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疾病預防控制法

疾病預防控制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流行傳染病;預防控制方法

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流行傳染病包括有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等,若是傳染病沒有得到良好控制,則很容易造成暴發流行,最終給社會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威脅。需要注意的是,新時期具有新特點傳播途徑的傳染病依舊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本文出于對目前的常見流行傳染病的控制與預防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從傳染病的發病特點、流行傳染病的類型以及傳播方式、流行傳染病的控制預防方法幾個方面展開了綜述,詳見下文。

1傳染病的發病特點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交際日漸頻繁,人員流動增加,使得傳染病的控制愈發困難,傳染病的發現也越來越困難。近幾年一些全球性的傳染病有呈現流行、回升的趨勢,譬如說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的結核病、瘧疾以及霍亂等。并且,目前諸多新型的傳染病不斷涌現,增加了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難度。目前新時期的傳染病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2]:①病原體變異以及抗菌藥物的濫用。經研究發現,造成傳染病死灰復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體發生變異,并且抗菌藥物在臨床上過度應用,諸多病原體對抗菌藥物產生了明顯的耐藥性。曾有調查發現,2006年我國結核病的發病率達到了86.23/10萬,并且其病死率超過了0.26/10萬,發病率處在傳染病的第二位,死亡率則居于首位。②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性氣候的惡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諸多已經得到良好的傳染病死灰復燃,更增加了諸多新的具有致病性、傳染性的病原體。曾有研究報道,近20幾年來,新發現的傳染病超過了30種。這些現狀均使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難度增加。

2流行傳染病的類型以及傳播方式

現階段我國規定的流行傳染病類型包括有甲乙丙三類,共計39種流行傳染病。多數情況下,傳染病經唾液、血液以及接觸進行傳染,并且傳播的速度也非常快的話,便可以將其稱為瘟疫[3]。對于甲類傳染病而言,其主要包括有鼠疫、霍亂等,這一類的傳染病在發生后,應對患者強制執行隔離、疫區處理以及及時有效的治療,因此目前將甲類傳染病稱之為強制管理傳染病。乙類傳染病主要為狂犬病、非典型肺炎、血吸蟲病、炭疽等,這一類的傳播的預防和控制均需要嚴格的按照國家或者是當地防疫工作站的規定、安排,并保證及時發展及時處理,避免發生擴散流行。對于丙類傳染病則以流行性和地方性的斑疹傷寒、流行感冒等為主,這一類的傳染病應以國務院衛生部門的規定要求進行檢測盒管理。

3流行傳染病的控制預防方法

對于流行傳染病的控制預防工作而言,首先要求政府等管理部門要做好未雨綢繆,指導其正確預防傳染病,并將傳染病并不可怕,只要正確對待,注意預防[4]。對于傳染病的傳播需要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人群三個要素,若是將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便可以實現傳染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

3.1傳染源的控制 在傳染源的控制過程中應首先對患者進行隔離。研究發現[5],在疾病的高峰期會出現大量排細菌或者是病毒的現象,但是很多情況下傳染病會在癥狀出現前排毒或者是排細菌,譬如說腮腺炎就是如此。研究證實[6],腮腺炎患者在腮腺腫大的前6d便已經將傳染性的病毒排出,這就是將腮腺炎患者隔離后依舊會出現腮腺炎感染病例的主要原因。

除了傳染病患者是傳染源外,病原攜帶者也是可怕的傳染源,譬如說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菌痢的帶菌者等[7]。這類人群本身有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的癥狀,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卻能夠較自身攜帶的細菌、病毒傳染給孩子。

3.2傳播途徑的控制 冬季和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因此定時開窗通風,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對室內進行有效的消毒。冬天外出應戴口罩。腸道傳染病多是由于"病從口入"引起的,因此應做好個人飲食衛生,在飯前便后要洗手。要徹底消滅四害,特別是應注意滅蠅工作[8]。

3.3對易感人群進行保護 在保護易感人群中,老人和小孩由于體質相對較弱,因此應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在易感人群保護工作中,預防接種以及預防性用藥史主要手段。

4結論

綜上所述,流行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中,應注意建立長效機制,對傳染病實施科學有效的控制,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防控效果。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中,提高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全面傳染病的監測工作。

參考文獻:

[1]穆子林.新時期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預防控制的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05):112-114.

[2]王鮮平,楊慧寧,高敏,等.構建綜合醫院傳染病預防控制體系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1):3389-3391.

[3]應信忠.慈溪市流行性乙型腦炎發病季節圓形分布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06):35-36.

[4]張偉松,徐曉燕,陳旭輝.淺談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21(01):224-226.

[5]孫智慧,王芳.流行性傳染病的控制預防方法淺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7(12):1098-1099.

[6]高穎,王鋼.傳染病在現代社會能夠流行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1,25(09):1176-1179.

