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研活動建議

教研活動建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研活動建議

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第1篇

P鍵詞: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專業情意

教師的專業情意是指教師在對所從事專業的價值、意義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奮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是指教師在專業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情感和意志力,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然而,關于教師專業素質的研究,我國學者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形成和發展上,對教師專業情意發展的關注和研究嚴重缺失。

所以,我們以“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專業情意”為主題,以區域內承擔中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課程的專任或兼任教師為對象,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法和部分教師訪談法進行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90份,其中有效問卷80份。

一、調查狀況的分析

1.綜合實踐指導教師的工作狀況總體良好

從調查中發現,有50%的教師對從事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感到“滿意”,僅有8%的教師表示“不滿意”。說明大部分教師還是熱愛綜合實踐課程的,具有較好職業素養和從業態度。此外,有7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動力來自“自己對這個職業的熱愛”和“自己的事業心、責任感”,75%的教師會“經常思考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由此可見,該課程指導教師的師資隊伍整體素質良好,為該課程的發展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綜合實踐指導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

(1)工作有著較大的壓力。在問卷中,有50%的教師認為該課程壓力很大,且有90%的教師認為造成工作壓力大的原因是得不到學校的肯定。同時,認為導致該課程滿意度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壓力大、績效待遇不高”的教師占55%。由此表明,被調查教師的壓力,大都來自外部環境,該課程的教育教學缺乏科學的評估和評價機制。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但是,如果付出卻不能得相應的肯定,會降低教師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引起焦慮、急躁,甚至演變成職業疲倦。

(2)綜合實踐指導教師工作熱情有待提高。在調查“對綜合實踐課程的總體評價”時,我們發現,只有6位教師選擇“熱情高”,選擇“初期工作熱情很高,但現熱情不太高”或“一般”占大多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課程教師工作熱情持久性不足。在教研活動方面,大多教師表示參加教研活動是完成上級要求任務,而非期待專業成長。據此推測,部分教師對綜合實踐新課改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缺乏主動性。

(3)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情感需求需要加強引導。在專業自我方面,多數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未得到學校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有個別教師認為是學校管理者不認可其教學能力才被安排任教綜合實踐課。他們在工作中很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特別是得到學校領導的理解與尊重,自我評價效能相對較低。所以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情感需求不容忽視,需要加強引導。

(4)綜合實踐指導教師管理體制需要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著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體驗、感受,能充分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但受應試思維的影響,特別在升學任務面前,很多學校沒有意識到此學科設置和教學的重要性,對該課程教學和教師的管理還相對滯后。

二、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情意的引導與建議

1.尊重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情感需求,加強情感引導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學教師是有著強烈自尊心的高文化層次個體,非??释约旱墓ぷ髂軌虻玫綄W校的理解與尊重。因此,學校和管理者都必須了解教師的真正需求,盡可能予以正確引導和適當的滿足。對于那些因各方面條件限制而暫時難以滿足的需要,應認真、細致的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尊重和引導好他們的情感需求,對學校、對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學科教學和教師都是共生共贏的系統效益。

2.更新觀念,加強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科管理

綜合實踐課程是國家規定的、注重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的實踐性必修課程。它是新課程的重要板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國家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高度綜合且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的、獨立的課程,它與其它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要本質區分傳統學科和綜合實踐課程,加強教師隊伍理論指導,重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

3.建立科學激勵機制,激發綜合實踐指導教師工作內驅力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的管理體制中缺乏完善的綜合實踐學科教師激勵機制。該課程教師在評優評先、績效待遇方面常讓路與其他學科,甚至有個別學校把該課程教師歸于后勤人員內進行管理。所以,學校要建立綜合實踐課程的科學激勵機制、搭建平臺,充分發掘綜合實踐指導教師的潛能,激發綜合實踐指導教師工作內驅力。

三、課題調研后的幾點感悟

1.新的課程需要新的關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于區域內綜合實踐指導教師專業情意的調查研究,了解了其狀況和需求,對該學科指導教師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為該學科發展和學校改善教學管理提供了有益信息資源。

2.新的學科需要新的研究。綜合實踐課程是新課改浪潮實施的一個亮點,探索實施才剛剛開始,需要著力研究。學校和教師都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自己學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解決問題,促進發展?;谶@種樸素的理解,我們對該課程的實施發展,對該課程教師的各方面研究也應應時而進。面對該課程指導教師的處境和需求,遇有亮點要總結推廣,遇有問題不回避,著力研究解決,善于反思,積極開拓,在解決問題中求得新的發展。

3.新的群體需要新的追求。綜合實踐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全新亮點,綜合實踐指導教師應該把握機遇,勇于擔當,在時代浪潮中確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作為第一線的老師,面對全新的領域,可以大展身手,積極開拓探討,在發展中創造自己的事業輝煌,成就自己的職業夢想。

參考文獻:

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第2篇

關鍵詞:觀課議課;高中生物;教研活動;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202-02

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很好的研修活動。以教研組內的教師做為研究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觀課議課為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的教師學習、行動與研究的共同體。

1.制定明確的觀課與議課的要求和內容

1.1確立觀課議課的課型。一般有診斷型(幫助上課人發現問題)、指導型(幫助上課人改進)、觀摩型(觀課者與上課人互相學習)三種類型的觀課議課活動,其中診斷型和指導型觀課議課深受青年教師的喜愛,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有許多的困惑,想通過觀課議課活動找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獲得解決問題的幫助。

1.2制定觀課的要求。一節課成功與否,不僅僅在于教師講了多少;更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所以觀課應從單一聽教師的"講"變為同時看學生的"學",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因此,就要求組內教師要注意"五"聽和"二"看。

"五"聽包括如下:(1)聽教師怎么講的,是不是講到點子上了,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2)聽教師課講的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能否聽懂,教學語言如何;(3)聽教師啟發是否得當;(4)聽學生的討論和答題;(5)聽課后學生的反饋。

