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區垃圾分類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與日俱增,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廢紙、塑料、廢電池、等,這些垃圾絕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資源,而家庭餐余垃圾果皮變質食物和建筑垃圾都為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分類已經倡導了很多年,而且我們身邊的很多垃圾筒也分成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垃圾筒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人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到一起。
這不僅是一種對于環境的污染,更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相信,當垃圾處在正確的位置,我們將會收獲一大筆財富。因此,推廣垃圾分類處理,不僅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這必然也將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
為全面貫徹落實《阜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管理辦法》及《阜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上級文件精神,我社區按照鼓樓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制定措施,在轄區所有小區和街巷全面推進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全面部署
年初我社區招開動員大會,傳達有關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全體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和社區志愿者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來做好創建工作,城管管理日常工作為主,小區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全力配合,并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中。同時,要求各包片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和物業、業主委員會小區,切實履行好職責。
二、真抓實干、狠抓落實
每季度開展“資源回收日”宣傳活動,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更新老舊分類垃圾桶30個。垃圾分類標識標貼30張,半年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培訓2場。更新戶外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垃圾分類宣傳畫3處。在小區和街巷路口發放阜陽市家庭垃圾分類宣傳單50份。小區垃圾中轉站實施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密閉運輸。
三、創新舉措,加強管理
改變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為此我辦創新性提出了三期工作法即“導入期”“執行期”“維持期”對居民垃圾分類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其中導入期中又有更具志愿者監督員。
依托居民組長,在各小區招集環保志愿者,統一培訓,教會方法,熟練應用社區垃圾方類操作指南。依靠這些居民組長和環保志原者在日常垃圾分類中起到監督和榜樣作用,引導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
為認真貫徹落實XX市、XX區有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部署要求,XX街道在市、區與相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各級聯動、加強配合、全面參與的工作原則,在2020年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深入推進,全力落實垃圾分類各項工作,特制定2020年度垃圾分類工作計劃:
一、總體要求
圍繞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目標,鞏固2020年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提高源頭分類質量,優先資源回收利用,開展有害垃圾回收,穩妥推進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處理,充分發揮居民作用,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導制度,著力提高垃圾分類工作實效,逐步擴大各社區垃圾分類范圍,清除垃圾分類死角,多管齊下推進符合我街道實際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
二、主要工作目標
到2020年底,
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類準確率都更上一個層級,人均垃圾產量基本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斷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體實施和計劃
(一)
強化源頭分類力度
1.強化入戶宣傳。讓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們是生產者,同時也是分類投放的責任者,從內心深處愿意做好此項工作;要求社區因勢利導,利用此次派發室內分類垃圾桶的良好契機,開展掃樓入戶指導宣傳檢查,修好居民“內功”,做好宣導工作。
2.宣傳注重直觀有效。進一步要求入戶人員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的方式宣傳垃圾不分類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類減量的好處,讓居民看懂想通,主動參與。
3.做好垃圾分類便民措施。針對多數居民怕麻煩的思想,垃圾投放點位的設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慮小區居民日常生活習慣,并進一步設置暖心池、呵護池等配套設施,確保環境整潔衛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獎罰制度。要求各社區進一步集思廣益,用正向激勵手段評選優秀垃圾分類樓棟、垃圾分類優秀家庭、垃圾分類小達人等榮譽,引導居民樹立積極參與的榮譽感。對于違反者,注重說服感化,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5.持續發動社區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利用社區書院、活動中心等平臺進行宣傳;繼續加強轄內中小學生教育;要求轄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示范。
(二)重視督導隊伍建設
我街道2020年進一步完善了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考核細則,強化督導員考評考核相關要求和規定。2020年,
