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代謝綜合征;護理干預

本文通過對神經內科住院患者MS患病率的調查,為臨床患者提供護理干預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0210神經內科的住院患者652例,男335例,女317例,年齡51~72歲,平均63.5歲,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年齡、身高、體質量、飲酒、吸煙、是否鍛煉等基本信息,血糖、血脂的檢查由醫院檢驗科嚴格按照各試劑盒操作程序操作。血壓的測量嚴格按照《中國高血壓雜志防治指南》的標準進行。MS診斷標準按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提出的我國MS診斷標準,具有以下3項者診斷為MS:(1)超重與肥胖:體重指數(BMI)≥25kg/m3;(2)空腹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餐后2h血糖≥7.8(140mg/dl),和(或)已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3)高血壓:收縮壓(SBP)≥140mmHg ,和(或)舒張壓(DBP)≥90mmHg,和(或)已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4)血脂異常: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mmol/L,和(或)女性HDLC≤1.0mmol/L[1]。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錄入SPSS 10.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資料男性患者吸煙、飲酒者明顯多于女性。男女平均年齡和體重指數(BMI)、是否鍛煉身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略)

調查發現神經內科只有12.58%的患者沒有代謝異常,87.4%的患者至少有1項代謝異常。本次調查神經內科MS患病率高達33.12%,還發現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MS患病率情況(略)

注:女性與男性比較,χ2=3.48,1)P<0.05

3 討論

此次調查發現神經內科MS患病率高達33.12%,87.4%的患者至少有1項代謝異常。其中女性MS患病率(36.31%)高于男性(30.10%),與女性TG和LDLC高于男性有關。對于臨床發現的患有MS的高危人群,護理人員應做好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MS基本知識及與患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讓患者重視代謝異常,指導患者定期監測體質量、腰圍、血糖、血壓、血脂,保持良好的心態,選擇科學膳食,進行合理的運動和藥物治療,使體質量、血糖、血壓、血脂維持在正常范圍內,不可以因無臨床癥狀或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忽視代謝異常的預防與治療。注意飲食的合理性及運動的同時還要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的心態,戒煙限酒[23]。

轉貼于

3.1 科學平衡的膳食 對于MS的患者應做到飲食結構的科學化、合理化,膳食主要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和低鈉飲食,增加纖維素、維生素的攝入,保證足夠的微量元素的攝入,如鉀、鎂、鈣等,使人體維持正常的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極端飲食,注意飲食的多樣化,體征指數超標者、老年人可增加蔬菜、雜糧的攝入,這樣不僅補充了維生素、纖維素、微量元素,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防止便秘的發生。

3.2 保持良好心態 良好心態使人心情愉悅,保持內分泌系統的正常調節狀態,使血壓、血糖、血脂維持正常水平。

3.3 恰當合理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脂肪細胞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降低TG和LDLC的濃度,改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栓形成的幾率,從而減少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危險性,同時還可以增加胰島素受體數目,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推薦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并且告知患者堅持科學合理的運動對減輕體質量、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彈性、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意義,增加患者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

3.4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 吸煙能夠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速腦血管病的發生。護理人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將吸煙的有害性的資料收集成冊給患者閱讀,通過多媒體讓吸煙患者集體收看,并請家屬積極參與,給予監督,形成有效的戒煙環境。酒精可以導致肝臟的損害,肝細胞受損易導致胰島素抵抗,引起血糖異常、糖代謝紊亂,應告知患者限酒的原因,并監督執行。

3.5 藥物治療護理 MS 藥物治療較復雜,用藥種類多,護理人員應給予監督與指導,以保證藥物準確有效的應用,并應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使用降壓藥物因注意監測血壓變化情況,注意有無頭昏、頭痛、頸項僵硬情況,教會患者或家屬測量血壓的方法,以利于出院后血壓的監測。(2)使用降糖藥物應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隨身攜帶糖塊防止心悸、大汗等低血糖情況的發生。雙胍類降糖藥易引起腹脹、惡心、嘔吐,宜在餐后服用。(3)使用抗凝藥物應觀察皮膚、黏膜有無瘀點、瘀斑,牙齦有無出血,定期檢查出凝血情況。(4)使用降血脂、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對肝臟有損害作用,要定期復查肝功能。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MS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明顯增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導致患者病殘,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因此,預防和治療MS成為防治腦血管病的關鍵,護理人員應加強對MS患者的護理干預,維持血壓、血脂及糖代謝的正常,延緩腦血管病的發生與發展,使患者建立與疾病抗爭的勇氣和信心,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健康、回歸家庭、回歸社會[4],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建珍.有關代謝綜合征診療的爭論[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4):278280.