"二"看包括如下:

(1)看教師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自然親切,看教師板書是否合理,看教師運用教具是否熟練,看教法的選擇是否得當,看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否得法,看教師實驗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師對學生出現問題的處理是否能巧妙處理

(2)看學生,看整個課堂氣氛,是靜坐呆聽,死記硬背,還是情緒飽滿,精神振奮;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看學生對教材的感知;看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1.3制定議課的內容。議課者對一節課從整體上要做出全面、系統的評價,通常做法應該是先分析后綜合,因此,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對課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如下:

1.3.從教學目標上分析。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觀是否全面、具體、適切。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確定;具體指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目標都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準為指導,體現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觀,要觀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觀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1.3.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議課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觀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觀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1.3.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觀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議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①觀教學思路設計。議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觀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觀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觀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觀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②議課堂結構安排。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順序。③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切分(注意5個時間計算)。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觀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觀有無前松后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松散,后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后松現象(前面時間少,教學密度大,后面時間多,內容松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占用時間多少,觀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切分。觀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現象。

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觀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切分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占用時間過多,差等生占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計算非教學時間,觀教師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的、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的現象。

1.3.4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議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觀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②觀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議課既觀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觀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③ 觀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議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議常規,還要議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干教師的課。既要觀常規,更要觀改革和創新。要觀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觀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觀主體活動的發揮,要觀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觀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④看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1.3.5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議課還要觀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觀板書。好的板書,首先是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要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是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②觀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③觀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④觀教法。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程度。

1.3.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觀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②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③是有效利用45分鐘(或40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2.組織觀課議課活動

在制定明確的觀課與議課的要求與內容后,教研組在2011學年的二次年級部范圍內的公開課中,按照先前制定的要求與內容進行了觀課與議課的活動,由于組內教師的人數有限,而且也是初次嘗試,在這二次觀課與議課的活動中,只要求組內教師按照先前制定的要求與內容中的幾個部分作為觀課與議課的點,讓觀課者帶著自己所要觀的點和議的點去參加這兩次研修活動。對于這兩次的研修活動,做了如下一些安排:

(1)要求開設公開課的教師在開課前一天將教學方案交給教研組長,由教研組長發給觀課的教師。

(2)教研組長做好觀課教師的組內分工,并要求觀課教師根據所要觀課議課的點做好相應的記錄。

(3)要求觀課教師在觀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盡可能的把自己融入到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并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體會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感受。

(4)教研組長帶領觀課教師進入微格教室去觀課。

(5)觀課結束后,教研組長先安排授課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和組織進行敘述,然后組織所有觀課者對自己觀課中所觀的點進行一個一一的敘述。

(后附一個具體觀課議課的例子)

總之,觀課議課可以促進全組老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全組老師的實踐能力,改進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質。深信觀課議課會在不久的將來踏上一個新的臺階,達到理想的境界,但愿通過"觀課議課"為載體的教研組活動,能引領教師不斷進行專業化訓練,使教研組真正成為教師起飛的平臺。

以下為一次觀課議課活動的具體例子:

授課者:肖老師(教齡三年,性格稍顯內向,語言感染力較欠缺,專業知識扎實,處于教學適應期)

觀課議課的課型:指導型

授課主題:特異性免疫

第一環節 課前安排 (5月6日下午第一節課)

在正式開課的前一天,組織了觀課教師的會議,一方面是將肖老師的教學設計發給每一位觀課教師,另一方面,依據肖老師自身的特點和提供的教學設計將本節公開課的課型定為指導型。

要求所有觀課教師要觀這節課的2個方面:

(1)聽教師怎么講的,是不是講到點子上了,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

(2)聽教師課講的是否清楚明白,學生能否聽懂,教學語言如何。

將本節課的議的點確定為四個并分配給了四位老師: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由杜老師負責)。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由沈老師負責)。

(3)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由黃老師負責)。

(4)從觀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由葛老師負責)。

在確定好了以上這些安排后,要求一定要在明天正式觀課議課前再認真學習一下自己所觀與議的點的要求和內容。

第二環節 觀課活動(5月19日上午第三節課)

我們所有組內教師都在正式課前10分如約的到了科技館五樓的微格教室,帶著自己所要觀的和議的點進入了正式的觀課活動中,大家認真的思考、認真的記錄,忙忙碌碌一節課……

第三環節 議課活動(5月19日上午第四節課)

在觀課活動結束后,大家都感覺很辛苦,我安排了十分鐘的休息,然后大家做下來開始議課活動。首先由肖老師對本節課的設計做一個敘述。(以下的敘述,是我在每一位老師的敘述后的一個整理)

肖老師說:"我想說兩點:1、我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必修三第三章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免疫的概念及非特異性免疫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使學生對免疫類型和原理有更加完整的了解。這部分內容涉及的有關特異性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學生繼續學習"體液免疫"和《免疫系統的功能異?!返睦碚摶A。2、我的困惑:本節課知識點比較散,概念也比較多,在備課過程中,我只知道有哪些知識是要求學生掌握的,能夠羅列出來,但是感覺特別困難的是,怎樣把這些知識點串起來,形成一條主線?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一塊有問題,上課氣氛較沉,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還感覺自己講話總是重復,可能比較啰嗦,這些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想請組內老師給予一定的指點。"

葛老師說:"學生在前面學習了非特異性免疫的內容,為本課時的學習打好了一定的基礎。

但由于免疫部分與教材的其它章節聯系很少,學生缺乏相關的知識基礎,加上本課時內容概念多、知識抽象,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容易深入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比較困難,這的確是每一位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時的一個困惑,所以肖老師不必緊張,本節課也是我們每一個老師的困惑,接下來還是讓我們聽聽每一位老師對于本節課所議的點的敘述吧,我看請杜老師先來。"