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疾控中心中心;服務為本;思想工作

中圖分類號:R1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08-0131-01

思想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迎合市場經濟,那么該如何加強疾控中心職工“以服務為本”的思想觀念,我們就此問題探討出以下解決辦法。

1 改變觀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在不斷發展,人們的各種觀念肯定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觀念發生變化固然是好的,它讓人們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有了更加先進的思想,但是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比如疾控中心的員工開始出現了思想上的問題――以服務為本的觀念弱化。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會導致員工的積極性下降,從而影響整個工作團隊的名譽與整體質量。所以要對職工進行適當的、穩妥的、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要做到因人而宜。一定要從根本上改變職工的思想觀念,就要讓思想工作做到有針對性。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職工的創造能力。單位的角度上,更有助于提高單位職工的凝聚力,促進事業高效率的發展。

對于少數職工受到一些錯誤思潮的影響,如拜金主義、濫檢查、大處方、收受紅包禮金、回扣等現象,非常不可取,這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做思想工作也是有難點的,最突出的一點就體現在職工們參差不齊的想法。

自從市場化以后,各個行業逐漸變成了利益至上的情況,會導致本身并非利益至上的人的心理扭曲。這樣的話,職工價值觀就隨波改變,成為了利益的追求者。與原本應該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觀念相違背了。很容易導致擁有好技術的職工跳槽,導致相當多的人才損失。

2 認真學習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是相當重要的,對個人來講,是一次進行自我省視與反思的好機會,并且還能提高自己個人能力;對單位來講,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單位名譽與社會形象。應該把學習活動與疾病防控工作結合起來,用智慧充當大腦的武器,可通過學習實踐來增強四種意識。

2.1 增加政治意識、提高自身修養

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讓自已擁有我黨提倡的正確觀念,做出正確的決定,付出正確的行動。

2.2 樹立學習意識、提升業務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要像其他單位學習,謙虛請教其優秀的管理經驗。

2.3 要樹立責任意識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要一絲不茍,嚴謹慎微,增強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

2.4 要增強服務意識

領導們要自覺地把具體工作、日常小事溶于大局之中,真正做到有心干事、熱心干事、用心干事,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這樣就可以從直接與間接兩方面提高職工的服務意識。

3 法律意識

疾控中心職工是受法律監督的,并非普通的第三產業。用法律來樹立他們的服務意識,讓職工們明白自己的工作是與法律相關聯的,使得他們有法律的約束感,他們必須對自己不規范的行為負責任。用人單位也要嚴格按照法律條列來管理職工,堅決按照國家要求執行。既然已經做了疾控中心的職工,就要接受服務對象提供的法律效力,執法部門也會為此提供法律依據。隨著法律條規的不斷完善,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在各方面得到了增強。自然也為我們疾控中心的服務工作提出了促使職工更行為更規范的要求。目前衛生機構最需要解決的薄弱的問題是服務法律意識。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法律意識,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總之,由于不遵守工作規范而為以后埋下隱患是非常不值的,能夠避免出現責任承擔就盡量避免,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4 管理創新

強制的管理制度與懲罰的管理形式是傳統的、刻板的沒有根據當今發展實情,他們不會起到引導或更有效管理職工的作用,這只會使職工受到壓迫,比如壓迫中的員工從心理上的排斥、反感與恐懼的心理。而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被動的受管理、受監督,這樣很容易產生逆反和抵觸情緒,與領導發生矛盾沖突的情景已經不少見。如果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被引導出來,不能充分發揮,這如何使其產生以人為本的觀念。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職工成為單位上掌握主動權的人,才會避免職工滯怠的問題。那么就要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理念。

比如在人才方面進行管理突破。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充分熟悉各類人才,要大膽的嘗試用那些優秀的中青年人,不要受年齡影響,認為年長的更有經驗,讓人才不受學歷、職稱、身份等客觀因素影響。創新是管理制度的新起點,創新能夠提高用人的效率。要建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全透明平臺,以能力、績效為選擇標準,提出全員聘用制,促進競爭上崗的方式。像那種罕見的優秀人才,要盡全力去引導、去挖掘并使其發揮他的特長,這樣的人一定要格外珍惜與重視。要努力發掘他人的特長,努力營造一個平臺,讓職工展現自己,發揮自己。想要挖掘出優秀的人才,創新是不可忽視的方式。可促使人才盡快成長,這更有助于職工從被動變成主動,并擁有較強的積極性。另外,鼓勵和獎勵這樣的制度也是不可少的,這非常有助于鼓勵職工,從而創造新業績。

5 結 語

在企業中,領導的作用是最大的決定因素。只有在大家關系融洽、感情深厚的情況下,所有人的工作熱情才會高漲,心情舒暢,工作自然輕松協調一致,減少不規范的、錯誤的情況,那些曾經以為達不到的業績也不會成為問題。領導作榜樣,營造良好人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了。只要職工的心理與意識得到了有效的調整,以服務為本的工作性質也就不是值得一談的問題。疾控中心就是能營造出團結、溫馨、文明、和諧的良好氣氛。

參考文獻:

[1] 楊冰華.淺談疾控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J].南方論刊,2009,(S1).

