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聾幼兒 學前融合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33-01

眾所周知,學前教育對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重要性,小孩長大后能否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有50%取決于學前教育,在學前教育的幾年中,是幼兒大腦、智力、心理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最重要、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時期。是否進行融合教育,讓特殊兒童進行“隨班就讀”,我國正在進行嘗試并從實踐中努力完善。

1 融合教育模式研究的意義

聾幼兒通常被封閉在一個相對獨立、狹小的空間區(qū)域,這樣并不易于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進行融合教育。然而我國并沒有開始真正地實現融合教育,我國的“隨班就讀”就是融合教育,有隨班就讀受到我國的教育體制、師資力量、設備設施等客觀因素的阻礙,并沒有實現真正地意義上融合。在普通學校聾幼兒往往就會被老師放棄,被同學看不起。我國的隨班就讀也就演變成了隨班混讀了。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教育大國對融合教育尚處于初級較膚淺階段,還沒有一套屬于我國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論體系。通過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構筑適合我國的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學前融合教育的模式

2.1 安置模式

每個兒童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每一個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個體,兒童與兒童之間更沒有特殊與正常之分,有的僅僅只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對于聾幼兒的安置方式有幼兒園安置模式和家庭安置模式,要成功實現融合教育,將聾幼兒安置在幼兒園,更有利于實現成功融合。并在幼兒園設置有針對性的班級,有些科目可以和普通班的學生一塊學習,例如游戲和其他一些需要交流的課程,對于實在需要特殊照顧的課程則在特殊班教授,不能讓聾幼兒在智力上落后于其他兒童。并在幼兒園配置比較高級設備,例如幫助聾幼兒提高聽說能力的儀器設備等,這對幼兒園有著相對高的要求。對于聾幼兒來說,游戲是一種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并與健全的幼兒一起游戲,在游戲中,健全幼兒也不會有歧視,對于聾幼兒戴著助聽器就像眼睛先天近視的孩子每天戴眼鏡一樣正常了,不存在歧視與嘲笑問題。特殊幼兒的學習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可以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學習,其余時間均與健全幼兒一起學習,增加與正常兒童的交流,促使他們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正常自信的與正常人交流相處。

2.2 支持模式

我國還未實現真正的融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要獲得社會上的認可與支持,才能將融合教育,社會各界對融合教育的支持,將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教育,能激發(fā)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自信心和工作興趣,增強各界人士對聾幼兒的關注與關愛。家長的支持對于融合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有些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在正常學校不能得到尊重,便只好孩子送到特殊學校,由于周圍環(huán)境與普通幼兒園的環(huán)境不同,對于聾幼兒來說,在特殊學校不能激發(fā)他們聽說的欲望,不能將他們的潛力完全挖掘出來。專業(yè)人員的支持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為了保證學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實施,發(fā)展專業(yè)人員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3 實現融合教育模式的途徑

3.1 培養(yǎng)專業(yè)、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

要成功實現融合教育,在普通幼兒園需要培養(yǎng)專業(yè)、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幼兒園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幼教知識做鋪墊,同時還要精通聾兒康復訓練的技能和方法。老師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有善良優(yōu)秀的品質引導聾幼兒走上正確的道路。并能熟練的使用學校的特殊設備,幫助聾幼兒提高聽說能力。為了聾幼兒的美好未來,進行融合教育的幼兒園需要在師資方面進行投資。

3.2 采用集體保教和個體保教共存的方式

集體保教就是為了讓特殊幼兒和正常幼兒盡可能融合在一起,盡可能減少兩方的差異,使特殊兒童盡可能區(qū)域正常,在游戲設計環(huán)節(jié),盡量考慮到聾幼兒與正常兒童的差異性和感受。個體保教是適應兒童的個別差異,追求個性發(fā)展,融合教育不僅僅是對聾幼兒的安置問題,必須考慮每個聾幼兒的需求,從重視個體發(fā)展的角度看,個體保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機會均等。再者,鼓勵健全幼兒幫助聾幼兒,鼓勵進行親子教育等。

