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第1篇

中圖

>> 礦山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研究 電子廢棄物物流管理的激勵機制研究 零售商自利行為下電子廢棄物回收的激勵機制研究 淺談礦山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電子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研究 湛江市農林種植業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的探討 淺論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韓國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要經驗 廢棄物再利用形式的循環農業戰略研究 促進快遞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財政政策研究 循環經濟理念在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應用 固體廢棄物再利用與逆向物流 利用固體廢棄物生產商品砂漿 礦山固體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 固體廢棄物利用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 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現狀研究 探析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與利用 銅冶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與環保治理體會探討 高校在城市固體生活廢棄物協同處理機制中的作用 固體廢棄物治理生態補償運行機制的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激勵機制研究 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激勵機制研究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俞翰沁")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關鍵詞: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4-0180-02

著眼于當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不可謂樂觀,從PX 事件廢棄物又不可或缺,相較于本土的高額、低質固體廢棄物,到PM2.5 ,從水域污染到土地功能退化,無一不引起全民生產者更傾向于進口低額、高質固體廢棄物,由此造成的關注,政府亦不斷地受到質問和指責。其中,這加劇本土循環利用市

“垃圾圍城”落差降低了本土固體廢棄物的效益,個實在又頗為棘手的難題更加具象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國場的無序。龐大的人口基數和高速的現代化更新速率產生的固體廢二、法律激勵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棄物與日俱增,不斷挑戰我國環境承受限度。近年來,國家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市場的疲軟和法律規定的不合和各地政府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力求將固體廢棄物控制理直接影響循環利用效果。鑒于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市場在一定范圍內,然而成效甚微。另一方面,法律的激勵功能的動力不足、法律約束有余而激勵不足,唯有增強市場主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承認,并且被放置在一個重要的地位體的內部積極性和增強市場活力才能保障固體廢棄物循進行系統化的探索。法律激勵的深入探索為環境法律的創環利用的穩步前進。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需要法律激勵加新帶來契機,為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以刺激和鼓動,而法律激勵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促使循環利

一、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現狀用市場蓬勃發展。因此,在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中,強

在科技進步的年代,“垃圾是錯位的資源”這一觀念早化法律激勵的功能和作用必不可少。已深入人心。縱觀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固體廢棄物循環再傳統的法理學認為法律功能研究強調的是規范,法律利用已成為解決“垃圾圍城”的最佳方案。然而,我國固體是作為命令形式的工具,尤其體現在強制力上。隨著理論廢棄物的資源化與無害化滯后于經濟發展[1] 。固體廢棄物界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法律的最高境界在于,通過具綠色循環利用,不僅是“變廢為寶”的第一步、資源循環發有“強制力”的法律規則或規范,實現“非強制性”的法律激展的前提,也是從根本上緩解“垃圾圍城”困境、實現循環勵,調整整個社會人們的行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3] 。法律經濟的關鍵。激勵功能逐漸被法理學界所認可,更多的學者參與到法律

現今,我國的固體廢棄物綠色循環利用的速率遠遠落激勵的課題研究上[4] 。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大發展后于固體廢棄物產生的速率,從個人到企業再到政府,無的背景下,正激勵的法律激勵模式更有利于人從“經濟人”一不是固體廢棄物的生產者。而作為監管者的政府在循環到“社會人”的轉變,促使人更加關注大時代背景下的個人利用市場上缺乏有效作為,導致整個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責任;也有利于從內部激發人的積極性,促進法律主體從市場無序。行為到思想的升華,防止表面化現象的出現。因此,法律正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缺乏成熟的循環利用鏈條和完善向激勵,即法律正激勵才是促進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根的循環利用體系,致使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無法突破耗時本動力。耗力且品質低的瓶頸,因此,出現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成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法律激勵是法治文化發展的本高、收益低的尷尬[2];與此同時,作為資源一部分的固體必然要求。黨的十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

家,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法治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良性的激勵環境是指通過具體權利義務關系的科學設定與有效實施,構建出體現法律之公平、正義、高效、權威等價值屬性的良好法治環境[5]。合理管理和控制固體廢棄物,僅僅依靠市場是不夠的,必須以法治文化為指引,以法律為指導,在規范、有序的法治環境下逐步推動固體廢棄物綠色循環利用。

三、構建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激勵機制

我國的激勵措施多呈碎片化分布,法律激勵制度尚未成形,但這并不代表可以隨意建立新制度。充分利用現行法律規范,將法律激勵合理地融入現行法,實現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法律激勵制度的理想化運作。