杜老師說:"在肖老師的教學設計中關于教學目標是這樣設計的:①說出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區別。②說出淋巴細胞的起源與分化,辨別各種類型的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③簡述淋巴細胞識別入侵者的過程。④概述細胞免疫的過程。我覺得這樣的目標設定缺少了達成目標的途徑,比如說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那么是要求學生說出哪些區別呢?希望學生通過怎樣的途徑來說出區別呢?希望有多少學生能說出區別呢?你是如何確定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說出區別呢?我想起來了,上次葛老師發給我們關于學習如何規范敘述教學目標的資料,我覺得我們可以根據資料中的要求去思考去描述,另外,我覺得沒什么了。"

沈老師說:"我覺得本節課在教材處理上好像沒什么問題吧,不過我覺得要是把免疫應答的過程敘述的再仔細點可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過程和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就感覺肖老師好像對于這個將的太籠統了點,其實將這個應答過程講的再清楚點,可能更好,另外好像也沒什么。"

黃老師說:"我覺得這節課可能是肖老師講的太多了,雖然有很多的細胞名稱要記住、有很多的概念要知道,其實這樣一味的講效果未必好的,一下子讓學生接受這么多的名詞和概念,估計學生吃不消,我覺得是不是可以讓學生來畫概念圖,因為很多的題目都會涉及到圖的問題,以前很多學生就是圖看不懂,這樣的題目就解決不了,我自己前幾天試過了,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思維過程自主設計概念圖,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評價,使學生在畫概念圖的過程中完成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就是感覺上課問的問題不夠明確,比較散,比較隨意,如果能設計出一連串的問題更好,具體怎樣設計我好像還沒仔細想過。"

葛老師說:"我感覺肖老師的課就其教師本身的基本功還是很好的,如果有些地方能夠改進可能會更好一點,例如聲音大一點,抑揚頓挫一點,可能會使語言更富有藝術性,如果板書再設計的嚴謹一點,字寫的再大一點,可能會更好一點,我記得我以前的一位老師,因為板書的字寫的漂亮,他的課就有很多學生喜歡,這個問題似乎是現在我們很多老師的問題,板書的字寫的越來越小了,板書設計的越來越不規范了,我覺得要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本以為這節吃飯課很多老師希望早點結束草草收場,現在看來很多的問題激起了大家的共鳴,這不僅僅是一個老師出現的問題,也是很多老師共同出現的問題,大家之所以討論的這么激烈,不肯結束,也許就是大家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自己平時遇到的類似問題在這一刻得到解決,在這節課上很多老師找到了自己的一些縮影,產生了一些反應,這也許就是這次活動的意義所在吧。

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第3篇

根據特長搭建藝術表演組

首先需設計制作一份《音樂教師發展性業務檔案》(下稱《檔案》),用它來記錄教師學習、教學、培訓、成果及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等情況。《檔案》的意義還在于能個性化地關注教師的成長過程,使教師在體驗成功、享受進步中得到激勵,也為組織者策劃藝術實踐活動或業務培訓提供參考數據。 組別設置從教師特長愛好及相近片組兩方面考慮,教師即演員,組成聲樂組、器樂組、舞蹈組及戲曲組等藝術組,教研員和各組組長再組成導演組。之后,大家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開展聲樂、器樂、舞蹈及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實踐活動?! 稒n案》由九項內容組成。表中“藝術組,職務”欄指該教師所屬藝術組和組內所擔任的職務;“每屆成績”欄主要填寫參加藝術實踐后所獲得的獎項與級別,欄次根據需要可增添;“藝術特長”欄主要記錄該教師最初的專業強項和經培訓后的情況。表中的每項內容可視實際情況需要和變化做增與刪、重與輕的選擇。

由于“藝術特長”欄記錄了該教師的專業強項,這對藝術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人員選擇、人員搭配和藝術形式安排帶來極大的方便。此《檔案》全體音樂教師人手一份,以作為臨時性節目替補隊員的備用?!稒n案》既可用來記錄每位教師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的情況,又可作為組織者對教師業務培訓與再提高的參考;既可作為藝術實踐活動的考核管理辦法,又可作為向有關部門提供該教師提薪升職時的參考依據。

因地制宜制訂學期節目單

根據教師特長及全體教師的專業起點,結合本地區音樂教學實際水平和目前所能承擔的經費開支,制訂__一份既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又適合舞臺表現的節目單,是此項活動成敗的關鍵,也是音樂教研員必須進行的首要任務。

節目內容可以現行部編中小學音樂教科書為主,輔以其他??芍攸c針對某一冊,也可按需將各冊內容靈活重組。節目編排的原則是通過教師的舞臺實踐和學生的現場觀賞,使現行音樂教材綜合價值最大化,同時完成教師的業務培訓計劃,達成音樂教研的目的。如先安排口琴齊奏曲《剪羊毛》,目的旨在通過排練來增強培訓活動的娛樂性和實效性,又通過舞臺實踐,激發學生對口琴的學習欲望。再次安排口琴合奏曲《剪羊毛》,旨在讓教師在齊奏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型樂隊的編配技法,進一步掌握高、中、低音口琴的配器方法,是一種縱深的業務培訓。作為學期或學年教研和培訓計劃,節目單須在開學前由“導演組”精心制訂,并在第一次教研活動時向全體教師公布,再按實際情況做微調,形成最終的演出《節目單》。《節目單》的內容除目錄外,還可配以排練照、教師簡介等,起到榜樣作用。節目單分發對象為各級領導、各校教師。

節目單的制訂過程,是“編導”(教研員)對教材深入細致再研究的過程,也是了解音樂教師現有業務水平,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設計培訓計劃的過程。教師情景式的藝術實踐活動,既拉近了教師與教材的距離,又提高了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既發揮了自己的一技之長,又激發了同伴的學習欲望,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通過實踐,教師們以音樂教材為基礎,同唱一首歌、同奏一首曲、同編一支舞,將歌唱、器樂、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舞蹈創編及專業知識與現行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會彈、會唱、會編配、會編舞,進一步梳理教材、熟悉教材。

