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16例。經陰..." />

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第1篇

【關鍵詞】胎盤早剝;妊娠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10)-01-0063-02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分娩6980例,其中發生胎盤早剝26例,年齡19~39歲,平均年齡29歲,其中初產婦11例,經產婦15例,孕周30~42周,平均36周,30~36周10例,>36周16例。經陰道分娩6例占23%,剖宮產20例占77%,孕期未作產檢3例。

1.2 臨床發現 26例胎盤早剝中,有腹痛合并陰道出血共18例,僅有陰道大量出血,而無腹痛者4例,無任何癥狀分娩時發現1例,具有典型板狀腹3例,子癇前期患者突然血壓升高,陰道大量出血,伴血性羊水12例,其中胎死宮內2例。

1.3 診斷標準 依據第七版《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

2 處理

2.1 26例中有4例出現產前休克,給予積極抗休克處理:吸氧、快速輸液及輸注血液制品,增加血小板及提高纖維蛋白原,糾酸,積極作好終止妊娠的準備,剖宮術中發現子宮胎盤6例,取出胎兒后立即用熱鹽水紗墊覆蓋子宮并按摩,并應用催產素,卡孕栓等縮宮劑,其中4例處理有效保留子宮,2例因宮縮乏力大出血并發DIC而行子宮次全切除。發生產后出血5例,積極對癥處理后,子宮收縮轉佳。

2.2 胎盤早剝來勢洶洶,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其預防與處理是否及時及正確密切相關。胎兒娩出前胎盤早剝可能繼續加重,難以控制,發病時間與病情成正比。因此,胎盤早剝一經確診,應迅速終止妊娠,提高母嬰生存率。輕度顯性胎盤早剝孕產婦一般情況好,生命體征平穩,宮口已近開全或開全,估計無頭位性難產,短時間內可娩出者可在嚴密監護下經陰道分娩,否則應立即剖宮產。如胎兒已死亡,產程未開始,或初產婦短期內不能結束分娩者應積極剖宮產,防止產婦發生DIC,剖宮產術中仔細觀察子宮是否發生胎盤卒中,子宮胎盤卒中是胎盤早剝發生內出血時,血液積聚于胎盤與子宮腔之間,隨著胎盤后血腫壓力增加,血液滲入子宮肌層內,使肌纖維分離、斷裂甚至變性,當血液滲透至子宮漿膜層時,子宮表面呈紫藍色。本組資料中發生子宮胎盤卒中8例,2例胎盤已完全剝離,6例剝離面>1/3。若早期診斷早處理可減少子宮胎盤卒中的發生率,降低切除子宮的風險。

3 結果

3.1 并發癥 子宮胎盤卒中8例,DIC2例,休克5例,產后出血5例,急性腎功衰1例,胎兒宮內死亡2例。

3.2 誘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18例,羊水過多1例,外傷2例。有胎盤早剝史l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l例,不明原因3例。

3.3 胎盤早剝面積與失血量 早剝面積1/2者6例,失血量150~3500 mL。

4 病因分析

4.1 胎盤早剝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或全身血管病變有密切關系。本組妊娠高血壓疾病并發胎盤早剝18例,為發病首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因子宮底蛻膜層的螺旋小動脈發生急性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Cap破裂出血,底蛻膜層形成血腫,DIC、腎功衰等并發癥,羊水過多時發生胎膜早破導致宮腔內壓力驟減,子宮驟然收縮,胎盤與子宮壁發生錯位剝離。外傷尤其是腹部撞擊傷,臍帶過短分娩因牽拉臍帶亦可致本病發生,高齡孕婦、吸煙、有血栓形成傾向等也為本病病因。

4.2 胎盤早剝的危害性 胎盤早剝發病率國內為0.46%~2.1%,是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具有起病急、發展快特點,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本組資料雖無孕產婦死亡,但產后出血發生率高,因嚴重并發癥需切除子宮。胎盤早剝可引起胎兒急性缺氧,增加新生兒窒息率,早產率明顯升高,圍產兒死亡率高,并可能發生嚴重后遺癥,表現為顯著神經系統發育缺陷,腦性麻痹等。

