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職責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根據黔南州實際情況,制定了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調查方案和計劃。
為落實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調查, 2月18號舉辦了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監測培訓會,對來自全州12縣市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和承擔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的哨點醫院的專業人員進行了培訓。
根據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監測方案要求,按照黔南州2013年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和食源性致病菌監測計劃,黔南州9個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本轄區樣品的采集(購置)及送樣;州疾控中心及時對送檢的食源性致病菌檢測的樣品和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檢測的樣品進行檢驗和送樣。
黔南州疾控中心共收到本州9個監測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送的食源性致病菌樣品255份,化學污染物樣品555份并及時進行檢測。
致病菌檢測項目: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阪崎腸桿菌、李斯特氏菌、大腸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銅綠假單胞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共11類。
化學污染物檢測項目:重金屬鉛、鎘、總汞、總砷,黃曲霉毒素M1、食品添加劑,甜味劑、著色劑等。
所有檢測項目均按照現行國家標準進行檢測。食源性致病菌除少數樣品外,多數符合國家標準,化學污染物檢驗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
為確保我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包括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工作的順利實施,州衛生局于2013年7月26日召開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會議,來自黔南州疾控中心、黔南州中醫院、黔南州人民醫院、貴醫三附院、都勻市衛生局、都勻市疾控中心負責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的分管領導、負責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的科室負責人、承擔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任務的黔南州中醫院微生物實驗室科室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對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進行了培訓和工作安排。
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哨點醫院是黔南州中醫院、黔南州人民醫院、貴醫三附院,各醫院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報告機制;醫院相關負責科室每天收集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信息,及時填報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報表;截止到11月30日,三家哨點醫院未發現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病例。
都勻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與黔南州中醫院、黔南州人民醫院、貴醫三附院聯系,醫院每月向都勻市疾控中心報告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實行零報告機制,疾控中心及時掌握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的發生情況。
全州12縣市建立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系統,截止12月31日,黔南州共發生了6起食物中毒事件,未達到州級響應,發生食物中毒的縣市疾控中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食物中毒處置并按照要求完成各項報告的有2起,同時將事件信息報告到國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系統。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登陸報告系統,了解全州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發生情況。
2013年黔南州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的哨點醫院為黔南州中醫院。州中醫院從2013年5月開始進行對符合病例定義要求的腹瀉病人進行監測和個案報告,同時采集病人的糞便標本進行可疑食源性致病菌菌株(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志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的分離鑒定,截止12月31日,采集病人的糞便標本60份,進行可疑食源性致病菌菌株的分離鑒定,檢出疑似志賀氏菌1例和沙門氏菌1例,并將志賀氏菌和沙門氏菌菌株及檢驗原始記錄復印件送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復核鑒定;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哨點醫院州中醫院送達的志賀氏菌和沙門氏菌菌株進行復核鑒定,結果符合志賀氏菌和沙門氏菌,并及時將確認的陽性菌分離株送至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國際上的事件大多是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衛生控制不當和環境污染所致。而我國近年來所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為事件。這些因人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壞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是今天我們要著重說的“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當下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就是以這一類非傳統性食品安全問題為主的[5-7]。此次調查所有樣品都符合國家標準,未見異常。
參考文獻:
[1]蔡周梅.郭永強.林靜梅. 2012年梧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檢測結果[J].職業與健康,2014,30(05):636-638.
[2]呂秋艷.王志越.宋景紅. 2010-2012年北京市門頭溝區食源性致病菌監測結果[J].職業與健康,2014,30(05):633-635,638.
[3]彭力立. 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及監管體系現狀[J].食品安全導刊,2014(17):72-73.
[4]孫志斌.林曉偉.葉蔚云. 廣州市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認知及對風險來源關注度調查[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4,26(01):78-82.
[5]付衛東. 常州市鐘樓區小餐飲業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4,21(03):291-293.
