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旅游市場的規模

旅游市場的規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旅游市場的規模

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第1篇

塑造海峽品牌,打造海峽旅游共同市場,把海西經濟區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已經成為海峽西岸各界人士的共同心聲。然而,當前人們對閩臺旅游合作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兩岸四地旅游市場的合作,而針對閩臺的外國旅游市場如何進行合作缺乏應有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閩臺外國旅游市場的比較,希望為兩地的旅游合作提供基礎性的資料。外國旅游市場指居住地為除中國(包括大陸、臺灣、香港、澳門)之外的境外游客,包括華僑游客和外籍游客。數據來源為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國國家旅游局官方網站、臺灣觀光局官方網站。

二、文獻回顧

學者關于海峽兩岸旅游合作的研究開始于本世紀之初,已經形成了較多的成果。歸納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如下幾個方面:(1)閩臺旅游資源與產品的開發與整合。袁書琪[1]、鄭耀星[2]等分別從閩臺地理差異、“五緣優勢”等角度分析了如何針對臺灣旅游市場開發與整合福建旅游資源,提出了差異化、精品化開發戰略。(2)閩臺旅游產業發展比較。鄭向敏[3]對閩臺兩地旅游安全管理的現狀進行了比較,構造了閩臺安全管理合作的機制;陳彥平[4]、黃夢哲[5]等分別比較了海峽兩岸在旅游管理、旅游企業等方面的發展情況,認為閩臺兩地由于政治、經濟等發展背景不同,在旅游管理體制、旅游企業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閩臺兩地在旅游管理、企業發展等方面有較大的合作空間與合作必要。(3)閩臺旅游市場特征分析。林德榮[6]分析了來閩臺灣游客的市場規模、旅游動機、旅游方式、市場群體等;李天元[7]對比分析了臺海兩岸四地入境旅游市場的客源構成,認為兩岸四地在入境旅游市場方面的合作障礙主要來自于政治因素;Guo等[8]分析了大陸與臺灣旅游客流的變化及政治、經濟政策因素對旅游客流的影響;楊建明[9]、包占雄[10]等比較了閩臺兩地的入境旅游市場發展格局、入境旅游市場特征;潘勤奮[11]從理念、平臺、市場分級、市場聯合、閩臺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海西經濟區入境旅游市場開發的戰略構想。(4)閩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陳秋華[12]、陳健平[13]、曾艷芳[14]等分別分析了海峽兩岸建立旅游共同市場的內涵、功能、閩臺旅游合作的戰略體系及階段性目標、合作發展機制等。這些研究顯示,學者更多關注的是閩臺之間內部旅游共同市場的構建,而對于入境外國旅游市場的構建很少涉及。

三、閩臺入境外國旅游市場發展規模與結構比較

(一)總體規模與發展趨勢

閩臺兩地入境旅游市場發展時間、兩地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及旅游發展政策不同,入境旅游發展規模和變化趨勢也不相同,圖1給出了近十年來閩臺外國旅游市場的總量規模和年度變化情況。從總量規模來看,臺灣省的入境外國旅游市場規模遠遠大于福建省,2001年,臺灣省接待外國游客人數229萬,而福建省接待外國游客人數只有46萬。進入21世紀的10多年來,閩臺兩地的外國旅游市場都獲得了快速發展,2013年,臺灣省接待外國旅游人數達到396萬,增長了167萬;福建省接待外國旅游人數達到178萬,增長了132萬。從發展趨勢來看,兩地既有極大的相似性,也存在著一些差異。除2003年、2009年特殊年份之外,兩地的外國旅游市場都表現出穩定增長的發展趨勢。但從具體年份來看,2007年,臺灣地區的外國旅游市場繼續維持自2006年以來的下降趨勢,而福建省的外國旅游市場在2007年獲得了較大的增長,增加率接近30%。2010—2012年,臺灣地區出現連續的下降趨勢,而福建省保持了連續高增長的穩定態勢。2013年臺灣地區相對好于前3年,而福建省出現了增長下滑,增長率只有6.73%。但與全國2013年3.3%的增長率相比,福建省的外國旅游市場發展已經相當不錯。

