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樹木養護管理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今,我們在評估城市的發展水平時,會將城市綠化情況作為重要的依據,且政府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城市綠化工作充分的重視。可是在實際開展工作時,依然經常發生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對于綠化養護也缺乏一個正確的認識。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園林養護工作的關鍵點。
一、開展園林養護管理工作的積極意義
園林工程的施工其實就是將設計者的設計觀念轉化為園林景觀。因此,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嚴格依照技術方案來開展工作,保證綠化種植的位置與設計圖相符,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景觀效果。綠化種植工作期間要科學、認真的開展養護工作,否則樹木、綠苗的成活率就會很低,投入與收益是不成正比的,園林的景觀效果也得不到保證。
1、將園林養護放在重要的地位。政府要高度重視園林養護工作,并且要出臺一些政策來促進園林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園林養護質量的提高。園林管理者還應設立專業的園林養護機構,并嚴格監督園林養護工作的開展,督促園林的養護工作者將各種養護措施落實到實處。此外,還要設立健全的園林植物管理檔案,使用科學的園林養護工藝,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園林養護的水平。
2、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園林養護工作。進行園林養護工作時,必須對當地的氣候狀況、社會自然狀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傳承和體現當地特色。另外,要根據自然氣候的差異來選擇最適宜的養護方式。例如:春季開展養護管理工作時,應使用澆灌的方法;在高溫又多雨的夏季,則要將灌溉和防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樹木在秋季時會開始整頓,這時就適宜多種植綠色植物;冬季時大部分的樹木都處于休眠狀態,因此要為來年植物的生長做好準備工作。
3、嚴格開展日常看管、檢查工作。要想更好的保護樹木,防止其受到人為因素的毀壞,就要使用綠籬來對扎根較淺、怕踐踏的樹木進行保護,使游人無法靠近。若樹木出現了傾斜的問題,就必須立即扶正。還要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重點區域的看管工作,以便于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若樹木因損害而瀕臨死亡,則要立即伐挖。
三、在養護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的事項
1、澆灌與排水。1.1要在各個綠地上設置完善的澆灌排水系統。1.2新植種的樹種,必須要按照樹種及立地狀況來開展適當的澆灌工作,以保證土壤內的水分能滿足其生長需求。1.3若樹木已經成活,則應按照土壤干旱情況來開展澆灌工作。若樹種對于水分及空氣濕度要求很高,則要在清晨或傍晚開展澆灌工作,若當地自然條件較惡劣,還應該對新栽種樹木開展葉面噴霧養護。1.4澆灌前應先松土,夏季澆灌宜早、晚進行,冬季澆灌選在中午進行,灌溉要一次澆透。1.5要第一時間清除樹木附近的積水,特別是新栽種樹木。
2、中耕除草。要徹底清除喬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以及危害樹木正常生長的各種藤蔓,主要有菟絲子。確保樹木根部的土壤是疏松的,若不夠疏松則要立即松土。要在晴朗或初晴時開展中耕除草工作,不能在濕度較大的土壤中進行這項工作。要保證中耕深度不會對根系的自由生長產生不良作用。
3、施肥。樹木在休眠階段以及栽種前期都要進行施肥工作,有時還需在生長期追肥,這樣才能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施肥量應視樹木生長情況、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喬木胸徑15cm以上的,每3cm胸徑應施肥1.0公斤,胸徑在15cm以上的,每3cm胸徑施堆肥1.0~2.0公斤;樹木處于青壯年期欲擴大樹冠及觀花,觀果植物,應適當增施肥量;喬木和灌木均應先挖好施肥環溝,其外徑應與樹木的冠幅相適應,深度和寬度一般為25~30cm;要結合樹種、樹木所處時期、土壤的肥力來選擇具體的肥料。使用氮肥可以使樹木的冠幅增大,而對于觀賞樹種一般會施磷肥或鉀肥。要善于使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工藝,并盡可能多的使用復合肥料。要將有機肥腐熟后才能使用。一般在晴天進行根部的施肥,并且要保證土壤是干燥的。但進行根部施肥時必須要控制好肥料濃度,否則就可能會出現肥害問題。一般會在花灌木開花后再施肥,而在春季就要開展喬木的施肥工作。