4 結語

根據我國對特殊人群的關注,聾幼兒學前融合教育刻不容緩,盡快讓特殊兒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有一樣接受正常教育的權利,學前幼兒正是一生中成長與形成優(yōu)秀人格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人士要引起重視和支持,不要將特殊兒童遺忘在角落,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本人經過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幾點關于聾幼兒學前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希望能引起共鳴和更深層次的探討,使我國的融合教育發(fā)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陳英云.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特殊教育[J].特殊兒童與師資研究,1994.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教育目的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不斷深化,20世紀80年代,融合教育在其影響下也應運而生,即在教育中打破隔離特殊兒童式的教育,提倡在普通教育中完全接納特殊兒童一起學習。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我國將融合教育本土化到隨班就讀的教育模式。但以往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作為相隔離的兩條不可跨越的鴻溝,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上也是自立家門,而教育目的作為教育活動的總要求,對教育制度、內容及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制定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隨著融合教育模式的不斷推進的新背景下,確保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國的教育目的。

我國普校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根據一定的階級意識形態(tài)、政治現實、文化發(fā)展的需要、經濟發(fā)展目標等影響因素為基礎而制定的符合國家要求的目的。教育目的的歷史繼承性決定了現今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的特殊教育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不斷的發(fā)展著,其教育質量和教育規(guī)模上有顯著提高。而我國特殊教育目的在實踐中不斷地被修訂以適應不同時代的需求。提出“我國各類特殊教育學校需要貫徹執(zhí)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針,為他們參與社會生活適合社會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的教育目的。

現今教育目的的分析

目前我國的教育目的對于這兩類人群的目標是分別設立的,沒有統(tǒng)一的基本教育目的,而融合教育的趨勢需要普通教育滿足普通學生同時應該滿足特殊學生。如今我國的教育目的主要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主心骨,但這一概述是較籠統(tǒng)且難以操作的。使得一線老師難以貫徹落實,學生也難以達到這一教育目的。導致我國現今的教育的學生有著豐富的知識基礎,但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卻遠遠不足。

融合教育背景下教育目的的建議

特殊學生和普通的學生在年齡的發(fā)展中生理、心理、認知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隨著輔助工具的不斷被研發(fā),很多特殊學生的缺陷得到輔助后能像普通學生一樣正常生活。另外,由于某方面的缺陷,很多特殊學生有補償技能或“學者式”技能,正如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缺陷兒童中也有天才即“缺陷天才。”使得這些學生個別更是優(yōu)于正常學生。因此將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一同進行綜合的考慮教育目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

教育目的意識轉變

在融合教育的趨勢下,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生相比可能會被視做弱視群體,后現代主義中的社會批判精神教育目的、和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目的、內部和平相處的教育目的及世界關愛感的教育目的,這些思潮有力于特殊學生在整個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好的適應國家對教育目的的總要求。面對同情式的人道主義教育并沒有給特殊兒童帶來社會優(yōu)勢,反而由此帶來的標簽,使得特殊兒童被戴上弱勢群體的頭銜,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得以切實落實,需要整個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育不再只是一種福利事業(yè)的人道主義思想,而應轉向一種特殊學生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以一種和普通學生近乎相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即特殊學生能和正常學生一樣正常發(fā)展的態(tài)度,才能使得融合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同時符合兩者的總要求。這并不能忽略他們間的差異,相反更應該重視差異性而更好的使特殊學生的能力等到更好的照顧和發(fā)展。使得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一樣的權利接受教育,并共同實現國家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個別差異化

教育的主體對象的人,在普通學生中對象和對象之間都存在差異性,更何況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更是有巨大的差異。正如心理學研究表明:“特殊兒童群體內的個體差異遠遠大于普通兒童群體的個體差異。”面對人們對普通教育目的絕對化現象提出眾多批評的同時,我國的教育的目的因依據具體的影響因素而制定差異性的教育目的,使得教育目的更好的體現學生的切實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為導向,使教育目的達到生活化的目的變得更加迫切。而不能將教育目的作為教育活動結果的終極目標。教育目的的差異性要求同時決定了教育目的的制定不應只是政府、學校等權威人士一板敲定,而應由學生、老師、父母等根據國家大方向的教育目的合理的制定適合學生的教育目的。而這一教育目的應該使每個學生無論是否特殊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個性的自然發(fā)展,國家的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得以自然的彰顯。

教育目的的個體本位思想的考慮

過去無論是普通教育目的還是特殊教育目的都是以“全面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的教育目的。這樣的教育目的意識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但在融合教育的大趨勢下,面對多元化,差異化的時代下我們需要教育目的往個體本位方向下思考,以謀求個人的幸福為方向給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的發(fā)展空間,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每個孩子的潛能。而不是社會所需要的產品或復制品。使得融合教育下的教育目的能切實的考慮到學生自身的需要。以實現每個兒童的發(fā)展最終都能達到最大限度的教育結果。

