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百合;種球培育;整地栽植;田間管理

百合肉質細白、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糖、果膠等,還具有一定的藥效,是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1]。現將百合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栽培季節安排與品種選擇

百合為多年生蔬菜,栽植季節是否合理對百合安全越冬及翌年出苗影響較大。一般在8—9月待百合收獲后,就可進行播種栽培,多在9—10月進行。原則上以在嚴寒來臨前能發根、但發芽不出土為宜,待到第2年春季百合出苗時,再進入田間管理。百合主栽品種有龍芽百合、宜興百合和蘭州百合等。

2 種球培育

一是籽球培育種球。在百合收獲后分級,籽球重量50 g以上的可以出售;重量30~50 g的直接作種球栽植于大田;小于30 g的繼續進行培育,直至達到種球的標準而轉為大田栽植。一般每個母球(即鱗莖)經過1年栽培后,能分生出1~3個或數個小球(籽球)。進入秋季,當百合地上部干枯后,選晴天掘起小籽球,進行分級,然后播種于苗床上。播前小籽球要進行藥劑消毒,可用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浸泡20~30 min,行株距為30 cm×(10~12) cm,播后蓋土厚6 cm,然后蓋上茅草。翌年春季出苗后及時將蓋草移至行間,并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田間管理。秋季百合地上部分干枯后,再將小籽球掘起、分級,將符合種球標準的用于大田定植,小的籽球轉入種球進行培育。二是鱗片培育種球。百合收獲時選擇形狀好、生長健壯、成熟度高的優良鱗莖,陰干幾天后,剝下肥大健壯的鱗片,斜插入帶砂性的育苗床,鱗片的彎面向上。播種的溝距13~16 cm,溝深10 cm、寬10~15 cm。在溝內進行播種,每溝播種3~4行,鱗片間距3~5 cm,播后蓋土3~4 cm厚。畦面稍作修整后,用塑料薄膜覆蓋苗床。鱗莖約經2個月后,在鱗片切(傷)口處發生很小的鱗莖,其下生根。翌年小鱗莖發芽出苗時及時掀去薄膜。后續的種球培育方法同小籽球。三是珠芽培育種球。在6月珠芽成熟時采收,用沙貯藏后,在當年的9—10月播種于苗床上,采用溝播,溝距為12~13 cm,溝深3~4 cm,株距4~5 cm。播后蓋土3~4 cm厚,然后蓋草。秋季地上部分干枯后,掘起籽球,分級后再播種,后續的種球培育方法同小籽球。

3 整地栽植

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作種植大田,忌連作。前茬收獲后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5~60 t/hm2、草木灰1 500 kg/hm2、復合肥450~600 kg/hm2,進行翻耕整地,整平做畦。畦寬包溝1.5~2.0 cm,溝寬20~25 cm、深20~25 cm。栽植密度根據種球大小適當調整,種球越大,鱗莖也大,用種量也大;種球太小,產量低,品質也差。一般選用30~50 g的種球作種為宜,用種量3 000~3 750 kg/hm2。行距為30~40 cm、株距15~20 cm,溝栽,溝深10 cm,栽植時頂部向上,再蓋土3~4 cm厚[2]。

4 田間管理

栽植后至霜凍前追施1次越冬肥,可用腐熟的牛欄糞施于畦面上,以施滿畦面為度。然后在糞肥上蓋土1~2 cm厚,再用稻草或薄膜覆蓋畦面防凍。百合出苗時掀去薄膜,如蓋草的田塊可將稻草移至行間,繼續覆蓋畦面,以利出苗。在齊苗后施第2次肥,施腐熟的餅肥1 050~1 200 kg/hm2或人畜糞肥45 t/hm2,開溝施于行間,再覆土;第3次追肥大約在6月上中旬鱗莖膨大期進行,用復合肥300~450 kg/hm2進行澆施。還可用0.2%~0.4%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如百合生長較弱,要酌情增加施肥次數與用量。水分管理上保持土壤的濕潤,春季注意清溝排漬。夏秋季節則要注意土壤保濕,進行澆水或灌水等。在春季出苗后將有幾條地上莖的植株,選留1條強壯的地上莖留下,其余全部抹去。在6月上旬前后,當植株長出葉片60枚左右時進行打頂摘心。當植株出現花蕾時應及時摘除,以晴天摘蕾為宜[3-4]。百合栽植的第1年和第2年需要深中耕,第3年應淺中耕。春秋季節應及時除草,以防草害,進行追肥1次。

