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宜居鄉村工作思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本村立足本村實際,緊緊圍繞“改善農村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美化村容村貌”的總目標,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不斷鞏固提升本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村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X萬畝,主要農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紅棗、棉花等。下轄XX個村民小組,共XX戶XX人,其中:維吾爾族XX戶XX人、回族XX戶XX人、漢族XX戶XX人、苗族XX戶XX人,XX至XX歲群體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縣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基礎、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鄉村為導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實際,循序漸進,通過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環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組織,明確職責。為扎實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第一書記任組長,村黨支部書記任副組長,其他村兩委為成員。負責制定本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綜合協調整治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審定重大項目實施方案,檢查督促重大項目實施的進度。
2.抓宣傳,營造氛圍。村通過召開“兩委”會、黨員會、聯戶長會議等形式,認真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意義、治理內容和相關要求,使之家喻戶曉。通過標語、微信等形式將文明行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傳到千家萬戶,發動廣大群眾關心,支持并參與到本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從而調動村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營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3.抓重點,整體推進。一是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積極發動村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實推進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過組建保潔隊、定期發動村民開展衛生大掃除等方式,確保條條道路有人掃、處處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會購置XX個垃圾箱分別放置到XX個村民小組,并安排專人負責每天清運,將生活垃圾運到本村指定地點進行掩埋處理,確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二是實施環境整治工程。本村通過推進改路、改水、改廁等工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鋪設瀝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組織實施自來水管道維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衛生廁所 個。三是加強村容村貌改變。以改善村容村貌為重點,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村基本實現巷道硬化,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磚混結構住房覆蓋率達到100%,村村主干道兩側商鋪整齊規范,無占道經營現象,村容村貌較以往有明顯改善。
四、工作成效
梵凈山村的成功是江口縣積極開展旅游扶貧的樣本之一。近年來,江口縣通過規劃引領、突出重點、模式創新,走出了一條旅游扶貧的新路。
嚴格規劃:梵山錦水一盤棋
在旅游扶貧中,江口縣注重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并把此項工作列入城鎮建設考核目標。太平鎮堅持把城鎮當景區、把新村當景點、把道路當精品旅游走廊,充分帶入文化元素,依托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山區農業大鎮、旅游經濟新鎮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過去,雙江街道辦事處是一個工業高污染集鎮,通過旅游扶貧在舊城改造、新城建設中變成了旅游名鎮。該辦事處負責人告訴筆者,“2016年10月份e辦的山地自行車越野大賽、全縣廣場舞大賽和土家荷花節,共計接待游客43.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1.89億元?!?/p>
如今,江口形成了月上寨沙侗寨、云舍土家風情、民和黃牯山奇景、地落湖新貌、太平古村古鎮和德旺陽光生態等鄉村旅游發展五大板塊。鄉村旅游已成為江口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助推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
2015年,江口從事鄉村旅游業農戶人均純收入136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5元。江口108個行政村中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致富的超過112個,鄉村旅游經營戶580余家,帶動18余萬農民受益。
重點突出:特困地區走新路
“沒有政府的幫助,我們不可能過上現在的生活,也不可能走出大山發展旅游?!碧芥傝髢羯酱妩c醉閣客棧老板娘羅黎明感激地說。
在江口縣民族地區,像羅黎明一樣通過旅游扶貧走上富裕的農民不在少數。2016年上半年,江口縣接待旅游總人數20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7億元,特別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農家樂已達124家,鄉村旅游收入1.8億元。