試想,如果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能為學生唱上一首優美的歌,彈上一首動人的曲,跳上一支扣人心弦的舞,說上一段幽默的小品……那將會讓學生回味無窮、終身難忘。

一份豐富多彩的節目單,其實就是一份嚴密的學期教研計劃和培訓計劃。

開展靈活多樣的排練活動

由于大組教研受活動次數約束,容易影響教學(節目)計劃的完成。為使藝術實踐活動既能保質保量完成,又不影響其他教研計劃的實施;既能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又不增加教師過重的壓力,我們采取以下活動形式:

大組形式:以大組教研的形式開展排練活動,包括合唱、合奏、舞蹈及各片組已成品的節目等。有條件時還可邀請行家或當地專業樂團著名演員進行藝術輔導,以進一步提高節目質量和教師的藝術水平。

片組形式:以片組或家庭式的形式展開排練活動,包括器樂獨奏、獨唱、小組唱奏及小品等小型節目。有條件的可結合本校學生或教師,進行對既定節目內容改編性的排練?;顒訒r間可由相關人員自行協商解決。

邊培訓邊排練:以培訓的形式開展排練活動,包括口琴、豎笛、口風琴等進課堂樂器,小型樂隊的編配,京劇唱腔培訓,集體舞培訓等在較短時間容易掌握的內容。筆者十分提倡此類形式,因為它能促使培訓深入持久,增強培訓活動的實效性,提高培訓形式的娛樂性。

送“戲”下校,匯報演出

經過―定的藝術處理,將平時教師們排練的節目以音樂會的形式,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向基層學校巡回匯報演出。送“戲”下校,讓臺下十年功不限臺上一分鐘,讓藝術成果不以比賽獲獎為最終目的,并充分發揮基層學?,F成的舞臺、現成的觀眾和現成的勞務人員優勢。

每學期應事危制定匯報演出計劃,該校音樂教師負責落實演出所需器材、場地布置等,以確保藝術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皩а萁M”根據該校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將音樂會的觀摩與音樂的普及教學結合起來,組織節目內容與相關音樂常識、知識的搶答,演員與觀眾形成現場互動,以增加音樂會的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參與性。

作為對教師基本功考核的一項制度,此活動規定每學年舉行一次。同時,應力邀各級領導參加,以形成一種強大的感召力,激勵和鞭策音樂教師的信心與熱情,以保證此項活動的落實。另外,對藝術實踐中的節目單和演出錄像,應及時整理歸檔,及時上傳下達、反饋信息、總結分析,為制訂下學年節目內容提供參考依據。

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第4篇

面對新世紀,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不能忽視,因為人是在交流中成長的。今天我們處于信息時代,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交流,但是在幼兒園里,幼兒語言能力較差。具體表現在:幼兒不善于主動地發起與人交談,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態度;幼兒不善于根據不同情景運用恰當的詞、句向對方作出應答,解決矛盾。

怎樣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滿足幼兒終身發展的需要。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 :藝術活動是一種認識周圍世界的有趣的方法,這種方法形式比較自由,而且有許多操作性活動。

二、設計研究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全語言教育?簡單地說,全語言教育提倡的是開放式的語言教學,它將傳統的“師傳生受”的語言教學過程轉變為教師和兒童合作學習的過程,從而對兒童語言教育的基本原則作了新的探討。

藝術教育是以藝術品為媒介和主要手段進行的教育。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包括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近年來,也把語言藝術――兒童文學教育列入其中。

(二)研究原理

1.新版的《幼兒教育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建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2.皮亞杰指出 :幼兒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其教育過程是:“興趣――游戲――引導――游戲”這一模式很適合幼兒園的藝術教育。

(三)研究原則

1.整體性原則:兒童的語言學習是整體性的學習。

2.行為性原則:兒童的語言學習是自然而然的學習。

3.有效性原則:兒童的語言學習是有效的和有用的學習。

4.整合性原則:兒童的語言學習是整合的學習。

(四)研究目標:探索以全語言教育理論為指導,在藝術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五)被試的選擇

對象:本實驗以小三班為實驗班,小四班為對照班。經檢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語言能力無明顯差異。見下表:

三、操作措施

(一)全語言教育思想滲透在區域活動中

1.利用美工區發展幼兒的語言:讓幼兒把自己的實踐活動用語言講述出來。幼兒愛講什么,就講什么;玩后可讓幼兒一個個說,也可讓幼兒七嘴八舌的一起玩,能說的盡量說,說不好的幫助他說。

2.利用表演區發展幼兒的語言:我們可鼓勵幼兒自編、自排、自演,大膽地運用繪畫、語言等多種形式表現出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利用墻飾發展幼兒的語言: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實現的。通過豐富和變化墻飾內容,激發幼兒創造性的講述愿望。

(二)全語言教育思想滲透美術活動

1.聽畫:聽是訓練幼兒思維的方法。讓幼兒從理解語言開始,將抽象思維轉換成形象描敘,力圖使幼兒能學會從成人的語言中聽出畫面的存在,這種語言包括我們日常的生活用語、兒歌、小詩、故事等等。

2.說畫:說話訓練主要從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幼兒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考慮。鼓勵幼兒在藝術表現之前和之后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畫“獅子”可引導幼兒說一說“獅子為什么是大王?它住在什么地方?”等。

3.看、想:是聽和說的原動力。為幼兒提供“看”的對象和內容,引導他們一步步有目的、有步驟地“看”,如命題畫“雞”活動之前,我們組織幼兒觀看了有關的錄像,讓幼兒看了以后說一說“母雞與小雞有什么不同?”等。讓幼兒看了以后用恰當的語言加以描述。

(三)全語言教育思想滲透音樂活動中

1.匹配方式。方法是提供給幼兒熟悉的音樂材料,啟發幼兒為之匹配相應的語言,在音樂伴奏下講述與音樂相符的短句、短詩或小故事。

2.聯想方式。方法是提供音樂材料,鼓勵幼兒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和想象,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它可以是由音樂引起語言的聯想,也可以是語言引起音樂的聯想。

