝深30 cm左右,定植時植株行距以(20~25)cm×(20~25)cm為佳。
1.3 加強管理,促進早熟豐產
為了促進春白菜快速生長,栽植時溫度較低時,應當采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進行增溫,以確保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 ℃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5 ℃之間為宜,當溫度不至于過低時(5 ℃以上時)可以適當進行通風,保持棚內空氣良好。等到氣溫回升且穩定后,便可將小棚拆除。在肥水管理方面,應當在白菜生長期間重點追施氮肥,通常以15%~40%的人糞尿為宜,從而彌補白菜根系較淺、吸收能力較弱的問題。
2 黃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應選擇津研5號、津研7號、碧豐2號,中農2號等優良黃瓜品種。
2.2 施足底肥
8―9月結合整地溫室內撒施腐熟畜禽糞150 t/hm2。深翻細耙后,按大行距85 cm、小行距50 cm做成15 cm高的壟,每行(5.5~6.5 m長)溝施磷酸二銨、硫酸鉀各0.25 kg。
2.3 適期播種育苗
黃瓜的最佳播種時期在9月末,采用嫁接方式進行育苗。接穗可以選用中農2號、山東密刺、津研5號等黃瓜品種,砧木建議選用黑籽南瓜。通常在10月中旬黃瓜和砧木長出1片真葉時,便可采用靠接法進行嫁接。
2.4 定植及田間管理
定植株距以25 cm左右為宜,種植密度控制在5.7萬株/hm2左右。待嫁接苗長出3~4片真葉時,便可抹去氣生根,并及時用網繩進行吊蔓;待嫁接苗長出5~6片葉時,為了縮短節間長度,防止其徒長,建議噴施增瓜靈或者矮豐靈;在黃瓜生長周期中的開花初期與盛期時,應當增施CO2氣肥。黃瓜的采收期始于11月中旬,采收期長達140~150 d[1-2]。
3 菜豆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在菜豆栽培品種的選擇方面,除了應當考慮其豐產性、抗病性等因素,還應注重品種的品質,優選莢多肉厚、無筋無革質膜的高品質雙抗一號菜豆品種。
3.2 適時育苗,合理定植
菜豆的最佳播種育苗時間在2月上中旬,可在黃瓜壟外直播或定植,株距保持在55 cm為宜,直播的用種量為22.5 kg/hm2;為了保障成活率,通常在溫室內采用營養缽進行育苗移栽,具體方法如下:將缽擺放在黃瓜架兩側或溫室內后墻下,澆透水后放置2~3 d,隨后每缽播種2~3粒,深度控制在3~4 cm,當苗齡達到30 d時,便可進行栽植,通常情況下每穴只留單株即可。
3.3 田間管理
當菜豆進入伸蔓期后,應將黃瓜秧向中間合攏并盡早將黃瓜下的枯黃老葉摘除,為了放置菜豆與黃瓜相互纏繞在一起,可用繩子將豆蔓吊起;在菜豆蔓長出第3 片復葉時,應將生長點及時摘除,為了增加分枝數量,待分現2個花序時進行第2次摘心。為了防止節間過長,出現徒長現象,可以在苗期使用矮豐靈500倍液進行灌根。最適宜菜豆生長的溫度范圍在20~25 ℃之間,若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為了防止濕度不足造成的落葉、落花,可以通過葉面噴霧、適時灌水的方法增加空氣濕度,還可以通過施藥方式加以控制,如使用防落素噴花等方法,每5 mL加水2 kg,5~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很好地實現防止落花的效果。在菜豆結莢期需要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次采收后追肥1次,用量為每架施用100 g尿素加磷酸二氫鉀50 g。為了增加開花結莢數量,建議每10 d左右葉面噴施0.03%鉬酸銨或500倍墾易液1次。在黃瓜與菜豆共生期時不要澆水,等到黃瓜拉秧后,配合追肥進行少量澆水,切忌勿要大水漫灌。菜豆的采收期開始于3月末,采收期在80~100 d。
3.4 病蟲害防治
危害溫室菜豆的病害以銹病、灰霉病、炭疽病居多,可分別施用粉銹寧、克霉靈、炭疽福美等藥劑進行及時防治[3-4]。危害溫室菜豆的蟲害主要以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為主,對于蚜蟲來說,可以采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進行及時防治,每隔7~10 d用藥1次,連噴用藥3次;對于白粉虱來說,可以用滅虱靈煙熏蒸,隔3 d熏蒸1次,連續熏蒸2次即可;若出現美洲斑潛蠅蟲害,對于3齡以前幼蟲,可以采用用農地樂1 500倍液、樂斯本500~600倍液、制潛靈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
4 參考文獻
[1] 吳旭江,呂文君,陳新洪,等.山地黃瓜套種菜豆模式的效益分析及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2(17):60-62.
