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網絡市場的定義

網絡市場的定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網絡市場的定義

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第1篇

“我肯定不后悔。無論從戰略的角度說,還是從盈利的角度說,出售Engenio都是一個十分正確的決策?!盇bhi Talwalkar表示,“大數據與服務器、存儲、網絡等密切相關。我們的產品在服務器產品中的滲透率達70%,在存儲方面達50%,在移動網絡方面也有很高的滲透率。這是我們在大數據業務方面的一個天生優勢。同時,為了應對大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我們還會采取一些新的策略,關注一些新的技術,比如通過閃存技術提高IT基礎架構的性能和效率等。”

閃存市場爭第一

大約一年前,LSI開始涉足閃存市場。經過短短一年時間,LSI已經排名PCIe閃存市場第二。LSI擁有非常豐富的閃存產品線,覆蓋SSD和PCIe閃存。另外,LSI在服務器和存儲技術、應用方面擁有多年經驗,知道存儲系統與服務器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適應數據的快速增長,達到最佳的應用效果。

2011年,LSI收購了閃存控制器廠商SandForce?!拔覀冋J為,無論是SSD還是PCIe閃存,未來都有極大的增長潛力,收購SandForce可以提升我們在閃存技術方面的水平和市場領先性。”Abhi Talwalkar表示,“收購之后,我們在SandForce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量研發,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閃存的銷售收入?!?/p>

與已經十分成熟的機械硬盤市場不同,閃存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雖然進入閃存市場的廠商越來越多,用戶對閃存產品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但是閃存市場仍處于一種沒有統一的零散狀態。對于LSI來說,硬盤與閃存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Abhi Talwalkar表示:“目前,我們在硬盤市場上的占有率約為33%。硬盤市場未來還有增長空間,所以我們要不斷擴大現有的市場份額。在SSD方面,我們今年的出貨量將達到5500萬件。未來兩三年,我們希望出貨量還能再增加30%~40%。我們的目標是SSD市場排名第一。”

市場上的某些閃存廠商,其產品線比較窄,而且倚重某幾個行業或某幾個大客戶,這造成了其閃存業務的劇烈波動。LSI則采取了全面發展的策略:一方面不斷豐富閃存產品線,另一方面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多種部署和應用方式。Abhi Talwalkar強調說:“我們與服務器廠商保持了幾十年密切合作的關系。我們可以讓服務器廠商以更優惠的價格、更便捷的方式獲取我們的閃存產品。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深化分銷渠道的建設?!?/p>

LSI擁有一個名為MegaRAID的產品,它在同類產品市場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LSI將MegaRAID與閃存產品結合起來,能夠為服務器廠商提供一個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適合非常廣泛的應用。Abhi Talwalkar認為,LSI在產品上的無縫整合能力是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這也是LSI能夠在閃存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關鍵是提升利用率水平

現在,很多人熱衷于談論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軟件定義的存儲、軟件定義的網絡等概念,而未來談論的話題很可能是軟件定義一切。軟件定義將給整個IT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數據中心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如Google、百度、騰訊、Facebook等建立的大型數據中心;另一類是傳統企業,包括大量中小企業擁有的數據中心?;ヂ摼W公司數據中心的IT資源,包括計算、存儲等,通常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平均水平可以達到80%~90%,而傳統企業的數據中心IT資源的利用率通常只有50%左右。隨著業務的增加,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數據中心用戶在能耗、運維成本等方面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不斷提升數據中心IT資源的使用率和靈活性成了最迫切的需求。

Abhi Talwalkar認為,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就是要解決數據中心的復雜性、IT資源利用率低等棘手的問題,將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池化,在此之上構建一個數據中心的統一管理層,從而提高企業數據中心的利用率和靈活性?!癡Mware的產品可以提高服務器的利用率,而提升存儲和網絡的利用率則要靠像LSI這樣的公司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來實現。未來5~10年,傳統企業的數據中心IT資源利用率也可以達到80%~90%?!盇bhi Talwalkar表示。