4、整型、修剪。4.1規定。喬木每年應修剪至少一次,灌木每年至少兩次。要按照它們的生長特性、功能要求開展修剪工作。修剪喬木、灌木時應注意凸顯其自然形態,而修剪觀賞樹木時則要結合其生長發育特征來對樹冠進行修剪。園林樹木整形修剪的最佳時期是休眠期,這時應將整形作為重點,重剪作為輔助。對于落葉樹中的花芽類樹種,通常是在落葉后到萌芽前的時期進行修剪的。要在早春時進行常綠樹和抗寒能力差樹種的修剪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其安然渡冬。4.2生長期修剪。這一時期的修剪工作應將樹勢的調整作為重點,若樹種有傷流則要在夏秋開展這項工作,要結合樹木的生長特征和各項要求開展具體的工作。喬木類:主要修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傷枝以及枯枝和爛頭。灌木類:要保證枝葉的密實性和均勻性,并且可以生成足夠多的短枝和花芽。要結合樹種的生存特征,把老枝齊根除去并留有新枝。在修剪時,必須符合“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去弱留強,去老留新”的原則。
5、病蟲害的預防。5.1落實好“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政策,并善于借助園林植被的多樣化來保護植物,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5.2進行種苗的引入和輸出工作時,一定要完全依照國家及本市的植物檢疫法和相關法規來行事。若苗木、花卉、草坪和綠化材料需從外地引進,則必須獲得專業工作人員的檢查,通過后方可種植。如果存在病蟲害則需接受技術處理。本地苗圃出售苗木、花卉、草被及綠化材料,嚴禁附帶病蟲原出圃;對有檢疫性危險病、蟲、草害原的進口園林植物,必須在隔離溫室或隔離區觀察或處理,經一年以上確無危險病、蟲、草后才能繁殖或定植。5.3嚴格開展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防工作,并設立近期和遠期防治方案。5.4若出現大區域的嚴重病害,就要立即組織力量開展調查工作,以盡早制定應對措施。5.5必須對本市園林植物危害既普遍又嚴重的各類蚧殼蟲、蚜蟲、葉螨、粉虱、天牛、木蠡等害蟲,以及炭祖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進行綜合防治。5.6園藝防治。科學進行養護管理工作,在夏、秋生長時節施加適量的氮肥,加施磷肥和鉀肥,切忌施用堆肥、植物殘體等輔料;要根據中耕期進行除草工作,并重視地下害蟲的消滅。對有病原的土壤第一時間進行消毒工作。
四、結束語
關鍵詞 林業工程 樹木養護 技術 措施
林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地位十分重要,不僅有經濟方面的內容,還有環境凈化治理的內容。發展好林業,保護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每個國家的發展重任。中國擁有遼闊的森林大地,林業工程建設也非常積極,植樹造林一直是國家推行的林業建設策略。最近幾年,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出現了環境變差的現象,國家及時出臺了退耕還林政策,加大了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力度,形成了目前的林業發展中以樹木的養護管理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業態,也將會是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常態。我們必須注重樹木養護管理方面的技術研究、運用,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強大修復能力,讓我們的家園重現藍天白云。
一、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國家在林業發展中,既有大規模地進行植樹造林,也有大量的采伐運用。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基本把工作重心放在造林上,對樹木養護管理方面投入不夠大,對技術的運用不夠重視,導致我國林業發展中林業工程的建設水平整體偏低,沒有達到植樹造林規劃的預期目標。目前,本屆政府已經明確了林業生態保護的目標,確定了不搞大開發的工作方針,用意就是讓森林資源儲蓄能量,修復大自然的凈化功能。因此,我們要充分借助林業發展的優良契機,強化樹木的養護管理作業,發揮先進的技術優勢。在營林育林過程中,要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加強對林地的養護管理