[2] 王燕鳳,王燕麗,馬紅艷,等.寧夏川區露地黃瓜套種菜豆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11):107-108.
關鍵詞 露地;分蘗洋蔥;復種;秋菜
中圖分類號 S63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122-01
肇東市露地菜多為一茬次生產模式,土地利用率較低,農民收入較低。為了打破高寒地區蔬菜一年只能一季生產的栽培模式,實現2季生產,使露地菜充分利用生產季節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達到高產高效,增加農民收入,特采用分蘗洋蔥復種白菜的優化栽培技術。
1 分蘗洋蔥栽培技術
1.1 選地整地
前茬選擇未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及除草劑的豆類、瓜類及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選擇土質疏松、土層肥沃、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1-4],pH值6~7。大田整地實行秋翻秋起壟,深耕細耙。結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75 t/hm2,達到待播狀態。
1.2 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選種時應挑選大鱗莖洋蔥作種,選無霉變、無傷殘、無蟲害的鱗莖種子,且要求色澤純正、形狀規則、質地緊實[2-4]。
1.3 適時播種
在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早播。一般在4月中旬土壤化凍5 cm左右、土溫達3~5 ℃即可頂凌播種。合理密植,根據種用鱗莖的大小、地力的強弱確定栽培密度,一般株距為20 cm,保苗15.0萬株/hm2左右。
1.4 田間管理
幼苗前期,以松土保墑、促進根系發育為主;幼苗中后期,以退母為標志,此時植株營養青黃不接,應及早灌水,改善植株營養水平。從種植到收獲,結合灌水,進行中耕除草。由于分蘗洋蔥的分蘗能力較強[1],5月末至6月初,結合中耕除草,適時除蘗,每株保留6~8個蘗。
1.5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霜霉病、灰霉病。對于軟腐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噴灑防治,連防2~3遍。霜霉病,可選用69%烯酰嗎啉1 000倍液、72%普力克1 000倍液、70%安泰生1 000倍液噴霧防治?;颐共?,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灑防治。主要蟲害有潛葉蠅、蔥薊馬。對于 蔥薊馬,在發生危害盛期及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潛葉蠅,可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噴霧,或用5%抑太保2 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幼蟲用藥時期應在潛葉蠅幼蟲低齡期,蟲道不超過1 cm時進行,可及時控制潛葉蠅的發展。
1.6 適時收獲
一般在6月末至7月上旬收獲。收獲時除去泥土,晾曬3~4 d,忌曬頭,晾好后將干葉去除。
1.7 貯藏銷售
貯藏時要將產品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最好是距地面40 cm搭架,上鋪簾子或干枝條,厚度不超過30 cm,防止發熱腐爛。待充分晾干時用網袋包裝倉儲。毛蔥直徑2 cm的為中蔥,直徑3 cm的為大蔥,分別裝袋貯藏、出售。
2 復種秋白菜栽培技術
2.1 整地施肥
分蘗洋蔥收獲后,在7月20日之前要完成整地,為秋白菜播種做好準備。大白菜生長期需要大量肥效長而且能加強土壤保肥力的農家肥料。將優質農肥75 t/hm2、二銨30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2.2 品種選擇
復種秋白菜一般選抗病、結球性好、早熟的品種凱豐1號。
2.3 播種
7月25日以前,完成播種。一般用種量2 250~2 700 g/hm2,保苗3.75萬~4.50萬株/hm2。
2.4 田間管理
及時間苗、定苗。早鏟早趟,防止草荒。生育期遇旱,及時灌水。在秧苗團棵后開始進入蓮座期和開始包心前的追肥。蓮座期可追施硫酸銨225~300 kg/hm2,也可追施高質量的有機肥15 t/hm2。
2.5 病蟲害防治
白菜軟腐病,可于白菜蓮座期用22%農用鏈霉素3 000倍液防治,或于發病初期灌根或噴霧,每株灌藥液0.5~1.0 kg,每隔10 d灌1次,連防2~3次。生育中后期,用24.5%愛福丁乳油2 000倍液或1.8%集琦蟲螨克乳油2 000倍液防治菜青蟲與菜蛾;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治甘藍夜蛾[1-3]。白菜干燒心病,在白菜苗期開始防治,苗期、蓮座期和包心前共噴3次,用0.7%硫酸錳750 kg/公頃?次,或白菜干燒心必治1 000倍液防治。對于白菜霜霉病,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2-4],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噴霧,間隔7~10 d,連防2次。
2.6 收獲
大白菜成熟后及時收獲上市,肇東市10上中旬開始收獲。
3 參考文獻
[1] 徐啟江,吳姝菊,徐鑫成,等.脫毒分蘗洋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3(1):21-22.
