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償獻血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國無償獻血工作的推廣普及已歷時10年多,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通過有關部門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正朝著一種健康、持續、穩定的方向發展,各地的無償獻血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血站工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探索出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好做法和工作思路。以下是筆者在多年的血站工作中,對無償獻血工作中獻血者檢測信息反饋和隱私權保護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1 獻血者檢測信息及時、準確的反饋好處所在
1.1 血站人性化服務的體現。
人性化服務是血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能為血站的發展奠定基礎。感謝信應在獻完血后及時發給每一位獻血者。其內容中說明“若您的血樣檢測結果不合格,血站將在一至兩周之內電話通知您本人,未接到電話,那說明您的血液完全合格,歡迎您半年后繼續參與無償獻血”,這樣的主動服務模式,可以讓獻血者充分感受到血站對他們的關愛和慰藉,在民眾心中“無償獻血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為自己作了一次全面的體檢”的意識進一步加強。
1.2 確保血液質量,達到安全輸血的目的。
檢測信息在反饋中,對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CV(丙型肝炎抗體)、SYR(梅毒抗體)、抗-HIV(愛滋病抗體)陽性的獻血者,應婉言謝絕其以后再次參加無償獻血,并作好解釋工作,讓獻血者做到自我排除,這樣能降低再次獻血者中的不合格率,一定程度上確保了血液質量,達到安全輸血的目的。
1.3 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在血站尚未使用電腦管理系統之前,這點體現尤為突出,既往檢測不合格的獻血者再次獻血時,血站由于缺乏電腦的監控,工作人員無法迅速、準確地獲得其以往獻血的相關信息,這樣獻血后,勢必將造成血站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通過信息反饋,將可以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浪費。血站電腦管理系統使用之后,雖然對再次獻血者的相關信息可以起到有效的監控作用,可杜絕不合格獻血者再次獻血,但信息的反饋讓解釋工作做在了前面,也可減少采血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解釋和查詢工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獻血者隱私權的保護至關重要
2.1 做好獻血者隱私權保護工作,能進一步維護和樹立血站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
無償獻血者是奉獻愛心的一種社會群體,而血站是接受奉獻的地方,這樣也就決定了,公眾對血站工作具有更高的期望,其中包括了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解釋工作、誠信度、隱私權保護等諸多方面,而隱私權的保護應該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實際工作中,由于獻血者隱私權保護工作沒做好,而導致獻血者流失,甚至造成獻血者因獻血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生活糾紛(例如,SYR和抗-HIV陽性檢測信息的反饋不當,引起獻血者家庭成員之間的誤會。)等情況時有發生。這也有損于血站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而做好這項工作,則能增加公眾對血站的信任度。
2.2 做好獻血者隱私權保護工作,對獻血招募工作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無償獻血倒無所謂,獻血后萬一查出血液里帶有某種病毒,血站能否為自己保密”這是一些市民較為普遍的心里負擔,也可能因此而不愿參加無償獻血,做好隱私權保護工作,能徹底消除這種思想顧慮,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
3 檢測信息反饋和保護獻血者隱私權的具體做法
3.1 信息反饋工作應由血站醫務人員[1]專人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即血站應指定一個接受過相關咨詢解釋培訓,并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務人員,最好是醫師來完成此項工作,這樣還能指導不合格獻血者進一步做有關的臨床診斷和治療。除此之外,血站其余任何人不得進行信息反饋和咨詢解釋工作,例如,在采血工作中,采血前信息查詢發現既往檢測不合格的獻血者時,應婉言謝絕其參加獻血,并告之檢測結果咨詢電話,由指定的醫務人員進行信息反饋和解釋工作。同時,信息反饋的對象應嚴格限于獻血者本人,在接到有關檢測結果咨詢電話時,應仔細、全面核對獻血者上次獻血時登記的相關信息,如:血型、身份證號、單位、出生年月、獻血日期、次數等等,確認為獻血者本人后,才可進行信息反饋。