總結與思考

融合教育既是一種思想、理論、理想,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它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我們的教育目的需要培養(yǎng)每一名學生成為為國家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所需要的人才,同時需要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手腦靈活,具有愛心、責任感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新型學生,為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從而更好的推行融合教育使得每個學生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子洲著.特殊教育培養(yǎng)目標初始[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2]黃洪蘭著.后現代主義教育目的觀研究及我國教育目的取向[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05.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媒介融合趨勢給應用型新聞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本文從媒介融合趨勢對應用型新聞教育的內在要求出發(fā),探討現行新聞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從調整課程體系、改進師資結構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培養(yǎng)“一專多能”復合型新聞人才的路徑和建議。

“媒介融合”是國際傳媒大整合之下的新興作業(yè)模式。在信息傳輸通道多元化的當代社會,“媒介融合”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傳播通道有效地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近年來,這種新型整合作業(yè)模式已成為國際傳媒業(yè)的新潮流。

一、媒介融合趨勢亟需復合型新聞人才

媒介融合對整個媒介生態(tài)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其中人才戰(zhàn)略是改革的重點。高校的新聞學教育,必須關注并適應這一變化,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廣博的知識儲備,不斷改革新聞學教育,培養(yǎng)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媒體融合復合型新聞人才。

追溯起來,用“融合”(Convergence)一詞來描述媒介的發(fā)展狀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媒體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是第一人,他于1978年最早提出此概念。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互聯網的日益興盛,“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這一術語逐漸成為描述媒介發(fā)展趨勢的通用概念。西方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因此呈現出多樣化的視角。這些研究可以說鋪展到了與媒介相關的所有方面,包括媒介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機制,涉及到媒介經營與新聞傳播的各個角落。

在媒介融合理論研究日趨繁榮的進程中,新聞媒體的媒介融合實踐也日趨興盛。2000年,美國媒介綜合集團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建立的“坦帕新聞中心(Tampa’s News Cente r)”,是美國新聞界公認的進行媒介融合試驗最早的也是比較成功的典范。其后,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的百余家傳媒機構都相繼開展了媒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并逐漸形成國際傳媒業(yè)的新潮流。

國際傳媒業(yè)媒介融合理論研究和新聞實踐的發(fā)展,呼喚著復合型新聞人才。曾到美國作訪問學者的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在總結美國比較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后提出,媒介融合后新聞傳播業(yè)需要兩類新型人才:其一是能在多媒體傳播中進行整合傳播策劃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其二是能運用多種技術工具的全能型記者編輯。[1]第一種人才很難通過短期培訓培養(yǎng)出來,只能在媒介競爭中大浪淘沙磨練出來。第二類人才的主要特點是技術全面,能夠同時為報紙寫文字稿件、為電視拍攝新聞節(jié)目、為網站寫稿。第二種新聞人才是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培養(yǎng)出來的。新聞院校可以也應當承擔起第二種人才的培養(yǎng)任務。2005年,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在世界上設立了第一個媒介融合(convergence emphasis of sequence)專業(yè)。目前,美國很多新聞媒體、新聞院校和媒介組織都在進行這類培訓,讓文字記者學習攝影、攝像技術,報紙編輯學習音頻、視頻編輯技術和圖表制作等。力圖通過人才戰(zhàn)略的實施,在未來的傳媒競爭中搶占先機。

近十年來,國內媒介融合大勢乍起,但媒介之間的融合主要還是在報紙與網絡之間,廣播、電視與網絡之間的單向融合。2007年前后,新華社、廣州日報報業(yè)集團、煙臺日報傳媒集團等先行者,開始進行多媒介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yè)績。他們在探索與實踐中,迫切需要且目前仍感奇缺的,也是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與業(yè)界的探索實踐相呼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學教育的改革已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2005年,蔡雯等一批赴美交流的學者首先向國內介紹了“媒介融合”的相關理念與實踐;2007年,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在全國首設新媒體專業(yè)方向,開展了媒介融合新聞教育的實踐;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與美國的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合作,成立了我國高校首家融合媒體實驗室。但是,與國外新聞教育的改革相比,國內新聞院系的改革相對比較緩慢。學界對是否需要從新聞教育的角度對媒介融合的趨勢進行回應,至今仍有爭議,主要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技能,使之能適應各種媒體的要求;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媒介融合教育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培養(yǎng)什么都精通的人才,這樣會讓學生什么都會但什么都做不好。[2]總的來看,雖然還有研究者對媒介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持疑慮的態(tài)度,新聞教育界針對媒介融合趨勢的教學改革仍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對這一不可避免的全球化趨勢及早做出主動性反應和調整,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上未雨綢繆,終歸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做法。