林地是樹木生長的載體,必須加強對林地的養護管理,只有林地狀態良好,才能讓樹木茁壯成長。在林區的養護管理工作中,必須成立專業的林地養護管理隊伍,制定林地養護管理的制度。對土壤結構展開檢測,配合林業生產的需要,制定科學可行的林地改善方案,完善灌溉排澇措施,保持林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樹木的生長營造適宜的環境。
(二) 科學養護樹木,合理施肥
在我國的林業工程建設中,苗木品種越來越多,養護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樹木的養護人員必須具備系統的養護知識,根據樹木品種的生長習性,采取科學的養護方式,及時消除樹木生長的不利因素。在日常養護管理上,施肥是養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多數林區基本都是采用化肥以及營養液來為樹木提供養分。針對這種情況,養護人員要合理的提出肥料供給計劃,有條件的應增加腐熟的有機肥供給。同時也要注重施肥的手法,盡量不要讓化肥接觸樹木的根系,營養液應直接注射到樹木的樹干,施肥應避開下雨天等。
(三) 注重雜草、蟲害的防治
雜草是樹木生長過程中屢禁不絕的問題,一般來說,當樹木進入生長旺盛時期時雜草也出現瘋狂的生長態勢。在養護管理中必須盡早發現,及時斬草除根。如果對生態要求不高的林區,可以采取化學方法來清除雜草,根據雜草的主要種類,購買相應的除草藥劑進行噴霧清除。如果樹木品種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較高,則應通過深耕土地,合理地引入家禽養殖,這樣既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能輕松的解決雜草問題。另一方面,病蟲害也是樹木養護管理中的難點問題。要加強病蟲害的預防,特別是對于感染性較強的病害,應及時進行有效的救治,如果無法救治,必須果斷地毀滅發病樹木,防止在林區的擴散。對于常見的蟲害,生態林可以引入天敵進行防治,一般的樹木品種可以運用化學方法或者綜合運用來防治。
二、 養護管理中的防火技術
林區防火是樹木養護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從世界各地的火災情況來看,森林火災一旦發生,規模巨大,損失慘重。因此,在樹木的日常養護管理中,應全面做好防火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防火技術,建立完善的預防、撲救機制。具體工作上要加強防火帶的管理,增強養護隊伍的防火意識,抓好防火知識的培訓。同時也要整合現代化的防火技術,完善林區的防火預警設施,撲滅設施,總而言之,在樹木的養護管理中必須嚴謹地落實防火管理工作。
結束語
樹木的生長關鍵在于精心養護,林區的壯大主要在于科學的管理。在我國林業工程的建設發展中,必須重視樹木的養護管理工作,增加技術措施的運用,讓養護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提升,實現林業生產的長效管理目標,為國家的林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綠化;管理措施;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尤其加快城市綠化建設的步伐,使城市的綠化面貌煥然一新。城市中的綠地面積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也在迅速的增加,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然而,在城市綠化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何正確面對并提出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城市綠化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作用
1.1 城市綠化可以美化環境
城市中的綠化主要是指通過栽種植物以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城市的綠化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態系統,使其提高受到外來干擾以及受到破壞而恢復原狀的能力。城市生態系統由于城市中綠化生態環境的作用存在著一定的還原率,對城市綠化生態環境改善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綠色的環境使人們產生安寧而祥和的感覺,進而促進身心健康。城市綠化中的綠化不但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的愿望,同時也可以滿足人們游憩、娛樂以及社交活動的基本需求。
1.2 城市綠化可以調節氣候