5 病蟲害防治

百合的病蟲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立枯病以及紅蜘蛛、蚜蟲等。在病毒病防治上,選用良種,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及時治理蚜蟲,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發病初期可噴灑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噴3次。在立枯病防治上,實行高畦栽培,注意開溝排水;齊苗時,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噴霧。在蚜蟲防治上,清潔田園,減少越冬蟲口;結合病毒病的防治,一并治理蚜蟲。

6 適時采收

秋季當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鱗莖已充分成熟時即可進行采收,晾干1~2 d后分級,可與沙土貯藏,市場銷售。

7 參考文獻

[1] 呂家龍.蔬菜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301-303.

[2] 王華.食用百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115,121.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百合;鮮切花;設旋栽培;標準化生產

百合(LiJy)是百合屬所有種的總稱。百合作為世界重要的切花品種,發展非常迅速,在園林、盆花,特別是鮮切花等方面被廣泛應用。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百合鮮切花出口額為48.4萬美元,僅次于、康乃罄、月季鮮切花。優質切花百合栽培,除了需要有優質的種球外,還要求在百合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按照不同品種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進行嚴格控制,才能生產出株型好、質量高的百合切花產品。

1 培設施  1.1 基本設施

百合栽培中要有適宜的栽培設施,確保滿足百合喜溫暖濕潤氣候環境的生長習性。優質百合切花的生產需要在設施齊全的日光溫室或連棟溫室中進行,百合種植溫室安裝有風機、濕簾、外遮陽(遮陽網隨季節的不同更換,春、秋選用遮陽率45%左右的遮陽網,夏季則選用70%左右)、內遮陽(在花期調控及炎熱夏季使用)和加溫設施(以備冬季遭遇寒流和冷空氣時使用)。此外冷庫在百合鮮切花生產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設施之一。

1.2 附加設施

如果條件可以達到可安裝電腦控制自動感應的灌溉和施肥設施,生產管理將會更加科學合理。冬季加溫的鍋爐也可用于基質的高溫蒸汽滅菌。同栽培株行距一致的尼龍網對于百合鮮切花生產也是必要的設施,尤其對在弱光的冬季進行栽培而言。

1.3 設施消毒

設施(含冷庫)使用前7天,噴灑600倍多菌靈、高錳酸鉀溶液或甩45%百菌清熏蒸24h,對溫室進行消毒。在使用前通風換氣2~3天。

2 品種選擇

主要百合切花品種類群有8種,其中我國主栽的為前三類。亞洲百合雜種系是目前我國切花市場主栽品種群。生長周期為9~21周,每枝花3―6朵。花色十分豐富。多數花苞向上開放。花朵直徑10~12,5 cm。主花期6~7月…。各地區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進行品種的選擇。第一類――亞洲百合雜種(Asiatic hvbrias)第二類――東方百臺雜種(Orlental hybrids)第三類――麝香百合雜種(Longaiorum hvbrids)第四類――系列雜種(Longiflorum×Asiatic hybrids)m第五類――系列雜種(Oriental×Trumpet Hvbrids)第六類――系列雜種(Longiflorum x OrientaI Hvbrids)m第七類――系列雜種(Oriental×Asiatic hybrids)第八類――所有以上七類不包括的雜種均包括在此類

3 栽培技術

3.1 種植前準備

3.1.1 基質的選擇

百合喜歡微酸性土壤,一般pH值以55~6.5最佳。百合不耐鹽,EC值應在1.5mS/cm以下,超過2.0mS/cm不能進行種植。此外對基質中氟和氯的含量也要求在50mg/L以下。由于百合對栽培基質及環境中的病毒敏感,因此不耐連作。

選擇丹麥進口的品氏栽培泥炭與蛭石4:1(VN)配比作為栽培基質。使用前調整pH值后方可使用。第一次使用可以不必滅菌。

3.1.2 基質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蒸汽;自毒和化學消毒兩種。蒸汽消毒一般在能源充足地區使用,具有良好的滅菌效果,其缺點是要求相應的設備,且消耗能源:化學消毒是用40%福爾馬林配制成1:50藥液潑灑在基質中,用量為25kg/m2,用塑料薄膜蓋7~10天,高溫時可減少覆蓋天數,揭開晾曬10~15天后即可種植。整地宣于基質含水40%一50%時進行為好,并于基質消毒前摻入腐熟廄肥。