LSI不做數據中心管理軟件,其產品主要集中在RAID和緩存領域。因此,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領域,LSI的策略是與那些數據中心管理軟件廠商進行合作,為其提供芯片,使得軟件解決方案能夠達到最佳的應用效果。

Abhi Talwalkar認為,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市場上,廠商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像VMware、IBM這樣的公司,它們可以提供軟件解決方案;第二類是硬件系統廠商,包括大量OEM,主要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等硬件設備;第三類是芯片供應商,包括Intel、LSI等。這三類廠商中,硬件系統廠商承受的壓力最大,它們必須解決好硬件產品商品化這個問題,這是實現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的關鍵。

記者手記

LSI“逆成長”的秘密

最近幾年,受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許多IT廠商的增長放緩,企業用戶的IT預算也呈下降趨勢。但在過去三年中,LSI公司卻實現了“逆成長”,其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接近20%。

Abhi Talwalkar認為,LSI的健康成長主要得益于抓住了一個新的機遇:與日俱增的數據對存儲和網絡產生了強大的需求,這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有直接促進作用。專注于半導體領域的LSI正是抓了這個機遇。

歷史上,LSI也曾有過動蕩期,比如2005年,整個半導體市場不景氣,LSI公司的財務也出現了問題。正是在那個時候,Abhi Talwalkar火線加盟LSI,并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出售了一些非核心的業務,使得公司重新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今天,面對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新挑戰,Abhi Talwalkar將采用什么樣的策略,以確保LSI的穩定增長呢?

“八年前,我之所以對LSI進行‘大手術’,是因為當時LSI的業務線眾多且條塊分割,許多業務的市場占有率排名頂多是第三或第四,公司收入的增長忽高忽低,很不穩定?!盇bhi Talwalkar回憶說,“我當時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就是重點做好存儲和網絡。依我的判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數據和網絡流量將會持續增長,而存儲和網絡正好有更多用武之地。”

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第2篇

走訪各家展臺,音頻產品的IP化趨勢越來越明朗?!皬娜ツ甑浇衲?,短短一年時間,IP音頻技術越來越多地被市場接受,各個廠家也在推出IP技術相關的產品”,博世產品經理許培明表示,“但在會議產品細分市場,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的IP會議系統。作為會議產品的領導品牌,我們要做的就是推出一個標準化的樣板,為網絡時代的會議系統做出全新的定義?!?/p>

博世在今年的InfoComm China上推出的DICENTIS會議系統就承擔了網絡時代會議系統的定義者這一角色。

去年展會上,博世的DICENTIS無線會議系統全球首發,為滿足企事業單位、高端會議室酒店等的會議室需求帶來了全新的無線產品。其最令人關注的是采用標準WiFi技術,兼容2.4/5 GHz無線網絡,并以出色的系統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為會議室市場帶來了全新的無線會議體驗?!癉ICENTIS以來,在歐美,中國各個地區的市場反響都相當好?!辈┦廊驎h產品總監Lars van den Heuve說道,“在無線產品的基礎上,博世繼續擴展IP會議系統的產品范圍,使得具備基本功能的有線發言討論設備也可應用于基于IP網絡的會議系統中。因此,博世將包括DCN multimedia 以及DICENTIS無線會議系統在內的所有基于網絡IP技術的產品家族統一為DICENTIS產品系列。并同時四款有線會議討論設備。通過這一舉措,DICENTIS會議系統產品系列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會議解決方案?!?/p>

從博世會議系統的發展戰略來看,一方面,博世會議系統產品這些年一直在往網絡化方向轉型,DICENTIS多媒體討論設備針對行業內最為復雜的應用需求而設計,整合DICENTIS系列之后,就可大大拓展整個網絡IP會議系統的應用范圍,使得DICENTIS系列產品可以滿足市場上的大部分用戶需求。

另一方面,IP化是未來會議系統發展的必然方向。DICENTIS的無線和有線產品并不是作為一個整體產品線來,而是將DICENTIS multimedia擴展為更加完善的系統解決方案。

作為行業領導者,博世產品線的布局在傳遞一個強烈的市場信號:IP將成為未來會議系統的主流趨勢。那么,DICENTIS會議系統究竟如何定義IP會議新標準?

