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室護理質量檢查整改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211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 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是護理工作現代化和適應醫學發展的需要[1]。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及搶救危重患者的場所, 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 因此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何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實現持續的質量改進是手術室管理的重要內容[2]。本院自2015年1月制定并使用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項目, 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模式, 對比護理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6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61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另選取2015年1~6月來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419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女性。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手術護理:按照患者病情及手術情況, 手術室護士配合手術醫生及麻醉師進行手術。觀察組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 包括:①科室成立護理質控小組, 護士長為組長, 按護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藥品管理、護理文書書寫、醫院感染管理、護理培訓及滿意度進行分組, 評選5名質控護士, 形成護理部領導下-護士長-質控小組三級管理體系。②組織全體護士學習護理工作持續質量改進評價標準。③按照月計劃、周安排、日重點采用定期或隨機對護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對存在問題及安全隱患及時分析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并實施跟蹤, 使護理工作“常態化”。④對患者及手術醫生進行問卷調查, 了解手術過程中存在的護理問題, 找到護理過程的不足, 轉變護理服務理念, 增強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⑤加強業務知識、核心制度及專科操作培訓考核, 定期組織技能比武, 提高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判斷和應急處理能力。⑥每月召開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質量分析會, 對護理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護理不良事件, 進行討論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⑦成立品管圈, 利用管理工具, 開展自下而上的工作模式, 讓護士主動參與到科室管理中。⑧根據護理質量督導檢查結果、護理不良事件及護理安全隱患修訂與完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護理常規、操作流程, 做到“調查-試行-修訂-培訓-執行”。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兩組的手術等待時間、服務滿意度、護理工作糾紛、護理質量評分進行對比。每組發放患者及手術醫師問卷調查表300張, 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 每項分為滿意或不滿意, 問卷全部收回且有效;對手術護理質量進行評分, 滿分100分, 其中護理安全管理30分, 急救物品藥品管理10分, 護理文書書寫10分, 護理培訓及滿意度20分、醫院感染管理30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的手術等待時間比較 對照組的手術等待時間為(24.12±11.29)min, 觀察組為(13.36±10.47)min, 對照組的手術等待時間明顯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對照組滿意263張, 不滿意37張, 滿意率87.67%;觀察組滿意292張, 不滿意8張, 滿意率97.33%。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的護理糾紛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護理糾紛19例(0.35%), 對照組發生160例(2.85%);觀察組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4 兩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4.56±4.78)分, 對照組為(78.75±5.69)分;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存在片面性, 以注重項目管理為主, 缺乏科學系統的綜合評價標準, 不利于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 給患者的手術帶來不利的因素[3]。隨著現代手術學科的不斷發展, 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質量管理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化手術室的管理需求, 需要借助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對手術室進行全程管理[4, 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護理工作糾紛率及手術等待時間均低于對照組, 對照組護理質量的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明顯低于觀察組(P
綜上所述, 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實施持續質量改進, 可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 減少護理工作糾紛, 縮短手術的等待時間, 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 臨床優勢明顯。
參考文獻
[1] 王方.現代化潔凈手術部護理工作指南.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4:19.
[2] 馮翠翠, 劉冬華, 陳雪莉, 等.術后急性疼痛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中華護理教育, 2015, 12(8):614-618.
[3] 董新華, 李欣.持續質量改進在感染疾病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28):3406-3408.
[4] 郝梅, 王彩云, 王韜.手術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進展.護理管理雜志, 2009, 9(3):25-27.
