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社會經濟水平

社會經濟水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會經濟水平

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第1篇

內容摘要:關于生活質量、生活富裕程度等社會經濟生活評價指標的研究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世界各國政府和學者之間盛行。學者們研究用來代替GNP或者補充完善GNP,以便更好的反映社會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可是制定的指標缺少理論的支持和計算方法,并且指標選擇的隨意性沒有很好的得到解決。所以,到了20世紀80年代指標制定的研究出現衰退。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其研究又開始興起。本文首先對美國學者對反映市場經濟指標的GNP、GDP和生活水平的關系進行探討,其次對近些年制定的生活評價指標進行探討,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制度化的思考。

關鍵詞:社會經濟生活水平 GNP GDP 指標體系

制度學派和國民經濟統計

20世紀70年代開始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被開發,其重要原因是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最優先發展政策的影響,導致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被大量破壞,帶來嚴重的公害。這讓人們深刻理解到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會給人們帶來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也意味著反映市場經濟指標的GNP、GDP已經不能完全反映社會經濟生活的進步。

Pigou在《福利經濟學》一書中指出,婦人們在工廠的勞動以貨幣的方式表現出來,可是家務中的無償勞動就沒有統計到GNP當中,再比如,如果婦女和一般人結婚,從事專業家庭主婦就會減少國民分配。也就是說,市場經濟以外生產出來的貨幣沒有記入到國民經濟統計當中。所以,國民經濟的統計和實際經濟生活的統計不能完全一致。

Myrdal指出在國民經濟統計中的隨意性問題。他舉例說明,閑暇時間沒有記入到所得和消費項目里。還有他也指出主婦的家務勞動沒有統計在所得之中。并且資源的枯竭和環境污染也沒有記入到國民經濟統計當中。

Galbraith指出,從生產的觀點看,GNP統計當中,只把當年生產出來的財富總值表現出來,而沒有辦法對于種類和生產者進行分類。也就是說,財富的生產包括政府和民間企業。所以,政府為主的教育關系的投資和電話生產的投資在GNP統計當中沒有分類。

綜上所述,制度學派經濟學者Myrdal和Galbraith指出國民生產總產值的計算問題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20世紀90年代現代派學者Clark和Kavanagh認為社會進步(progress)是社會公共政策的評價本質,并從社會進步的目標及社會發展的將來性來分析,對于GDP提出了批評。GDP反映貨幣交換量,貨幣的大量交換不能滿足社會進步的本質。換句話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貨幣交換而大量增加,可是生活成本(犯罪、離婚、公害)也隨著增加。也就是說,GDP的增加不能說明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需要開發反映生活水平的指標。

綜上所述,制度學派的學者在很早的時期就指出了國民經濟統計中的問題。并且指出GDP是不能完全反映國家的進步。所以需要制定新的指標。

本文從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提出進步包括經濟進步(economic progress)和社會進步(social progress)的兩個概念。經濟進步意味著所得增加,采用現行的GDP來統計。社會進步意味著生活水平的上升。下文就對若干生活評價指標進行探討。

社會生活評價指標和問題點

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在1990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人類的發展不應局限于國民生產總值、收入、財富的增長,而是需要更多方面的提高,包括健康、教育、資源、自由、人權等。并且提出了“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的評價指標。它的具體評價指標包括:壽命(平均壽命),知識(成人識字率和初、中、高等教育就學率),GDP指數(人均實質GDP)的增長等指標。

Miringoff認為,以GDP為代表的指數是把握經濟景氣短期動向為目的的經濟指標,很難把握人類的社會發展問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提出了能夠和社會問題有效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社會健全指數”(Index of Social Health:ISH)。這個指數的特點是體現了社會經濟進步產生的風險和負擔,結合了反映個體生活質量的社會經濟指標。并且,從年齡層次進行分類,由健康、就業、所得、教育、安全等16項指標構成。具體來說,兒童層面上看,包括嬰兒死亡率、幼兒虐待率、幼兒貧困率3個指標。青年層面上看,包括10歲20歲之間的青年的自殺率、藥物亂用率、高中輟學率等3指標。成人層面看,包括失業率、一周平均工資、醫療保險加入率等3指標,老齡層面上看,包括醫療負擔率、高齡貧困率等2指標。并從全體年齡段上看,包括刑事案件被害者數、飲酒引起交通事故被害數、食品印花保障率、貧富層間的所得差異、流浪者數等指標。ISH的分析結果顯示,美國的生活水平到1970年為止隨著GDP的增加而增加,但是,1977年以后卻是反比例,呈下降趨勢。

經濟學家Cobb,Halsted and Rowe(1998 )指出,經濟學家認為衡量國家進步的標準應當有自由的資本,可是實際上在國民經濟統計當中忽略了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并且家庭不睦、犯罪、居住地的荒廢化、閑暇時間的損失等沒有計算其中。還指出新指標的制定的迫切性,提出了“真正進指數”(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這個指標體系的特點是,計算中所得分配被調整,家務勞動被添加,還有公害成本被扣除。GPI由家務勞動和志愿者經濟、犯罪、額外支出(defensive expenditures)、所得分配、資源枯竭和居住地荒廢、閑暇時間的損失等6項目構成。GPI的計算結果顯示與ISH有同樣的趨勢,美國的GPI指數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70年代持續增加,可是那以后表現出下降趨勢。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GPI的增加,有賴于將來的資源消耗,家庭收支和社區經濟向貨幣經濟轉換。