許培明表示:現階段,市場上還沒有真正完全基于網絡通訊協議的會議系統產品,博世一直致力于將新的技術應用到會議產品中,使公司的產品具有技術領先性,同時又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之所以說 DICENTIS為業界定義了IP會議新標準,與數字會議系統相比,它具有與生俱來的諸多優勢,比如網絡系統的架構都是自由拓撲,網口都是即插即用,網絡化會議系統都有嚴格的加密,通信安全可以完全得到保障,系統具備完善的冗余機制,開放兼容Dante等行業通用協議標準。

其實,早在多年前,博世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的會議系統市場狀況。從2009年開始,就致力于OMNEO平臺的開發,整合Dante音頻通訊協議,以及OCA控制協議。如今,IP化趨勢已經成為業界共識,OCA通訊協議也已被定義為AES7.0國際標準,博世要做的不僅僅是從技術上保持領先,更多的是從產品的用戶體驗,客戶需求出發。在采訪中,博世全球會議產品經理 Roel Verheggen多次強調:博世在會議設備研發和設計上的努力從未止步,工匠精神是德國產品的最優秀的基因。

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商業模式;構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對商業模式的研究熱潮始于20世紀末期的互聯網創業潮。互聯網興起之后,涌現出許多新的公司經營模式,同時網絡經濟條件下,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業務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業重新考慮競爭優勢的來源、結構以及過程,這使商業模式受到了從業者和投資家的廣泛關注。

人們認識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必須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業模式,并隨著企業內部和外部條件的不斷變化而變化,才能獲取持續的競爭力,從而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許多知名的商業雜志和管理期刊,已經廣泛使用商業模式這個詞語,來陳述成功企業的經營典范。盡管“商業模式”被廣泛提及,它卻缺乏一個明確公認的概念體系。業內人士對于他們所說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含義以及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等關鍵性的概念問題,并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認識,商業模式似乎什么都是、無所不包,這使人們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一些混亂,從而削弱了其對企業經營的指導意義。

本文擬通過對商業模式基本概念等相關文獻的考察,對商業模式的定義和構成要素等關鍵問題進行綜述,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些基本概念進行簡要分析。

二、商業模式的定義

商業模式從全新的角度來考察企業,是一個正在形成和發展中的新的理論和操作體系,因此在相關的文獻中,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商業模式的定義。根據研究者們定義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筆者將其概括為三大類:財務角度的定義、系統角度的定義和戰略角度的定義。

1.財務角度的定義

Hawkins (2001)將商業模式描述為企業與其向市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之間的商業關系,認為商業模式界定了一種可行的成本/收入結構,使公司可以憑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與此類似,Elliot (2002)的定義同樣關注了商業關系和成本/收入流,認為商業模式明確了商業投資中不同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參與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狀況以及收入流。

Rappa (2001) 則將商業模式定義為公司通過創造收入而維持自身生存的商業方式,認為商業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過明確自己在價值鏈中的位置賺錢。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樊綱也認為“賺錢了才是商業模式”。

2.系統角度的定義

Paul Timmers(1998)將商業模式看作是由產品、服務和信息構成的有機系統,并對商業模式做出了如下定義:“一個產品、服務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對商業活動及其作用的描述”、“對不同商業參與者潛在利益的描述”、“對收入來源的描述”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Amit和Zott (2001)則進一步以網絡為中心對商業模式進行研究。他們將商業模式描述為:為了開拓商業機會而設計的交易活動各組成部分的組合方式。在他們的框架中,詳細描述了通過公司、供應商、渠道和顧客的網絡協作來實現交易的方式。為了定義商業模式,Tapscott和 Ticoll (2000)還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網絡的商業,代表了一種供應商,渠道,商業服務的提供方,設備供應商,以及顧客都以網絡作為主要的溝通和交易手段的獨特的系統。

