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第1篇

自*年起,縣委、縣政府已著手對鄉鎮衛生院進行硬件投入和功能轉換準備。到*年底,縣財政共計投入近一億元對全縣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房屋設施進行標準化改造,并分別對全縣120家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同時,逐步解決了制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轉換的瓶頸問題,落實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費收支兩條線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日趨完善。

但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轉換,一些新的問題隨之產生,需要引起政府部門的注意并有效化解。一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經費收支兩條線管理會導致新的“大鍋飯”現象產生;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均等化配置易產生醫療資源浪費;三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外人員待遇相對偏低,無法吸引住優秀人才;四是政府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撥款方式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五是目前由于缺少一套完善的、切合本縣實際的考評體系,造成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發展不平衡,影響了本縣醫療和防病工作發展。

為此建議:

一、切實防止新的“平均主義”現象的發生。以前的鄉鎮衛生院,由于機制、體制的問題,市場經濟大環境的沖擊,加上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足,醫院主要靠醫療行為盈利補貼,為求生存,醫療行為存在明顯趨利性,爭病人、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現象時有發生,是導致老百姓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轉換以后,政府對經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從源頭上保障了職工的正常收入,保證了醫院的正常運行,切斷了醫療經濟效益與職工收入的關系,但在職工思想上也會逐漸產生做多做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想法。繼而可能出現推諉病人,工作質量下降,引起新的看病難現象出現,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

二、醫療資源的配置要充分體現物盡其用。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轉換,政府在經費上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后,又繼續加大投入,對全縣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設施進行標準化的配置和更新。建議在設施、設備配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技力量、業務量和業務范圍、服務人口和服務面積,對購置設備的使用效率作可行性評估,以避免均等化配置造成設備使用率低下,形成新的浪費。

三、對編外人員,財政應適度提高其工資標準。由于醫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出于生存考慮,減員增效,大量縮編,加上醫療行業本身的高風險,低收入,全縣各家醫院都存在著人才緊缺現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尤為明顯。全縣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不同程度使用一定量的編外人員,以緩解醫務人員緊缺現象。在現行體制吸納該類人員進編有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建議縣財政在制定工資標準時,充分考慮該類人員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和技術含量,適度提高其工資標準,以穩定該類人員在海島安心工作,解決*地區醫務人員的緊缺現狀。

四、完善政府撥款方式,提高社區工作效率。社區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后,政府簡單地把經費下撥到社區,將造成很多弊病,尤其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領域。由于公共衛生服務不同于基本醫療服務,前者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不同于后者簡單的數據體現,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性質、工作的方式、考評的模式完全有別于醫療服務,建議政府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撥款以衛生部門的年終考核成績,結合不同社區項目性工作開展進行撥款,這樣更有利于社區服務中心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社區護理;護理管理;服務制度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2(b)-147-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YANG Biping, CHEN Meizhu*, GUAN Lichan, ZHAO Juanjuan,CHEN Yuping

(Department of The Fist Area Physicians, 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in Guangzhou.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ervic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system. 194 nursing staffs of 12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rivate institutions 109 perso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ere 85 persons. Results: The nurses a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cquired the highest score on the security care system, but the lowest score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otal score between nurs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0.00). The public(23.07±0.204 8)was higher than the private(21.16±0.3806). Conclusion: The health services system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should been further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private, they should endeavo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administration; Service system

當今,醫療衛生體制的現狀及其改革方向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和城市衛生改革的突破口。成昌慧等[1]提出:要實現衛生事業和諧、健康、快速發展,衛生改革與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必須構建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衛生服務制度。社區護理人員對服務制度的認知情況直接影響社區服務質量。為了解廣州市社區護士對護理服務制度的認知情況,2008年1月~2009年1月,筆者對廣州市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94名護士進行了調查,現把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抽取廣州市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民營5家,公立7家)的194名護士作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與過程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和廣州市政府印發的《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制定《廣州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服務制度調查表》,調查表包基本制度、安全制度、質量管理、感染控制及其他5個方面的內容共24個條目,知道醫院有該制度的得1分,不知道的得0分,總分24分。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對調查對象獨立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輸入SPSS 13.0統計軟件,用描述性統計和兩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人員服務制度的認知情況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人員服務制度的認知情況見表1。