日本經濟企劃廳從1991年開始每年發表“國民生活指標指數”(People's Life Indicators:PLI),為了區別從1952開始的“新社會指標”(NSI),稱為“新國民生活指標”又被稱為“富裕指數”。它的目的是有效把握生活水準的富裕程度,特點是對關于生活的人們主觀感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并強調了經濟指標以外,還需要表現出“空閑”、“安心”等非經濟的指標。所以它包含了:所得、消費、日常行動等152個指標,包括:住、成長環境、收入、玩和學、交流、就業、醫療和福利等8個項目。它的1991年的計算結果顯示:49個省級地區的排序中,長野縣、富山縣等自然環境優越的地區排名靠前,大阪(33位),東京(43位)等大城市排名靠后。

上述的評價體系的問題如下:最先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的缺點是它在評價發達國家的局限性。換句話說,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成人識字率和初、中、高等教育就學率已經非常高了。所以,發達國家的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用“人類發展指數”評價有它的局限性。所以,HDI評價發展中國家還比較貼切,用來評價和分析先進國家的細微進步還是有它的局限性。ISH的缺點是指標選擇的隨意性和權重的不明確。雖然在是年齡層次劃分上還有它的進步性,可是沒有明確指標選擇的理論根據,再者綜合化的方法沒有明確。GPI也存在指標選擇的隨意性上,再者提出的額外支出指標非常模糊。日本經濟企劃廳的PLI指數的問題是大量引用了連續量變數據,可是缺少如大都市魅力等質變指標,沒有能很好的反映大城市的聚積效果。所以導致大都市排名靠后。

指標的方向性和制度化

經濟指標容易大量收集,并且有經濟理論的概念支撐,可是犯罪、健康、教育、環境等范圍廣而且復雜的社會生活經濟指標的構筑是非常困難的。理由如下:理論建設的困難。社會經濟指標的困難在于涉及的學問面廣,不僅有環境方面,還有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學科。以上學問的融合是困難的。但是國內學者周長城等(2001)進行很好的嘗試。他們撰寫了《建立人民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一文,具體內容包括:人本社會發展理論、市場經濟理論、系統工程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正確的社會指標的統計困難。在指標評價中缺少共同的評價體系,這也是在實踐中最大的困難。比如,經濟指標可以用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可是社會指標,比如教育、健康、犯罪、住房等沒有統一的單位可以衡量。雖有很多代替指標,可是缺少理論依托的還原是非常困難。

除了克服以上的困難外,今后社會經濟指標的制定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政策評價手段經常利用個別的指標,對于社會指標的利用,對于政府政策的立案者和學者們的觀點有時有偏差。社會生活評價指標的利用有時候導致政策的結果不一定完全有利于政策制定者的結果,所以利用上比較消極。而學者們更關心因果關系的探討。而政策制定者更傾向于有選擇的利用指標??墒钦咴u價和社會經濟指標利用不是對立的。只要很好的利用社會評價指標更有利于下一步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政策的制定就可以。其次,統計指標的多樣化和細密化。隨著專家們對社會指標研究的興起,世界各國已經從單一的經濟指標轉向了包含如壽命、教育等非經濟指標來衡量社會的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也積累了很多相關的數據。如世界衛生組織的生活質量指標(WHOOL),Veenhoven的幸福生命預期指數(HLE)。所以,在統計的時候需要按地區、年齡、男女、職業進行分類。如果是權重的指標最好定期的進行跟蹤調查。不斷改進指標的實踐性和完整性。再次,所制定指標體系的目的性不同,選擇指標的重點和涵蓋的內容應該不同。社會瞬息萬變,單一的指標不容易能完全反映社會進步和生活質量體系。那么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社會指標。比如教育、健康、犯罪、收入等特定的分類指標也需要努力開發。

除了克服以上的困難和遵守原則外,還必須有以下的考慮: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學者或者政府都定期對社會的進步情況和生活水平做報告,為了能夠與社會發展同步制定相應的政策,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上,而是放在了對于社會動態的把握上。然而,有影響力的指標制定和政策的目的是調節社會矛盾,融合社會。這樣就需要相關的政治家和部委進行共同制定和意見統一。所以,如J.I.de Neufville指出,指標的制定必須跟相關部委的意見統一。并且也需要讓媒體和市民了解指標的存在和意義。還有指標的制定需要與相應的政策計劃相統一。

結論

社會經濟生活評價體系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夠從各個方面綜合反映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明確存在的問題。以便制定相應的政策,更好的解決問題。然而,現在還需要更多努力,才能更好地讓社會經濟指標體系研究的成果反映到政策制定上。不僅是單一的數字排序,而是要找到什么是影響排序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社會生活質量體系研究中,除需要包含主觀意思的調查外,需要更廣范圍的調查和收集資料。并且,分析影響生活水平的原因。同時,還需要對于特定指標的研究。如:犯罪指標、健康指標、福利指標、高齡化指標。這樣才能有利于今后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評價。