(一)擴大激勵范圍,增強激勵效果

目前,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主要由市場進行選擇,而企業作為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力軍,其力量不可小覷。在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法律激勵中,企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重視,而其他循環利用主體的存在也不可忽略。個人、個體戶、環保組織和機構、高校志愿者,都是循環利用主體多元化的表現,在法律激勵中應予以體現,擴大循環利用主體的層次。

除了擴大激勵主體的范圍外,激勵循環利用方式的擴大也是重要內容。從農村到城鎮,從住宅區到商業區,人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方式制造固體廢棄物。因此,循環利用方式也應積極轉變,不再局限于人工循環利用、逐戶循環利用、逐廠循環利用,將其擴展到機器循環利用、智能循環利用也不失為另一種循環利用思路。

(二)針對各主體,設置最佳激勵模式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第2篇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和能量梯次、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其本質是:把經濟活動的中心從單純的以價值流循環為核心,轉變為以價值流和物質流循環為雙核心。在關注價值流循環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物質流循環,即物質投入、產出、利用效率和流動模式。其主要目標是:(1)強調減少物質投入量。針對產業鏈的輸入端,強調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竭性開采與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資源為經濟活動的投入主體,以物質投入量最小化(低開發)為目標,達到既定社會經濟目標。(2)強調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針對產業鏈的輸出端,強調以廢棄物排放最小化為目標(低排放),實現社會再生產各環節以及社會生活各領域產生的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再造。(3)強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為目標,要求通過發展減物質化和再資源化技術,提高物質、產品之間的轉化效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輸入和輸出經濟系統的物質流。(4)強調提高物質循環利用率。以物質循環利用率最大化為目標,強調構筑從廢棄物到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企業)共生組合,建立“經濟食物鏈”和循環鏈,通過系統內部相互關聯、彼此疊加的物質流轉換和能量流循環,最大限度利用進入系統的物質和能量,降低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

2循環經濟評價目標及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2.1循環經濟評價目標

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一方面要求我們制定方案,規劃藍圖并付諸行動;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依據方案來測定發展速率,評價發展水平,跟蹤監測戰略實施的進程,作為對區域(部門)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評價的重要參數,徹底轉變單純追求GDP的政策目標。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循環經濟評價。循環經濟評價是以循環經濟系統為評價對象,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依據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學理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來評價和監測循環經濟系統的發展狀態、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為指導循環經濟提供決策依據。對循環經濟的評價是循環經濟發展從理論探討階段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的前提,通過評價應達到以下具體目標:

(1)對循環經濟系統運行現狀進行評價。通過循環經濟評價來反映循環經濟系統的運行狀況,判斷和測度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和公眾了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提供科學的判斷依據。

(2)監測循環經濟系統狀態的變化趨勢。通過應用長時間連續性的循環經濟評價數據,全面反映循環經濟各方面狀態的變化趨勢。尋找不利變化的因素,及時扭轉不利的變化趨勢,使其回歸到良性發展的軌道。

(3)預警。在循環經濟系統中,對于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輸入端的物質投入量(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投入量)、輸出端的廢棄物排放量、資源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率等都有一個合理的運行區域,如果超出了正常合理范圍,循環經濟系統將是不可持續的。因此,要在建立有關警戒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循環經濟預警系統,以便及時采取調控手段,使經濟社會發展處于安全區域內運行。

(4)為優化管理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循環經濟評價了解循環經濟發展狀況,發現阻礙其發展的不利環節,為優化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因此,循環經濟評價對于各級地方政府和各個決策部門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政策性工具,也是促進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的重要信息來源。

2.2循環經濟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為了科學評價循環經濟必須建立一套能夠科學地衡量其各方面發展水平的尺度———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以為國家、地區、部門以及微觀經濟單位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優化原則:循環經濟是個復雜的系統,對其進行評價,既要避免指標過于龐雜,又要避免因指標過少而遺漏重要方面,應追求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最優或滿意。為實現系統優化,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應采用系統方法,例如系統分解和目次分析法等,由總指標(總目標)分解成次級指標,由次級指標再分解成三級指標(可將這三個層次分別稱為目標層、準責層、指標層),并組成樹狀結構的指標體系,使體系的各個要素(單個指標)及其橫向結構(層次結構)能滿足系統優化要求。

(2)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科學性體現在:評價指標能對循環經濟系統各層次、各環節的物質和資金投入、產出內容進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其性質、特點、關系和運動過程的內在規律。可行性表現為:評價指標體系簡繁適中,計算評價方法簡便易行;評價指標的選擇,盡可能與現行計劃口徑、統計口徑、會計核算口徑相一致;各項評價指標及其相應的計算方法都力求標準的規范化,有明確的釋義。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片面追求可行性而損害指標體系的科學性,造成指標體系理論上的過多破綻甚至重大殘缺。所以從現有制度中獲取不到,但能夠反映循環經濟現象、體現其特征的指標也應適當選擇,想辦法采集,以體現指標體系的時代性和科學性。