5 預防

建立健全孕產婦三級保健制度,積極防治妊娠期高血壓病,慢性高血壓、腎臟疾病;羊膜腔穿刺應在B型超聲引導下進行,除非必要盡量不做外轉胎位術,應在宮縮間歇期行人工破膜,應鼓勵孕婦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作適當活動,避免長時間仰臥,避免腹部外傷等,如有異常,及時手術,防止DIC發生,確保母嬰安全。

參 考 文 獻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相關危險因素;臨床分析

妊娠期高血壓僅發生于妊娠期的婦女,是臨床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妊娠期高血壓是以血壓病理性升高并伴有輕度蛋白尿和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癥候群,嚴重威脅產婦和胎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對孕婦的心、腎、腦有較大危害,對胎兒可導致其供血不足影響發育,嚴重者發生栓塞引起死亡。國內外目前的研究仍對其發病機制不清楚,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與多方面的因素相關[1]。此次通過對我院妊娠期高血壓孕婦臨床資料的隨機調查與分析及對危險因素的篩選,總結出了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提早發現、快速診斷和針對性治療措施,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組標準為收縮壓(SBP)≧140mmHg或舒張壓(DBP)≧90mmHg或孕前與妊娠期的血壓變化,SBP(增量)≧25mmHg或DBP(增量)≧15mmHg。排除其他干擾因素,選取同期來我院治療的正常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采用調查表的形式對研究對象進行統一的科學調查,其中的調查內容包括孕婦年齡、生產次數、文化程度、職業、家庭收入情況、本人及家庭成員是否吸煙等。該調查表由專業人員通過瀏覽文獻內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描述及其可能的致病因素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和科學依據,對兩組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1.3 調查質量控制 此項調查事先已告知被調查者,調查表由孕婦本人填寫,如無書寫能力的可由專人對孕婦的口述進行記錄,嚴格統一標準和方法,并將數據錄入計算機內自動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對相關的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多組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 果

通過Logistic回歸模型對多因素的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初次生產、高血壓家族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規律產檢、不良情緒和吸煙情況均是妊娠期孕婦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見表1。

3 討 論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CP)中的一種,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合并癥之一,通常合并產科出血、感染性抽搐等疾病,是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另據相關報道稱,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6%-10%,因妊娠期高血壓造成死亡的比例約為10%-15%,是造成產科死亡的主要原因[2]。

此次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孕婦的年齡>35歲、初次生產、高血壓家族病史、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是否進行了規律的產前檢查、是否有不良情緒、本人及家庭成員的吸煙情況等是妊娠期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P均小于0.05,具有統計學意義?,F對各個因素概括總結:①妊娠期高血壓與孕婦年齡密切相關,各年齡層的孕婦均有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病例,但尤以高齡孕產婦的發病率最高,其原因與高齡孕婦的自身身體狀況有關,如其機體內不同程度的代謝的紊亂。②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初次生產的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經產婦,其主要原因包括初產婦因無懷孕知識、無生產經驗、分娩疼痛、體型劇變及缺乏自我心理疏導,導致其精神較經產婦更為緊張,所以會一定程度的引起血壓的升高并超過正常范圍。③高血壓家族病史與妊娠期高血壓在遺傳學上是有一定聯系的,這與其基因遺傳不無關系,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孕產婦的發病率往往高于正常無病史的孕婦[3]。④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部分女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沒有受過基礎教育的女性,其健康意識淡薄、對孕產知識了解甚少并缺乏孕產指導,是導致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因素。⑤能否按時的進行產前檢查,對提前發現孕婦的妊娠期高血壓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予以相應的治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具有預見性的人為干預可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4-5]。⑥不良的情緒如煩躁、焦慮、緊張可影響孕婦的正常生理狀態,如出現失眠多夢,精神萎靡等癥狀,并會進一步影響內分泌功能及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是避免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5-98.

[2] 雷玉秀,李鳳蓮.妊娠高血壓疾病病因學研究現狀[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6,14(3):124-125.

