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語教育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教育目標;借鑒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003-02
先生引領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走上了現代化之路,對我國近百年以來的語文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目的是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目標是對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于如此重要的問題,重視語文教育的先生顯然會對之展開積極的探索。在語文教育的目標上,先生對中國當時的語文教育和語文教育中應有的訴求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他的關于語文教育的三大目標,即“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能欣賞中國文學名著”、“能使用古文書籍”。深入剖析和闡釋的關于語文教育的目標觀,既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當時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狀況,也可以為當前的語文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要求學生掌握白話語體,培養學生“自由發表思想”的能力
在其1920年發表的《中學國文的教授》一文中明確地將“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作為語文教育應實現的第一目標。在1922年的《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和1929年起草的關于《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第二次草案)中,又進一步重申了這一點,要求在高中階段也應繼續培養學生運用國語的能力。
對語文教育目標的這一定位基于他對我國語言文字的認知與研究。認為,漢語言文字是漢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維系漢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因此,要拓寬學生的學識和眼界,要提高學生的治學能力和素養,就要使之能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還正確地認識到了漢語言文字的人文價值,認為語言文字能力的習得與人們的人格修養之間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他曾在一封家書中寫道:“家中諸侄輩現作何種事業?兒以為諸侄年幼,其最要之事乃是本國文字。國文乃人生萬不可少之物,若吾家弟子并此亦不之知,則真吾家之大恥矣。”[1]39這就是說,在看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習得是人生事業的基礎,也是構筑人的人格修養的核心。由此,將對母語的運用能力看作是出國留學的必備能力之一,認為若對祖國語言文字都不能正確使用,那么學生就容易形成奴顏婢膝之丑相。可見,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認知并非僅停留在實用層面,認為它還涉及到人的人格尊嚴、涉及到一個人的民族情感的層面,這樣就為保護、實施和推進語文教育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認識上的基礎。
同時,還進一步認識到,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同為祖國語言文字的“白話”具有“文言”難以匹敵的優越性。他認為,中小學用“文言”進行教學,是我國教育難以普及、學生難以 “自由發表思想”的關鍵原因。所以,要改變我國教育落后的狀況,在語文教育中就必須擯棄“文言”而改用“白話”。“我發起這(國語)運動是為了將白話文引入到學校教育中,以取代文言文的位置”,因為“文言文像拉丁文一樣是一種已經死了的語言”[2]234。具體而言:其一,文言不適合作為教學語言而存在。作為教學語言,它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傳遞信息,但用文言來傳遞信息極其不便。在自己的日記中就曾記錄過一則實例:“新學制會議的議決案。但這篇致辭,事前并未曾印刷出來,又是用文言做的,讀的又是江蘇的口音,故會員都聽不懂。”[3]92 這就是說,既見不著又聽不懂,自然就阻礙了人們間的溝通與交流,作為教學語言,它更應是融讀寫聽說于一體的活的語言,如此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其二,文言也阻礙了學生思想的自由表達。文言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而不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活的語言。指出,要求學生用文言來發表自己的思想,就是“要他們用千百年前的人的文字,學古人的聲調文體,說古人的話,只不要自由發表思想”[4]211。
還充分論證并實踐了用白話來取代文言的可行性與適宜性。認為,用白話來取代文言,并非僅是語言問題,更是使用語言的人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問題。通過使用語言文字的形式上的自由與解放,人們可以求得自身在精神上的自由與解放;而培養學生的在精神上的自由與解放也正是現代語文教育應追求實現的目標。“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即將“文言”改為“白話”,可以滿足學生自由言說的需求。“自由發表思想”重在“自由”二字,“自由”是“五四”時期哲人對人的自我價值的重新發現。語文教育中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種摒棄,它擯棄的是對古人的模仿,擯棄的是古人的言說方式和語氣語調,要言說的則是自我對生活、對世界及對人生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這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更是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的回歸。
素質教育強調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可結合課文內容,從如下幾個方面相機滲透。