(3)評價指標與系統目標一致性原則:評價一個系統的綜合發展,也就是評價其目標所達到程度。因此,評價指標與系統目標的一致性,是績效評價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現在評價指標的內容是否反映了目標的實質含義。達到一致性,不僅能夠正確評價系統的發展程度,而且能引導系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4)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循環經濟既是目標亦是過程。構建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評估循環經濟的發展狀況,更重要的是為了對循環經濟的未來趨勢進行預測。因此,評價指標體系中既要有反映循環經濟現有規模和發展水平的靜態指標,又要有能綜合反映循環經濟系統的動態變化特點和發展趨勢的指標。

3循環經濟評價體系的邏輯框架及解釋

3.1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邏輯框架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是以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學理論為依據,綜合運用統計、會計和數學方法,對一定時期內循環經濟系統各層次、各環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系統地測定和計量,并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系列指標的總稱。依據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遵循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通過篩選,我們構建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邏輯框架。它與現行國民經濟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最大區別在于增加了反映經濟社會活動中的物質投入(消耗)、排放(廢棄)、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方面的評價指標。

3.2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分層與解釋該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包括3個層次(目標層、準責層、指標層)、6個子模塊(經濟增長指數、科技進步指數、資源消耗指數、廢棄物排放指數、資源利用效率指數、資源循環利用指數)、36個指標。

3.2.1目標層:循環經濟綜合評價指數是我們通過測算所得到的最終結果。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可反映循環經濟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整體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其計量來源于準責層的6個子模塊。

3.2.2準責層:由經濟增長指數、科技進步指數、資源消耗指數、廢棄物排放指數、資源利用效率指數、資源循環利用指數等6個子模塊構成。其中:經濟增長指數(A)用于評價系統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第1~5個指標反映綜合經濟發展規模和增長水平;第6~10個指標反映經濟結構水平和趨勢;第11~13個指標反映經濟效益水平和趨勢。科技進步指數(B)用于評價系統科技進步狀況,包括7個指標,重點突出綠色技術導向。資源消耗指數(C)用于評價系統資源消耗水平和趨勢,包括5個指標,體現盡量減少物質投入量和消耗量的循環經濟發展目標。廢棄物排放指數(D)用于評價系統輸出端廢棄物排放水平和趨勢,包括4個指標,體現盡量減少廢棄物排放量的循環經濟發展目標。資源利用效率指數(E)用于評價系統資源利用效率水平,包括2個指標。循環利用指數(F)用于評價系統資源循環利用的水平和趨勢,包括5個指標,體現提高物質循環利用率的循環經濟發展目標。6個子模塊指數的計量分別來源于指標層相對應的指標。

3.2.3指標層: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計量工作是在指標層進行的。對應準責層的6個子模塊,我們要在指標層完成36個指標的基礎測算。指標體系中部分指標的含義和計算公式如下:

(1)資源密集型產業(以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為主要生產原料,且此類原料價值在產品價值中占有較大比重(50%以上)的產業)產值比重減少率,是指報告期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比基期減少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系統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依賴程度的動態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低,對該類資源的替代程度越高。

(2)靜脈產業(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的產業)占GDP比重增長率,是指報告期靜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基期增長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系統中靜脈產業發展水平的動態指標。數值越大,表明靜脈產業發展水平越高,循環鏈構建程度越高。

(3)資源密集型產品凈出口比重,是指報告期資源密集型產品凈出口額(出口額-進口額)占凈出口總額的比重。它是用來評價某個國家(或地區)循環經濟系統的對外貿易,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的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越高。(以下指標的計算公式略)。

(4)綠色技術(減物質化技術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環境工程技術,廢棄物再利用的資源化技術,無廢少廢、生產綠色產品的清潔生產技術等)占新技術比重,是指報告期綠色技術項數占新技術總項數的比重。它是用來評價系統中綠色技術發展程度的指標。數值越大,表明綠色技術發展水平越高。

(5)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使用比率,是指綠色能源的使用量與能源使用總量的比率。它可能用來評價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程度。

(6)萬元GDP消耗不可再生資源減少率,是指報告期萬元GDP消耗的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數量,比基期減少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系統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消耗水平的動態指標。數值越大,表明消耗的不可再生資源越少,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和替代程度越高。

(7)產品物料流失(損失)量減少率,是指報告期產品物料流失(損失)的數量,比基期減少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系統資源損失程度的動態指標。數值越大,表明資源損失越少。