參考文獻:

1.Andrews,F.M.,“The Evoltuion of a Movement”,Journal of Public Policy,vol.9, no.4,1989

2.Bulmer,M.,“The Methodology of Early 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 : WilliamFielding Ogburn and Recent Social Trends,1983”,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vol.13,1983

3.Bulmer,M.,“Problems of Theory and Measurement”,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9,no.4,1989

4.Carley,M.,Social Measuremennt and Social Indicators,George Allen &Unwin,1981

5.Clark,C.M.A and C.Kavanagh,“How are we Doing?:An Analysis of Recent Attempts atAlternative Measur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Well-being”,in Fayazmanesh,S.and Tool,R.M,ed.,Institutionalis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2,Edward Elgar,1998

6.Cobb,C,T.Halstead and J.Rowe,“If GDP is Up.Why is America Down?”,The Atlantic Monthly,no.276,1995

7.de Neufville,J.I., Social Indicators and Public Policy ,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1975

8.de Neufville,J.I.,“Disappointments and Legacies of Social Indicators”,Journal of Public Policy,vol.9,no.4,1989

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第2篇

一書中給出了和諧的定義和解釋。可以認為,和諧是指“和諧參與者在考慮相關和諧因素,滿足一定和諧目標情況下,按照和諧規則,達到的一種和諧行為”。為了達到和諧目標及和諧狀態,利益相關者常常需要按照一定規則,約束行為,維持一種相對平衡狀態。這就是和諧平衡。人類在不斷取用水資源的同時,還不停地向水資源環境中排放廢水,人們必須要遵循水的自然循環規律,在水資源的自凈能力范圍內進行這種交換,才是安全、有效和合理的,如果水資源的使用量和廢水的排放量超過了某個閾值,就破壞了人與水環境之間的平衡狀態,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并危及人類自身的安全。也就是說水的社會循環不能損害水的自然循環規律,才能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實際上,就是要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達到一種和諧平衡。因此,根據和諧論理念和以上分析,可以把和諧平衡(harmonyequilibrium)簡單定義為:利益相關者考慮各自利益和總體和諧目標而呈現的一種相對靜止且相關者各方暫時都能接受的平衡狀態。在經濟學中,平衡意即相關量處于穩定值。比如經濟學中商品“供求關系”,假如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就可以認為,該商品的供求關系達到了平衡狀態。這就是針對某一時期相對靜止的和諧平衡。如果該商品的生產成本增加,賣方再以此價格賣出就會虧本或盈利太少,必然會抬高價格,這時原來的平衡狀態被打破,新的價格慢慢被賣買雙方接受,于是又轉移到另一平衡狀態。在看待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保護之間關系時,可以認為,這種平衡狀態是某一時段人類發展追求的目標,不僅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的預期發展,還能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當然,這種平衡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改良,各種調水、儲水設施的建設,改變了水資源的可利用量、廢水的排放量以及循環量,都會造成和諧平衡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因此,這里所說的和諧平衡是某一時段、某種特定條件下的平衡。根據以上分析和對和諧平衡的理解,可以總結以下內涵和主要理論觀點:(1)和諧平衡是滿足和諧目標要求的和諧行為的集合,該集合中的所有行為都是滿足和諧的要求。和諧平衡的集合可能是一個點、一個直線、一個區間或一個更加復雜的集合。(2)在某一階段或某一狀態下,可能還沒有形成和諧平衡。也就是說,和諧平衡并不是始終都存在的。(3)和諧平衡是一種相對靜止的和諧狀態,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會從一種和諧平衡轉移到另一種和諧平衡。(4)正確看待和諧平衡的轉移,既要理解和諧平衡轉移是正常的,也要關注和諧平衡轉移帶來的優點和缺點。比如,一種社會關系,如果通過先進人士的努力,朝著更加先進的社會轉移,這種轉移是人們追求的目標,是值得肯定的;如果通過社會動蕩和不良措施,使原本和諧的社會轉移到動蕩的社會,這是不可取的。(5)和諧平衡具有一般和諧概念的特性。和諧平衡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動態性;是針對某一區域或特定對象而言的,具有空間性;一般具有復雜的包含和被包含關系,即具有層次性。

2和諧平衡計算方法

2.1和諧平衡的一般表達式根據前文對和諧平衡概念介紹和內涵解讀,可以把和諧平衡表達為如下基于和諧度計算的集合形式:

2.2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平衡計算模型根據和諧平衡的定義,引入參數需水滿足程度來表征利益相關者各自的利益,并將此作為模型的限制條件,即各用戶需水滿足程度=用水量/預測需水量。利益相關者可以理解為各個用水戶,具體可分為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而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總體和諧目標,采用總體和諧度達到特定數值來表征?;诤椭C平衡的第(1)種表達形式,和諧平衡計算模型可采用類似一般優化模型的形式,如下:式中:X為決策向量;HD(X)為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的和諧度;HD0為和諧度目標閾值;G(X)為約束條件集。在和諧平衡計算模型式(4)中,關鍵問題有兩方面:(1)關于和諧度HD(X)的計算,目前已有相關的計算方法,比如,作者在文[11,13]中介紹的人水和諧度計算方法;(2)關于約束條件的選擇和定量化,可以引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關于約束條件的選擇和量化方程。為了本文實例應用的需要,下文將針對一般區域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平衡計算,基于文的前期成果,介紹一種簡單方法,僅作參考。