一、激愛國之情。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他不負祖國之望,不負人民之托,在帝國主義國家百般阻撓的情況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他知難而進,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比原計劃提早兩年完成了修筑任務,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有力的回擊,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教學時,我結合這一教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受到熏陶,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二、樹民族之魂。要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過去,從而樹立民族自尊感。《詹天佑》一文中告訴我們: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受帝國主義的欺侮。當清政府剛提出修筑京張鐵路計劃時,好多帝國主義國家都想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妄想控制我國的北部。他們既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百般阻撓,無理要挾,鄙視嘲笑,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中國人民的尊嚴、中華民族的氣節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教學時,學生們個個義憤填膺。我抓住了這個火候教育學生: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有志氣的人民。過去屈辱的歷史讓它永遠過去,不再復返。我們要銘記在心,洗雪恥辱,樹民族之魂,振中華之威,為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為使我們的民族更加興旺發達而勤奮學習。
三、指做人之道。《小學教育學》指出:“榜樣教育又稱示范教育,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影響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應少年兒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積極向上的特點。”教學時,我抓住詹天佑這一人物的精神品質,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測線路中,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教育學生對待學習要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教育學生樹立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教育學生學習詹天佑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山頂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教育學生具有踏實肯干,身體力行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質,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動力。
四、立創造之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要教育學生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創造出更多的奇跡。然而,小學生創造意識的形成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前提,使他們從小就要有一種創造的志向。詹天佑在當時科學技術極其落后的情況下,為了縮短工期,在開鑿隧道中,結合實際采用了中部鑿井法和兩端鑿進法,從而提高了工效;為了使火車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創造精神。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開展“我幫詹天佑想辦法”的專題討論,讓大家開動腦筋,充分發表意見。從而形成了一種創造意識,使得為四化建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更多奇跡的遠大志向播進了每個學生的心田。
論文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煥發出活力,充滿了勃勃生機,出現了很多令人振奮和驚喜的好做法。但是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課堂創新不符合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只是形式化,沒有實際的效果。所以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做到真正的教學改革。
教育教學擔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如何提高語文科目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全面的掌握專業知識,是教師們滿足新課程改革應該做到的。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提出的一些建議:
一、鼓勵合作學習的同時.不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各科的老師們廣泛應用,人人參與和競爭合作的課堂確實能給人啟迪,但是我們在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實施合作學習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很多教師理解合作學習的時候有些片面,只是一味追求小組學習的形式,可是學習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充分閱讀教材內容,沒有通過提出問題進行思考,那么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生對課文理解不深入,認識部夠深刻,小組學習的整理結果也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這樣的合作學習只能為優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不能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由的老師動不動就安排小組討論,也不管內容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性,有些更是一節課討論到底。小組成員在合作討論的時候有很多問題,比如有的成員默不作聲,只顧自己想自己的事情;有的小組是一個人發言,其他人洗耳恭聽;也有小組雖然氣氛熱烈,但是并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的這些合作學習的實例都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收效甚微。原因就是教師沒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語文學習之后學生沒有陶冶情操,心靈沒有得到啟發。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沒有充分進行發揮,所以,語文課并不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新的課程改革把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了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們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但是我們不光要體現語文的人文性,我們還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把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它們的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 現在很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語文的人文精神,對一些基礎知識,提及的很少,一些教師平時并不注重字詞句的教學,忽略這些基礎,這就導致了課堂教學很熱鬧,教學形式也豐富多彩,但是卻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和品位,也欣賞不到對精彩段落的獨到的分析和見解。如果一個學生不會讀、不會寫、錯別字比比皆是、病句連篇,那么學生的想法不能正確表達出來,長此以往,語文的其它一切活動都會成為空中樓閣。