[2] 魏華偉.代謝綜合征的干預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0):760762.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8(a)-0111-04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EN Aih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given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38 cases of patients in either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of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2.11% vs 71.05%) (χ2=5.60, P < 0.05). The CS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18±5.72), (21.04±4.15)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 [(33.71±6.18), (34.02±6.54) scores], while F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34.56±6.12), (40.12±6.17) scores]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8.12±4.65), (27.94±4.61)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41, 3.32, 2.23, 2.89,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or ris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4, 2.18, P < 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materi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33.46±5.96), (22.54±4.14), (20.84±4.12), (22.12±3.75); (28.72±5.67), (18.03±3.72), (16.25±3.72), (17.37±3.49)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38.72±6.31), (27.52±4.72), (25.12±4.65), (26.72±4.46); (38.18±6.19), (28.06±4.45), (24.92±4.52), (26.91±4.92)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31, 2.43, 2.41, 2.39, 2.93, 3.12, 3.06, 3.11,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6, 2.22, 2.30, 2.27,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of patients, rai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Never function; Life quality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占全部腦卒中的80%以上,好發于中老年患者,致殘率較高,50%~70%存活者常遺留神經及肢體運動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的生活[1-2]。近年來研究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肢體運動的恢復及生活質量提高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3-4]。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依從性、神經、肢體運動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康復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中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科就診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6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2010年的中華醫學會制訂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5],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等確診,且病灶位于一側大腦半球。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神經、精神病史、神經及肢體運動障礙者。②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肝性腦病、顱內感染、顱內占位性病變等。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入組的76例患者分為康復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每組各3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和發病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前兩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表1 兩組患者的病例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內科常規藥物治療。常規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在此基礎上分別予以傳統的常規護理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兩組干預療程均為4周。早期康復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康復:掌握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并耐心解釋,做好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及時進行心理調整,穩定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患者生活自理,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實施自我護理和保健,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身體功能鍛煉,加強肢體和心理康復鍛煉。②認知康復: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并發癥和治療方法等基本知識,提高患者對其認知,改變患者以往錯誤的認識,使其積極主動參與治療與護理康復中。③功能康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48 h后即可進行早期康復功能鍛煉,患者臥床期間,鼓勵患者積極正確地在床上進行四肢被動和主動運動,包括伸手屈肘、做洗臉動作、屈膝關節和髖關節,活動足趾關節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能站立后進行立位平衡訓練,邁步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把功能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④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與患者家屬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心、支持,調動其主動性,調整其心理狀態,促進康復。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干預4周后治療依從性、神經、肢體運動和生活質量的變化。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評價[6] 完全依從:治療中嚴格按醫囑執行,堅持規范治療者;一般依從:治療中基本按醫囑執行,偶有不規范治療者;不能依從:治療中常不按醫囑執行,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者。總依從包括完全依從和一般依從。

1.3.2 神經及肢體運動功能評估[7-8] 采用中國卒中量表(CSS評分)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FMA評分)分別評定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1.3.3 生活質量的評估[9] 采用生活質量測評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四項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干預4周后,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92.11% 比 71.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0,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性的比較(例)

注:與常規護理組比較,*P < 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和肢體運動的變化

兩組患者干預前CSS評分和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CSS評分較干預前明顯下降、FMA評分較干預前明顯上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 2.41、3.32、2.23、2.89,P < 0.05或P < 0.01),且康復護理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較常規護理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 2.24、2.18,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和肢體運動的變化(分,x±s,n=38)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 < 0.05,**P < 0.01;與常規護理組干預后比較,P < 0.05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 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 < 0.05或P < 0.01),且康復護理組患者的下降值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 2.26、2.22、2.30、2.27,P <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分,x±s,n=38)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 < 0.05,**P < 0.01;與常規護理組干預后比較,P < 0.05

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部血管病變或全身血液循環紊亂引起腦供血障礙而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和軟化形成梗死灶。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人口的老齡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其致殘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11]。以往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只重視患者早期搶救及治療,而忽略了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康復的重要性,治療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和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2-13],因此,尋找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肢體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和護理方式是臨床的迫切需要[14-15]。

