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新入職 教師 培訓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179-01

2010年我國開始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與此同時,語文課程改革也已經走過十年,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即將頒布。如何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師培訓的質量,尤其是如何培訓好新入職的初中語文教師,使其快速成長為骨干教師,一直是困擾培訓者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本文將結合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培訓的實際狀況,針對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五年內)的培訓課程,著重分析和探討培訓的課程體系和培訓模式。

一、目前初中語文教師培訓的狀況

(1)受傳統經典教學體系的束縛。(2)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3)教師在傳統教學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習慣工作方式。

二、面向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的五年內培訓課程分析

(一)明確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五年內的培訓任務

要有現實針對性,不回避學科教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現階段教師培訓必須針對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科教學出現的實際問題,把培訓重心由課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轉移到學科教學研究上來,切實提高教師以實際教學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素質。

(二)全面、合理地設置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五年內的培訓課程

教師是課改的核心人物,只有提高教師的水平,課改的目標才能實現。因此,必須加強師范生的培養和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即加強和深化教師教育。在教師教育工作中,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改革,已成為世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共同特征。在目前的基礎教育改革中,為使課程改革能夠落到實處,強調教師在改革中的作用,要求教師實現專業化。教師的專業具有雙重專業性,即學科專業與教育專業的結合。它要求教師既要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也要掌握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擔當起課程改革的重任。

既然已經明確了對語文教師的培訓任務,在培訓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多年來各級各類的培訓部分都進行過各種嘗試,其中《1992年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師職務培訓方案》極具代表性。早在二十年前,在新課程改革還處于醞釀之中時,《方案》就已經從教師修養、教育理論、教育教學實踐研究、專業知識與技能和教育科研等五個方面設置了詳細具體的課程,以“選修”和“必修”兩種形式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參加培訓,在這個《方案》的要求和指導下,上海市中學語文教師的素養快速提高。現將《方案》中設置的課程收錄如下:1.教師修養:新時期教師修養。2.教育理論: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目標與方案、教學論的現展、中學語文教學名家評價。3.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學生心理咨詢、中學生職業指導、中學語文課堂優化教學研究、作文訓練方法研究、語文學習方法指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文學名著》導讀指南、初中文言文教學研究、寫作心理初探、閱讀心理初探。4.專業知識與技能:書法,文學評論,影視評論,演講與辯論,文史工具書的應用,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古代詩文鑒賞,中國當代文學的閱讀與欣賞,外國現、當代文學的閱讀與欣賞,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閱讀指導,現代文比較閱讀,臺灣文學簡介,農村實用技術。5.教育科研:教育科學研究基礎、中學語文教學專題研究指導。

該培訓方案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為主要目標,是體現超前意識的,是能適合當時上海市的情況和要求的。教師職務培訓工作的超前意識又是受著教育體制、教育教學規律和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制約的,要著眼于未來,立足于當前,超前意識和課程內容的針對性、適應性、實踐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密切結合,這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過去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教學技能的定義中都強調“技能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設定教學技能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從《方案》和《課程計劃》中不難發現,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應該是對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的培訓重點。

綜上所述,隨著修訂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新一輪的教師培訓也即將開始,作為未來語文教學界的新生力量,對初中語文新入職教師的培訓任重道遠。在培訓時,一方面要把培訓重心由課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轉移到學科教學研究上來,切實提高教師以實際教學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利用新興的培訓模式使教師真正地“樂于培訓,樂在培訓”。

【參考文獻】

[1]王等著.智慧型教師的誕生.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

[2]郭友主編.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3]劉華.觸及學科教育根本,提高語文教師培訓實效.語文建設,2011年,第3期.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第2篇

2、小學富余學科教師轉崗擔任幼兒教師培訓

3、高中教師遠程研修

4、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第一、組織教育技術校本培訓,培訓人數986人。

第二、組織教育技術遠程培訓,已報名2375人。

5、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訓

制定《霞浦縣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縣級培訓方案》,組織實施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分集中學習、遠程學習、崗位實踐、總結提高四個階段進行。2011年7月11日-19日組織開展第一次集中培訓。