(二)洲際市場發展規模與結構比較

閩臺入境外國旅游市場均以亞洲游客為主,美洲、歐洲游客次之,大洋洲和非洲游客較少。經過10余年的發展,閩臺兩地的亞洲旅游市場規模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臺灣的亞洲旅游市場規模由2001年的170萬人次增長到2013年的308萬人次,福建的亞洲旅游市場規模由2001年的33萬人次增長到2013年的95萬人次。臺灣在美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四大市場的規模變化較小,福建省在這四大市場的規模獲得了與亞洲同樣的發展速度。從結構來看,福建省的外國旅游市場洲際結構逐漸優化,亞洲游客比例逐漸下降,而美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游客比例都有一定的上升,其中美洲、歐洲游客比例增長較快。臺灣地區的外國游客洲際結構變化不大,亞洲仍是臺灣外國旅游市場的主要客源地。有意思的是,除大洋洲外,經過近10年的發展,臺灣外國旅游市場的洲際結構變化與福建剛好相反,亞洲市場比例有所上升,而美洲、歐洲、非洲的市場比例都有小幅下降。這說明,雖然臺灣外國旅游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卻越來越依賴于亞洲市場,其它洲的市場沒有大的拓展(圖2)。

四、閩臺主要客源國市場發展比較

(一)閩臺兩地的主要客源國構成

表1列出了2011年以來閩臺前15位客源國。表中數據顯示,近3年來,臺灣的前15位客源國沒有發生變化,而福建省有16個國家進入前15位客源國之列,從2012年開始,意大利替代西班牙成為福建的前15位客源國之一。顯然,閩臺的主要客源國比較相似,前15位客源國中,共有13個客源國是相同的,分別為: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英國、法國。從市場集中度指標來看,臺灣的客源市場比較集中,前15位客源國所占比率超過94%;福建的客源市場相對分散,前15位客源國所占比率不到90%。從發展趨勢來看,福建前15位客源國的市場集中度在下降,2013年僅達到82.9%。這一情況說明福建的客源結構在優化,市場風險在下降;但是客源的分散在降低市場風險的同時,也會帶來國際旅游市場促銷成本的增加。

(二)閩臺相同客源國發展分析

圖3展示了閩臺兩地13個相同的主要客源國的發展情況。橫軸代表客源國市場近三年的平均規模,縱軸代表客源國市場近三年的平均增長率。橫縱坐標的交點為市場規模和增長率的中位值。從圖中可以看出臺灣主要客源國的平均增長率低于福建,但平均市場規模大于福建。從客源國的分布來看,兩地區在13個相同客源國的發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臺灣的13個客源國主要位于第一、三象限,而福建的13個客源國主要位于第二、四象限。這說明,對于臺灣來說,市場規模較大的客源國(如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印尼等)一直處于較快增長中,而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的客源國(如澳大利亞、德國、印度、英國等)增長速度相對較慢,而福建的情況剛好相反。市場規模較大的客源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印尼、菲律賓等)增長較為緩慢,而增長較快的客源國(澳大利亞、泰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如何通過促銷,增加客源大國的市場增長率是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場開發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五、閩臺外國游客旅游目的比較

(一)旅游目的分類

由于缺乏福建入境外國游客旅游目的統計數據,用中國大陸入境外國游客的旅游目的統計數據替代。中國國家旅游局把大陸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分為會議/商務、觀光休閑、探親訪友、服務員工和其他五類,而臺灣觀光局把臺灣接待的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分為業務、觀光、探親、會議、求學、展覽、醫療和其他八類。為了使兩個地區的統計數據具有可比性,本部分把大陸的會議/商務和服務員工合并為會務,臺灣地區的業務、會議和展覽三項合并為會務;把臺灣地區的求學、醫療和其他合并,統稱為其他項,對應大陸的其他項。

(二)外國游客的旅游目的比較

1.總體比較從閩臺13個相同客源國到大陸和臺灣旅游目的的平均值比較可知,觀光休閑是外國游客進入大陸和臺灣的第一目的,分別占市場的44.4%和45.6%;會務旅游則為外國游客進入大陸和臺灣的第二目的,分別占市場32.2%和25.4%。游客到臺灣探親訪友的人數相對高于大陸,達到12.6%,而福建接待探親訪友的游客比率相對較低,只有1.2%。另外,隨著旅游的個性化和旅游目的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游客因觀光休閑、會務、探親訪友等之外的旅游目的到大陸和臺灣從事旅游活動,如求學旅游、醫療旅游等,這一目的的游客占市場的比率已經超過探親訪友,大陸和臺灣兩市場分別達到22.2%和16.3%。2.閩臺相同客源國的旅游目的比較從具體客源國的旅游目的比較,大陸和臺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七個亞洲國家中,馬來西亞游客到大陸和臺灣來的主要目的相同,超過70%的游客以觀光休閑作為其旅游目的。日本、韓國、新加坡游客到臺灣來的主要目的是觀光休閑,其比率超過三分之二,但這三個國家的游客到大陸從事觀光休閑的比率較低,而從事會務旅游的比率相對較高。菲律賓國家到大陸旅游的游客中,會務旅游占主要市場(比率為65.3%),而該國到臺灣的游客中則主要以觀光休閑、會務、探親訪友之外的旅游目的居多(比率為47.4%)。泰國、印尼兩個國家的游客到大陸主要以觀光休閑為主(比率超過60%),而到臺灣旅游的游客多數是休閑、會務、探親訪友之外的目的。兩個美洲國家中,美國到大陸旅游的目的以觀光休閑居多,達到46.8%,高出臺灣20個百分點;加拿大游客中,到大陸和臺灣從事觀光休閑的比率基本相當,有一半的加拿大游客到大陸和臺灣從事觀光休閑旅游,但這兩個國家到臺灣探親訪友的游客所占比率要遠高于大陸。四個歐洲國家中,除法國到大陸從事觀光休閑的比率高出臺灣10個百分點之外,其他三個國家游客到大陸和臺灣從事觀光休閑和會務旅游的比率基本相當,不同的是,到臺灣從事探親訪友的游客所占比率遠高于大陸(圖4)。

