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第1篇

查看更多《吉林蔬菜》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吉林蔬菜》編輯部

       致富經典

        (1)地膜覆蓋糯玉米復種大白菜栽培技術 韓延海

        (3)優質干制辣椒高產栽培技術 羅剛

        (5)綠菜花優質高產種植模式 于淑賢

        (6)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張相波

        (7)黃瓜連作障害的解決方法 無

        (8)春大棚水果黃瓜無公害生產技術 王遲 張亮

        (9)日光溫室銀條王菜豆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宋衛麗

        (10)日光溫室冬春茬甜椒生產栽培技術 邢吉民

        (12)日光溫室苦瓜早熟高效栽培 孫曉梅

        (13)吉林省菜豆周年生產方式及大棚早熟高產栽培技術 徐麗鳴 辛焱

        (14)春季蔬菜育苗管理措施 無

        (15)無公害甜玉米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叢淑艷

        (16)春早熟黃瓜——秋延遲番茄高效栽培模式 左愛華

        (17)西瓜長季節設施栽培模式 郭雷 鄒志國

        (18)大棚草莓、春番茄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王恒坤

        (19)春季日光溫室蔬菜管理 無

        (20)胡蘿卜春季拱棚栽培技術 無

        (21)溫室蔬菜生產間作套種栽培模式 張作鵬 杜寶芝

        (22)棚菜嫁接育苗強勢抗病優質豐產 馮國明

        (23)櫻桃番茄春季無公害生產 王冬梅 王影玲

        (24)大蔥高產高效種植及其營養價值 單成偉

        (26)塑料拱棚綠蘆筍早熟栽培技術 鄭恩鐵

        (27)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蘆筍 無

        (28)氣候條件對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影響及措施 李艷明

        (28)如何防治黃瓜缺鎂癥 無

        (29)大棚春茬黃瓜、夏番茄套種蕓豆生產技術 杜春影

        (30)保健時蔬:黃秋葵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 張秀玲

        (31)刺嫩芽莖段溫室反季節生產技術 無

        (32)食用百合無公害栽培技術

        (34)早春大棚番茄多層覆蓋高產栽培 無

        植物醫院

        (35)胡蘿卜生產中常見病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張宏遠 張秀玲 曹友文

        (36)蔬菜主要病蟲害春季綜合防治要點提示 趙寶貴

        (38)大棚草莓常見病害發生與防治措施 王宇航

        貯藏加工

        (39)黃瓜的貯藏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無

        食用菌栽培

        (40)鳳城地區香菇生產技術 高芳

        專家論壇

        (42)丹東地區藍莓發展現

、存在問題及對策 呂春波 劉娥 郭軍 武翠 孫羽

        (44)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防止蔬菜污染的基本對策 李智勇 趙桂萍 蘇國生 劉永明 姜雅娟 劉淑哲

        (46)43%好立克懸浮劑防治馬鈴薯早疫病田間藥效試驗 張新玉 馬倩 劉欣玲

        自然與生活

        (47)適合十二星座辦公室開運植物 無

        (48)藍百合種植及鮮切花技術 曲哲

        (49)城市行道樹的整形修剪技巧 李紅花 王敬穎

        (50)種植奇花可致富 無

        (51)花木品種的退化與防止技術措施 李強國 樸勇建

        (52)花卉調節辦公場所的“加濕器” 無

        新農村建設

        (53)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李丹

        (55)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創新 劉悅

        無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蒜;栽培技術;優質;高產;魯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3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2-0149-01

大蒜是百合科蔥屬兩年生草本植物,常食用大蒜可增進食欲,強身健體。近年來,市場陸續出現大蒜保健飲料、調味品、化妝品及工業用品等 [1]。魯南地區是大蒜種植大區,但大蒜種植過程中,受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農民盲目施肥,管理粗放,嚴重影響大蒜的產量和質量。現總結大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2],以進一步提高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實現農業增產增收。

1精選蒜種

蒜種大小與產量高低密切相關。蒜種大,出苗健壯,產量高。蒜種選擇標準為蒜瓣肥大,色澤潔白,無病斑,無傷口[1]。

2整地施肥

大蒜在種植過程中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但以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壤土為最好。土壤酸堿性要求偏酸性,最適pH值為5.5~6.0。大蒜需肥量多且耐肥,增施有機肥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大蒜生長要求表土營養豐富。地膜覆蓋栽培大蒜時,應在播種時一次性施足肥料,施腐熟廄肥45~60 t/hm2、大蒜專用配方肥(16-10-16)1 500 kg/hm2,施肥后將地塊深耕耙平。