1衛生監測的概念和主要含義
衛生監測是指為了某一特定目的,選擇有針對性、特異性、敏感性的指標,定對象、定時空、定方法連續不斷地觀察(測),并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資料的一項專業工作。
衛生監測是一個籠統或泛義的概念,目前疾控系統習慣將以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為主要內容所進行的流行病學監測稱之為疾病監測,另外以食品、環境、職業、放射、學衛、消殺等專業為主要內容所進行的衛生學監測,稱之為公共衛生監測。
包括衛生監測在內的各類監測工作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行為,從防控疾病目的來說具一定的超前性、主動性和廣泛性。而檢測多數是被動的和狹義的。
2疾控機構目前衛生監測工作現狀和主要問題
2.1兩項體制改革前后現狀
在兩項體制改革前衛生防疫系統監督監測不分,多數偏重于公共衛生監測,借助于衛生監督的手段,公共衛生監測工作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均較大,社會影響也較好。衛生防病作為一個整體和系統,資源統合,發揮了很好的效能。然而在改革后,由于各種原因,公共衛生監測工作已經大為削弱。目前疾控機構履行衛生監測的職能受到衛生系統外部以及內部的干擾,開展正常工作困難重重,少數地方衛生監督機構出于局部或自身利益對疾控中心開展衛生監測工作不予支持和配合,甚至擠壓和排斥。一些地方歪曲疾控中心的職能,認為疾控中心只是檢測(驗)機構,不可主動開展衛生監測業務,只能被動檢驗樣品。對疾控中心的正常工作設置阻礙。由于矛盾很大,難以開展工作,不少疾控機構逐漸淡出甚至放棄了公共衛生監測工作。縱觀外系統的環保、公安、農業、質監、藥檢等部門,均沒有目前衛生系統這樣在行政執法與技術監測方面處于矛盾和互不信任甚至于扯皮的狀況。而其后果則是造成衛生系統本身職能的弱化以及事業的損失。
2.2監測資源的浪費
目前多數疾控中心仍堅持按照職能分工設立有衛生監測科室,盡管困難很大,仍積極努力開展食品、環境、學校、消殺、職業等專業的公共衛生監測工作,對相關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或向有關部門報告或通過媒體和通報等形式向社會公布,以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同時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數據和素材。但是,在一些地方疾控機構的衛生監測資料未能引起衛生行政部門和監督機構的重視,造成監測資源的浪費。
2.3監測經費缺少
因為缺少專項的衛生監測經費,多數基層疾控中心設備陳舊、儀器老化、標準缺失、人才不足。近幾年非典、人禽流感等新發現的傳染病以及不時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疾控機構疲于奔命,忙于應付,不同程度地放松了衛生監測工作的管理和質量,致使衛生監測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下降,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2.4缺乏可操作規范、法律
面臨新的工作形勢,疾控機構多數按照上級布置的年度工作任務開展公共衛生監測工作,或者按照《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進行操作,但工作規范內容仍比較粗淺,實際操作性較差,疾病監測相對公共衛生監測來看,目前所受干擾較少,但由于經費以及專業技術人才水平所限,還存在資料收集不全、數據不準、工作不能落實的情況。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與醫療專業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疾控面臨的是人群、環境、社會,而醫療面臨的是病人個體。因此疾病預防控制業務具有社會性、行政性和法制性,衛生監測作為疾病防控的一個內容,其工作并非只是采樣、收集資料這種單純的業務。大量的防病措施要落實到位,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才能達到目的。然而在目前的狀況下,由于疾控機構既缺少行政管理權,又沒有執法權的強有力支持,開展衛生監測可謂難以到位,效能更是難以發揮。
疾控機構開展衛生監測雖然有法律規定,但在具體執行工作中卻困難較大。首先是監測人員外出工作時缺少法律身份,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其次也沒有統一的監測證件或者著裝,因此,許多工作難以進行。
3疾控機構履行衛生監測職能的法律依據
疾控機構履行衛生監測職能,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檢測(驗)機構,是由有關法律、規章所明確的。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7條明確規定,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2005年1月5日衛生部吳儀部長簽發的40號令《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中,明確疾控機構職能包括“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其主要職責項目中亦包括“開展疾病監測和食品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環境衛生等領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
2001年4月13日衛生部《關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實施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關于疾控機構職責明確規定:對影響人群生存環境衛生質量及生命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食品、職業、環境、放射、學校衛生等衛生系統監測,對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職業病、公害病、學生常見病及意外傷害中毒等發生、分布和發展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監測,并制定預防控制對策。
衛生部于2002年1月頒布的《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對各級疾控機構在衛生防病工作中的具體業務作了詳盡的要求和規定,涉及相關的疾病和公共衛生監測分為13個大類,基本上涵蓋了疾病預防控制各方面的內容。
4討論
4.1衛生監測是疾控機構的重要職能和法定義務
衛生監測是國家和有關法規賦予疾控機構的重要職責,我們要認真學習,掌握有關法規和標準以及工作規范,依法辦事,全面、準確地履行好工作職責。屬于職責范圍內的衛生監測應不放松,更不能因暫時性地開展工作困難而放棄。要充實和加強有關人力技術及設備建設,關心和支持相關專業人員積極開展工作。要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科學、有序地做好各項衛生監測工作,及時如實地匯報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定期、不定期地匯(通)報衛生監測有關情況和資料,使政府和社會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4.2加強隊伍建設