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分布式數據庫;并發控制;時間戳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22-0016-02

集中式數據庫因為其管理方便得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信息的增多,若是頻繁地訪問某個數據庫,將給中心服務器帶來巨大的負擔,同時,若中心服務器發生故障,或者導致數據的丟失,整個系統也會受到很大影響。而分布式數據庫的誕生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分布式數據庫是將數據分開存儲,這大大加快了數據的訪問效率。然而,分布式數據庫中的并發控制卻一直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并發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分布式數據庫的性能優劣。本文就分布式數據庫中并發控制的幾種常用方法進行了描述,并用實例實現了按時間戳順序處理并發沖突的問題。

一、問題的引入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戶并發地對數據庫中的同一數據進行讀寫操作導致數據不一致,這時就需要通過并發控制來處理這種問題。常見的并發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丟失修改

它是指兩個事務讀入了同一個數據,其中一個事務對數據進行了修改,這種修改的結果破壞了另一個事務對數據的修改,導致數據的丟失。

(二)不可重復讀

不可重復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務對同一個數據庫進行了讀操作,其中的一個事務對數據庫進行了修改,導致其它事務讀數據時與前一次讀的數據不一致。

(三)讀臟數據

當兩個以上的事務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其中某個事務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了修改,其它事務讀取到的是新修改的值,但是當那個事務因某種原因撤銷,導致修改無效,則其它事務讀取的數據與數據庫中不一致。

二、并發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比較

(一)鎖

通過對表或記錄加鎖,可以保證事務的串行化調度。鎖的類型可分為兩類,共享鎖和排它鎖。共享鎖也叫讀鎖,當一個事務讀數據時,其它事務可以對數據進行讀寫操作。排它鎖也叫寫鎖,當一個事務寫數據時,如果它沒有釋放該鎖,其它事務都不能對該數據進行讀寫操作。

根據鎖的兩個極端,又產生了悲觀鎖和樂觀鎖。悲觀鎖是指給某個事務分配了鎖后,其它事務都不能對這個數據進行操作,只有當鎖釋放之后,才允許其它事務進行訪問,它的時間比較長。樂觀鎖是指只有當用戶對數據進行修改時才加鎖,并且等到該操作完成之后才釋放,它的時間相對于悲觀鎖較短。

運用鎖技術時,必須有相應的鎖管理器對其進行管理,同時它還要解決可能產生的死鎖問題。因此,雖然鎖能較好的實現并發控制,但是由于其成本高,實現難而并沒有全部應用在解決并發沖突的問題上。

(二)時間戳

時問戳的并發控制方法與鎖不同,它是在事務建立時,為每個事務分配一個唯一的時間戳。事務的執行按照時間戳的順序來執行,從而實現多事務的可串行性。

時間戳的基本思想為:在數據的操作過程中,每個數據都存在著時間戳。時間戳又分為讀時間戳和寫時間戳,讀時間戳是數據上一次讀出的時問,而寫時間戳是指最近一次寫入數據的時間。只有當讀時間戳大于或等于數據存取的時間戳時,才能執行寫操作。當讀取的時間戳與數據存取的時間戳相等,說明數據沒有發生更改,這時不會導致并發沖突。而當讀取的時間戳小于數據存取的時間戳時,說明數據已經發生了更改,這時,如果再對它修改,可能會導致并發沖突。如果發生沖突,則撤銷原有的事務,并重新啟動一個事務來解決。當事務重新啟動時,再賦給它新的時間戳。

運用時間戳來解決并發沖突問題時,它的最大優點是無須設置鎖,因此,也不會有死鎖的現象發生,但是它要求時問戳在系統中是唯一的。

三、在VS2008中采用時間戳順序的方法來解決并發沖突

依照時間戳運用的原理,時間戳在整個系統中必須是唯一的,因此可以根據VS2008中的DateTime.Now可以獲取系統的當時時間,而SOL Sever 2008中的DateTime類型也可以精確到毫秒,用于存取系統的時間。具體設計如下:

(一)在SQL Sever 2008建立表

在設計數據表時,因為要把時間戳考慮進去,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設置一個全局的時問戳,讓這個表中的數據都只有一個時間戳。第二種是為每一個數據設置一個時間戳。第一種設置減少了數據表的存取,但是當多個事務不是對同一個數據進行操作時,并不需要并發控制,因此它大大降低了數據訪問的效率。在這里,采用了第二種設計方法,每一個數據都對應一個時間戳,這個時間戳是數據最后一次修改的時間。見表1:

在表1中,行號作為主鍵,用于標識唯一的一條記錄。數據是存放具體的數值大小,用于測試修改時,檢測修改成功與否的問題。時間戳列用于存取數據最后一次修改的時間,不能為空,每一條數據都存在一個時間,它可以精確到毫秒。

(二)VS2008具體實現過程

并發沖突主要發生在讀寫不一致的情況下,當多個事務進行讀操作時,并不會導致并發沖突。因此,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有讀寫操作。在整個界面上,還有一個dataGridView用于顯示數據庫中的數據。

讀操作因為不涉及到數據的修改,因此,直接將數據表中的信息顯示到界面上即可。它可以通過點擊dataGridView中的一行,取得這一行的所有數據,此時取它的時間戳,把它存取在一個變量中,在這里稱它為讀時間戳。它的代碼如下:

SqlConnection eonn=new SqlConnection(constr)://建立連接

SqlDataAdapter ada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術from myTable”,eonn):