骨科護士工作總結1
回顧這一年的工作和學習,即將結束。為自己能有很大的進步深深感謝我所在體外循環團隊以及手術室全體同仁和老師。特別要感謝我敬愛的主任和x老師。
1、遵守各項操作的流程和工作制度,認真仔細完成每臺手術的體外輔機工作從物品的準備到機器的裝置。嚴謹工作,以患者的手術需要和醫生的手術習慣為重,克服困難保證轉機的順利和安全。
2、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強化體外循環和心外科的專業學習不時總結不時鞏固和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和進步有目標有計劃,用的學習心態來完成。
3、完成了局部手術的體外主機工作,主任和x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這近60臺手術的主機鍛煉中,筆記每一次的收獲和啟發,嚴格剖析自身存在有利于專業要求的習慣和思維不足,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扎實,穩健。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學習才干逐步完善自己不論是心外科、麻醉科還是體外循環自己的同事,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好的習慣和工作品質,對待病人、對待專業、對待遇到問題都有過不同的處置方法,做個有心人,會思考會比較,才會進步。
5、性格決定命運。這是主任身邊工作學習的心靈收獲,主任轉機時的嚴謹,細節決定成敗。巡視各臺手術時發現不足的眼力和速度,遇到手術困頓時主任診斷原因的準確和處理到位,這些的每一次經過都使我深受感動和震撼,因而激勵我一定要讓自己養成最慎密的工作態度,主任話不多但身教重于言教。
再次分揀收獲和缺乏就像整理自己啟程的行囊,回顧這一年的工作生長經歷。為新的征途帶來智慧和航標。
骨科護士工作總結2
今年我科全體護理人員在醫院領導和護理部的領導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進一步強化“三好一滿意”活動,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各項護理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護理計劃,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確保醫療安全,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分工明確,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自拔針的不良現象。堅持查對制度,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或2次,并有記錄。護理操作時要求三查七對。堅持填寫輸液卡,一年來未發生大的護理差錯。認真落實骨科護理常規及顯微外科護理常規,堅持填寫各種信息數據登記本,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及晨間護理,危重病人重點交接,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二、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成立科室質量管理小組,每月接受每月護理部、感控科質量檢查小組的不定期檢查,重視檢查結果。根據科室制定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并監測實施效果,每月工作小結,根據出現的共性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落實到位,以利于總結經驗,便于次月更好開展工作。
每月召開科室護士會議,傳達護理部會議精神,按要求進行學習,按時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護士長深人病房,跟班檢查,對一系列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召開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分析會,針對護理缺陷、差錯,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加強重點時段、重點環節、重點人員、特殊病人的管理。
三、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建設
繼續落實護士行為規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實護士文明用語。繼續開展健康教育,對住院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100%,并對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每月科室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征求病人意見,對病人提出的.要求給予程度的滿足。對新分配的護士進行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護士行為規范教育及護理基礎知識、??浦R、護理技術操作考核。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每月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三基三嚴業務培訓和護理技能操作培訓,并組織理論考試,培訓率達100%,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業務培訓,并鼓勵年輕護士自學,一年來,年輕護士全部參加了成教考試,以提高專業知識??剖颐恐艹块g提問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和骨科知識。
護理部對全院護士進行了穿脫隔離衣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全科護士經過平時認真主動的練習,考核時動作利落規范,操作熟練,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得到了監考老師的好評。加強了危重病人的護理,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和晨間護理。每月護理業務查房,對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進行探討,以達到提高業務素質的目的。
五、加強了科室院內感染管理
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的消毒隔離制度??剖覉猿置咳諏χ委熓?、換藥室進行紫外線消毒,每兩周對紫外線燈管用無水酒精進行除塵處理,每半年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并記錄。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時毀形,浸泡,集中處理,并定期檢查督促,對各種消毒液濃度定期測試檢查,堅持晨間護理一床一濕掃。