(8)萬元GDP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減少率,是指報告期萬元GDP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的數量,比基期減少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系統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水平的動態指標。數值越大,表明排放量越少。

(9)包裝物回收利用率,是指報告期產品包裝物被重新回收,以其初始的形態被重新用于產品包裝或作為某個生產制造環節的資源經處理后被循環利用的數量,占產品包裝物總量的比率。它是用來評價產品包裝物循環利用程度的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包裝物循環利用的程度越高。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業廢棄物 循環農業 江蘇省農科院 基地

循環農業是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調整和優化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及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將農業副產物或廢棄物轉變為資源,最大程度地減輕環境污染,使農業生產經濟活動真正納入到農業生態系統之中,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循環農業就是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實現較少廢棄物的生產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農業生產方式。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六合現代循環農業基地根據循環農業原理,把種植業與養殖業納入到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體系中,按照資源互補循環利用機理,合理配置種植養殖規模,形成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既提高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又能解決環境的污染問題。通過技術集成、裝備,自主創新,將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現代農業科技與先進農業生產設施有機結合起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和先進設備將原本孤立的種植、養殖單位有機整合,探索出一條種養加一體化的循環農業節能減排新模式。

1 基地概況

基地總面積233.45km2,位于蘇皖交界處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金磁村,遠離工業區。處江淮分水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溫度15.1℃,無霜期229天,年日照2199.5h,年降水量979.5mm,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宜人:空氣潔凈,為南京市大氣對照區;三面環山,環境優美;另一面有100m寬排水溝,溝中栽種楊樹與外隔絕。內有紅陽水庫與半山水庫,為農業灌溉優良水源。生態環境保護較好,適宜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

基地從2006年起已投入1億多元資金建成了萬頭豬場、萬只羊場、萬只籠位種兔養殖場、200.1km2標準化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種植基地以及一個農產品加工中心,并建成了800m3沼氣發酵裝置與2000m3秸桿青、微貯設施為紐帶的廢棄物再利用,“種-養-加”銜接配套系統。融合了基于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以沼氣開發利用為紐帶的三種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2 循環農業的構思和意義

種植和養殖這兩個產業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肥料、飼料、水、電等),還會排出大量的農業廢棄物(秸稈、廢草、糞尿等),加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及能源(水、電)。為盡可充分做到“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環”,以最低量的投入和排放,最高效率地生產優質農產品,使整個農業循環體系得到最高效益。“種-養-加”循環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種植、養殖和加工這三個產業所需要的能源、肥料、原材料盡可能從循環體系內獲得,而三個產業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均依靠循環體系進行處理,并利用廢棄物資源化、肥料化、能源化等技術為體系內提供一定的能源、肥料和原材料。嚴格控制進入循環體系內的各種外源性資源,以及排出體系之外的各種廢棄物。

圖中是基地整個循環農業的示意圖,在整個大循環體系中,包括了種植、養殖、和加工是整個循環體系中的基礎,所有循環都是圍繞這三個基礎進行。其基本構成是種植產生的農產品送到加工廠,生產的飼料供養殖;種植產生的廢棄物(秸稈、廢草)也提供給養殖。養殖產生的糞便生產為肥料供給種植,產生的肉、蛋、皮、毛等產品提供給加工;養殖產生的糞便還可以產生沼氣發電供加工使用,沼液沼渣用于種植。

3 種-養-加規模

3.1種植業

3.1.1無公害農作物種植區

總面積80多km2,周邊設隔離帶,采用江蘇省農科院育成自主知識產權優質良種水稻(南粳46)、玉米(蘇科花糯)品種,輪作豆科作物和牧草。采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施用有機肥料(有機肥、沼液、沼渣),減少化學使用量,使用生物農藥和農業生物防治病蟲害,生產優質特色農產品。

3.1.2有機設施蔬菜種植區

總面積13.34km2左右,按照有機蔬菜的生產要求,采用蔬菜連棟大棚、單體大棚、防蟲網棚設施栽培,采用膜下滴灌節水管理技術,有機肥施用技術,黃板誘蚜、燈光誘集等物理防治及植物藥劑生物防治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備有噴滴灌系統,施肥以沼液為主,并建立了有機蔬菜全程質量監控可追溯體系技術體系。

3.1.3經濟果樹區

充分利用坡地,種植桃樹、梨樹,發展優質桃、梨品種,提高土地附加值。肥料使用有機肥產有機肥料和沼氣工程產沼液沼渣。

3.2養殖業

集成規模養殖場建筑設計技術,規模養殖技術、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配套建設雨污分流、糞尿排污管理管道,集中處理家畜糞便。優化布局繁殖區、保育區、育肥區及生活區,各區間設置隔離帶。