3.創造方式。歌唱活動中的創造方式是為熟悉的歌曲創編歌詞,使幼兒在代替歌詞的過程中更好地熟悉旋律,提高想象力、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幼兒體驗創造的樂趣。

四、結果與分析

我們的實驗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嗎?為此我們又進行了后測,結果如下:

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班,這說明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傾聽活動

《綱要》要求我們: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而言,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

2.我們的藝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詞匯

我們所提供的詩歌、故事、歌曲、圖畫書都是優秀的兒童作品。它們形象生動、通俗上口、節奏鮮明、語言精練。幼兒在學習與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對作品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而且積累了大量的語匯。

3.我們的藝術教育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語言運用情境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這說明我們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步學習理解和表達意圖傾向。

4.我們的藝術活動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

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兒童語言的運用又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在藝術活動中,能讓幼兒學習在不同的語言情境里如何運用相應的語言交流方式來與人交往。

五、討論

1.通過一年的實踐操作發現:以全語言教育思想為指導,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語言的能力的方法是有效的。

2.由于只有一年的時間進行研究,所以我們所研究是在美術、音樂、文學三個相對獨立的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如何把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在綜合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需今后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

【2】學前教育文薈

教研活動建議范文第5篇

關鍵詞:貨幣政策;資本流動;異質空間;LSTVAR模型

一、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業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卻存在一系列的結構扭曲現象,其中區域結構的非均衡發展便是這一現象的典型表現。統計數據顯示{1},1978年,廣東省與貴州省的GDP之比為3.99,到2012年,該比值已經上升為8.39,區域差距擴大態勢明顯。如果無法有效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區域發展過度失衡勢必會阻礙中國經濟的持久、協調、高效發展,并引起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深入研究經濟增長中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均衡的現象和作用機理,并找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是我國理論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理論與現實課題。

解釋區域發展差距的理論較多,但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是重要的理論視角之一。這是因為貨幣政策不僅是宏觀經濟總量調控的重要手段,對于熨平經濟周期,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于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由于存在各區域自然條件、歷史背景、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等方面的異質性,統一的貨幣政策會產生不同的區域效應,并可能擴大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

關于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研究,自Scott(1955){2}首開先河之后,眾多學者探討了這一問題。首先,從研究方法來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向量自回歸(VAR),該方法由于不需要先驗的理論分析和可避免“盧卡斯批判”而被廣泛應用于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研究。Fielding 和 Shield(2006){3}、劉玄和王劍(2006){4}、丘斌和鄧佑甜(2009){5}等。二是結構向量自回歸(SVAR),SVAR模型基于VAR系統參數附加結構性的約束條件,并考慮了當期的影響,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就更加可靠。如Giacinto(2002){6}、曹永琴(2007){7}、Georgopoulos(2009){8}、Todd Potts(2010){9}等。三是其他方法,如Clausen 和 Hayo(2002){10}采用半結構動態模型;劉金全、鄭挺國(2006){11}應用 Markov 模型;趙書楊和康宇虹(2011){12}采用CRS和VRS方法等。雖然上述文獻大多數都證明貨幣政策對不同區域的影響確實存在顯著的差異,但文獻所采用的VAR、SVAR等方法都是基于線性假設,未曾考慮復雜經濟變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其次,從區域效應形成的原因研究來看,基于VAR與SVAR模型的研究,事實上是將貨幣政策的傳導系統看成一個“黑箱”來對待的,很難打開“黑箱”分析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形成機理,即使將某些因素引入模型,也只能形成零碎的個因分析,難形成系統的解釋框架。如宋旺和鐘正生(2006)、曹永琴(2007)等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差異的角度來解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成因;Montagnoli(2007)、周孟亮和李明賢(2009){13}等研究認為金融結構的空間差異是產生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重要原因;而Arnold和Vrugt(2002)、Georgopoulos(2009)等證明經濟結構的區域非均衡是導致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根本原因。

最后,從對我國的區域劃分來看,主要有三分法、四分法和八分法三種。三分法為東部、中部、西部;四分法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八分法為東北、北部、東部、南部、黃河中游、長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這些劃分雖然都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道理,但在研究之前先入為主,事先圈定一個貨幣政策效應區域,似乎有違研究的邏輯性。

本文區別于國內同類研究,主要有三點不同之處:(1)在研究方法選擇上,基于省級行政的相對獨立性和復雜經濟綜合體,對VAR模型進行了必要的非線性檢驗,對于存在非線性關系的數據,采用LSTVAR模型進行分析,從而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準確性{14};(2)在區域劃分上,先就省級經濟對統一貨幣政策的廣義脈沖結果進行分析,然后歸類進行區域劃分,使區域結構更加科學和更具有現實意義;(3)基于不同區域的空間異質性(包括自然結構和經濟結構),從資本流動角度對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形成機理進行科學、合理的理論解釋,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異質空間與資本流動的理論分析

一般來說,如果系統或系統屬性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及其復雜性,那么這樣的空間稱之為異質空間。系統屬性可以是空間所涉及的任何變量,復雜性涉及系統屬性的定性或類型描述。我國區域遼闊,各區域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差異顯著,不同區域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異質性顯著。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Qi=AiKiαLiβμi,i=1,2,3,…,n(1)

(1)式中Qi表示產出,Ai表示綜合技術水平,Li表示投入的總勞動,Ki表示投入的總資本,α、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μi表示隨機干擾的影響,μ≤1,i表示不同的區域。(1)式不僅表明不同區域的產出是不同資本和勞動投入量的函數,而且在異質空間的假定條件下,不同空間還存在著不同的生產函數。由于本文立足于分析貨幣政策,從而主要考察資本要素,或在資本勞動比率(工資)存在差異的條件下,將勞動看成是被資本動員或隨資本流動的要素。

