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碳循環的影響

碳循環的影響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碳循環的影響

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第1篇

一、城市規劃與經濟發展的碰撞

城市規劃是一門預測性的科學,它根據城市的需要而制定出的明確的發展思路。因為具有明顯的預測性,所以它并不能保證最終規劃的結果十分準確到位,而其不確定性主要是受到城市發展的大環境制約。于是,城市規劃對于經濟的發展并不全是起到迅速推進的作用的。在當前社會,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城市需求不斷增長,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導致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一些沖突與矛盾。中國的經濟的發展速度驚人、城市化速度一日千里,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規劃所匱乏的前瞻性暴露出來。剛剛建成幾年的新房屋、新道路,甚至剛剛繁榮起來的新商圈,卻因為新規劃的出臺不得不拆毀重建,這樣的新聞屢見報端,其中造成的資源浪費也讓我們痛心不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使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重視遠景規劃與近期建設的協調,對城市空間的長遠發展應該進行更充分的研究與嚴謹的判斷。在這種環境下,一個新的名詞應運而生,就是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

二、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針對了當前我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癥結,對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三、城市規劃在推進循環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來,受循環經濟理論的熏陶,環保、綠色、生態理念對城市規劃起到越來越重大的影響。在此影響下,城市規劃理論亦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相比,融合了新理論的規劃更強調規劃的整體性、綜合性和系統性,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新理論主張城市是一個融合了“社會”“經濟”和“自然”的大型人工復合生態系統,而各個部分間則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因此,城市規劃進行的研究,是涉及到社會、經濟、自然等層面的綜合研究,要從整體上進行統籌規劃。城市規劃正在成為引導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的綜合性科學,正在越來越多地發揮著控制人口、配置資源、引導產業、維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在現今社會,城市規劃的綜合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在城市未來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出先導、主導和統籌的作用。在推進循環經濟中,城市規劃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

1.規劃的先導作用

規劃理念直接決定著城市的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規劃,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城市。在規劃中貫徹循環經濟理念,以綠色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為規劃目標,并通過規劃管理,在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過程中予以貫徹落實,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規劃的主導作用

在推進循環經濟工作中,各行各業的發展規劃最終都要直接或間接地落到城市的空間布局上,需要規劃來主導;整個城市的節約高效運行取決于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這都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因此,城市規劃是整體建設的關鍵綱要,只有抓住了這個關鍵,城市經濟社會才能有條不紊的持續發展。所以,規劃是主導。

3.規劃的統籌作用

循環經濟在我國起步較晚,沒有多少經驗可借鑒;循環經濟又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各行業各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雖然表面上如火如荼、轟轟烈烈,但各部門在局部范圍內推行的循環經濟,從全局上看可能就是重復無效的投資,成為非循環的浪費了。而規劃因其先導和主導作用,在城市的發展與建設中更容易發揮統籌的作用。

四、如何發揮規劃在循環經濟中的作用

我們知道,城市規劃決定城市的性質、定位和發展方向。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研究中,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循環經濟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城市向著資源節約、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想要更好地發揮規劃在循環經濟中的作用,必須要加強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規政策。只有擁有健全的執法監督機制才是保障城市規劃的具體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大前提。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的轉型期,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立法工作顯得尤為更為重要。如果有了法律法規的保障,我們就能夠盡可能的避免一些低級錯誤。我們只要努力將規劃成果轉化成政策法規,才能使他們成為政府引領城市發展的方針政策,也才能使規劃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續性。同時我們還要參照綠色城市和生態城市標準,建立健全規劃的標準體系和指標體系,量化城市規劃建設目標,使城市的規劃建設有法可依、有標準可依,使循環經濟的推行得到有效保障。

我們應根據中國國情和各地實際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還需要經歷一個資源消耗階段,投資率高,原材料工業增長速度快,特別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資源浪費大,單位產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須注重兩端:一方面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出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相應地削減廢物的產生量。因此,中國發展循環經濟是產業生態化與污染治理產業化、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協調發展的有機統一。這樣,城市規劃便能夠承擔其應有的歷史使命,給整個城市帶來充分的發展機遇與空間。

參考文獻:

[1]Lai F-C,Ys-T:A View on Optimal Urban Growth Controls.Regional Science,2002

[2]李建珊:循環經濟研究叢書[J].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3]葉峻杜永吉: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到科學發展觀[J].社會科學研究,2005

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培訓; 骨折; 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8-0082-02

Talking about the I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Nurses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s/LIU Qing-mei,QIU Li-wei,WAN Yao-fe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82-8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raining on health education of nurses fractur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Method:45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1 in author’s hospital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 85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2 in author’s hospital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received routine car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d on observe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knowledge about the situation, patient satisfaction, adherenc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elf-healing capabilities, was expected to heal and function of X-ray of recover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racture;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Huidong 516300,China