3.2.1原種豬場

占地面積約133300m2,建筑面積約23000m2,建有豬舍自動加溫系統和自動通風濕簾降溫系統,配有10套種豬選育自動測定系統。飼養的品種蘇鐘豬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在“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成果基礎歷時二十余年系統選育而成。現有基礎母豬500多頭,年出欄種、仔、肥豬近萬頭。

3.2.2羊場

羊場按照規模化養殖的標準設計,突出了低成本和高效率理念,為國內流的創新性設計。主要飼養品種為波雜羊。占地面積40000m2,建有繁殖母羊舍、羔羊哺育舍、育肥羊舍。總建筑面積8500m2,配套綜合用房325m2、草料場1000m2和飼料庫400m2、青貯池7500m3,污水處理池50m3。現年飼養量3000~5000頭。

3.2.3兔場

主要飼養品種為美系獺兔和新西蘭肉兔,占地5.2km2,總籠位12144個,其中控溫控濕全封閉繁殖兔舍2棟(3312個籠位)、產業化養殖示范兔舍7棟(8832個籠位),年出欄獺兔1.5萬只。

3.3加工業

總建筑面積4990m2,其中加工車間2990m2,兩條生產線,一條是即食玉米軟罐頭生產線,另一條是速凍玉米棒、速凍蠶豆等速凍產品生產線;儲藏保鮮庫2000m2,包括高低溫庫各400t、氣調庫400t、實驗庫12間、日產5t速凍庫2間。種植業產出的初級農產品直接進入加工中心加工和貯藏,通過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延長了產業鏈,通過貯藏可避免農產品集中上市,實現優質農產品的均衡上市。

4 種養循環節點建設

循環農業中最核心的步驟就是做到農業廢棄物的再回收和再利用,減少農業生產中的浪費和環境污染,做到節本增效。因此,在基地循環農業過程中最重要的設施就是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主要是三個基礎設施:沼氣工程、堆肥場和青貯池。

4.1沼氣工程

沼氣池主要與萬頭原種豬場配套,沼氣工程占地3000m2,按功能劃分為糞污發酵處理區、沼氣凈化和儲存區兩大部分,包括調漿沉淀池、計量加熱池、厭氧發酵罐(CSTR和USR反應器各1座)、沼氣凈化機房、沼氣貯柜、一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脫硫塔、100kW發電機組、控制室等。厭氧發酵裝置包括400m3的全混式厭氧發酵(CSTR)和升流式污泥床(USR)反應器各1個,日處理動物糞尿能力70t,可以完全接納基地養殖場全部的糞尿處理;夏季日產沼氣1000m3,冬季日產沼氣600m2。配套裝機容量為100kW的沼氣發電機組,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經過脫水、脫硫并通過增壓后,可以穩定燃燒發電;同時建有5000m無堵塞管道沼液輸送系統,連通了厭氧反應器和田間地頭,途中設置增壓泵增壓以實現沼液的順利輸送。為耦合作物需肥的季節性和反應器沼液排放的連續性,田間還設置了30個容積為90m3的沼液儲存池,以保證連續排放的沼液得到消納。在設施大棚中,沼液輸送的管道統與滴灌系統連通。

4.2堆肥場

內設堆肥發酵車間、厭氧發酵、菌種擴繁、二次加工、肥料加工等車間,年處理廢棄物能力為5000t,采用鋼結構墻體和保溫砌塊砌筑,屋面采用雙層聚苯泡沫夾芯彩板,建筑保溫隔熱性能滿足當地防寒防暑的要求,并有地面防滲漏處理,避免對地下水源的污染。采用槽式動態連續發酵工藝,對水分含量相對較低的干清豬糞、羊糞、兔糞等進行無害化處理,糞便達到無害化標準并腐熟后,生產有機肥料。不能飼料化利用的秸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進行粉(切)碎漚肥。

4.3青貯池

2000m3秸桿青、微貯設施,作為秸桿資源化再利用紐帶,“種、養、加”銜接配套系統。年可處理1000t玉米秸稈,山芋藤、花生藤,不但處理自產種植的秸桿,而且收購周邊農戶種植的秸桿,可作為5000只羊的粗飼料。