3.1.3 整地

整成畦面寬75cm,高50cm,畦面須整平便于定植后灌水。溝寬60cm或畦面寬1100cm,高50cm,溝寬60cm,保持給排水暢通。

3.1.4 施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主要是施用完全腐熟的餅肥,每667m2施用3~7m3。

3.1.5 種球準備及種植前處理

亞洲雜種系和麝香雜種系百合種球選用圍徑12~14cm,東方雜種系百合種球選用圍徑16~18cm或以上為宜。種球購回后應放在10~15℃的背陰處緩慢解凍后種植,如條件允許可先進行催芽處理,待莖生根長至0.5~1cm即可種植。解凍后的種球若不能馬上全部用于播種,不能再進行冰凍,否則就有發生凍害的危險,可以存放在0~2℃條件下,但最多只能存放兩周:也可以存放在2~5℃環境中,最多可存放一周,同時必須打開塑料薄膜包裝。

3.2 種植

3.2.1 種植時間

不同目標花期、不同切花百合品種的種植時間不同。在長江流域,若讓百合在國慶節前后開花,必須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定植。此時正值夏季高溫,因此必須在降溫條件好的設施中或海拔800m以上的冷涼山地栽培。如需在11月至元旦前后開花,取冷藏球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2月后保溫或加溫到15℃以上,如要在春節前后至4月開花,取冷藏球于9月下旬至1 0月中旬定值,冬季加溫到15℃以上。并進行人工補光。

種植時宜選在上午或傍晚,要求在20~25cm深處土壤的溫度低于22℃。

3.2.2 種植密度

株行距可采用10cm~15cm×15cm~20cm,夏季宜稀植,冬季略密,花徑偏軟的品種可適當加大株行距(表1)。

3.2.3 種植深度

種球種植時要擺放端正,芽尖向上。秋天種植深度為8~10c m,冬天種植深度為6~8cm。蓋土過程中不能使種球傾斜,如有傾斜,即予扶正,同時不應壓太緊,并整平畦面。

3.2.4 品種標識

把品種的名稱、批號、規格、來源、種植時間、種植人員等寫在花畦的標牌上。

3.2.5 澆水

澆水要透且均勻,透水深度在種球以下5~6cm。種植當天須澆透水一遍。溫度高于28℃時,應一邊栽種一邊澆水。

4 栽培管理

4.1 苗期管理

4.1.1 水分

土壤表層要保持濕潤,適時澆水,土壤水分含量合適與否的檢測方法是用手握住泥土,有水跡滲出而又不下滴,輕輕一抖,握緊的泥球又能散開則說明水分適宜。

4.1.2 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一般控制在60%~80%,且相對穩定條件下栽培。

4.1.3 溫度

亞洲百合、東方百合生長適溫白天20~25℃,麝香百合為25~28℃,夜溫在14℃以上。溫度高于30℃會嚴重影響百合的生長發育,發生消蕾,開花率也明顯降低,低于10℃生長近于停滯。