骨折為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骨折多是由于外傷導致,具有活動受限,恢復時間延長,并發癥明顯增加的特點,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骨折患者的康復是治療的重要環節,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及時進行康復,出現后遺癥。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的重要手段,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預見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的知識知曉及治療效果[2]。本文通過對2011年1月-2012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30例骨折患者進行分組比較,討論護士健康教育培訓對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1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5例骨折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19~65歲,平均(42.17±3.02)歲;按照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例,中學學歷2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1例;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25例。選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5例骨折患者為試驗組,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齡20~67歲,平均(41.57±2.86)歲;按照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中學學歷3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45例;其中上肢骨折44例,下肢骨折41例。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醒,具有語言表達能力。經檢查無肝腎功能衰竭,腹腔臟器受損,嚴重心臟病,神經系統受壓及其他重大疾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培訓,主要包括,(1)知識宣教:向患者及家屬骨折的知識,對于理解能力稍差的患者應耐心講解,保證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療方案,適應癥,注意事項等方面。(2)心理干預:患者由于骨折會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患者入院后應安排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積極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幫助患者盡快的熟悉環境,防止患者出現陌生感,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治療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飲食干預:患者機體為高代謝狀態,因此應積極給予營養補充,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飲食指導,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證患者每天的飲水量。(4)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型肌肉收縮、舒張運動,根據患者的需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指導患者在能力范圍內自理活動[3-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知識知曉情況、患者滿意度、依從性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試驗組患者自我康復能力、X線預期愈合及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知識知曉情況

試驗組患者疾病知識、自我護理、恢復訓練、出院指導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滿意度和依從性

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及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折患者由于疾病出現疼痛、并發癥等不適情況,影響患者的恢復和生活質量,患者由于恢復時間較長,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6]。部分患者認為出院后治療結束,過早的進行體力勞動,出現固定部位松動甚至不愈合的情況,部分患者過于謹慎為及時參與康復訓練,導致出現肌肉萎縮等癥狀,影響患者的生活[7]。傳統的訓練,患者缺乏對康復訓練的重視,缺乏相關監督,使康復時間及并發癥增加,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殘疾[8]。

健康教育對骨折患者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骨折的性質、治療及康復的具體過程、影響愈合的因素及相關注意事項[9]。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積極性、自我保護能力和依從性,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護意識,從被動治療到積極配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10]。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自我康復能力、X線預期愈合及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疾病知識、自我護理、恢復訓練、出院指導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滿意度及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針對骨折患者給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知識知曉率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大敏,周彩萍,鄭曉麗,等.健康教育對骨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4):952-954.

[2]柳曉芳,王志堅.健康教育對老年股骨頸骨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8):2009-2010.

[3]周秀珍,曲雅麗,柴素英,等.個性化康復指導卡對股骨干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2):530-532.

[4]華銀娣.論健康教育在促進患者康復中的價值及應用[J].價值工程,2012,14(27):277-278.

[5]曹虹,趙岳.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康復干預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7):1929-1932.

[6]楊萍,路潛,王曉丹,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抑郁及康復狀況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3):175-177.

[7]許莉萍.中醫醫院護士健康教育培訓需求調查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10):931-934.

[8]莊永秀,陳子江,劉曉芳,等.社會心理因素和應對方式對四肢骨折患者近期療效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7):1765-1767.

[9]黃曉蘭.對骨折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體會[J].哈爾濱醫藥,2013,33(3):183.

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第3篇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57-01

艾滋病是?魅拘約膊。?是HIV對人體免疫系統中CD4+細胞進行攻擊和大量破壞,從而破壞人體免疫功能,能在人體內潛伏數年甚至十數年,目前尚無治愈辦法,只能依靠抗病毒類藥物進行控制,其病死率較高[1]。本研究觀察組對20例艾滋病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后取得了顯著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地區發現的接受治療的40例艾滋病患者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2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5±23.5)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5±3)月。觀察組中,男16例,女4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3.5±23.5)歲,病程2~9個月,平均病程(5.5±3.5)月;兩組患者資料比較結果p>0.05,可作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護理以及消毒隔離措施。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方案:查找關于艾滋病相關文獻資料,根據尋找到的循證依據對患者進行全面分析、評估制定可行的個體化循證護理。

1.2.1 循證證據檢索心理干預 (1)對于初次住院治療的患者,責任護士應當先帶領其對醫院、病房等環境進行熟悉,以便患者盡快適應;(2)患者入院第一周每天進行1h團體心理輔導,讓患者對艾滋病相關的認識偏差、自我否認等情況,通過短片、故事講述的形式為患者進行教育,使患者能清楚認識到負面情緒、錯誤理解對治療的壞處和對自身生活的影響;(3)入院第二周開始邀請家屬參與治療,讓家屬清楚家庭的支持對艾滋病患者生存的重要意義,并教導家屬掌握相應的心理支持技巧;(4)入院第三周指導患者通過病友資源、網絡等途徑獲取更多的心理支持;(5)建立艾滋病溫馨家園,由志愿者為患者送上關懷和慰問,讓患者感受到社會對其的關愛。