資本流動受多種因素影響{15},在異質空間概念下,本文將這些因素劃分為自然結構與經濟結構兩個方面。自然結構主要是指與人類生活要求密切相關的自然條件,在投資者追求生活幸福指數的驅動下,即使不同區域的投資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即邊際資本收益率相等甚至略有降低的條件下,資本也會從自然結構差的區域流往自然結構好的區域。經濟結構主要是指產業結構、金融結構、制度結構等經濟條件,正是由于這些條件的不同,使不同區域存在不同的投資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從而導致資本從邊際收益率低的區域流往邊際收益率高的區域。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當自然結構差的區域存在某種投資機會使資本邊際收益率高于投資者追求生活幸福指數的心理界限時,資本會從自然結構好的區域流往自然結構差的區域。這種逆自然結構的資本流動將使該區域的資本凈流量減少甚至趨向于零,從而出現“資本凈流動粘性”。

雖然影響資本收益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利率,而且為考察投資機會成本的變化,本文以實際利率為分析的主要指標。李志(2002){16}曾構建了企業的生產函數如下:

■(I,p)=A(I-■)α0,,(2)

其中I表示用于生產的資本,■為進行生產所必須的最低資本投入,A>0,?琢∈(0,1),p為項目成功的概率。本文將該模型進行了改進和擴充,于是得到了企業收益函數:

Wi=A(I-■(ri))α-I(1+Rj)(3)

其中,Wi為企業的總收益,此時■仍為在i地區進行生產的最低資本投入,它包括廠房、設備、勞動力工資等。由于通貨膨脹率高的地區,這些費用比較高。所以,■可以看作通貨膨脹率?仔i的增函數,又由于實際利率計算公式為名義利率(R)減去通貨膨脹率:r=R-?仔。所以投資成本為實際利率ri的減函數,即d■/dri

在(3)式中,Wi對rj求偏導可得:

■=-A?琢(I-■(ri))α-1■>0(4)

這說明企業收益率Wj是關于ri的增函數。因此,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ri>rj(i,j代表兩個不同地區),則Wi>Wj,資本會從j地區流往i地區,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2)式中,Wj對I求偏導可得:

Wi=■=-A?琢(I-■(ri))α-1-Rj(5)

Wi就是企業收益率,只有當Wi>0時,企業才會進行生產。并且Wi的值越大,企業進行生產的積極性越高。因此,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如果Wi>Wj(i,j代表兩個不同地區),資本會從j地區流往i地區,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本文可以得出如下兩個假設:

假設1:在統一貨幣政策的持續沖擊下,由于存在空間異質性,資本將從實際利率低的地區流往實際利率高的地區,從而使實際利率高的地區實現較快增長,產生貨幣政策的區域非對稱性。

假設2:在統一貨幣政策的持續沖擊下,由于存在空間異質性,資本將從資本收益率低的地區流往資本收益率高的地區,從而使資本收益率高的地區實現較快增長,產生貨幣政策的區域非對稱性。

三、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實證分析

1. 研究設計

本文實證分析的基礎方法主要是VAR模型,但為了處理異質空間的復雜性而導致的不同區域中可能存在的非線性問題,考慮引入Weise在1999年提出的邏輯函數平滑轉移向量自回歸模型(Logistic Smooth Transition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簡稱 LSTVAR 模型{17}。LSTVAR模型是多方程非線性模型,并且以邏輯函數為轉移函數。LSTVAR模型以VAR模型為基礎,因此首先定義一個VAR模型:

Xt=A0+A1Xt-1+…+ApXt-p+?著t,?著t~IID(0,?贅)(6)

根據Weise(1999)原假設(1)的備擇假設,LSTVAR模型為:

Xt=A0+A1Xt-1+…+ApXt-p+(B0+B1Xt-1+…+BpXt-p)F(zt)+?著t(7)

F(zt)=(1+exp{-?酌(zt-c)/?啄t})-1-1/2(8)

其中,Xt=(Xit…Xkp),邏輯函數F(zt)介于0到1之間。zt表示經濟狀態的轉移變量,參數c是門限值,?酌>0是平滑參數。如果?酌接近0,那么F(zt)收斂到一個常數,模型變為線性的。如果?酌趨向無窮大,則模型動態離散性跳躍變化依賴轉移變量zt是否大于門限值的門限自回歸模型。參數?啄z是轉移變量zt的標準差,通過除以?啄z使zt對門限值的偏離標準化,以利于平滑參數的解釋。

在(8)式中,當?酌∞時,門檻變量是兩種線性方程相交替時的轉折點;當?酌0 時,LSTVAR 模型均成為一個線性模型。因此,判斷模型線性的原假設和備擇假設為:H0:γ=0,H1:γ>0。

其次,通過LM檢驗考察模型的非線性特征。步驟如下:對方程(4)進行逐步回歸,根據回歸結果獲得殘差擬合值?著it,并計算每個方程的殘差平方和SSRi1=∑?著it2;對每一個?著it關于Xit-1,…,Xit-p,ztXit-1,…,Xit-p,進行回歸獲得殘差擬合值?滋it,并計算殘差平方和SSRi2=∑?滋it2;對每個i計算LM統計量LMi=T(SSRi1-SSRi2)/SSRi1,其中T是樣本觀測值個數。在原假設下LMi服從?字2(pk)分布。在小樣本中,等價的F統計量是:F=[(SSRi1-SSRi2)/pk]/[(T-(2pk+1))]。通過F統計量或者?字2統計量的觀察值與臨界值判斷是否拒絕原假設,考察模型的非線性特征。