3.2 獻血前的健康咨詢表中應提醒獻血者登記好自己的手機號碼,若有變動及時告之血站,強調登記本人的手機號碼,也是為了在信息反饋中能達到直接的“一對一”方式。若登記的是獻血者家里或單位的電話號碼,在信息反饋時應更注意解釋工作時獻血者所處的環境,以免造成獻血者家人或同事對其產生誤會,從而挫傷獻血人群的獻血積極性。
3.3 2003年下旬以來,全國的采供血機構基本上均使用了血站電腦管理系統,但是存在該系統在個別檢測信息的設置上采用了中文字樣的可能,這有時也會造成工作中獻血者私人信息的泄密,建議應該進行更正,換以字母或代碼進行表示(這點現在已得到更正)。
3.4 國外許多采供血機構在獻血者填寫健康咨詢表時均采取了隔板進行相對隔離,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目前,國內一些血站也采取了此種方式,這是血站人性化服務的又一體現,值得提倡。這樣,既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獻血者的個人信息泄密,又能確保獲得其真實信息,更有利于獻血者的自我排除和延遲獻血。
3.5 血站應加強內部獻血者信息資料的管理,通過電腦管理系統的權限設置,只允許有授權的專門人員才能查詢到獻血者有關信息,非授權人員無法進行查詢[2],確保獻血者信息安全。
3.6 檢測信息反饋和解釋工作中還應注意的幾點:
(1)采供血機構的血液檢測標準與臨床醫療或疾控部門的檢測確診標準存在差異,血站血液檢測結果顯示某種抗體陽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獻血者患有某種疾病或血液中帶有病毒。這是咨詢解釋工作中首先應向獻血者說明的,以免增加其心里負擔。
(2)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血站檢測結果陽性,而獻血者重新復查的臨床檢測結果陰性的情況,血站工作人員在婉言謝絕其以后再次獻血的同時,還應從檢測標準不一樣、安全輸血以及國家輸血相關規定等方面加以解釋,這也是咨詢解釋中需重點說明的。
(3)抗-HIV陽性的咨詢解釋尤為特殊,由于血站采取的檢測方式是初篩試驗,不能確診,對每一份抗-HIV陽性的標本按國家規定都要送省、市疾控部門的診斷實驗室進行確診,并由他們對確診陽性的獻血者進行流行病調查和追蹤。但是,對于最后確診陰性,而血站檢測為陽性的獻血者咨詢解釋工作值得血站同行探討,因為對愛滋病可是談虎色變,一旦解釋不當將造成獻血者極大的恐慌。對此,筆者建議血站應和相關疾控部門協商好,對血站報送的抗-HIV陽性最后確診陰性獻血者的咨詢解釋工作,最好也由疾控部門的專業人員從更為專業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3.7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無償獻血工作的不斷引向深入,在新時期的血站工作中,獻血者的信息準確、及時反饋和隱私權保護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現,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做好這項工作對無償獻血工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則有礙于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無償獻血;轉移;調查
安順市無償獻血工作從2001年開始采取無計劃指標的志愿無償獻血模式后,臨床用血出現缺口,根據國家衛生部無償獻血工作“三個轉移,一個延伸”的工作目標要求,加大街頭無償獻血宣傳工作力度,規范科學引導一次獻血400 ml成為我市無償獻血招募工作的重點。400 ml獻血比例大幅度增加,既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液檢測等各項成本;減輕血液采集、成分血分離制備、血液檢測、血液出入庫人員的工作強度,又可節約有限的血液資源,緩解血液緊缺的工作局面,降低輸血反應率和減少輸血傳播疾病的發生,確保臨床用血安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安順市臨床用血100%來源于志愿無償獻血者捐獻,本站從2005年始開展無償獻血200 ml向400 ml轉移的探討,通過5年的努力,400 ml比列逐步上升,但與發達城市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現就本市2005~2009年無償獻血200 ml與400 ml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本中心血站2005~2009年無償獻血者血液采集記錄檔案;獻血者健康檢查、血液采集、血液檢測、均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8467-2001。
1.2 統計學處理:采用數理統計、х2 檢驗。
2 結果
200 ml與400 ml獻血人次占獻血總人次百分比、1次獻血與≥2次獻血不合格率、獻血反應率比較見表1、2、3。