3播種

3.1播種時期

魯南地區秋播大蒜適宜的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過晚,獨頭蒜多,二次生長嚴重。因此,應抓住播種適期及時播種。

3.2播種方法

大蒜播種多采用畦作,便于灌凍水和越冬管理。整地后按20~23 cm開溝,開溝深度10 cm左右,播種深度7 cm左右,株距9~10 cm,行距17~20 cm,播后覆土厚度2 cm左右,輕度踏實。播種時將大蒜瓣的弓背朝向畦向,以確保大蒜生長過程中葉片能采光均勻。播種后澆透水,播后3~5 d選用33%二甲戊靈乳油(施田補)2 250 g/hm2對水噴霧,再覆蓋地膜。

4田間管理

大蒜出齊苗后,如果出現土壤較干的狀況,可灌水1次,以促進蒜苗生長。大蒜齊苗后進入幼苗生長前期,應控制灌水,注意秋雨后田間排水。清明前后追施尿素150 kg/hm2。

孕薹、蒜頭膨大期莖葉和蒜薹同時迅速伸長,蒜頭開始逐漸膨大,需養分多,可追施尿素150 kg/hm2。于現尾前15 d左右施入,以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長。此時這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應于追孕薹肥后及時澆灌抽薹水。現尾后要連續澆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3 d停止澆灌水。蒜薹采收后立即澆水,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和增重。收獲蒜頭前5 d停止澆水,以控制長勢,促進葉部的同化物質加速向蒜頭轉運。

5病蟲害防治

可用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500~700倍液防治葉枯病,隔7~10 d防治 1次,連續防治2~3次;噴灑50%稼潔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隔7~10 d噴1次,防治細菌性軟腐病[3]。用90%敵百蟲800~1 000倍液注入根部土壤中,防治蒜蛆幼蟲[4]。噴灑6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白腐病。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防治大蒜銹病。

6適時收獲

蒜薹露出葉口8~15 cm打彎時,是蒜薹收獲適期。采薹時要注意盡量保護葉片,最好在晴天中午或午后進行[5]。蒜薹收獲后20~25 d,植株葉片逐漸枯黃,假莖松軟,為蒜頭收獲適期。

此外,在栽培過程中,應注意預防大蒜二次生長,主要預防措施:一是選擇二次生長發生率低的品種[6]。二是適期播種,秋播大蒜不宜過早,山東省秋播種蒜應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三是播前30 d,將蒜種貯藏在溫度20 ℃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5%的環境中,控制二次生長的產生[7]。四是播前將種蒜在陽光下晾曬2~3 d,播時剝掉蒜皮,除去殘留莖盤。

7參考文獻

[1] 劉世琦,徐坤,馬紅,等.蔬菜栽培學[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21-128.

[2] 閆童,滕世輝,劉士亮,等.大蒜配方肥肥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7):110

[3] 張尊沛,王全林,朱淑英,等.無公害苔蒜生產技術要點[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9(7):43.

[4] 萬慧娟,王從濤.大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4):121.

[5] 李淑恒. 大蒜露地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11):24-25.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第3篇

蘆筍嫩莖質地細膩、風味芳香、頂尖緊密、纖維少質脆,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鐵和多種維生素,是名貴蔬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降血壓,防治心血管、泌尿、淋巴等系統的疾病,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是馳名世界的名菜良藥, 被歐美國家譽為蔬菜之王,產品暢銷國內外。種植蘆筍市場前景好,效益高。

蘆筍最適夏季溫暖冬季冷涼的氣候。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為產品器官,其生長依靠根中前一年的貯藏養分供應。嫩莖生長和產量形成與前一年成莖數、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嫩莖盛產期長短與品種、環境條件、栽培技術等密切相關。栽培管理應圍繞當年產量和穩定持續高產,延長經濟壽命這一中心進行。要多施堆肥和廄肥等有機肥料,促使土質疏松肥沃,以利根系發展。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選用優良品種

蘆筍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品種較多。根據市場需求,選用適宜的品種,如選擇阿波羅、紫色激情(紫色品種)、特來蜜、澤西巨人、奮進、UC800等優良品種。出筍粗壯、整齊,頂端不易散頭,商品率高,經濟效益好。值得一提的是蘆筍雌株因開花結實,消耗養分多,其嫩莖產量比雄株低,但雌株所產的筍粗而重。優良的蘆筍雜交一代種當年育苗定植,第二年即可采筍150~200公斤/畝,第三年、第四年鮮筍產量可達600~1000公斤/畝,畝效益可達5000~8000元。

