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太谷縣34所學校經營綜合性食堂44個,其中大專院校2所,中學6所,農村寄宿制學校26所。

方法: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餐飲業和食堂衛生安全工作的意見》及《太谷縣學校食品衛生安全整治工作方案》,重點對衛生管理、廚房布局、衛生設施、餐具消毒等情況進行檢查。使用衛生部統一制定的《餐飲業衛生許可審查量化評分表》和《餐飲業經常性衛生監督量化評分表》進行量化評分及信譽度分級。對餐具消毒效果進行現場采樣檢測。

結 果

衛生管理狀況:2007年34所學校中,10所學校建立了食品衛生管理機構,同時建立了食品衛生管理制度,2所學校制定有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88.2%(其中城區100%,農村84.6%),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培訓率為92.3%。2009年,34所學校均成立了食品衛生管理機構,有領導分管此項工作,并制定了相應的衛生管理制度,均制定了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并能對校內食品衛生進行經常性檢查,有記錄。衛生許可證持證率達97%(其中1所農村學校食堂未達發證條件)。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培訓率達98.5%。

餐廚比:2007年34所學校44個食堂中,餐廚比達到《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要求標準的占56.9%,2009年底,有34個(77.3%)食堂餐廚比達到標準。3年共增加食品處理區面積2628m2。

衛生設施及布局流程:2007年44個食堂中,基本衛生設施符合《餐飲業衛生許可審查量化評分》要求的有20個(45.5%),2009年符合要求的達到33個(75%);布局流程2007年符合要求的有21個(47.7%),2009年達到33個(75%)。

量化評分及信譽度分級:在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中,把推行衛生量化分級管理作為一項重要措施,推行覆蓋率達到100%。2007年評出B級單位2家,C級單位31家;2009年評出B級單位16家,C級單位18家。按許可審查量化評分表進行量化評分,2007年平均得分62.6分,2009年平均得分80.2分;按經常性衛生監督量化評分表進行評分,2007年平均得分71分,2009年得分82.6分。

餐飲具檢測情況:2007年抽檢餐具368份,合格261份,合格率為70.9%,2009年抽檢餐具402份,合格389份,合格率為96.8%。

討 論

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是提高學校食品衛生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中,首先應落實學校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求學校成立食品衛生管理機構,由學校領導、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和食堂負責人組成。衛生監督機構與各學校簽訂了《學校食品安全責任書》,學校簽署了《食品安全承諾書》。明確了學校食堂經營者及衛生監督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職責。經過整治,各學校提高了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意識,建立健全了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衛生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其次,要加強對學校領導、食品衛生管理人員、食堂經營者、從業人員的衛生法律法規、衛生安全知識、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訓,使各級人員做到依法管理,守法經營,衛生操作,杜絕食源性疾患發生。在三年整治過程中,分別開展了學校分管領導、食品管理人員、食堂經營者、從業人員專項培訓,發放了培訓資料,培訓試卷,不斷進行知識強化,有效提高了學校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衛生知識知曉率。

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是促進學校食堂自律、提高學校食堂食品衛生整體水平的科學管理模式。在整治過程中,分別進行了衛生許可審查量化評分,經常性衛生監督量化評分,把許可審查與經常性衛生監督有機結合,把常規監督變為科學監督,把經驗評估變為量化評分,不僅提高了衛生監督管理水平,更提高了學校食堂自律。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通過開展全縣學校衛生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學校衛生監督工作,不斷提高衛生監督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構建學校衛生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督促學校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維護正常教學秩序,推進全縣學校衛生工作健康發展。

(一)以鄉鎮為單位,各學校建立健全衛生管理組織和衛生管理制度達100%。

(二)各鄉鎮衛生監督站對學校衛生監督檔案建檔率達100%。

(三)以鄉鎮為單位,學校監督覆蓋率達95%以上。

(四)全縣學校傳染病防控、飲用水衛生等工作顯著提高。

(一)要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學校衛生監督工作網絡組織,形成三級聯動的學校衛生監督工作機制。我所公共衛生監督科應有專(兼職)衛生監督員、鄉鎮有協管員、村級有信息員負責學校衛生工作,明確規定各自職能職責,落實崗位責任制。