1.2.2 循證證據檢索健康教育干預 (1)入院后每周進行一次艾滋病相關健康知識教育,為患者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感染、治療原理等知識。課后開展團體互動游戲,增加患者之間的認識,找到和自己有共鳴的病友,共同定下一個康復目標,并互相勉勵和開導。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增加患者心理負面情緒的釋放以及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積極配合治療;(2)為患者提供抗病毒藥物信息的指導,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營養的攝入、保證足夠的睡眠、降低傳播等,并對藥物服用后的不良反應進行說明,讓患者做好抗病毒藥物帶來的不適的心理準備,并指導患者堅持終生服用抗生素治療才會有理想的效果。

1.3 療效評價與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自尊量表》和《應對方式量表》[2]對干預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自尊水平和應對方式變化情況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中進行統計與分析,采用t檢驗,若P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 護理干預6個月后,對照組和觀察組自尊水平評分分別為:(22.15±2.65)、(27.31±2.78),t=7.358,p=0.000;經過不同護理后,對照組和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分別為:(12.53±5.14)、(19.57±8.56),t=3.861,p=0.000;兩組消極應對評分分別為:(3.42±4.18)、(7.14±1.93),t=4.425,p=0.000;組間比較結果p

3 討論

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腦卒中;康復效果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疾病, 患者腦卒中后會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導致理解力、注意力、情緒功能等下降, 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旨在探討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標準, 且經過CT檢查確診。患者生命體征均平穩, 能夠配合康復訓練, 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有精神病史和嚴重癡呆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男25例, 女18例, 年齡51~78歲, 平均年齡(65.2±4.3)歲, 腦梗死26例, 腦出血17例;觀察組男23例, 女20例, 年齡52~76歲, 平均年齡(63.8±4.1)歲, 腦出血19例, 腦梗死2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進行常規康復訓練, 包括被動、主動運動、軀干肌肉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進行被動訓練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及患者學習肌肉按摩和運動關節的方法;主動運動時應指導患者集中力量放在患肢上, 有規律進行抬起和收縮運動, 告知患者堅持鍛煉;軀干肌肉訓練時可以練習在床上翻身, 提高軀干肌肉力量;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需要指導患者自行進食、穿脫衣物和上廁所等, 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通過站立和坐位平衡的練習來加強患者的平衡能力。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 主要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記憶力、協調力、邏輯思維、計算力和語言能力、感知障礙的恢復訓練等。①注意力訓練時可以使用朗讀文字或者視覺跟蹤的方式進行, 也可在一段文字中刪除部分漢字來訓練患者注意力。②定向力訓練可以讓患者說出當天日期和所處地點, 閉上眼睛說出房間中物體的具置和間距[2]。③記憶力訓練時可以讓患者回憶之前發生的事情, 或利用舊物品、舊照片等作為線索, 讓患者回憶以前發生的事情。④協調能力訓練時可以鍛煉患者眼手協調和肢體配合能力, 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鍛煉患者多方面的協調能力。⑤邏輯思維訓練可以讓患者對物品進行分類, 把功能或者外觀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 也可讓患者從眾多詞語中挑選出類別相同的詞, 也可以用一些詞造句, 以此來增強患者邏輯思維能力。⑥計算力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可以讓患者用幾個詞語構思一個故事或對一幅畫進行描述, 也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計算題和應用題來增強患者的計算能力[3]。⑦感知障礙主要包括對半側空間的忽略和失認癥, 對于患者的這種表現, 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應將物品放在患者患側, 以此來引起患者對患側的注意;對于失認癥, 可以讓患者對以前的圖片和實物等進行回憶, 使患者想起以前發生的事情。

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個性化的訓練方案。

1. 3 觀察指標 根據《中文版腦疾病患者認知功能水平評價表》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水平進行評分, 評分內容包括定項能力、專注度、語言能力、計算能力、推理判斷能力五項, 評分越高, 康復效果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定向能力為(73.22±6.35)分、專注度為(75.24± 5.30)分、語言能力為(76.01±6.21)分、計算能力為(75.21± 5.73)分、判斷推理能力為(76.21±6.35)分;觀察組定向能力為(82.35±9.45)分、專注度為(83.65±5.47)分、語言能力為(85.63±6.21)分、計算能力為(81.32±4.05)分、判斷推理能力為(83.12±5.46)分,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患者腦卒中發生后會對認知能力產生嚴重影響, 患者記憶力、專注力等都會顯著下降。現代康復學認為, 人類大腦具有較強可塑性, 功能受損后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功能重組。因此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應采取積極康復訓練措施, 幫助患者進行認知功能康復。

本研究中,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認知功能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早期介入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喬志玲, 王秀麗, 任夢, 等.長春市社區老年人腦卒中主要危險因素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133-135.