3.戰略角度的定義

Magretta (2002)認為商業模式是“解釋企業如何運作的故事”,將商業模式定義為“一個企業對如何通過創造價值,為客戶和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所有參與者服務的一系列設想”。她認為對商業模式的理解應包括對參與者及其角色的識別,對價值的認識,以及對市場運作和市場關系的把握。Magretta將商業模式創新與價值鏈理論相結合,認為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對現有價值鏈的調整,即對價值鏈中的兩類基本活動(一類是與制造有關的商業活動,另一類是與銷售有關的商業活動)的創新。此外她還進一步區分了商業模式和戰略的概念,指出商業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個部分如何作為一個體系相互協調,而戰略描述的是影響績效的關鍵要素。

清華大學雷家肅教授也從戰略角度給出了定義,他認為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在一個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商業流程中,將最終的商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并收回投資、獲取利潤的解決方案。企業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復運用,進行集成與整合,從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統”。

4.總結

從以上定義不難看出,現有商業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的差異,前兩種角度的商業模式定義都是突出強調了商業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戰略角度的觀點則比較全面地提出了商業模式的內涵。綜上所述,本文對第三種觀點的定義進行整合,提出如下商業模式定義:

商品社會里的任何一個商業組織,都有其特定的商業活動業務流程,這一業務流程匯集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最終將增值的商品和服務傳遞到客戶,并產生每個組織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收益。這一與每個商業組織相聯系的業務流程和其核心環節的抽象,就是它的商業模式。

三、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

與對商業模式定義的研究類似,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淺程度和嚴密度上差異較大的研究結果,提出了多種商業模式構成框架。根據各構成框架的出發點和研究重點不同,本文從整體上將這些構成框架概括為3類:一類以價值創造為研究重點,一類以網絡為中心,另一類則以市場為出發點。

1.以價值創造為研究重點的商業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從商業模式是企業為了從技術中獲取價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構的認識出發,認為是商業模式概念與錢德勒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安索夫等的戰略管理、波特的競爭戰略等理論一脈相承,因為這些理論關注的焦點都是如何將企業的經營機會及威脅聯系起來,從而極大限度地獲取技術提供的價值。他們通過案例研究說明企業通常傾向于對適合其商業模式的技術進行投資,而對于不適合其商業模式的技術則不會投資。這是因為商業模式決定了以多大的成本、從何處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業模式框架下對技術投資進行評價。因此,他們將商業模式視為“技術開發和價值創造之間的協調和轉換機制”,并通過界定商業模式的6項主要功能來揭示商業模式組成要素,認為商業模式應該具備如下的6項功能:(1)明確價值理念;(2)識別細分市場;(3)界定公司內部價值鏈結構;(4)定義成本結構和潛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價值網絡中的位置;(6)明確陳述競爭戰略。

Afuah和Tucci (2003) 的研究同樣是以價值為中心,并考慮參與者的價值創造。他們認為,商業模式應該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向顧客提供什么樣的價值,向哪些顧客提供價值,怎樣為所提供的價值定價,由誰收費,在提供價值時采用什么樣的戰略,怎樣提供價值,以及怎樣通過提供價值維持競爭優勢。他們所描述的商業模式包括如下組成部分:顧客價值,范圍,定價,收入來源,相關活動,執行,能力,持續性。 Mahadevan (2000)也曾指出,商業模式包括3個關鍵的組成部分:一是價值,識別業務伙伴和買主的價值主張;二是收入,商業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確保產生收入的規劃;三是后勤,致力于與公司的供應鏈設計相關的多方面事項。