4.1.4 光照

苗期百合應避免光照過強,需進行遮蔭,光照度適宜范圍為5000~12000Lx。

4.1.5 通風

冬季覆蓋薄膜時,應注意通風,但薄膜外溫度、濕度過低時,應減少通風。

4.1.6 病害防治

主要是絲核菌危害幼芽,氣溫較高時易發生。可用35%多克福800倍液澆透土表10cm進行預防,也可人工揭去包裹在芽外層的病葉或用清水、絲核靈清洗外層腐爛葉。

4.2 生長期管理

4.2.1 施肥

定植一周后宜施用含氨略高的追肥,具體施肥量為每6672m2尿素(3kg)+硝酸鉀(5kg)+磷酸二氨鉀(1kg),溶于水,濃度為0.5%~1.0%施入土中。

每隔15天葉面噴施1次,具體方法如下:前期施0.1%磷酸二氯鉀+0.05%硼酸或0.1%尿素+0.1%磷酸二氫鉀,后期施0.2%硝酸鉀+1%磷酸二,氫鉀。

植株表現缺鐵時,可葉面噴施磷酸亞鐵肥或復合鐵肥或螫合鐵肥,濃度0.2%~0.3%。

4.2.2 溫度

品種不同,基本溫度要求不同,不同發育階段的基本溫度要求也不同,具體如表20高溫可通過遮蔭、通風、澆灌冷水等方法降溫。

4.2.3 濕度

空氣相對濕度宜保持在70%~80%,不可劇烈變化,否則易引起葉燒病。

4.2.4 架網

在株高15~30cm前,耍定制同栽培株行距一致的尼龍網,在床面四周打木樁或鐵樁張網,隨植株長高,網可上提至花序下部。目的為防止植株倒伏,保證切花質量。

4.3 生殖期管理

4.3.1  施肥

采用葉面施肥,蕾期應增加鉀肥的比重,即0.2%硝酸鉀+0.1%磷酸二氫鉀,間隔期15天。施肥直至切花采收前2周停止。

4.3.2 溫度

蕾期的溫度應比生長期略高2~5℃;但最高不能超過28℃,超過28℃時應采取遮蔭、通風、噴水等措施降溫;溫度低于最低溫度時,應加蓋薄膜,使用加溫設備加溫。

4.3.3 光照

以元旦和春節為目標花期的切花百合種植應適當進行人工補光,但以十一為目標花期的切花百合種植,在陽光強烈的中午必須進行遮蔭,遮蔭時間為10:00am至15:00pm。

4.3.4 空氣濕度

相對濕度可稍低,一般控制在30%~60%之間,并加強通風,冬季可采用無紡布覆蓋降低濕度。

4.3.5 花營整理

現蕾期間易發生葉燒病,嚴重時幼葉大面積變褐,水漬狀,包裹幼營導致幼蕾腐爛,此時應人工剝開幼葉,露出幼蕾。需根據市場需求和品種特性進行適當疏蕾,以保證花蕾均衡發育。

5 病蟲害防治

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5.1 百合主要病害及防治

5.1.1 鐮刀菌莖腐病

1]病原:尖孢鐮刀菌。

2)癥狀:莖生根部分出現橙色到黑色斑點。并由外向內腐爛。

3)防治:敵克松800倍+代森鋅1000倍+惡霉靈3,000倍灌根。5.112百合灰霉菌

1)病原:橢圓葡萄孢。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亦侵染莖、芽和花;葉斑橢圓形至梭型,由葉緣或葉間向下侵染,淺褐色,邊緣紫紅色。

2)防治:75%百菌清500倍+多菌靈500倍葉面噴施,農利靈1000~1300倍葉面噴施。

5.1.3 百合疫病

1)病原惡疫霉。

2)癥狀:莖、葉、花、球莖均可受害,莖基部受害時出現水漬狀,呈褐色,腐爛:植株從病部倒折;葉上初為水漬小斑,逐漸擴大后呈灰綠色病斑,花受害后呈軟腐。

3)防治:用25甲霜靈500倍液噴施葉面,淋濕植株根部。

5.1.4 百合花葉病

1)受病毒侵染而患病。

2)癥狀:葉片上出現深淺不一的斑駁條斑:葉片扭曲,花苞畸形。

3)防治:拔除病株,加強對蚜蟲的控制,以減少病毒的侵染機會。

5.2 百合蟲害及防治

5.2.1 蚜蟲

1)多個種類的蚜蟲均可產生危害。其群集在心葉、幼葉和花蕾上刺吸汁液,影響植株生長。

2)防治:采用1 8%阿維菌素乳油2000-40D0倍液,20%氰戍菊酯乳油1000倍液,50%滅蚜威可濕粉1500倍液噴殺。

5.3 注意事項

各種農藥應交替使用,并定期進行施藥預防。

6 切花采收

6.1 采收適宜期

當最大的花苞已充分膨脹并著色(已現花瓣本色)時即司開始進行切花采收,一般5個花蕾以下的花枝必須至少有一個花營著色之后才能采收,5~10個花蕾的必須要有2個花營著色,而10個花蕾以上的必須要有3個花營著色。采收時如株高達到一定標準可考慮留下2~4片腳葉的程度切下。留下的葉片做為養球使用。

6.2 采收方法

使用鋒利的刀片在離地面15cm(約5~6片葉子)處切割,將花莖基部10cm內的葉片去除,保留5~6片葉子立刻分級和捆扎;如果不能采收后立即分級捆扎,必須在30min以內放入清水中冷藏(降溫并補充水分)。