城市通過增加綠色植物,使其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同時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構成阻擋、過濾并吸附的作用煙塵和粉塵。此外許多水生的植物可以凈化城市的污水,綠色植物的地下根系可以吸收有害的物質而并起到凈化土壤的作用。冬季中,城市中的植物還可使風速減低,起到防風防寒的作用。
1.3 城市中的綠化可以營造城市的人文景觀
追求人與環境的統一和協調是城市綠化的總體目標,而綠化作為一門具有優化環境功能的建設行業,城市綠化在營造的同時,也要致力于建立起和城市的文化歷史、自然藝術等因素之間的相互融洽與和諧的氛圍。通過豐富人們的人文意識與審美價值來體現城市的文化特色。
2 我國城市綠化的現狀
2.1 過分強調城市綠化的美化效果而忽視生物的習性
在城市的綠化過程中,很多規劃單位在規劃設計城市綠化效果是時過分強調樹木的景觀效果,而不考慮樹木的生態習性以及樹木的生物性特性,在種植材料的選擇中大量引進外來樹種,有些植物雖然豐富和美化的城市的綠化景觀,但是由于它們自身的生物性特征,在種植當地沒有經過長期的馴化和優化,導致植物的抗性較差,容易死亡或者造成樹木的長勢不良,失去觀賞效果,也給后期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2 養護意識淡薄,綠化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由于城市中的綠化養護管理制度夠不健全,導致人們的養護意識淡薄,或者水肥的管理不當,很多植物遭到人為的破壞。還有些城市的樹木澆水次數雖多,但是沒有及時的補充植物所需要的養分,導致樹木的生長不旺;或者有些城市的綠化管理沒有落實專人負責,出現季節性死亡的現象等等。人為破壞城市綠化樹木的現象也存在,例如在城市邊緣區的綠化帶遭到人為的踐踏或者車輛的輾壓,有的人甚至把綠化帶當成了休息和娛樂的場所,造成土地地面的板結,植物逐漸死亡等現象。 2.3 城市綠化養護資金欠缺
城市綠化養護的資金是決定綠色植物養護質量的關鍵性因素,然而目前我國的一些城市卻出現了部分老居住區的綠化養護由政府來承擔,部分居住區無物業管理造成綠化帶無人養護的現象,還有一部分地區有物業管理但養護費用標準過低的現象,造成居住區的綠化養護主體不明、責任不清的現象,需逐步改進,培養業主承擔養護經費的綠化養護模式。
2.4 綠地結構單純,沒有體現生物的多樣性
有些城市的綠化樹種雖然較多,但是植物景觀過于單調,缺乏生機活力,沒有體現出綠化的藝術風貌,不能實現季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目標。還有些綠地的結構層次不豐富,綠量不足,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當等等現象。樹木的出現多以單種成片的形式,缺乏運用多種植物來造景的方法,美化效果不盡人意。
3 城市綠化管理的改進對策 3.1 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來優化城市的綠化設計
根據城市中的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有差異的綠化設計,突出顯示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注意在城市主要路口及繁華階段結合城市綠化來布置和營造一些人文的景觀,展現城市的鄉土風情,進而提升城市的品位。要結合城市居民活動休閑,在新開發的城區中的以大面積的綠化種植為主,在綠地面積有限的地方以改造綠化帶為主,以營造不同的城市綠化風格。此外要合理種植綠化的樹種,提倡使用成本低、而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同時優先考慮和選用抗旱和易養護的植物。
3.2 加強城市綠化管理
要成立城市綠化專門的管護隊伍,把管護人的具體責任落實具體的地段上。要根據不同植被的配置情況制訂出詳細的管護方案,同時嚴格按照養護的方案進行管護。對人為的踐踏和車輛輾壓比較嚴重的地段,可以將種植的草坪改為灌木種植,或者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的標牌等,以提醒市民注意保護綠色植物。
3.3 作好綠化養護的保障工作
現行的城市綠化養護操作模式包括最基礎的拔草、澆水、噴藥等工作,此外還要包括綠色植物的修剪藝術性、施肥、對于植物病蟲害的預防等環節,這些工作的結果直接會影響到綠化的景觀效果。植物的整形和修剪會關系到樹木的成型和美觀問題,總的來說,整形修剪后的樹木會對環境有更為明顯的裝飾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旺盛的生長,也能提高樹木的觀賞價值,同時還可以裝點街景。因此在抓好城市綠化施工質量的同時,還要抓好養護綠色植物的質量。合理的進行整形和修剪,做好雨季的排水防澇工作,如果發現病蟲害等應及時的防治。
參考文獻:
[1]李仕才.城市綠化植物引種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2(02).
