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漢字文化的發展

漢字文化的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漢字文化的發展

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第1篇

1 我國的漢字字體發展史介紹

漢字在我國就是作為記錄語言的文字,也是我國民族傳統中最早且最廣泛使用的文字,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信息及語言表達需求而產生的漢字。漢字在我國的發展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也存在著不同的字體設計展現階段。在我國的漢字發展中由于人們對當時環境以及社會因素的體會,在漢字的字體設計中也融入了不同的概念和元素,故此我國的漢字發展至今也經歷了不同的字體,包括早期的圖畫文字,后來的在龜背上刻的甲骨文字,以及再后來發展到篆書、古文、隸書和行書、楷書、草書等,直至發明印刷術后逐漸也派生出來了各種的印刷字體。

在我國的漢字發展史中,甲骨文就是在商朝后期書寫或是刻在龜甲以及獸骨上面的文字,至今安陽殷墟還保留大量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中象形文字居多,可謂是中國漢字的鼻祖。漢字中的金文就是雕刻在青銅器皿上,或是鑄造在青銅器皿上的文字。篆書的產生式漢字字體發展的重要階段,篆書又可分為大篆與小篆。而漢字中隸書的出現,因其種類繁多而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故此有著很長的發展和使用過程,在當時得到了很廣泛的使用。漢字中楷書字體,由于筆畫端莊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還被世人視為標準的字體。行書在漢字字體中也就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可以自由運筆的一種文字書寫字體。在我國的漢字字體中,草書也被成為破草和今草,草書也有著今草、狂草、章草之分,它是沿襲了多種古文字的變化從漢代而形成的。

在我國的漢字字體發展中,為了適應印刷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需求,文字也開始向適于印版和鐫刻的方向發展,以至于開始出現方方正正、橫平豎直宋體,這是為了方便印刷而產生的。并且隨著我國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宋體漢字在百年文化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扁宋、長宋和仿宋等多種宋體漢字的變體。并且我國的漢字字體在西方印刷術傳入后,又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黑體以及美術字等多種新的漢字字體。但是由于宋體字的使用會更加方便我國的印刷刻板應用,并且還適合于人們的視覺閱讀需求,所以現在,我國的宋體字還是在出版印刷中主要使用的字體。

2 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歷程

在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中,字體設計已成為中國平面設計的重要內容。漢字是我國智慧文化的結晶,有著特殊的中國文化的視覺效果,漢字字體的設計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創意思維和表現能力,做好漢字的字體設計對我國文化的傳播也能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字體也就是漢字的文字符號的視覺形式類型,漢字字體設計自從印刷術發明以來也衍變出宋體、仿宋和楷體等字體。在我國漢字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字體的不同演變也是一種漢字字體的設計過程,是人們在設計思維中對我國字體設計的創新和鞏固。[1] 我國的民族文化的發展,使得我國的漢字字體在新時代下也發生了更深層的變化,出現更多的漢字字體設計形式,使得漢字這個信息載體可以將民族文化保存和傳遞下來,并且使漢字字體可以更充分的融入各行各業中,漢字字體設計在商品經濟中也得到更高的地位。

漢字的字體設計作為漢字中的基本元素,漢字字體在設計者的創造思維中也展現了多樣的變化,漢字字體設計在信息發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漢字字體設計者可以在已有漢字字體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創作更多的漢字字體以滿足當今我國文化發展的需求,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有一個溝通的橋梁,將民族文化和漢字文化共同發展傳承。

3 國外的字體設計發展歷程

在字體的設計發展中,國外的字體設計也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西方國家的字體設計可以從商品包裝的字體設計中看出,字體設計在這個國家中有著廣為迅速的發展。國外的字體設計中,不僅體現出設計者的廣闊思維創新能力,還可以看到他們在字體設計方面與國家的文化經濟建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2] 西方國家的字體設計在追求美觀個性的同時,也會將各自國家的民族特色體現在文字的字體設計中,發展自身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將產品和國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推廣出去,更有助于國家的發展和字體設計的創新。