5 種養加循環利用及成效

養殖場采用干清糞技術收集糞便,每天收集的干糞運送到堆肥場,發酵無害化處理后進入大田,種植玉米、花生、蔬菜等優質農產品,果實加工成有機、綠色、無公害等食品;少量的糞尿進入沼氣池,經過沼氣發酵裝置,產生沼氣、沼液和電能,沼氣、電能通過線路輸送給養殖區、飼料加工廠和農產品加工中心使用。沼液作為優良的有機肥通過沼液輸送管道輸送到種植區,用于農作物的灌溉、施肥;種植區和加工中心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廢棄物經過秸稈青、微貯設備的處理成為羊、兔等草食動物的優質青粗飼料,實現了種養加無縫鏈接和循環利用。

“種-養(沼、肥)-加”一體化循環農業系統模式,經過五年多時間的運行檢驗,效果明顯。采用秸稈青貯、微貯技術,對秸稈進行飼料化,每年利用秸稈約2300t。年產生沼氣約2.6萬m3,發電約5萬kw/h,處理糞便約2500t,年生產商品有機肥1000t,并產生沼液6000m3,減少了資源的投入,提高了經濟效益。

該模式實現了規模種植、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對大氣、糞便對環境、水體的污染問題,還為養殖環節提供清潔的能源和優質飼料來源,減少了種植生產中農藥和化肥成本投入,實現糧食果蔬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生產,從而真正實現農業生產的生態、環保、零排放的目標。有利于節約利用資源,減少秸桿焚燒,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該模式改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推動了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循環再生 環保包裝 生態環境

隨著世界包裝工業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日益高速增長,包裝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許多經濟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因而對尚處于發展中的我們來說,更有必要對此引起高度重視。人均資源的短缺,決定了我國的發展無法依靠“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這就意味著更應著重對自然資源的節約利用。為此,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將從四個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一是在企業層面,要著力推進企業資源節約、清潔生產和污染減排。通過企業內部各工藝之間的物料能量循環,減少物料能量的使用,達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要大力推進生態設計,從源頭上減少資源能源投入。支持建設一批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和“零”排放示范企業。二是在產業間或工業園區層面,要建設生態工業園區,著力推進產業園區循環經濟體系建立。按照資源循環利用、規模經濟效益、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合理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生態產業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三是在廢物回收和綜合利用層面,要著力推進重點領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按照市場規范、競爭有序、合理布局、環境友好的原則,積極建設廢棄物的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同時,要堅決防止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生的“二次污染”。四是在全社會層面,要著力構建社會循環經濟體系。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支持和推動一批試點城市、地區逐步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產生和消費、理念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不同范圍、不同區域構建社會循環經濟體系,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循環利用和廢物減排水平。包裝工業作為資源消耗的大戶,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大有可為,如何為循環經濟做出貢獻,責無旁貸。目前我國包裝廢棄物每年的產生量在1600萬噸左右,同時還在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自然資源的大量消耗、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和廢棄物的環境影響等諸多方面。

包裝廢棄物對城市造成的污染在總的污染中占有較大的份額,據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統計,包裝廢棄物的排放量約占城市固態廢棄物重量的1/3,體積的1/2。包裝廢棄物造成的自然資源的浪費與損耗同樣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包裝材料中扔掉的廢棄物其中光是包裝紙就占了42%以上,可想而知這會消耗掉多少綠色資源,君不見風起兮滿天七彩塑料袋飛舞,浪涌兮江河上白色餐盒各色塑料瓶逐波漂流,更有纏繞在樹枝電桿上隨風作響的馬甲袋,不僅污染了我們的視覺,更是大自然對我們環保意識的淡薄、漠視包裝廢棄物的處置而發出的警報。

我國包裝工業近年來的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包裝技術和包裝設備、包裝設計模式及觀念等方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包裝工業對環保材料的開發應用。目前對環保包裝問題,世界各國包裝組織都在積極向國際環保組織要求的方向努力,如新的環保包裝IS014000等標準和法規的出臺。相比之下,我國的符合環保標準的包裝材料無論從國產化生產能力、應用品種、適用范圍等方面都還比較欠缺,從這個意義上,我國從包裝大國到包裝強國之路也并非一蹴可求。

環保型包裝是主要指易于降解、可持續發展的包裝,但我們有必要避免一個誤區:只要環保包裝推廣開來,環境污染就迎刃而解,這是因為:(1)包裝制品不可能樣樣都是降解材料制成,如食品、藥品或對氣味比較敏感的產品就不合適。(2)相對而言,要求有一定承重或裝載時期的外包裝,如考慮避免使用期間發生降解則也斷然無法采用。(3)即使是降解的包裝制品也有一個降解的條件和過程,如果處置不當,在尚未降解的情況下,仍然會造成環境污染。(4)降解的塑料包裝更不容易回收,而且無論是在土地、水源還是空氣中都會造成污染,同樣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危害。所以并非讓包裝材料都做成可降解的制品就一勞永逸高枕無憂。要使我們的生存環境真正能達到天藍水清宜人,最最行之有效而符合環保、經濟的應該是建立完整有序的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