[2] 李彥.露地蔬菜套復種增產增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8(7):130-132.
關鍵詞:淺水藕;黃秋葵;小白菜;水旱輪作
中圖分類號:S3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77
大棚淺水藕在蘇北地區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漣水、響水、灌南和灌云等地淺水藕栽培尤為出名,但對空閑大棚達不到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大棚茬口,利用淺水藕―黃秋葵―小白菜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可以很好的降低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戶的收入。
大棚淺水藕2月中下月栽植,采用雙層大棚及覆蓋地膜,7月初收獲。7月中旬黃秋葵穴盤育苗,8月中旬定植,9月上旬開始陸續采收,11月中下旬采收完。11月初小白菜育苗,11月下旬定植移栽,翌年1月份采摘。
1 淺水藕栽培技術
1.1 建棚整地
利用水田改造,土壤肥沃,易于排灌的田地,搭建雙層鋼架大棚,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800kg和三元復合肥(N:P:K為15:15:15)50kg混合翻耕耙平,在大棚四周圍一圈塑料膜,防止向外滲水,需提前15d蓄水,覆蓋小拱棚和地膜,提高地溫。
1.2 淺水藕定植
選擇適合淺水栽培的品種,如鄂蓮7號[1-2],蘇州花藕、大紫紅等抗病強,入泥淺,早熟性好的品種。為了縮短蓮藕定植后出芽時間,可以選擇頂芽完好的整支藕進行室內保溫催芽。當芽長出4~6cm時進行定植,將種藕沿著大棚四周擺放,芽朝向大棚中央,種藕另一端露出水面,有利于透氣,提高其表面溫度,每支種藕間隔1m定植,每667m2需要約450~500支種藕[3],灌溉2~3cm淺水層,便于提高棚內溫度。
1.3 淺水藕田間管理
淺水藕春提前栽培關鍵要注意保持棚內的溫度,防止夜間溫度過低,造成種藕幼芽凍害,蓮藕逐步封行后,白天囟雀擼要及時通風揭膜,防止高溫對葉片造成灼傷。淺水藕栽培時水層管理遵循“淺―深―淺”的灌溉原則[4],在生長旺季時水層控制在15cm上下,蓮藕膨大后期,降低水位,控制在5cm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2次,第1次在蓮藕出現3~4片立葉時,三元復合肥肥(N:P:K為15:15:15)20kg和尿素15kg,第2次在蓮藕膨大初期,即出現后把葉時開始結藕,施肥量與第1次追肥相同。早春室外溫度低,蟲害相對較少,前期注意防治蚜蟲,中期注意防治夜蛾類。7月上旬開始陸續采收上市,為下茬口種植準備,淺水藕應在8月初采收結束,騰茬、曬地[5]。
2 黃秋葵栽培技術
2.1 穴盤育苗
采用普通育苗基質和72孔穴盤在7月中旬進行育苗,育苗前1d先將種子放入水杯中浸泡24h,第2天進行穴盤播種,每穴盤1~2粒,基質覆蓋,澆透水進行發芽,夏季溫度較高,防止苗缺水及避開高溫暴曬。黃秋葵品種應選擇植株長勢矮,開花結夾早,嫩果夾大,纖維束含量少的品種。
2.2 黃秋葵整地定植
7月初淺水藕及時采收上市,排水曬地,8月中旬旋耕建壟,每667m2施復合肥50kg,采用高壟栽培,壟高15cm,寬1.2m,每壟栽2行,株行距50cm×50cm,每667m2需苗約1750株。定植時將黃秋葵苗與基質一起移栽,并及時澆水。
2.3 黃秋葵田間管理
