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一般資料
基本信息:小磊(化名),男,20歲,大學一年級學生。家庭背景:小磊是農村長大的,是家里的獨生子,父母與鄰里關系處理得不好。既往病史:無重大軀體病史和家族遺傳病史。主訴:小學五年級時,他和鄰居孩子打架,兩方父母也因此打在一起,從此,父母不允許他跟鄰居孩子玩,告訴他“不交往就不會有問題”。活潑愛動的他變得沉默寡言了,跟其他同伴的交往也很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比鄰居孩子做得好,但成績不斷下降。初一時有次被老師叫到黑板前做題出錯,同學們笑話他,他感到很羞愧,當時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從那以后,做很多事情都會感到緊張,腦子里想好了手卻緊張得寫不出字來,走路時會緊張,說話時會緊張,特別是當眾發言,有時緊張得都說不出話來。本來打乒乓球打得不錯,可參加比賽時有同學圍觀,結果打得一塌糊涂,感覺自己很無能。很少與人交往,害怕交往,與同學關系一般,自己內心感到越來越孤獨,情緒時好時壞,影響了學習,感到痛苦,所以前來咨詢室尋求老師的幫助。咨詢師觀察:剛開始說話時顯得很緊張,害羞,臉紅,不敢與我有目光接觸,兩手交叉握得很緊。心理測驗結果:經來訪者同意,進行了SCL―90身心癥狀自評量表測驗,總分192分,人際關系敏感3.2,焦慮2.7,恐懼3.2,其余結果在正常范圍內。
二、評估與診斷
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的,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欲望,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異常等精神病的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
根據許又新教授的神經癥判斷標準,來訪者初始反應強烈,持續時間長達六年,內容泛化,心理痛苦無法自行擺脫,嚴重地影響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可判斷為神經癥[1]。做事情時害怕周圍有人觀看,因害怕自己出錯而過分緊張,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根據這些癥狀診斷為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2],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損害社會功能,自發緩解可能性極小的慢性精神障礙,是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有持久的強烈懼怕(顯然異常地過分和不合理)和回避行為。其基本特點是害怕被別人注視,患者害怕自己會做出丟臉的言談舉止或表情尷尬,在恐懼情緒出現的同時,患者有典型的自主神經功能釋放的表現,如臉紅、心動過速或心慌心悸、發抖、呼吸困難等。在將要與人打交道時,同樣有預期性焦慮并伴有自主神經癥狀。
三、咨詢方案
(一)咨詢方法。
主要采用的咨詢方法是認知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
認知療法[3]的理論基礎是阿龍?貝克提出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提出,每個人的情感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認識世界、處世的方式或方法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內心體驗和反應。認知理論的出發點在于確認思想和信念是情緒狀態和行為表現的原因。認知行為理論認為,恐懼表現的產生是習得性的,即最初對恐懼性境遇采取了逃避退縮等不適當的方式回避不良情緒的襲擊,以獲得安全感,從而逐步形成對某些境遇或場合的回避。因此,可以通過改變來訪者的認知改變他的不良情緒和行為。
系統脫敏療法[4]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沃爾帕認為,人和動物的肌肉放松狀態與焦慮或恐懼情緒狀態是一種對抗過程,一種狀態的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起抑制作用。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誘導求助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或恐懼的情景,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對抗這種焦慮或恐懼的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癥焦慮或恐懼的習慣的目的。
(二)咨詢目標。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緩解來訪者的緊張、焦慮情緒,糾正錯誤的認知方式,建立正確的社會交往模式。
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幫助來訪者習得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模式,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盡可能全面恢復社會功能,促進其心理健康,最終達到人格完善。
(三)咨詢時間。
安排為每周三下午,每次一小時,共8次。因來訪者為在校學生,所以不收費。
四、咨詢過程