2.2.1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度計算指標體系構建根據系統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分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3個層次建立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度計算指標體系,如表1(僅針對本文實例,可供其他地區參考)。目標層是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度。準則層是指從取水、用水和排水3個方面進行評價。在指標層中,則采用具體的指標對準則層進行詳細描述。

2.2.2和諧度HD(X)的計算可以采用單指標量化-多指標集成的評價方法(SI-MI)。單指標量化采用分段模糊隸屬度分析法,通過分段函數[11],將各指標統一映射到[0,1]上。分段函數分為5段,對應各個指標的5個特征值,最差值(a)、較差值(b)、及格值(c)、較優值(d)、最優值(e),對應的和諧度分別為0、0.3、0.6、0.8、1。有關代表性數值的確定,可以按照目前行業公認的標準、國際和國內組織的研究報告、國家或地區指定的發展規劃、國內的平均水平及最優最差水平、發達國家所處水平、以及人們對各個指標的期望值來確定。根據指標與和諧度的關系,將其分為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對應的分段函數如圖1所示。其中,正向指標是指子和諧度隨指標值的增加而增加的指標,逆向指標是指子和諧度隨指標值的增加而減少的指標。

2.3和諧平衡計算及調控根據和諧平衡計算式(1)或(2)計算的和諧平衡,以及計算式(3)計算的最優和諧平衡,有可能是和諧度較低的一種平衡狀態。當然,它也是一種平衡狀態,只不過是一種處于較低和諧度水平的平衡。同樣,在計算式(4)中,如果確定的約束條件過于苛刻或和諧度要求太高,有可能得不到結果;如果降低和諧度值、放松約束條件,計算的結果就有可能是和諧度較低的一種平衡狀態。當然,為了提高和諧度值,可以通過一些調控措施,提高和諧度,達到和諧平衡方程的要求。這就是和諧調控。關于和諧調控的計算方法,可以歸納為兩種:一種方法是采用和諧行為集優選方法,另一種是基于和諧平衡優化模型,確定和諧平衡的最小范圍。

3應用舉例

3.1河南省概況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全省總面積16.55萬km2,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74%。河南省地處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地區,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且受季風氣候影響,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降水量南部和東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氣候的地區差異性比較明顯。年降水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穩定性極易引起旱澇災害。近年來,隨著河南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生態退化等問題成為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性因素。

3.2河南省近年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平衡計算根據前文中建立的指標體系,對河南省近幾年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度進行計算,相關指標數據來自《河南省水資源公報》和《河南省統計年鑒》。評價指標節點值的最優值是根據全國最優水平加一定比例確定或者根據人們的期望值確定,及格值是根據河南省多年的平均值確定,最差值是根據河南省多年的最差值減一定比例確定,較差值和較優值是插值進行確定,見表2。單指標的子和諧度采用分段隸屬度函數進行計算,根據層次分析法確定初始權重,并經一致性檢驗,滿足一致性要求。然后利用變權法計算出各個變量的最終權重,計算結果見表3。最后采用多指標綜合的方法,得到河南省近年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的總體和諧度。經過加權計算,得出2005、2008、2011年河南省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度分別為0.58、0.66、0.69,和諧度值基本接近并略有增加??梢哉J為,河南省最近幾年的和諧平衡狀態處于中等水平,和諧度介于0.58~0.69之間。從表2的計算結果中可以看出:①取水方面,近年來河南省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水滿足程度較低,子和諧度較低,這是由于河南省地處平原地區,工業城市多,經濟發展用水需求大,人口稠密對生活用水需求很高,同時河南省為全國糧食主要產區,農業用水量大,但是省內地表水資源量有限,不能夠滿足各方的用水需求。同時由于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用水主要靠大量的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開發利用率很高,該指標的子和諧特別低。②用水方面,近年來各指標的子和諧度緩步增加,這與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科技進步較快,造成水資源利用效率緩步提高的實際情況相符。③排放方面,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工業廢水達標率都得到了較大提高,但是生活和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增高,造成全省范圍內,水功能區達標率很低,評價河長達標率逐年下降。這個評價指標與河南省的實際情況相符,用來對河南省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和諧狀態進行評估是合適的。