黃秋葵定植后溫度較高,苗期生長很快,注意通風降溫,長到4~5片葉子時開始開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需肥量大,需及時進行肥水灌溉,每667m2施尿素10~15kg,每隔30d追肥1次,共2次。黃秋葵在苗期容易遭蚜蟲,適當化學防治。出現第一朵花蕾時,應及時摘除,讓其先進行營養生長,為后續營養供給提供足夠的功能葉。黃秋葵果夾容易木質化,所以,另可采小不留大,木質化后不具有商品價值,每隔1~2d進行采摘,注意戴手套,防止扎手。10月中下旬,室外溫度開始降低,晚上注意保溫,放下大棚兩邊薄膜,防止低溫造成授粉不良,影響果夾生長發育。
3 小白菜栽培技術
3.1 小白菜育苗
11月初,在大棚里選一塊預留地,壟寬與黃秋葵壟寬一致,澆透水,小白菜均勻播撒后,覆蓋一層薄土,品種選擇耐抽薹的品種,如春油l號、四月慢和京綠7號[5],育苗注意防治菜青蟲。育苗時注意分批播種,大小苗分開移栽,防止過于集中上市。
3.2 小白菜整地定植
11月下旬黃秋葵全部清理完,利用原來的畦面,每667m2施尿素30kg,鋪蓋地膜,膜下每壟鋪2根滴水管,株行距15cm×15cm,選擇傍晚移栽,并及時澆水。根據市場行情,可適當密植,間隔采摘上市。
3.3 小白菜田間管理
由于小白菜耐寒性較強,在中午的時候適當通風除濕,防止濕度過大,造成病害,夜間注意保溫。一般將尿素融于水每隔15d利用膜下暗灌,確保在元旦和春節前能夠及時上市。也可以選擇直接撒播,無需育苗移栽和覆蓋地膜,根據小白菜長勢直接采收上市,管理同移栽小白菜一樣管理。
參考文獻
[1]柯衛東,劉義滿,黃新芳,等.蓮藕新品種‘鄂蓮7號’[J].園藝學報,2010,37(11):1885-1886.
[2]2吳明鋒,韋中定.9個淺水蓮藕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5(5):29-31.
[3]張德蘭,張昌德,吳從大,等.淺水藕―冬春萵苣水旱輪作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8,24(1):26-27.
[4]趙有為.中國水生蔬菜.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24).
[5] 李麗爭.淺水藕―甜瓜―萵苣大棚水旱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2014(3):36-37.
關鍵詞:高寒地區;露地蔬菜;復種
滿洲里市位于東北部,與俄羅斯接壤,冬季寒冷時間長,夏季時間短,無霜期只有95~100 d。為了在很短的無霜期內提高蔬菜復種指數,近幾年滿洲里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和東湖區農民一起通過試驗,摸索出了一套前茬種植早甘藍(667 m2產量4 000 kg,產值5 000元),后茬種植大白菜(667 m2產量4 000 kg,產值3 000元)的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現總結如下。
1 早甘藍栽培技術
1.1 育苗
選用韓國進口的“綠球甘藍”或“綠冠早生”等品種,于3月中旬在溫室內播種育苗,出苗后30 d分苗,5月中旬當苗齡60 d、幼苗長到5~6片葉時,開始定植于露地。
1.2 定植
定植前,667 m2施腐熟羊糞3 000~4 000 kg、磷酸二銨20 kg,深翻25 cm,然后做畦并鋪地膜。起壟定植,行距70 cm,株距40 cm,667 m2定植2 300~2 400株。定植后及時澆水。
1.3 田間管理
1.3.1 水肥管理
除澆定植水外,栽后5~6 d再澆1次緩苗水,以后視天氣情況澆水,保持壟面見干見濕。于5月末結球期開始追肥,667 m2施尿素20 kg,隔7 d后再向葉面噴施1次1%的磷酸二氫鉀。
1.3.2 中耕除草
緩苗后,結合蹲苗及時中耕除草,壟兩邊溝內除草1~2次,以提高土壤溫度和保墑。
1.3.3 病蟲害防治
早甘藍生育期內主要以防治小菜蛾為主,于5月下旬開始用1.8%阿維菌素乳油5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1.4 收獲