二、現行新聞教育與媒介融合內在要求的不相適應

面對國際傳媒業(yè)方興未艾的媒介融合大潮,我國現行的新聞教育在教育理念與新聞實踐上,的確存在一定的差距。新聞教育要超前把握,開展媒介融合教育,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認真解析存在的問題,并有的放矢地探索解決方法。

筆者認為,現行新聞教育實踐,在應用型專業(yè)技能教育與媒介融合教育的內在要求之間,主要存在三大矛盾:

其一,學生多技能學習與有限學時的矛盾。我國現行的新聞教育,大部分采取按媒體分專業(yè)進行專門性教育的學習方法。各新聞院系的學生,基本上是4年時間學習一種媒體的傳播知識與技能。要使學生畢業(yè)后適應媒介融合的工作環(huán)境,則要求他們在4年時間內掌握多種媒體的傳播知識與技能。如何處理好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矛盾,是培養(yǎng)媒體融合復合型人才亟待解決的問題。精通某一媒體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涉及的內容很廣,既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學習,也需要專業(yè)技能的培訓與實踐。大學四年時間,要求學生掌握并精通紙質媒體、廣播電視媒體和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顯然是不大可能的。其二,現有師資隊伍與媒介融合教育的矛盾。這一矛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的知識結構和綜合性媒介素養(yǎng)的差距。目前,承擔新聞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yè)后任教的。他們在校所受的教育都是單一型媒介的,只熟悉或了解某一媒介的知識和技能,缺乏對多種媒介融合貫通教育的媒介素養(yǎng)。即使部分從媒體轉到院校的老師,此前的媒體實踐也主要集中在單一媒體,同樣缺乏綜合媒介素養(yǎng)。二是媒體的實踐經驗不足。大部分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對新聞業(yè)界的現行變革狀況了解不夠,媒體實踐經驗特別是多媒體融合的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甚至是空白。三是教師擔當的現行課程體系與媒介融合教育的矛盾。目前,各院校新聞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基本還是按單一媒體教育的要求設置的。老師在教學中,也是按單一媒體教育的要求進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組織的。其三,是媒介融合教育與單一媒體實驗室的矛盾。目前,各院校的新聞實驗室依然是按照單一媒體教育的要求,分門別類地設置實驗室的,如攝影實驗室、電視非編實驗室、報紙排版實驗室等。媒體融合教育,要求實驗室的設置也能實現多媒體融合,使網站、音視頻、掌上媒體及傳統(tǒng)紙媒通過一體化的管理流程,實現多業(yè)態(tài)、多時段的生產、與運營,而不再是過去各種媒介各自獨立的實驗室。

三、培養(yǎng)“一專多能”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可行性路徑

未來媒體的主流傳播形態(tài)必定是多媒體融合的傳播形態(tài),新聞學教育應超前把握,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勢,主動適應未來市場發(fā)展的需求。針對現行應用型新聞教育與媒介融合教育內在需求的不適應,我們不妨變換一種思路,從培養(yǎng)“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的角度,探討應用型新聞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改革課程設置,變單一教育為全媒體教育

針對學生多技能學習與有限學時的矛盾,高校可以“一專多能”為導向,對新聞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進行改革。在4年的大學教育時間內,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和實踐某一媒體的知識與技能,對其他媒體的知識與技能則依據學生自己的愛好和可能,以選修課的形式,讓其選修涉獵。對“一專”的媒體,要求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達到“精通”的目標;對“多能”的媒體,則只要求學生能了解和一般性地知曉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大學一、二年級可以集中安排通識課程和專業(yè)基礎課程,并完成各專業(yè)的初步技能課程,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在培養(yǎng)媒介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同時,即對各媒體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所了解,初步樹立媒介融合的理念,掌握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第三學年,則可以設置專業(yè)方向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將來可能就業(yè)的方向,選擇專業(yè)。對所選專業(yè)方向的知識和技能,要按照“精通”的要求設置相關課程和實踐體系。與此同時,以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對其他專業(yè)的課程進行選擇性學習,達到“一專多能”的要求。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媒體教師隊伍