3.3進行和諧調控后的和諧平衡計算通過以上計算可知,河南省最近幾年水資源與經濟社會處于一種中等水平的相對和諧平衡。這種平衡狀態需要通過一定的努力,改善目前的不和諧指標,滿足約束條件,提高和諧度,轉移到一種較高水平的和諧平衡狀態。這里先假定生活需水滿足程度提高到95%,工業需水、農業需水、生態需水滿足程度達到90%以上。此時的子和諧度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通過調整幾個需水指標滿足程度值,其指標子和諧度都達到了0.8以上,總和諧度也分別增加到0.66,0.69和0.73,但是和諧度仍然較低。假設河南省水資源與經濟社會達到較高的和諧平衡狀態,總和諧度需要達到0.8以上(即0HD=0.8),基于前文的分析,重點對具體年份子和諧度較低的幾個指標進行調控,在這里采用了和諧行為集優選的方法進行和諧平衡調控計算。以2008年為例,子和諧度較低的指標分別為地表水控制利用率(B15)、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開采率(B16)、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B23)和評價河長達標率(B33),針對這些指標進行調控,結果如表4所示。同樣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的和諧平衡狀態指標限值如表5所示。表5的計算結果表明,各年達到和諧平衡狀態,需要進行多指標的綜合調控,并且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需要調整的指標逐步減少。如2005年需要對至少5個指標進行綜合調控,隨著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萬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187m3降低到2011年的64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88m3降低到2011的39m3,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46%增加到2011年的89%。這3個指標的子和諧度都大幅提升,在當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對其進行進一步調控比較困難。但是評價河長達標率由2005年的較好值47.5%降低到2011年的較差值21%,子和諧度也相應大幅降低,可以作為調控指標,因此到了2011年,只需要調整3個指標。并且多年來子和諧度一直比較低的指標是今后需要重點關注的指標,如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開采率和評價河長達標率。經過指標調整,可以將總和諧度提升至0HD,計算結果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在這3年分別達到預期的和諧平衡狀態時,各指標的子和諧度均得到了提升,但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也說明了和諧平衡狀態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相對平衡”的特征。同時,個別指標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達到更高水平的和諧平衡狀態。

4結語

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第3篇

近年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得到了各級人大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到廣大民眾的高度關注。2011年3月,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對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對我省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方向。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華祥、袁周就加快我省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調研并做了重要指示。副省長孫國強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經過各方努力,我省防震減災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

防震減災轉入法制化。汶川地震以來,貴州切實推進防震減災法制建設,制定了《貴州省防震減災條例》,分解了防震減災法定職能,各地防震減災工作機構逐步建立,依法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2008年,省政府批準成立了地震專家機構--貴州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2009年,省政府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并建立了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級政府相繼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和聯席會議。2010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省政府了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

地震監測實現數字化。通過“國家數字地震網絡項目工程”的實施,全省以貴陽國家基準地震臺為中心,3個國家級地震監測臺為骨干,13個省級地震監測臺為補充的數字化地震監測框架網絡初步形成,地震監測能力由原來的最低只能監測到3.5級以上地震提高到西部地區最低能監測到1.5級以上地震,東部地區最低能監測到2.0級以上地震。地震時間、地點、震級和震源深度要素的分析抱出由以前60分鐘以上跨入智能化,實現地震后能10分鐘內準確速報。省地震局通過崗位大練兵,地震速報能力迅速提高,在首屆全國地震速報競賽中獲成都賽區第一名。

應急救援實現跨省作戰。2009年修訂了《貴州省地震應急預案》和《貴州省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相繼了地震應急預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成。按照這些地震應急預案,初步建成了貴州省地震應急決策系統。我省已經成立了近200人的省級地震緊急救援隊,由省地震局、消防總隊、武警總隊和衛生廳抽調骨干組成。這支隊伍能夠承擔省內外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救援任務。2010年,省地震局地震應急救援隊赴玉樹地震災區開展應急救援,得到了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專家和青海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一致好評,鍛煉了我省地震應急救援跨省作戰的實戰能力。

地震科普宣傳制度化。2009年,我省了《貴州省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方案》,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全省中小學教學和考核內容,定期開展學生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并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省委黨校領導干部主體班培訓計劃。省地震局編寫出版了《防震避震知識》科普讀物,編輯印刷了《防震避震常識》畫冊,編輯制作了《防震減災基礎知識》影視光碟。近年來,地震系統舉辦各類培訓班和科普專題講座122次,籌劃舉辦宣傳教育活動1239次,制作宣傳展板7340多塊,懸掛宣傳標語7400多條,制作、編印和發放宣傳資料127萬多份,贈送地震科普光碟75837碟,1200余所中小學60余萬師生參加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近2000萬群眾直接參加了各種宣傳互動活動,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應急避險能力日漸提高。

服務民生步入常態化。近年來,省地震局轉變防震減災工作思路,堅持地震科技為經濟建設服務宗旨。省地震局制定了支持“工業強省”戰略政策措施,規范了行政審批程序,縮短行政審批時限50%。省地震局提出,地震科技要服務民生。近幾年來,實施了首批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快速高效處理了多起“不明震動”事件,對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省地震局還編輯出版了中英文的《貴州省地震震中分布圖》,對貴州歷史地震和地震地質背景展開了研究,發表了十幾篇研究成果論文,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等提供了基礎的資料。

確立目標、強化措施,謀求防震減災工作再上新水平

“十一五”以來,我省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由于受觀念等的影響,我省地震憂患意識較低,防震減災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構、人員、經費保障不足,地震監測能力仍然較低,地震前兆監測基本上沒有開展,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有效監督不夠等等,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依然任重到遠。

“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和地震監測系統,加強建筑抗震設防和地震基礎研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初步建立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和地震應急指揮協調機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地方配套法規、規章和制度,建立完善執法監督隊伍。初步建成覆蓋全省的地震監測系統,貴陽市和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地震最低監測精度達到1.0級。地震發生后10分鐘內完成地震三要素(時間、地點、震級)速報。力爭使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農村抗震民居比例逐步增加。將建筑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管理程序,初步建立建筑抗震設防的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地震科學技術基礎研究,為防震減災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資料。