期 次 學 科 培訓時間 培訓對象

培訓人數第一期小學語文7月11日下午-13日上午沙江、溪南中心小學語文教師

121第二期小學語文7月13日下午-15日上午三沙、下滸、鹽田中心小學語文教師 132第三期小學數學7月15日下午-17日上午牙城、北壁中心小學數學教師 122第四期小學數學7月17日下午-19日上午松港、長春、柏洋中心小學數學教師 115第五期初中英語7月12日-13日農村初中英語教師 125第六期初中語文7月14日-15日農村初中語文教師131第七期初中數學7月16日-17日農村初中數學教師136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第3篇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09年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省級培訓工作的通知》,經研究,決定于年內組織開展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第二階段培訓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對象和培訓人數

培訓對象為全省縣城以下義務教育階段具有相應教師資格證書的英語教師。今年,初中以初二任課教師為主,小學以中年級段任課教師為主。近兩年參加過同類省級培訓的一般不再選派。

今年全省計劃培訓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師1萬名,其中小學英語教師3000人,初中英語教師7000人。各地培訓名額原則上依據《江蘇省中小學教職工信息管理系統》2008年統計數據按比例分配(見附件)。培訓機構按照保證質量、就近參訓的原則并參考近年來培訓效果反饋情況確定。

二、培訓內容和課時安排

本次培訓安排在暑期進行,時間7天計56學時,計入繼續教育學時。培訓主要內容包括:1.結合實際教學,更新教學理念。2.分析教材,了解編寫意圖、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各單元、板塊的結構與功能。3.教材教法,就某一單元的所有板塊作詳細教法和備課指導(小學以四年級為主);以某一單元為例,對單元內各板塊課型示范剖析,指導教學組織(充分利用錄像課、示范觀摩課或實際案例進行剖析);以某一完整的課堂實錄或公開課,結合新課程新理念進行說課評課交流。

三、培訓經費

為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此次培訓經費(包括培訓費、教材費、食宿費等)全部由省教育廳承擔,我廳按1050元/人的標準撥付培訓經費。培訓講義編寫和視聽材料等費用按50元/人另行撥付。各培訓機構不得向教師收取任何費用。

五、培訓要求

請各市根據分配名額做好學員選派工作,分派到兩家以上培訓機構培訓的,應分別造冊,部分人數較多的地區可指派專人跟班管理。學員名冊直接寄送相關培訓機構。各地要結合省級培訓工作,在省幫扶培訓的同時,按照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的職責分工,重點加強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

請省教師培訓中心結合去年培訓工作認真修訂培訓講義、豐富視聽材料;加快學員網上注冊和問卷調查系統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培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請省電化教育館負責做好網絡課程的技術指導和后期制作工作。

請各培訓機構接此通知后主動與相關教育局聯系,確定具體培訓時間,并及時(不少于開班前15天)將培訓方案以書面和電子文檔形式寄送省教師培訓中心(*市北京西路77號130信箱,郵政編碼:210013,聯系人:*,聯系電話:025-83758178,電子信箱:sxzxshj@)。省教師培訓中心要逐一審核培訓方案,將修改建議反饋相關機構。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第4篇

過去的一學年,我區緊緊抓住師資隊伍建設不松手,致力于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教師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一年中,我區共培訓在職教師4826人,其中高中教師486人,職高教師241人,初中教師1263人,小學教師2265人,幼兒園教師465人,幼兒園園長71人,小學校長35人,全員培訓任務~完成。此外,我們還對191名新教師進行了為期10天的崗前培訓,對225農村教師進行了學歷提高培訓,完成了市級骨干115人、省級骨干25人的送培任務。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制度

為實現我區基礎教育二圈層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職業教育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發展目標,我們在學年初明確提出了我區教師培訓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為載體,立足校本,覆蓋全員,充分發揮各級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引導教師把新的課改理念轉化為常態下的課堂教學行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這樣的工作思路下,全區教育系統廣大干部教師深刻認識到了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實現我區新的教育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歷的形式落實校本研修工作,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制度在我區已初步確立,有效地規避了校本研修的風險,教師教育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訓機制,完善了評價制度