在經濟危機之下的外國產品經營中,我們從各個國家的產品字體設計中就不難看出,韓國以及日本的經濟就在強調民族特色,在字體的設計中加入顯明的民族特色,為產品的銷售以及民族文化的宣傳起到了不小的推廣作用,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不小的受益。在字體設計中加入對國家民族正面的設計,也將對國家的發展帶來正面能量,在字體設計的視覺沖擊中也必將給國家的商品經營帶來更多的市場發展機會。

4 我國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聯系

漢字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也民族文化之間也存在必然的聯系,了解了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關系也必將帶動我國漢字字體設計的發展和解決我國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問題。[3] 漢字字體的設計多是趨于表達象形字的方向,為保障漢字傳遞時的功能意義,設計師在對字體進行設計時不僅要融合心理上的感受還要結合民族文化的特色,這樣才能使漢字字體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使得漢字具有以形表意,以意傳情的視覺審美需求,使得漢字字體的設計更能體現我國的民族文化。

在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對于文化的傳播以及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設計師在進行漢字字體設計時應更加關注。漢字是書寫符號也是我國漢語文化的信息載體,記錄了我國的發展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各種信息,故此,漢字與民族文化之間也有著多種的關系。我國的民族文化是漢語基礎上 人的思維和社會生活以及文學藝術的智慧總結。[4] 民族文化中的方言就比較多,如果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就會方便方言文化的保留,漢字在此時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還是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者,會極大的促進我國的民族文化的發展。

漢字字體與民族文化之間,是承載我國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漢字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方便我們認識和查證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漢字記錄了民族文化也推進了民族文化的發展。

5 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融合的應用

漢字字體設計和民族文化融合起來,有助于我國的漢字和民族文化共同發展,將漢字字體設計與我國民族文化融合起來,也必將推進藝術平面的設計能力,下面就介紹漢字字體的設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應用。

漢字的字體設計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設計領域中,會因為不同的作用方式而體現不同的設計。[5] 在視覺藝術的傳達設計中,對于漢字自提的設計就要表現出民族文化的特殊韻味,可以在設計字體時從形態的設計方式出發,從海報、企業標識、書籍封面以及產品包裝等,來更好的推廣民族文化的發展,對漢字的字體設計此時也要多多的體現出我國的民族特色。

漢字字體設計在環境藝術中,對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以及室內設計,漢字字體中就體現出了很強烈的環境藝術。比如門的字體設計就可根據實際民族文化的應用要求,設計出符合當時環境的漢字字體,使字體的設計體現出漢字的風格味道。

漢字字體設計在動漫設計領域中,在作品中加入漢字字體設計,以發揮民族特色的設計理念,對于宣傳和推廣我國的動漫設計事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進和推動作用。[6] 畢竟在動漫中的字體設計模仿國外作品的設計元素,對發展我國民族文化的動漫事業是極為不利的。

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融合在裝飾設計領域,漢字的字體設計表現出更為突出的作用,在裝飾作品中會因為表達的民族文化的不同,而體現出不同的設計展現。不僅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漢字的字體設計在此時也要體現出民族特色才行,是裝飾設計中的重要元素。

漢字的字體設計在當今的數字媒體領域,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影視片頭的制作上,更實用充分體現漢字字體設計在動態表現與影像結合的設計表現。漢字字體設計在這個新的藝術載體上,必將得到更快更有效的發展,這對推進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有著不小的助力。

漢字的字體設計在服裝設計領域,也越來以突出民族特性為潮流趨勢,服裝的紋樣上也出現或多或少的漢字字體設計作品。他們將此作為品牌標識的同時也作為民族文化的體現形式,這樣的結合使得企業的發展之路更為長久。

6 結論

由上可知,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漢字的產生和發展對于弘揚民族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功勞,將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融合起來,又能更加體現出漢字的表現力,使我國的漢字文化得以傳承。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也是發展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將漢字字體設計的課程中加入民族文化的渲染和講解,讓平面設計工作人員可以將民族文化運用與漢字字體設計的思維中,使我國的漢字字體設計更能體現出我國的民族特性,使我國漢字字體設計的發展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 趙海燕.書籍整體設計中的字體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2] 劉可為,李偉.現代漢字字體設計中的圖形化趨向[J].南方論刊,2009(12).

[3] 李卉.圖形化文字在信息傳達中的應用[J].運城學院學報,2010(05).

[4] 辛斌.漫談書法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6).