六、閩臺合作開發外國旅游市場的空間分析

(一)旅游資源與旅游產品的合作開發

閩臺兩地雖然地理相近、文化相親,自然旅游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存在較大的相似性,但旅游資源的差異性也較明顯。如自然旅游資源,閩臺的自然地理景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福建省擁有一些得天獨厚的高品位自然旅游景觀空間結構。福建省武夷山脈沿線的4個國家級丹霞景觀風景區,與泰寧金湖風景區、武夷山九曲溪水系等形成的天然景觀結構,是臺灣所不具備的。人文景觀中,福建同樣擁有較多臺灣不具有的資源,如永定、南靖、華安保存極好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客家土樓群。福建的宗教文化景觀與臺灣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福建的多種宗教建筑被認為是臺灣宗教建筑的祖廟。如閩東北代表母親文化的太姥山太姥祖廟,閩中生育文化的陳靖姑祖廟,代表海洋文化的莆田媽祖故居和媽祖廟等。閩臺兩地雖同根同緣,但近200年的發展歷史不同,兩地的茶文化、餐飲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山水風光和民俗風情是吸引海外游客的重要要素,閩臺兩地在這方面有許多優勢可以互補,完全可以通過合作開發寓兩地精華于一體的世界級旅游產品。

(二)旅游市場的合作共建

建設閩臺旅游共同市場已經成為業界、學界的共同愿景,但由于兩岸政界之間的關系,兩岸旅游共同市場的建設還存在很多障礙。大陸與臺灣ECFA的簽署,為閩臺兩地的旅游合作開辟了更大的空間。在合作共贏的利益驅動下,旅游共同市場的建立應繼續借助兩岸的業界和民間組織力量推進。如借助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的力量,推動兩岸政府在簽證方面進行合作,鑒于當前臺灣比福建更能吸引外國游客,福建方面在簽證方面應主動出擊。如大陸政府可以針對進入臺灣的外國游客實行進入福建境內落地簽證或免簽證的特殊便利措施(當然也可以劃定特定區域或對停留時間進行限制)。另外,兩地的業界和民間組織可以在兩岸政策允許范圍內,針對外國人市場開展服務質量標準、旅游安全管理、游客損失賠償等方面的合作,讓外國人認為臺灣與福建是一個整體,從臺灣到福建是極為便利的。

(三)旅游節慶活動的合作

旅游節慶的舉辦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力的重要營銷手段,其形式主要包括賽事活動、節日慶典活動、宗教活動、博覽會等[15]。閩臺在自然地理和民族風情方面有較多的相似性,因而在節慶活動的舉辦方面應分工合作,避免市場分流。如當前每年一次的海峽旅游博覽會就是一個成功合作的典型。福建的媽祖文化、茶文化、朱熹文化等在國際知名,而臺灣學者與國際交往的廣度與深度優于福建,因而閩臺兩地可以在節慶方面加強合作,舉辦全世界的國際研討會、慶典會、交流會、博覽會等。

(四)新旅游業態的開發合作

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第2篇

一、旅游市場機制的概念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市場的功能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的。所謂旅游市場機制,是指旅游市場中的交換各方在交換活動中形成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形式,具體講就是各旅游市場主體在旅游市場上進行經濟活動而形成的供求、價格、競爭、風險等因素有機結合的方式,其表現為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的共同作用過程。