7 切花分級和包裝

根據GB/18247.1進行分級,按DB440100/T47.1進行包裝與標志。經質檢檢驗后按級別分類放入冷庫儲藏待運,庫溫保持在2~4℃。若出口,可按國際分級包裝與標志標準執行。

【參考文獻】[1]劉敏彥,鄧少豐優質切花百合日光溫室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2009,8(173):19-21,

[2]徐向昱,陳,李春艷,2009第一季度中國花卉國際貿易狀況分析[J],溫室園藝2009,19(379):50-53.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百合 ; 引種 ; 栽培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12 new survey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Oriental Lily, compared the grow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lily varieties in Beijing to provide evid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OO hybrid Department outside the old varieties of Siberia and the Sorbonne, this hybrid crystal Branca, Bacardi and OT series table dance, Shatt al-Arab and the wooden door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solar greenhouse in Beijing area.

Key words: Lily,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百合(Lilinm spp.)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屬((Lilinm)多年生草本鱗莖植物,是世界名花之,目前國內外對百合花的生產和消費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1]。國內花卉市場上比較流行的百合有以下幾種:東方雜交系(Oriental Hybrids)、亞洲雜交系(Asiatic Hybrids)和鐵炮(麝香)雜交系(Longiflorurn Hybrids)。[2]

東方百合由天香百合(Lilium auratum Lindlry)、美麗百合(Lilium sepciosuem thumb)、日本百合(Lilium japonicum Thunberg exhouttuyn)還有原產中國的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 Baker)作為親本經過復雜的雜交選育而成的,因其系列的主要親本來自東方,故稱雜交后代為東方百合。

北京地區近些年百合的引種速度較快,但主要依靠進口,引種地也比較單一,品種只有西伯利亞和索邦這兩個東方雜交系(Oriental Hybrids)的品種占據主導地位。

北京市復興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從2009年開始與北京荷泰力花卉有限公司合作,陸續從荷蘭引進東方百合品種12個,于日光溫室內栽培,通過近六年的觀測試驗與研究對比分析,篩選出了適合北京地區栽培的新品種,為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依據。

1、試驗地概況:

房山區位于北京西南,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占北京市總面積的12.3%,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降水量687mm,無霜期185天。復興林木良種繁育中心位于房山區的西南,土壤為砂壤質潮土,土層深厚,通體沙壤質。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見表1

2.2試驗方法:采用畦式管理,畦寬1米,深30厘米,基質為草炭和珍珠巖按5:1混合,厚度20厘米,種球頂部距地面3-5厘米,種植前澆透水,種植后再澆一遍水,以利基質與種球密切接觸,適時管理,包括施肥(花多多系列)打藥,遮陽,綁束(防止倒伏)等工作。時間2009-2014年秋

2.3觀察記錄:每個品種抽取30株作為觀察對象,做好標記,觀察不同品種的花色和生長性狀以及它的各種量化指標,根據百合的等級評分標準來進行綜合評定,對照品種為西伯利亞和索邦兩個最常見品種。見表2-表5

3、試驗結果與分析:從上表可以看出,綜合評分在30以下的有四個品種,分別是印第安娜、四月、博洛尼卡和歐多西亞;評分在30-35之間的有三個品種,分別為西伯利亞、索邦和阿拉伯河;評分在35以上的有5個品種,分別為卡薩布蘭卡、水晶布蘭卡、巴卡迪、桌之舞和木門。

優勢品種介紹:

3.1水晶布蘭卡(Crystal Blanca):OO系列,株高120厘米以上,莖直立粗壯,生長周期120-140天;花頭4-6個,花色純白,花朵直立輪生緊湊,花莖22厘米以上,花瓣質地極細致,花期10-12天,生長期無病蟲害。

3.2巴卡迪(Bacardi):OO系列,株高115厘米以上,莖直立粗壯,生長周期105天;花頭數4-5個,花色為深紅色,花型直立緊湊,花莖23厘米以上,花瓣質地細致,花期10天,生長期無病蟲害。

3.3桌之舞(Tabledance):OT系列,株高105厘米以上,莖直立粗壯,生長期100天;花頭數3-6個,花色為深粉色,花型對稱緊湊,花莖21厘米以上,花瓣質地細致,花期10天,生長期無病蟲害。