(一)了解來訪者一般情況,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第一次咨詢)。
通過關注、共情、理解建立信任和情感協調,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向來訪者介紹咨詢的原則、性質,并了解來訪者的一般資料、成長經歷、重大事件,進行心理測驗,作出評估與診斷。
(二)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改變其錯誤認知(第二、三次咨詢)。
來訪者告訴我,做事情時如果有人在場就會很緊張,害怕自己做不好會出丑,害怕別人笑話自己,本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往往做不好。來訪者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認為在他人面前出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對自己的表現及事情的結果非常看重,往往做事之前就開始緊張,當事情不能按照預先設想的發展時會更加緊張,對緊張情緒的體驗程度遠大于對事情本身的關注程度,形成了惡性循環。
童年時期父母灌輸的“不交往就不會有問題”及對來訪者交往的限制,阻礙來訪者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對自我要求過于嚴格帶來的緊張情緒影響了他的表現能力。運用認知療法修正他的不合理認知,幫助他重新看待過去“在黑板上做題出錯”負性事件的影響,對過去有客觀準確的評價,減輕心理壓力。
讓來訪者全面地評價自己,學會接受自己,悅納自己,認識到當眾發言,參加乒乓球比賽有觀眾在場時適度緊張都是很正常的,要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不要過分關注緊張情緒。
家庭作業:找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否對自己的緊張有很明顯的覺察,交流當眾發言或參加比賽時的心情。
一周后,他告訴我,找兩位同學訴說了自己的痛苦,并詢問了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一位同學說他“比較內向靦腆,學習很認真”;另一位同學說他“不愛跟別人交往,但老實穩重,沒有大的缺點”。他們都表示對他的緊張沒有察覺,只是覺得他不太自然,是他自己太關注了,而且表示自己當眾發言或參加比賽時也會緊張,這些大大減輕了來訪者的心理壓力,對問題的解決有了信心。
(三)指導來訪者學會放松訓練(第四次咨詢)。
放松訓練是一種通過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變機體紊亂功能的心理治療方法。
過程:放松前,讓來訪者盡量舒適地靠在沙發上,采用漸進性肌肉放松的方法。指導語如下:“首先握緊右手拳頭,把右拳逐漸握緊,在您這樣做時,您要體會緊張的感覺,繼續握緊拳頭,并體會右拳、左手和右臂的緊張。現在,放松……讓您右手指放松,看看您此時的感覺如何……現在,您自己去試試全部再放松一遍。……再來一遍,把右拳握起來……保持握緊,再次體會緊張感覺……現在,放松,把您的手指伸開,您再次注意體會其中的不同,……現在,您左手重復這樣做。”以同樣的方法用于放松左手與左臂,接著放松面肌、頸、肩和上背部,然后胸、胃和下背部,再放松臂、股和小腿,最后身體完全放松。
此外,指導來訪者學會深呼吸的放松方法,使用此方法可以幫助他緩解當眾發言和有人圍觀做事時的緊張情緒。
(四)使用系統脫敏療法幫助來訪者逐步克服社交恐懼(第五、六、七次咨詢)。
1.建立焦慮等級層次表
找出所有使來訪者感到焦慮、緊張的情境、事件或刺激,并報告出對每一事件他感到緊張的主觀程度,然后將患者報告出的事件按等級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建立焦慮等級層次表。
(1)在校園里一個人走路。(2)在宿舍跟大家談話。(3)跟陌生人說話。(4)有同學觀看時參加乒乓球比賽。(5)當眾發言。
2.進行脫敏訓練
引導來訪者進行放松訓練,進入比較放松的狀態。讓來訪者想象焦慮等級層次表中的第一個場景,實在無法忍耐而出現嚴重緊張時,引導其進行放松訓練,使自己可以控制在此情境中的緊張。逐一進行系統脫敏,直到達到最高級緊張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現驚恐反應或反應輕微能忍耐為止。一次想象訓練不超過4個等級,如果在某一級訓練中仍出現較強的情緒反應,則降級訓練,直到完全適度。想象脫敏完成后,我又指導他進行現實場景的脫敏訓練。
(五)進一步鞏固咨詢效果,結束咨詢(第八次咨詢)。
討論人際交往的技巧,并與來訪者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真正把人際交往技巧與重新樹立的合理信念應用到人際交往中。
來訪者參加了我們組織的自信心心理訓練和人際交往心理訓練,剛開始他在眾人面前發言時還顯得有些緊張,但經過三次活動后,緊張程度明顯減輕,發言也非常積極。
五、咨詢效果評估
兩個月后通過電話回訪,來訪者說其他同學在場時做事情的緊張情緒有了明顯的緩解,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所提高,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信心。同學和老師們也反映,來訪者與他人交往時變得主動了,參加活動也變得積極了,人際關系有了較大改善。
本案例基本達到了咨詢目標,這與來訪者的積極配合及自身努力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許又新.神經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66-168.