(二)摸清底數,健全檔案。各鄉鎮衛生監督工作站應進一步摸清轄區內學校底數,建立健全學校衛生監督檔案,實行一校一檔動態管理,認真填寫《學校衛生被監督監督單位信息卡》,并及時匯總上報縣衛生監督所。

(三)幫助指導學校建立健全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衛生管理組織機構和相關衛生管理制度,明確組織機構層級關系和人員職責分工。每所學校應制定學校衛生管理組織職責結構圖并在校內顯著位置上墻公示(見附件4)。

(四)指導學校按要求設置醫務室。寄宿制學校應設立醫務室,非寄宿制學校根據規模大小設立醫務室,并配備專(兼)職衛技人員。不能按要求設置醫務室或沒有配備衛技人員的學校,指定鄉鎮衛生監督工作站協管員和村衛生室衛生監督信息員負責指導學校衛生工作,或聘用其衛技人員為兼職校醫,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學校指導開展學校衛生工作。

(五)建立健全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機制。

1、各鄉鎮衛生監督工作站應以普通中小學校為重點,規范開展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并結合當地實際,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機制。

2、根據各級各類學校衛生特點,按照《學校衛生監督工作規范》要求規范開展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主要對學校傳染病防控、飲用水衛生、教學及生活環境衛生等進行衛生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整改意見,督促學校按整改意見及時進行整改。

3.針對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中發現的一般問題,下達衛生監督(協管)意見書,督促幫助學校進行整改。對學校漠視相關法規,可整改而拒不整改的,及時上報,我所將進行處罰。

4.針對學校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校自身整改困難,一時難以解決的,要形成書面意見,主動向縣級衛生計生、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進行報告,促進問題解決。我所要建立整改情況反饋機制,及時溝通有關信息,對整改意見要進行追蹤督促落實。

5.發現校內重大傳染病疫情、飲用水污染事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將及時處置,對違法行為要嚴格依法查處,重大案件要及時向縣衛生監督所報告。

6.加大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力度。我所公共衛生監督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快檢設備,開展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增加學校衛生監督技術含量,提高學校衛生監督監測能力和水平。

7.對在開展衛生監督檢查中,發現有重大食品安全隱患的,應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匯報。

學校衛生專項治理工作已列為__年衛生監督重點工作之一,我所將對各鄉鎮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一)安排部署(__年5月)。召開專題會議,傳達相關文件精神,學習貫徹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專項治理目標任務。

(二)組織實施(__年5—12月)。按照方案要求,全面開展學校衛生專項治理工作。

(三)督導檢查(__年6月,11月)

(一)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各鄉鎮衛生監督工作站要高度重視本次學校衛生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二)各鄉鎮衛生監督工作站要以本次專項治理為契機,認真梳理,摸清學校底數,掌握每所學校的基本情況,規范開展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我國高校聚集著眾多人才精英,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高校衛生院公共衛生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本文簡要闡述了如何促進高校校園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的功能定位,將公共衛生管理真正落到實處,結合高校環境特點,針對高校衛生公共管理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見。

【關鍵詞】

高校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功能定位

公共衛生管理通過調查研究、試驗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對公共衛生進行系統性評價,改善人們的公共衛生環境。公共衛生和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不同,公共衛生主要是公平、高效、合理的配置公共衛生資源,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社會效益回報周期較長的服務。公共衛生關系到周圍生活的每一個人利益,包括對重大疾病的預防和監控。高校公共衛生涉及到每一個學子生命健康,做好高校公共衛生工作能有效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概率。