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第2篇

蘇美爾人的楔形字、埃及的圣書字及我國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種文字,都屬于表意文字范疇,隨著歷史的發展,楔形字和圣書字逐漸演變成表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只有我們的漢字仍然保留表意文字(象征性書寫符號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的特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在甲骨文階段也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和假借字,已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由于這種表意文字向表音文字的發展趨向,部分學者認為,漢字太過復雜,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已然落伍了。我國學者武占坤、馬國凡認為,“放眼世界,人類文字早已發展到表音階段,而我們漢字,卻仍舊停留在幾千年形成的表意制階段,與世界文字發展的歷史進程相比,漢字無疑是落后了。表音文字,特別是音素文字,它比任何一種表意文字都簡單的多,高效的多,先進得多。數以千計的筆畫繁多的表意漢字,和筆畫極其簡易、為數只有幾十的音素文字相比,不知繁難多少倍”。而筆者認為,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漢字輸入法獲得的成功,說明漢字、漢文化與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已經完美結合,漢字也成為促進科技事業發展進步的最先進的文字之一,對與漢字研究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二、漢字的發展與特征

漢字造字基礎是“象形”,東漢許慎認為“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最初文字是前人根據自然界存在客觀事物的具體形狀創造出來的,如(龜)、(目)、(人)、(日)等字。象形造字十分有限,許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抽象事物無法摹畫,又產生“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以及“轉注”“假借”等用字法,這就是“六書”,對此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詳細的解釋。

通過“六書”的造字方法,古人創造出漢字,漢字多是因形見意,后來古漢字經過隸變成為了現代漢字,即古漢字中的線條變為點(丶)、橫(一)、豎(丨)、撇(丿)、捺(乀)、折(乛)、鉤(亅)等筆畫,隸化后的漢字趨于簡,更具有科學性,雖不能直觀表示事物形象,因其源于象形符號仍然有著表意性質。

漢字80%以上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形符和意符兩部分組成的字,它含有表意的形符,還是表意文字。如三點水旁的諸多字,均與水有聯系。看到這些字的形體,人們馬上就能理解它們的詞義。這種造字的方法可謂匠心獨運,讓許多中外學者贊嘆不已。如日本學者山木憲在比較了漢字與歐美文字后得出:“中國文字至便至利;歐美文字至不便至不利也。中國文字,他日必遍布于宇內”,他還認為“中國文字,雖其音屢訛而其形不變,即千百年之后,無不可復讀之憂。凡同文之國,不論其語音如何懸異,皆可借文字以通意思,毫無障礙,較之歐美文字,孰為便利,不待智者而知已”。山木所說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讀古代書籍,并不需要按照當時的語音。恰如熙先生所說:“要是孔夫子當時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我們今天讀他的《論語》,恐怕連一句也不懂”,這也從反面說明漢字表意性質的獨特優勢。

三、漢字研究的重要意義

1.信息時代下漢字需要標準化和規范化

在歷史發展過程,漢字的改革也從未停止,從1582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就提出用意大利文字的字母,拼寫漢字讀音(近似音),即用意大利語,音譯漢字的讀音。1840年,西方列強的入侵讓“天朝上過”的迷夢破碎,中國文人錯誤的把落后歸咎于漢字的筆畫繁雜,企圖用羅馬字母組成“漢語拼音文字”來替換漢字楷體系統。1892年盧戇章的《一目了然初階》,這是第一套由中國人自己制訂的漢語拼音方案,盧戇章把它稱為“切音新字”,希望能夠“字話一律”,從而“省費十余載之光陰,將此光陰專攻算學,格致(物理)、化學、以及種種之實學,何患國不富強也哉”。1913年,“讀音統一會”審定了6500多個漢字的國定讀音以及“注音字母”的確定。一直到建國初期,漢字拉丁化幾成定論。可見漢字的研究與改革一直都在進行,之后完成的漢字簡化改革也存在一定爭議,但其在知識文化大眾化以及教育普及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信息時代漢字作為記載和傳遞信息工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古籍電子化也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漢字簡化以及規范化等問題。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和推廣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了。如果要把語言與文字進行比較的話,應該說文字的規范更緊迫些。由于漢字在我國社會生活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在通用語言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通用程度,通用文字起著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作用。