[2]李敬陽,葛魯嘉.社交焦慮障礙流行病學特征與治療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52):10644-10647.
蕾蕾是某重點中學高三的學生。現臨近高考,近二個月來,她精神緊張無法集中精力學習而不得不來進行心理咨詢。
來訪者:“我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不停地開小差,總想一些沒有必要的事。看到身邊的同學都用全部精力地投入學習,我感到非常著急,但越著急則越易開小差。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聽講,復習時看了前面的內容則忘了后面。有時一段內容,看了好幾遍仍無法記住。考試成績越來越下降,原來是班里前十名,現在下降前十五、六名。雖然我們學校是重點中學,但這樣下去我擔心考不上大學,您能幫我集中精力學習嗎?”
咨詢師:“一節課五十分鐘,你有多少時間在開小差?”
來訪者:“大概十分鐘吧。”
咨詢師:“你希望能達到什么樣程度?”
來訪者:“當然一點不開小差最好。”
咨詢師:“你認為有可能達到吧?”
來訪者:“當然,我看別人都在全部精力地投入學習,為什么他們不開小差呢?”
……
咨詢師:“上大學對你是什么意義?”
來訪者:“上不了大學就沒有前途了。”
(咨詢師分析:蕾蕾是一個普通工人家的孩子,父母沒有機會接受高度教育。蕾蕾從小聰穎好學,學習上從來不用父母操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她從小就立志考上大學,中學考上市重點中學,初中時成績總處在全班四十多人中的前十名,高中時調到重點班,競爭更為激烈,成績由前十名下降到十五、六名,蕾蕾學習也更加刻苦,每天學到深夜12點多,也從不敢看電視或出去玩。
從以上了解到的情況中不難看出,蕾蕾對于不上大學就沒有前途的認識,驅使她不斷給自己加碼。放棄所有的娛樂時間, 縮短睡眠時間。還要求自己絲毫不走神,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學習上。無形之中,她給自己制造了遭受挫折的條件,也可以這么說,她精力不集中正是將精力用至極點的表現。)
咨詢師:“按照你的說法,你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前十五、六名,如果真如你所說,將所有精力全部用到學習上,你會考到前幾名?”
來訪者:“我覺得考前三名沒問題。”
咨詢師:“你在學習上花的時間比別的同學如何?”
來訪者:“我基本的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但效率太差,光從所花的時間上來看,我是最多的了。”
咨詢師:“看來你已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更不是存心不集中精力學習,而是無能為力了。”
來訪者:“是的。”
……
咨詢師:“看來為此事著急,不斷給自己加壓,會適得其反?”
來訪者:“是的。”
咨詢師:“既然如此,要想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你覺得應該怎樣做呢?”
來訪者:“多注意休息……”
咨詢師:“是的,這是一個辦法。如果你將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保持在最佳,你覺得對考試會輕松一些嗎?