2.以網絡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種以網絡為中心、關注參與者和關系的商業模式框架。他們認為商業模式包括4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協調事項 —— 定義對各種活動的相互依賴的管理;整合競爭——描述與其他公司的關系;顧客價值 ——使公司的商業模式與市場和顧客的需要相聯系;核心能力—— 面對市場機遇公司如何利用資源。

Alt和Zimmermann (2001)將使命、過程、法律因素和技術也納入了商業模式框架,提出了6種一般性因素。使命 對于愿景、戰略目標、價值主張以及基本產品或服務特征的深入理解;結構 決定了不同參與者的角色和對產業、顧客和產品的關注;過程 提供對于使命和結構的更具體的觀點,揭示價值創造過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響商業模式和總體愿景的所有方面;技術 技術是基于IT技術的商業模式的驅動力和限定條件,技術的變化影響著商業模式的設計。

3.以市場為基點的商業模式框架

Hamel (2000) 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實際應用中的商業概念,并定義了商業模式的4個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核心戰略,戰略資源,價值網絡,客戶界面。這一概念提供了一種對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 (2000)提出了一種描述商業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們認為商業模式包括以下多個組成部分:定價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業過程模式,網絡商業模式,組織模式和價值主張。他們指出,許多人在談論商業模式的時候,實際上僅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類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將商業模式劃分為7種子模式,包括價值模式,資源模式,產品模式,客戶關系模式,收入模式,資本模式,市場模式。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關系描述了商業系統在實際過程中的創造價值的邏輯。

4.總結

不難看出,前兩類對商業模式構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業模式的部分性質,得到的研究成果難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類商業模式框架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確的商業模式架構。

可見,商業模式是由多個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元素所組成的整體結構。企業正是依靠這樣的整體性結構來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的內容十分廣泛,凡是與企業活動有關的內容,幾乎都可以納入商業模式范圍 。

四、結束語

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第4篇

為了準確的定義和闡釋中國消費者對快速消費品和日化用品的需求,讓更多的企業能夠近距離的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讓企業準確的認知互聯網的力量和傳播價值,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聯合網易開展了對中國消費者快速消費品及其互聯網接觸行為的研究,通過對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連續多年的CMMS(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中快消和日用品消費變遷的數據的挖掘分析,以及與網易聯合開展的針對快消和日化消費者的網絡調查(總樣本3234個),于2009年推出了《網絡時代的快消和日化消費者形態研究報告》。調查發現,網絡時代的消費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周期縮短,產品品類迅速擴散,消費的群體差異等等都是這個時代的消費特征,而快速消費品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鼠標可能更快,作為快消品企業是不是可以適應這種變革呢?

網絡時代的消費形態管窺

如果我們回頭去看20年前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片斷,我們會發現,那個時候,旭日升冰茶、健力寶飲料、大大泡泡糖等都是紅極一時的快消品牌,但是在20年后,對于消費者而言,吹大大泡泡糖已不再是時尚,取而代之是各種口香糖;旭日升冰茶不再“旭日升”,取而代之的卻是后起的各品牌的冰紅茶、冰綠茶;消費者的周圍少了健力寶,但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卻占據了消費者的消費空間……越來越多的產品和品牌類別替代了過去單一的產品品類,形成了新的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細化的消費者文化,如果說20年前人們處在一個相對封閉信息渠道單一的物質匱乏的時代,那么在20年后的今天,消費者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高速膨脹并且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因此,圍繞信息變革路徑和生活方式變遷的產品創新和營銷才是這個時代快消和日化行業生存的根本,深入解析近幾年的快消和日化領域的變化,也基本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消費者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被重新定義。