(一)旅游供求機制。旅游供求機制,是指旅游供給和旅游需求之間通過競爭而形成的內在聯系和作用形式,也就是旅游供求關系在旅游市場中的規律性反映。旅游供求機制不僅對旅游供求的均衡起著調節作用,而且對旅游者的合理流動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旅游供求機制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旅游供求機制及時、靈敏地反映旅游經濟運行的內在矛盾,反映旅游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變化及發展態勢,從而為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提供信號和指示方向,調節旅游市場的供求平衡;二是旅游供求機制依靠其他機制的配合作用,有效實現合理配置社會經濟資源的功能,從而調節旅游市場供求結構的平衡;三是國家通過旅游供求機制對旅游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價格機制。旅游價格是旅游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它既是旅游者與旅游經營者之間進行旅游產品交換的媒介,又是衡量旅游經營者生產和經營旅游產品的勞動耗費量的尺度。因此,旅游價格機制是旅游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機制,是旅游供求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價格機制對旅游經濟運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旅游者而言,旅游價格機制是調節旅游需求方向和需求規模的信號,即通過旅游價格的漲落,反映旅游供求的變化,影響著旅游者的購買欲望,并調節旅游者的需求規模和需求結構。對旅游經營者而言,旅游價格機制是旅游市場競爭和調節旅游產品生產的重要工具,即旅游經營者通過價格變動來占領市場,調節旅游產品生產和供給的數量和結構。對政府宏觀管理而言,通過旅游價格機制的作用,一方面為國家制定宏觀政策,調節社會經濟的運行提供必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自發地調節著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三)旅游競爭機制。競爭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哪兒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哪兒就有競爭,“競爭的實質就是消費力對生產力的關系”。因此,旅游競爭機制就是指旅游市場中,各旅游經營者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爭奪客源,從而影響旅游供求及資源配置方向的運動過程。

旅游競爭機制作為市場機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核心內容是爭奪旅游者。因為爭奪到的旅游者越多,表明旅游產品的銷售量越大,從而為旅游目的地國家、地區或旅游企業帶來的收入越高,經濟效益就會越好。同時,爭奪旅游中間商,即對從事轉銷旅游產品,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和個人的爭奪,也是旅游競爭機制的重要內容。因為各種各樣的旅行社和旅游經紀人,是銷售旅游產品的重要分銷渠道,爭奪到的中間商越多,得到的支持越大,旅游產品銷量就越多。爭奪旅游者和中間商的目標集中表現為提高旅游市場占有率,因而旅游市場占有率的高低變化對旅游供求和旅游價格產生著影響和決定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競爭機制是客觀存在的,是同旅游供求機制和價格機制緊密結合并共同發生作用的。

(四)旅游風險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都面臨著盈利、虧損和破產的多種可能性,都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因此,旅游風險機制就是指旅游經濟活動同盈利、虧損和破產之間的相互聯系及作用的運動形式。

旅游風險機制作為旅游市場機制的重要部分,是一種無形的市場強制力量,促使每個旅游經營者承認市場競爭的權威,從而自覺地對市場信號做出靈敏的反映,形成適應旅游市場競爭的自我平衡能力。同時,旅游風險機制也利用市場利益動力和破產壓力的雙重作用,促使每個旅游經營者行為的合理化,并按照旅游市場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物美價廉的旅游產品。

二、旅游市場機制的特征

旅游市場機制既有一般市場的共同特征,又有符合旅游市場特點的特殊性,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旅游市場機制的客觀性。旅游市場機制的客觀性,是指其發揮功能作用的條件是客觀的。在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下,旅游市場機制會自然地發揮作用;而當條件不具備時,旅游市場機制的作用也就不能發揮。例如,旅游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是旅游價格圍繞旅游產品價值而上下波動,從而自動地調節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給,使之趨于平衡。但是,如果旅游價格不能自由變動,或者其變動形成剛性,即只漲不降或只降不漲,那么旅游價格機制就不能有效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旅游 旅游市場 潛力 計量模型

引言

據國家旅游局隨機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居民的自發性旅游非常低,60%的外出旅游人員首要目的是為了探親訪友,因此我國農村居民的旅游意識還沒有激發出來。隨著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農村居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對精神文明生活越來越追求,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價值觀以及接觸的事物有限,其對旅游的認識和意識卻處于隱藏階段,所以農村居民旅游的潛在需求越來越旺盛,農村旅游市場的潛力很大。

我國政府及媒體、企業對農村旅游市場的關注和重視度非常少,當前也少有學者對農村旅游市場進行研究,因此我國存在對農村旅游市場的普遍忽視。當前關于農村旅游市場的研究主要包括農村旅游市場的開發措施、問題以及對策。