來訪者:“是的。”
二、案例分析
1.理論分析:
根據來訪者的行為及其言語,我們可以看出,來訪者處于一種急躁、焦慮、不安的狀態中。這種狀態產生的根源是由于來訪者面對自己成績下降,產生的心理問題。根據表現和原因,我們可以判斷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一種典型的考前焦慮。她的考前焦慮的主要的原因由2點組成:自我評價的不正確、自我期待與實際相脫節。
2.自我評價的不正確
來訪者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由于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列。因此,對自己的評價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真實的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正確位置。當來到重點高中時,她沒有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學習的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仍舊使用過去的標準進行自我評價。這樣就直接導致其自我評價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脫離。這種混亂的狀態持續時間一長就給來訪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來訪者產生了典型的焦慮狀態,并有輕微的抑郁的傾向。
3.自我期待與實際相脫節
來訪者由于自身所處的家庭環境的原因,對自身產生較高的期待。這種期待其實是包含了他人,如,她的父母、親友等對來訪者的影響。來訪者并沒有正視這些期待產生的原因,并將其與自身的發展統一起來,認為這些期待是自己的期待,自己應該完成這些期待所代表的任務。當來訪者對自己目前的狀況與期待進行評估比較時,由于巨大的差異就會產生強烈的危機感。
三、評價
學案教學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教學理念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問卷對學案在地理學科中的運用情況作了調查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了解學案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情況,找出不足之處,尋找應對改進策略,使“學案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二、調查問卷問題設計及數據統計
1.問題設計
(1)你對高中地理學科是否感興趣?
A.非常喜歡B.比較喜歡C.不喜歡
(2)實施“學案導學”后,你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A.增加一點B.增加很多C.降低了
(3)你是在什么情況下完成導學案預習內容的?
A.認真閱讀教材后B.不認真閱讀教材后C.看情況而定
(4)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
A.有充足時間B.沒有充足時間C.沒時間
(5)你認為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難易程度如何?
A.內容偏難B.較容易C.難易適中
(6)你認為地理學案對你熟悉教材有無幫助?
A.很大幫助B.有所幫助C.沒有幫助
(7)實施學案導學后,你復習、閱讀地理教材的時間是否還夠用?
A.沒有發生變化B.有所減少C.大大減少
(8)實施學案教學后,你認為自己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是否提高了?
A.有了很大的提高B.有了一定的提高C.不明顯
(9)實施學案教學后,你在地理課堂上記筆記的習慣如何?
A.認真記筆記 B.從不記筆記C.偶爾記筆記
(10)你對地理學案的保存情況如何?
A.認真保存B.無所謂C.隨便放
2.數據統計
三、對統計數據的分析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34%的學生非常喜歡高中地理學科,54%的學生比較喜歡高中地理學科,僅有12%的學生不喜歡高中地理學科。實施學案導學后共有76%的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習興趣降低的學生僅有24%,94%的學生認為地理學案對熟悉教材有很大幫助或有所幫助,僅6%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實施學案導學后1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5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僅3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提高不明顯。由以上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學案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大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起到了促進作用。
然而,調查研究中發現,“學案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
1.導學案的課前預習效果不佳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61%的學生不能預習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學生在不認真閱讀教材的情況下預習完成導學案具有一定困難。數據統計顯示,僅有29%的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后完成導學案預習內容。對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做一定方法指導,告訴學生要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
(2)學生沒有充足時間課下預習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數據統計顯示,58%的學生認為沒有充足時間甚至沒時間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高一學生還未分科,九大學科的學習任務繁重,課后時間緊張屬正常現象。導學案的預習既可以安排在課前,也可以安排在課堂上進行。對此,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課前預習,要確保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放給學生,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前預習時間;課上預習,可以安排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題目,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思維盡快融入課堂教學氛圍。
(3)導學案自主學習內容難易程度欠佳,導致部分學生未能完成。數據統計顯示,50%的學生認為導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偏難,13%的學生認為較容易,僅有37%的學生認為難易適中。因此,自主學習內容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梯度性總體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調動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實施學案教學后,學生復習、閱讀地理教材時間減少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實施學案導學后,共66%的學生閱讀地理教材時間有所減少或大大減少,僅34%的學生閱讀、復習地理教材時間沒有發生變化。對此,教師在使用導學案時應不忘聯系教材上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勾畫教材重點內容。
3.學案教學導致學生地理課堂上筆記習慣缺失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學案教學模式實施后僅有41%的學生能夠在地理課堂上認真記錄筆記,而53%的學生偶爾記筆記,甚至6%的學生從不記筆記。因此學案教學降低了學生記筆記的積極性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時刻提醒、引導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記錄、總結以及歸納。
4.學生對地理學案的保存情況欠佳
One Case Study Report of Post-graduate
Studies Anxiety Counseling
WANG Yixiang, FENG Dape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9)
Abstract This is the case for exampl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raduate studies anxiety were reported. Consultant for the cause of their irrational use of cognitive anxiety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serially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therapy, and guide callers to deepen self-awareness, improve cognitive structure to relieve anxiety, restore confidence and enhance resilience, good achieve treatment goals.