豐碩的成果得益于江口縣委縣政府的工作思路:集中資源,重點突破。江口縣把自然資源優厚、經濟條件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列為重點扶貧對象,集中精力打造旅游品牌。
江口縣旅游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江口縣每年都會安排省級旅游扶貧發展資金的70%用于梵凈山片區、黃牯山片區、苗王坡、黃巖土家、苗集聚區和漆樹坪羌區的旅游項目?!?015年,江口縣在四大片區完成重大旅游項目投資3.3億元,引進社會投資1.2億元,集中力量打造出一批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國家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江口通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引入旅游項目等多種形式帶動群眾脫貧增收。通過“一百示范工程”和“一個旅游點致富一個村”“一個旅游區帶富一個鄉”模式,建成了一批配套完善、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的精品旅游村寨。德旺鄉2016年全面啟動旅游扶貧示范區、旅游扶貧示范村和民宿旅游達標戶建設等工作,力爭帶動全鄉8個貧困村 1千人脫貧;凱德辦事處將通過百名“創客”引領6村百戶旅游富民,引導支持百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游實現自主創業。
模式創新:鄉村旅游添活力
旅游扶貧不能政府唱“獨角戲”,發動群眾參與尤為關鍵。江口縣委縣政府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不斷提高當地百姓的市場意識,鼓勵他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從事鄉村旅游,涌現出多種新型模式。
近年來,怒溪鎮駱象村由貧窮的“旱地村”變為富裕的“綠茶村”,農民人均收入每年遞增23%,正是得益于“綠茶基地+公司+農戶”的扶貧模式。村支書吳蘭鋒說:“村里改造了農業基礎設施,打造出萬畝綠茶基地,農業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綠茶遠銷福建、浙江?!?/p>
在工作中,江口縣委縣政府注重引導公司和農戶形成利益綁定,互惠互利。隨著游客激增,負責亞木溝景區開發的貴州山地生態示范園將寨抱村里49套農民定居房以民族生態特色建筑方式進行打造,百姓的居住條件得以改善;凱馬山地大健康產業園每年出資40余萬元為該村60歲以上的148名農民全部購買醫療保險和適齡人員農村養老保險,重陽節和春節還對老人及貧困戶進行慰問。
1、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按照“立足優勢、做大產業、突出特色、和諧發展”的工作思路,我鎮大力推廣機械插秧和工廠化育秧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積極發展和壯大綠化苗木、油茶、煙葉生產、食用菌、碧根果生產等農民增收支柱產業。截止2015年,全鎮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6554.6畝,流轉面積占總承包面積80%以上。一年來,建設高標準農田8000余畝,新增育秧工廠2座700平方米。目前,__鋒帆現代農業已投入200萬元對揚名300畝農田進行改造,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發展家庭農場8家。 2、著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依托本鎮的區位優勢,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力推進旅游興鎮。突出休閑度假旅游和鄉村生態旅游,推動生態、旅游和文化等領域融合發展,著力將__鄉村旅游示范帶打造成為集生態涵養、濕地觀鳥、濕地體驗、科普教育和休閑度假為目標的生態濕地休閑旅游聚集區。如,我鎮__文化村于2013年8月被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等批準,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的中國傳統古村落名單。按照《__市__區__鎮__古村落保護規劃》的要求,目前已完成該項目前期土方等基礎工程的施工和規劃中古民居、古戲臺、大王廟、岳飛賽寶場、古牌坊、廊亭等項目的修繕復建工程的公開招投標,并已開工建設,計劃2016年底完成以上項目的建設工程,預計2017年完成規劃中生態駁岸、環境休整、水電改造、垃圾收集、污水排放處理、旅游公廁、綠化亮化、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工程的建設施工,并完成項目驗收。2016年,我鎮還申報了__園林和__養老中心兩個上億元的投資項目,正在向發改委、林業局等部門申報批復。2015年,__山莊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__山莊旅游觀光有限公司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創建企業”,__山莊和__生態農莊分別獲得“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先進單位稱號。我鎮獲得“__省美麗宜居小鎮”和“__省優秀旅游鄉鎮”稱號,沙山村獲得“__省鄉村旅游示范村”稱號。 3、提升對轄區重點上稅企業的支持和幫扶。先后到______液壓壩科技有限公司、__有勝竹木業有限公司進行走訪座談,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幫助企業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__液壓壩今年已拿下近億元訂單,全年納稅有望突破400萬元。__有勝竹木業有限公司由于遇到資金及技術兩大短板,投資千余萬元的企業目前處于半停廠狀態,與江蘇吳江的合作難以持續下去,該企業現正在積極尋求新的合作伙伴,目前正在與山東、浙江客商商談合作事宜,我鎮將積極協調配合企業做好相關工作,力爭企業早日步入正軌,為我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重點項目持續推進。一是加大市重點的華電福新__新能源有限公司風電項目的對接力度,確保該公司擬投資10億元建設100兆瓦風電項目,及時開工建設。二是農村道路通暢工程。我鎮今年鄉級暢通工程計劃13.5Km,貧困村內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2.03Km,撤并村道路硬化2.596 Km,老村道加寬3.63 Km。目前,我們正在按公路部門要求,加快建設__至__山鄉級道路路基,計劃在6月底前完工。其余道路正在抓緊設計規劃中,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三是__圩__小流域重點水土保持項目。水土保持治理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等待批復下達。四是__河治理項目,已完成建設規劃,待計劃下達后,立刻組織招標實施。