[2]郄光發,彭鎮華,王成.關于我國城市綠化樹種植被選擇的思考[J].中國城市林業,2012(03).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86.3 文獻標識碼: A
園林綠化工程主要是通過植物來形成環境,進而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隨著現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所居住的環境已經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因此也就要求我們必須保護環境,不僅是為我們,同時也是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園林綠化工程的主要目的也是創造最大化的生態效益,同時也能夠給人們帶來充足的享受與娛樂空間,為了保證能夠將園林綠化工程落到實處,就要求我們必須嚴格的控制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充分的發揮園林綠化的主要功能,創造健康的城市生態環境。
一、在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詳細設計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方案
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政府要聘請專業的設計團隊來對整個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方案來進行設計。因為設計圖是施工人員進行施工的最主要的依據,也是決定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設計人員的設計圖要盡可能的詳細和清晰,讓施工人員能夠一目了然,能夠原原本本的按照設計圖來進行施工,以加強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控制。設計人員在對種植方案進行設計時,要根據園林所建的地理位置的氣候環境和生態環境來決定園林種植的配置平面、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及植物的種植技術等。而且設計人員也要根據選定的植物來進一步確定應該植物的生長狀況和形狀,以保證園林的美感。而且為了保證設計圖的科學性,建設單位應該將設計圖交給專業的審核單位去進行審查。設計人員也要接納施工單位提出的建議,也要根據在施工中有可能遇到的難題提出解決方案,以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
2加強對苗木形態的選擇和控制苗木的規格
現在大多數的園林綠化工程在進行施工時,總會出現苗木形態和規格的標識不完整的情況,不僅加大了施工人員的工作難度,還影響了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因此施工人員在施工前選擇苗木時,就要將植物名錄附上去。在植物名錄中記錄植物的標號、名稱、拉丁學名、尺寸、數量以及備注等。將這些選擇來的植物用不同的形狀和符號表示,再將這些植物的形狀在種植平面上表示出來,將灌叢植物標在種植壇或花壇中。對于復雜的種植群體出來要用不同的形狀來表示,還要標上它們的輪廓、數量代碼等。在種植平面圖中還要對某些特殊植物或植物的特殊部分的種植方法要用詳細的設計圖表示出來,讓施工單位能夠更好的進行施工,如根據樹木的大小確定土球的大小,再依據土球的大小來確定種植穴的大小、支撐架的設置、回填土的厚度以及日后的整形修剪等。
3提高園林綠化工程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設計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設計知識,還要掌握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方面的法律法規、植物相關的知識。施工人員要有一定的施工經驗,施工技術要過硬,在施工前對設計圖就要有充分的認識,全方位的了解植物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要加強溝通,設計人員要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告知施工人員,施工人員也要將自己的建議和在施工中遇到的難題都要及時反映給設計人員,讓設計人員及時的提出解決方案。設計人員也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讓整個園林綠化工程能夠順利的建成,實現其價值。