3.4阿拉伯河(Arcandrud):OT系列,株高110厘米以上,莖略彎曲均勻,生長周期95天;花頭數3-5,花色為粉色,花型比較均勻,花莖21厘米以上,花瓣質地細致,花期8天,生長期無病蟲害。

3.5木門(Conca):OT系列,株高100厘米以上,莖直立粗壯,生長周期100天;花頭數4-5個,花色為明黃色,花型均勻緊湊,花莖19厘米以上,花瓣質地極細致,花期8天,生長期無病蟲害。

4、意見與建議:

4.1目前北京百合市場品種非常單一,僅限于西伯利亞、索邦這兩個常見品種,讓人感覺視覺疲勞,故應從篩選中的優良品種中加大繁殖力度。

4.2以上結果表明,有些品種無論從花朵性狀,還是各種量化指標均優勢明顯,如水晶布蘭卡、桌之舞、巴卡迪綜合評分分別為:40、38、41,充分證明在北京地區的日光溫室可大量栽培。

4.3有些品種,無論從品質上還是性狀上雖優勢明顯,但劣勢也相對明顯,如卡薩布蘭卡,雖然綜合得分較高,但其花朵低垂,不利于運輸包裝,不能保證花朵品質;再如四月和印第安娜這兩個品種,雖然花色艷麗,周期短,但其花莖也短很多,且易感病,無法滿足北京多地花市及顧客需求。

4.3因北京各地溫室條件和管理技術措施各不相同,如溫室高度和寬度,室內溫度和濕度,再如管理上,如施肥和灌溉等方法的差異,以上數據可能會有所偏頗,故結果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劉莉,花卉產業迎接挑戰的新思考[J].遼寧農業科學,2004(1):27-28.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百合;應用現狀;變異類型;種間雜交;野生植物資源開發

大百合屬(Cardioerinum)是百合科的一個屬,其中包含大百合(C.giganteum)、蕎麥葉大百合(C.cathayanum)、日本大百合(C.cordatum)3個種。大百合分布于喜馬拉雅地區亞洲東部。在不同地區,人們依據其生長習性或產地,又將其稱為喜馬拉雅百合、水百合或姥百合。大百合屬和百合屬關系密切,但大百合高大的株型和碩大的網狀脈葉片又和百合屬有著明顯不同。大百合屬植物姿態優雅,鱗莖和嫩葉可供食用,但目前我國對大百合這一珍貴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剛剛起步。

1生物學特征

大百合是多年生草本,基生葉的葉柄基部膨大形成鱗莖,大鱗莖基部常著生多個小鱗莖,偶爾可見走莖。莖高大直立無毛,葉基生或莖生,通常為卵狀心形,葉脈網狀,具葉柄。花序總狀,花狹喇叭形,大多為白色。種子多數、扁平、紅棕色,周圍有窄翅。

中國植物志記載我國大百合屬植物共有2個種,分別為大百合(C.giganteum)和蕎麥葉大百合(C.cathayanum),其中大百合有云南大百合(C.giganteum var.yunnanense)1個變種。目前,對云南大百合這一變種的合理性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區別大百合及其變種云南大百合的依據是莖稈顏色,認為云南大百合莖稈是暗紫紅色,而大百合莖稈是綠色。然而就野外調查發現,即使在同一大百合居群中,也常常同時有莖稈為暗紫紅色和綠色2種類型。

從實際觀察和搜集到的各地大百合植株照片來看。大百合屬植物在花色、花朵斑紋、株高和莖稈顏色上存在很大差異(表1)。

2生態學習性

3種大百合均喜歡濕潤、冷涼,有一定遮蔭的環境。2014年7月,對陜西漢中地區大百合野生環境調查發現,該地區大百合一般生長在海拔2000m的陡坡上,生境附近一般有山澗、溪流,空氣濕度很大。土壤中富含有機質,透水性好。伴生植物中與大百合高度相近的灌木、草本少,喬木多為高大的落葉闊葉樹,高15-20m,枝下高3~4m。

伴生喬木:櫟樹、四照花、君遷子、山核桃、鵝耳櫪、楓楊、漆樹、木姜子等。伴生灌木或藤本:獼猴桃、雞屎藤、五味子、十大功勞等。伴生草本:虎耳草、杜鵑蘭、蛇莓、鳳仙、貫眾等。