要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當務之急,是要引導教師清醒地認識當前媒介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超前把握的責任意識,逐步樹立媒介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礎上,要引導教師深入研究新聞業(yè)界的變革與發(fā)展。運用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解析媒介融合的理論建構、技術支撐、體制架構和運行機制等,對媒介融合實踐進行綜合分析和理論歸納,為媒介融合教育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針對媒介融合教育的內在需求,要充分發(fā)揮各位老師的業(yè)務專長,使其在培養(yǎng)學生“一專”的知識和技能上發(fā)揮作用。講授專業(yè)課的老師要有計劃地“走出去”,進一步了解當前業(yè)界的變革和發(fā)展狀況,及時將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與此同時,要大力改革新聞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大一、大二階段,可以嘗試在專業(yè)基礎教育上將各媒體打通,同一門課程試行多個老師講授多種媒體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大三、大四的授課則要突出“精通”意識,引導學生在精通某一媒體的基礎上達到對其它媒體更深層面的認知和熟悉。

(三)打通媒體界限,構建以媒體融合實驗室為中心的實踐基地

要從媒體融合教育的需要出發(fā),建成與未來市場發(fā)展相適應的全真教學實驗室。要大力開發(fā)基于全媒體資源庫的多種媒體業(yè)態(tài)融合的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使網站、音視頻、掌上媒體及傳統(tǒng)紙媒通過一體化的管理流程,實現多業(yè)態(tài)、多時段的生產、與運營,而不再是過去各種媒介各自獨立的實驗室。媒體融合實驗室要實現全媒體一站式全流程運作,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媒體融合意識和操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把課堂和實驗室變成解讀與創(chuàng)新媒體融合的模擬試驗田,緊跟業(yè)界媒體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培養(yǎng)合格的“一專多能”型全才。以媒體融合為導向,培養(yǎng)“一專多能”式復合型人才,是新聞學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它期待著更多的探索與實踐進行破題攻關!

參考文獻: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健聾合一 融合教育 班級管理

1.引言

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是現階段的研究熱點問題,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是指教師根據班級的聾健融合情況,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性的管理行為,對班級遇到的情況問題進行合理調節(jié)和整合,以達到健康發(fā)展的要求。實施聾健合一的融合式教育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教師除了要有更高的工作積極性,還要注意觀察兒童在幼兒園期間的自我管理能力、生理心理的發(fā)展狀況。融合教育使聾兒從小就處于一個和健聽兒童享受同等教育資源的、輕松自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融合教育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幼兒園時期,為兒童以后的教育做好鋪墊,也可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聾兒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在進行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時,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說,聾兒對語言的敏感性差,語言表達不夠清楚,對語言的接受能力也與健聽兒童相差很大;健聽兒童會對聾兒所佩戴的助聽器等物品比較好奇,不知道怎么和聾兒進行日常的溝通,等等,這些都是在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中值得研究并急需解決的問題。

2.組織聾兒與健聽兒童的教育活動計劃

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宗旨是讓健聽兒童帶動聾兒的語言康復教育,那么組織聾兒與健聽兒童一起進行活動交流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前提條件。在實施中,教師可以將聾兒與健聽兒童進行“一對一”的小組教學,對于聽力有缺陷但語言溝通能力較好的聾兒,可以安排他們和健聽兒童每天進行一次交流,不僅能夠大大提高聾兒的康復進度,還是對健聽兒童進行人性化教育的過程。讓聾兒與健聽兒童一起學習、生活,執(zhí)行正常的作息安排,體現融合教育的存在優(yōu)勢,可以為聾兒教育提供保障,同時教師應該做好班級里健聽兒童的學前教育。如果對于聽力實在較差、不能在融合教育的班級里與人交流的聾兒,則應該安排其在康復班進行學習,但是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與正常兒童交流的戶外娛樂活動。

3.對聾兒給予特殊的關心和幫助

進行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教師要有很高的專業(yè)能力,其對特殊教育知識的掌握影響融合教育的完成程度。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聾兒的身心健康,熟識聾兒的性格習慣及心理特點等,才能更好地完成對聾兒的教育。在為聾兒佩戴助聽器時,要保證聾兒能夠舒適地佩戴,并對聾兒的聽力及時進行檢查。教師應該掌握聾健合一融合教育的專業(yè)技巧和知識,才能對聾健融合教育的班級進行更好的管理。