6月下旬當植株長到1.5~2 kg時,根據市場行情隨時采收上市。
2 第二茬白菜栽培技術
2.1 選擇品種,適時播種
選擇從韓國引進的“春秋54”,該品種耐低溫、抗病、生育期短、生長勢強。早甘藍采收后,白菜于7月10日利用前茬留下的地膜在穴內進行播種,株行距50 cm×70 cm,每667 m2施入三元素復合肥50 kg,然后澆水,3~5 d出苗。
2.2 田間管理
2.2.1 科學間苗,保全苗
第1次間苗時,每穴留苗3~5株。5葉期進行第2次間苗,每穴保留2株,缺苗的要及時補栽。7~8葉團棵中后期定苗,每穴留1株。間苗和定苗的過程中,要嚴格進行去雜去劣。
2.2.2 合理澆水
白菜幼苗期澆水是關鍵,要做到1水、2水齊苗,3水定株。播后若幼苗遇到高溫、干旱、強光,可略增加澆水次數,以水降溫,對白菜生長十分有利。水分管理要做到幼苗期促、蓮座期控和水肥結合,這樣有利于白菜深扎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少病毒病的發生。
2.2.3 分期追肥
白菜是需肥量較大的蔬菜,應重點注意追肥時間。第1次追肥在“拉十字”之前進行,結合澆水每667 m2施尿素5 kg;第2次追肥在包心期開始時進行,隨水灌發酵好的人糞尿2 000 kg、硝酸銨25 kg;第3次追肥在包心中期進行,補充尿素15 kg,以利于結球堅實。除此之外,為了促秧和保護外葉,從團棵開始向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以利于提高凈菜率。
2.2.4 病蟲害防治
綜合運用栽培措施,盡量減少病蟲為害。幼苗期要徹底防治蚜蟲,殺滅白菜蠅,減少地蛆、病毒病的發生。出苗后10 d左右,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5 000倍液等農藥進行噴霧,每隔7~10 d噴1次,共噴2~3次,對蚜蟲、白菜蠅均有特效,兼防菜青蟲和小菜蛾。包心期主要防治白菜軟腐病,首先注意澆水和防止雨后積水,發現病情可用500萬單位鏈霉素或9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
論文摘要 介紹了大白菜春季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品種選擇、適期播種、育苗與苗期管理、整地施肥、定植、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時采收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樅陽縣地處長江北岸、安慶東邊,西北有大別山阻擋,境內有大別山余脈東西盤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我縣冬季端低溫遠高于省內其他地市,早春終霜期也大大提前,為冬春季露地蔬菜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2005年開始推廣大白菜早春栽培技術,現已發展到66.67hm2?,F將大白菜早春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早春大白菜栽培品種選擇非常重要,一定要選冬性強、耐抽薹、耐寒、生長快、品質好的早中熟品種、如菊綿、盛春及近年新推出的品種春珍白6號、高春黃、改良京春綠、津白56等。收獲期如果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的春大白菜等,一定要選擇耐抽薹、耐熱性強、品質好的的早中熟品種,如科潤公司的津夏3號、小雜56、小雜60以及鄭州蔬菜研究所的優選早熟五號等。
2適期播種
大白菜屬易春化型作物,低溫時間過長或苗過大,都易發生抽薹現象,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選擇適宜的播種期,保證苗期溫度高于10℃是避免春化抽薹、獲得早熟高產的關鍵。我縣簡易大棚加小拱棚育苗的播種期一般不早于1月15日。每隔15d播種一批,以利于均衡上市。
