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各種化學纖維的優缺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印染廢水
Abstract: the paper system technology and progress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the new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s introduced, and probes in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acticability, econom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the prospec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Keywords: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中圖分類號:X7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印染廢水組分復雜,常含有多種染料,色度深、毒性強、難降解,PH波動大、而且濃度高,廢水量大,是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由于化學纖維織物的發展,,使難生化降解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廢水處理的一大難題,舊的生化法在脫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滿意。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
如何選擇適宜的廢水處理工藝,做到運行成本既合理,污染物去除效果又好,是工程設計中的關鍵。為了對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簡要介紹印染廢水的幾種典型的傳統處理方式,以及新型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并就其優缺點進行評析和展望。
一、傳統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1 物理處理法:吸附法和混凝法
吸附法可通過吸附劑去除水中的色、臭、重金屬離子和有機物。但該方法不大適用于分散染料的去除。
混凝沉淀法是對于成分復雜的染料廢水,先經均化沉淀,加入適量的酸或堿中和后,再加混凝劑絮凝沉淀。傳統混凝法對疏水性染料脫色效率很高。缺點是需隨著水質變化改變投料條件,對親水性染料的脫色效果差,COD去除率低。
2 化學處理法:化學氧化法、焚燒法
化學氧化法是通過強氧化劑的氧化作用,破壞發色基團或染料分子結構,達到脫色和去除COD的目的。
焚燒法是在高溫下,利用空氣深度氧化處理極高濃度有機物廢水的最有效手段,是最易實現工業化的方法。目前,國內焚燒處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熱回收率低,不少焚燒裝置因運轉費用高而不能運行。國外先進的焚燒系統都配備廢熱回收和廢氣污染控制裝置,有利于降低能耗和消除二次污染。
3 生物處理法
廢水生化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分解廢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方法。生化法操作簡單, 運行費用低, 無二次污染的優點, 在印染廢水的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厭氧法。
二、新型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1 膜過濾法
國內用醋酸纖維素納濾膜處理染料廠的高鹽度、高色度廢水, 色度去除率幾乎達100%, COD 去除率在95% 以上。【4】膜分離技術處理效果明顯, 是一種極有前途的物理處理新技術。但其投資和運行費用高, 易發生堵塞, 需要高水平的預處理和定期的化學清洗, 還存在濃縮物的處理問題。【3】
2 高能物理處理法
水分子在高能束轟擊作用下能發生激發和電離, 生成離子, 激發電子、次級電子, 這些高活性粒子可使有害物質得到降解。該技術的特點是有機物的去除率高, 設備占地面積小, 操作簡便; 但因其產生高能粒子的裝置昂貴, 技術要求高, 能耗較大, 要真正投入應用還有大量的問題需要解決。
3 化學處理法
3.1 光催化氧化法:利用某些物質在紫外光的作用下產生自由基, 氧化染料分子從而實現脫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染料體系的復雜性和測試方法的局限性。其次, 是由于催化劑懸浮于水體中, 加大了清理難度, 增加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3.2 超聲波氧化法:基于超聲波能在液體中產生局部高溫、高壓、高剪切力, 誘使水分子及染料分子裂解產生自由基, 引發各種反應并促進絮凝的一種技術。該技術可與化學氧化、電解氧化、光催化氧化等聯用, 對一些難降解有機物有顯著的降解效果,去除率高且反應速度快。
4. 生物法
4.1 好氧生物處理法【5】
4.1.1加壓生物氧化法: 采用密閉塔式容器, 根據亨利分壓定律, 以簡單的“加壓”手段突破了有機廢水生物處理的供氧問題, 增大了活性微生物量, 提高了微生物活性。為生物法處理印染廢水, 特別是處理濃度高和難生物降解的印染廢水創出了一條新路。