2.為便于漢字文化圈的交流需要對漢字進行溝通和研究

由于歷史和政治原因,漢字簡化后造成海峽兩岸以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內產生繁簡和計算機編碼等差異,這使海峽兩岸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內的信息交流受到影響和阻礙。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多年中,海峽兩岸的交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幾乎停止,而這一時期大陸進行了積極的漢字簡化改革,而臺灣仍然使用繁體字,這就加大了兩岸在漢字使用上的差異,甚至產生了對立情緒和政治分歧。信息時代下雙方使用的漢字編碼不同,大陸使用GB碼,臺灣使用BIG5碼,不同的漢字編碼也影響了兩岸的交流。漢字文化圈內其他國家,如韓國、日本也較多使用了漢字,并且與中國的漢字有較大的差異,這就使得信息時代下的各國交流質量和速度受到影響。

3.漢字研究有助于漢語的國際推廣和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中華文化也得到推崇,漢語和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媒介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漢語由于本身存在的一些原因,還無法充當國際語言。如漢字的筆畫多、異體字多等,不僅外國人學起來極為困難,中國人在學習時也較為吃力。研究漢字,為漢字定音定形,使其規范化、標準化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漢字走向世界的必要條件。

四、小結

對于漢字的研究在漢字發展的歷程中從來沒有停止過,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進行漢字研究意義更為重大,不僅關系到漢字的發展和運用,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段瑾瑜.漢字研究的現實意義[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5):43-44.

[2]趙學清.信息時代漢字研究的重要性[J].山東社會科學,2008,(10):124-126.

[3]山木憲.中國文字之將來.東方,1911,(1).

[4]熙.關于漢字的優點和缺點.漢字文化,1989,(Z1).

[5]盧戇章.切音新字序.1892.

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漢字教學中國文化文化內涵

一、從漢字的發展歷程來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創造了表達簡單意義和內涵的象形文字,并且將其刻在龜甲上來記錄事件,這就是甲骨文。自此以后,漢字又經過了隸篆等多個演變階段,其形象越來越簡單,但是表達的含義卻越來越豐富。直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簡體漢字,雖然在形式上變得更加整齊規范,書寫起來也更加的輕松容易,但是仔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是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和發展,簡體漢字仍然保留了許多創始之初的特征,仍然可以看出許多象形字的端倪。因此,漢字不僅為我們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而且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綿延未斷的有力見證,猶如一枚深深的戳記,打在了中國歷史文化厚重的軀體上,光輝而燦爛。例如,我們平時最常見的“山”這個字,其在象形文字中表示為相互連接的三個山峰,最中間的為最高峰,高中語文漢字教學中如何體現中國文化的內涵蔡忠元兩側山峰則較低。這個字正是古代的先民們根據山峰的形狀進行簡化而創造出的象形文字,生動形象,令人一看就能夠明白它所代表的含義。而仔細觀察簡體文字中的“山”字,顯然仍然表示了三座山峰,只是將象形文字中的三角形的山峰,簡化為一豎,但是具有象形文字的表意特征。僅僅通過一個簡單的“山”字,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既一脈相承,又有所創新。類似這樣的對漢字發展歷程的剖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增加學生對漢字,乃至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說文解字,體會漢字所承載的豐富內涵

在我們看來,每一個漢字其筆畫和結構在今天已經演變得非常簡潔,所以常常讓學生們誤以為漢字就是漢字,僅僅是簡單的表情達意的文字符號而已,從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內涵。但其實,每一個漢語文字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些漢字在創造之初的含義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含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已經截然不同。有些漢字在被創造之初,僅僅只有簡單的一個含義,但是隨著人們的使用,已經賦予它更多更豐富的含義;有的漢字或許僅僅只是為了表達自然界的某一個事物而產生,而另一些漢字的誕生,其背后卻蘊藏著社會發展進步的變化,或者一個個精彩難忘的歷史故事。這些都需要教師在高中漢字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一一講解,只有追根溯源地全面了解一個漢字,才能夠對其產生不一樣的理解,也才能夠讓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立體和深厚。例如,在夏商乃至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常常使用的工具有青銅鑄造的鼎、劍、釜等工具,所以人們創造出了相應的文字。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出現了新的工具和物品,中國的祖先們又創造出了“車”“紙”“炮”等文字。從解析這些漢字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個漢字所代表的特定誕生時期的社會歷史形態,乃至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階段。這些都是漢字自身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需要被當下的人們不斷探索和銘記。