1、為提高培訓質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幾年的培訓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要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教育行政部門必須為培訓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區教育局近年來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對學校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出臺了《xx區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細則》、《xx區中小學校本研修考核細則》等工作規范,要求學校做好五個方面的保障:第一,機構保障。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校長牽頭,教導處或教科室主管并由專人負責;第二,制度保障。學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制訂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月考、期總評,并與評優評先晉級掛鉤;第三,文化保障。學校以校長為首帶頭學習帶頭舉辦講座,創設共生的校園文化,讓每位教師都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使其不斷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經費保障。學校每年都把教師培訓經費列入預算。龍泉實驗小學、龍泉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部,初中部還對教師培訓經費進行了分類使用,只要教師外出學習都極力支持。學校也千方百計為老師尋找和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航天中學、龍泉中學、同安中學、洛帶中學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師外出培訓或請專家到校進行專題研究培訓就達數萬元。大興小學一年為教師訂閱學習用書達4000元以上。各學校都投入了資金加大了培訓力度;第五,技術保證。利用校內外的一切可能調動的技術資源,加強與校外有關專業機構的合作,為教師上網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學校努力做好了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開展。

2、建立了有效的評價機制

過去,我們對教師培訓的考評過于刻板,影響了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為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我們從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研究培訓機構和學校三個層面對教師教育評價機制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進,讓教師自主選擇,自主發展,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從根本上改變學校內的組織文化、結構和領導角色,實現文化重構,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狠抓過程管理,突出培訓實效

1、確定了教師教育的工作重點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現行的師資培訓忽視教師實踐性智慧的提升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軟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悟出基于學校實際,基于教師實踐才是師資培訓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為突出培訓實效,我們確定了我區師資培訓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師培訓兩個工作重點,初步實現了區教育局組織領導、區教研室專業引領和教師研修學習的教師教育實施策略。

第一、區教育局組織領導。區教育局建立了以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寧旺成同志為組長的師資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推進校本研修制度的有關文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狠抓過程管理,把師培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獎勵先進,從評價激勵、督促協調和制度保障三個方面強化對教師教育的組織領導。

第二、區教研室專業引領。區教研室緊緊圍繞推進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個核心制訂了相應的操作實施方案,大力開展網絡教研,整合力量對教師進行專業引領,融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于一體,把區教研室建成資料資源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

第三、學校行動跟進,教師主動發展。我們要求各校從校情出發,從教師培訓需求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針對本校亟需解決的教育教學具體問題,發揮本校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并借助外腦開展以教育行動研究為主要形式的各種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活動,研究課程的有效實施,營造研究氛圍,關注制度創新,逐步形成以教學研究為中心的教師教育運行機制。

(二)充分發揮教師自主學習能動作用

在實踐中我們把教師繼續教育的著眼點放在解決好教師的學習問題上。區教育局在本學年度教師教育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六個一活動,引導教師在學習培訓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識,方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二,變革學習方式。一是要主動學習,把學習視為一種樂趣,更是一份責任,把它作為所從事的事業和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自覺自愿地去學習。二是學有特色。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習掌握已有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創新知識,更新技能。要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觀察和思考問題。三是要求結合實踐的學習。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對原有知識進行再認識,不斷總結,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行為,從而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帶著問題學。要求教師把學習看成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去對待。善于將所遇到的問題整理歸類,去分析,去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第三,不斷改進學習手段。《龍泉教育》網的建立為教師的學習與交流提供了平臺,建立起了教研員與教師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交流互動的全新機制。教師通過《龍泉教育》網進行合作學習的氛圍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進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師培訓的操作辦法

1、充分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提出指導性意見,幫助學校和教師確定目標。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找準培訓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訓中,以學員的需要為中心,力求解決被培訓者的實際需求和問題。使教師知道知識和技能對他們是重要的,是能夠用于他們實際工作的。教師則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確立自己的側重點,形成適合自己特點的內容體系。

2、轉變角色,關注個體,重視教師的能動性。

我們開展的一系列培訓活動中要求培訓者成為引領者、幫助者、指導者、合作者和催化者,關注學員的需要和期望,正視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儲備,允許他們在培訓過程中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校制定培訓規劃、計劃時,既規定學校培訓的總體目標,基本要求,又給教師富有較為寬泛的自我發展空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個人學習計劃。