4.1.2 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法: 它將水力停留時間與污泥停留時間相分離,延長了泥齡,污泥質量濃度可以得到提高,從而提高了生物系統對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能力。它具有出水穩定、水質好等優點, 但膜污染、成本高的問題阻礙了它的大量推廣。
4.1.3 添加優勢菌種法: 通過添加優勢復合菌, 經長期馴化形成穩定的含菌泥體系, 菌泥的形成不但可使降解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可使反應時間大大縮短, 因而大幅度降低了廢水處理工程的投資和運行成本。利用高效菌作為添加劑或種源接種處理印染廢水是當今環保領域中新興的生物技術。
4.2 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較好氧生物處理在印染廢水處理上, 有應用范圍廣、能耗低、有機負荷高、剩余污泥少的優勢。但是, 單一的厭氧處理運行周期比較長, 而且往往很難達到排放標準。因此,厭氧生物處理應用較多的主要是其復合或改進工藝。
4.3 好氧-厭氧處理法: 通過厭氧處理以提高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 使出水水質穩定, 減少了負荷沖擊, 以利于后續的好氧處理。當有機物通過厭氧反應, 降解成有機酸或小分子的溶解性物質后, 再通過好氧處理予以徹底降解。
厭氧-好氧法處理難生化降解的印染廢水具有除污染效率高、運行穩定和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等特點。但是又存在著以下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活性污泥沉降性、生化反應速率和剩余污泥的處理費用較高;隨著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變差,單一運用生物處理法不能滿足實際要求。
小結:
比較上述各種印染廢水處理技術, 物理和化學法總體上處理成本高, 其中吸附法和膜分離技術適合作為深度處理技術, 化學氧化法處理效率高、二次污染較少。比較有效的處理工藝是通過物化處理減少印染廢水的生物毒性, 提高可生化性, 再采用運行成本較低的生化法進一步處理。且單一處理工藝均很難達到要求, 需對不同處理工藝進行優化組合。因此, 系統開發不同工藝的有效組合, 研究高效、經濟、節能的印染廢水處理反應器將是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明銀安,陸曉華. 印染廢水處理技術進展.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3,29,8:16~17.
[2] 趙平,羅智明,梁羽峰,宏鳳英,吳晉波. 印染廢水的傳統處理方式評析. 廣東化工.2011,8,38,220:114~115
[3] 景曉輝,尤克非,丁欣宇,蔡再生. 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與進展. 南通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3.4:18~19
關鍵詞:科研成果;資本化;運營模式
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經營比有形資產經營具有更大的運營空間。屬于無形資產的科研成果的升值要比有形資產的擴張具有更快的速度,具有更大的空間。科技成果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它的轉化是一項高產出、高收益的事業,同時也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事業,因此需要相應的資本運作機制來支持。在我國,資金短缺是企業發展的長期障礙,有形資產的擴張受到了許多制約。這樣,以有限的資金,高效率的利用無形資產經營,是科研院所快速成長的途徑。電科院利用無形資產進行資本運營, 通常有如下劇中管理模式,下面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總結。
一、利用科研成果自辦企業
科研單位自行自辦企業,是科研單位通過運用其已有的設備、材料和技術生產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出資辦企業,運用其技術,生產技術產品,用自己的銷售渠道出售該技術產品,獲得收益。
北京科東電力控制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是國網電科院創建的一個子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公司利用國網電科院的人才、技術等優勢資源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方案咨詢和工程服務,業務覆蓋電網自動化、用電自動化、電力仿真及電力市場等領域。國網電科院通過所創建的科東公司,將電科院的科研成果等優勢進行轉化面向市場,從而實現了科研成果的增值,為電科院獲取了利益。
目前國家鼓勵和支持科研單位通過自辦企業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用取得的效益來補充科研經費的不足,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電科院有國有國企的背景,另外創建的企業規模不大,經營風險小,相對很容易或快捷的從銀行得到貸款,從而能企業資金鏈得到保障,企業運作更加順暢。因此電科院應以轉化高新技術成果并實現產業化為目的,充分利用好科研單位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創建具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企業,面向市場,為電科院盈利。