三、通過朗讀古文詩詞,感受漢字的韻律之美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從各種各樣朗朗上口的詩詞歌賦中,我們早就已經體會到了漢字的韻律之美。這種和諧統一、節奏明朗的音律并不是巧合,也不是多此一舉,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正是因為這樣極其富有音樂節奏之美的韻律感,使得詩人們所創作的文章,能夠被人們自愿地口耳相傳,從而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流傳了下來。可見正是這樣的文字音韻之美,才為我們保存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和詩詞。因此,教師在高中漢字的教學過程中,不妨經常帶領學生們進行詩詞等古文的朗誦,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文字音韻之美,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文章儲備,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中國古代哲學智慧,而且能夠達到陶冶情操,愉悅情感的良好效果。例如,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就將漢語文字的音律之美發揮到了極致,不僅有眾多押韻的手法來保證音節的和諧,而且通過使用多個擬聲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既模擬了琵琶女所彈奏出的琵琶樂,準確地表現了其內心世界,而且也使得整篇詩歌的韻律感更強,從而被當時的人們爭相傳誦,廣為流傳。通過一遍遍地朗誦這首長篇詩歌,學生們不僅對漢字的音律美有了更多的體會,同時對我國的詩詞文化也增添許多新的了解和興趣。

四、貼近時代,感受漢字所煥發出的新的魅力

漢字教學與其他內容的教學一樣,既要嚴肅也要活潑,既要遵循嚴謹的態度,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體現出時代性。我們現在可以發現,隨著網絡時代的崛起,漢字已經被人們賦予了許多新的特點,展示出了新的魅力。各種各樣的網絡熱詞已經屢見不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網絡文化中興起的這些網絡熱詞,其中有些的確充滿了網友們的智慧,不僅詼諧有趣,而且表情達意更加精準貼切。但與此同時,這些新興的網絡漢語中也有著一些文化糟粕的內容存在,這無疑會侵蝕學生的大腦和思想,不利于當代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教師在漢字教學中,也應該密切關注新興的網絡熱詞,教會學生們如何辨別其中的精華與糟粕,從而做文明向上的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避免被低俗的文字內容影響。例如,在網絡上我們常常會看到網友們將古人的詩歌進行改編,從而使得其更加貼合某一個使用場合;也有些網友常常利用漢字的諧音特征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緒,不僅有趣而且更加生動。這些都屬于正確使用漢字,讓漢字產生新的生命力的范例。但是,將漢字原本的意義進行惡心的扭曲來表達低俗的思想,或者丑化中華文化等行為是堅決要進行抵制的,這不僅是在捍衛我們古老的中華文化,也是凈化社會空間的重要行為。

五、總結

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漢字表音化改革問題發展對策

漢字表音化改革具體來說就是漢字的拼音化,指的是為了更容易地讓廣大民眾來學習和使用漢語,改革現行漢字,促使漢字向表音文字的方向發展。它一直是漢字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在中國語言文字領域,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便是漢字改革問題。人們普遍認為:漢字難讀、難寫、難用、難學,也難以進行信息處理,因此,很多專家學者和政治家都主張改革漢字,走漢字表音化道路。當然,這里所指的表音化主要是指漢字拼音化。當然,漢字拼音化并不代表廢除漢語,漢字表音化改革所改革的只是漢語的書面文字形式,漢語使用拼音文字后仍然是漢語。[1]

1.漢字表音化發展的原因

文字朝著表音化方向發展是世界語言文字發展的潮流,漢字之所以朝著表音化方向發展,跟漢字本身的特點有重要聯系。

(1)從漢字的字數來說。漢字字數多,難以全部掌握。雖然每個漢字都能與語言中音節對應,但在字的形體上缺乏統一的表音符號,因而缺乏便于識讀的規律性,絕大部分漢字需要一個一個死記,識字任務繁重,這是漢字難以掌握的首要原因。[2]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共收漢字7000個,其中絕大部分字的讀音沒有規律可循,因此,單單靠記憶十分困難,不能完全掌握。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盡管形聲字本來是有規律可循的,但大部分形聲字的聲旁已經喪失了表音功能,并不能正確地表示讀音。這樣經常造成讀音混亂,依據字形來推斷讀音極易導致錯誤。