3、預設有效的問題,注重培訓的實踐性

在上一學年度培訓結束后,我們要求各校進行對教師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總結,找出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設想。同時,區教研室每周兩天深入學校了解教育教學情況,了解教師培訓的問題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規劃時,我們要求培訓者要不斷地向教師提出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使教師處于激活狀態,進行獨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訓中運用互動式的問題,注重調動參與教師的熱情,進行了有效的雙向溝通,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保持樂觀的學習狀態。我們在工作中還特別注意強化教師的自我評價意識,幫助教師根據新的課改理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批判性反思,通過自我評價改進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

4、創設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資源。

在各級培訓中我們十分強調為教師的學習創設一種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圍。培訓者與被培訓者始終處于一個平臺,培訓者作為平等之中的首席發言人,與教師充分交流,實現經驗共享。為充分挖掘教師在學習中的集體智慧,培訓者總是充當激發者、促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給教師貼是與否的標簽,讓教師在培訓中享受著自我評價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校教師通過相互學習將集體研究成果上傳到《龍泉教育》網與全區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薦到龍泉《課改在線》上進行刊登。

初中教師培訓方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送教下鄉 培訓模式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16

Practical Thinking on Xinjia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MENG Xiangrui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Education training" as a new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Xinjiang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n Xinjiang have had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mp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oposed centralized training down, watch demonstrati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general education training, project learning, etc. sent to teach the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education training" to send anything, how to send, who will send three core issues to provide prac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education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育部、財政部自2010年起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11年起開始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培計劃”在疆實施幾年來,不僅有效提升了新疆農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進一步推動了新疆各級各類高層次、高水平教師培訓項目的開展,充分發揮了“國培計劃”項目的引領和輻射作用。2013年,“國培計劃”――南北疆邊遠貧困縣送教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拉開了新疆“國培計劃”送教培訓的序幕。自2013年至今,新疆師范大學已完成了喀什地區、塔城地區、哈密地區、昌吉州、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地區等近20個市、縣的送教培訓工作,培訓人數近萬人。“送教下鄉”這一培訓形式的引入不僅為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更從實踐層面上向廣大培訓者們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命題,即“送什么”、“怎樣送”和“誰來送”的問題。文章在總結新疆師范大學2013和2014兩年來“國培計劃”送教培訓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多種送教培訓運作模式和相應實施策略,以期為廣大送教培訓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觸角。

1 “送教培訓”的內涵及意義

“送教下鄉”這一提法作為一種“教師培訓模式”話語,最初是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域中提出的,不同學者對“送教下鄉”的定義雖然各有側重,但其實質內涵具有共通之處。所謂“送教下鄉”是指:有關院校或部門遴選、組織優秀專家團隊赴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采用多種形式在當地開展培訓活動,旨在傳遞、傳播、展現先進、優質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驗和方法等,從而促進當地參訓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和能力的提升。“送教下鄉”既是一種師資培訓方式,更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教師培訓工作者們多用“送教培訓”來指代“送教下鄉”這一教師培訓方式,并不斷創新送教模式,以提升送教培訓的實效性。

新疆實施“國培計劃”送教培訓工作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新疆和內地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教育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培計劃”送教培訓對于新疆農村教師來說是一種重要、有效的師資培訓方式。有學者很早就提出送教上門應成為邊遠地區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①“送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農村學校經費短缺、農村教師交通不便、工學矛盾等問題,還能夠提高培訓率,進一步推進農村課程改革、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送教”送去的不僅僅是教育觀念、理念、技術,也是一種優秀教育形象和精神、優質教育形態和風貌的展現,送教活動為城鄉教師搭建了一個互動交流的良好平臺,促進了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形成,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經驗得以共享。此外,送教調研可以作為“國培計劃”集中培訓之后一種有效的后續跟蹤指導方式,以進一步了解學員訓后成長狀態、強化培訓效果,反思培訓方案,推動培訓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協同創新、齊抓共管。