[3] 劉云梅.妊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J].中國社區醫生,2007,9(12):3.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妊娠高血壓;待產期;護理干預

妊娠高血壓疾病多發生于妊娠后期,以待產期尤為多見,患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抽搐、昏迷、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可導致嚴重結果,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待產期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在實施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全面進行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對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待產期妊娠高血壓患者122例實施全面護理干預,取得的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待產期妊娠高血壓患者122例,其中初產婦104例,經產婦18例?;颊呷朐簳r血壓均≥90/160mmHg,尿蛋白>300mg/24h,患者年齡20~37歲,平均(32.12±5.43)歲;孕周36~40周,平均(37.12±4.28)周。

護理方法:①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待產期妊娠高血壓患者入院治療過程中,普遍存在對自身生命安危,以及藥物治療對胎兒影響的擔心,焦慮和恐懼情緒比較常見。對此,護理人員應在與患者接觸過程中耐心與患者溝通,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耐心介紹疾病知識及護理重點,消除患者緊張心理,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飲食及體外護理干預:指導患者低脂肪、低鹽、高蛋白營養攝入,注意飲食中鈣、鐵等微量元素含量。要求患者采取左側臥位,保持臥床休息,確保胎盤供血充足,避免胎兒缺氧。③生命體征監測:每日定時對患者進行血壓測量,對重度妊娠高血壓患者應持續監測患者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同時要對患者精神狀態及意識情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對癥治療措施。④治療同步護理:對于采用硫酸鎂治療的重度妊娠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慎重用藥,在給藥前要確定患者膝跳反射正常、排尿量和呼吸癥狀,同時要做好葡萄糖酸鈣解毒準備,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中毒癥狀要立即進行解毒搶救。⑤監測胎心和胎動:待產期嚴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可出現子癇前期癥狀,可導致胎兒窒息和死亡,為此應對胎兒胎心和胎動進行密切監測,胎兒胎心音160次/min,應立即對患者實施吸氧護理。⑥環境護理:確保住院環境整潔舒適,病房內要保持安靜、通風良好、光線充足。⑦睡眠護理干預:良好的睡眠對減輕患者癥狀具有重要作用,患者休息時間段中,要保證病房絕對安靜,避免光線刺激,避免一些打擾患者休息的治療和護理活動,如有必要可給予安定、苯巴比妥等鎮靜藥物解決患者失眠問題。

評價指標:采用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視為生命質量越好。

統計學處理: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以P

結果

生存質量測定量表測試結果顯示,全面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生理、環境及社會關系方面均明顯優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受環境和基因影響,在患者妊娠中期至分娩前均可發病,待產期是妊娠高血壓的高峰期,當前醫療技術依然無法徹底預防妊娠高血壓。做好待產期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護理工作,對于防治病情進展和惡化具有重要意義。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第4篇

【關鍵詞】胎盤早剝;發病誘因;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423-01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孕產婦發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發病率較小,但圍產兒病死率極高,據相關數據統計[2],在整個妊娠并發癥中,胎盤早剝的發病率占到1%-2%,但圍產兒的病死率卻高達25%,是無胎盤早剝癥狀孕產婦的15倍左右。胎盤早剝通常起病較急、病情發展較快,若不及時處理對母嬰的生命安全有極大威脅,早期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措施是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F回顧性分析我院36例胎盤早剝患者的臨床資料,具體分析胎盤早剝的發病誘因、發病特點,總結有效預防與治療措施,現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胎盤早剝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6.3±1.3)歲;初產婦23例,經產婦13例。發生胎盤早剝時的孕周分布:孕周27―43周,平均為(34.1±4.3)周,其中孕周在27周-32周者5例(13.8),32-36周29例(80.6%),孕周在36周以上2例(5.6%)。所有患者均參照《婦產科學》對胎盤早剝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以及分型標準,輕型胎盤早剝15例,重型胎盤早剝21例。

1.2方法

將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分析胎盤早剝的發病特點、發病原因、相應的臨床處理措施及其對母嬰預后的影響。

1.3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3.0對整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

2結 果

2.1臨床發病特點。36例胎盤早剝患者中,27例表現出持續性或間歇腰腹痛癥狀,20例患者陰道出現異常的暗紅色血液,12例患者檢查胎心音出現減慢或加快,10例患者表現為持續性子宮收縮;10例患者表現為胎兒宮內窘迫,8例患者表現為前置胎盤合并休克,6例患者并未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在產后才發現胎盤早剝。