對于電科院來說,出資創辦企業,首先要明確自身的技術優勢,將與電力相關的技術產品作為其、未來重點研發方向。同時可以利用所擁有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等科研成果通過取得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辦理相關注資手續,并向工商、質監、稅務等部門提交相關的材料進行注冊,完成相應的程序。
在電科院自辦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電科院應當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對市場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電科院的自辦企業應將電力行業作為最主要的市場進行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從而帶動企業的盈利與發展。
二、利用科研成果合作創業
科研院所可以將評估后的科研成果作為資本投入進行企業創業,即合作創業。在市場上已經有了許多類似的科研院所與其他單位合作創業的案例。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蔡寶昌教授帶領創新團隊,以中藥飲片加工炮制及質量控制標準化技術與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公司合作創辦了海昌藥業。將科研院所所具有的科研成果等技術優勢作為所出的資本,與其他企業合作辦企業,大大的提升了科研成果的價值,將其作為投入到企業中的資本來為合作雙方在市場上獲得收益,對科研院所與合作單位都是共贏的。
電科院作為一所具有悠久傳統的科研院所,完全可以借鑒以上案例,與他人合作創業。這里的合作創業是指電科院主要以技術,而他人主要以資金、設備、銷售渠道等作為條件,雙方共同合作將該技術轉化為有規模的產品并銷售。
作為這里針對電科院提到的合作創業指的是通過契約各方投入一定的資源形成一個組織實體,共同創立一個公司去經營,獲利。將自身所具有的豐富科研成果與雄厚的研發能力作為一種投入的資本。合作創業這一模式同股權式合資企業的最主要差別是不以股權結構來分擔責任和分享利益。
結合實際情況,電科院可以通過合伙制合資企業這種方式進行科研成果的合作創業。例如:粵能公司,過去為電科院的三產企業,兩家單位之間在業務上十分熟悉,電科院完全可以和粵能公司進行合作,創辦合伙制合資企業。合伙制合資企業這種合作形式是通過合同形式而不是股權安排來明確合作中的責任和關系,例如技術研發、管理合同和特許專營權等,其實施共同控制的程度依其合同條款,取得利潤也依據合同條款分配。
與獨自創辦企業類似,在合作創辦企業過程中,電科院應利用其在電力行業的技術優勢與口碑積累。將主要市場與研發方向定位于全國電力行業,通過合辦公司,利用合作伙伴的資金支持與銷售渠道,將科研成果等技術優勢推向電力市場,去為企業盈利,使電科院收入增加。
三、利用科研成果入股
科研成果入股是指電科院將成熟的科研成果,通過評估測算,以一定股份的形式參與開發管理,同生產單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形成穩定的科研生產聯合體,并根據股權結構來確定責任和利益。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同時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七條中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的百分之三十。”
在現實市場中類似的科研院所無形入股的案例不勝枚舉。如:中科院廣州化學所和香港富華貿易公司、廣州東山城建開發總公司合辦的廣州科光化纖有限公司即是一例。廣州化學所以技術和部分資金入股,約占全部股份的50%,其余資金由兩家公司投資,科光化纖公司以廣州化學所的科研成果開發生產特殊用途、高質量的化學纖維丙綸和錦綸纖維絲等,年產量1500噸,產品65%外銷,為三家企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與之類似的有,自1999年以來,中科院科技成果作價入股企業約580家。目前正常經營的438家、已經或正在注銷的137家。
電科院與中科院廣州化學所以及中科院同樣作為一所擁有先進科研團隊與成果的科研機構,完全可以在科研成果入股方面借鑒、學習中科院廣州化學所,將其成功的經驗為自身所用。與此同時,我們所討論的多種資本運營模式中,科研成果入股是最可能在現行的政策下進行實施的一種運營模式。但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進行科研成果入股的同時,應明確入股股東為電網公司,其收益由電網公司獲得。
總之,三種模式都各有優缺點,電科院應結合自身擁有大量科研成果這一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式業進行資本化運營管理。
高講階段(5~6年):教學綜合能力的最強的高講,常規教學工作份額提高到約占其工作總量的40%,勇于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減輕處于其他成長階段教師的負擔;班主任工作約占20%,份額沒有變化;教研教改約占10%,主要是通過扶持指導其他教師完成各種教研教改項目,同時也可主持精品項目;自我提升約占10%,由于職稱已達目前最高級別,自我提升主要放在專業新技術、教學新媒介的學習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