神經內科的基本知識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討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方法:收治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給予患者積極的治療及全方位的護理,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結果:4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良好。結論: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蛛網膜下腔出血 護理體會

Nursing experience of 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Xu Qinghua,Jiang Zonglu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School Hospital,40133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3,given patients aggressive treatment and the full range of care,including primary care,psychological care,and dietary care.Results:40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have a good clinical care results.Conclusion:Give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linical care,can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Key word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Nursing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腦底或腦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煙霧病等為常見病因。臨床可分為自發性和外傷性兩種出血。其臨床特點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發癥多、病死率高[1],占急性腦血管病的10%~15%。主要表現有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和血性腦脊液。臨床上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療一般是穩定血壓、止血、降低顱內壓、解痙、預防感染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積極預防各類并發癥的出現,及時有效地治療以及細致地護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耐心細致地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讓患者早日康復。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32~76歲,平均52.5歲。活動時發病18例(45%),靜息時發病22例(55%),經顱腦CT證實蛛網膜下腔有高密度影,腦脊液檢查,壓力高,外觀呈均勻一致血性。均為自發性出血。表現為嘔吐、頭痛、精神癥狀、尿失禁以及腦膜刺激征等臨床癥狀,出現血壓升高,瞳孔不等大等體征。體溫升高者8例(20.0%),血壓升高者5例(12.5%),瞳孔不等大者3例(7.5%),頭痛嘔吐者16例(40.0%),意識障礙及精神癥狀8例(20.0%)。

護 理

心理護理:患者本人及家屬的心理護理都非常重要,患者常因頭痛難忍而致出現煩躁不安,頻繁翻身、擅自坐起、易怒或大聲喊叫等用力過度動作,容易誘發二次出血。如果患者神志清醒,應與其多溝通,告知患者頭痛的原因是顱內壓增高,血液刺激腦膜和腦血管痙攣引起的,當出血停止、血腫吸收,頭痛癥狀會緩解,并應用有效的止痛方法,消除患者焦慮恐慌情緒。對患者熱情、細心,理解患者的感受,多與患者交流,發現患者的痛苦及時解決,滿足患者的各種生活需要,在治療操作、生活護理、基礎護理上千方百計為患者排憂解難,對于不同性格的患者采取與其相應的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信任。介紹同病區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讓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戰勝疾病的經驗,樹立戰勝疾病的信息,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理。多與患者的家屬溝通,要求他們了解該病的基本知識,關心、體貼、幫助患者,盡力滿足患者的生活要求,讓他們成為患者最堅實的后盾。此外,病房要營造良好的氛圍,減少疾病的負面影響,使患者感到信任、溫暖。

顱內高壓、頭痛的護理:絕對臥床休息,一般4~6周。吃飯、大小便都在床上進行,下床走動、床上坐起、洗頭、沐浴等活動要絕對禁止。告知患者及家屬絕對臥床休息的必要性,必須嚴格遵守,并在床邊掛警示牌時刻提醒:絕對臥床休息[2]。盡量減少頭部活動,以免加重出血。床頭抬高15°~30°,頭偏向一側,減少誤吸、降低顱內壓。避免一切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誘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噴嚏、情緒激動等。遵醫囑給予降顱內壓藥物,如20%甘露醇快速靜滴,必要時給予鎮靜止痛藥,如口服安定或給予冬眠Ⅰ號肌肉注射。同時,合理使用并保護靜脈,觀察藥物有無外滲。指導患者使用放松技術,比如緩慢有效的深呼吸、聽輕音樂及引導式想象等方法減輕疼痛。臥床期間給與患者主動或被動活動肢體2~3次/日,15~20分鐘/次,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注意意識和瞳孔的變化,瞳孔的大小、對光反射等,警惕腦疝和再出血發生。7天內血壓應該保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為宜,不應過低,以防引起腦供血不足、低血容量而誘發腦梗死。監測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一般中度發熱無感染征象者可能為出血吸收熱,只需密切觀察不要做特殊處理。若體溫過高,應該及時物理降溫。必要時采用冬眠療法。注意液體及能量的補充,同時加強皮膚和口腔的護理,及時更換衣褲和床單,以防受涼。

飲食護理:加強營養,避免生、冷、硬、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如蔬菜、水果、粥、牛奶、魚、瘦肉類等,少量多餐,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昏迷患者72小時后給予鼻飼流質高蛋白、維生素飲食,至少每隔2小時鼻飼1次,每周更換鼻飼管1次。