據報道,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廢舊包裝物的回收,無論是森林資源豐富的芬蘭、經濟發達的英法諸國還是近鄰的日韓等國,都有許多可以借鑒的方法和可觀的成果供我們參照。美國人愛德華經過2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發明了一種工藝,可以將回收的廢舊木材改制成為風格獨特、十分美觀的建筑裝飾。德國建立了全國性的包裝廢棄物回收系統,將回收的廢舊木材,經過加工處理,制成用途廣泛的人造板。日本對廢舊木材的回收利用率很高,年均達82%。發達國家除重視廢舊木材的回收外,還很重視回收以木漿為原料的廢紙。椐統計,每回收一噸廢紙,可造優質紙800千克,折合木材4立方米,相當于少砍伐有30年樹齡的樹木20棵。如果我們每年回收1 000萬噸廢紙,就相當于保住了2億棵樹。法國規定生產和進口商每年必須完成70%的包裝回收:英國要求對60%的工業包裝物和35%的家用包裝進行回收處理:像芬蘭每年的廢紙回收率可高達74%以上:而瑞典對各類包裝材料的平均回收率達到65%以上:韓國的空瓶回收比例必須達到80%以上:日本不論是政府還是普通市民都非常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問題,居民將用過的飲料瓶、易拉罐之類都自覺清洗干凈,并且將各種包裝物分門別類等待定期回收,上上下下已經養成了非常自覺的習慣。,日本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單獨收集已基本覆蓋全國范圍。從簡單的數據不難看出,如果我們的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率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那么我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會有多大!

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范文第5篇

新疆天業集團一行16人日前赴日本太平洋水泥株式會社就“電石一聚氯乙烯一水泥循環產業鏈清潔生產項目”進行了為期21天的學習。學員們對日本水泥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水泥產業的發展模式和趨勢以及水泥生產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等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特別是對日本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完備的環保管理體制機制記憶深刻,為天業集團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找到了現實參照。

一、收獲與體會

(一)日本循環型社會建設事業快速發展,廢棄物處理狀況明顯改善。

自2001年日本實施《循環型社會形成促進基本法》以來,循環型社會建設事業取得顯著實效,廢棄物的處理狀況明顯改善。一是產業廢棄物排放量保持穩定,一般廢棄物排放量下降。1990年以后,產業廢棄物排放量一直徘徊在4億噸左右。2006年,一般廢棄物的排放量是5204萬噸,比2000年減少了5.1%,人均日排放量從2000年的1185克下降到2006年的1116克,下降5.8%。二是廢棄物循環利用率明顯提高。產業廢棄物再生利用率從1993年的39%穩步上升到2006年的51.4%。一般廢棄物的再生利用率從1993年的8%提升到2006年的19.6%。三是填埋量減少,填埋場殘余壽命提高。產業廢棄物的填埋量從1993年的8400萬噸持續下降到2006年的2200萬噸,減少73.8%。一般廢棄物的填埋量從1997年的1200萬噸下降到2006年的681萬噸,減少43.2%。產業廢棄物填埋場的殘余壽命從1993年的2.5年提高到2005年的7.7年。一般廢棄物填埋場的殘余壽命由1997年的11.7年提高到15.6年。新設立產業廢棄物填埋場的數量由1988年的136個減少到2005年的32個。

(二)日本水泥行業是利用與處置廢棄物的重要產業。

經過10年的努力,日本水泥行業噸水泥廢棄物和副產品利用率從332千克提高到436千克,成為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樣板產業。它不僅向社會提供工業產品,還循環利用廢棄物,是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的重要一環。

1 水泥行業利用廢棄物情況。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水泥生產國,其水泥行業能效居世界首位,噸水泥綜合能耗是118千克標準煤。1996年12月,日本水泥行業制定節能自愿協議,目標是2010年綜合能耗比1990年低3.8%,目前已經實現這個目標。在2001年7月“水泥產業在建設循環型社會方面所起作用研究會”上,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2010年水泥行業廢棄物和副產品的利用率是每噸水泥400千克。通過努力,2004年就達到該目標。2007年度每噸水泥廢棄物和副產品利用率達到436千克。日本水泥行業利用的高爐礦渣、粉煤灰和廢輪胎,約占日本廢棄物總量的7%,占再生利用量的14%。