教師應常常對聾兒進行鼓勵并提供幫助,讓他們發(fā)現自身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都說教師是學生心靈的窗戶,是打開學生學習心門的鑰匙,由于聾兒與人溝通的能力差,其在正常的生活中往往不愛與人交流,那么教師應該多鼓勵、多引導。只有教師對他們提供更多的關心、關注和愛護,才能使聾兒更健康地發(fā)展。聾兒在融合教育的班級學習,往往會受到健聽兒童的排斥與冷落,這時教師應該發(fā)現聾兒自身的優(yōu)點并開發(fā)出來。例如,小明是班級的聾兒,平時不愛與人交流,同學們也不喜歡和他玩,那么他的心理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礙,這時教師發(fā)現其具有繪畫的天賦,畫的畫相比正常兒童的表現力更強,那么教師則可以為小明辦一個班級里的小型畫展,在提高小明自信心的同時,使正常兒童知道小明的繪畫優(yōu)點并隨時與他交流,更好地組織融合教育,使兒童之間進行更好的學習與交流。

4.充分利用游戲進行教育

對于幼兒園的兒童來說,游戲的時候會少一些排斥和嫌棄,那么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游戲手段,使兒童間交流的頻率增加。其實很多健聽兒童也是樂于助人的,只要教師進行健康的引導,就會達到高于預期的效果。突出游戲的重要性,在游戲時,聾兒有問題就會問健聽兒,健聽的兒童也會細心地為他們解釋,雖然可能聾兒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也可知其大概,在游戲中不斷熟悉,增進孩子們之間的感情。聾兒與健聽兒童在幼兒時期就進行接觸,利用游戲這個有力的媒介提高他們的融合度,并在游戲中提高聾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辨能力,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則會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聾健合一的融合教育需要健聽兒童家長的大力支持

聾健合一幼兒園的長遠發(fā)展,需要健聽兒童家長的大力支持。當健聽孩子回家和家長說和聾兒交流不暢,不愿意和聾兒一起玩時,家長的態(tài)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家長如果進行開導和安撫,孩子則會慢慢地接受聾兒,自身也會取得進步。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的品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和聾兒進行平等交流,并給予應有尊重。

6.結語

在聾健合一的班級里,孩子間的語言溝通是對聾兒最好的康復手段,教師的任務則是搭建這種語言交流的平臺,組織和管理兒童之間的交流活動。本文對聾健合一融合教育進行了初步研究,也總結了一些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聾兒的早期教育至關重要,他們在幼兒時期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以后的生活環(huán)境。但如何滿足聾兒的語言要求?如何提高聾健合一融合教育語言教學的有效性?還是值得考慮和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學校融合教育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國際商務 基礎英語 專業(yè)知識 融合教學

一、對中職基礎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

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普遍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筆者在幾年的中職英語教學中深有感觸。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筆者先后對廣州某職業(yè)學校的職二在校生、近兩年畢業(yè)學生、校企合作企業(yè)@三個不同的群體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及訪談。首先,對10個班級共450人的職二在校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實際回收420份,所涉及的專業(yè)有國商、市營、電商等 5個專業(yè)。在問卷中,75.3%的學生期望能將在校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只有7.2%學生對目前的基礎英語教學方式感到滿意,20.8%學生表示對英語課感興趣。同時有50.8%的學生希望基礎英語課能與相關專業(yè)內容進行結合教學。覺得教學改革后的基礎英語對今后就業(yè)有幫助的達到30.6%。

同時,對廣州某職業(yè)學校近兩年畢業(yè)學生(從事貨代相關工作)進行了追蹤調查。通過訪談形式讓他們說說工作中英語的使用情況,并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談在校英語學習時的困難以及哪些學習內容與他們目前工作相關。關于在校時英語課堂教學,30名接受訪談的學生中,覺得工作后英語知識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學生比例達87.6%,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比例占13.5%。有84.7%喜歡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

這個數據可以發(fā)現,如果將專業(yè)內容與英語教學進行巧妙融合,并輔以精心設計活動,學生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在對該校校企合作的8家企業(yè)進行訪談,有6家企業(yè)代表(占75%)提出學生在工作中英語運用能力較差,7家企業(yè)(占87.5%)認為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之間存在共性。訪談中了解到 8家企業(yè)都一致希望中職學校能探索基礎英語教學為專業(yè)服務的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加強實習生和畢業(yè)生在工作中的英語運用能力。