最后,利用T-O-O網格點搜索法(Grid Search)選出最優的轉移函數,采用非線性OLS法估計LSTVAR模型的各項參數。

2. 數據的選取與處理

根據凱恩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我國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擇30個省份(除外)的實際產出增長率(y)、貨幣供應增長率(m)、投資增長率(i)、信貸增長率(l)和實際利率(r)5個變量。由于各地區沒有公布GDP的月度數據,從而實際產出增長率(y)選用月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來衡量;貨幣供應量增長率(m)以M2月度同比增長率來衡量;投資增長率(i)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月度同比增長率來衡量;信貸增長率(l)以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月度同比增長率來衡量;實際利率(r)等于基準利率與月度CPI同比增長率的差值,而基準利率按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計算。樣本區間為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數據。以上這些原始數據,M2月度同比增長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CPI同比增長率、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月度同比增長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月度同比增長率均來自萬得數據庫;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數據來自中經網數據庫{18}。

3. 單位根檢驗以及滯后期的確定

為保證各數據序列的平穩性,本文分別對30個省份的實際產出增長率、貨幣供應增長率、投資增長率、信貸增長率和實際利率5個變量進行了ADF單位根檢驗和PP檢驗,部分難以通過ADF檢驗的序列,可以通過PP檢驗(見表1)。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各省份增長率指標的5個變量均為平穩序列。因而可以根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分別對每一個省份構建5變量的VAR模型,并根據AIC和SC準則確定VAR模型的滯后期。通過Eviews6.0軟件測試,確定這30個省份均為VAR(1)模型{19}。

4. 模型的非線性檢驗

為確定模型是具有非線性特征,本文對每一個省份的VAR模型分別進行LM檢驗。由于每一個省份都有一個對應的(7)式模型,而轉移變量zt有pk種選擇。根據LM檢驗步驟,將每一個轉移變量進行LM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安徽、廣西、河北、遼寧、內蒙古、上海、浙江和重慶存在明顯的非線性特征。

5. LSTVAR模型估計

借鑒Terasvirta & Anderson(1992)的判斷標準,即用拒絕線性假設且具有最大F值的轉移變量作為LSTVAR模型的轉移變量。根據LM檢驗結果,對安徽、廣西、河北、遼寧、內蒙古、浙江和重慶7省市區,將rt-1作為轉移變量帶入LSTVAR模型;對于上海,將it-1作為轉移變量帶入LSTVAR模型,然后利用T-O-O網格點搜索法,便得到它們各自的轉移函數(見表2)。然后,將轉移函數帶入LSTVAR模型,利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便可得到這8個省份的LSTVAR模型各項參數。

6. 脈沖響應分析

對安徽、廣西、河北、遼寧、內蒙古、上海、浙江和重慶8個省份,采用Koop,Pesaran,and Potter (1996)提出的廣義脈沖響應函數的計算方法,定義如下:

GIX(n,vt,wt-1)=E[Xt+n|vt,wt-1]-E[Xt+n|Wt-1],n=0,1,2…(9)

其中GIX為變量X的廣義脈沖響應函數,n為預測期限,vt是產生響應的沖擊,wt-1是“歷史”或模型中變量的初始值。E[?]是期望算子。對于其他20個省份,則利用一般VAR模型計算其脈沖響應函數。從而得到30個省份的產出增長率y對于一個標準差貨幣供應量增長率m沖擊的廣義脈沖響應圖。通過脈沖響應圖可以發現,這些省份可以大致分為3種不同的類型:

類型I共包括20?。喊不?、北京、福建、廣東、廣西、河北、 河南、黑龍江、湖北 、湖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古、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重慶。對貨幣供應增長率施加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之后,類型I各省的產出增長率y的響應均存在一個月的滯后期且基本上是在第二個月達到最大值(廣西在第8個月達到最大),之后開始下降,最后趨近于0。該類型各省的產出增長率對m的響應最大值均為正值且數值較大,按脈沖響應最大值進行排名后,前三位省份為:山西(1.351 257)、山東(1.296 415)和四川(0.996 418),排名倒數三位為福建(0.284 505)、湖南(0.279 438)和河北(0.240 071)??偟膩碚f,該類型各省產出增長率y對于貨幣供應增長率m的正向沖擊響應強烈,m的正向沖擊可以促進該類省份的經濟增長,為貨幣政策操作的正效應區。

類型II共包括5個省份:甘肅、新疆、青海和寧夏。該類型中各省的產出增長率對于貨幣供應增長率m的沖擊響應較弱。當對m施加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之后,該類型中的各省雖然也存在一定的正向響應,或一定時滯后有一定的負向效應,但響應值都很低。響應最強的省份為甘肅(最大響應值0.177 575),最弱的為寧夏(最大響應值0.065 369)。與類型I相比,m的正向沖擊基本上對該類省份的經濟增長起不到多大的促進作用,為貨幣政策操作的平效應區。

類型III共包括5個省份:貴州、云南、海南、天津、江蘇和浙江。該類型中的各省對m施加一個標準差的正向沖擊之后,均存在一個月的滯后期且均在第二個月達到最小值,之后開始上升,最后趨近于0。該類型中的各省,在前5個月產出增長率y對于m的響應均為負值,其中,貴州省的最小響應值為-0.516 32,浙江最小響應值僅為-1.081 79。表明該類型各省m的正向沖擊并沒有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為貨幣政策操作的負效應區{20}。

為了進一步考察貨幣政策對這三個不同類型省份以及全國產生的不同效應,本文又構建了這三個類型以及全國的VAR模型。并做出相應的產出增長率對一個標準差的脈沖響應圖(圖4)。類型Ⅰ,全國和類型Ⅱ的脈沖圖均為正效應,并且最大脈沖值以次遞減。類型Ⅲ為負效應。這與本文之前單獨分析各個省份的結果一致。這說明本文對于各個省份進行新的區域劃分是完全合理的、可信的。

四、異質空間資本流動機制的檢驗

上述實證結果表明,統一的貨幣政策下,不同的省份存在不同的產出增長效應,并可根據這種效應的不同劃分為正效應區、平效應區、負效應區三種不同的類型。那么,這三種不同的類型是不是由于空間異質性而產生的資本流動所導致的呢?在此,可以對資本流動機制的理論假設進行檢驗。