表1 200 ml與400 ml獻血人次占獻血總人次百分比年份
表2 1次獻血與≥2次獻血不合格率統計
獻血頻次
獻血人次
表3 獻血反應率統計
注:兩組比較,X2=691.44,P
3 討論
從表1可知我市無償獻血人次逐年增加,獻血400 ml比例上升速度緩慢,維持在40%左右,2009年僅為34.64%,與其它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甘南州2006年初次獻血400 ml比例達72.79,2次以上獻血400 ml比例達90.19[1]。無償獻血從200 ml向400 ml轉移是衛生部無償獻血工作“三個轉移”的重要內容之一,獻血400 ml比例的增加,對有效節約成本、血源招募、血液儲備、臨床用血安全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市宣傳獻血400 ml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有待于加大無償獻血400 ml工作宣傳力度和為獻血者提供更加優質人性的服務。表2統計顯示X2=691.44,P
關鍵詞:無償獻血 心理護理
1 獻血者心理護理
由于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不同,護士實施無償獻血護理過程中,應注意改善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調動無償獻血者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獻血護理目標的最佳效果。創造安靜、舒適的無償獻血環境,使無償獻血者獲得生理、心理需要的外部條件;心理護理是完成獻血的關鍵,針對個體差異,因人施護;獻血反應的心理護理應著重穩定無償獻血者情緒,使無償獻血者增加信心;獻血后應激發無償獻血者的愉快情緒,為無償獻血者下次獻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無償獻血者因個體差異、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護士在實施獻血護理過程中,自始至終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綜合判斷,并通過良好的語言,熟練的技能,認真負責的態度,改善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調動無償獻血者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對無償獻血者最佳的護理效果。
2 措施
2.1良好的獻血環境 環境是無償獻血者獲得生理、心理需要的外部條件。當獻血者看到血液的顏色和獻血量的時候,特別是首次獻血者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緊張。
保證獻血場地清潔干凈符合衛生學準則,冬季做好保溫,夏季做好防暑降溫,營造一種友好、親切的無償獻血奉獻愛心的氛圍,不僅減少無償獻血者因焦慮而產生的恐懼或不安,還能有效的保證我們的采血工作順利完成,因此在操作中切忌高聲談話,動作應輕柔。嚴格遵守醫療廢物的保護性制度,避免不良的刺激,以增強無償獻血者的獻血信心。
2.2在采血過程中采血護士的行為、語言、態度、表情和姿勢等都影響著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因此應:(1)做好獻血前的宣傳工作,使無償獻血者主動配合,向獻血者介紹有關知識解除疑慮,讓獻血者知道自己的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愛心,而且有可能直接就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2)當無償獻血者坐在獻血椅上時,正確判斷獻血者心理反應,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態,因人施護,就能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3)合理處理獻血中發生的細小問題,消除顧慮、緊張的心理,使獻血者有安全感。(4)要讓獻血者知道無償獻血過程中不會被傳染任何疾病。
2.3獻血反應的心理護理 如果發生獻血反應,除了護理技術上的積極處理外,應著重加強對無償獻血者的心理護理,穩定獻血者情緒,一旦發生反應,護士不能驚慌失措,要耐心解釋獻血反應是暫時的,可及時得到控制,使獻血者增加信心,積極配合護士的無償獻血護理。
2.4 獻血后的心理護理 護士應充分利用在獻血過程當中的一段時間激發無償獻血者的愉快情緒,使其下次主動參加無償獻血,以真情相邀,以奉獻相約,鼓勵獻血者以樂觀的心理進行獻血并為下一次獻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不斷提高護士心理素質,贏得無償獻血者的支持,使每位患者都能輸上安全健康的血液,早日康復,重返工作崗位。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 無償獻血者;體格檢查;不合格;血壓;年齡;飲食;睡眠
[中圖分類號] R195.4[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4(c)-0154-02