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第4篇

 

一、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使得傳統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并且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通過觀察當前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可知,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并且整個管理制度缺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往往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農村經濟問題。

 

(二)土地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中,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仍然是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便是在一些地方仍然土地產權混亂不清,管理機制也不夠科學。

 

(三)資金不足,且資金利用效率比較低

 

在目前情況下,興辦農村公益事業,資金壓力巨大。一是集體財力枯竭。從目前農村集體經濟情況看,相當一部分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僅靠轉移支付資金維持運轉,沒有多余的財力進行投入;二是向群眾籌資難。在計劃經濟下實施征收“三提五統”的做法早已取消,要依靠農民自覺自愿地出資進行農村社會事業投入和建設,難度太大;三是財政投入不足。這些年來盡管國家一直在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但是在資金和技術上的投入依然比較少,況且所投的資金也比較分散,并不能切實幫助農民群眾增加收入,只是簡單的讓這部分資金變成了補貼,所以說資金利用率并不高,并不能起到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用。

 

(四)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不高。農村居民老齡化問題已經凸顯,大部分的農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鎮就業居住,導致在村農民對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漠不關心。

 

二、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

 

首先應當從提升農民群眾和鄉鎮負責農經管理工作人員的經濟管理意識開始,具體措施有:(1)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管理意識,并有效貫徹與落實國家的相關經濟管理政策,讓農民群眾認清經濟管理的利好。(2)經濟管理工作人員應當認清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從群眾的意見和需求中,針對性制定經濟管理方案和措施。(3)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當不斷完善經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為經濟管理工作的執行和落實提供保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提高農產品市場的組織程度,確保產銷實現良性循環

 

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農產品商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因此確保農村各種經濟成份、各類產業以及交換分配、生產流通等彼此間的平衡至關重要,這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在促進農產品商業化、市場化的同時,還應當提高農產品市場組織程度,積極支持各類供銷企業或組織的建立、發展,充分發揮經濟管理部門的市場調節作用。

 

(三)積極開展農村產業經營管理咨詢服務,有效提升農村產業的經濟效益

 

農產品走市場化的道路既是對農村經濟的一種有效推動,同時也使得農業生產者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所以作為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我們應當加大市場調查力度,同時面對廣大群眾和地方重要產業開展經營管理咨詢服務,將經營管理技術、市場信息等傳遞給生產者,幫助農民群眾有效應對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有效提升農村產業的經濟效益。

 

(四)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

 

新形勢下,國家應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突出農業經濟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從而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具體措施:一是國家應當制定更加完善的農民補貼政策,并將其公之于眾,嚴格落實,讓補貼款真正造福于民。二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還應當在認清地區農村經濟優勢的基礎上,針對性調節區域經濟發展結構,鼓勵群眾自主創業,大力扶持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三是政府和經濟管理部門還應當在農村地區建立合作社,切實增加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

 

總的來說,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且長遠的作用和意義。但從現階段的經濟管理工作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因此相關工作者和職能部門應當認清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并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堅實的保障。

社會經濟水平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高職院 教師專業技能 學生 競爭力

當前高職院校的財經類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較差、素質較低等種種問題,高職院校教師財務會計專業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畢業生一系列原則意見:……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將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確定為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高等職院應該著力提高財務會計教師技能實訓的教學水平,切實增強學校所培養學生的社會工作競爭力。

一、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教師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的一些現狀

本文所探討的問題對事不對人,是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中工作不到位所致,與教師個人無關。

1.近年有一全省的會計技能考試(被稱為小高考的全省統考)的考官(教師)培訓班結束考試中,有幾個位高職院校派出的財務會計專業教師考官(據說均為高級職稱),居然在全場三個小時的考試都不能完成技能實操考試,連最簡單的會計憑證歸類沾貼裝訂都沒操作完成及記賬憑證匯總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試中心的領導說,你們所謂的財務會計專業教師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時所教出來的學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師請求考試中心領導網開一面,允許幫助做實操匯總及特許延遲1小時才勉勉強強完成。

2.有一位老師曾為此表示無奈。前年有幾位會計專業高校財經講師在指導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操實訓時,從學校的會計部門借來會計憑證裝訂機,但在幾十個學生面前卻束手無策,弄了半天,汗流浹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會計記賬憑證封面是如何將記賬憑單裝訂成又結實又整齊有序的一本賬冊,但就是寧愿在學生面前丟臉也不肯向在場的這位同行老師請教,是這位老師實在于心不忍看熱鬧,主動站出來說讓他來試一試,并且當眾很快就裝訂出一本本結實整齊的記賬憑證。這時全場學生掌聲齊嗚。

3.很多同行教師曾多次見到一些年輕的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教師給學生上課時只拿一本教材,別的連一張教案紙、一支筆都不帶,后來一了解才知道他們每次上課都一本書,照本宣科,幾乎沒有任何的參考資料。

4.有學生反映,在《外貿會計》的出口產品退稅與成本計算與實操實訓中,將一些錯誤的核算方法教授給學生,在核算商品費用定額時,按含值稅的購進價格計算,并作為該課程的考試題目,使一些畢業生到社會工作中運用時被稅務部門批評為少計利潤以少繳交所得稅,同時也受到老板的責罵。

如有一技能訓練的資料:我國某外貿公司出售一批貨物至日本,出口總價為12萬美元CIFC6橫濱,其中中國口岸到橫濱的運費和保險費占11%,這批貨物的國內購進總價格為人民幣819000元(含稅價),該外貿公司的費用定額率為6%,增值稅率為17%,退稅率為9%,結匯時外匯買入價為1美元折合人民幣8.30元。要求分析:試算這筆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潤額為多少?