會進一步把好督導員入門關、培訓關和考核關,及時撤換考核不稱職的督導員;細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導、宣傳、履職,杜絕二次分揀,并要求認真記錄臺賬,全面掌握居民參與率與分類投放準確率;評選優秀“周之星”督導員及優秀督導員團隊,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激勵,帶動履職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結合各社區實際,因地制宜,充分調動社區資源,選聘有責任心、熱心垃圾分類工作的黨員志愿者、退休人員等群體組建督導管理小組;加強巡查、監督等方式提高分類投放準確率。
(三)
強化分類硬件設施建設及高層撤桶
2020年街道會進一步加大宣傳欄、宣傳板、投放標示牌等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投入及維護;繼續對分類桶投放點進行有效整合,規范投放;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點地面,盡快完善設施補短板,確保設施到位,強化督導效果;對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點,有害垃圾桶延續專人專管;同時,抓好高層撤桶及分類。2020年,我街道XX棟高樓,已撤桶XX棟,撤桶率80.36%,已實施高層撤桶的,繼續鞏固成效,總結可復制的經驗做法作為同類小區借鑒;不定時對高層未撤桶的小區進行檢查,并積極協調解決高層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設置投入,做好后續保障工作。
(四)
發揮物業管理企業主體作用
街道與社區加強與物業管理企業的互動,將日常暗訪結果及時反饋給物業企業,及時表揚優秀鞭策落后,協助推動物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并督促物業企業認真解決“混裝混運”問題,各社區督促物業服務企業、保潔單位加強對保潔員、環衛工人等的培訓、教育、引導,促使其正確收集垃圾;發動小區居民積極監督舉報,杜絕混裝混運現象發生。對屢教不改的物業,要求社區進行督促,必要時,上報城管執法部門開單整改;積極發揮物業管理企業主體作用,做到生活小區內垃圾不遺漏,不留死角,杜絕垃圾落地并強化源頭分類等。
(五)掃除分類盲區,健全考評體系
針對民營企業、非星級酒店、沿街店面、無物業小區等盲點區域的不同特點采取了針對性措施,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逐步掃除盲點;持續推進廚余垃圾全面直運和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其它垃圾直運面;按照“抓兩頭、促中間”的思路,鞏固先進小區,提升落后小區,促進中間小區,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同時,健全考評體系,街道延續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各社區的重要任務,納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將結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檢查各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并給予通報,對履職不力的社區及個人進行處理。
(五)
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教育系統作用
充分利用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優勢,特別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的力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榜樣示范帶動作用;并繼續協調轄內學校加強中小學生教育,舉辦“家校社”聯動等活動,通過垃圾分類進學校進課堂,讓孩子們做家里的宣傳員、督導員,帶動家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四、積極打造各社區亮點特色
各社區要在示范小區經驗上,重點打造垃圾分類品牌社區。根據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結合2020年度亮點特色,各盡所長,用特色和亮點引領居民,打造社區品牌效應。
①建立XX社區“房東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棟為單位,制定定點定時沿線統一垃圾收集轉運,房東監管、督導員督導宣傳方案。整體與社區網格劃片分工相結合,建立“條塊聯動、齊抓共管、協調有序、責任明確”的工作機制層層抓落實,有效推進社區垃圾分類工作。
②打造XX社區“多元融合”垃圾分類特色試點項目。以“多元隊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為切入點,積極聚合轄區資源和力量,分別針對不同的垃圾種類進行收集處理,提升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傾力打造垃圾分類各類型示范小區等,以點帶面,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垃圾分類工作經驗,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類工作。
③推進XX社區繼續攜手轄內企業,在XX小區共建立體菜園,采用最有效的綠色環保回收利用方式,變廢為寶,逐步開啟小區垃圾桶內無廚余垃圾的新環境保護模式。
③XX社區繼續打造“垃圾分類志愿者”等垃圾分類特色品牌社區,多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通過社區垃圾分類課堂及時充電;并通過廚余垃圾換購、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等,引導居民從源頭分類,實現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④XX社區深入整合轄內資源,多方合力創建“三特色”打造社區品牌。一是持續開展“垃圾分類示范家庭評選活動”;二是結合轄內學校及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小手拉大手”等活動;三是打造小區垃圾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打造綠色景觀,開展垃圾分類樓戶評比活動,建立“綠廂房”等,呈現垃圾精細分類、綠色花園、居民休閑等一體功能,營造社區環保一角。
⑤XX社區探索建立“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生態云+”垃圾分類新社區。采用了“大黨委+社工”的社區治理路徑,深度融入垃圾分類,打造屬于社區的垃圾分類“生態”特色。
⑥XX社區延續發動小區物業、業委會、在職黨員等轄內資源,多次探討、實地考察、通過投票等民主方式進行投放點整合,成效顯著;本著服務居民,提倡垃圾分類的理念,讓原本被丟棄的垃圾再次生產再利用。引進綠色小屋,可回收物兌換積分,兌換油鹽醬醋等家用產品;接受閑置衣物捐贈,并通過愛心渠道,把衣物捐贈到需要的地方;聯合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推廣活動。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各社區要堅持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重要工作任務。社區主要領導要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親自部署工作,細化分解管理、層層落實,確保責任到人。
(二)協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區及物業等相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自我督查,并落實例會制度,要定期召開推進協調會,做好垃圾分類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進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三)保障經費,有效激勵。街道相關垃圾分類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做到專款專用,保障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并加大經費督查力度。
垃圾分類指導員實行企業化運作