Key words academic pressure; anxiety;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laxation training
1 個人一般資料
孟某,男,25歲,未婚,某大學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出生于河南一小城市。父親為工人,母親為家庭婦女,家庭條件一般。家中唯一男孩,家人對其相當寵愛,小學中學一路順利。性格內向,敏感,要強,追求完美,不善言辭。高考失利,考入河南省一所二本學校,大學期間,成績優秀,除交往一女朋友之外,人際交往一般。工作兩年后,辭職考研,考入某重點大學繼續深造。開學兩個月左右,因為學業壓力,焦慮、失眠,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希望能得到幫助。
2 主訴
第一次小組專業課程匯報,自己全力準備,結果在小組作業匯報表現較差。之后在師門小組課題討論時,導師說自己基礎薄弱,還要好好加強,很受打擊。從中學到大學,在班級的表現一直都是非常好的,除了高考這個意外之外,從不比別人落后,現在發現,自己怎么努力都還是不如別人。自己比別的同學大,還工作過,盡管課前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小組表現相比其它本校同學,還是差很遠。同學們肯定在嘲笑自己,嘲笑當時的蠢樣子。辭職考研,本來希望擺脫過去學校不好帶來的工作壓力,現在能不能完成學業都有點擔心了。現在進入小組課程和師門討論時,總是戰戰兢兢,情緒緊張,擔心哪兒再做不好,有時候都會心慌和憋悶。這一段時間我都不去教研室,一人去圖書館看書。每天逼迫自己加緊看書學習,希望能盡快趕上,但是卻無法集中注意力,老跑神。越跑神,越焦慮,越焦慮,情緒就很不好。晚上失眠,白天又特別疲倦,全身乏力,很難受。年齡大,不愿意跟同學說,女朋友也在讀研,在另外一所學校,說的多了老吵架。但是自己很糾結,不想這樣。
3 咨詢師觀察和他人反映
(1)孟某主動前來,衣著整齊。身材高大,身形偏瘦,面容憔悴。進入咨詢室后,有禮貌,主動打招呼,但是語氣低沉無力,整個人愁眉苦臉。交談過程中,言語條理清楚,邏輯思維清晰,定向準確。情緒表現較為低落、焦躁,談話心情緊張、擔憂。想擺脫困擾,信任咨詢師,急于尋求問題解決策略。
(2)同學反映:該同學學習刻苦努力,經常一人上自習到很晚。比周圍同學深沉內向,深度交流不多,日常關系良好,在生活中比較包容忍讓。最近很少跟同宿舍一起吃飯,看起來無精打采。
4 評估與診斷
4.1 心理狀態的評估
心理狀態評估:根據綜合收集孟某的資料,孟某心理狀態表現出緊張、焦躁、難以放松、注意力下降等狀態;生理上出現失眠、全身乏力、困倦;有回避行為,無法集中學習,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其癥狀表現與作業和導師任務完成表現不佳密切相關,其實質與孟某存在的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關。
4.2 診斷依據
(1)體格無異常,說明沒有器質性病變基礎;
(2)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孟某心理困擾起源于小組作業報告事件和導師評價,有明確誘因,主客觀相統一;知、情、意等心理過程相協調;智力正常,主動求助,有自知力;無幻覺、妄想等癥狀,屬于心理正常范疇內。
(3)從刺激的性質來看,孟某因學業壓力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心理沖突為常形;從情緒持續的時間來看,只有1個多月;從反應強度來看,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有回避和學習效率下降,但是仍在理智范圍內;癥狀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無泛化。
(4)心理測驗分:
SCL-90:總分156分,軀體化2.0,強迫1.6,人際敏感1.9,抑郁2.1,焦慮2.4,敵意1.3,恐怖1.1,精神病性1.0。以軀體化、抑郁和焦慮為主要癥狀。
SDS標準分:57分,有輕度抑郁。
SAS標準分:63分,有中度焦慮。
4.3 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無自知力;主客觀世界反映不協調,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個性發生根本改變等。孟某心理困擾起源于小組作業報告事件和導師評價,有明確誘因,主客觀相統一;因學業壓力和負面評價,表現出煩躁,沮喪,知、情、意等心理過程相協調;主動求助,有自知力;思維清晰,表達自如,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癥狀,排除精神病。
(2)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為主要臨床像的神經癥”,它對社會功能會造成嚴重影響,問題出現泛化和回避,持續時間在3-6個月。而孟某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上受到癥狀的一定影響,但是僅與最初專業學習有關,癥狀無泛化,癥狀時間較短,只有1個多月。因此,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3)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內容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超過2個月。而孟某的心理問題無泛化,持續時間只有1個多月。因此,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孟某的問題可診斷為為一般心理問題――學業壓力引起的焦慮情緒。