治療室、換藥室均能堅持消毒液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內定期用消毒液拖地,出院病人床單進行了終末消毒。手術室嚴格執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每月進行空氣細菌培養,滅菌物品、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的監測,無菌包內化學指示劑合格,建立了消毒物品監測記錄本,對每種消毒物品進行了定期定點監測。
骨科護士工作總結3
20XX年,我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發揚救死扶傷的革命精神,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做好護理工作,認真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年終個人工作總結如下:
一、盡職盡責,搞好護理工作。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經過實踐,我越來越感覺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堅持著裝整潔大方,用語文明規范,態度和藹,禮貌待患。嚴格遵守醫德規范和操作規程,認真書寫護理記錄,千方百計減少病人的痛苦,安安全全做好自己的工作。無論是職工家屬,還是地方患者,我都堅持視病人如親人,做到態度好、話語親、動作柔,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屬關于病情的咨詢,以及家庭治療、保健方面的注意事項等,沒有發生一起與病人的言語沖突,沒有發生一起因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質量等問題引發的糾紛,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
二 、不斷學習,提高思想業務水平。
1 分組模式
1.1科室除護士長以外,正式護理人員12人,年齡 20 ~ 42 歲,平均 25. 6歲。其中護師以上職稱6人,護士6人。將其平均分成六組,每組成員2人,一名組長,組長通過科室領導小組考核,由理論知識、專業技術、綜合素質相對較好較全面的護師擔任,一名組員。
1.2科室成立6個質控小組,分別是護理管理質控組、基礎危重??谱o理質控組、服務禮儀環境質控組、急救安全院感質控組、中醫護理文書書寫質控組、操作培訓考核質控組,依據個人綜合能力進行相應配組,對科內各項護理工作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 各組質量標準
2.1護理管理組質控組質量標準 護士長組織各組長參照護理部各項檢查標準、護理優質服務標準結合手術室專科的特點制定了滿意度評價標準??苾茸o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團結協作情況; PDA掃描是否落實,巡視是否到位 ;床邊交接是否落實到位;口服藥發放是否及時;各種檢查表單完成時效性等。
2.2基礎危重??谱o理質控組質量標準 分級護理落實情況;晨午晚間護理;各種標識執行情況;五卡規范;三短九潔落實及護士對患者“十知道”掌握情況;輸液輸血是否按流程操作;??浦R和技能掌握情況;管道護理、壓瘡管理、風險管理是否到位;危重癥搶救護理是否及時。
2.3服務禮儀環境質控組質量標準 病房環境是否清潔整齊,物品擺放統一規范;健康宣教落實情況及健康教育路徑單完成及時性;護理人員儀表著裝規范性;便民措施完備性;健康手冊及時補充;科內患者滿意度調查。
2.4急救安全院感質控組質量標準 急救車管理規范,完好處于備用狀態;科內藥品,一次性物品均在有效期內,分類放置規范;冰箱溫度維持在2~8℃;安全通道鑰匙定點放置,消防通道無雜物;消毒隔離標識清楚,按時消毒更換;醫療廢物分類放置,登記完善;每月考核一個應急預案,人人達標。
2.5中醫護理文書書寫質控組質量標準 護理記錄單、體溫單、護理首程完成及打印及時性;各項護理表單完整性:如入院須知,手術交接單等;護理記錄單中醫內涵及辨證是否有針對性并切實可行;醫囑單簽字是否及時規范;出院指導是否真實、合理、準確。
2.6操作培訓考核質控組質量標準 每月按培訓計劃完成科內專科技能培訓及考核;完成科內新進護士培訓及考核;完成實習學生理論和操作技能培訓與考核;科內護理人員自學本及繼續教育本完成情況。
3 實施方法
3.1各質控小組成員認真學習質量標準,掌握評分方法。由組長負責,每周對科室護理質控相關工作檢查1~2次,并如實記錄檢查結果,第1,第3w由組長記錄,第2、第4w由組員紀錄,月底由組長對當月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制定質量改進措施。
3.2加強對重點環節的質量控制,護理組長每天督查、評估本組負責的??剖中g患者的風險評估、安全核查,并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指導,每天中午、下午時段至少有 1 名組長當班,對接臺手術患者進行評估、核查,根據手術患者的情況及要求合理調配人力,負責班內疑難問題的解決、危重患者的搶救配合及指導,包括重點患者、重點環節、重點時段。
3.3護士長檢查各組工作落實情況,隨機檢查護理文書書寫質量、消毒隔離規范的執行、安全核查制度的執行、手術配合的質量、擺放的質量,護理組長每天將檢查的情況記錄在環節質控記錄簿,次日晨會后進行點評,討論整改措施,每周進行跟蹤評價整改結果,護士長每周點評質控結果,做到每月有計劃,每周有重點,進行自查,并認真填寫質量控制記錄,做到日有檢查,周有重點,月有覆蓋。針對護理缺陷,做到現場指正,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護理部。
3.4各組組長做好與各自負責的手術??频尼t護關系的協調管理,負責服務品質管理組的組長每月給每個臨床科室發放調查表了解滿意度,每月科內進行一次護理質量評價及護理差錯、缺陷分析討論會,將各質控組檢查情況反饋給全科護士,找出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制定質量改進措施,下月跟蹤質量檢查。
4 效果評價
自從科室進行分組質控以來,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護士由傳統的被動管理變成主動參與質控,有效的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加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2];更重要使護理質控由單一的護士長管理變成了方方面面的細節均有護理人員協助管理,使護士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保障各項制度的落實和重點環節的質控,從面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保障了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呂忠勤,陳靜華,等.護理質控督辦單管理辦法應用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9(20):924.