從過去5年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變化來看,網絡時代的消費正在被重新定義,網絡時代讓消費者越來越忙,但同時也越來越“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直接走到終端完成他們的購買,而是先會通過網絡來搜索自己需要的產品,了解產品相關的信息,從互聯網網友那里獲取相關的產品評價,購買意見等等,進而減少了決策的時間和周期,而這種追求快速的特點也映射到對于速食產品的需求,新品類定義新消費主義,成為中國快消品市場的一大顯著特點,在這個新的消費變革中,可樂、餅干、口香糖、速溶咖啡、功能飲料等等品類取得了市場的穩定定位,從新興消費逐漸過度成為了“習慣消費”,而從消費者的“快節奏”生活中去尋找產品創新機會也成為了快消品和日化品的新營銷機會。

網絡市場的定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運營模式 資費套餐 Web 3G

1 移動互聯網定義

1.1 國外關于移動互聯網的定義

Information Technology論壇定義:無線互聯網是指,通過無線終端,如手機、PDA等,使用世界范圍內的網絡。無線網絡提供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無縫鏈接,用戶可以使用E-mail、移動銀行、即時通信、天氣、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務。總的來說,想要適應無線用戶的站點就必須以可顯示的格式提供服務。

維基百科定義:移動互聯網是指,使用移動無線Modem,或者整合在手機或獨立設備(如USB Modem、PCMCIA卡等)上的無線Modem接入互聯網。

1.2 國內關于移動互聯網的定義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定義是中興通訊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白皮書》給出的定義,分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移動互聯網是指用戶能夠通過手機、PDA或其它手持終端,通過無線通信網絡接入互聯網。

廣義:指用戶能夠通過手機、PDA或其它手持終端,以無線的方式通過各種網絡(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聯網。

WAP論壇的定義:移動互聯網是指用戶能夠通過手機、PDA或其它手持終端通過各種無線網絡進行數據交換。

1.3 本文對移動互聯網的定義

綜合國內外對于移動互聯網的定義,移動互聯網是指用戶以手機、手持設備(如PDA)等通過移動網絡接入互聯網,使用各類互聯網服務,如網頁瀏覽、定位、移動支付等。這些服務均具有移動終端適配性的特點。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移動互聯網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是一種接入方式或通道,運營商通過這個通道為用戶提供數據接入,從而使傳統互聯網移動化;其次,在這個通道之上,運營商可以提供定制類內容應用,從而使移動化的互聯網逐漸普及。

2 國外移動互聯網發展特點

近兩年來,隨著各國運營商不斷升級網絡,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滲透率持續上升。世界范圍來看,由于日、韓移動通信業比較發達,因此,其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國家則相對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動互聯網滲透率超過80%,韓國超過60%;英國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為20%,美國17%,中國超過30%。

2.1 三種運營模式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

從國外運營商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服務來看,從全屏瀏覽到傳統互聯網的熱點運用,到運營商定制內容,種類多樣。所有這些服務沿著從純接入到個性化內容這條線進行排列,具體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務。主要是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其典型業務有互聯網瀏覽、適配手機特點的全屏瀏覽等。

第二個層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務。主要是提供基于傳統互聯網的熱點應用,其典型業務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區、即時通信等。這些業務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個層次:基于內容和應用的服務。主要是提供基于運營商定制內容和應用的服務,其典型業務包括音樂、視頻、手機電視、移動支付、定位/導航、游戲等。這些業務使用的主要是運營商自有品牌。

這三個層次代表三種不同的運營模式。第一層次的商業模式是“純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動運營商都提供該類服務;第二層次的商業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歐美移動運營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黃3等都提供該類服務;第三層次的的商業模式是“精細的內容渠道”,日本移動運營商、韓國移動運營商都提供該類服務。

三種運營模式對運營商資源和運營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運營商選擇何種運營模式需要結合自身資源、能力及市場發展狀況來決定。具體見表1:

2.2 在線和離線兩類服務形態

國外的運營商通過在線、離線兩種方式來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

(1)在線服務

在線服務通過WAP和Web兩種技術為用戶提供互聯網瀏覽及其他各種內容應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線服務正在成為國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運營商實施網頁全瀏覽技術以使用戶在PC端和手機上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業務體驗。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 Web業務,實現了網頁全瀏覽。