4.4 原因分析
生物學原因:無重大疾病史,其家族無精神病史。
社會性原因:(1)家庭原因:從小父母家庭過于寵愛和保護,獨立應對問題能力較弱。(2)非積極的社會評價:自我評價體系不完整,看重外在評價,老師對其學業表現的非積極評價,加速其信息瓦解。(3)社會支持系統缺乏:朋友少,不積極參與群體活動;父母遠在家鄉,女朋友不在同一所學校等以致社會支持系統和情緒宣泄系統缺乏。
心理原因:(1)個性因素:內向,好強,敏感,多疑。出現矛盾時,不善于向外尋求幫助。(2)情緒、情感:要求完美,自我苛求,不悅納自己。(3)認知因素:不能正確看待和評價自己的挫折和失敗,對挫折事情容易出現片面化、概括化和極端化的認知和判斷,和本校研究生同學對比存在自卑心理,存在認知偏頗導致過度自責和對自己的過低評價和錯誤認知;在學習策略上固執己見,不善于交流和請教,不注意改善。
5 咨詢目標的確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和診斷,跟孟某溝通協商,確定咨詢目標:
5.1 近期目標
(1)緩解焦慮、煩躁、緊張情緒,改善失眠狀況,減輕痛苦。(2)改變片面化、絕對化自我認知的非合理信念。
5.2 具體目標
(1)SAS測試標準分從63降到50分以下。(2)SDS測試標準分從57分降到53 分以下。
5.3 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認識自身的不足和優點,接納自己,增強自信心、環境適應能力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建立正確自我評價體系,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6 咨詢方案的制定
與孟某協商一致,擬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和放松訓練法。
6.1 合理情緒療法
該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的一種。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對求助者錯誤的觀念和認知過程進行改善,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也將得以改善。具體的合理情緒療法(RET),其基本理論模型稱有ABC理論。
6.2 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稱“松弛訓練”,通過人們意念來操縱“隨意肌肉”反應。通過想象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使孟某能隨意放松全身肌肉,保持心情的輕松,從而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7 咨詢過程
7.1 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通過攝入性會談,利用傾聽、共情等技術讓孟某傾訴,宣泄情緒,了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咨詢關系。進行心理測驗(SCL-90,SAS、SDS自評量表),為問題確認提供量化參考。解說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使孟某認識到A、B、C的關系,確定咨詢目標和方案。
7.2 心理幫助階段
(1)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從誘發事件A、不合理信念B、情緒及行為的后果C的分析路徑幫助孟某深入剖析焦慮原因,使其認識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挫折以及自我成長評價存在的概括化、片面化甚至極端化不合理認知因素以及對自我的不理性、不客觀評價,如“表現很差,同學們肯定在嘲笑我”“我真的是太差了”“為什么我一直在努力,別人都比我強”“我年齡大,不好意思像他們請教”等在不良情緒和行為中起著核心作用。鼓勵孟某主動溝通、搜集同學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主動跟導師進行專業困擾交流,然后與自己的想法進行對比,并將優缺點進行分列,使其認識到不合理信念對自我發展一直存在的隱性的不良引導,從內心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質疑和動搖,樹立信心,變更學習策略和溝通模式,建立合理的挫折認知、歸因分析以及內向性的自我評價體系。
(2)放松訓練法:會談最后,輕音樂背景下開展想象放松訓練,緩解其焦慮狀況。同時,教會其呼吸放松法,在日常的焦慮感出現時,進行自我放松和訓練。降低焦慮和神經緊張感,強化自信。
7.3 鞏固和強化階段
讓孟某記錄下咨詢中學到的合理信念,自己經過挫折事件的成長反思,不斷的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去鞏固和強化。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進行自我監督與控制,從(下轉第192頁)(上接第177頁)而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和發展逐漸從根本上清除病因。
此次咨詢過程共持續1個月共6次。
8 咨詢效果評估
8.1 咨詢師評估
SAS標準49分,SDS標準分 52分,屬于正常范圍,焦慮和抑郁情緒得到緩解。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增強,精神狀態良好。通過對導師和同學了解,孟某情緒穩定,專業學習,人際交往正常。