[2] 段建鋼.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09, 9(5):423-427.

碳循環的影響范文第5篇

腦卒中是中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偏癱是其最常見的殘疾,據統計高達60%~80[1],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為了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少偏癱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首發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開展了循證護理,取得一定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2]。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男43例,女37例;年齡50~68歲;卒中類型: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44例;右側偏癱32例,左側偏癱48例,患者從發病到入院時間最短的30分鐘,最長的44小時,患者均意識清楚,表示接受此項護理活動。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42例中,男2l例,女21例,年齡50~66歲。康復護理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51一68歲。2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疾病程度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患者增加循證護理內容,具體措施如下:

1.2.1 環境設置:為患者創造出舒適、優美、安全的病室環境。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室內物品擺放合理,配備安全設施,衛生間地面要防滑,墻上要有扶手,躁動患者可以加床檔和約束設施,要保證病人的安全。

1.2.2 注意飲食與休息:患者由于臥床,腸道消化功能減弱,要給患者一些容易消化、促進消化的食物,供給足夠的水分,必要時按醫囑給緩瀉劑和開塞露等。高血壓患者要低鹽、低脂飲食,要戒煙戒酒等,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自我保健意識。要注意合理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不要過度透支體力。

1.2.3 防治并發癥 加強基礎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谇蛔o理可以預防口腔潰瘍,翻身拍背可以預防肺內感染和褥瘡的發生,腦卒中患者最早可在20小時內發生褥瘡[3],護士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記錄翻身的次數與時間,同時對家屬做好指導工作,將康復護理過程延伸到社區和家庭。

1.2.4 心理護理:腦卒中后多數患者都伴有抑郁、焦慮、孤獨、悲哀、失望的心理,甚至有些錯誤的想法產生,認為自己以后都會一直這樣下去,處在痛苦的折磨中,護士要及時消除患者的這些錯誤想法鼓勵其振作起來,與疾病抗爭。講述康復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意義,講述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

1.2.5 康復訓練:保持良肢位,定時變換。各關節活動練習,從被動運動——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坐位練習,可先搖起床頭,逐步自己坐起。站立練習更要小心,防止跌倒的發生,可由護士和家屬攙扶,逐漸減少攙扶力度,由平地攙扶行走到自行行走逐漸到坡路和上下臺階和樓梯。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現意外傷害,對患者的每一個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逐漸增強自我效能。

1.2.6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培養:包括洗臉、擦臉、飲水、進餐、刷牙、拿取物品、穿脫衣服等。根據患者的情況適度鍛煉,并貫穿到日?;顒又?,絕對避免患者能自行進食時患者和家屬還代替其完成,能完成部分穿衣動作,卻還要完全代替??梢詮暮唵蝿幼魃俅巫銎穑饾u增加鍛煉次數和難度,但不要造成患者過于勞累。明確告知患者要學會自我照顧,要從完全替代被動接受護理逐步過渡到自我護理。

2 效果評價

在入院時、護理干預后15天和25天采用修訂的Barthel指數法(MBI)進行評定[4],分進食、如廁、修飾、洗澡、穿衣、轉移、活動、上下樓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項,共100分,0-20分=極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嚴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為是否能獨立的分界點,60分 3 結果

經過積極的護理干預后 2組患者ADL改善情況見表1。

由表1可見,經過積極治療與護理后兩組患者的MBI值均得到提高,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患者的MBI值比較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第三大疾病,腦卒中患者常伴發肢體功能障礙、偏癱、言語障礙、抑郁等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導致患者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因此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他們接受事實之后,才能配合醫生護士的治療,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腦卒中的治療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搶救成功率獲得提高,病死率逐漸下降,但是卻遺留不同程度的偏癱、運動困難、知覺障礙、偏盲、失語等功能障礙,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認識延長生命的同時,必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MBI值都得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都得到改善,但是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循證護理措施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疾病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司惠芳,鄭建琴,吳海燕.實施康復“三階段訓練法”預防腦卒中后“二次損傷”[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7):1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中县| 保德县| 江达县| 德令哈市| 澄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金寨县| 额尔古纳市| 古交市| 青神县| 娱乐| 衡阳市| 西吉县| 固原市| 水富县| 南澳县| 德格县| 札达县| 宁陕县| 临夏市| 桓仁| 石楼县| 阿荣旗| 泰来县| 乾安县| 金湖县| 诏安县| 南阳市| 临海市| 克东县| 柞水县| 寿光市| 通化市| 斗六市| 华池县| 黄石市| 玉树县| 剑河县| 兴义市| 上饶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