(2)從漢字平面結構來說。其結構復雜,筆畫繁雜,有很多文字不但認識起來困難,而且書寫十分麻煩。漢字的平面結構不但增加了書寫和識記的難度,而且有礙于書寫速度的提高。雖然漢字的形態多樣,給人一種美感,但是筆畫多,曲折多,筆畫變化多端,所以給書寫帶來一些困擾。

(3)從漢字的形體結構來說。漢字雖然稱表意文字,但是今天的漢字并沒有像原始的漢字那樣具有形象表意的作用,也缺乏規律性很強的表示意義的符號的提示。[3]同時,漢字的形體結構方式多樣,非常具有個性,這是漢字的優點,也是漢字的缺點,因為漢字的部件缺乏合理組構的規律性,學習的人難以從漢字形體結構獲得信息,不但很多時候不能得知其字面意思,而且不清楚字或者是詞的讀音,所以嚴重影響到識字效率。

2.漢字表音化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從上文可以看出,漢字表音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障礙。

(1)漢字表音化所需要的社會環境還不成熟。雖然漢字比起表音文字來說更難以學習,但是它的歷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用漢字記載下來的,所以在漢字表音化過程中,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怎么樣繼承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要有什么經濟條件支撐,都是要預先考慮的問題。[4]目前,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不具備一個成熟的社會環境,簡單地下結論或者采取措施,都會給文化教育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2)普通話普及情況不容樂觀。就中國現在的普通話推廣現狀來說,普通話的推廣情況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并沒有完全普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只能看和寫普通話,不能聽和說普通話。這是很不利于漢字表音化發展的,如果沒有共同的口語作為依托,大家不使用共同的民族語言,即使有了表音文字,也將無法使用。

(3)國人“詞意識”不夠強。漢字通常是以字為基本單位出現,一個字一個音節,這樣便忽略了“詞意識”。很多人在使用漢語拼音的時候,還是難以區分一個音節多個字的情況,這往往在信息處理中造成困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漢字的人“詞意識”不強,往往知道《漢語拼音方案》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人很少。由于大眾整體對“詞意識”的忽略,人們的觀念始終停留在表意漢字上,很難實現漢字表音化,因此積極推廣《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提高國民的“詞意識”是我們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4)語言文字法律意識有待提高。首先由于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我國語言文字法律難以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其次,國人語言文字法律意識的淡薄,主要表現在仍然使用不規范漢字、對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抱無所謂的態度。因此,怎樣保障語言法律的實施,怎樣提高國民的語言法律意識,是漢字表音化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3.針對漢字表音化提出的發展對策

現在漢字正朝著表音化方向迅速發展,針對在發展過中所要面臨的各個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一些對策,用來引導漢字朝著表音化方向健康發展。

(1)加強推廣《漢語拼音方案》和《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漢語拼音方案》是漢字表音化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因此,繼續推廣方案對于促進漢字表音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橋梁,簡單易學,是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一方面方便了人民大眾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這有利于提高中國整體的國民素質,也有利于弘揚中國文化。此外,還應該注意的是與《漢語拼音方案》配套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我們要使漢語拼音的學習和應用更加方便,也更加科學,首先應該注意用它來拼寫詞,而不是字。以詞為單位就是要實現詞內連寫,詞于詞之間要分開,讓人從外形上知道哪一個是詞。為了使漢語拼音一目了然,并且容易閱讀,就必須有《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這個輔助工具。只有這樣,才能使漢字向著表音化方向健康發展。