[關鍵詞] PDCA;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1(a)-0145-04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cess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quality management
YANG Yanting DUAN Xiaolan HUANG Qionghui LUO Aihong ZHOU Yan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e-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DC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cess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Score results of devi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leaning quality surgical instruments, disinfection quality and packaging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PDCA circle training. So wer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epartment members, pass rate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and the cost of spending situation. Results Score results of central sterile supply quality manag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PDCA circle training comparing with score results before PDCA circle training, work efficiency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of staff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were higher after PDCA circle training than befor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leaning and steriliz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after PDCA circle training (P < 0.05). Conclusion Management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became more planned and more systemic after PDCA circle training. PDCA circle is a fast and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entral sterile supply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for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Key words] PDCA;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Management quality; Application value
消毒供應中心承擔著全院各科室所有可復用診療器械、無菌器具、敷料及物品的集中供應,對控制醫院感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加大該科室的管理質量,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了院內感染的發生率,關系到醫院的整體醫療質量與護理效果[2]。但該科室的日常工作復雜且繁瑣,其工作質量的管理存在著一定困難。如何應用科學的管理模式來保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是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的關鍵,也是該科室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年來,隨著臨床探索與研究的不斷深入,PDCA模式的應用得到了眾多學者的肯定。PDCA模式是一種標準化和程序化的科學管理模式,它重點強調整體過程的調節與中間環節的控制管理,通過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與總結(Action)4個階段的循環來逐一提高各項工作質量[3-4]。本研究將PDCA模式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各環節的質量控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2年5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開始將PDCA模式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研究對象為PDCA模式應用前后的手術器械、器具、輔料及其他無菌物品、科室護理人員、醫院各相關科室。其中護理人員32名,全部為女性,年齡20~49歲,平均(27.34±3.29)歲;本科學歷25名,大專7名。共發放臨床科室滿意度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6份。
1.2 PDCA模式的應用
1.2.1 計劃階段(Plan)
本階段重點在于收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并依據具體情況制訂質量控制改善計劃。
1.2.1.1 問題收集 依照院內感染控制方面的相關法規與本科室的標準操作流程,評估科室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器械拆裝方法與規范化清洗消毒技術的知曉情況。參照本科室審核驗收標準,收集科室各區域的人員配備、相關設備與儀器的管理應用及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等方面問題。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環境進行評估,內容包含建筑布局及各區域工作規程等。護士長應在平時工作中主動查找并發現問題,獲取臨床各科室對本科室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并搜集意見薄中反饋的問題、值班護士的查房記錄與質控辦的月度查房檢查結果等。對于收集到的各區域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科室應開展整理匯總工作,并對其進行分析。