3育苗與苗期管理
3.1育苗
早春大白菜栽培一定要大營養缽育苗;延長苗期在大棚內的生長時間,以利于苗期保溫,減少春化抽薹。
(1)營養土配制。配方為:火燒土1m3+腐熟濃人畜糞100kg+優質三元復合肥1.0kg。配制方法:復合肥加適量水溶解后,對人畜糞與火燒土,拌勻,調配水分含量后,堆成堆。堆外用透明農膜蓋嚴,堆制2個月左右,讓有機肥充分腐熟。
(2)制缽播種。苗床耕翻整平,調節好水分;將已經熟化的營養土在苗床上鋪10cm左右,調節好水分,用6~8cm棉花制缽器制營養缽,將營養缽排列整齊,澆足底水,每缽播1~2粒種子,蓋細土、覆膜。
3.2苗期管理
(1)溫度管理。子葉出土前保持一定的高溫,最好達到25~28℃,子葉出土展平后,將棚溫控制在15~20℃即可。整個育苗期內,防止棚內出現接近10℃的低溫。育苗后期15~20d,提高棚溫促進苗的生長;移栽前5~7d,逐漸降溫,加大通風、煉苗。但要注意棚外溫度不要低于15℃。
(2)水分管理。子葉出土后,少澆或不澆水,控制水分和生長速度,中后期4~5片真葉展開后,適當澆水,配合棚升溫,促苗生長。苗齡30~35d、有6~8片真葉時,3月上中旬選擇冷尾暖頭移栽。
4整地施肥
春大白菜對土壤的適應性強,我縣砂土和黏性較強的土壤,均有種植。但春季生育期短,根系分布淺,需肥多,且春季土壤溫度低;硝化反應慢,對整地施肥要求高。
4.1整地曬垡
提前2~3個月將土地耕翻曬垡。選擇墑情好時,平整耙碎、做畦。畦包溝寬100cm,溝寬40cm,溝深30cm,畦面寬60cm左右。
4.2施基肥
畦中開溝,按優質三元復合肥600kg/hm2,菜籽餅1 500 kg/hm2,持力硼15.0~22.5kg/hm2,撒施溝中拌勻、覆溝,平整畦面,畦面均勻撒施尿素150kg/hm2。
4.3蓋地膜
施好基肥的畦面,用平鍬拍平,噴灑禾耐斯除草劑;有條件的畦面中央鋪一根微噴塑料軟管,以備定植后追肥、澆水用。最后,覆蓋高透明地膜,四周蓋嚴,以利土壤增溫。經過1~2個月地膜增溫,化肥溶解、硝化。春大白菜定植后,則水肥充足、生長迅速,能獲高產。
5定植
早春大白菜一般為早、中熟品種,定植密度稍大,包溝寬100cm的畦,每畦栽2行,株距30~40cm,定植5.25~6.00萬株/hm2。3月上中旬,根據天氣趨勢,選擇冷尾暖頭定植。定植時,用原制缽器在地膜上打孔;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用細土將定植孔封嚴實。
6大田管理
春大白菜定植后,大田管理以促為主,早追肥,重追速效肥。定植8~10d,可用尿素150kg/hm2,加氯化鉀或硫酸鉀150kg/hm2溶于水后,用軟管膜下噴溉。蓮座期用三元復合肥225kg/hm2,于植株插穴施入。包心初中期用尿素150 kg/hm2+硫酸鉀225kg/hm2,溶于水,用軟管膜下灌溉。至此,大白菜總施肥量約為氮素273.0kg/hm2、五氧化二磷115.5 kg/hm2、氧化鉀367.5kg/hm2,比例較合理。進入包心中期特別注意加強水分灌溉,這時大白菜生產迅速,耕水量大,而且氣溫上升速度快,容易出現水分供應不足。要勤灌水,最好是膜下灌溉,既防止土壤板結,又可充足供水。在蓮座中期至包心中期,可噴多元素微肥2~3次,同時用0.5%~0.7%硝酸鈣加萘乙酸50mg/L,噴2~3次,以防止干澆心。
7病蟲害防治
春大白菜病蟲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和軟腐病,蟲害有蠐螬、地老虎、菜青蟲、小菜蛾和蚜蟲。苗期在大棚內,溫濕度較高,主要防治蚜蟲和病毒病。用吡蟲啉防治蚜蟲,用病毒A+微肥防治病毒病1~2次,軟腐病用新植霉素、氯霉素防治,霜霉病用瑞毒霉素、百菌清防治,蠐螬、地老虎用敵百蟲制成毒土均勻撒在畦面、畦溝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