2 “送教培訓”運作模式

“送教培訓”的三個核心問題是:送什么、怎樣送,誰來送;“送什么”是送教課程內容的設置與安排問題,“怎樣送”是送課形式和方式問題,“誰來送”是送教專家團隊構成問題;這三個核心問題是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命題,而是互為根據,相互聯系的。近幾年來,新疆師范大學在實施“國培計劃”送教培訓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和創新,圍繞“送教培訓”的三個核心問題探索出了幾種“送教培訓”運作模式,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2.1 集中培訓下移

所謂“集中培訓下移”指的是將設計好的、系統的短期集中培訓整體帶下送教地區,包括課程內容、送教專家團隊、學習材料等。“集中培訓下移”送教培訓模式與常規化的短期集中培訓項目操作模式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是教學環境的不同,“集中培訓下移”意味著培訓地點轉移到了送教地區,因此送教培訓方案的設計就必須考慮當地學員培訓需求和當地實際條件,不切實際的直接下移往往會影響培訓效果;二是送教專家團隊的構成不同,為了使培訓院校與當地教育部門形成教育合力,充分開發、挖掘當地優質教育資源,承訓院校可以從當地遴選部分一線優秀教師,加入送教專家團隊,形成研修共同體,對課程方案進行集體研討、改進,以促進較強實效性課程方案的生成;三是培訓任務設計不同,“集中培訓下移”使得新疆當地本土化、個性化的培訓特色更加凸顯,培訓方案設計者在設計培訓任務和活動時應關注地區教育特色,著力體現培訓任務的本土化意義和價值,如新疆師范大學在幼兒教師送教培訓中開展了以“大美新疆”為主題的幼兒園玩教具制作比賽,以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訓、以賽促用的目的,進一步豐富實踐性課程的內涵,凸顯新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

2.2 示范觀摩

“示范觀摩”指的是組織、遴選、邀請曾參加全國、省、市優質課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中青年教師在送教地區進行現場示范課和觀摩教學活動,并通過專家評課、同課異構、議課辯課等形式進一步研討、總結和反思課例,是一種基于學科的送教培訓模式,它往往與送教專家的專題講座緊密結合。新疆中小學送教培訓主要學科涉及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漢語、小學科學、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初中漢語、初中英語8個學科,圍繞這些學科,新疆師范大學采取了“1+1”模式組織、遴選送教專家團隊(即每個學科選派1名高校課程論專家或中小學優秀教研員和1名優秀中青年教師),各學科送教團隊隨后與送教地區教研員、授課教師進行溝通,采取“菜單自選”式選課方式,讓當地教師自主選擇“同課異構”的課題和“專題講座”的主題,并通過同課異構、議課辯課、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對課例和前沿學科教學理念進行解讀分析,旨在切實提升當地教師學科教學能力。“示范觀摩”運作模式不僅能緊扣當地教師學科教學需求,還有助于“優質課例”的生成,對于送教者和參訓者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經驗分享和互動。

2.3 教研活動

“送教培訓”也可以教研活動的形式送課,如交流座談、研討課,小課題研究等,這種送教培訓模式對于送教專家的要求相對比較高,送教專家需具備較強的專業引領能力,并能夠建立一種長效機制,為送教后的持續跟蹤和指導提供平臺和路徑。教研活動的運作模式有利于當地參訓教師與送教專家進行深度交流,從而建立“以研促送”的良好工作氛圍,有助于形成豐富的教研成果,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真正達到送教下鄉“送到一堂課,帶到一個面”的目的。②

2.4 通識培訓

“通識培訓”運作模式主要通過不同主題的專題講座,采用案例分析、教育敘事、經驗分享,游戲體驗、心理按摩、現身說法等形式對當地參訓教師進行專題培訓。“通識培訓”的培訓成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理念的增長和樹立,精神的引領和影響,情感的點燃和激發,其培訓面是最廣的,即,可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背景的參訓教師中開展送教培訓。送教課程內容的設計和送教專家的遴選是“通識培訓”的關鍵環節;要適應新疆當地不同學科教師的需求,其課程內容設計應涵蓋師德修養、民族團結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專業知識與理念、校園文化建設與班級管理等課程模塊,以盡可能滿足當地參訓教師多樣化的需求。