DataSet ds=new DataSet():

ada.Fill(ds):

dataGridViewl.DataSouree=ds.Tables[0].DefaultView://將數據表中的數據顯示到界面上

int index=dataGridViewl.CurrentRow.Index://取得當前選中的行號

string @Date dataGridViewl.Rows[index].eells[2].Value.ToString()://獲得讀時間戳

寫操作首先需要讀取界面上的值,然后將該值寫入到數據庫,由于對數據庫進行了更改,此時有可能數據已經不是原始讀出的數據,因此其它再讀寫數據庫時,可能存在并發沖突。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在這里引入一個判斷條件,比較數據庫中存放的時間戳與之前讀的時間戳是否一致。當不一致時,說明這條數據已經修改,不能對它進行寫操作,若此時再對它進 行的寫操作就不成功。當一致時,說明這條數據沒有發生修改,即可以對這條數據進行寫操作。寫操作中的核心代碼為:

SqlCommand cmd new SqlCommand(“updatemyTable

set

Number=’”+txtNum.Text+”’,Date=’”+DateTime.Now+”’where ID’”+@ID+”’andDate=’”+@Date+”’”,conn):

通過行號和時間戳的一致來對數據庫實現并發控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當寫入不成功時,MessageBox.Show(“更新失敗!”)來確認沒有更新成功。若更新成功,也同樣有相應的提示,此時數據庫中的數據和時間戳都發生了變化,時間戳是寫入數據時系統的時間,因此它是唯一的。

四、結果測試與分析

程序運行成功后,在多臺計算機上運行,對同一數據庫進行操作,首先進行讀操作,每個計算機上面都能得到相應的表,各臺計算機上面的讀操作不會受其它計算機的影響。這也驗證了讀讀操作不會發生并發沖突,也不需要使用并發控制來處理。

程序在進行寫操作之前,會先獲得讀間時戳,這時再來看寫操作是否能執行成功。例如:A和B分別表示兩臺計算機,當A獲得了讀時間戳,B也獲得了讀時間戳,同時B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了更新操作并寫回到數據庫,這時數據庫中該數據對應的時間戳會發生變化,A想要進行寫操作,會提示更新失敗。分析如下:A想要進行寫操作時,因它獲得的時間戳為未修改之前的時間戳,與該數據對應的時間戳不一致,因此不能更新到數據庫,它的操作也就不會成功,而只能再次讀取,獲得新的時間戳才能修改數據。這樣就確保了寫操作不會產生并發沖突。

五、結語

運用時間戳順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并發沖突,完成了并發控制,保持了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參考文獻

[1]王元愷.降低分布式數據庫并發沖突的數據模型研究

[D].上海師范大學,2009.

[2]弓耀龍.分布式并發控制技術[J].山西電子技術,2010,(4)

[3]賈智平,崔文靜.分布式實時數據庫系統中基于Web的

并發控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3,(10).

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食蟹猴;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藥敏試驗

[中圖分類號] R184.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a)-132-04

Investigation on etiopathogenisis and disease control in a large-scale dysenteria outbreak in cynomolgus

GAO Jiahong, TONG Pinfen, KUANG Dexuan, SUN Xiaomei, LUO Zhiwu, DAI Jiejie*

Institute of Medic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ine Sciences (CAM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Kunming 6501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dysenteria outbreak in cynomolgus (macaca fascicularis) and to formulate practicable measures for controling the disease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large laboratory animal cultivation. Methods: We carried out On-site inspection in the nursery where dysenteria outbroke,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cynomolgus, transportation, quarantine, information of onset, diet and drinking, sanitation, feeding, environment, symptoms, treatment, prognosis. Anus swabs were collected in typical invasion animals to culture, separate and identify. After identifying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 simultaneously teste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ies on ongoing drugs and other susceptible drugs to direct clinical treatments and finally formulat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isease. Results: One enteropathogenic E.coli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use that result the dysenteria outbreak in this nursery by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It resulted coincidence pneumonia in some cases, the pathogen is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e enteropathogenic E.coli has an unknown serotype that couldn't be agglutinated by 1, 2 and 3 group sera.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several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of the two pathogens,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laned again to carry out. After that, this disease had been gradually controlled to achieve good effects. Conclusion: Enteropathogenic E.coli is the radical cause on this large-scale cynomolgus dysenteria outbreak.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 the pathogen that causes few cynomolgus pneumonia. It is the key that we adopted the drugs were selected by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used scientifically to control the disease. It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to quarantine new comers and promotion of knowledge for personnels 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revention of large-scale dysenteria outbreak.

[Key words] Cynomolgus; Enteropathogenic E.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屬于獼猴屬,生物學特性很多方面與恒河猴相似,并可在溫帶飼養和繁殖[1]。食蟹猴由于來源相對容易,體型小,性情溫順,實驗用藥量少和便于操作的特點在國內外醫學研究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瘧原蟲實驗動物模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本文報道了某大型飼養場大規模食蟹猴痢疾暴發的基本情況、采取的應對措施和預防控制效果。同時采用傳染病調查方法培養分離鑒定了導致本次疾病暴發流行的病原菌,并得到了相應的藥敏試驗結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食蟹猴猴場基本情況