5、加大落戶未開工項目的跟蹤力度。一是我鎮多次邀請__酒業投資人來__就落戶情況進行對接,對制約落戶的經營許可證遷移與省、市、區部門進行咨詢和溝通,正在按要求辦理,__酒業公司法人表示只要許可證遷至__,
立即開工建設,產品的設計也在同步進行。二是去年12月份注冊的五加門業,落戶高新區,由于場地等問題一直沒有開工建設,今年我鎮配合高新區與投資人進行溝通,4月份還專程到北京五加門業總部就落戶問題及有關政策進行交流,現在喻總就落戶一事來高新區進行磋商。三是對今年1月份注冊成立的漁光互補項目制約落戶的用地問題與林業部門和__保護局進行協調,爭取早開工早建設。 6、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始終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來抓,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建設目標,以農村環境整治為抓手,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管理創新為保障,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便利、社會安定和諧、宜居宜業宜游的的美麗村莊。截至到2015年和平美好鄉村示范點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00萬元。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培育鄉村文明新風。1、新引進工業項目較少,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從一季度企業納稅情況來看,目前我鎮轄區只有鴻葉集團吳田分公司和__液壓壩科技有限公司是上稅大戶,其他企業多以第一產業為主,缺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無法形成工業產業集聚帶動效益。工業經濟增長缺乏后勁。
2、在談招商項目落戶難,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由于工業經濟發展嚴重不足,規模小、實力弱,加上旅游產業前期投入大,短期內難已以產生經濟效益。鎮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商貿和農業企業,收入來源基數不大。
3、發展環__旅游業品牌推銷力度不強。我鎮水產品資源豐富,特別是近年來,還開發出一批“__”“__”“__”等農產品商標,并取得了10余個綠色農產品認證,但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宣傳等因素影響,旅游促銷力度仍不夠大,各類旅游項目配套服務不夠完善,導致旅游知名品牌不夠響,市場效益并不明顯。四、下步工作安排為完成今年的各項經濟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重點項目對接推進力度。一是安排專人加強跟蹤對接華電擬投資建設的100兆瓦風能發電項目、科信風力發電建設項目、天康集團漁光互補項目、北京五加門業項目、__酒業建設項目,結合去年年底外出招商捕獲的項目信息,由主要領導率隊外出招商,重點走訪溫州、滁州等有意向外遷企業。二是客商夏總擬在我鎮投資堅果種植,我們現正幫助他與先期已落戶我鎮的合肥洽洽食品公司聯系,促成他們在技術和種苗提供方面達成合作協議,客商夏某將完成投資注冊工作,下步將著力開展山場流轉等工作。三是繼續搞好____液壓壩科技有限公司、____景區__園林綠化有限公司、__市林下生態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跟蹤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使企業投產達效。 2、進一步加大稅收征管的力度。密切加強與國地稅部門的協調聯系,認真排查稅源,加強征管,堅決堵塞征管漏洞,真正做到應收盡收。積極落實財稅支持經濟發展各項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植稅源,依靠優惠政策吸收稅源。
3、深入開展主要經濟指標摸排。做好規模以下企業列統工作,對所有技改項目和新建項目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新增長點數據庫。對預計2016年銷售收入能夠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規下企業和新建項目納入數據庫管理,跟蹤調度,重點扶持,促其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不僅事關貴州省農業農村的未來,還直接關系到全省生態文明全面建設的進程。近年來,貴州在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貴州省農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使全省鄉村大地實現“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成為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建設美麗鄉村。
“十二五”期間,全省共整合資金32.8億元,開展了“整鄉推進”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示范點創建工作。通過五年時間,在全省打造了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在全國打響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品牌,農村面貌煥然一新。2015年,啟動了全省美麗鄉村“百村大戰”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聯動制度,充分整合資源,上下合力,全面推進。充分利用貴州獨特的氣候、生態環境,田園風光等優勢,注重人居環境改造,保護生態環境、傳統文化、傳統村落。結合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不斷豐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內涵,使農民安居樂業,讓鄉村與城鎮、自然與人文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實現美麗鄉村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
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 2016年)》以來,全省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茶產業從做大基地規模向品牌創建、市場拓展等八個方面發展,推進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截至2015年底,全省茶園面積達689萬畝,躍居全國第一位,茶葉產量22萬噸;有注冊茶葉企業及合作社3040家,較2010年底增加2424家;打造出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等在國內外市場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貴州茶品牌。