調查顯示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對安全制度的知曉率最高,對質量管理的一些規章制度知曉率最低,護理差錯、事故的上報制度在民營醫院只有66.01%。其中家庭護理病歷建檔在民營醫院只有33.94%的護士知道,而公立醫院也只有48.24%的護士知道。

2.2 不同性質機構的社區護士護理服務管理制度知曉狀況比較

兩種不同性質機構的社區護士護理服務管理制度知曉狀況見表2。

被調查的194名護士中,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平均得分(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的(21.160 0±0.380 6)分。對兩種不同性質服務中心的平均得分做t檢驗,P<0.05(P=0.00),說明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服務管理制度的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社區家庭病歷建立情況

有42.8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建立社區家庭病歷,且護士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社區家庭病歷的情況知曉率很低,民營醫院只有33.94%,公立醫院只有48.24%。對有建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覆蓋率也只有60%左右。

3 討論

3.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人員安全制度的知曉情況較好

所調查的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94名護士,對各安全制度的知曉率最高,其中民營醫院最低達96.33%,公立醫院最低達97.65%。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為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保證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依據,護士知曉醫院的各項安全制度,并在護理過程中遵守制度,才能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3.2 不同性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對服務制度知曉情況不同

被調查的194名社區護士中,民營機構和和公立機構的護士對護理服務管理制度的知曉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得分為(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得分為(21.160 0±0.380 6)分。這可能跟廣州的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院比較早、醫院的管理比較規范、政府投入資金相對較多、護理人員的歸屬感強、相對穩定等有關。陳華芳等[2]在調查中得出:私立社區衛生機構實現了大量的公共衛生功能,卻沒有得到政府補償。建議在衛生行政部門監管下,政府應根據提供服務的質和量,以統一的標準考核,給予不同體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相應費用補償。

3.3 健全社區家庭病歷制度

社區衛生醫院應健全社區家庭病歷制度,使建檔覆蓋率接近100%。社區家庭病歷建檔,為流行病學的研究提供方便,也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一個憑證和依據。調查中顯示只有一半的社區衛生醫院建立了社區家庭病歷制度,對有建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覆蓋率也只有60%左右。且護士對社區衛生醫院建立社區家庭病歷的情況知曉率很低,私立醫院只有33.94%,公立醫院也只有48.24%。社區家庭病歷建檔工作是社區護理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也是一項非常繁重和艱巨的任務,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及社區居民的理解和協助。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于政府投入少,社區護士待遇低,社區護理人員短缺,加上工作實踐能力儲備不足,很難完成這一項艱巨的任務。包家明等[3]對社區護理人力資源調查發現:我國社區護士嚴重不足,而且整體素質和能力偏低。陳敏[4]建議采用城市大醫院扶持社區衛生機構的方法,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實踐能力,通過職稱晉升、提高待遇等方法來留住和引進人才。

3.4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加強護理質量的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衛生服務提供方式, 它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基本衛生服務方式,是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方向[5]。質量管理是社區護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所出現的護理差錯、事故實行登記和上報制度可以起到前車之鑒的作用。本調查顯示:社區護士對質量管理的一些規章制度知曉率最低,護理差錯、事故的上報制度在民營醫院只有66.01%,護理技術規范只有近80%。社區護士是第一線的服務提供者,其認知和技能直接影響著社區衛生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應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制度,制定社區護理技術規范,加強社區護士的培訓和考核,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成昌慧,李士雪,黃思桂,等.關于構建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衛生服務制度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3):152-155.