2 政府高度重視水泥行業在循環社會事業中的作用。一是沒有產生二次廢棄物污染。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副產品全部被用作生產用的原料、熱能。二是廢棄物得到無害化處理。進入水泥廠的廢棄物與其他水泥原料一起在1450攝氏度的高溫下煅燒,幾乎不會產生二惡英等危害人體的物質。三是減少天然原料的使用。水泥廠生產水泥主要以石灰石、粘土、硅巖以及氧化鐵為原料,通過循環再利用廢棄物、副產品,可以減少天然原料的使用量。四是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水泥廠回收廢塑料、廢木材等,作為熱能源加以利用,可以減少煤炭使用量,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五是為構筑地區循環型社會作貢獻。通過回收城市垃圾及其焚燒灰渣,為延長生活垃圾填埋場使用壽命作貢獻。

(三)日本在廢棄物處置方面值得借鑒的經驗。

1 法律體系健全,可操作性強。2001年日本開始實施的《循環型社會形成促進基本法》,明確了通過控制廢棄物等的產生以及對廢棄物進行合理循環利用、處置,控制天然資源的消耗,盡可能減少環境污染。在此基礎上,修訂了《廢棄物處理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制定了《容器包裝循環再利用法》、《家電循環再利用法》、《食品循環再利用法》、《建筑廢材循環再利用法》等多部法律,形成了健全的循環型社會的法律體系。

2 政府職責明確。在日本,廢棄物分為一般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兩大類,二者均被納入《廢棄物處理法》管理框架。《循環型社會形成促進基本法》出臺后,管理體系得到統一,監管力度加強。中央、都道府縣和市町村三級政府責任明確。

3 政府與水泥廠簽訂長期處置協議。政府和水泥廠簽訂具有法律效應的協議,規范了政府和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增加了政府與水泥廠之間的互信。

4 冰泥企業成環保教育基地。水泥廠向民眾提供科普教育機會,每周都有工廠開放日,讓參觀者了解水泥廠如何利用垃圾、污泥、廢塑料和廢輪胎等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燃料,如何控制污染物排放,增強民眾環保意識。

(四)日本水泥生產企業的先進工藝和管理經驗。

1 生產管理有序,自動化程度高。在設備管理方面,根據設備所屬類型,首先考慮安全、環保、質量因素,其次根據對生產系統影響大小、是否有備品備件、可否短期更換維修等問題,對設備進行分類管理,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品質管理方面,各控制點物料的取樣、化驗、適時反饋調整均為自動化操作,遠程控制。

2 把員工有目標、企業有方向作為企業穩定的基礎。二是重視員工培訓。一般對入社后一年、五年或十年的員工都要進行集中培訓。三是人才選拔實行“年功序列制”。人才的選拔使用沒有“破格”,只能按“臺階”,使員工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增強了企業內部凝聚力,穩定了企業員工。

二、思考與建議

學習和借鑒日本水泥生產企業的先進經驗,對于推動天業集團循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兵團黨委的要求。天業集團確定了“發展循環經濟,變被動環保為主動環保,將各類廢棄物轉變為再生資源,實現企業利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發展思路。

一是要堅持從思想源頭抓起,牢固樹立循環經濟理念解決環保問題。在設計聚氯乙烯及配套項目時,將電石渣綜合利用作為聚氯乙烯項目實施的前提,自主開發電石渣生產水泥新工藝,延長化工產業鏈,實現電石渣的再利用、資源化;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切實解決幾十年困擾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難題,努力改變傳統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舊格局。

二是要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經濟模式,對科技和人才有著更高的需求。從技術層面上講,需要構建以替代技術、再利用技術、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資源化技術和系統技術為重點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開發降低能耗和物耗的新工藝,推廣節能、節水、節材新技術。從人才層面講,必須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借外腦、外力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要主動投入、舍得投入,不斷加大研發力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循環經濟理念落到實處。

三是要實現生產運行過程的有效控制。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成熟的科技為支撐,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在解析集成中升華,在自主研發中前進,把技術進步同先進技術裝備的“自主化”有機聯系起來,把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制定出優于國家清潔生產標準的內控指標,并通過嚴格的工藝操作管理和完善的指標考核,使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工作達到預期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铜鼓县| 砀山县| 吐鲁番市| 义马市| 同江市| 纳雍县| 赞皇县| 广平县| 明溪县| 扶绥县| 都安| 清徐县| 延长县| 西藏| 江都市| 红安县| 蚌埠市| 许昌县| 兰考县| 武汉市| 虞城县| 荥阳市| 丽水市| 舒兰市| 扎赉特旗| 和平区| 房产| 北川| 揭阳市| 华容县| 临城县| 兴文县| 芦溪县| 永吉县| 日土县| 桂东县| 晋州市| 柳江县| 锡林郭勒盟|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