2.5 項目學習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總體要求,根據英特爾 未來教育項目課程內容和參訓對象的實際情況,新疆師范大學在2014年“國培計劃”中小學送教培訓中植入了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核心課程(V10)主講教師培訓課程,培訓借助網絡技術的有效運用,旨在通過6天基于問題、基于反思的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切實提高當地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英特爾 未來教育項目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全球教師專業化發展計劃,它旨在幫助職前、在職教育工作者學習如何更好地將信息技術和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促進21世紀技能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的開展,對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英特爾 未來教育項目學習模式在“國培計劃”送教培訓中的植入有效擴大了培訓受益面,使得不同學科背景的參訓教師都能夠通過項目學習的模式掌握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科學的決策教學方案,并對方案進行有效評估,獲得了送教地區參訓教師的好評。

3 關于“送教培訓”實效性的思考

3.1 有效溝通和反復溝通相結合

與當地送教地區相關負責人前期的有效溝通是做好送教培訓工作的前提,承訓單位或部門應針對送教內容和方案、場地和時間、安全管理、學員需求等方面與當地有關負責人、送教專家進行多次溝通,并著力關注細節問題,如場地設備、橫幅、開班和結業安排、出行方式、專家上課要求和所需材料等,力求以精細化溝通助力高效化的管理。前期的有效溝通是送教培訓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實施過程中的反復溝通是促進實效性培訓的重要保障。

(下轉第82頁)(上接第33頁)

3.2 及時總結與持續性反思相結合

送教培訓的成效如何,不僅取決于聘請專家的水平、課程的設置、培訓活動的安排,參訓學員的全情投入,更與培訓者和送教地區參訓學員的總結反思效果是分不開的。通過短暫的送教培訓時間企圖解決參訓教師的所有困惑和問題是不現實的,正如多爾所說:“課程不再是被視為固定的,先驗的跑道,而成為達成個人轉變的通道”,③送教培訓便是一個幫助教師轉變行為和觀念的通道,它給送教地區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經驗、現代教育技術,還有新的培訓方式和優秀教師的形象和精神。④由此,送教地區相關負責人應及時組織參訓教師對送教活動進行反思、總結,形式可以是座談交流、教研活動,創新課等,力求使參訓教師通過多樣化實踐交流平臺將送教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承訓單位或部門應及時組織送教團隊(包括送教專家和送教工作人員),通過經驗分享、頭腦風暴、小組研討等方式開展“送教總結暨表彰大會”,以便對好的送教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和分享,對優秀的送教工作者進行表彰,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3.3 構建長效送教機制

“送教下鄉”是幫助薄弱學校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各級教育部門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一種有效培訓方式,⑤“送教培訓”要想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來保證送教工作的后續開展。這種長效機制主要體現在培訓制度、培訓文化、“三位一體” (培訓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教師培訓管理機制的構建和培訓研究成果的生成上。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應高度認識送教工作深遠的社會意義,不能用任務觀點來對待送教活動,要從聯系和發展的角度看待送教工作,并將送教工作視為一種高校與基層學校建立戰略合作友好關系的平臺,從而促進新疆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共同體建設和持續發展。

注釋

① 席運動.送教上門應成為邊遠地區繼續教育主要形式[J].繼續教育,1999(2):56.

② 韓永平.關于送教下鄉活動的若干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2(10):12-13.

③ 小威廉姆E.多爾著.后現代課程觀[M].王宏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红安县| 天等县| 阿荣旗| 息烽县| 隆昌县| 临沭县| 武威市| 德庆县| 吉林市| 文昌市| 拉孜县| 桃江县| 奇台县| 专栏| 平阴县| 牙克石市| 孟州市| 台前县| 登封市| 雷波县| 阿克苏市| 镇江市| 肥西县| 南昌市| 顺昌县| 玉山县| 红河县| 民乐县| 东兰县| 嘉定区| 淮南市| 科尔| 广汉市| 湄潭县| 德昌县| 海阳市| 通城县| 伊金霍洛旗| 永胜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