[2]陳華芳,孫思,方鵬騫.私立社區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功能實現狀況分析[J].醫學與社會,2007,20(4):31-33.

[3]包家明,付偉,胡斌春.社區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1):61-62.

[4]陳敏.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建設,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能力[J].中外醫療,2009,28(6):100.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第3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建筑空間 設計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s a new type of medical building space and is quite different in function with the general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pecifications and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ce design, function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the main configuration equipment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Building space Design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是指具有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等功能的建筑空間類型,它同一般的醫院建筑在功能上有較大區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但可以根據規劃要求放在二、三級醫院內作為該醫院的延辦機構,也可以作為獨立的建筑空間而存在。本文僅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獨立的建筑空間中的若干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設置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空間大致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是全科診斷室、搶救室、醫技科室等基本醫療空間,另一個是預防保健室、兒童婦女保健室、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空間,其中基本醫療空間是屬于非清潔區,而公共衛生空間是屬于清潔區,設計時應注意分開。

(一)基本醫療空間

1.臨床用房空間

診療空間:它包括全科診室和中醫診室,每間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9m2,是基本醫療的主體空間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患者在這里完成一般檢查診斷環節,該科室宜置于底層,這樣可避免患者在中心交叉竄行,要爭取良好的朝向,組織好采光與通風,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2.7m×3.6m,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6m,內設辦公桌、檢查床、洗手盆、辦公椅、污物桶、掛簾等物品。

治療室(或處置室)空間:一般有注射、穿刺、引流、灌腸、導尿等項目,內設有洗手盆、污物桶、處置臺、注射凳、注射床、辦公椅、掛簾等家具物品,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2.7m×3.0m,室內凈面積不低于8.0m2。

觀察室空間:用于容納還不能確診的患者、有傳染病嫌疑的患者、重危不宜移動的患者以及暫時不能回家的需要進行觀察的患者。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6.0m×6.0m,空間凈高不應低于2.8m,室內凈面積不應低于36m2,內可分過渡區、配液區和觀察區,家具設備可為病床、床頭柜、躺椅、沙發、氧氣瓶、搶救車以及操作臺和治療臺等。

康復室空間:它不以藥物或外科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而是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如力、電、光熱、聲等來防治疾病,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療效也好,位置從避免交叉感染角度考慮,應布置在盡端位置,這樣可以避免外部通道干擾,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8m,建議開間尺寸為8.1m×5.7m,室內凈面積不低于40m2,內設治療床、床頭柜、自行車、平行桿、訓練椅、牽引架以及其他輔助設備等。

搶救室空間:應有相對區域,布局合理,急救設施齊備,其主要任務是擔負急診傷、病員的監護治療,尤其對心肺復蘇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刻不容緩地立即搶救,故設計位置應靠近入口,室內可直接向門廳。它的面積往往要比一般診室面積略大,以便擔架、病車直接進入,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3.3m×3.9m,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12m2,內設有綜合治療帶、心電儀、吸氧機、搶救推車、洗胃機、氧氣瓶、藥品柜等設備。

2.醫技用房空間

檢驗空間:主要任務是協助臨床科室,迅速地進行化學診斷工作,常規化驗一般包括血液常規及大小便的化驗等,工作量較大,應安排靠近急診和大廳入口處,但宜有一定安靜環境。檢驗科最好朝北,室內光線要求均勻,因沿窗可布置化驗臺和工作臺,設備一般有顯微鏡、保溫箱、藥品柜、水池、收發取藥臺等,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8m,或根據需要而定,凈面積不應低于17m2,建議開間和進深為3.9m×4.5m。

X光檢查空間:它是為患者診斷最為常規的設備診斷空間,一般安置透視用的30mAX光機和一架供攝片用的200mAX光機,它以設在底層為主,但應注意底層的防潮問題,其空間組成一般有登記、存片、透視、拍片、暗室等房間,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8m或根據需要而定。