王昆欣(2000)通過實地調查證實農村居民作為一個龐大的人群,對旅游有強烈的需求,因此農村旅游市場是一個值得大力開發的旅游市場。白廷斌(2003)以云南為例分析了我國國內農村旅游市場的發展潛力,其根據人均純收入將農村市場分為三個級別,收入越高,該級別農村人群的出游率就越高;在開發措施方面,其建議政府已經將國內農村旅游市場作為建設旅游支柱產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進行,制定有利于農村旅游市場開發的特殊政策,應該根據農村的特點創新一批適合農村居民旅游的產品、進行靈活多樣的宣傳促銷方式。錢寶平(2011)認為我國農村旅游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但是企業的認識不夠、政府的重視度不夠導致農村旅游市場一直被忽視。卞文志(2007)認為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對精神生活越來越重視,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農村人口占據比例非常大,其是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政府和企業應該加以重視。彭姣飛(2011)認為我國城鎮旅游市場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而旅行社涉足農村旅游市場的卻屈指可數,而我國農村居民旅游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筆者基于計量模型,對農村旅游市場進行數據分析,通過數據與理論論證我國農村旅游市場的發展潛力。

模型的構建

(一)基本變量的設定

假設市場潛力存在以下維度:一是市場容量,即不考慮市場價格等一些客觀及主觀因素情況下市場的大小;二是市場增長率,即實現的市場銷售情況;三是市場強度,主要反映了市場的人氣狀況。市場容量在此次模型構建中設定為特定區域內市場人數的大小及市場的收入,根據本文的主體,市場分為農村旅游市場和城鎮旅游市場。市場增長率指標從兩個方面反映:消費的增長率和旅游人次的增長率。市場強度用旅游總人次反映。

因此可以設定以下指標:

市場容量指標:國內總人口、城鎮總人口、農村總人口;國內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市場增長率:國內旅游總消費增長率,城鎮居民國內旅游總消費增長率,農村居民國內旅游總消費增長率;國內旅游總人次增長率,城鎮居民國內旅游總人次增長率,農村居民國內旅游總人次增長率。

市場強度:國內旅游總人次,城鎮居民國內旅游總人次,農村居民國內旅游總人次。

為了消除單位的影響,對市場容量指標和市場強度指標進行對數化。假設各個指標對市場潛力的影響度是一樣的,那么:

國內旅游市場潛力(GQL)=國內總人口的對數+國內人均GDP的對數+國內旅游總消費增長率+國內旅游總人次增長率+國內旅游總人次的對數+國內旅游消費總數的對數;城鎮旅游市場潛力(GQL)=城鎮總人口的對數+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對數+城鎮旅游總消費增長率+城鎮旅游總人次增長率+城鎮旅游總人次的對數+城鎮旅游消費總數的對數;農村旅游市場潛力(GQL)=農村總人口的對數+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對數+農村旅游總消費增長率+農村旅游總人次增長率+農村旅游總人次的對數+農村旅游消費總數的對數。

因此,構建的模型研究的是農村旅游市場潛力與國內旅游市場潛力的關系,即農村旅游市場潛力對國內旅游市場潛力的影響度,也就是我國農村旅游市場潛力的大小。

(二)指標序列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互聯網公布的年度數據。根據上述公式,首先對數據進行公式處理,得出所需指標數據,即國內旅游市場潛力(GQL)、城鎮旅游市場潛力(CQL)和農村旅游市場潛力(NQL)。

由于序列為時間序列數據,需要對三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表1顯示,指標序列在不差分的情況下進行ADF檢驗,P值大于0.1,都存在單位根,但在一階差分后,進行ADF檢驗,P值都小于0.1,均消除單位根。所以經過一階差分后,國內旅游市場潛力(GQL)、城鎮旅游市場潛力(CQL)和農村旅游市場潛力(NQL)序列為平穩序列。

(三)誤差修正模型

以國內旅游市場潛力(GQL)為因變量,以城鎮旅游市場潛力(CQL)和農村旅游市場潛力(NQL)為自變量,先進行最小二乘回歸,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估計結果以及GENR公式得出:ECM=GQL(-1)-0.6577*CQL(-1)-0.3539*NQL(-1)。根據該公式進行ECM估計,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 得出:

D(GQL)=0.3344*D(NQL)+0.6180*D(CQL)-0.8129*ECM+2.0101

將ECM及差分公式代入整理得出:

GQL=0.1871*GQL(-1)+0.3344*NQL-0.0467*NQL(-1)+0.6180*CQL-0.0834*CQL(-1)

(四)數據分析

1.描述性分析。圖1的數據顯示,城鎮旅游市場的潛力與國內旅游市場潛力曲線更為一致。相比城鎮旅游市場的潛力,農村市場潛力更為復雜,其雖然保持上升趨勢,即潛力越來越大,但在上升趨勢的過程中跌宕起伏,非常不穩定,這可能與農村居民收入與人口的不穩定性有關。