一、高校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功能

高校衛生院對防控傳染病、職業病具有很好的作用。高校師生人口眾多,而且人口流動性比較強,加強高校急救和服務質量,可有效提高高校衛生工作,提升學生健康水平,促進高校穩步發展。高校衛生院主要是針對疾病的預防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可有效建立工作機制防控突發疫情蔓延,完善高校醫療救治體系。

二、高校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1、監督體制混亂,工作職能不夠完善。高校衛生院需要檢測學生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宣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對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環境提供有益的改革措施。但是我國高校衛生管理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監督體制不夠完善,衛生院的工作信息沒有做到及時公開,由于信息閉塞導致缺乏有效的監督。高校衛生管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致使日常經費比較緊張,人員編制規模不達標,很多高校衛生體系沒有形成責任制度,衛生院監督工作由兼職人員處理,缺少專業人士的指導,衛生院職能無法有效發揮。

2、管理方式落后,缺少相應的執行能力。高校公共衛生一直是一種邊緣性活動,長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管理手段缺少創新,造成管理效率不高。由于外界的行政系統和衛生院沒有直接的行政隸屬關系和經濟制約關系,導致公共衛生管理一直是粗淺表面化活動,讓高校公共衛生成為一種自我生長的基地,與外界聯系較少,缺少先進的管理機制促進衛生院學習醫療衛生管理經驗,工作效率比較低,執行能力大打折扣。

3、三級網絡的構建模式不成體系。很多高校衛生院網路環境沒有構筑起來,在現代化網絡社會中顯得便利性不夠,影響到高校公共衛生軟性條件的提升。現代化的醫療網絡正在使用三級網絡結構,主要由核心層、接入層、用戶層組成,該網絡方式已經成為行政管理改革目標。但是我國許多高校衛生院三級網絡沒有構成,缺少現代化網絡系統的支持,讓衛生院發展受到限制,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不夠,師生身體健康信息存檔比較困難,傳統的信息存檔研究不方便,而且存檔比較耗費財力。

三、加強高校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的功能定位主要途徑

1、加強衛生監督體系管理,維護衛生秩序。高校衛生院發展是行政管理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對促進其職能效應的發揮具有很好作用。為增加高校衛生監督職能開展,在高校范疇內對衛生秩序進行全面建設,幫助校園衛生活動順利開展。高校要適當改善自身的衛生管理方式,各項衛生問題要妥善處理及時解決,增進衛生監督體系完善。

2、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衛生事業發展。高校衛生院要增進與行政管理之間的聯系,在實踐基礎上改革制度方式,學習行政管理的精髓,將其適度引用衛生管理活動當中,采取績效考核方式增進人員工作積極性,使用具有競爭性的工作環境消除工作人員惰性。要充分認識到管理在公共活動當中的價值,系統籌劃公共工作的職責,在統計師生健康信息方面有效促進衛生院發展。采用比較有效的宣傳方式發揮高校衛生院的價值,使用廣播、講座、板報等方式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參與衛生活動當中,對學生多發病和常見病進行系統性防控,向學生宣傳近視、沙眼、貧血、營養不良、齲齒、肥胖等疾病的危害,提高學生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定期向學生宣傳傳染病的病理特點,比如向學生宣傳艾滋病、乙肝疾病傳染和危害。

3、改良三級網絡結構,預防破壞性風險。三級網絡結構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方式,其數據保密比較高。三級網絡能對數據加密,有效保障數據安全,使用精密的密碼算法將明文數據變換成密文數據,實現對數據的有效保護。三級網絡能使用數字簽名認證技術保障網絡安全,有效避免師生健康信息的泄露。在推廣三級網絡結構時,應定期組織學校衛生院專業人士學習最新疾病防控知識。幫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有效了解衛生院財務情況,方便行政人員管理衛生院資金,使行政管理有評價衛生院工作的理論基礎,實現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的網絡管理模式,對學生常見病、多發病進行系統性數據統計和綜合管理,有效提高衛生院預防和教育工作。