藥房空間:這是社區衛生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患者交來全科醫生處方的地方,他們在此進行藥品調配,然后發藥給患者,該空間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光線均勻,避免直射陽光,以便保存怕光的藥品。室內的地面,墻面要用容易洗刷并能防酸防油的材料,最好采用油漆墻裙,水磨石地面,便于清潔衛生。主要家具有調劑臺、發藥柜臺、藥櫥,設備可配電腦等,工作人員的座位最好用旋轉升降的圓凳,便于工作時調節高低,房間凈高度不低于2.8m或根據需要確定,凈面積不應少于16m2,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4.2m×3.9m。

B超和心電圖空間:它是現代醫療診斷設備的常規“武器”且屬于無創設備,深受患者的歡迎。房間內家具設備有:檢查床、心電儀、B超儀、洗手盆、掛簾、辦公椅等,房間凈高不低于2.8m,凈面積不低于10m2,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3.0m×3.6m。

(二)公共衛生服務空間

1.預防接種室

主要是根據當地疾控中心規定的人群免疫程序,組織實施各種生物制品的預防接種,建立健全預防接種卡,作好記錄,不斷提高接種率和全面免疫合格率。

接待室:應設有洗手室、文件柜、診桌、辦公椅、沙發,開間進深尺寸為3.0m×4.5m。

接種室:應設有洗手室、電冰箱、接種箱、接種臺、辦公椅,開間進深尺寸為3.0m×4.5m。

觀察室:配置觀察床、觀察椅、整理臺,開間進深尺寸也為3.0m×4.5 m。整個預防接種室的室內凈面積不少于40m2。

2.兒童保健室

它主要承擔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兒童保健系統的管理。積極防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托兒所業務指導及做好計劃免疫,室內設有身高體重儀、檢查床、文件柜、洗手盆、診桌及辦公椅,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2.7m×3.6m,凈面積不應低于9m2。

3.婦女保健與計劃生育指導室

主要任務是普及新法接生,推廣科學接生,做好孕產婦系統管理,實行圍產期保健;積極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并分析發病因素;做好婦女青春期、婚姻期、月經期、懷孕期、產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衛生保健,室內設有文件柜、婦科檢查床、一般檢查床、掛簾、診桌、辦公椅、洗手盆、操作臺、身高體重儀,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4.5m×3.6m,凈面積不應小于16m2。

4.健康教育室

有計劃地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提高群眾的衛生知識水平,室內一般設有講臺,電教椅、黑板、電腦臺、電視桌等設備。凈高根據實際需要,開間進深建議為4.8m×6.6m,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30m2。

5.健康信息管理室

主要是建立所轄區的住戶健康檔案,通過電腦收集,內設文件柜、辦公桌、辦公椅、電腦等設備,室內凈面積不宜低于6m2,建議開間進深尺寸為3.0m×2.1m。

(三)其他空間

除了主要空間,其他空間還有不少可以參照醫院建筑相關規定,但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候診區,它宜采用集中候診,利用走廊單邊候診走廊凈寬應不小于2.4m,兩側候診凈寬不小于2.7m,無候診的走廊凈寬應不小于2.1m。

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流線組織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功能流程,見圖2。

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類型、規模、所包容的功能不同,也各不相同,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較大,也可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分層建設;如都在一層可與綜合信息管理和收費處放在一起設在中間,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各走其門廳進入,這樣可避免健康者與患者的交叉感染,達到理想的流程。

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要設備

(一)診療設備

診斷床、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觀片燈、體重身高計、出診箱、治療推車、供氧設備、電動吸引器、簡易手術設備、可調式輸液椅、手推式搶救車及搶救設備、脈枕、針灸器具、火罐。

(二)輔助檢查設備

心電圖機、B超、顯微鏡、離心機、血球計數儀、尿常規分析儀、生化分析儀、血糖儀、電冰箱、恒溫箱、藥品柜、中藥飲片調劑設備、高壓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滅菌設施(x光機)。