2.模型結果分析。根據公式GQL、NQL和CQL建立的誤差修正模型可知,我國農村旅游市場的潛力是城鎮旅游市場潛力的0.5411倍,這在我國農村人口基數不斷下降,城鄉收入及經濟、硬件設施等各種條件都相差很大的情況下,我國農村旅游市場仍表現出較強的潛力。

模型顯示,農村旅游市場對國內旅游市場的影響度為0.3344,雖然相比城鎮有一定差距,但是依然表現強烈,因為我國農村人口雖然在不斷減少,但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村人口的技術依然很大,因此0.3344的影響度下農村旅游市場的規模依然很大,潛力依然可觀。并且,由于城鎮旅游市場開發較早,城鎮旅游市場開發度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根據需求消費原理,隨著人們的不斷消費,對產品的消費效用會不斷下降,因此旅游市場的開發空間會越來越小,難度會越來越大。相比城鎮旅游市場,在各種設施還不健全、旅游企業對該市場不夠重視的情況下,農村旅游市場還處于萌芽期。但是,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農村經濟條件、各種設施的不斷改善,農村旅游市場的潛力會直接顯現出來并呈現空白,這些空白正是市場機會。

另外,模型還顯示,農村旅游市場潛力明顯表現較弱,而農村旅游市場潛力的局限性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農村人口基數在不斷下降,市場規模在縮小;第二,城鄉收入差距在拉大,收入的差距直接限制了農村旅游市場的潛力;第三,政府、旅游企業對農村旅游市場的重視度不夠,導致長期農村旅游市場處于低速增長的狀態,從而隱藏了農村旅游市場的潛力;第四,農村保守的消費價值觀導致人們對娛樂性消費不足,從而影響其對旅游的消費,即影響旅游市場。

結論與建議

農村旅游市場開發度非常低,但是其潛力是巨大的,農村旅游市場如果開發適度,必將成為我國國內旅游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村旅游市場的重視,并對農村旅游的局限性因素進行完善。

首先,應該完善農村的交通設施,提供良好的旅游交通條件。農村的交通條件是實現出游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我國農村交通十分不便利,對旅游出行形成重大障礙。

其次,政府需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旅游相關企業加強對農村旅游市場的開發。旅游市場產生價值的實現需要有三個條件:市場、產品和交換的條件。交換的條件是指交通等實現旅游產品交換的硬件軟件設施。市場是人們對旅游有所需求。產品是指市場需要的產品,這里是指旅游產品。開發商扮演的角色是刺激市場需要,創新出適合某特定區域市場的產品,創造出市場交易完成的條件。開發商無論是在市場、產品或者交換條件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市場開發和實現的主宰者。

最后,政府應該給予農村居民出游更加實惠的政策。雖然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斷上升,但是城鄉差距依然很大,其物質生活水平依然有限,并且在其保守的消費價值觀上雖然對旅游有期望也不會花費太多去消費,因此市場需要政府利用政策刺激農村居民進行旅游消費。這不僅能提高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同時能擴大內需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昆欣,徐云松,閻綱等.一個值得去大力開發的旅游市場—關于浙江省農村旅游市場情況的調查報告[J].旅游學刊,2000(6)

2.白廷斌,施仲軍.以云南為目的地的國內農村旅游市場開發初探[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6)

3.錢寶平,趙萬書.我國農村旅游市場的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7)

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 市場開發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來,高校的連年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攀升,一個龐大的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的大學生旅游消費市場日漸形成,大學生旅游市場正逐步成為中國旅游市場的新亮點,因此在充分調研大學生旅游市場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的可操作性,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而確立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策略。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特征

    1.旅游消費水平較低

    大學生仍屬于消費一族,他們的日常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于家庭,大學生在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費對于大學生而言在現階段仍是屬于奢侈消費。他們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經濟來源的制約,消費能力不高,因此,他們一般對旅游的條件要求不高。

    2.旅游時間比較集中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學業,因此只能利用課余時間旅游。而他們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約有170天假期,約占全年的47%。其實大學生的時間不僅于此,有人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大學四年時間可以讀完3.3個本科,可見大學生閑暇時間較多。

    3.出游方式呈現多樣性

    現在大學校園內通過網絡尋找一起出游的同學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出游,都選用AA制,不但能拓寬自己人際交往,在選擇上又有更大自主權。另外假期單騎遠征、情侶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出游方式的多樣化反應了大學生的個性化趨勢明顯。

    4.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產品、新消費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作為一個集中的旅游群體,旅游決策易受同學或朋友等相關群體影響。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大學生旅游常常沒有充分的前期準備,情緒易波動,從眾心理顯著;同時,由于市場集中,群體間聯系廣泛,旅游信息傳遞迅速。他們消費心理、消費習慣尚不穩定,消費需求具有較大彈性和可誘導性;他們感性消費、個性消費、群體消費、社交娛樂傾向明顯,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相關的產品推銷。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的可行性