8.2 孟某的自我評估
煩躁狀態消除,焦慮、郁悶情緒緩解,能夠集中注意力學習。睡眠質量提高,食欲恢復正常,莫名的頭疼、無力以及身體的不適感消除。對專業學習有了信心,學習策略調整,效率提升。正確認識剖析、定位自己,人際溝通能力提升。
關鍵詞:教學管理系統;B/S模式;系統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0-5501-02
1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系統應用的背景和現狀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高校擴招政策的出臺,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對教學管理部門而言,增加工作量的同時工作難度也增加了,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面對挑戰,許多高職院校紛紛啟動并加快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步伐,相繼建成校園網,搭建了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平臺,運用教學管理系統,將日常教學管理事務納入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中。
根據系統的開發時期、使用要求、技術實現方式等差異,可以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系統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1)是單機管理系統。這種系統功能單一落后,軟件實現簡單、性能差,主要用于完成某些單方面的教學管理功能。2)是采用C/S工作模式局域網管理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操作和事物處理能力,模型直觀簡潔,易于人們理解和接受。但隨著學校規模的日益擴大,軟件功能的不停升級,二層C/S模式的局限性逐漸彰顯:① C/S模式的開發和維護成本較高,因為對不同的客戶端要開發不同的程序,并且應用程序的安裝、修改和升級均必須在所有的客戶機上走一遍;② 隨著客戶端對數據處理功能的要求增加,客戶端的負荷越來越重,造成“胖”客戶端現象,打擊了系統的整體性能;③ 數據安全性不好,因為客戶端程序可以直接訪問數據庫服務器,因此在客戶端計算機上的其他程序也有途徑訪問數據庫服務器,從而使數據庫的安全性受到威脅。3)是以web技術為基礎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這是隨著web技術的興起,繼承發展于C/S模式的一種改進模式。該模式利用不斷成熟和普及的瀏覽器技術,將數據存放在數據庫服務器上,業務處理程序在應用服務器上存放和運行,這種結構不僅把客戶機從沉重的負擔和不斷對其提高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來,也把技術維護人員從繁重的維護升級工作中解脫出來。這種三層結構層與層之間相互獨立,任何一層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的功能,從根本上改變了二層C/S體系結構的缺陷,是應用系統體系結構中的一次深刻變革,成為當前教學管理系統的首選體系結構。
2 基于web技術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年辦學經驗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在冊學生維持在8000人次左右,現有6大專業體系,高職專業12個,中專專業近20個,課程共650多門,每學期平均需制定專業教學計劃25個,安排授課課時4000多節,安排任課教師300余人,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量較繁重,并且我校存在分校區辦學模式,地理位置跨度較大,基于以上實際情況,經過對三代教學管理系統優缺點的分析,2005年,我校建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依托該系統,實現了各校區教學信息的有效溝通,將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們從繁重的手工傳統工作模式中解放出來,從而把工作精力投入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工作中。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校園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已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系統所蘊藏的風險也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雖然,基于B/S的網絡應用是比較成熟的,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臺語言出現之后,B/S架構的管理系統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但該結構在系統安全性上仍存在硬傷。相較C/S系統而言,B/S系統在客戶機與數據庫之間增加了一層WEB服務器,使兩者不再直接連接,客戶機無法直接對數據庫操作,可有效地隔離用戶對核心數據的危險性訪問,但由于C/S的相對專用性和封閉性,整個C/S系統相對安全,而B/S的開放性,使得這種結構的系統更容易受到來自internet 上的攻擊。