該猴場為專業飼養繁殖食蟹猴的大型猴場,常年進出食蟹猴數萬頭。疾病暴發時飼養規模約15 000頭。飼養方式約60%為單籠隔離飼養,35%左右為繁殖群半開放方式飼養,余下5%左右為圈養繁殖方式飼養。飼料由于當地條件所限采用商品化豬飼料作為主食,輔以當地青飼料飼喂,一日三餐。飲水方式隔離單籠用不銹鋼水盒人工加自來水,群養和圈養方式配有自動飲水,人工定期加酸制備酸化水。衛生主要用掃帚每天上午清掃糞便,較少用自來水沖洗地面。

1.2 猴場痢疾暴發基本情況

2008年12月上旬開始,單籠飼養間陸續發現散在死亡病例,以新進猴場不久的猴子為多,后來逐步迅速擴散,蔓延至其他房間和較為穩定的老猴群。調查最多時每日達到二三十只猴子發病,死亡5只左右,并且由于沒有明顯先兆次日會有不確定的病例發生,形勢十分嚴峻。食蟹猴不分年齡、體重、性別均有發病。

1.3 食蟹猴發病基本情況和初步診斷

食蟹猴發病前活動性飲食飲水正常,典型發病特征為一旦起病則較急,發病時初期表現為厭食或突然不進食,活動量顯著減少,精神下降或萎靡,常呈蜷縮狀蹲于籠子一角,個別甚或突然躺倒。次日腹瀉,糞便較少帶黏液,個別呈水樣,顏色較正常糞便為深,無特別異常氣味。第3日便中帶血或膿血便,由于極度虛脫,常躺于籠內,四肢無力,體溫下降,眼神呆滯,面色蒼白,當日或第4日即死亡。尸體解剖后,主要內臟心、肝、脾、胰、腎均正常,腸胃空無,無腸套疊,外表腸炎不嚴重,除少量猴有肺炎外其余肺部正常。基本上可概括為發病突然無先兆、起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根據以上特點,我們初步判斷為腸道細菌傳染病的可能性最大。

1.4 病猴治療情況

在該猴場痢疾暴發期間,工作人員使用的主要抗生素有頭孢唑啉、頭孢拉定、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使用劑量均按人千克體重使用量換算成猴子用量后肌內注射治療使用。由于病猴較多,所選抗生素則根據個人所好和療效觀察結果在上述幾種中選用,并未統一。由于病猴過多,有時療程難于充分保障。大部分猴子無明顯治療效果,少部分猴有一定療效,但只是普遍能多延長存活時間3 d左右,之后死亡。個別猴治好后(糞便、精神觀察正常)停藥1~4 d(通常2 d左右)又復發,同樣用藥則無效,一般當日或次日死亡,表現出復發即死亡的特點。

對于腹瀉嚴重的動物則適當補液,補液用生理鹽水加碳酸氫鈉注射液混合注射于皮下,10 ml/只,每日1~2次,糾正酸堿失衡,據技術人員觀察有一定效果。

1.5 病猴采樣

對發病初期的猴子5只、中期5只和后期4只以及2只正常猴用肛拭子采樣后插入Cary-Blair運送培養基中,4℃保存,送到本中心進行腸道細菌培養分離鑒定。

1.6 培養基、主要試劑和細菌生化鑒定系統

1.6.1 培養基S.S瓊脂、三糖鐵培養基、中國玫瑰藍培養基、腸桿菌科細菌生化鑒定管,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Cary-Blair運送培養基購自上海科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2 主要試劑氧化酶試驗試劑盒、革蘭染色試劑盒,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6.3 細菌生化鑒定系統采用Vitek-2全自動細菌生化鑒定系統。

1.7 治療方案修改

由于猴場員工所用抗生素多達6種,且使用劑量為參照人體公斤體重換算為同等體重動物的用藥量,鑒于發病猴體重基本上在2~4 kg之間,劑量上顯得欠缺和過分保守,不利于迅速控制病情。因此,根據我們對本次痢疾的初步判斷,用藥統一改為頭孢哌酮鈉,劑量為不到3 kg小猴每日0.5 g,3 kg以上大猴每日1.0 g,外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碳酸氫鈉注射液1 ml,給藥途徑統一改為靜脈輸液,輸液量視體重約100~200 ml/只,每日1次。稀釋液用氯化鈉或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同時取消皮下補液。人手不濟時直接用4 ml生理鹽水稀釋頭孢哌酮鈉后肌內注射,1支/d。療程視大便正常飲食轉好后繼續給藥1 d,實際治療時間一般為3~5 d。該方案主要特點是兼顧了抗菌消炎、糾正電解質失衡,防止酸中毒和適當補充體液。根據現場情況判斷,我們認為能夠對癥治療。待病原菌培養鑒定結果和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后再根據情況調整。

1.8 細菌培養、分離、生化編碼鑒定

從運送培養基中取出肛拭子,在S.S.瓊脂糖培養基邊緣上涂抹一個圓點,再用無菌接種環于圓點上涂抹后以“之”字形分三區劃線,置37℃恒溫培養箱培養18~24 h觀察。用三糖鐵瓊脂和中國玫瑰藍鑒別培養基作單個菌落的分離和初步培養特征鑒定。純化的細菌按鑒定適用方法依據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或實驗要求進行革蘭染色、氧化酶試驗、觸酶試驗和細菌生化編碼鑒定。