    1.大學生旅游市場的規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來,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國各高校連年擴招,在校本專科學生人數日益增多。這幾年的招生人數以每年高達3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年底,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己經達到1508. 6萬人。根據教育規劃,高等教育到2007年將進入大眾化階段,適齡青年上大學的比例將達到15%,到2010年達到20%。龐大的大學生消費市場已逐漸成為旅游企業必爭的重要陣地。

    2.大學生的旅游動機強烈

    雖然大學生已經從繁重的高中課業中擺脫出來了,進入了相對輕松的大學生活,但是大學生的活動范圍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點一線。枯燥的生活和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使得他們有著強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園,親近大自然,使他們的身心徹底放松,消除憂愁與煩惱。并且自古中國就有教育旅游、認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的古訓,使得當代大學生一擁有較多的閑暇時間,就迫不及待地背上書包走出校園去體驗行天下的感覺。

    3.旅游設施的日趨完善

    我國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基本能滿足中國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館、大學生旅游網等與大學生旅游市場相關的旅游基礎設施開始嶄露頭角,并得到市場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館于1998年在廣東肇慶七星巖景區建立以后,相繼在北京、上海、大連等各大城市開設了100多家分館,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網絡體系。這都為大學生旅游市場的開發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景點門票價格相對較高,部分大學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團體報價,靈活性較差。

    三、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戰略

    1.確定營銷的層次,來提高品牌影響力

    大學生對旅游市場,以及旅游產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極易造成其對品牌的依賴性。因為在他們看來,品牌意味著品味、安全系數高,服務產品、服務態度好這樣的既定價值性判斷。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優質品牌,誰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競爭比較優勢。

    2.注重產品價格比

    產品提供商,必須在充分估計到此種條件下,設定一個比較客觀理性的收費標準,杜絕定價過程中虛高虛低等商業欺詐行為。市場需求的不同,決定了產品的價格高低。不同銷售狀態下,同一產品可能產生一定的價格差。因此產品提供商,必須根據時節的不同,及時的調整價格。這樣有利于盤活閑散資源,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客源,創造更多的利潤。

    3.采取靈活多樣的產品宣傳推廣方式

    在校園的廣播臺、電視臺對在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有著較為強大的影響作用,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體具有更強的親和力,因此產品提供商通過給其提供贊助的方式,發揮這個平臺的作用,會起到較為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鎮.我國大學生旅游空間行為特征分析[J].利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6).

旅游市場的規模范文第5篇

會展旅游的發展同時也給飯店業帶來巨大商機,成為推動飯店業發展的新動力。然而,目前我國飯店對于會展旅游市場還處于“被動的接待”狀態。以市場為中心,積極開拓市場,已是當今飯店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因此,飯店需對會展旅游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開拓市場。

飯店在會展旅游中的角色分析

1.飯店是開展會展旅游的必要組成部分。飯店為會展旅游者提供餐飲、住宿、商務服務等,滿足其活動基本需要。。

2.飯店為會展提供了第二場地。一般而言,大型會展的籌備會議、新聞會、分組交流會都安排在飯店會議廳、多功能廳或客房進行。而規模不大的會展,包括展廳在內的所有場地和活動都安排在飯店。

3.飯店是會展活動的延伸。飯店為會展旅游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豐富和拓展了會展活動。會展旅游者可以在餐廳、客房、大堂和其他娛樂場所進行溝通交流,在輕松的氣氛中結識、相交,達成合作意向。

4.飯店為會展活動提供前后期服務。飯店會根據會展舉辦單位的要求,為會展活動提供系列服務,如發放邀請函、接待、會場布置、車船票預訂、市內交通服務、旅游安排等。

飯店會展旅游市場現狀

伴隨著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以及中國加入WTO,全球每年將有2800億美元的會議旅游市場,國內政府及商務會議旅游市場估計也不會少于上千億元人民幣。近兩年,我國內地每年舉辦的達到一定規模的展會活動項目約3000個左右,進入市場的會議項目則數以萬計。大量的參展商、觀展商以及新聞媒體記者,形成了飯店巨大的客源。在大型會展活動期間,房價上漲,城市客房爆滿,甚至輻射到周邊地區。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會展城市。