二、營養缽培育壯苗

采用營養缽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壯苗,移栽時植傷輕,有利于壯苗早發,達到適期定植、早期豐產的目的。

1.備足營養缽

營養缽應提前一個月準備好,首先選擇肥力水平較高的疏松砂壤土作苗床,苗床寬1.3~1.5米、深10~15厘米。制缽前每立方營養土應施入腐熟好的雞糞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也可按70%園土,25%草木灰、1.5%復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氯化鉀配制營養土,充分拌勻后打缽。缽體直徑8~10厘米,缽高10厘米,每畝大田需備缽2500個。

2.浸種催芽

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吸水較慢。首先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再放入25~30度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浸種后用干凈紗布包好,置于25~30度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2次。當有15%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3.適期播種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第4篇

一、品種選育的依據與意義

東北地區玉竹為小玉竹,俗稱竹根尾,野生小玉竹集中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省長白山區域、遼寧東部山區等地,為我國東北地區所特有。其藥性及產品品質均優于普通玉竹。作為野菜,小玉竹可食部分是幼苗和地下根狀莖。藥用部分為干燥的根狀莖,是一種重要的食藥兼用經濟植物。近年來,由于小玉竹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尤其是韓國客商特別青睞小玉竹,遼寧東部山區小玉竹栽培面積發展較快,可望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較大的優勢,發展前景廣闊。近幾年來,小玉竹作為食藥兼用的主栽品種在我國東北的特色經濟產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除我國大量需求用做醫藥制劑外,韓國等國家需求量很大,主要用于制作滋補品銷往歐洲市場。但野生資源破壞嚴重,存在著品種混雜,商品性差的問題。現在許多科技工作者已經開始攻克玉竹品種混雜、人工馴化栽培等技術難題,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為選育和開發產量高、商品性好的新品種,寬甸玉竹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與沈陽農業大學野菜課題組聯手從2003年開始,特進行小玉竹的人工馴化及品種的選育工作,搜集調查整理大量的野菜種質資源,經過多年的栽培馴化,從百合科多年生野生小玉竹植株中選育出遼寧小玉竹,其品種純凈、產量有所提高,而且品質也有明顯改善。

二、品種來源及選育工作

遼寧小玉竹主要有兩種生態型,圓葉玉竹和尖葉玉竹。2001年春沈陽農業大學野菜課題組從寬甸滿族自治縣野生自然生態條件下優選2000余株多年生小玉竹植株,以尖葉玉竹為對照,在當地進行植物學性狀及不同生態型品種特征特性的觀察記載。可以看出,圓葉玉竹根狀莖分枝力強,具有產量高、口感佳、商品性好等優點。但因野生資源蘊藏量和采集量日趨匱乏,只是依靠野生植物的歸圃栽培,不僅很難發展成產業化規模,而且,在適應性、栽培性以及生產力挖掘等方面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為了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 2001年9月下旬在引種地多年生的小玉竹植株上,進一步優選芽上刺少或無刺、芽肥大、產菜量高、適應性強的種株,在當地進行人工繁育制種,經過兩年多的連續選擇與馴化,于2003年篩選出遼寧小玉竹新品種,并大面積人工繁育制種獲成功,三年生以上的植株可以畝產優良種子40kg左右。經過近3年的人工栽培馴化試驗,遼寧省東部山區撫順、丹東、北部山區鐵嶺等地裸地栽植均已安全自然越冬,植株正常開花、結實。

三、遼寧小玉竹主要生物學特性及經濟性狀

1.形態特征 株高30~60cm,莖單一直立,上有7~12片葉,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全緣,近無葉柄。花1~4朵,腋生,花被綠白色,合生成筒狀。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有毒不可食。種子卵圓形,直徑3.4mm,黃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玉竹地下根莖橫生,圓柱形壓扁狀,表皮黃白色,節多,節間長,生多數須根。