計算商品總費用定額時,財會老師是這樣錯誤地教授給學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確的計算應該是:商品總費用定額=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僅這筆賬的錯誤計算就少計利潤7140元,最終導致少計繳所得稅2356.2元〖7140×33%=(當時稅率為33%)〗。畢業生工作后按照這種錯誤的教授方法計算當然會被稅局批評以及老板責罵了。這樣學生社會工作的競爭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了。其社會影響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財經講師在上課時碰到學生提出問題:商品流通費用率如何計算,該老師不懂。課后點名問了幾位會計老師也無人知道,當時在場教師就有一位曾經在商品流通企業擔任多年會計工作,但就是因為看不起對方而寧愿大家都不懂,也不問這位教師。

6.有的財會專業教師,在《會計實務》課程的“銀行存款轉賬結算方法”章節的授課時,并不知道轉賬支票的結算方式,由于現代的交通及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已經不是以前所謂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圍內結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據交換區域內進行轉帳結算,比如一個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轉帳支票結算。但是我們不少的財會專業教師根本就不知道,還是按照原來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圍內結算”這一不符合現實情況的說法教授給學生。使得不少學生工作后曾經多次提問,為何這些問題會計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與實際工作運用不一樣,使學生受到了工作單位的師傅們批評,說是在學校沒學好。

7.有些“多師”型高職教師也時常張冠李戴,講錯課程內容。如企業退休人員經費放在營業外支出核算、銷售費用包括了銷售部門的業務招待費等等。因為連年學生對老師的綜合評教分數比較低,后來就采取了在期末閉卷考試之前先出六、七道復習題,期未考試卷就選擇其中的五道題進行考試的方法,以獲得學生“較好的”評價。有些會計師或財務會計負責人在教授學生工資核算的實操實訓時,就是簡單的如何按承包經營完成利潤總額計算獎勵工資都講授錯誤,在有人提出正確的算法后仍然堅持己見,至今未改。還有發生一些常見的錯賬也都無法查清等等。

二、著力提高高等職院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

提高高等職院財會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也許這些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在我們的身邊還常有類似上述的問題發生,我們就有必要再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作為高等職院的財會專業課教師,最主要的是要將和本專業的社會實際職業工作的最實用的知識與技能教授給學生。

1.切實加強財務會計教師的崗位專業知識繼續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門及高等職院要真正地重視教師的崗位專業知識繼續教育工作,加強財務會計教師的崗位專業知識繼續教育的力度,以解決財務會計教師知識結構老化、專業知識滯后的現象?,F在的社會人們大都重視大學的第一學歷教育,而不重視大學畢業工作以后的繼續教育,特別是財經類專業知識的繼續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著在很多年前拿到的畢業文憑而高枕無憂。其實這些以前所學到的知識不少早就已經時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技術進步與發展而變得不夠適時與不大實用。只有在職稱評定時有接受繼續教育的要求,但沒有嚴格的知識深度及范圍與時限要求,如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著十年甚至是幾十年前的本科畢業證或三、四門多年前的所謂碩士課程的結業證書就引以為榮而滿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畢業了,我也讀了研究生呢……。對此,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職院應制定有嚴格并詳細的教師隊伍繼續教育的相關規定,比如財經講師應于近三年學習進修所承擔的授課教學工作的四至六門同類碩士研究生課程;副教授應于近三年學習進修所承擔授課的六至八門同類碩士研究生課程或四至六門同類博士研究生課程;教授應于近三年學習進修所承擔授課的六至八門同類博士研究生課程規定等等。不達到繼續教育的規定的教師應該不給晉升職稱與參加評優及享受同等獎金待遇等等。

2.扎實地抓好高等職院的“雙師型”財務會計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就是提高高等職院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的關鍵。以上所列舉的體現教師本身專業技能的一些事實,實際上并不是讓人們難以解決的專業問題,而只是簡單的財會專業教師實訓技能不清的具體情況,這大都是我國大學因為一些教師只是從大學到大學,從書本到書本教學所帶來的弊端。

(1)“雙師型”教師。目前大家對高職教師以“雙師型”為培養目標已經達成共識,但對“什么是‘雙師型’的高職師資”的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專家學者對此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時下有“雙職稱”之說,即要求“雙師型”教師既具有講師的職稱,又具有工程師的職稱;還有“雙證”之說,即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證的教師就是“雙師型”教師;還有“雙能(雙素質)”之說等等。由于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實質性培養工作。本文認為“雙證”或“雙職稱”等即“雙師型”的說法不夠貼切,因為若將“雙證”或“雙職稱”等即定義為“雙師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證書及有三個或更多職稱的就是“三師型”、“多師型”嗎,這顯然不妥,不符合高職院校教師及培養學生的特征。筆者認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或說明,以利于該項工作的扎實開展。