城市生活垃圾處置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體現,也是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大興區率先建立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實行社會化管理、企業化運作。對垃圾分類指導員有嚴格要求,年齡一般在25—50周歲,身體健康。由中標公司為垃圾分類指導員統一配置服裝、袖標、胸卡,并定期檢查佩帶情況。在上崗時,要求垃圾分類指導員身穿統一標志服,頭戴工作帽,每天工作在居民小區。居民在投放垃圾的時候,垃圾分類指導員負責宣傳、指導,并對分類投放不準確的進行二次分類。
此外,還設立嚴格的執行標準,定時對小區垃圾分類效果進行抽查,以垃圾投放站為單位重點檢查廚余垃圾分類桶,在單個廚余垃圾桶內發現紙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木竹制品、金屬制品、紡織制品等不屬于廚余垃圾的雜物混合在內超過3件(含3件),即認定為不合格一次。抽查其他垃圾分類桶,發現廚余垃圾3件,即認定為不合格一次。對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垃圾分類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如果乙方垃圾分類指導員未達到所需人數,扣除當月資金的1/3。第一次對小區檢查不合格的,扣除當月資金的10%,第二次檢查不合格的,扣除當月資金的20%,第三次檢查不合格的,扣除當月資金的30%,第四次檢查不合格,無條件自動退出。這種企業化的運作,實際上就是管理模式的攀升,就是一步步企業化的過程。這不僅幫助企業樹立自身品牌,也推動了整個市場走向活躍和規范。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化的運作是可以開發市場、激活市場,甚至制造市場的。
當前,大興區在92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共139871戶,人口約368794人。實行此模式以來,廚余垃圾分撿量逐日增加,約占各居民小區垃圾總量30%。
注重環保的“多利潔”
北京多利潔物資回收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為“北京市物資回收公司大興縣公司”,成立于1982年10月,屬集體企業,隸屬于北京市大興區供銷合作社。2011年底,為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公司成立了“北京多利潔天天潔保潔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專業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招收40名垃圾分類指導員,首先在清源街道四個試點:康隆園社區、康和園社區、香海園社區、郁花園二里社區負責指導居民第二次分揀的垃圾分類工作。
上崗前,公司對上崗人員進行了崗前培訓,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垃圾分類,怎樣做好垃圾分類。培訓合格后,統一配發工作服、綠袖標和分類工具,他們既是宣傳員、指導員,又是分揀員,親自動手幫助、教育居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進行二次分揀、集中收集,最后和環衛局專業清運車對接,運到南宮垃圾處理場進行最后處理,這在全北京市是個創舉。同時,對這些指導員制定了考核制度、環境衛生管理制度、檢查制度、獎罰制度,并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標。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大興區在2010年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公司獲得了“首都城市建設委員會”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2010年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社會單位貢獻獎等眾多榮譽。2011年,公司又接管了清源街道19條街巷和濱河坊、康頤園兩個小區的保潔服務工作,擴大了公司服務范圍。
熱心垃圾分類的“詩爺爺”
“桔黃馬夾她是誰?垃圾分類正成堆。廚房雜物有機肥,蔬菜大棚賽化肥。 桔黃馬夾曾相識,垃圾分類咱來遲。鄰國日本早率先,節約能源汗水值。”
“采訪暢談詩文化, 人物素描我來畫。垃圾分類新事物,社區推廣傳佳話。垃圾分類難度大,腐爛臟臭全不怕。桔黃馬夾上班來,利國利民意義大。”
大興區學院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收到了這樣幾首贊美他們的詩歌。作者是該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照老師。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平時很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想到的人和事寫進詩歌中,為此,熟悉他的人都叫他“社區詩人”,小區里的孩子都叫他“詩爺爺”。這些詩都是照老師編寫的贊美垃圾分類指導員的,不僅形象生動地在居民中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而且對指導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提升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照老師說,他是因為感動于這些指導員的行動,一開始看到他們的行為時覺得很奇怪,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垃圾的時候躲都來不及,可是這些指導員不僅沒有躲,還要湊過去,一件一件地分撿。照老師說,垃圾分類指導員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出現,還是比較具有創新意識的,至少可以說,相比原來沒人監督、沒人指導的混亂狀況來說,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普遍上崗,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居民在家中進行垃圾分類的自覺性。這也是符合中國現狀的務實做法。
“臟了我一個,清潔一個城”
2011年,大興區率先對垃圾分類指導員實行企業化運作,在麗園C區,分類指導員劉師傅介紹,他每天早上7點半到11點半和下午1點半到5點半,都要在垃圾桶邊上值班,一方面指導居民分類倒垃圾,一方面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不管春秋冬夏,不管刮風下雨,我們都要上崗。”自從設立垃圾分類指導員以來,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效果好多了,劉師傅說,現在的工作已經比剛開始的時候輕松多了。由于指導員每天都要戴著手套親自在垃圾桶里挑揀垃圾,最初他每天都要耗掉一雙膠皮手套,一天下來,胳膊都累得抬不起來了。而現在小區里大部分居民都能夠主動進行垃圾分類了。劉師傅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就是“臟了我一個,清潔一個城”。
在學院社區,另外兩位分類指導員袁大姐和許大姐都是在聽說社區要招收垃圾分類指導員時就報名了。許大姐說,“我當時就是想做點事情,沒多想別的,而且自己之前也不懂垃圾分類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廚余垃圾。”通過參加培訓,她們受益匪淺。上完培訓班后,她們知道了垃圾問題離自己有多近,也轉變了觀念,自己在家也開始了垃圾分類。“其實垃圾分類并不難,做起來很容易。”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她們并沒有完全得到社區居民的支持,甚至自己都沒有完全轉變觀念。袁大姐說,剛開始上崗的時候,自己覺得很丟人,孩子也不支持,所以每天上班都用圍巾把自己的臉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碰到熟人覺得不好意思。而且有些居民也覺得那么大歲數的人站在垃圾桶邊上非常丟人,甚至認為她們是多管閑事。“我當時心里也挺不舒服的,但后來想通了,知道垃圾分類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既然做的是好事,怕什么啊!”現在經過他們這些指導員的努力,小區里的居民都認可了他們,也能自覺地堅持垃圾分類了。