二、如何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
2.1綠化場地的整理技術
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就要將園林場地選址中的一切雜物都清除干凈,如垃圾堆、建筑廢品等。如果在場地中有一些樹木,施工人員盡量不要破壞,可以保留下來作為園林的建設材料,如果實在是需要清除的樹木,可以將它移植到附近的地方。施工人員根據設計圖的要求將綠化地劃分出來,對綠化區域進行整理、規劃。對于樹木種植區域的場地進行整理時,應該注意土層的嚴密,也要對土壤的結構進行層次處理,根據樹木的特性來適當的增加土層。在園林地勢比較低洼的地方要設置一些排水系統,以避免樹木因水無法排出而被澇死。對于原有的樹木應該用草皮包起來,保護這些樹木在施工過程中被機械損壞,而且整理后要將場地弄平整。
2.2選擇正確的種植時間
施工人員要根據植物的特性和種植要求來選擇種植時間, 苗木種植最佳的時間是樹木的休眠時期,在這個時間段,樹木大多數生長都比較緩慢,對于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養分都不需要很多,在這個時間段進行種植,大樹的成活率比較高。大樹的休眠期一般都在樹木萌芽之前和樹葉掉落之后。種植大樹不僅要注意季節,還要注意種植天氣。在進行種植之前,要關注天氣預報,要盡量避開高溫、低溫天氣,應該選在晴天但溫度不高,土壤干燥的時候進行種植。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采取一些遮陽措施,如用一些遮陽布蓋在種植的地方,以免樹木土球被挖出來后,受到太陽直射,而引起水分蒸發,降低樹木的成活率,最好能夠做到挖出來后就立即種植。
2.3苗木的養護技術
剛剛種植的苗木與土壤還沒有緊密的連接,遇到大風天氣容易被吹倒,所以我們要在樹干下面立一個三角架,對樹木進加固。還要對苗木進行水分管理,要及時補充水分,補充多少應該根據季節和氣候的條件和樹木的需求來決定,尤其是在樹木生長茂盛的時期更應該注意對樹木進行水分補充。在園林綠化工程完成后,要注重對樹木的養護。因為由于園林綠化環境和樹木本身的影響,樹木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病害蟲。養護人員在對樹木進行養護時,要特別注意對于樹木是否有害蟲,如果有,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對樹木進行治療。在對樹木進行治療時,除了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之外,還要在平時進行保護,如經常清理園林中的枯枝爛葉進行清理,將雜亂的枝葉修建掉。
三、關鍵技術分析
園林綠化工程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工程質量。在綠化工程施工之前,我們首先要將施工現場一切妨礙施工的障礙清除,建筑廢料,垃圾,以及磚頭瓦塊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盡量將原有的樹木及花草保留。根據實際圖紙的需要,將其他區域與綠化區及進行隔離,以方便綠化帶用水的原則進行地形規劃,同時也要注意土壤層次結構的處理并對低洼處做好排水系統。
其次,我們應該注意各種樹木與花草的生長季節與自然規律,適時而作。拿落葉為例,移植的最佳時間為落葉后到第二年春天的發芽階段,這是因為落葉木在經過了冬季的休眠期,當春季來臨時,落葉木處于復蘇階段,也更加有利于成活。
最后,就是一定要注意園林綠化工程的后期養護與管理,這也是園林綠化整個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情況下,園林綠化工程的整個施工過程大概半年左右,而為了確保所栽培的樹木與花草能夠成活,合同上的養護期規定為植物的兩個生長周期,在施工過側很難過中一定要遵循當天栽樹,立即澆水的原則,這也是為了保證植物的根系能夠更加的扎根土壤,更加有利于根系的穩固與發育。對于一般的常綠樹,我們要盡量在早上向樹上噴水,確保樹木能夠及時的吸收水分,而對于一些大型的樹木,更應該確保支架的牢固,防止大風將樹木吹倒。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特殊氣候條件對花草樹木的影響,比如說,高溫天氣,嚴寒天氣,大風天氣等等。
結束語:
園林綠化工程首先必須要將方便人們生活放在第一位,同時也要讓建設出來的綠化工程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園林綠化是人們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的必然產物,因此,我們就需要不斷的認識生態環境與人類生活的規律,運用科學并合理的手段來管理與養護綠化園林,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佩勝. 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與管理初探[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 2011(11):15-17