15種腸道桿菌生化編碼鑒定管為:硫化氫、苯丙氨酸、葡萄糖酸鹽、蛋白胨水、葡磷胨水、枸櫞酸鹽、尿素、半固體、賴氨酸、鳥氨酸、氨基酸對照、棉子糖、山梨醇、側金盞花醇、木膠糖。

16種葡萄球菌生化編碼鑒定管為:尿素、蔗糖、精水、木糖、乳糖,甘糖、木醇、麥芽糖、甘醇、乙酰葡胺、硝還、蜜二糖、果糖、V-P、山梨醇。

1.9 藥敏試驗

采用K-B紙片擴散法,判斷標準按WHO質控標準菌株的敏感性及抑菌環測量大小解釋[3-4]。本次所用藥敏試紙片如下:頭孢他啶(CAZ 30 μg/片)、頭孢唑啉(CZ 30 μg/片)、妥布霉素(TM 10 μg/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 20 μg/CA 10 μg/片)、環丙沙星(CIP 5 μg/片)、亞胺培南(IP 10 μg/片)、慶大霉素(GM 10 μg/片)、磺胺甲唑/甲氧芐定(SXT 23.75/125 μg/片)即復方磺胺(SMZ/TMP)、阿米卡星(AN 30 μg/片)、頭孢哌酮(CFP 75 μg/片)、氨芐西林(AM 10 μg/片)、頭孢拉定(CFR 30 μg/片)、小諾霉素(MCR 10 μg/片)。

為了確定猴場藥品倉庫的藥品是否有效,我們將猴場所用藥品頭孢唑啉、頭孢拉定、阿米卡星、氨芐西林、慶大霉素和小諾霉素按藥敏紙片含量標準用手工方法制作藥敏紙片使用。同時也按猴場實際使用治療濃度制作阿米卡星、氨芐西林藥敏紙片進行抑菌試驗,則阿米卡星猴場使用濃度約為1 μg/片,氨芐西林猴場使用濃度約為2 μg/片(猴子體重以4 kg計算)。

2 結果

2.1 培養觀察

所有16個樣品接種S.S.瓊脂都只有1株優勢菌生長旺盛,呈粉紅色、濕潤、隆起、表面光滑、不透明,有云霧狀。在發病猴樣品中有4個樣品尚有數個相同的其他菌落生長,該菌菌落小,濕潤,隆起,表面光滑,不透明。優勢菌進一步分離接種三糖鐵瓊脂和中國玫瑰藍鑒別培養基顯示均能生長良好,三糖鐵瓊脂上產酸和少量產氣,中國玫瑰藍鑒別培養基上為淡灰白色、濕潤、隆起、表面光滑、半透明。提示為明顯的致病性細菌。

2.2 細菌生化編碼鑒定

按細菌生化編碼鑒定方法進行。經鑒定,優勢菌為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另一種為肺炎克雷伯菌,鑒定符合率為100%。

2.3 Vitek-2系統鑒定

Vitek-2全自動細菌生化鑒定系統鑒定兩種菌ESBLs試驗均為陰性,其中優勢菌為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另一種為肺炎克雷伯菌,鑒定符合率均為100%。該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血清型與大腸埃希菌Ⅰ群、Ⅱ群和Ⅲ群均不發生凝集反應,顯示為未知血清型。

2.4 藥敏試驗結果

細菌藥敏試驗結果見表1。表1表明,本株大腸埃希菌對所試11種藥物阿米卡星、頭孢他啶、頭孢唑啉、頭孢哌酮、妥布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環丙沙星、亞胺培南、慶大霉素、氨芐西林、復方磺胺均敏感,其中頭孢哌酮最敏感,氨芐西林則最差。肺炎克雷伯菌僅對頭孢他啶、頭孢唑啉、頭孢哌酮、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和亞胺培南敏感,其余則均為耐藥。

表1食蟹猴腸道細菌藥敏試驗結果

Tab. 1Results of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on cynomolgus bacteria

2.5 猴場所用藥物藥敏試驗結果

我們采用手工自制藥敏紙片的方法根據猴場獸醫所使用的藥物種類和實際使用的濃度制作了藥敏紙片,用K-B法得到的細菌藥敏試驗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猴場所使用的藥物中對于該株大腸埃希菌來說慶大霉素和小諾霉素完全耐藥或已失效,敏感藥物為頭孢唑啉和頭孢拉定,在使用標準濃度時阿米卡星和氨芐西林也敏感,但是猴場使用的藥物治療濃度對氨芐西林完全耐藥,阿米卡星雖仍然敏感,但效果下降明顯,顯示藥物標準濃度和實際使用濃度在療效上存在較大差別。對于肺炎克雷伯菌來說除頭孢唑啉和頭孢拉定敏感外,其余情況下為全部耐藥。

2.6 治療方案糾正后效果

治療方案改為我們推薦的方案后,輸液后治療效果明顯,猴子精神不再下降,癥狀逐漸改善,一般連續給藥治療3 d后痊愈。同時對整個猴房尤其是糞便用生石灰進行了徹底的消毒。在得到細菌藥敏結果后進一步確認了使用高敏感的抗生素進行靜脈輸液和肌肉注射治療,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控制了疾病流行,猴群健康狀況得到了穩定,恢復了正常,無新發病例產生,疾病流行最終得到了控制。