3 B/S工作模式下數據安全性策略分析
保證數據安全是教學管理系統正常運行和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的前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采用后端數據庫的動態頁面生成技術,用戶通過internet平臺不僅可以進行靜態信息瀏覽,而且可以進行數據庫訪問和數據處理,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是系統亟待解決的問題。
策略①:抑制控制,強化系統安全設計,即在系統設計、編程和測試階段,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抑制風險產生。
網絡安全層次:采用路由器的IP過濾功能、網關、防火墻、服務器等方式將校園網與internet相連時起到隔離作用;并將校園網劃分為多個子網,有效減少網絡頻帶壓力,使大部分信息在子網范圍內傳輸,減少信息外泄的機會,實現IP地址身份驗證機制,防止持有非法IP地址的人訪問本子網的資源。
服務器安全層次:
首先檢查用戶的合法性及身份驗證,采用在網絡中設一登陸驗證服務器的方法;在web服務器上設計有相應的權限限制,只有合法用戶才能通過網頁來訪問事物處理程序。
策略②:預防控制,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了兩種模式各自優點,尤其在系統安全性保障方面,集成兩種模式的長處,從預防角度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并沒有將C/S系統擠出管理系統領域,相反,隨著PC機硬件配置的不斷提高,客戶端的“肥胖”不再影響健康,而網絡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和網絡本身的安全隱患卻成了制約B/S系統結構的瓶頸,因此選擇何種工作模式的教學管理系統取決于實際應用方式,即能否適應學校辦學模式,滿足廣大師生的教學需求。我校教學管理系統分成教學計劃、課程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選課管理、師資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模塊。在上述模塊中,由于學籍、成績、教學計劃、師資管理等需要較高的安全性和較強的交互性,同時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因此這部分子系統適合采用傳統的C/S模式;而信息與學生信息查詢及選課管理則具有適用范圍廣、安全互性要求不高等特點,這部分可采用B/S模式。
策略③:恢復控制,即在系統風險導致的損害實際發生時,必須有有效的系統修復措施。
目前,幾乎所有的教學管理系統,無論基于何種工作模式,都是以數據庫系統為平臺,我校的教學管理系統也是運行于SQL Server2000服務器,管理制度不完善、系統管理人員的意外操作、破壞性病毒攻擊、自然災害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數據庫遭破壞,因此從數據庫層面保證系統數據安全是保障系統數據安全性的根本途徑。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系統管理員定期做好備份是保證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措施,一旦數據庫系統出現故障,就能利用備份數據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恢復系統功能。
SQL Server2000支持四種備份類型,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四種備份類型的功能及其優勢如表1所示:
表1 SQL Server2000數據庫備份類型
對于這四種備份類型,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備份策略。我校的處理方法是:教師提交成績單前,做一次數據庫的完全備份,成績提交期間每日進行差異備份,隨時可以恢復到故障點以前的狀態。因為在教師提交成績單期間,數據庫處于隨時更新的狀態,因此制定良好的計劃和適合需求的備份策略才能保證數據庫的安全,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同時還應選擇相應的時間間隔生成事物日志備份,可把數據恢復到意外發生時的即時點。
4 結束語
目前,B/S體系結構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中日益顯示主導作用,但作為一名系統管理員,除了選擇適合本校辦校實際的管理系統之外,必須充分考慮基于該工作模式的系統能否在安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現,這是衡量系統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關系到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能否正常進行的核心問題。
參考文獻:
[1] 邵莉,梁興建.數據庫備份策略及恢復措施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4.
[2] 謝永紅.C/S向B/S軟件體系結構轉變分析和探討[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