根據野生大百合生境判斷,大百合能忍受當地極端最低氣溫-10~-6℃,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耐強光直射。

3研究與開發現狀

3.1研究現狀

目前,對大百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價值、栽培繁殖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在大百合的栽培方面,袁媛開展的大百合在不同庇蔭條件下生長狀態的試驗發現,45%庇蔭率在當地最適宜大百合生長。在北京進行的大百合對高溫脅迫反應的試驗,詳細記錄了大百合在高溫下的生理變化。一些大百合原產地,如四川、云南的科研機構栽培繁殖大百合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全國其它地區,如江蘇、北京進行的大百合引種試驗也表明,大百合在當地能正常生長,但會出現種球退化、腐爛的現象。

大百合繁殖方面試驗發現,利用大百合葉柄、鱗片等外植體組培快繁容易。但大百合種子發芽緩慢,在試驗室變溫處理條件下發芽時間可以縮短至70d。

在分子生物學方面,通過ITS系統樹和遺傳距離分析,大百合屬與百合屬、豹子花屬之間親緣關系密切。通過對不同產區大百合的核型分析和減數分裂研究發現,大百合染色體結構因產地而異,大多數大百合染色體數目為2n=24。

3.2.1國內應用現狀。對大百合食用價值的研究表明:大百合富含營養,適宜食用。在湖南、廣西等地,當地農民栽培大百合收獲其鱗莖,研磨后取淀粉食用。在廣西有公園引種野生大百合供游人觀賞(圖1)。

3.2.2國外應用現狀。大百合在10多年前就被引種到歐洲。一些歐洲的植物園,如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栽植有從中國西部搜集的大百合,一些苗圃也有培養大百合。但目前大百合在歐洲的應用也大多局限在少數園藝愛好者的花園(圖2)。美國有苗圃培育的大百合出現粉紅色花的變異類型(圖3)。

在日本,阿伊努人對大百合的利用有很長歷史,直到今天,大百合在日本還常常被作為山野菜出售。他們或研磨大百合鱗莖取淀粉制作點心,或春季直接取食大百合嫩葉。有日本苗圃收集野生大百合花色變異和葉形變異的植株,他們對大百合的紅色花和花葉這2種變異類型尤為喜愛(圖4)。東京市郊的公園也有栽植大百合供人觀賞。

4開發前景展望

從目前的栽培試驗來看,大百合在北京稍加保護即可露地越冬,全國其它地區引種大百合的試驗也表明,大百合適應性強,將其作為園林植物和食品開發的價值很高。

4.1作為園林植物開發

大百合葉片油亮且碩大,葉片顏色有多種類型,耐密植。幼年期不抽生花莖的植株適宜作為林下地被;大百合花莖粗壯挺立,花朵繁茂芳香,在花園中是難得的豎線條材料;冬季大百合地上部分枯萎后,其花莖持續挺立,蒴果宿存在花莖頂端,可以在冬季形成獨特景觀或制作干花。

4.2作為食品開發

對大百合營養成分的研究表明,大百合適宜食用,大百合在日本作為食品有悠久歷史,烹調方法多樣。大百合在我國分布范圍廣泛,可將其作為特色山野蔬菜推廣。

4.3開發限制因素及解決辦法

百合栽培技術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百合 氣候適應性 災害性天氣。

中圖分類號:S64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42

引言

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于北半球的幾乎每一個大陸的溫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全球已發現有110多個品種,其中55種產于中國。近年更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而產生的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火)百合、姬百合等。百合花的球根含豐富淀粉質,部份更可作為蔬菜食用,在中國,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中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潤肺,清火,安神的功效,花、鱗狀莖均可入藥,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花卉。修文縣灑坪鎮青杠林村百合種植基地2012年起開始種植食用百合33.33hm2,其品種主要來源于江油市大康鎮百合園基地培育的“松花嶺一號”、“金百合一號”及松花嶺一號等種球,該類品種屬于亞洲百合系列。本文以貴州黔之寶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食用百合為研究對象,以期為百合種植氣候條件方面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采用修文縣縣城40a(1971~2014年)氣象觀測資料, 青杠林村百合種植基地提供的資料和本人開展的食用百合觀測項目觀測點觀測到的數據資料。