高校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和學術研究一樣是重要的教育職責,在高校體制的改革浪潮當中應早日將高校衛生管理系統準確定位,引導高校衛生院環境跟隨時代潮流發展提高其便利性,讓高校衛生院事業有質的飛躍,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符偉強.公共衛生危機中的思想關系管理的幾點思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5)

[2]程建平,廖常君.新醫改下鄉鎮衛生院的職能轉變和管理初探[J].會計師,2014(12)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1 衛生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管理科學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作為管理科學重要組成部分的衛生事業管理科學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1]。衛生事業管理是一門以醫學科學為基礎,管理科學為主,融其他新興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性專業。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衛生事業管理的專門人才,培養能系統掌握管理科學理論知識及一定的醫藥衛生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醫藥衛生事業管理及其初步研究工作的專門人才。目前,我國的衛生事業管理相對而言是落后于社會發展需要的,這一現實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拓展衛生事業管理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廣度與深度。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是一門邊緣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產物[2]。國外對衛生管理人才的培養早于我國,而且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培養體系。美國于1949年在一些大學率先開設衛生管理學課程,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衛生管理學已由一門課程發展成為一門學科。現在美國和英國的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的醫學部或管理學院都設有衛生管理專業,培養高層次衛生管理人才[3]。

我國衛生管理專業教育,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的過程而得到快速發展的,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管理人才需求增長的結果[4]。在我國,自從1982年上海醫科大學設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以來,全國各綜合性大學、醫學院校大多設立了衛管或衛管相關專業,培養既具有衛生事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衛生事業復合型管理人才,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衛生管理人才。但20多年過去了,人類昂首跨入21世紀、高科技日新月異、醫學模式轉換、我國加入WTO等,這些都對原有的衛生管理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對衛生事業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衛生事業管理人員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培養21世紀專業衛生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必須調整教學內容,積極應對挑戰[5]。

然而,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衛生事業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等等,在國內尚不成熟。無論是與國外成熟的教學模式相比,還是從滿足中國社會的實際需要來說,我國衛生事業管理本科階段的教育模式都顯得不盡完善,其主要問題是:

第一,專業定位模糊。衛生事業管理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且各個學校辦學主體不一樣[2],有的是公共衛生學院主辦、有的是管理學院主辦,還有的是公共管理學院主辦,其專業定位上缺乏共識,有的偏重醫學,有的偏重管理學;有的強調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有的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由此導致課程設置的隨意性較大,簡單引入大量熱門專業的課程,使自身的專業定位模糊,失去應有的特色。

第二,知識結構不合理。通過《中國高等醫藥院校課程指南》的介紹可以發現,我國衛生管理教育現階段仍屬醫學教育的范疇,其課程體系是在臨床醫學教育的基礎上改造而形成的,沒有脫離臨床醫學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具有醫學、管理科學及其他相關科學知識、動手能力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的專業衛生管理人才[5]。

第三,課程體系不嚴密。各門課程之間缺乏內在的有機聯系,在基礎理論課與實際操作課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公共課與專業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不合理。部分課程的內容陳舊、知識老化,而且相互交叉重復。課程體系缺乏層次性,水平和層次不分明。對于專科生、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培養,缺乏明確的目標界定和層次區分,課程設置重復、混亂,難度上差異不大。

第四,教學方法與手段陳舊落后。像許多新興學科一樣,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也遇到了合格師資隊伍緊缺的瓶頸。從事本專業教學的老師一般都是近幾年改行而來,知識背景不一,水平參差不齊,使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絕大多數教師毫無實際的衛生事業管理經驗,往往只能傳授抽象的理論,難以開設實證性很強的課程,缺乏實踐性教學方案和教學基地建設。這一切,與本專業的應用型定位產生了較大差距。

2 解決方法

為了解決我國衛生事業管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很有必要學習與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綜合而言,西方大學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教育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密切聯系本國實際,強調專業的實踐取向。國外的衛生事業管理教育都特別強調對本國具體實踐問題進行系統的介紹、闡述和分析。各國都非常重視社會實踐的作用。學校與政府、醫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要求學生用一年左右時間去實習或見習,參加政府和醫院管理工作,獨立解決問題,并進行實地調研。以此來讓學生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思考和學習,培養獨立思維與實際操作能力。