(2)大力普及普通話,實現文體口語化。要實現表音漢字必須充分普及普通話。從口語第一性,書面語第二性來說,只有口語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普通話已經普及,才能促進語言共同化,更有利于漢字表音化發展。現代漢語拼音是用來拼寫現代漢語普通話,因此,只有更好地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才能使漢語拼音的學習更加容易。幾十年來,普通話從不普及到逐步普及,從沒有全民族的超地域的統一標準和規范到有了全面、準確、科學的規范和標準,現在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各地區人們的交流也逐步增多,這也意味著漢語拼音越來越普及,這是漢語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是漢字朝著表音化方向邁進的一個重要表現。另外,沒有高度規范的白話文,書面語和口語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距離,這也是極不利于實現漢字表音化的,所以,我們應該極力提倡文體口語化。[5]書面語是以口語為基礎的,現代漢語書面語是以普通話為基礎,如果我們說的是普通話,而書面語卻極不規范,夾雜著文言詞語之類,跟口語脫節,這對于漢字表音化改革是很不利的。只有實現“言文統一”,標準的普通話和規范的書面語相輔相成,才能使漢字表音化發展更加健全。[6]

(3)繼續落實和實施好國家語言政策和法律。語言政策是國家權利機構為了實現語言發展的一定目標做出的強制性規定。語言法律是把語言建設中的要求國民遵守的語言行為準則用法律的方式明確下來。現在,漢字的表音化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不定的因素,漢語需要規范的地方還很多,因此,只有落實和實施好國家的語言政策和法律,一步一步地把基礎落實好,才能促進語言更快更好的發展。

(4)群眾參與、學者研究、政府政策三者合力推動。[7]群眾始終是發展的基礎,只有取得群眾的支持,并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下,漢字的表音化改革才能順利地進行;學者的研究在于它的引導作用,只有根據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有深有淺,才能產生舉世矚目的學術成就,才能激起群眾的關注和積極參與,同時也為政府制定相關的語言政策提供依據;政府的政策要得到全面的貫徹和落實,才能保障語言的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不變。

4.結語

漢字表音化改革對于漢語的發展意義重大,它不但有利于本民族的學習和交流,而且有利于促進中國現代的信息化發展,更是中國文化更快地走向世界的關鍵。同時,漢字表音化改革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困難,有很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簡單地下結論或者采取措施,都不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急于求成和草率,都會給文化和教育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我們應該采取謹慎的態度,這樣才能促進漢字朝著表音化方向健康而穩定的發展。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漢語將變成更加容易為全世界人民學習,更加易于用來交流的語言,這樣才能使漢文化走向全世界,使國家更加繁榮,文化更加發展,社會更加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建康.淺談拼音化是漢字的發展方向[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4):42.

[2]廖才高.漢字的過去與未來[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247-249.

[3]彭澤潤,劉英玲.漢語拼音應用的優勢、局限和問題[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VOL17,(2):105-106.

[4]彭澤潤,李葆嘉.語言理論[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444-445.

[5]彭澤潤.中國語文現代化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J].北華大學出版社,2001,VOL2,(2):44-45.

漢字文化的發展范文第5篇

2013年12月,以“傳承漢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宗旨的全國漢字輸入大賽在河南落下帷幕。

決賽現場,選手們一人一機坐定,進行連續文本、離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的輸入。參賽選手可選擇使用五筆輸入法或拼音輸入法。最后,來自遼寧的34歲銀行職員王士輝憑借五筆輸入法以每分鐘輸入175字的速度獲得冠軍。

賽事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該項賽事提高漢字電腦輸入的質量和效率,讓人們能夠正確地書寫漢字、科學地運用漢字、準確地理解漢字、發自內心地熱愛漢字,在全社會形成學習漢字文化、傳播傳統文化的氛圍。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正是由于電腦輸入取代了手寫,才導致“提筆忘字”現象的出現。

為了避免這一趨勢惡化,喚醒人們對漢字的熱情,2013年暑假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由央視主播主考,社科院專家當裁判,14歲上下的小選手們同場競技聽寫漢字。節目中還設置了成人參與的現場體驗團。令人感到尷尬的是,成人們提筆忘字情況嚴重:“熨帖”一詞,體驗團中只有一人寫對;“癩蛤蟆”一詞,七成的人寫錯了。

該節目一播出,便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人們對“自己究竟還會寫幾個漢字”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說自己“會念不會寫,會寫也寫得很難看”;有人說自己“習慣了拼音打字,輸入法會自動生成成語等詞匯,把傳統文化都忘記了”;還有人痛定思痛,表示要多看看《現代漢語詞典》。