(2)著力于高等職院“雙師型”財務會計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著力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建設,已經成為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實訓教學水平的首要任務。

①高職院校自行培養“雙師型”財務會計教師。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學校任教亦即從書本到書本缺乏實踐與實際工廠公司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經驗的教師占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需要自行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任務還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幾個途徑:

學校企業培養相結合。每個學期,高等職院都應該組織財務會計專業課教師帶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到工廠、公司等企業學習或交流,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人員請教。帶領學生下工廠、公司實習和實踐。使教師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最新的科技動態和管理方法,以便適時地將反映新的技術、新方法、新的經濟、政策法規等融入到財務會計教學之中。

直接培養新的“雙師型”教師。高等職院凡是從高校應屆畢業生中招收進學校擔任財務會計專業教師的新人,比如碩士研究生,都要讓他們首先到相關的工廠、公司的財務會計核算管理崗位的第一線參加實際工作一年時間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學校給財經類學生授課。

安排非“雙師型”教師進修培訓。根據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條件中“……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驗實訓活動”的規定,高職院校每個學期也都應該安排一些財務會計教師到教育部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基地進行專門學習,使之轉變成為真正合格的“雙師型”財務會計教師。

②高職院校可以從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引進?!半p師型”財務會計教師。高等職院還可以從相關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崗位企引進“雙師型”教師。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從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相關崗位調進“雙師型”教師。這里強調的是工作單位的調動,就是脫離企業到高校任教。高等職院應該要重視從企事業單位將有志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既有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實踐經驗、又有比較扎實財務會計實理論基礎的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工作調動,將他們調到學校擔任專業教師,充實“雙師型”財務會計教師隊伍。

從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相關崗位聘請“雙師型”教師。這里強調的是聘請,就是不脫離企事業的工作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職院還可以將企事業單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實踐經驗、又有比較扎實理論基礎的高級管理人員聘請到學校擔任財務會計專業課教師。這類教師平時工作主要在原企事業的財務會計崗位,只是學校安排有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授課任務時候才到學校上課。

3.高等職院財會教師應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財會技能實踐教學水平增強所培養學生的社會工作競爭力

高等職院的專業教師除了上述所探討的社會和高校要給教師提供的環境與條件之外,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本身自覺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時間努力學習與提高自我。

(1)高職院校財會教師應該敢于實踐創新以避免從大學到大學與及從書本到書本教學。不少的高等職院財會專業課程教師本來大學所學的就不是財會專業,只是一些經濟類專業轉“行”任財會專業課程教師,在大學里充其量就學過會計學原理等一兩門會計的課程,且大多還因為不是本專業課而學得不怎么樣,再加上根本就沒有財會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擔任財會專業課程教師也就只能是教科書怎么寫就怎么教給學生;另外還有些雖然在大學時是多學了幾門財會課程,但是也是從大學到大學擔任財會專業課教師,也沒有社會實際的財會工作經驗,往往就會有些這樣的現象,原來老師教授給我什么樣的知識、是怎么樣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樣教給我現在的學生。這樣就會使我們培養的財會專業學生的知識及實際工作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財會專業教師必須要虛心好學,與時俱進,不滿足于從大學畢業時的一些知識,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特別是兩個假期時間,自學和參加一些財會專業知識研究生課程學習培訓,不斷地吸收更新的財會知識與信息,開拓創新教學方法,改進呆板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學習到新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知識,使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工作競爭力。

(2)高等職院財會教師要盡量利用課余時間到社會工廠公司企業學習實踐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以上所列舉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學校財會部門借用會計憑證裝訂機,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會操作及裝訂憑證,你就應該在借用裝訂機的同時,放下面子請教一下相關的財會人員,就不至于在學生面前發生“教師本身都不會操作而何以教學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問題的發生也大多如此。但是這又確確實實地發生在高等職院的“雙師型”甚至是“多師型”而且都是中高級技術職稱的財經類骨干教師中的事情,而且有些問題還貽患不小,甚至會讓人們有那么點“誤人子弟”之感呢!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財會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了! 這些事情歸根結底,是我們財會教師的自身學術水平與實訓實操技能還有所欠缺。所以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財會教師應該盡量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常常自行聯系到社會當中的一些工廠、公司、商場、銀行等企業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第一線去學習財會實踐技能,不斷地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實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以強所培養學生的社會就業及工作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育儿| 牡丹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革吉县| 永登县| 宜黄县| 凤翔县| 静海县| 咸丰县| 霍林郭勒市| 甘谷县| 柏乡县| 房山区| 乌海市| 融水| 咸宁市| 金川县| 普兰店市| 从江县| 元阳县| 日土县| 淮阳县| 冀州市| 县级市| 安平县| 稷山县| 盈江县| 泸定县| 高阳县| 都昌县| 科尔| 任丘市| 翁牛特旗| 商洛市| 马山县| 盐城市| 依兰县| SHOW| 扎囊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