對于街頭采血車無償獻血者,由于受時間及工作場所的限制,無法對其現場進行多項檢測,而使血液存在一定的報廢率,因而對無償獻血者獻血前進行體格檢查非常重要,體格檢查包括病史詢問和健康檢查,其目的是篩查出暫時或永久不適宜獻血的各種原因[1],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并且可以提高街頭采血質量,降低血液報廢率[2]。本文通過對2010年1月~2012年1月近2年漯河市街頭采血車無償獻血者無償獻血登記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旨在探討分析街頭無償獻血者獻血前體格檢查不合格原因,更好地保障無償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和臨床用血安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3 256例無償獻血登記者均來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年在漯河市中心血站街頭流動采血車內的無償獻血者,其中,男21 929例,女11 327例,年齡18~55歲,平均(27.2±4.4)歲,職業包括公務員、學生、農民、醫務人員、軍人、外來務工人員。
1.2 方法
1.2.1 請無償獻血者認真閱讀《獻血者健康狀況征詢表》并填寫《無償獻血登記表》,采血車的體檢醫生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3]對獻血登記者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內容包括年齡、體重、血壓、心率及其他影響獻血的有關情況,如既往病史、飲食、睡眠等。
1.2.2 將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有體格檢查不合格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獻血登記者共33 256 例,其中,不合格2 450例,體格檢查總不合格率為3.37%。其中首次獻血不合格者占總不合格總數的88.21%,多次獻血者占11.79%。體格檢查不合格的原因諸多,多見于血壓、飲食、睡眠、體重等原因。體格檢查不合格因素見表1。
排名1~4百分比均明顯高于排名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表明體格檢查不合格因素以排名1~4為主;排名1和排名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1),排名1~2與排名3~4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體格檢查不合格因素排名1的血壓和排名2的飲食最為常見。
3 討論
本文對漯河市33 256 例無償獻血登記者統計顯示,其中不合格2 450例,體格檢查總不合格率為3.37%,低于國內有關報道的不合格率的9.3%和4.41%[4-5],分析其原因,可能跟筆者的調查時間較文獻報道中的調查時間不一致和調查地區不一樣有關,也于漯河市中心血站近年來不斷加大獻血知識的普及宣傳有關[6]。
體格檢查不合格的原因本文結果顯示主要有8種,其中排名前四名的分別是血壓、飲食、睡眠、體重,通過調查分析認為跟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結構不合理有關,這表明對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和獻血知識的宣傳非常重要。血壓、睡眠因素導致體格檢查不合格還可能與工作緊張休息不足有關,獻血現場氣氛、獻血環境也會導致獻血者心理過度緊張造成血壓升高。本文調查顯示首次獻血不合格者占總不合格總數的88.21%,分析主要由于首次獻血者對獻血知識不夠了解,不知道哪些因素可能影響獻血,從而導致了體檢不合格百分比升高,另外首次獻血者一般都有懼怕心理,初次獻血時精神過度緊張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因此營造一個放松的獻血環境,體檢醫生和采血護士的耐心、微笑服務和幽默語言,合理的心理干預和音樂支持可以有效緩解獻血者的緊張情緒[7],消除部分體檢不合格因素。動員獻血者自檢不合格時主動退出和延期獻血是招募安全獻血者的重要組成部分[8],對由于暫時體檢不合格而不能獻血者,如年齡、飲食、睡眠等,應首先鼓勵和肯定其積極性,謝絕其獻血時應注意談話方法和技巧,耐心解釋原因,注意保護其獻血的積極性,以促使他們早日成為合格的無償獻血者。
無償獻血者第一個接待者就是體檢醫生,在整個獻血過程中,體檢醫師既負責獻血者的招募,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又要負責健康咨詢、體格檢查、處理獻血不良反應[9],體檢醫生對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無償獻血者隊伍,降低體檢不合格的比例承擔著重要作用[10],因此筆者認為,除了加強對人群的獻血知識的健康教育外,體檢醫生的嚴格認真的工作以及高超的工作技術,對于保障無償獻血者身體健康和臨床用血安全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莊彩梅,王紀成,劉芳,等. 日照地區16761名無償獻血者體檢不合格情況[J]. 職業與健康,2004,20(3):68-69.
[2]蘇紅波,丁杰,徐傳國,等. 濱海新區無償獻血者體格檢查不合格情況分析[J]. 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19-20.