1.2.1.2 問題分析 ①科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執行力不夠;操作規程欠合理,清洗流程不規范;消毒環節出現些許漏洞;②護理人員預見性低,對隱患的認識欠充分,對潛在危險的重視不夠;③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現象多見,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極易發生醫源性感染。
1.2.1.3 改善計劃 ①成立質量管理控制小組,以本科室的具體情況為基礎,制訂質量管理的實際方案與預期目標。②加強人員的規范化培訓學習,分階段總結工作經驗。③科學合理地配備人力資源,確定各區域的崗位職責與工作質量管理標準。④結合臨床實際與各科室需求,針對不同病區、不同時間段供應各自科室所需的無菌物品。⑤盡可能地掌控各種清洗消毒滅菌的影響因素,實現將醫院感染的發生控制在源頭。
1.2.2 執行階段(Do)
本階段的重點在于逐步實施已制訂的計劃:第一步,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方面的培訓,實施階梯管理制度。具體實施方法為:①應用專家講座、參觀實踐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增強科室工作人員對各環節質量控制標準的掌握程度,保證嚴格依照相關標準要求圓滿完成各崗位的工作任務;適當增加外出進修機會,強化其在消毒供應管理方面的綜合素質。②以消毒供應流程的各環節為分組依據,設置崗位小組長,加強區域各環節終末的質量控制。由護士長、質控辦負責人與各責任組小組長構成質量控制組,將質量管理責任明確到人。③護士長對總體管理質量負責,重點處理供應中心工作流程的優化;制訂質檢標準,對各環節進行過程跟進和質量監督;深入醫院各相關科室。加強溝通與協調,提高臨床科室的滿意度。質控辦負責人主抓工作質量的指導工作,監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落實情況。④各責任組小組長負責組內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的指導、培訓與考核,制訂設備清洗、保養和維護工作質量控制標準,并定時考察執行效果。每周召開質量控制會議,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制訂持續性改進措施。⑤建立各項質量控制記錄,反饋異常情況、補救辦法及處理結果。建立可復用手術器械循環周轉過程的質量控制記錄、設備應用與保養記錄及區域各環節的清洗消毒效果檢測記錄,記錄清洗消毒質量不合格等異常情況,及時反饋處理結果。⑥建立系統化的網絡信息管理,利用網絡信息實時傳輸的優點提高預見性管理。嚴格落實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措施,保證依照職業安全手冊實現職業安全。必要時在職業危害高發的區域環節設立明顯的提示標志,配置全套的個人防護用具,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
1.2.3 檢查階段(Check)
檢查階段是經計劃階段、執行階段后,對其應用效果實施評定的一個關鍵階段。只有不斷開展質量監督檢查,并針對檢查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才能維持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的規范化,保障整體工作質量指標穩定在合理的目標范圍之內。消毒供應中心在該階段應遵守勤檢查、多指導、常整改,實施層層質控、事前嚴格把關、事后嚴肅處理的工作原則。開展各責任組崗位自檢與成員互查,護士長要針對科室的整體工作質量,每周不定時抽查;質控辦負責人每月開展管理質量的專項檢查與考核,并與護士長聯合做好每月的指導工作;護理部每季度全面圍繞清洗消毒質量、包裝質量、設備環境管理等環節進行檢查,記錄并匯總檢查結果,與個人獎懲、績效掛鉤。
1.2.4 處理階段(Action)
處理階段的工作主要為每月參照相關質量標準,開展質量控制檢查工作總結,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針對每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合的改進措施。具體操作如下:每月組織質量管理控制會議,分析匯總后的檢查結果,評價規章制度與操作流程的實施效果。針對PDCA模式的各環節內反復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入討論,制訂整改計劃、實施措施及預期目標,并納入到下一個循環管理環節中。對關系到管理質量的細節性問題,可借助張貼標準操作流程圖、器械說明圖冊或操作提示等方法對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對在關鍵環節發生的個性問題,要重視對相關人員與操作環節的重點監督與審查,將質量監督控制工作落實到個人,保證科室供應物品的清洗消毒質量,實現全面質量控制的目標;對常發生的共性問題,要對操作流程實施整改,并在新流程實施過程中開展持續性追蹤與科學化評價,不斷優化更新流程;針對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應做好相應的強化措施;針對出現質量管理缺陷的狀況,應取消相關責任組成員的績效工資與獎勵,并及時分析殘留問題,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定時整理匯總PDCA模式各環節改進措施方面的書面記錄,達到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程序化。
1.3 評價指標
PDCA模式開始應用后,護理部對科室工作人員進行每月1次的評分調查,滿分100分。考察內容主要包括:設備管理(科室相關設備設施維護技能的知曉情況)、環境管理、手術器械的清洗與包裝質量等,12個月后統計各項管理的綜合評分,比較PDCA模式應用前與應用12個月后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結果。
計算本科室對醫療器械清洗包裝的合格率,其中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的計算以套為單位,若整套器械內存在任何1件清洗不合格則判定為清洗不合格。抽查相關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滿意度,對比分析PDCA模式應用前后工作人員每日處理成套醫療器械的數量。統計PDCA模式應用前后科室護理人員1年內的數量,評價護士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3 討論
質量管理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心[5],而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的、不間斷的過程。PDCA模式是一個循環的、持續的開放性管理系統,它主要通過計劃、執行、檢查及處理4個階段來提高管理質量[6]。該方法以持續性改進的方式循環往復地開展管理工作,控制預定管理目標有條不紊地實現,促進了管理質量水平的提升[7]。它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的應用,既存在實際情況上的科學調查,又有圍繞科室質量管理的整體目標與整改措施,充分發揮了創新的管理信念,做到了管理方面的有的放矢和有始有終,促進了管理目標的高效率完成。