3 討論

本次調查中,我們體會到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操作技能對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飼養人員對疾病預防的重視和治療技術的掌握程度是影響大規模疾病預防控制的關鍵。飼養人員培訓和不斷的知識更新是提高從業人員技能素質的較好方法。

從最先發病的是新進動物來看,猴場引進動物的管理有必要加強。該猴場引進動物方式主要為當地農民捕到猴子后先短暫飼養到一定數量再自行運到猴場,由于飼養設施不足,常與老猴群飼養于同一房間。這是本次痢疾發生后迅速擴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新進動物捕獲方式、運輸方式和進場前的飲食飲水、來源地疫情狀況都有必要作詳細的了解,并對來自不同地區的動物分別進行隔離檢疫,這對潛在的疾病流行控制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志賀菌在食蟹猴中自然感染率較高,可達11%以上,通常情況下是引起菌痢的主要原因[5]。志賀菌也可導致金絲猴傳染性菌痢[6]。大腸埃希菌是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通常情況下不會引發機體疾病[7]。但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和某些條件致病菌卻可能因為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或環境劇烈改變應激反應而誘發疾病。尤其是野外猴子新進入猴場時神經高度緊張,飲食飲水、行為習慣環境、腸道微生物微生態環境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形成了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腹瀉,腹瀉進一步加劇了腸道微生物生態的失衡,最終誘發了腸道疾病。所調查的猴場無專門的檢疫隔離飼養房間,新進猴與原有猴群混養于同一房間。這次大規模疾病暴發提示我們必需設立單獨的檢疫猴房,對新進猴必須嚴格隔離飼養至檢疫期滿,檢疫期間對腸道帶菌的情況進行培養分離鑒定,及時了解致病菌的情況。同時,應讓新進猴逐步適應新的環境,減少猴子的應激反應,待猴子狀況穩定下來后再轉移到其他猴群中。

根據藥敏結果,對于該株大腸埃希菌來說慶大霉素本來為敏感藥物,但猴場使用的慶大霉素為完全耐藥或已失效,敏感藥物為頭孢唑啉和頭孢拉定,在使用標準濃度時阿米卡星和氨芐西林也敏感,但是使用猴場藥物治療濃度時氨芐西林則完全耐藥,阿米卡星雖仍然敏感,但效果下降明顯,這說明藥物的保存也十分重要。猴場使用的小諾霉素雖然顯示為完全耐藥,但無新鮮藥敏紙片作比較,是否確實耐藥尚需作進一步實驗確定。對于肺炎克雷伯菌來說除頭孢唑啉和頭孢拉定敏感外,其余情況下為全部耐藥。藥敏結果證實,原來猴場使用的治療藥物和劑量只有頭孢拉定和頭孢唑啉為敏感,阿米卡星藥效下降,氨芐西林則顯示為“耐藥”,不能達到治療目的。這與現場邊治療邊死亡的情況是相符的,造成這種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劑量嚴重不足。這提示我們雖然有些藥物標準濃度藥敏試驗顯示敏感可用于臨床治療,但如果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濃度達不到治療要求顯然是沒有療效的,同時還會造成該藥物不敏感或無效的假象,嚴重干擾了治療藥物的選擇。慶大霉素對大腸埃希菌顯示敏感,但猴場提供的慶大霉素則完全耐藥,表明猴場提供的慶大霉素可能由于氣候炎熱和儲藏的原因已經完全失去藥效,不能再用于治療猴子。 另外,依據藥敏結果采用的抗生素在實際工作使用中發揮了預期的效果。這提示我們在猴群發生菌痢時,應及時分離菌株,進行藥敏試驗,在篩選出高敏的抗菌素的基礎上對病猴進行治療,方可提高治療效果[8]。這充分說明藥敏試驗對指導用藥的積極作用。在本次調查中,我們根據實際治療用藥情況手工制作了相應的藥敏試紙紙片,為藥物的選擇和確認藥物的效果提供了科學的指導,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值得在類似工作條件中加以推廣。

本次培養分離得到的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血清型不在Ⅰ、Ⅱ和Ⅲ群之中,尚需作進一步的實驗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花秀春,時彥勝,孫兆增,等.人工飼養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報[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9,17(3):219-221.

[2]盤寶進,羅兆飛,符明泰,等.出口食蟹猴志賀氏菌的分離和初步鑒定[J].廣西畜牧獸醫,2002,18(2):6-15.

[3]李影林.臨床醫學檢驗手冊[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716.

[4]孔繁林.實用臨床細菌鑒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64.

[5]楊宇蓉.食蟹猴腸道志賀氏菌感染情況的調查[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0,8(1):31-35.

[6]劉文旺.一起金絲猴傳染性菌痢的診斷和防控[J].動物醫學進展,2009, 30(10):115-116.

[7]趙鎧,章以浩,李河民.醫學生物制品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16-1027.