北京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會展旅游的發展使當地飯店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經營優勢。如為向奧運會注冊人員提供約22000套合適的飯店客房,北京奧組委按照《奧運會住宿接待服務協議》于2004年3月18日與北京飯店、中國大飯店、北京貴賓樓飯店、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北京國際飯店、昆侖飯店、北京皇冠假日酒店簽訂接待合同,他們將為奧運會提供客房3500間。北京奧組委在申奧報告中承諾,到2008年北京飯店規模將滿足預計到京的80萬運動員、記者、觀眾和游客的住宿要求。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商務城市,一直都倍受國際會展的青睞。APEC會議、《福布斯》全球行政總裁會議等180多個展會相繼在上海舉行,去年又取得了"世博會"的舉辦權,因此會展旅游成為上海市住宿業最主要的客源渠道。會展高峰期,住宿率達到90%以上,房價通常會翻上幾翻,因為供求不平衡,直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的住宿業市場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每年舉辦大型展覽會350多個,各種展示、展銷會1100多場。具有“中國第一展”美譽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僅在2005年春交會中,就吸引了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計30萬客商參加。廣州會展旅游給飯店業帶來的營業收入近至全部收入的一半。

會展旅游市場的消費特點

1.計劃性強。會展旅游計劃性強,且不受氣候和季節的影響,客房一經預訂,到客率高,便于飯店經營管理,提前做好接待準備。

2.人均天消費水平高。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海外過夜旅游者中,會展旅游人均收入高于總平均水平,據香港旅協的統計數據,在港參加展覽、會議的商務客人人均消費達1.2萬元左右,是普通游客消費5500元的一倍之多。

3.逗留時間長。參加會展的人員,既要參加會議、展覽,有時還要參觀游覽,因此,他們逗留的時間比一般旅游者要長。4.季節消費均衡。會展旅游多避免旅游旺季進行,這樣可以有效地調節飯店旺季與淡季客源的不平衡,提高飯店的全年利用率。

飯店會展旅游市場拓展策略

會展旅游市場包含公司業務會議、獎勵旅游、協會/團體組織會議和展覽四個部分。

1.公司業務會議、協會/團體組織會議市場拓展策略

根據皇冠假日品牌酒店在新加坡、悉尼、上海、香港和倫敦市場為期12個月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會議籌備人員選擇酒店的標準如下:?預見、滿足或超越會議籌備人員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天衣無縫的協助?能確保處理最基本、最簡單的事情的正確性。?無須會議籌備人員費心,主動滿足他們的需求。?確實讓他們無論從物質及情感上都感受到家外之家的舒適。?靈活處理事情,讓會議籌備者完全信賴,并且適時為他們的商務活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幫助。

飯店應根據會議市場需求,積極完善會議接待設施,如對會議廳擴容改造工程,擴大會議廳面積,推出大型多功能廳等,同時對宣傳推廣、價格議訂、專業服務等方面進行專業操作,提高對會議代表的往來接送、會議期間的餐飲服務、會后的活動安排等的服務質量。

為在日益增長的會展旅游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全球知名的洲際酒店集團投資50萬美金在亞太地區率先推出“會議成功計劃”,包括在每一家皇冠假日酒店設立一位專職皇冠假日會議總監,全面協助會議主辦者策劃及安排會議;兩小時反饋服務及一系列會議創新服務。這三個要素僅是會議成功計劃推出的第一步,在今后的一年內還將有一系列創新出臺。

2、獎勵旅游市場拓展策略

根據國際獎勵旅游協會(SITE)的定義,獎勵旅游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法寶,目的是協助企業達到特定的目標,并對實現該目標的參與人士,給予一個盡情享受、難以忘懷的旅游假期作為獎勵。

飯店要加強研究、探索和交流,積累經驗,不斷提高開發獎勵旅游市場的專業化水平,逐步做到設計專業化、產品專業化、接待專業化、服務專業化; 要著眼于產品的高價值,保持獎勵旅游市場的高端性,避免無序的價格競爭;要把獎勵旅游和會展旅游、商務旅游等綜合起來考慮,通過培訓加快培養獎勵旅游專業人才;將委辦企業的企業文化融入到獎勵旅游產品之中,因為獎勵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團隊旅游,獎勵旅游應該把企業文化融入其中,盡可能使參與者感受到獎勵旅游不是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的行為,而是企業的一種榮譽至上的集體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展會等,加強對獎勵旅游產品的宣傳。

3、展覽旅游市場拓展策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翁牛特旗| 马边| 东明县| 延吉市| 内黄县| 贵南县| 霍州市| 商丘市| 连城县| 竹山县| 古丈县| 鲁甸县| 浦江县| 高淳县| 南宫市| 图片| 河东区| 峨边| 金阳县| 聊城市| 泸西县| 韩城市| 大邑县| 桑植县| 龙南县| 沛县| 山阴县| 石柱| 南溪县| 武城县| 平阴县| 普兰店市| 怀安县| 改则县| 广元市| 武川县| 和平县| 永泰县| 昌黎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