本研究應用PDCA模式對消毒供應中心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知識培訓、布局整改、流程改進等質量管理措施,成功改善了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質量。通過PDCA循環模式的應用,既保證了醫療器械清洗消毒的質量,提升了人員的整體素質,又提高了臨床滿意度,能保證為臨床科室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供應服務。研究結果指出PDCA的循環監督管理模式,適時反饋了設備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了醫院領導的重視程度,從而實現了科室器械配置的更新與完善,加大了現代化器械的臨床利用率[8]。同時,PDCA模式通過具體分析計劃階段中的提出共性缺陷,制訂了改進標準操作流程與規章制度的措施,持續更新與完善了各區域清洗消毒環節的操作流程,落實了各項規章制度[9]。另外,PDCA模式的持續性監督管理將崗位工作質量檢查結果與個人績效、獎勵掛鉤,使得工作人員的崗位分明、職責清楚,形成了制約科室成員工作質量的有效標準[10]。本研究在應用PDCA模式后,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樣的結果進一步證明,以護士的專業技能水平為依據,制訂合理的定期培訓計劃是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1]。本研究結果指出PDCA模式應用后清洗消毒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因為PDCA模式的應用發揮了持續性地監督作用,促進了工作人員不斷改進各項流程中的薄弱環節[12]。PDCA模式采用了工作責任到個人的追溯措施,指定專人負責某一或某種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加強了崗位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充分保證了清洗消毒質量[13]。PDCA還利用了網絡信息系統使得供應中心管理人員能及時了解各項滅菌物品的需求、流通與庫存狀況,有效緩沖了物品流通的調節慣性,實現了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14-15]。PDCA模式的應用提高了成本管理質量與整體管理水平,保證了整體醫療質量,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PDCA模式強化了消毒供應中心的改進措施,跟蹤并評價了整改效果與制度落實情況,有效保證了科室各環節的管理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積極性。PDCA模式是一種創新性高、科學化強的管理方案,其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的應用增強了管理質量監控體系的計劃性與系統性,對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冬梅.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2):1765-1767.
[2] 李方惠.加強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185.
[3] 朱海芹,曹敏,陳彩芬.PDCA循環在手術室眼科顯微器械清洗中的應用[J].護理雜志,2012,29(16):66-68.
[4] 阮勇華,鄭冬梅.PDCA循環在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1):1140-1141.
[5] 劉杜娟,葛常英.我院消毒供應科護理質量管理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2):75-76.
[6] 李玉玲,劉曉紅,陳亮,等.PDCA法在復用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2):120-121.
[7] 張艷芳.探討PDCA循環法在醫院消毒供應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3,32(18):141-142.
[8] 陳潔,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環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 23(16):4030-4031.
[9] 陳義連,胡著芹.PDCA循環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12):126-127.
[10] 黃蕾,黃蒙.PDCA循環法在醫院消毒供應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3):90-91.
[11] 何勤忠.加強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雜志,2010,27(2):151-152.
[12] 王秀娟.PDCA循環法在傳染科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88-89.
[13] 蔡.運用PDCA模式管理手術室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1003-1005.
[14] 鄭朝敏,甘曉琴,聶智容,等.PDCA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8):1010-1012.
[關鍵詞] 門診;管理理念;人性化;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a)-147-02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 care management
ZENG Xiaoying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35, China)
[Abstract] Outpatient hospital window for the community, outpatient hospital care quality is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Hospital outpatient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he quality of care patients receiv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quality of service. As out-patient care managers should be good at discovering problems, sum up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tpatient care, in which pati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s.