同時,從貴州巖溶地貌和氣候特點實際出發,通過草地封育、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開展草地生態建設,形成良好植被,防治草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此外,加強牧草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使全省草地生態向良性恢復方向健康發展,2015年底全省草地(草山、草坡)保有面積為6430萬畝,人工草地710萬畝,良好的草地生態環境促進了生態畜牧業的快速蓬勃發展。
推進農業廢棄物利用,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建設戶用沼氣23萬余戶、大型沼氣工程133個、小型沼氣工程629個、規?;锾烊粴庠圏c工程1個、村級集中供氣工程35個、“三沼”綜合利用循環農業示范項目22個。為適應新常態,加快農村沼氣轉型升級步伐,引進了中節能公司在仁懷市、遵義縣、習水縣建設特大型沼氣工程,目前在遵義縣鴨溪鎮建設的4.8萬方沼氣工程已接近尾聲。
同時,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新型能源化為主要途徑,大力推廣秸稈直接還田、過腹還田等技術,探索建設一批生物質綜合利用工程,通過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延長秸稈綜合利用鏈條。2015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達1012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65%以上。
此外,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將畜、禽、漁等養殖有機結合,通過“立體型”“節能型”等模式類型的運用,實現生態能源、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同發展。加強對農業資源減量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生態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發,強化技術集成配套,形成適宜于不同地區的技術模式。
實施規模養殖污染治理工程,推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隨著畜禽養殖方式的轉變,為切實解決好規模畜禽養殖場的污染問題,省農委下發了《關于印發〈貴州省“十二五”期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污染物減排工作方案〉的通知》,與省環保廳共同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業污染減排工作的通知》,按照相關要求,對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五類畜禽規?;B殖場(小區)采取全過程綜合治理技術處理污染物。大力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發展生態畜牧業,積極倡導“豬-沼-糧(茶、果)”的循環模式。
開展環境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開展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2014、2015年,貴州省政府連續兩年召開全省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現場會,明確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沼氣集中供氣項目建設為抓手,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2015年,通過資金整合,共安排補助資金8432萬元,投入71個省級試點建設。
二是推進流域農業農村污染整治。2014年啟動赤水河流域農業農村污染合力整治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圍繞赤水河流域8個縣(市、區)102個鄉鎮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生態化養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活環境改善四大類16個項目。2015年啟動清水江流域和烏江流域農業農村污染合力整治工作,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另外,《貴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已獲國家批復。
三是實施農村清潔工程。2011年起,重點在鄉村旅游區、水源保護地、現代農業園區進行布局,與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農村能源建設等相結合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省共投入省級以上財政資金9800萬元,帶動地方和群眾投入15000多萬元,建設示范村432個,項目實施村寨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化肥、農藥施用量減少10~20%,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率達80%以上。
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推進質量品牌建設。
一是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普查監測,摸清污染底數,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檔案,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和支持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認證,規范農業投入品記錄,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可追溯。
二是提升農產品質量。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扎實推進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建設,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積極推進特色農產品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信譽度不斷提升。2015年,全省新增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947個、面積858萬畝;累計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31家58個產品,有25個農產品獲地理標志保護登記。