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實現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yè)知識的有效融合,對提升中職生的綜合英語素質,輔助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培養(yǎng)中職生未來崗位的入職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對國際商務專業(yè)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知識融合教學的探索

為了提高學生專業(yè)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遵循“英語教學為專業(yè)服務”的新課改理念,筆者試圖以國際商務專業(yè)為例來進行實踐探索,努力構建中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知識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促使中職生的英語文化學習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的同步提高。國際商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掌握國際代貸業(yè)務操作、外貿企業(yè)報檢操作、報關行的報關操作和外貿企業(yè)單證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面向各類外貿企業(yè)、國際貨代企業(yè)、報檢企業(yè)、報關行等一線崗位,從事貨運、報檢、報關外貿單證等工作,具有較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目前,該專業(yè)學生入校后第一年學習基礎英語,《國際貨運專業(yè)英語》在第二學年下學期開設。筆者在從事該門專業(y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水平提升較慢。筆者認為,將專業(yè)知識融合在基礎英語的教學中,可有效提高整體英語教學質量,還可以進一步輔助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一)融合教學前準備工作

1.觀察

通過廣泛聽課來觀察基礎英語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及教學內容,仔細做好聽課記錄,重點關注課程的教學步驟及方法,觀察學生課堂反應及教學效果,關注教法和學法,為下一步改革提供充實的研究材料。

2.分析

根據聽課記錄分析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在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共性。聽課后,首先與其他聽課的專業(yè)組教師分析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否與專業(yè)存在一定的聯系。同時,向基礎英語教師交流如何將專業(yè)知識滲透入具體的教學內容,努力找到基礎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的最佳融合點。另外,向專業(yè)教師請教,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滲透專業(yè)知識的英語教學構思是否可行。

3.整合

就前面所做的工作進行最后一步――整合。根據教學內容撰寫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以國際商務專業(yè)為例,針對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礎英語第一二冊教材內容,結合專業(yè)知識,對絕大部分單元內容進行重組,整合貨代專業(yè)詞匯、術語、業(yè)務知識、貨代單證等內容,努力找到基礎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的最佳融合點。最后將教學案例運用于所任教的班級并做適當修改。課前做好教學設計,課中注意觀察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課后做好教學反思,并及時跟蹤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二)整合教學案例舉例

筆者在國際商務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期間,在完成各單元教學過程中,經常適當補充相關的貨代詞匯、術語、單證及一些專業(yè)知識,以使學生所學英語知識和語用功能更加緊密結合專業(yè)實際及需求。以下是以筆者所教的兩個14級國商班為例,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礎英語 第一二冊中的 3個單元內容做了部分調整和融合,作為整合教學案例。所涉及的具體話題有:①How much is it?②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③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

1.整合教學案例1

學習 Book1 Unit3 How much is it?中的Listening & Speaking課時,筆者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討論貨代單證中單價的表達方式這項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在課前已經安排學生上網搜索,先讓各小組上臺展示國際貨幣及其代表符號:$,¥,£, 等,之后引出貨代單證上單價的構成:Unit price=計價貨幣+單位價格金額+計量單位+貿易術語,再舉出例子:$180 per piece FOBDalian,最后,根據所給的中文表達,寫出相應的英文表達。如:到倫敦的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每件120英鎊。在涉及的練習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讓英語基礎好或專業(yè)知識好的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在這個活動中,英語詞匯豐富的學生可以很自信地說出 per case/carton/kilogram etc這些專業(yè)名詞。對于國商專業(yè)的學生而言,他們平時已經開始接觸貿易術語,若適當將專業(yè)知識有效地融入英語教學,可有利于學生鞏固已有的專業(yè)知識。

2.整合教學案例2

學習 Book2 Unit 3 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中的Listening &Speaking課時,筆者在Speaking環(huán)節(jié),先模擬場景,讓學生成為某店鋪的銷售員之后,引導學生從銷售商品的計算過渡到學生核算FCL海運運費,以計算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按不同的計費標準銷售的貨物:銷售五斤蘋果(每斤3美元),總價應為15美元;銷售六尺布匹(每尺10美元),總價應為60美元。那么用公式表示商品價=單價×數量,引導學生回憶在貨物海運運費計算中常用的計費標準有哪些,再進一步請學生回憶公式:實際運價=基本費+其他各類附加費。練習:現有一批需從廣州黃埔港運往倫敦曼徹斯特港的貨物共十箱,每箱的尺寸為40cm×35cm×30cm,每箱毛重為10KG,給出貨柜參數表、目的港的不同貨柜的基本運費及附加費,請選擇合適的貨柜,計算總運費并進行核算。這種融合,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種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歡迎,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