2 食用百合對氣候條件的要求

食用百合性喜冷涼、濕潤氣候及半蔭環境,喜肥沃、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結構疏松的砂質壤土,稍偏酸性土為好。各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生長期月平均氣溫10~28℃;出苗期需要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營養期,日平均氣溫為16~24℃時,地上莖生長速度最快;開花期到鱗莖膨大期日平均氣溫為24~29℃時,是鱗莖膨大的適宜溫度。總的來說,百合喜濕潤,怕漬水;喜日照,怕強日照;日平均氣溫低于5℃或高于30℃時,生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詳情見(表1)。

3 修文縣百合各生育期氣候條件分析

修文縣地處N26°45′~27°12′,E106°21′~106°53′,海拔高度666m~1610m,總面積1075.70km2。屬中亞熱帶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3.8℃,極端低溫為-10.4 ℃ ,極端高溫為33.5℃,各年平均氣溫12.8~14.6℃;歷年平均降水1157.7mm,各年平均降水量876.9~1121.1mm;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300.0h,各年平均日照時數991.1~1643.9h; 歷年平均無霜期261d,各年無霜期205~322d。

3.1 生長期

播種期(9-10月),修文縣平均溫度處于百合伸根適宜溫度區間,平均降水能滿足百合水分需求,降水量不宜導致積水。越冬期(1~2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極端最低氣溫雖為-10.4℃,僅有1a發生,次極端氣溫為-6.8℃,常年氣溫應該能滿足百合越冬需求。

3.2 營養期

出苗期(3月上旬),修文縣平均溫度為7.6℃,不能滿足百合出苗對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要求。3月中下旬~5月,氣溫不斷升高,溫度、降水、日照等能滿足百合生長的需求。

3.3 開花~鱗莖膨大期

修文平均氣溫略低于百合最適宜溫度24~29℃,但都在20℃以上,基本能滿足百合的生長,但對鱗莖膨大不是太有利, 從而影響百合產量。

4 影響食用百合生長的災害性天氣分析

4.1 低溫、霜凍

主要影響百合出苗, 3月份上旬平均溫度為7.6℃,極端最低氣溫-4.9℃;出現霜的日數平均為18d,其中3月份平均1d,最多有5d。可見3月上旬氣候條件不利于百合出苗,如自己培育幼苗,需采取保護措施,或者播種期安排在10月下旬,使出苗期推遲,也可采取購買幼苗種植方式(現修文青杠林村百合種植基地采取購苗種植方式)。

4.2 暴雨

當地暴雨(最大162.3mm)1a少則2次,多達6次,歷年平均4d,以6月份最多,5月和7月次之,而且雨量集中,排水不良會造成土壤積水,導致鱗莖因缺氧腐爛。因此,百合種植要求排水良好、結構疏松的砂質壤,種植采取廂種,四周開排水溝,雨后加強清溝排水,以免造成漬害。

4.3 大風

平均每年發生2次,歷年發生0~7次之間,主要集中在2~6月,食用百合長至開花以后,株高80~120cm,大風與強降水會導致植株倒伏,5月底~6月對花產量影響較大。故植株相對長高以后,加強其對大風、強降水的防范,其次百合種植間距、粗壯與否與其抗擊大風、強降水能力也有密切關系。

5 結論

5.1 修文溫度、降水、日照等能基本滿足食用百合的生長需求

但3月初的較低的氣溫和霜對百合的出苗極為不利;6~7月平均氣溫低于百合鱗莖膨大最適宜溫度,可能對百合鱗莖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5.2 影響百合生長的主要氣象災害

有低溫、霜凍、暴雨和大風,各氣象災害影響時間段不同,要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王心中,吳志科,呂昆坤,等.龍山百合種植氣候適應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21).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花卉園藝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植物研究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陜西林業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陜西省林業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富源县| 玉环县| 绵竹市| 新干县| 永仁县| 锡林郭勒盟| 喜德县| 门头沟区| 上蔡县| 桑植县| 金秀| 九江市| 珠海市| 雷山县| 体育| 开化县| 靖州| 张掖市| 五台县| 宝山区| 靖安县| 永定县| 嘉兴市| 将乐县| 工布江达县| 南木林县| 谷城县| 南丹县| 崇左市| 瑞安市| 台湾省| 蓝田县| 垦利县| 新河县| 塘沽区| 日土县| 砀山县| 布尔津县| 天津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