1. 對假設1的檢驗

本文分別計算了樣本區間內類型I、類型II、類型III和全國的平均實際利率(ri)(見表3)。結果發現,類型I的省份平均實際利率(-0.508 7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51 9),類型II(-1.321 53)和類型III(-0.717 42)的省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類型I省份在樣本期m的正向沖擊下吸收了外部資本而使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為正,類型Ⅱ、III省份在樣本期m的正向沖擊下輸出了內部資本而使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為負。值得注意的是類型Ⅱ省份的實際利率很低,甚至低于類型III省份,且從自然結構來看,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省的自然條件差,理應流出更多的資本,但樣本期卻維持了貨幣政策正向沖擊的平效應,說明該類型省份可能由于自身的資本量不多,可流出的資本量更少,與貨幣政策正向沖擊增加的資本量產生沖銷效應,即存在資本凈流動粘性。以上分析證明假設1在中國是成立的。

2. 對假設2 的檢驗

本文利用地區生產總值除以固定資產投資表示資產收益率(記為Si)來大致折算各省份的資本收益率。計算結果表3表明,類型I省份的資本收益率分別高于類型Ⅱ省份和類型III省份;類型Ⅱ省份的資本收益率與全國水平十分接近(僅僅相差0.003 771),這說明類型Ⅱ省份有一定的資本流動粘性,類型III為資本凈流出省份。

另外,由于資本收益率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具有明顯的同步趨勢,因此本文還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度量區域間的資本流動情況。通過計算樣本期內類型I、類型Ⅱ、類型III和全國的平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Ki)(見表3)可以發現,類型I、類型Ⅱ、類型III的Ki值依次遞減,分別為31.514 92、27.795 55、26.955 07,類型I的Ki值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9.981 8,表明類型I為資本凈流入省份,類型II省份存在一定的資本凈流動粘性,類型III為資本凈流出省份。以上分析表明假設2在中國是成立的。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經過以上分析,本文可得到如下三個結論:(1)包含自然結構與經濟結構的異質空間,是造成資本在區域間流動的深層原因,而資本在區域間的流動將使統一貨幣政策產生區域非對稱性效應。(2)貨幣政策的區域非對稱性效應并非可以簡單地劃分為東中西部三部分,即使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可能存在資本凈流出而使貨幣政策正向沖擊效應為負,廣大中西部地區也可能改變制度環境而存在資本凈流入,使貨幣政策的正向沖擊效應為正,當然也可能出現在自然結構與經濟結構相互作用下,陷入資本凈流入粘性而使貨幣政策的正向沖擊效應不明顯。(3)實際利率和資本收益率是資本在不同空間流動的導向標,只有提高經濟欠發達省份的實際利率和資本收益率,促進資本向經濟欠發達省份流入,才可能實現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正因為如此,作為中央銀行來說,降低欠發達地區的通貨膨脹率,提高實際利率;采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差別再貼現率、差別央票等工具,降低欠發達地區銀行信貸資金成本,提高企業資本收益率,促進金融機構資本和社會資本向欠發達地區配給和流動,從而拉動欠發達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作為中央和地方政府來說,應擴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和重點項目投資,改善投資制度環境和人居自然環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金融結構,促進市場化資本自由流動機制的形成,從而推動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快速增長,最后實現全國各區域經濟的協調均衡穩定發展。

注 釋:

①該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局網站。

{2}Scott I O:“The regional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5,(69).

{3}Fielding,Shields:“Regional asymmetries in monetary transmission:The case of South Africa”,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6,28.

{4}劉玄、王劍:《貨幣政策傳導地區差別:實證檢驗及政策含義》,《財經研究》2006年第5期。

{5}丘斌、鄧佑甜:《基于VAR模型的中國貨幣政策區域不對稱效應研究》,《南方金融》2009年第2期。

{6}Giacinto V:“Differential Regional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A Geographical SVAR Approach”,Bancad’Italia Working Paper,2002(5).

{7}曹永琴:《中國貨幣政策效應的區域差異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第9期。

{8}Georgo Poulos:“Measuring Regional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anada”,University of Toronto Working Paper,2001.

{9}Todd Potts,David Yerger:“Variations across Canadian Regions in the Sensitivity to US Monetary Policy”,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10,38(4).

{10}Clausen,Hayo:“Asymmetric Monetary policy effects in EMU”,Working Paper,2002.

{11}劉金全、鄭挺國:《我國貨幣政策沖擊對實際產出周期波動的非對稱影響分析》,《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6年第10期。

{12}趙書揚、康宇虹:《我國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13期。

{13}周孟亮、李明賢:《中國金融機構布局區域差異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金融與經濟》 2009年第20期。

{14}在已有文獻中,王立勇、張代強、劉(2010)利用LSTVAR模型研究了我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效應,證明了LSTVAR模型的可靠性和準確性要比VAR、SVAR模型好。

{15}彭小林、龔仰樹:《貨幣流動性對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影響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16}李志:《銀行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2年第6期。

{17}Charles L Weise:“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A Nonlinear Vector Auto regression Approach”,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2,31(1).

{18}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發現,2005年12月份新疆自治區和2008年2月至5月份海南省的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數據存在缺失,本文通過查詢新疆統計局網站和海南統計局網站進行了補充;2005年2月至12月份湖南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數據存在錯誤,本文通過查詢湖南省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進行了糾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马鞍山市| 静海县| 侯马市| 台南县| 日土县| 兴文县| 阿荣旗| 尼木县| 邮箱| 兖州市| 皋兰县| 桑植县| 德钦县| 长阳| 乾安县| 乐平市| 赤壁市| 东乡族自治县| 伊川县| 嘉鱼县| 泗洪县| 莆田市| 宁津县| 中山市| 南丹县| 大同县| 右玉县| 阜新市| 文化| 小金县| 云南省| 巴中市| 红安县| 韶山市| 虹口区| 吴桥县| 太保市| 大渡口区| 衡阳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