2.2發病誘因。胎盤早剝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高血壓14例(38.9%),其中有9例子癇前期重度患者,5例產前子癇患者;因不正確使用催產素以及米索引產導致機械性損傷者8例(22.2%),5例臍帶表現異常者,其中臍帶過短3例(8.3%),臍帶繞頸者2例(5.6%);4例胎膜早破患者(11.1%),3例因受創者(8.3%),因重體力勞動受創者2例(5.6%)。

2.3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行B超診斷檢查,首次檢查結果表明胎盤局部增厚、胎盤血腫、胎盤與宮壁間存在模糊的液性回音,提示胎盤早剝者17例,陽性檢出率為47.2%;經第2次或第3次復查,提示胎盤早剝20例,陽性檢出率為55.6%。

2.4分娩方式及處理方法。盡快采取終止妊娠處理,對于無胎兒窘迫、胎心正常、宮口已開大患者可行經陰道自然分娩,對于重型胎盤早剝、存在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的患者應行剖宮產。36例胎盤早剝患者中行經陰道自然分娩者10例,行剖宮產者26例,子宮胎盤卒中者10例,進行子宮按摩熱敷后給予適當的宮縮劑,并保留子宮,3例患者出現DIC,立即進行全子宮切除術。

2.5母嬰預后。輕型胎盤早剝出現圍產兒死亡、產后出血、子宮胎盤卒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明顯低于重型胎盤早剝患者(P

3討 論

胎盤早剝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程志霞等研究認為[3],妊娠期高血壓與胎盤早剝的發生密切相關,占所有誘因中的58%左右。因為妊娠高血壓患者發作時會引起全身小動脈急劇痙攣,累及附著在胎盤底部的底蛻膜螺旋小動脈也會導致痙攣或硬化,進而使遠處毛細血管缺血、壞死堆積在底蛻膜造成胎盤邊緣血腫,最終導致胎盤分離出子宮壁誘發胎盤早剝。本組研究顯示,妊娠期高血壓是誘發的胎盤早剝的主要原因占33.3%,較程志霞等的研究較低,可能與本組研究對象不夠有關。其次為催產素以及米索引產,為有效防止胎盤早剝,應注意催產素以及米索前列醇的使用劑量。

持續性腹痛以及陰道異常出血是胎盤早剝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但這些臨床癥狀并不典型,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醫生常會忽視腹痛、陰道少量異常出血及腰痛癥狀,進而導致漏診、誤診。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B超進行診斷檢查,可有效診斷一些典型的胎盤早剝癥狀,但對于一些癥狀不明顯的患者,其陽性檢出率較低,李士珍等[2],曾提示B超診斷的敏感性僅為53%。本文研究的初次陽性檢出率為47.2%,經2次或3次后增加到55.6%,因此對于癥狀不明顯的患者應動態B超檢查,反復確認并添加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若胎盤與子宮間界限模糊以及液性暗區,提示可能出現胎盤后血腫。一旦出現胎盤早剝癥狀,應盡快采取終止妊娠措施處理,根據胎盤早剝的程度、胎心是否穩定、是否出現并發癥盡快選擇分娩方式,若患者胎心正常且未合并嚴重并發癥可及時進行陰道分娩,對于重型胎盤早剝患者應立即進行剖宮產,出現DIC應立即采取子宮切除術。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采輕型胎盤早剝出現圍產兒死亡、產后出血、子宮胎盤卒中、DIC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明顯低于重型胎盤早剝患者(P

參考文獻

[1] 羅紅,羅楊. 胎盤早剝的超聲診斷分析.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9(4) : 696,F0003.