三是做好農業面源污染監測。2012年以來,全省6840萬畝耕地開展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普查工作,完成全部54357個土壤樣品的采集任務,啟動了全省水稻主要產區稻米重金屬污染協同監測項目。目前已建成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基本掌握農業面源污染總體狀況及動態。
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多措施防控種植業污染。
一是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覆蓋全省,涉及到1.47萬個行政村,主要糧食作物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467萬畝,施用配方肥24.68萬噸(折純),示范面積累計163萬畝次,發展綠肥550萬畝,農家肥施用600~800公斤/畝,節約肥料投入約90~110元/畝,促進農作物總增產82萬噸,總增產節支8.39億元。
二是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減輕農殘。嚴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堅持綠色植保理念,高度重視生物災害防控,采取農業、生物、化學和物理等防治方法,推廣病蟲害配套技術1350萬畝,帶動完成面上防治面積5416萬畝次。
三是提高種植水平,優化種植模式。在栽培方式上采取農作物的輪作、間作、套種;在使用良種上,實施種子包衣工程,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提高蟲害綜合防治水平,降低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四是嚴把農藥和肥料進出市場關口。
關鍵詞:理論武裝創新;新聞宣傳創新;文明創建創新;民族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6-0110-01
一、著重在理論武裝上抓創新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科學的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十報告高瞻遠矚,立意深遠,主題突出,內涵豐富。我們要堅持以理論學習、研討、宣傳“三項工程”為載體,原原本本學習、宣傳、研究黨的十報告,真正把全縣各族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精神上來;把各族干部和群眾的熱情和干勁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來。伊通今后一個時期總的工作思路是依靠“項目帶動、投資拉動、創新驅動、全民行動”、打造“新興能源城、民族文化城、生態旅游城、山水宜居城”、實現“發展增速、總量增多、財力增強、收入增多”。這是伊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旋律,要唱響舞美。力爭用更堅定的信心、更務實的舉措,打優勢牌,走特色路,努力實現伊通經濟社會的趕超跨越和全面振興。
二、著重在新聞宣傳上抓創新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撐, 加大新聞宣傳有利于提高一個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伊通縣城距長春市區僅48公里,是據省城最近的縣份。主動融入長春半小時經濟圈,有效匯聚加快發展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是伊通借力發展必然選擇。要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引導、促進和凝聚作用,在充分調動本縣新聞媒體的基礎上,采取“內外互動、里外結合”的方式,面向長春,密切與中省直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加大伊通對外新聞宣傳力度。重點圍繞現代農業、特色工業、生態旅游、民族文化“四大產業”發展,大力宣傳伊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民族優勢和生態優勢,逐步把輿論造勢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拉力,讓外界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資伊通,以大招商推進縣域經濟大發展;圍繞打造“新興能源城、 民族文化城、生態旅游城、山水宜居城”,全面宣傳伊通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城鄉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把伊通打造成旅游的“觀光地”、文化的“傳承地”、引資的“集聚地”、休閑的“宜居地”;圍繞計劃投資百億元的南部新城建設、投資55億元的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石油擴能提產項目以及今年政府所辦的十件民生實事,著力宣傳縣委、縣政府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重大舉措,為伊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氛圍,凝聚力量,激發干勁。
三、著重在文明創建上抓創新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一個地方公民道德素質和成鄉文明程度的好壞,取決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如何,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效載體。要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創新進取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加強以縣城美化、綠化、凈化和亮化工程為主的硬件建設及以文明單位、文明鄉村、文明行業評選為主的軟件建設,努力打造“優美環境”、推行“優質服務”、營造“優良秩序”。同時,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共建”的原則,在逐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環境整治工程和文明創建工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