關鍵詞: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1 工程概況和施工準備
葫蘆島五里河生態護坡工程主要以綠化為主,采用喬木、灌木相結合的手法,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閑空間。由于工期短、質量要求高,特制定施工方案,科學施工,嚴格控制。
施工前首先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熟悉圖紙,領會設計意圖,明確質量要求,根據施工圖編制本工程詳細施工方案,做好進場人員的技術、安全交底工作。根據施工總進度計劃編制月、旬、周生產計劃和材料、勞動力、設備使用計劃。
2 綠化工程施工方案
2.1 喬灌木定植施工
2.1.1 定點、挖坑。按圖紙進行現場測量確定準確的栽植位置,樹坑以已定點為中心,圓形開口,喬木直徑為100~140cm。深度為80~100cm,灌木直徑為60~70cm,深度為40~50cm,土坑要垂直,上下口徑一致,坑底為水平。
2.1.2 選苗。進入現場苗木質量要達到如下要求:(1)樹形豐滿,主干直,樹枝分布均勻,苗木的分枝點以及樹苗高度要基本一致,主枝完好,無枯死枝、折枝,樹冠完整,規格符合招標文件要求。(2)生長勢旺盛,無病蟲害。
2.1.3 起苗。(1)帶土球的苗木要保證原土球不散、不裂,直徑為80cm以上,禁假坨,土球要用草繩或草袋片進行包裝;裸根苗木根幅不少于80cm,斷根處不劈不裂。(2)樹皮完好,無明顯硬傷。
2.1.4 運苗。(1)苗木運到現場后當天必須栽植完畢。(2)苗木在裝車時應輕吊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3)土球苗木裝車時,按車輛行駛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后碼放整齊。(4)裸根喬木長途運輸時,應覆蓋并保持根系濕潤。裝車時應碼放整齊;裝車后應將樹干捆牢,并應加墊層防止磨損樹干。
2.1.5 定植。(1)換土、施基肥:種植土(砂質壤土)要符合各種苗木適宜的pH值。原樹坑內土質不好的必須換土。栽植前將符合要求的種植土運到現場。(2)種植前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并對樹冠進行修剪。(3)樹木栽植前應進行適當的疏枝、短截、保持樹形整體不變,喬木類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a具有明顯主干的高大落葉喬木應保持原有樹形,適當疏枝,對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條1/5~1/3。b無明顯主干、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對干徑10cm以上樹木,可疏枝保持原樹形;對干徑為5~10cm的苗木,選留主干上的幾個側枝,保持原有樹形進行短截。c常綠針葉樹,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生長衰退弱枝、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4)樹木置入種植穴前,應先檢查種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時,應修整種植穴。(5)行道樹或行列種植樹木應在一條線上,相鄰植株規格應合理搭配,高度、干徑、樹形近似,種植的樹木應保持直立,樹木最佳觀賞面朝向道路。(6)種植裸根樹木時,應將種植穴底填土呈半圓土堆,置入樹木填土至1/3時,應輕提樹干使根系舒展,并充分接觸土壤,把樹木扶正,然后踏實。 (7)帶土球樹木必須踏實穴底土層,而后置入種植穴,填土踏實。(8)種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
2.1.6 支撐。樹木種植后灌水前必須先進行支撐,以防樹木傾斜或倒伏。綁扎樹木處應夾墊物,綁扎后的樹干應保持直立。支架必須牢固,如有損壞要及時維修。
2.1.7 澆水。苗木栽好并支撐后應立即澆第1遍水,必須灌透。如發現有缺水現象就及時澆水,每次必須澆透,使之在生長期無缺水現象。每次灌水后要及時封坑。澆水時應防止因水流過急沖刷根系或沖毀圍堰,造成跑漏水。澆水后出現土壤沉陷,致使樹木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