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肺血栓栓塞癥;治療;CT肺血管造影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一種疾病或綜合征的總稱[1]。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是PE的最常見的類型,是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為其主要臨床和病理生理特征。該病發病率高,病死率亦高,近年來其發病例數有增加的趨勢?,F對河南省長垣縣中醫院65例肺血栓栓塞癥的治療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5例患者中,男42例,女23例,年齡28~76歲。發病前有手術后長期臥床史25例,有高血壓、心臟病、高脂血癥史19例,肝炎病史7例,腹瀉史4例,房間隔缺損合并妊娠2例,惡性腫瘤10例,骨折4例,長期吸煙(>20年)未戒9例,不明原因2例。

1.2 臨床癥狀 胸痛61例,呼吸困難45例,咯血24例,咳嗽26例,發熱21例,下肢腫脹疼痛12例,心悸14例,頻死感4例;37例有紫紺表現,頸靜脈怒張22例,8例可聞及胸膜摩擦音,7例于發病后半個月內死亡。

1.3 診斷 依據除病史、癥狀和體征外,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常規檢查血氣分析、心電圖、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清酶學檢查、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下肢深靜脈彩超檢查、CT肺血管造影(CTPA)、磁共振成像(MRI)。

1.4 治療方法 PTE確診后應立即治療,使患者絕對臥床2~3周,胸痛重者可給止痛劑,應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和預防肺栓塞并發感染,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內科治療主要為溶栓和抗凝治療,抗凝的作用是穩定靜脈血栓,從而防止栓塞的發生或再發;而溶栓的作用則是溶解現存的血栓或栓塞。溶栓治療仍是PTE治療中最缺乏定論的問題。如果大面積PTE通過大面積阻斷肺血流而引起休克,造成患者生命危險時,深栓可以降低死亡率,是必須采取的首選治療。對于大面積PTE,介入治療是迅速有效改善呼吸循環功能。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臨床表現明顯緩解,血氣分析示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明顯改善;有效:呼吸困難、胸悶等臨床表現部分緩解,血氣分析示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好轉;無效:癥狀無減輕、血氣分析示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無改善,或患者死亡。

2 結果

65例胸腔積液中,下肢靜脈血栓25例,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19例,其他21例,經介入、溶栓、抗凝等治療后,顯效30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死亡9例。應重視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早期治療原發病,預防高危因素。一旦發病應早期積極治療,以改善預后。

3 討論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包括PTE、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PTE為肺栓塞的最常見類型。PTE發病率逐年上升,如不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其病死率高達25%~50%[2]。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包括肺血栓栓塞癥、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3]。早期正確診斷是提高肺栓塞生存率的關鍵,如果準確及時的治療,病死率可明顯下降。多年來一直認為年老、吸煙、肥胖、長期臥床、嚴重創傷、手術操作不慎、腫瘤、妊娠、感染、激素的臨床應用、心臟病及糖尿病、高血壓為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但目前高凝血栓前狀態及栓子形成綜合因子異?;钴S是促進栓子形成的重要因素,并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密切相關[4]。肺栓塞的臨床表現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多樣,輕者可完全無任何癥狀,僅尸檢時發現。在疑診肺栓塞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時,應注意呼吸頻率改變、P2亢進、竇性心動過速及各種心律失常、肺部音、不明原因的低血壓及暈厥等。

總之,必須高度重視對PTE的診斷,應綜合考慮和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早期作出PE的診斷,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一旦確診應積極進行治療,主要是溶栓和抗凝治療,對慢性肺栓塞可進行外科取栓及介入治療,最大限度地降低PE的病死率。

參考文獻

[1] 伍燕兵,楊媛華,王辰.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表現.中華醫學雜志,2003,83(3):260-261.

[2] 何建國,程顯聲.肺血栓栓塞癥的流行病學.中華醫學雜志,2002,82(24):17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河北区| 蚌埠市| 南涧| 明水县| 宁南县| 武宣县| 钟祥市| 清原| 乐安县| 迁西县| 合阳县| 双江| 丽水市| 利津县| 鄂州市| 普宁市| 都安| 绥宁县| 大安市| 洛隆县| 宁蒗| 武强县| 子洲县| 晋中市| 辉南县| 巴青县| 桓台县| 绥化市| 彭水| 敖汉旗| 务川| 和林格尔县| 天门市| 财经| 临洮县| 新丰县| 阿鲁科尔沁旗| 绥阳县| 城步|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