[3]郭崇健,王艷玲. 無償獻血者體檢不合格情況統計分析[J]. 北京醫學,2009,31(8):491.
[4]董建華 高寧. 煙臺市街頭無償獻血者體檢不合格情況統計分析[J].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5,3(13):F003.
[5]王春梅,王美秋,孫淑芳. 不合格獻血者數據分析與信息反饋[J].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5,5(8):821-822.
[6]劉國防,張悅,張艷麗. 農民與城鎮居民獻血狀況調查分析[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06,8(3):208-209.
[7]周俊輝,諶雪強,曹勝清. 心理干預和音樂支持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5):93-94.
[8]張美萍,陳書芳,周秀英,等. 淺談如何做好暫緩延期獻血者的招募[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2(4):354-355.
[9]胡翠娥. 淺談采供血體檢醫生在無償獻血招募中的重要作用[J]. 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4):765-766.
我市采供血機構成立運行十周年來,全市無償獻血工作取得了迅猛發展,自20__年起施行有計劃的無償獻血向街頭自愿無償獻血的轉移,同年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無償獻血100%來自街頭隨機自愿的“雙百”目標,20__年被衛生部、總后勤部、國家紅十字總會等部門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榮譽稱號。回顧歷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血站人邁著堅實的步伐,流下了太多辛勤的汗水;展望未來,特別是面對當前的“無償獻血有償使用”“一本萬利”的誠信危機大環境,以及我市長期以街頭獻血車或獻血屋開展獻血活動,無償獻血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的小環境,如何優化獻血服務環節,促進無償獻血可持續發展,對緩解我市近兩年來固定獻血者隊伍增幅緩慢、最佳血液庫存量維持時間縮短等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對獻血服務過程中的一些環節進行優化。
一、優化獻血前服務,培育潛在獻血者 一是進一步按照《衛生部關于加強血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衛醫政發〔20__〕37號)文件要求,充分認識做好血站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性;采用血站網站、信息公開欄、宣傳櫥窗等,或舉辦血站開放日等,或在醫院、政務大廳等公共場所設置電子觸摸屏等;重點公開獻血者本人、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用血費用報銷政策、程序及咨詢電話,血液檢測的主要項目,向獻血者反饋所獻血液檢測結果和使用情況等獻血服務信息,以及經過國家、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各種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和收費依據等財務信息,以消除公眾對無償獻血的誤解。二是進一步豐富獻血紀念品,可按年度預計采血人次分解采購數量,以個性化和紀念性兼顧實用為主,每三個月更換并保證同一獻血者年度內兩次獻血不得雷同,以消除多次獻血者家里“雨傘成堆”“毛巾太多”“絨毯掉毛”的詬病,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夫妻、情侶及朋友獻血者的青睞和加入。三是進一步為獻血者家人或朋友等陪同人員提供部分可及的服務,很多時候獻血者家人或朋友等陪同人員都會向工作人員提出查驗血壓、血型等要求,只要條件允許,工作人員應積極提供服務并對其予以無償獻血相關知識普及和動員,并以獻血者本人作為示范發揮“現身說法”效應,這樣在消除他們對獻血的抗拒、恐懼和疑慮同時,又極大地縮短了工作人員“等客上門”的時間,短時間內有機會招募到更多的獻血者。
二、優化獻血中服務,提高獻血者滿意度 一是進一步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__)要求,探索簡化填報程序,在提高獻血者知情同意、提高血液安全水平的同時有效縮短獻血等候時間。二是進一步加強窗口服務人員素質培養,包括政治態度、思想品德、人格情操和良好的業務技能等,使其能夠克服早出晚歸、人際交際面較窄等導致的心身疲憊和情感焦躁問題,始終堅持“以獻血者為中心”,以良好的語言接待技巧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為獻血者提供溫馨愉快的服務,尤其是對初次獻血者。三是進一步控制關鍵物料質量,可在獻血現場通過粘貼廠家資質證書、批檢報告、抽檢情況等,和當場拆封展示、言語解釋等,消除獻血者“你們用的器材是一次性的嗎”“是不是正規廠家的”“會不會傳染疾病”等迷惑,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獻血、安全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