(三)預防保健設備

婦科檢查床、婦科常規檢查設備、身長(高)和體重測查設備、聽(視)力測查工具、電冰箱、疫苗標牌、紫外線燈、冷藏包、運動治療和功能測評類等基本康復訓練和理療設備。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設備

健康教育影像設備、計算機及打印設備、電話等通訊設備,健康檔案、醫療保險信息管理與費用結算等有關設備等。

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室內裝修設計

一般醫療用房的地面、踢腳板、墻裙、墻面、頂棚,應便于清掃、沖洗,不污染環境,有推車(床)通過的門和墻面應采取防撞措施。踢腳板、墻裙應與墻面平。

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樓地面應采用防滑材料。

治療室、換藥室、處置室、計劃免疫室潔凈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內裝修應滿足易清潔、耐腐蝕的要求。

化驗室化驗臺臺面、通風柜臺面,應采用耐腐蝕、易沖洗、耐燃燒的面層;相關的洗滌池和排水管亦應采用耐腐蝕材料。

藥房的配方室、貯藥室、藥庫均應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配餐、消毒、衛生間、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結露的房間,應采用牢固、耐用、耐污、易清潔的材料裝修到頂;并應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順利、樓地面排水通暢不出現滲漏。

所有衛生潔具、洗滌池,應采用耐腐蝕、耐污、易清潔的建筑配件。衛生間的洗手池和便器應采用非手動開關。

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計還應注意的問題

(一)擬定合理的發展計劃,注意總體布局

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設計中影響全局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建時注意總體布局的合理性,包括近期和遠期的發展規劃,功能分區、交通流線、日照通風以及擴展,結合地形和環保綠化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要保證有充分的前期工作時間,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切忌倉促上馬,留下遺憾。

新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址要有計劃地選擇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好,征地成本低,有充足發展用地的地方。

(二)彈性設計,以適應社區衛生中心發展的需要

采用彈性設計方法,把復雜的中心建筑歸納為可擴展的總體,永久不變的標準結構,靈活可變的室內分隔,改變傳統設計思路。但靈活之中也有統一之處,所有構件都要符合模數。

選擇恰當的中心建筑組合方式。位于市中心區的中心建筑由于發展用地緊張,可以采用高低層結合方式。

要考慮到不斷滿足人們的社會、心理需要,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公共活動的空間如門廳、休息廳。

(三)開放性的識別系統

如不迷失方向走錯路,就必須依靠內部識別系統――顏色識別標。顏色識別標通常設在中心門廳入口上方,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不同用房,如黃色代表基本醫療,綠色代表公共衛生,橙色代表醫技科室等等,只要跟著顏色標牌指的方向就不會走錯,為方便色盲患者,在各種顏色標牌上用中文(同時配英文)注明顏色,方便患者。

(四)注重標準化設計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設計的研究,不斷吸取各國先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計方法為我所用。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家具選用建議均由建筑師統一考慮,改變過去那種建筑師只管設計建筑,業主(基建辦)管配家具的狀況,做到統一協調,使所有構件設施滿足使用要求。

未來的醫療衛生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高技術、高情感不斷注入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機能的演變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再認識,努力探索出醫療衛生設計的新途徑。

六、結束語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也是解決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良方。目前,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建設的規范性就顯得更加重要,本人結合自己工作經驗及參考相關文件、規范,提出自己的意見,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空間設計,主要應注意基本醫療空間和公共衛生空間的設計。未來的醫療衛生包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高技術、高情感不斷注入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機能的演變將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再認識,努力探索出醫療衛生設計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第4篇

顯然,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成為我國醫療事業改革的方向,是解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癥結的重要措施。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設計師,尋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設計方向。

合理性設計

*舊房改造,因地制宜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目前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是對廢棄的舊房進行改造。在改造的過程中,對原有房屋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好是低層的框架樓。這對于拓寬走廊,滿足診室要求比磚混樓相對靈活得多。而且樓層最好不好超過三層。以方便患者的出入和繳費、就醫。