無論是疾病的流行病學監測,還是涉及相關產品、場所、環境、用品的衛生學監測,均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其作用是其他部門不能替代的。衛生監測可以看作是單獨的專業學科,但又貫穿于整個疾病控制專業體系中,衛生監測必需與相關專業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因此,要全力加強技術力量和隊伍建設,要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以及對基層技術指導,使監測的素材真實,數據可靠。
4.3搞好質量控制多數衛生監測項目離不開實驗室工作,不論是病原微生物、免疫水平,還是水質、食品、職業衛生樣品都需要進行科學、專業的檢測(驗),因此要按照標準、規范搞好質量控制。要按照規定做好單位計量認證,同時創造條件爭取相關衛生專業技術檢測資質,以及國家實驗室認可,使疾控機構的衛生檢測數據公平、公正,具有可信性。
4.4爭取專項經費投入衛生監測的正常進行,需要專業經費保證。因此,要積極向上級包括財政部門呼吁、匯報,爭取有專項經費投入。開展允許收費的服務要按規定執行好物價政策。
4.5做好調控,整合資源
衛生監測是公共衛生、預防控制疾病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衛生行政部門應從更高的層面統一做好領導和協調工作。應為衛生監測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頒發統一的衛生監測證件。同時科學合理地利用各種衛生監測信息,使其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由于市委、市政府和局領導的重視、關懷,我市衛生監督體制的過程加快。我市衛生監督所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市政府的要求,于今天召開全市醫療衛生單位領導會議,并向大家通報我市查處*的情況和進一步做好我市衛生監督工作,尤其是“五一”節期間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要求:
一、我市查處*的情況。
轟動全國的劣質奶粉,已在安徽阜陽市造成170多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死亡13名。媒體披露后,我市對此十分重視,市政府組織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由衛生局牽頭,*副市長指揮,先對*等奶粉經營市場進行監督執法清查。至今尚未發現有衛生部門所列的28種重點監督檢查奶粉和安徽省阜陽市有關監督部門公布的45種劣質奶粉。通過對*市場劣質奶粉的清查,既宣傳教育了群眾,也督促了經營者進貨時索取衛生檢驗報告的法律意識。
*副市長指示我們,為了嬰幼兒的健康與安全,各鎮醫院必須緊緊地依靠當地政府,組織工商、衛生等部門,繼續做好轄區內劣質奶粉的清查工作,并宣傳、教育群眾,一旦發現食用奶粉的嬰幼兒有營養不良的大頭娃,要立即到醫院診治。
二、衛生監督所的主要職責。
衛生監督所是在衛生局領導下和上級衛生監督機構的指導下,依法在公共衛生、醫療保健等領域,包括健康相關產品、衛生、醫療、預防保健和采供血機構和衛生專業人員執業許可,開展綜合性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主要職責有:
1、組織擬定衛生監督執法工作計劃,并進行實施。
2、負責衛生許可和執業許可的申請受理、初審、上報和批準后證書發放的具體工作。
3、組織衛生監督執法檢查,定期上報抽檢結果。
4、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向社會通報衛生監督結果。
5、對衛生污染、中毒事故等重大、突發事件等進行調查取證,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出處理意見。
6、組織現場監督檢測、采樣工作。
7、負責衛生監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報告。
8、負責對衛生監督員法律知識和業務的培訓工作。
9、負責對衛生監督執法的投訴、舉報的受理和查處工作。
10、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咨詢。
11、對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設計進行衛生審查和竣工驗收。
12、承擔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其他任務。
三、進一步做好我市衛生監督工作和“五一”期間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意見:
為了妥善處置重大水事糾紛應急情況,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省水資源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縣人民政府建設“平安”的要求,制訂本預案。
二、工作目標
維護正常水事秩序,推進“平安”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三、處置原則
1、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
2、采取協商處理和臨時處置相結合的措施。
3、在水事糾紛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單方面改變用水現狀。
4、涉及飲用水安全的水事糾紛,在糾紛得到解決前,要確保當地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根據重大水事糾紛會直接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特性,設縣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縣水利水電局局長任副組長。應急處置機構辦公室設在縣水利水電局,辦公室主任由水利水電局分管副局長擔任。縣水利水電局與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聯絡員制度。縣水利水電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確定一名聯絡員。
應急處置機構主要職責:根據水事糾紛沖突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統一指揮和組織重大水事糾紛的調處工作;執行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縣政府下達的其他關于水事糾紛調處的任務。
辦公室的主要職責:在接到有關重大水事糾紛報告的半小時內向應急處置機構報告,并分別向縣政府主要領導報告。根據水事糾紛沖突嚴重程度,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根據應急處置機構的各項指令、命令,負責實施、協調并督促、檢查、落實各項應急工作;負責有關信息、聯絡、接待等日常工作。
聯絡員工作職責:
聯絡人員一旦接到各類水事糾紛事件,在10分鐘內向應急處置機構辦公室主任報告情況,內容要求:水事糾紛事件發生時間、地點、事態、原因,誰在現場處理、工作措施、進展情況等,以便組長決策和調度。
應急處置機構下設若干應急工作組,各工作組構成及主要職責:
1、治安保衛組
由糾紛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牽頭,由當地公安派出所、鄉鎮水利站、村委會等有關部門組成。
主要職責:維持糾紛發生地現場秩序,防止矛盾和沖突進一步激化,確保社會穩定。
2、糾紛調處組
由縣水利水電局牽頭,糾紛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組成)。
主要職責:做好水事糾紛雙方的協調工作,確保重要水工程安全,在充分協調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糾紛解決方案。
3、醫療衛生組
由縣衛生局牽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組成。
主要職責:組織急救隊伍,搶救傷員,向糾紛所在地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檢查糾紛所在地的飲用水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4、應急資金保障組
由縣財政局牽頭,縣水利水電局等部門組成。
主要職責:負責解決重大水事糾紛相關水利工程資金的籌集和落實,做好專項資金使用的指導、監督和管理等工作。
五、啟動應急預案和解除
(一)應急預案啟動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本地預案負責處理水事糾紛應急情況;當發生下列嚴重情況時,由縣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啟動本預案。
1、在省、市級河道管理范圍內發生的跨鄉鎮沖突;
2、因水事糾紛發生危及重要水工程安全的情況;
3、因水事糾紛發生10人以上的群體性械斗事件;
4、跨鄉鎮(街道)行政區域水事糾紛;
5、嚴重危及到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的水事糾紛;
6、跨縣(市)級行政區域水事糾紛;
7、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
8、其他情況需要啟動本預案的。
(二)應急預案的解除
重大水事糾紛群體性械斗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停止械斗,參與者經教育后自行解散,基本上化解矛盾糾紛,并經應急處置機構批準可解除應急預案。
六、應急預案的處置程序
1、縣水利水電局接到重大處置水事糾紛報告后,應當迅速組織應急調查組趕赴現場調查、核實糾紛情況,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并向縣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提出是否啟動重大水事糾紛應急預案建議。
2、縣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接到啟動重大水事糾紛應急預案的建議后應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調處重大水事糾紛各項工作,根據情況啟動本應急預案,提出緊急處置意見,并將緊急處置意見下達到糾紛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辦事處)負責貫徹實施。
3、縣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應當及時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督促指導緊急處置意見的落實工作。同時應及時將處置的進展情況或處理結果報告重大水事糾紛應急處置機構、縣政府及有關領導。涉及縣際的水事糾紛,應當向市水利局報告處置的進展情況和處理結果。
七、應急預案的保障措施
1、應急預案啟動后,應急處置機構以及各應急小組,根據應急處置機構的指令和職責分工,指導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有效、有序地處理重大水事糾紛的應急工作。
2、重大水事糾紛發生后,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迅速組織水利、公安等有關人員趕赴現場,維護秩序,防止事態擴大。情況嚴重的根據需要動用公安、衛生防疫等部門參與水事糾紛處理。
發生在本鄉鎮(街道)范圍內的重大水事糾紛,應由所在地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處理;發生在不同鄉鎮(街道)的重大水事糾紛,在糾紛得到解決前,糾紛所在地的雙方人民政府(辦事處)應當各自做好人民群眾的穩定工作,由縣人民政府或會同其它部門負責協調;跨縣(市)行政區域間的重大水事糾紛,在糾紛得到解決前,糾紛所在地的雙方人民政府應當各自做好人民群眾的穩定工作,防止事態擴大,報市水利局協調處理。
3、應急保障。縣交通、公安(交警)、衛生防疫、民政等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交通運輸的安全暢通,傷員的搶救、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飲用水源的檢測和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為解決水事糾紛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方便。
4、善后處理。在重大水事糾紛突發事件得到平息后,縣水利水電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調查、分析、評估,提出最終解決水事糾紛的方案。
5、宣傳報道。重大水事糾紛的新聞報道材料需經縣人民政府審查后作報道。對縣與其他縣(市)間有重大影響的水事糾紛的發生和處理等消息,按有關規定由縣人民政府或水利水電局指定發言人。
衛生部黨組研究決定,成立衛生部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領導部機關、直屬單位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研究部署、指導協調全國衛生系統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研究制訂防控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長效工作機制;研究處理全國衛生系統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工作中的有關重要問題,指導、協調、配合有關部門查處典型案件。
舉報電話:68792950,傳真號碼:68792444
舉報信箱:北京市西直門外南路1號衛生部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郵政編碼:100044。
網上舉報信箱:衛生部網站部長信箱,網址:http://www.moh.gov.cn/
衛生部明令禁止生殖技術商業化
衛生部近日通報,要求各衛生行政部門應制訂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庫機構的設置規劃并加強管理,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