同時,如何繼承漢字這份厚重的文化遺產也成為討論的熱點。

漢字傳承真的遭遇危機了嗎?漢字輸入大賽顧問李棟恒認為,參賽選手的出色發揮說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與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有效地結合。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則認為,漢字并未遭遇危機,而是人們的書寫能力和正確規范使用漢字的能力下降了。

鍵盤也好,其他方式也好,無論漢字書寫方式如何變化,都不能改變它承載中華文化的功用。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堅持規范地使用漢字,繼承和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漢字書寫和傳承的基本途徑。

蔡 暢: “提筆忘字”令人羞愧。

高科技不斷沖擊著傳統文化,漢字也遭到了挑戰。當下,人們普遍輕視書寫,懈怠練字,認為生僻字、不常用的字不認識也無妨,提筆忘字現象屢見不鮮。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對此充滿羞愧。

是漢字勾勒出漢唐盛世魏晉遺風,編織起華胥幻境舊蘊變遷;漢字于不動聲色中展示錚錚鐵骨,一如含蓄卻又不失傲骨的中國魂。對于溫存于墨香之中的一筆一畫,我們應牢記掌握,更應熟練使用。

黃澤陽:“提筆忘字”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現象。

隨著電腦、手機的日益普及,閱讀、寫作電子化方便快捷的優勢必然會壓縮紙質閱讀與書寫的空間,不習慣提筆臨紙是科技與生活變革帶來的必然現象。看到能認得、打字能打正確,日常生活、工作便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因此,對提筆忘字,我們不必太過大驚小怪。

馬悅倩: 順應發展,尋找契機,傳承漢字。

信息交流的工具越便捷越好用,電腦漢字輸入法的出現也是為了滿足時代的需求。然而“用進廢退”,長期不用筆書寫,使漢字的字形、筆畫在我們的腦中變得模糊。

科技沖擊著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從中找尋新的契機,以順應科技的發展。漢字輸入大賽、漢字聽寫大會這類活動就是一個突破口,激發人們對漢字的熱情,進而對漢字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我們要做的,是讓在鍵盤上飛舞的手指略停一停,拿起筆,好好品味漢字、品味文化。

馬世媛: 守護傳統文化需要身體力行。

近年來,漢字危機問題不斷進入公眾視野,有人痛斥電腦和網絡剝奪了人們的書寫能力,有人甚至呼吁要恢復繁體字。漢字危機折射出的其實是傳統文化的危機,除了提筆忘字現象,當下的青少年中,有多少人將四大名著全看過了?在熱衷過圣誕節、情人節這些洋節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以同樣的熱情對待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

社會上不乏呼喊守護傳統文化的人,卻少有人拿出實際行動。文化的薪火相傳,并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的。社會不缺言論,缺身體力行。

喚醒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心

漢字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文化積淀,而今,科技的發展正沖擊著這項傳統文化。

在電腦輸入普及的時代,如何傳承漢字?或許我們更應注重漢字的“字外之功”――了解形聲、會意、象形等漢字的構造藝術,重新發現漢字的獨特美。而大眾傳媒也應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通過節目展現漢字的形狀美、文化美,激活人們對漢字的情感。

正如某位同學所說,漢字危機折射出的是傳統文化傳承的危機。在學校里,傳授母語知識的語文學科地位不高;社會上,傳統技藝無人傳承,傳統習俗漸漸被人淡忘。要讓中華民族的傳統代代相傳,首先要對它們心存敬畏。

好在,從“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到北京高考改革出臺的增加語文學科總分的方案,全社會都開始關注我們的母語、我們的文化傳承。我們正可借由此事,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

東陽中學 鄭中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大丰市| 祁门县| 安国市| 德钦县| 平阳县| 临邑县| 宜兰市| 富蕴县| 浑源县| 滦平县| 海城市| 土默特左旗| 南京市| 铜鼓县| 莒南县| 社旗县| 池州市| 郎溪县| 溧水县| 麻阳| 青河县| 华容县| 长葛市| 瑞金市| 辉县市| 长春市| 广元市| 中方县| 安吉县| 昆明市| 乐陵市| 叶城县| 天峨县| 广德县| 福泉市| 进贤县| 广平县| 望谟县| 泰兴市|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