第二,堅持綜合型學科取向,突出自身特色。西方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在知識取向上是多學科的,不像中國長期局限于醫學和管理學取向的爭論上。在基本課程相同的基礎上,各院校都極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力求提供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各院校都十分重視管理學教育,衛生管理學和衛生經濟學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時,十分重視公共政策的教育,設置相當多的公共政策課程以及相關數學和數量分析的課程。

第三,課程結構合理,重視基礎教育。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其基礎課教學覆蓋面廣,而且注意了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初級入門與專題研討之間的層次銜接和搭配。其中,特別注重方法論一類的課程,要求學生必修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社會調查等方面課程。

第四,突出專業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國外名牌大學采取的措施有:將專題研討納入正式的教學計劃,貫穿于各門課程的教學之中;注意專業基礎課的規范性與穩定性,但在具體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有極強的針對性和較大的自由度,緊跟社會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與實際操作能力。此外,西方大學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都注意培養學生開闊的思想和國際視野,強調課程的現實性與新鮮感。

第五,師資隊伍素質高,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西方大學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師,一般必須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既有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的知名學者,又有從政府官員和醫院管理者中聘請的兼職教授。即使是專職教師,他們也大量參與衛生管理實踐活動,充當了各級政府、醫院的管理顧問和咨詢專家。這樣,能夠保證教師隊伍密切關注現實,從而使課堂教學與現實緊密相聯,避免限于空談。同時,在教學中普遍采用多媒體手段,經常開展課堂研討、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方法靈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地吸引學生。

3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的狹窄性和應用上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為此,我們必須進行開拓性工作,用創新性方法解決上述問題,促進我國衛生事業管理本科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衛生事業管理人才。具體思路如下:

第一,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衛生事業管理是對衛生部門的管理,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和中國加入WTO,對衛生部門提出嚴峻挑戰,迫切要求其轉變工作方式、更新知識體系、進行管理創新。社會的需要為衛生事業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確定了目標和方向,即要求我們培養出大批通曉現代管理理論、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實際操作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衛生事業管理專才。

第二,在專業知識結構上,必須認識到衛生事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型學科。一方面,它需要綜合運用醫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多學科知識,在課程設置中必須兼顧醫學類、管理類、經濟類和法律類的課程。另一方面,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存在價值在于實際應用,因而必須突出實際的衛生政策分析方面的課程,強調專業的實踐導向,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性教學方案。

第三,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結合學校制訂本科學分制方案的意見,我們考慮調整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采取與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分離,建立獨立的適合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特色的醫學課程體系,減少醫學課程授課時數;系統地學習預防醫學相關課程,原有的課程規模下,對預防醫學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進行調整;從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特點和社會的要求,廣泛開設公共政策類選修課。

第四,在師資隊伍和教學方法上,要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衛生事業管理師資隊伍,通過在職培訓和攻讀學位來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可以推廣聘請兼職教授的方法,大量聘請實際衛生部門管理者來開設本科課程或者舉辦講座。重視教學方法、手段與教材的更新,改革灌輸式和偏重課堂講授的陳舊教學方法,引入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方法,大力推廣案例教學;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媒體,改革教學手段;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密切教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實踐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與創業精神,促進其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針對衛生事業管理學科實踐性和時代性強的特點,加快教材內容的更新。

參考文獻

1 楊一風,周毅,歐崇陽,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醫院管理雜志,2005,12(5):492.

2 張旭,陳立明.高等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重慶醫學,2006,35(6):564.

3 黃春霞,張鷺鷺.軍隊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問題探討,醫院管理雜志,2005,11(6):560.