疾病預防控制法范文第5篇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63-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1],發病率約為每年2%~3%,其治療周期較長,醫療費用也高,最主要的是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和沉重的精神、經濟負擔,如何預防糖尿病足或者減輕患者足部病情繼續發展,是長期以來醫護人員重視及研究的課題。筆者通過對醫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65例及觀察組65例,其中,觀察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29~80歲,平均50.5歲,病程1~21年,平均7.5年。對照組,男33例,女32例,年齡31~78歲,平均51.5歲,病程1.6~18年,平均9.5年。入院后根據檢查確認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足分為:糖尿病足組65例,非糖尿病足組65例,糖尿病足分級標準根據Wagner標準 [2].納入標準:糖尿病足患者,無合并慢性并發癥如嚴重腎功能衰竭或腎移植及視網膜病變。130例患者中,1級64例,2級38例,3級20例,4級8例,5級0例。兩組資料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足部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級合并疾病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 給予糖尿病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病情評估對入院患者配合醫生進行病史的采集,進行體格檢查及各項輔助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熱情對待患者,關心患者,改變患者的戒備心理,使患者能詳細告知病史,從而了解患者的足部病損程度,如: 有無皮膚瘙癢、肢端發涼、感覺遲鈍、水腫,雙足麻木,痛覺減退或消失,患處局部疼痛,夜間加重,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檢查雙足:查看足底皮膚有無紅腫、皸裂、水皰、破潰及足趾變形等,并做好詳細的記錄。②健康教育護理,由全科的醫護人員共同完成。通過科室定期舉辦糖尿病墻報專刊、組織健康知識講座、發放糖尿病知識小冊子及醫護人員在診療、護理過程中的講解等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糖尿病健康知識宣傳,包括飲食和運動、藥物治療,尤其是胰島素治療的必要性及應用的注意事項、并發癥的預防及血糖的自我檢測等。③日常檢查,護理人員每天巡視病房,進行足部檢查,了解無損傷,告訴患者及家?偌觳樽悴康哪康模?同時也應教會患者及家屬,每天檢查患者的足部、腳趾是否紅腫、是否有皮膚破潰,是否有雞眼、足癬、趾甲變形等,詢問或者檢查患者是否出現足部感覺異常,及時發現異常癥狀及體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及護理。告訴患者出現足部破潰時不能帖敷有損皮膚的膠布,不可用力抓搔皮膚表面,修剪趾甲不要太短以免皮膚摩擦受傷,趾甲也不要留得過長,避免自我刮傷;加強防護,避免皮膚損害。指導患者保持足部的干凈、溫暖,穿柔軟、寬松的襪子,鞋子要方頭,不宜過寬或過窄,鞋面應柔軟透氣。不可赤足行走或光腳穿鞋。冬天注意足部保暖,認真洗足每日用35~37℃溫水泡腳,浸泡時間以5~15 min為宜。洗腳后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徹底擦干,特別是趾間。對足癬患者每次洗腳或洗澡后用毛巾擦干腳趾間的水分并撲上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避免真菌生長,不能抓破皮膚,以免加重感染。使用熱水袋溫度不超過50℃,電熱毯睡前要關閉電源,保護足部避免損傷;④血糖監測:如何控制血糖的平穩是糖尿病足防治的關鍵,我們對患者入院當天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此后每日囑患者自我監測某個時間點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并做詳細記錄,力爭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護士要嚴格執行醫囑,掌握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的時間,劑量一定要準確。指導患者識別低血糖的癥狀,若出現異常情況的處理等;⑤密切觀察病情,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配合醫生對合并疾病進行相應的處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⑥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措施,避免高糖,油膩食物,以清淡為主。瘦弱傷口不易愈合者,適當多食含糖蛋白和膠原蛋白食物。糖尿病足部壞死的病人因感染消耗大,應當增加熱量10%~20%[3];⑦足部皮膚護理。糖尿病患者在洗完腳或者溫水泡腳后,洗足后用純棉毛巾輕輕擦干,涂抹適量的護膚膏,但不要涂在足趾間或潰瘍傷口上。同時做適當的足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局部血液供給;當足部發生雞眼、腳癬、潰瘍及局部破損時,要及時就醫[4]。采用局部清創的方式去除壞死組織后再用慶大霉素、生理鹽水進行濕敷;選擇質地柔軟、透氣的布鞋、軟皮鞋,襪子要寬松、平整,無褶皺[5],防止因過緊血液循環受阻發生或者加重足部的受損。

1.3 療效判定

根據DFWagner 分級好轉情況及患者自覺癥狀改善情況判定療效。顯效:足部創面愈合90% 以上,Wagner 分級下降2 級,自覺癥狀消失或已不明顯;有效:足部創面愈合50%以上,Wagner分級下降1 級,自覺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在積極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后總有效率(89.23%)高于對照組(58.4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丹棱县| 西平县| 永康市| 方正县| 新野县| 安达市| 上高县| 和田县| 张家口市| 德保县| 会泽县| 庆城县| 贵德县| 游戏| 昌黎县| 阿拉善左旗| 高安市| 南丰县| 榆树市| 曲沃县| 蛟河市| 高台县| 楚雄市| 盐亭县| 广水市| 龙南县| 铁力市| 竹溪县| 新余市| 磴口县| 和静县| 汝阳县| 灵丘县| 崇信县| 金溪县| 隆德县| 蓬溪县| 调兵山市| 甘肃省|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