2.生長習性 玉竹適應性強,性喜陰濕、涼爽氣候,適宜于在微酸性黃沙土壤中生長。整個生長周期210~230天,溫度在9~13℃時,從根莖出苗;18~22℃現蕾開花;19~25℃時地下根莖增粗,為干物質積累盛期;溫度下降到20℃以下時,果實成熟,地上部生長緩慢。玉竹對土壤和肥水要求不嚴,荒野生地、山野蔭濕處最適宜玉竹生長;野生玉竹多分布于林下、灌木叢中、山地草甸等,海拔在600m以上的向陽山坡地生長也很好。玉竹分布較廣,但以北方地區為主。

四、遼寧小玉竹栽培技術要點

1.選擇好栽培地和種莖 栽培地應選擇在海拔600m以上的生野地或經濟林地。土壤肥力要求不嚴,偏酸性土壤適宜種植。秋季時選當年生長的肥大的、黃白色的根芽作種,種莖每段需有2~3個節,每667m2用種量150kg左右。

2.栽種 栽種前作畦開橫溝,行距30cm,溝深12~15cm,株距13~17cm。種莖排放方法有雙排并栽法和單排密植法。栽種后撒施草木灰,順畦澆清水然后覆土深約6cm。上凍前玉竹畦土表施一層腐熟的圈肥。栽種玉竹也可在3月下旬前實行春栽。

3.田間管理 秋栽的次年春季出苗后,及時除草松土,苗高7~10cm時,每667m2施腐熟人糞尿500kg,冬季倒苗后,在行間撒施草木灰,做好根際培土工作。到第3年秋季即可收獲。玉竹病蟲害很少發生,一般無須防治。

具體操作技術如下:

3.1選種栽

玉竹通常用根狀莖繁殖,繁殖速度很快。根狀莖每年長一節,可用來判斷生長年限。每個節可生長2~3個分枝。要選當年生、芽端整齊、略向內凹的粗壯分枝。瘦弱細小和芽端尖銳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發芽,不宜留種。也不宜用主莖留種,因主莖又大又長,成本太高。

3.2栽植

玉竹喜陰濕涼爽氣候,適宜于在微酸性黃砂土壤中生長。玉竹地下莖因向四周生長,不易中耕松土。

玉竹一般在8月份栽培,不能連作,否則根系生長很差,產量很低,質量很差,甚至死苗。一般玉竹3~4年收獲最好,所以要間隔3年輪作。

3.3田間管理

玉竹抗病蟲害能力很強,病蟲害極少,不需藥物防治和中耕松土,只需在栽后次年除1~2次雜草即可,此后雜草一般競爭不過玉竹而被自然淘汰。

3.4病蟲害防治

玉竹常發生灰斑病,但危害不重。

春末夏初,病菌在低溫或中等溫度而濕度較高時主要危害葉片,葉面有圓形或不規則形斑,病斑邊緣紫色,中央灰白色。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發病初期噴灑百菌清500倍液或1:1:300的波爾多液防治。②秋季落葉后清理田園枯莖落葉。

3.5采收加工

百合的栽培技術要點范文第5篇

毛蔥也稱分蘗蔥頭、鬼子蔥、珠蔥等,是黑龍江省傳統的優良農家品種,百合科蔥屬草本植物,適應性和耐寒性極強,適于北方高寒地區栽培,以肥大肉質鱗莖為產品,適應性強,耐貯藏和運輸,可在蔬菜淡季供應市場。毛蔥營養豐富,含有多種蛋白質、維生素,還含有蔥蒜辣素、二烯丙基硫醚等,味香辛,特別適合生食與佐料。通過研究表明:毛蔥具有軟化血管、抗腫瘤之功效。在我縣2014年毛蔥平均畝產1100Kg,按2.5元/kg計算,畝效益可達2750元,另外,收獲后還可栽種一茬秋白菜、蘿卜或油豆角等,實現一年兩熟,能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種植效益。現將寒地毛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

選用當地農家品種。毛蔥以小鱗莖為繁殖材料進行無性繁殖,選擇鱗莖大小中等,無病無傷者做種鱗莖

2 選地

毛蔥是淺根作物,根為弦狀根,著生于短縮莖盤的基部,根系較弱,無主根和根毛,根系入土深度和擴展范圍僅為30~40cm, 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30cm 的土層中,故耐旱性弱,吸收肥、水能力差,且鱗莖在土壤中膨大,宜選擇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為好。毛蔥忌連作,也不能與其他蔥蒜類重迎茬,最好實行3-5年輪作。另外,噴施過普施特、豆磺隆、綠磺隆、廣滅靈等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3年內不能栽種毛蔥,以免產生除草劑藥害。