學校衛生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1 當前現狀剖析

    當前,我國公共衛生管理的意識極其淡薄,許多二、三線城市甚至都沒有制定公共衛生管理的相關條款。在這樣的背景下,2003年,讓世界矚目的非典肆虐著中國的許多城市和農村,迫使我國不得不采取對外來人員或外地回歸人員的隔離措施;2005年,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衛生安全隱患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即食品安全問題,從“三聚氰胺”到“問題奶粉”,從“毒生姜”到“假羊肉”……問題食品頻頻曝光。據統計,上世紀末中國受食品安全隱患威脅的城市占全國所有城市的80%以上。近年來,雖然我國并未爆發更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隱患卻始終存在。這充分說明了當前我國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中國是20世紀下半葉在世界范圍內受天災人禍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主要表現形式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環境污染;④事故災難。

    2 對公共衛生管理概念的相關論述

    事實上,所謂公共衛生管理其實包括多項內容,且也涉及到了多個部門,因此,嚴格來說公共衛生并非一個單獨的概念。公共衛生體系主要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管理機構、醫療救治機構和公共衛生研究機構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衛生則僅針對衛生監督管理機構而言,準確的說,是基于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所開展的論述,做好公共場所、學校、勞動、放射、食品等五大衛生監督監測管理;做好預防接種、消殺、從業人員體檢、衛生宣教、傳染病預防控制和救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并監控轄區人群健康信息,指導并治療患者,監測并報告相關信息;研究和預測轄區人群健康態勢,制修訂并實施防治規劃,調整防治方案等。

    3 新時期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構建

    所謂新時期,是指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的一個新的分期。作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一個單獨個體,各級衛生監督機構要認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訓,并重置組織目標和戰略發展目標,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完善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

    3.1 構建四級公共衛生隱患防護網絡。在工作實踐中,公共衛生管理并非由衛生執法監督一家來承擔,而應是中國這一龐大醫療衛生體系的“末梢神經”。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實質是通過控制環境和預防疾病等手段來促進所在區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一個健全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應包括預警系統、監控系統、疫情信息報告系統和社區衛生防控系統等幾個方面。進而,要使其成為一個體系,就必須要構建四級公共衛生隱患防護網絡。

    第一級以國家級疾病控制中心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組織共同構建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

    第二級以省級醫院為核心,建立應急系統,制定多種應急方案,并設立信息聯系部門,承上啟下,加強對上級預警的管理和傳達工作效率。

    第三級以縣級醫院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強醫療檢診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務隊伍。

    第四級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核心,其主要職責在于對各種會導致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的事件進行診斷并提出初級預警,同時建立公共衛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統。

    在四項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網絡中,其各級之間的關系在于溝通與協調,應創設一個充滿活力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構建救災防病、處理緊急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網絡。

    3.2 公共衛生管理職業化。如何建立一個健全、敏銳、充滿活力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呢?不少公共衛生專家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和見解。

    有專家認為,要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就必須要進行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的建設。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有足夠的設備、經費、人員和政策保證等;軟件包括政府的危機意識和政府下屬部門的通力合作意識。筆者認為,制度完善是從容應對、妥善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

    3.3 加強定期演習。如何建設一支實踐經驗豐富、技術過硬、訓練有素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疫病、險情的挑戰呢?筆者認為,捷徑只有一條,就是更多的開展演習訓練。

    在突發事件中,醫療機構的每個人都應該做應急體系中的“末梢神經”,都能夠對危機做出及時和快速的反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構建意義,并加強管理效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桐庐县| 建湖县| 石屏县| 闽清县| 营山县| 霸州市| 遂宁市| 治多县| 滦平县| 金山区| 宁德市| 枣阳市| 大埔区| 澜沧| 清河县| 黑龙江省| 辉县市| 新乡市| 大洼县| 兴和县| 衡水市| 凤庆县| 绵阳市| 桃江县| 五莲县| 青阳县| 常山县| 乌兰浩特市| 宁明县| 中牟县| 延边| 岗巴县| 台江县| 绥宁县| 龙岩市| 盐池县| 阆中市| 阳泉市| 探索|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