3.整合教學案例3

學習 Book2 Unit 7 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中的 Listening & Speaking課時,筆者在Warm-up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展示不同國家的著名旅游景點,再到介紹這些國家的主要港口。讓學生們在學習制定出國旅行計劃(選擇線路-查看航次-購買機票),再提問:“現在有一批貨物也要出國,我們該怎么做呢?”引導學生回憶在貨運中貨物發(fā)貨前的工作流程:接受貨主委托-查看船期-訂艙。訂艙是貨物發(fā)貨前重要的一步,作為國商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了專業(yè)課――《國際貨代集裝箱海運操作實務》課后,就必須熟練掌握如何訂艙及填寫訂艙單。練習:現委托方有一批貨物需從廣州黃埔港于11月15日前運至泰國普吉港,請查閱ASL、OOCL、MSK三家船公司的最新船期表,選擇最佳航線及船次,并填寫訂艙單。這種將英語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意識到學科之間緊密聯系,而且根據國際貨代中大部分單據都是全英文的特點,在英語課上進行相關的專業(yè)實操練習,也有利于學生明白就業(yè)后處理業(yè)務時英語的重要性。

(三)融合教學的成效調查與分析

經過一學年的英語教學實踐,筆者再次通過問卷調查來分析這兩個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及融合后的基礎英語教學效果,從中了解這種融合式基礎英語教學是否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水平。對照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yè)知識融合之前與之后的數據,筆者發(fā)現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如對目前的基礎英語教學方式感到滿意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7.2%升至81.6%;對英語課感興趣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20.8%增加到目前的87.5%;認為融合式基礎英語教學能有助于專業(yè)學習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28.3%增加到目前的82.5%;認為基礎英語的學習有助于專業(yè)課學習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21.9%增加到目前的 74.8%;認為基礎英語的學習有助于專業(yè)英語學習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28.3%增加到目前的81.2%;基礎英語課堂中積極參與教學互動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23.8%增加到目前的71.2%;認為教學改革后的基礎英語學習對今后就業(yè)很有幫助的學生比例由之前的30.6%增加到目前的70.7%。

從以上變化可以看出,融合式教學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參與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們普遍反映基礎英語課中滲透貨代相關的內容,有助于他們掌握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水平,為今后專業(yè)課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還能便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專業(yè)英語知識,教學方式的改變所帶來學生學習上的這些轉變都能讓學生們在將來的就業(yè)中具備優(yōu)勢。

三、 中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知識融合教學實踐總結

構建以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和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的英語課程,改革英語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使其真正滿足職業(yè)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要求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正確處理好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yè)知識教學的關系,對把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十分重要。因此,在融合教學中要注意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知識在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融合方式的有效性。中職英語教學應注重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培養(yǎng),突出語言在生活和職業(yè)中的適用性,努力培養(yǎng)能夠基本使用英語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并不斷求知的高素質人才。

四、結論

中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知識融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提升了學生的認知及專業(yè)水平,而且還促使英語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往“英語為專業(yè)服務”的改革大方向邁進,為中職基礎英語教學改革的向前推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傅貝穎.初探中職基礎英語教學的專業(yè)化轉變――以物流專業(yè)為例[J].職業(yè)教育,2016(2):43-45.

[2]李剛.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的銜接[J].職教論壇,2009(11):34-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安乡县| 应城市| 新蔡县| 北海市| 和政县| 汉寿县| 彭州市| 阿拉善盟| 耒阳市| 湖北省| 纳雍县| 安多县| 比如县| 江永县| 东阿县| 石台县| 灵川县| 仙游县| 准格尔旗| 白城市| 阿图什市| 云龙县| 清流县| 斗六市| 江油市| 夏津县| 革吉县| 福州市| 阿坝县| 芜湖市| 临夏县| 福州市| 鄂州市| 边坝县| 新乐市| 巩义市| 秭归县| 罗甸县| 井陉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