[Key words] Diagnosis room; Management concept; Humanity; Personalized
護理是一項高壓力和高風險的職業,門診護理工作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較高的公眾期待使門診護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加,她們更需要的是關心、尊重、團結和幫助,一味的強制性管理只會導致護士心理負擔加重,而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是現代護理管理的必然趨勢。
1 門診護理隊伍的現狀
①門診護理隊伍高齡護士多,高齡護士雖有豐富的經驗和護理知識,但大多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家庭負擔較重,心理危機感重。 ②門診護士的壓力大,有研究表明,護理是衛生行業中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門診護理工作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患者家屬及其他人員,事務繁雜。尤其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后,患者維法、維權意識增強,公眾期望值較高,這些關系都使門診護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加。
2 門診管理措施
2.1 人性化護理管理理念
人性化護理管理是“人本原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將組織內人際關系的處理放在首位,把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激發被管理者的積極性上,盡可能創造各種機會以滿足被管理者自我實現的需求[1-2],為護士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寬松的工作環境,相互溝通,協調與合作,使每個人發揮出積極性,盡最大可能發揮作用,減少護士的工作壓力,產生良好的工作效果,最終實現管理的目標。
2.2 良好的醫療環境
門診是工作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其服務質量的高低、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個患者及家屬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3]。同時也體現醫院的管理水平。為了做到“以患者為中心”,讓就診的每個患者及家屬在進入醫院大廳時就有一種人性化感覺和安全感,就醫時放心。本院門診在實施一系列便民、減負服務,承諾優質服務的基礎上,挖掘服務潛力,拓寬服務渠道,在就診各環節上盡可能為患者提供方便,創造良好的診療環境。例如:門診大廳有導醫護士,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導診服務,讓步入門診大廳的患者都有溫馨、熱情、安全和賓至如歸的感受。為方便患者就診,門診多個樓層設有收費處、護士分診咨詢臺,并在各層候診廳安放電視機及椅子。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和階層人員的需要,調整了工作流程,改變作息時間和過去的不適當工作模式,實行全天候服務。
2.3 建立科學的交流平臺
要善于傾聽護士的意見,深入了解護士的思想和要求,聽取她們的意見,盡量為其排憂解難,在和諧氣氛中增加彼此的親和力,在管理中采用“雙向溝通,耐心指導,共同探討”的方法,著力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民主氛圍,科內群體間的民主平等、和諧安定是科室發展、前進的先決條件[4]。
2.4與患者零距離的個性化服務
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護理服務表現出五大趨勢:①從生理服務轉向綜合服務;②從普通化服務轉向個性化服務;③從職業化服務轉向社會化服務;④從基礎服務轉向特需服務;⑤從粗放式服務轉向精細式服務。為患者進行衛生宣教,不厭其煩地傾聽患者的抱怨、擔心、害怕,接受其不良情緒反應,回答患者的疑難問題,給予安慰、支持,減輕其情緒壓力,向患者講解衛生知識和促進健康的方法。
2.5合理安排護理各崗位工作
“以患者為中心,以醫療需要為中心”。在減員增效的新形勢下,要使這個多元化,臨時成員多的特殊集體高效運轉,必須實現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隨時調節人力資源,各崗位有工作流程規范,突發事件應急流程,各項護理操作前告知程序,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告知程序,發揮各部門、各崗位護理人員的作用,嚴密有效地搞好銜接工作。
2.6 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職責
①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是約束護士行為的準則,每個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并自覺遵守和執行。②制定規章制度:根據門診各專科工作的特點制定出各科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有計劃地組織護士學習,不定期檢查,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③門診護理管理小組每月進行質量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基本要求(如儀表、語言、服務行為等)、科室管理、??乒芾怼⑾靖綦x,對查出的問題及時向當事人反饋,管理組匯總后提出整改措施,運用業務學習及時進行分析,經監測落實效果后向護理部質控科匯報[5]。④統一規范門診搶救藥箱的內容及物品柜的管理。⑤進一步規范門診手術室管理制度:如手術室工作原則、手術室管理制度、手術安排順序、手術室醫療安全管理制度、手術室洗手規則、患者入室制度、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手術同意書的保管制度等。⑥制定??撇僮髁鞒?。
2.7提高門診整體護士素質,更好樹立窗口形象
門診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處理好各種問題,只具備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學習邊緣學科知識,如:心理學、倫理學、法律法規、禮儀服務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管理水平,在門診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身心護理,是一件復雜又有創造性的工作,需要護士付出更多的精力。
3 結語
門診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能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生直接影響。作為管理者,應客觀地面對現實,分析形勢,有效利用現有人力資源,遵循人性化管理的原則,正視人的私欲,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維護人的個體價值,把人的因素作為管理工作中首要的、本質的和核心因素。
[參考文獻]
[1]黃阿仙.門診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全科護理,2008,6(30):1867-1868.
[2]陸惠潔.淺談門診護士的角色功能[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S1), 2000, 17(60):70-71.
[3]趙平,王立俊.如何做好門診護士與患者的溝通[J].天津護理, 2001, 30(2):473.
[4]黃津芳.人性化管理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9):56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