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我國將建衛生應急聯防聯控機制努力實現自動預警
針對禽流感、鼠疫、中毒、輻射損傷等威脅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政府將建立并完善部門、地區間的聯防聯控機制,努力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計算機自動預警。
國家衛生部公布今年衛生應急工作重點,是在各地區、各部門之間健全衛生應急會商咨詢制度,并正在開展衛生應急能力的現狀評估。
2006年,衛生部將密切與農業、交通、公安等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著手規范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和機制,準確通報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重點就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中毒、輻射損傷等開展部門間、地區間的聯合培訓、演練和檢查,共同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和擴散采取聯防聯控的措施。同時,衛生部正在努力落實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溝通機制。
我國將實行社區首診制度試點
要通過調整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加大政府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服務功能、推進機制創新等措要通過調整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加大政府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服務功能、推進機制創新等措施,加快構建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實行社區首診制度試點,逐步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才上醫院。探索建立城市醫療救助 。
在社區開展首診有幾大好處:第一,能夠合理分流門診病人:第二,費用低,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就是能夠保證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得到有效和價格低廉的治療。全科醫生要對轄區內百姓的常見病有所了解,而且對大病能早期發現,還要主動上門為市民服務,跟蹤市民健康狀況。
結核病知識信念行為調查將開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宣布,今年我國將在全國開展人群結核病知識、信念和行為調查。國家級抽樣點的現場調查工作將于4月份培訓后正式開始,7月底前完成調查現場工作,12月前提交總結報告。
2005年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
2005年1月至12月,各監測點共監測發現化妝品不良反應1053例,男性57例,女性996例。年齡集中在20-40歲之間,中高學歷為主。監測到的不良反應病例數量比2004年增加了76例,病例年齡構成和職業分布等與前幾年監測情況基本一致。
“萬名醫師支援農村工程”
近日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辦公室在浙江杭州召開東部9省(市)工作座談會。會議就東部地區開展此項工程的進展情況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對各地開展項目工作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以推動該工程在東部地區的廣泛開展。
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就共享禽流感病毒信息等達成一致
針對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禽流感病毒株被個別國家實驗室不正當利用的問題,中國農業部10日表示已經與WHO就共享禽流感病毒信息及病毒株等事宜達成一致。
目前,中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與WHO推薦實驗室已建立直接聯系,等待對方提出具體合作意見。
全國牙防組不具備認證資格
全國牙防組負責人張博學承認,全國牙防組并不具備國家法定的認證資格。十多年來,牙防組對多種牙膏的認證卻讓許多消費者信以為真。據悉,全國牙防組只是衛生部領導下指導牙防工作的組織,卻為牙膏、木糖醇口香糖等9個知名品牌的產品提供所謂的權威認證,誤導、欺騙消費者十幾年。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日前在新聞會上表態,為了規范口腔保健的認證工作,衛生部正在協助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制訂有關口腔保健認證認可工作的管理辦法和規則,逐步規范關于口腔保健方面的產品認證工作。
《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
為規范和加強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保護患者健康,衛生部日前組織制定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并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共5章47條,包括總則、診療科目登記、臨床應用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等。
北京出現義務健康督導員
日前北京市的東高地10個社區的30余名義務健康督導員正式上崗,成為社區居民義務健康督導員。
義務健康督導員隊伍以轄區內退休的醫務人員為主,他們具有豐富的衛生健康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指導居民飲食衛生、宣傳健康常識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些督導員的職責是定期深入到居民家中指導居民飲食衛生,宣傳健康常識,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普及健康知識,尤其針對人們在飲食上存在的誤區而導致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等給予積極的指導。
南京市惡性腫瘤居“減壽排行榜”首位
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公布了2005年南京居民“死亡譜”,南京人的疾病“減壽排行榜”也同時出爐,各種疾病的減壽年數和減壽率各不相同。專家在對2005年的主要疾病分析中發現,減壽順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惡性腫瘤,平均減壽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