中國輕工國際工程設計院陳暉主任告訴記者:“但很多時候,現有的條件是不允許按照這樣的要求進行選擇的,只能隨機應變。”

他舉例。在改建北京市朝陽區樓梓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現有的房子只有兩、三百平方米,而且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磚混房,拆除重建在資金和時間上都不允許,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建。為了將其建成較合適于當地環境,又擁有大開間門廳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就在院子中間搭上了鋼結構的架子用玻璃封頂,這樣就既有寬敞明亮的門廳,同時采光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陳暉強調,舊房改造其實就是將五花八門的房子改造成流線統一的符合規定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因地制宜。

*組配空間,把控流線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社區居民,為他們提供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因此,在具體設計時設計師需要很好地抓住其方便便捷的特點,從建筑物內部空間組織角度,合理分配好空間,組織好流線,以提高其內部的運轉效率,縮短患者看病的手續與流程,使更多的社區居民方便就診、及時就診,并愿意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就診。

如何做到這一點,蘇州市立醫院邱克、黃敏、洪濤結合他們的工作實踐,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社區衛生服務有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兩類,為了防止醫療場所內交叉感染,應相對地隔開這兩類人群,因此,要設計兩個入口或至少是兩個人流移動的方向。由下到上遵循由“動”到“靜”的劃分原則:人流量大的科室盡量安排在建筑的低層,人流量小的科室及需要隱私及安靜的科室盡量向上發展。這樣既減少了垂直交通的壓力,同時對醫療環境的改善,獲得“鬧中取靜”的效果創造了條件。

其次,在布局安排上,合理調整各功能分區,使得急診區、門診區、后勤服務區等各個區域分區明確、合理、互不干擾,且又聯系方便。將診療區域設置在一樓,并將常用的診室設置在采光較好的南邊。

最后,藥房采用開放式柜臺,一方面可以體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增加了空間感。但儲藥區域為保證濕度和溫度需密閉。藥房可以利用移動藥柜來為日常的配藥工作服務。

人性化設計

專家們普遍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是應當重點強調和突出表現的。

*加大公共空間的面積

在室內設計方面,應盡量擴大公共空間的面積,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門廳壓力還可以防止避免交叉感染,同時緩解醫患之間的矛盾。

陳暉還建議,走廊可以建得相對大一些,診室相對小一些,每次只允許一人進入,這樣會使患者有更強的優越感,同時,醫生分配給患者的時間會相對較長,對患者也更負責。更突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人為本的原則。

*營造綠色景觀環境

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院的張穎璐指出:“在景觀環境設計上,良好的景觀環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社區項目建設用地不大,大面積綠化不太可能,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從基地周邊、建筑內院、建筑屋頂花園、建筑室內環境著手,力求創造出全方位的景觀綠化環境。”

無錫民用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的陳李宗在談到設計體會時說:“如社區沿路都會設大片綠化帶,豐富城市景觀,納外部環境為醫院周邊環境,改善醫療環境;裙房上也可以大面積綠化,這不僅為住院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室外康復場所,也為醫患交流提供了輕松宜人的環境,在醫院大廳及病房內放置盆景及室內小景觀。種種措施不僅能改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環境,更突出了其人性化的特點。”

前瞻性設計

陳暉認為,為實現國家和各地區提出的建設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所有設計人員對此都應有前瞻性的思考,這種思考基于兩個方面,一是服務內容的不斷充實,二是盡快適應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

*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今后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智能化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對患者病歷及相關信息的采集都要和大型醫院的要求一樣。未來的發展還要求一張醫療卡不僅可以在社區內通用,還可以和各大醫院聯網,患者在其他醫院或者社區就診時,也可以使用這張醫療卡,這張卡中,患者以前的病歷信息都會有所顯示,他的所有信息全部記錄在系統里。這種管理系統化、智能化是未來社區衛生中心建設的必然方向,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前就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預留改造的空間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議范文第5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護理;效果觀察.