所以,我們應該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實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
三、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因需施教,增加教學的靈活度。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學習自己鉆研和探索。
一些教師認為既然強調自主,就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所以講課時間少了,學生們討論多了,但是討論主題不鮮明,也沒有任何創新的想法。所以教師不能讓學生們放任自流,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討論前創設好情景,讓學生們在自己的范圍內做討論,要做好充足的備課,及時分析學生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們在課上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采用新技術,新手段
說起農村牧區幼兒教育,與城鎮幼兒園相比,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房屋教室等基礎設施、設備的差距。因為這是最直觀,最顯而易見的。拿我所在的幼兒園為例,全村人口6000多人,適齡入園兒童300多人。而幼兒園實際教學建筑面積卻不足240平方米,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生均用地面積13~15平方米的標準。房屋大多趨向老化,接近危房標準。更不用說活動室、消毒室等標準配備了。此外,整個幼兒園除了一個滑梯和幾個球類玩具,電子設備等較先進的教學設備幾乎是一無所有。在上級組織的一次外出觀摩學習活動中,看到城鎮幼兒園寬敞明亮的教室、木質地板的活動室、塑膠跑道等豪華設施,想一想自己所在幼兒園的教學條件,內心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不禁發出“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感慨!農村牧區幼兒園教學設施的簡陋與落后是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具體表現,即注重高等教育,而忽視基礎教育;側重城鎮教育,而輕視農村牧區教育。這種現象雖然逐漸有所改變,但其進度卻是緩慢的。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個別地區以“臨時工”為教師隊伍主力軍
在農村牧區幼兒園的教師隊伍中出現了一種以“臨時工”為主要力量的奇怪現狀。農村牧區幼兒園的正式教師大多是從小學調來等待退休的“奶奶”老師。以我所在的幼兒園為例,最年輕的在編教師也有五十歲!在這些“奶奶”老師中,無論是從專業技能還是體能方面,大多數已力不從心,基本上已經不適合幼兒教學工作。而在個別地區,日常教學的中堅力量大多是那些通過“三支一扶”等政策或者是為實習而來的幼教專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以這種“臨時工”為主,以“奶奶”教師為“輔”的教師隊伍,不僅對幼兒園的管理帶來了諸多困難,也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使“提高幼兒教學質量”成為一個不切實際的口號!拿我所在地區的幾個農牧地區的幼兒園為例,因缺少專業的教師,除語言、數學、社會和健康課程以外,音樂、美術和體育活動等課程的開展都存在困難,或者根本不能開課。此外,在多數正式教師身上存在職業倦怠現象。他們因為難以達到職稱考評標準而失去通過學習提高專業素養的信心,也對教育孩子失去了耐心,體罰幼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使人們對農村牧區幼兒教育的印象越發惡劣,進而失去了信心。
三、思想的落后,缺乏責任心
教育思想嚴重落后已成為中國幼兒教育的通病,農村牧區幼兒教育尤為嚴重,如幼兒教育小學化、缺乏良好習慣的培養、忽略人性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放羊式”教學等等。這種不尊重幼兒自然本性,違反幼兒成長規律,急功近利,毫無責任心的現象在農村牧區幼兒園是普遍存在的。在一次與一個幼教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的交流中,她指出我所在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如給小朋友們復印同樣的簡筆畫,再讓他們上色。這樣雖然教師在教學時操作簡單,展示出來也感覺很整齊,但實際上是在抹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她還舉了在美國曾經發生過一個母親因為幼兒園老師教給她女兒認讀英文字母“O”,而向幼兒園索賠一百萬美元并成功的例子。因為這樣抹殺幼兒想象力的教育,后果如同剪掉天鵝的翅膀。正是這種抹殺幼兒想象力的教學行為,在我們這里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是應付上級檢查和供家長參觀的“重頭戲”。在強烈反差之下,農村牧區適齡入園兒童紛紛到城鎮幼兒園就讀,致使農村牧區幼兒園生源銳減。同時,有能力的幼兒教師也相繼選擇去條件較好的城鎮幼兒園工作。以我所在的幼兒園為例,本應有300多適齡入園兒童的自然村,實際入園只有50來人!農村牧區幼兒教育的這種惡性循環造成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其衍生出的諸多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去城鎮幼兒園后,全托幼兒與父母情感淡薄的問題,單親陪讀影響家庭和睦的問題,爺爺奶奶陪讀隔代教育的問題等等。
設立宣教班:由科護士長,護士長帶領的責任護士、管床護士和主管醫師組成,明確組織分工,進行母乳宣教。
評估產婦,確定健康教育路徑:宣教班成員首先收集產婦資料,再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由醫師護士共同研究,討論,確定健康教育路徑。具體內容包括:入院宣教、介紹母乳喂養的好處及產褥期保健知識、檢查指導、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詳見表1。由責任護士根據臨床路徑圖逐一完成健康教育內容,評估各階段工作完成的效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小組成員溝通,并采取相應措施。
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采用責任護士與產婦一對一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形式,選用口頭宣教,書面材料宣教等方式。
觀察指標: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滿意度。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通過本路徑實施,產婦對母乳喂養的益處有了深刻的認識,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喂養。通過母嬰皮膚接觸,早開奶,新生兒的吸吮刺激了母親乳汁的分泌,為產婦從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母乳喂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