簡易包裝促環保
近年來,印刷包裝企業也逐漸將“綠色消費”理念推廣到生產線上,從源頭開始推行垃圾減量化。2011年9月30日,北京印刷包裝產業基地標準廠房示范園深入開展了“綠色包裝活動月——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進企業”主題活動,共有園區內近60家企業參加。目的就是為了向社會推行簡易包裝這一環保理念。從而爭取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讓大家都多盡社會責任,踐行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該基地是大興區重點建設的“北京新經濟創業平臺”。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采用現代化的生態技術、節能技術、節水技術、再循環技術和信息技術,基地積極開展減少生產銷售過度包裝產品的宣傳實踐活動,同時,還以宣傳的方式鼓勵基地內所有員工購買綠色包裝商品,共同創建綠色文明的產業基地。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玩玩”為你整理了這篇城市垃圾分類處置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是完善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出臺《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淮分類辦〔2020〕1號)、《淮南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淮公節辦〔2020〕3號)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垃圾分類的實施范圍、工作原則、和分類方法等,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試點區域不斷增加。自今年5月1日在全市首批3座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以來,試點范圍逐步擴大。目前,大通區大通街道(瀚城小區一、二期)、田家庵區洞山街道(南山村、文明村)、謝家集區平山街道(5個居民小區)、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潘集區田集街道(嘉和名城、泰府名邸)示范片,壽縣南關社區、鳳臺縣福海園社區、經開區洛西社區、高新區安理社區、毛集實驗區夏麗社區等試點工作已開展,布設了分類投放設施,配備了桶邊督導員,明確了基層管理責任單位或招標了專業運營企業,廣泛開展了宣傳引導活動。全市市級公共機構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三是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地方性立法。將垃圾分類協調列入市人大立法計劃,完成前期立法調研并初步形成草稿。
四是加強借鑒和調鑒。市政府、市政協先后帶隊赴河南和省內試點城市考察學習,撰寫專題調研報告2篇,提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的思路和路徑。
一、工作目標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四分類”的指導原則,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逐漸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監督制度、回收處理流程、主體責任體系、檢查考核標準,逐步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努力做到應分盡分、應收盡收,實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的規范分類和回收,提高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綜合效益。
二、具體措施
(一)開展垃圾分類培訓。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培訓,使干部職工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總體情況、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普及知識等內容,加深干部職工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及重要性的認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垃圾分類意識。
(二)深入營造宣傳氛圍。在局機關通過QQ群、微信群、宣傳欄、印發宣傳小冊子和開展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使垃圾分類工作深入干部職工心中;結合公共機構節能宣傳活動,廣泛發動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營造良好的輿論宣傳氛圍。
(三)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備和存放場所,推動分類垃圾桶、垃圾袋的日常應用,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標識,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嚴格其他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管理和清理流程,在辦公室和公共區域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兩分類”配置垃圾桶,引導干部職工主動分類、自覺投放。在機關食堂配置四分類垃圾桶,食堂餐廚垃圾由專門的餐廚垃圾收集處置企業進行收集和處理。
(四)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到萬安鎮城區有關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分類投放桶邊督導、垃圾分類知識問答、入戶宣傳等形式向小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參與率、覆蓋面和投放準確率,形成全社會積極踐行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五)建立垃圾分類臺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數量、去向;對廢棄電器電子類產品進行統一回收處置。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副職領導任副組長,各股室(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區財政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生活垃圾分類任務落到實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局辦公室,負責局機關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及檢查和考核工作。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資金投入。購置生活垃圾分類所需的四分類垃圾桶、兩分類垃圾桶等設施,在局辦公樓各辦公室和公共區域及機關食堂等地放置垃圾分類設施,制作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印發垃圾分類知識手冊,為完成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保障。落實餐廚垃圾由專門的收運公司進行收集處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