本次研究為深入分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高血壓護理的效果,尋求最佳護理方案與管理模式,選取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高血壓護理效果展開研究,比對分析后找尋最佳護理方案與高血壓管理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經過兩個及以上專業醫師會診,且接受血壓計檢查后確診為高血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疼、眩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肢體麻木等[1]。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47~81歲,平均年齡(57.3±3.9)歲;病程6個月~30年,平均病程(10.1±2.6)年。這64例高血壓患者中,患Ⅰ級高血壓者37例,患Ⅱ級高血壓者21例,患Ⅲ級高血壓者6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者分別為11例和12例,合并腎功能衰竭者4例,合并心臟病者7例。

1.2高血壓診斷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于2004年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超過140mmHg且舒張壓超過90mmHg[2];②符合高血壓的臨床癥狀,如頭疼、眩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肢體麻木等。

1.3排出標準①排除孕期或產期婦女;②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③排除患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

1.4方法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高血壓護理工作的看法與建議。對參與研究的64例高血壓患者發放調查問卷,患者自行填寫,確保真實性與有效性,由衛生服務中心的當班護士當場收回,途中不經第三方轉手,回收率達到100%。

調查問卷具體內容:①患者自身是否具備定期檢查護理的習慣;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護理工作進展緩慢的原因(自行填寫);③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如何;④高血壓檢查工作的具體形式與護理方法。

2結果

通過表1中各項數據的對比,可以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條件不足、患者懷疑服務中心醫療水平不達標、患者自身護理保健意識淡薄、專業醫療人員缺乏、醫患間面對面交流機會較少、心理護理缺乏等都是當前制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開展高血壓護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其中專業醫療人員的缺乏、高血壓患者保健意識淡薄所占比例最高,是社區居民不愿前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高血壓護理的主要原因。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具有傳染性,是現階段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煩躁、精力不集中、易疲勞等[3],患病早期基本上無自覺癥狀,嚴重時可出現手指麻木、僵硬、四肢疼痛,頸背部肌肉酸痛緊張等[4]癥狀,還可能引發腦血栓、心肌梗塞等多重并發癥。據可靠數據顯示,全球已經有近三成人口患有高血壓。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壓力的增加,飲食不規律、作息時間紊亂都大大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風險。

以社區為單位,于衛生服務中心內開展高血壓護理工作,對保障社區居民健康、降低并發癥的患病風險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條件不足、患者對服務中心醫療水平存在疑慮、患者自身護理保健意識淡薄、專業醫療人員缺乏、醫患間面對面交流機會較少、心理護理缺乏等都是現階段制約我國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開展高血壓護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服務中心的管理人員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有針對性地消除患者的疑慮,購進先進的檢測保健設備,提升自身的醫療水平,定期在社區召開高血壓醫療講座以培養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醫患面對面交流溝通機會,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大部分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高血壓護理工作效果不佳,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需要廣大社區志愿者與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其中,通過有效的護理方法改善社區內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穩壓降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萍,高鈺琳,陳佩云.廣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高血壓護理的現狀調查[J].護理學報,2009(17):71-73.

[2]黃紅宇,韓思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管理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9):112-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任丘市| 义乌市| 湘阴县| 巨野县| 碌曲县| 林口县| 永昌县| 内黄县| 抚宁县| 庐江县| 武冈市| 江口县| 固镇县| 竹山县| 县级市| 崇阳县| 苍南县| 淅川县| 南宁市| 晴隆县| 托克逊县| 鹤庆县| 当雄县| 乡宁县| 延安市| 隆德县| 祁连县| 南江县| 磐安县| 仲巴县| 宜城市| 江陵县| 阳城县| 新平| 江华| 乐至县| 涡阳县| 平原县| 旬阳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