3 整地和施底肥

毛蔥由于生產季節都較短,生長速度快。但鱗莖的分蘗,植株良好的長勢和抗性,優良的品質,都需要N、P、K的合理搭配,才能達到高產、優質。分蘗洋蔥以食用嫩葉為主,生長時間較短,但鱗莖的分蘗,植株良好的長勢和抗性,優良的品質,都需要N、P、K的合理搭配,才能達到高產、優質。關于N、P、K的施用時期,首先考慮生長季節短的問題,肥料宜早施,一次性作底肥或部分作底肥,部分在出苗后20―30 天追肥效果較好,追肥太晚,效果不明顯。幾年來的試驗結果也表明,早期追肥效果好。因此,栽種毛蔥的地塊要及早整地,最好是秋整地,深翻細耙10-15cm,要達到土松土細。在翻耙之前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銨5Kg,然后起壟鎮壓,確保墑情。

4 栽種

4.1 栽種時間 可在5~7℃時萌芽,春季土壤化凍10~15cm時即可栽種,適時早種扎根快,幼苗生長茁壯。栽種不宜過晚,過晚蔥頭出芽少、生根少,養分消耗大,易感病、蟲害,產量低。4月上旬(清明過后)栽種為宜。栽種過晚,生長后期溫度過高鱗莖停止膨大進入休眠壯態,導致生長期不夠,使每株毛蔥形成的鱗莖個頭小、產量低。

4.2 栽種方法 栽種前,將壟面摟成平臺,每壟按2~3行栽種。壟距65cm、株距10~12cm,沙質土可稍深,黏重土可稍淺。栽成拐子苗,栽后立即覆土 2~3cm,待表土干后再鎮壓;鎮壓后,壟臺不形成裂縫。每畝保苗19 000~25 000 株,栽種量 70~80kg/畝。栽種深度3~4cm,過深,地上部生長過旺,鱗莖不易膨大,且呈畸形。過淺,根系生長不良,植株易倒伏,鱗莖外露易開裂或日曬變綠。為使幼苗生長一致和防止缺苗,栽種小鱗莖時要求:開溝深淺一致,栽種深度一致,覆土厚度一致,并使種鱗莖與土壤密接,不留空隙。

5 田間管理

5.1 苗期管理 早期氣溫低,毛蔥栽后10余天幼苗才開始出土,再經20余天母鱗莖才全部消失,所以毛蔥出土后應多次中耕,可疏松土壤,去除雜草,提高地溫。一般苗高7-10cm,2-3葉時行第一次中耕,鋤溝宜深,壟背壟肩宜淺,兩小行間也過小鋤;幼苗長到4-5葉時,再中耕除草一次。后期可視田間草情進行人工拔大草。

5.2 肥水管理

栽后應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出苗,澆水不可漫灌,防止水過壟背,地面板結。在栽后約35天母鱗莖爛母前結合灌水畝施硫酸銨或尿素10-15Kg;在[莖膨大期畝施硫酸銨或尿素15-20Kg,結合灌水施入,同時也可葉噴0.2%磷酸二氫鉀1-2次。收獲前5-7天不澆水,使鱗莖組織充實,充分成熟,有利于貯藏。

5.3 病蟲害防治

毛蔥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遭受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軟腐病等,最常見的蟲害主要是地老虎、蔥薊馬、蔥蠅、甘藍夜蛾等。病害防治于發病初期每隔7-10d噴施75%百菌清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700 倍液,連噴2-3次。蔥蠅、地老虎可用 40%樂果乳油 45kg/hm2結合灌水灌根防治;甘藍夜蛾等害蟲可用10%菊?馬乳油1500 倍液或80%樂果乳油 1500 倍液噴霧防治;薊馬幼蟲發生盛期噴灑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每7-10d 噴1次藥,連防2-3 次。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花卉園藝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植物研究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教育部

陜西林業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陜西省林業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巴县| 泾源县| 汤阴县| 阜康市| 徐水县| 辽阳市| 廉江市| 大关县| 察哈| 抚顺市| 万荣县| 淮南市| 泌阳县| 江口县| 子洲县| 新疆| 宜阳县| 洞口县| 临湘市| 鄂托克旗| 潢川县| 长沙县| 宁远县| 瓦房店市| 高碑店市| 原平市| 淳化县| 两当县| 高邮市| 松溪县| 永济市| 象山县| 当雄县| 兴隆县| 京山县| 酒泉市| 阿尔山市| 酉阳| 肇源县| 邵阳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