移動運營商推廣無線和固定互聯網的互通服務,用戶在移動環境中可以隨意使用有線互聯網提供的服務,比如移動搜索、移動電子郵件、移動聊天(MSN)和移動博客等。這更加豐富了移動互聯網的業務種類。

(2)離線服務

主要通過客戶端軟件方式來實現。用戶下載并安裝客戶端軟件后,即可以不登陸網站就享受到各類服務,如新聞推送、移動搜索、移動視頻、各種金融服務、游戲等。隨著移動Widget的發展,各種功能的客戶端軟件層出不窮,如待機畫面、移動游戲、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移動金融服務、LBS、視頻點播、離線雜志、新聞服務等。

3 國外運營商移動互聯網發展策略

縱觀國外運營商在促進移動互聯網發展方面的做法,本文從網絡、目標市場、合作、終端、資費5個方面分析國外運營商移動互聯網發展策略。

3.1 策略1:升級網絡,提高網速

網絡,尤其雙向高速網絡是移動多媒體應用及高帶寬應用得以發展的基礎。因此,國外運營商非常重視移動網絡的持續升級。目前,國外的WCDMA網絡大部分都已經升級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網運營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經把網絡升級到EV-DO Rev.A。網絡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載一系列基于高帶寬和高速率的移動多媒體應用和下載服務,并進一步帶動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

3.2 策略2:區分商旅和大眾市場,推出針對性業務

針對高端商旅市場,主推E-mail業務。E-mail服務在歐美商務人士市場比較受歡迎,因此歐美運營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針對高端商旅市場推出移動E-mail業務。該業務的特點是:兩種收費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費和按流量收費;兩種接收方式――即時接收和只能通過Web網頁接收。

針對大眾市場,為適應小眾化趨勢,推出多樣化應用,包括:溝通類應用,如移動社區、移動IM等;便利類應用,如定位/導航、移動支付/移動商務等;娛樂類應用,如全屏瀏覽、移動視頻、手機電視、移動音樂、移動游戲等。

3.3 策略3:與互聯網巨頭強強合作,引入傳統互聯網熱點應用

傳統互聯網的熱點應用如MSN、社區網站、搜索、視頻等已經積聚了大量的用戶群,提供這些服務尤其是在其他運營商還沒有提供的時候,無疑可以吸引用戶以擴大市場規模。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運營商是Vodafone與和黃3。這兩個運營商整合了TOP 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優質資源匯聚中心。其合作的TOP SP/CP有微軟、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這些均是業內頂尖的傳統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而這些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基本涵蓋了Internet的主流熱點應用。運營商通過這種強強合作的方式,達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響力來吸引用戶的目的。

3.4 策略4:定制功能終端,配合業務推廣

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不僅需要網絡速率和穩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終端在功能和業務方面的推動。國外3G和移動互聯網服務做得比較好的運營商,無不從終端入手,以定制終端來配合其業務的推廣,而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更是對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方便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業務,和黃3設計開發了價格便宜、簡單易用的新的移動終端,集社交網絡、E-mail與短信功能于一體,如和黃3的Skype手機、INQ1Facebook社交手機等。和黃3還計劃于年內推出Twitter手機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機。

3.5 策略5:資費以流量包月為主

毋庸置疑,在網絡基礎具備、終端功能強大、內容/應用較為豐富的情況下,資費便成為刺激或阻礙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對于國際主流運營商來說,網絡、終端、內容/應用方面的支持與儲備都已經具備,因此,他們為了進一步促進移動互聯網發展,紛紛推出以流量包月為主的資費套餐。如和黃3推出兩檔移動互聯網資費:2.5英鎊/月包10M流量,5英鎊/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資費套餐更為靈活一些,不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費的套餐:5英鎊/月包500M流量,20英鎊/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國運營商AT&T則按業務、終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見表2:

4 對中國運營商的啟示

國外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也積累了經驗。這些對于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剛剛起步的國內運營商來說,無疑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4.1 還需大力提高3G網絡覆蓋及穩定性

網絡是提供服務的前提。移動互聯網之所以在3G時代大行其道,是因為3G網絡的高速率使得帶寬型、多媒體型業務的實現成為可能。而從目前國內三家運營商的情況來看,3G網絡的覆蓋率和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國電信天翼3G網絡率先實現全國覆蓋,已經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包括342個地級城市、2055個縣級城市、6000多個發達的鄉鎮;中國聯通的WCDMA網絡已經覆蓋了33個大中城市,基本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交通干線和重點旅游景區;中國移動的TD-SCDMA網絡已經覆蓋238個城市,全國70%以上地市實現了TD-SCDMA網絡覆蓋,預計2011年底覆蓋率提高至100%。根據國外運營商的運營經驗,網絡覆蓋率達到90%,用戶才會有比較良好的使用體驗。

4.2 需注重與產業鏈進行緊密合作

這里所講的合作,包括與終端廠商的合作,以及與內容服務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來,國內的運營商都更為傾向于自己做內容和應用,而且在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經常強調運營商對于產業價值鏈的主導和控制。但在3G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業務和應用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與小眾化趨勢,僅靠運營商的力量是無法為用戶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服務的。這就需要運營商放開胸懷,與產業內的終端廠商、內容提供商緊密合作;同時還要與產業外的相關行業進行合作,為用戶提供便利的服務,如移動商務、定位/導航等。產業鏈內外的廣泛和平等合作將促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整個產業的繁榮。

4.3 Web方式代表了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可以說,WAP方式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大特色,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多數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WAP用戶總數已接近2億人,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50萬個,WAP網頁數量約為15.6億個。

然而,Web方式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流。Web方式不僅使用戶可以得到與傳統互聯網一致的體驗,也大大節約了社會資源。日本移動互聯網之父、i-mode之父夏野剛先生就認為,手機上的移動互聯網和PC上的互聯網應該是沒有區別的。

4.4 推出有針對性的移動互聯網內容/應用

日韓運營商和英美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側重點及目標市場方面有明顯的差異,這取決于各自的市場發展狀況及用戶的實際需求。不同的運營商也均有其他運營商難以超越的王牌業務,如KDDI的移動音樂服務、NTT DoCoMo的移動支付服務均在日本市場首屈一指,在行業資源整合、服務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較高的競爭門檻。

國內的市場空間很大,移動互聯網業務正處于起步階段,用戶類型與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這給移動運營商實施差異化的競爭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完全可以結合企業自身資源、能力等各方面優勢,為特定的用戶群提供有針對性甚至是個性化的內容/應用。

4.5 以靈活多樣的資費套餐刺激用戶需求

從國外運營商的移動互聯網資費來看,資費方式非常靈活,不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費的套餐;不僅有分業務的流量套餐,而且有分終端的流量套餐。靈活多樣的資費方式適應了不同用戶的需要,如不同使用程度的用戶、不同使用特點的用戶等。因此,運營商在制定資費策略的時候,需要同時考慮量、收之間的關系,在資費調整與流量上升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张掖市| 英吉沙县| 图们市| 诸暨市| 海南省| 温州市| 昌乐县| 商城县| 清涧县| 济阳县| 长沙县| 黔西县| 长武县| 安陆市| 都兰县| 大余县| 安泽县| 时尚| 河间市| 海宁市| 手游| 桦南县| 灯塔市| 衢州市| 同江市| 麻阳| 赫章县| 建阳市| 遂昌县| 庐江县| 天长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兴城市| 扎鲁特旗| 大洼县| 谢通门县| 温泉县| 湛江市| 广丰县|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