保持呼吸道通暢: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最常見嘔吐,防止誤吸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及時有效地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舌后墜及時用口咽通氣管或舌鉗牽拉舌頭。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咳痰不暢時,訓練患者有效深呼吸、咳痰,并進行翻身扣背,松動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時可以先給予霧化吸入后再扣背,利于排痰。

昏迷及意識障礙的護理:對于昏迷及有意識障礙的患者加用床欄,使用約束帶,防止墜床。勤巡視病房,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尤其要注意觀察患者瞳孔、血壓、頭痛、嘔吐的變化,如果患者出現頻繁嘔吐、劇烈頭痛、煩躁不安、兩側瞳孔不等大、血壓升高、脈搏減弱、呼吸深而慢等表現,這些都是出現腦疝的前驅癥狀,發現這類癥狀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搶救。

加強基礎護理:①預防壓瘡護理:讓患者臥氣墊床,每2~3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避免用拖、拉、推等動作,并隨時保持患者床單清潔、平整、干燥,防止有感覺障礙的身體部位受損傷。②預防尿道感染:保持患者會清潔。小便失禁者,給予氣囊導尿管留置導尿,每日遵醫囑進行膀胱沖洗2次,并會碘伏消毒2次。大便失禁者,及時清理,保持會清潔、干爽。③預防口腔感染:清醒的患者每日刷牙或用生理鹽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鼻飼及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護理2次,觀察有無口腔感染。④預防肺部感染:輕拍患者背部,促進痰液咳出,每日均應該進行。如果痰液咳出困難,可給予生理鹽水10ml+慶大霉素8萬U+α糜蛋白酶4000 U進行氧氣霧化吸入,2次/日。使痰液稀釋,以利于排出。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①顱內壓增高護理: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生后,患者顱內壓升高,產生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等,及時有效地進行降顱內壓治療,預防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臨床上常用的脫水劑是20%甘露醇和速尿,使用脫水劑過程中,護士必須全程嚴格床旁監護,防止脫水劑滲漏引起局部組織壞死。②再出血的預防及護理:再出血的臨床特點表現為首次出血后病情穩定或好轉情況下,突然再次出現嘔吐、劇烈頭痛、抽搐發作、昏迷等,再出血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致命并發癥,應密切觀察。急性期使用大量的止血劑。不可忽視早期預防便秘,否則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預防便秘及尿潴留,長期使用甘露醇可使腸腔內大便干結[3]。便秘可用開塞露或口服蜂蜜水,鼓勵患者多食水果和粗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床上排尿困難患者,先進行下腹部熱敷或讓患者聽流水聲等方法進行誘導排尿,誘導無效者可進行無菌導尿術。注意避免患者情緒波動,意識清醒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識到自己的病情嚴重,死亡率高,常常會出現焦慮、煩躁情緒,所以應積極主動關心患者,盡可能地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保持情緒穩定,預防患者因情緒激動引發再出血。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探視,讓患者充分休息。

做好出院指導:囑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遵醫囑定期門診復查,合理安排活動與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大便通暢,避免一切不良因素刺激,防止再次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屬于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常見的病因包括腦血管畸形、先天性顱內動脈瘤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瘤[4]。發病時大多有明顯誘因,比如發病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興奮悲傷及用力過度等,發病時血壓驟升或動脈壁破裂出血或血液滲出,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該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及病死率,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地降低蛛網膜下腔再發出血風險,顯著減少致死率。針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誘因,實施全方位的臨床護理,讓患者充分認識該疾病,爭取患者的主動配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實現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田忠敏.蛛網膜下腔出血再出血38例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5):40-41.

2 薛相芝.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1):4481-44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正宁县| 社会| 景德镇市| 沿河| 巴青县| 赤壁市| 杨浦区| 雅安市| 镇远县| 唐山市| 桐城市| 邵阳市| 淳化县| 姚安县| 元阳县| 荣昌县| 抚松县| 漳浦县| 长岛县| 平泉县| 宁晋县| 安新县| 类乌齐县| 绥阳县| 慈利县| 辰溪县| 蕲春县| 晋中市| 环江| 清水县| 合山市| 蓝山县| 天津市| 长岭县| 宣汉县| 栾川县| 巴林右旗| 文安县| 罗山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