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入學教育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中學生 英語教學 兩極分化現象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英語已成為人們生活眾多領域中使用廣泛的語言之一,許多英語教師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做著不懈努力,但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所有的教師不可避免地發現,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現象很嚴重,部分學生已有厭學情緒。
一、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
1.學科的自身特點。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對英語感到好奇,受社會上英語熱的影響,加上初學時難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興趣較濃,學習效果普遍較好。隨著英語教材難度增大,要求提高了。詞匯量不斷擴大,內容不斷更新,信息不斷加大,部分學生開始掉隊,信心大減。盡管教師盡了最大的努力,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產生兩極分化現象。
2.學生的心理變化迅速。
學生情緒波動大,畏懼困難。中學生從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不穩定時期,情緒波動大。現在的獨生子女性格上弱點越來越凸顯: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憑興趣、憑好惡,害怕困難,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更不利于英語學習。
3.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章兼中教授曾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和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或者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班級,對待不同的學生都用一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結果使水平較低的學生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進而形成了兩極分化。
4.部分學生重視英語程度不夠。
有些學生可能受社會、家庭等因素影響,對英語學習重要性存在較模糊的認識,有些學生可能是記憶力不好,記憶方法欠妥當,理解能力不強,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吃苦的思想準備,一看到有那么多單詞、詞組要背、要記,就退避三舍,寧可把時間花在其他功課上面,而不愿下苦功、花時間記憶基礎的詞匯、句法,隨著時間推移,沒掌握的詞匯越來越多,形成了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
二、防止兩極分化的措施
1.提高自身水平,促進課堂教學。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一名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時刻學習的思想。在英語課堂上,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之外,我們還應該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爭取使每一節英語課都有火花出現,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英語充滿熱愛,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
2.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使學生養成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是關鍵所在。學困生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學習活動的基本規律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作業和練習是鞏固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環節。
3.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動機,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因此,它是主動學習的保障。每當我走進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努力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說英語、唱歌謠,讓他們充分感受英語的魅力。尤其是對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由于緊張和害怕,不敢參與其中,因此我在教學中格外關注他們,讓這些學生同樣感受到:我的愛在他們身上也同樣存在。
4.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耐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注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必須因材施教,分類推進,讓所有的學生在不同層次中都學有所得,其次,英語分層教學是目標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縮小英語教學長期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5.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所學的學科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而不會感到一種負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愿意學,想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使學生盡可能地多使用英語,讓他們在應用中嘗到樂趣,感到成功的喜悅。
6.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價值。
英語是世界使用廣泛的語言之一,學生學好了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系得更為密切,增加今后成功的機遇。另外,在中學課程安排上,英語已經成為中學三大主科之一,被列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學生如果英語這科學得不好,就會大大影響考試總成績,大大減弱在學習上的競爭能力。
總之,對于當前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只要教師善于認真分析,正確對待,兩極分化就可以防止。然而“認真分析,正確對待”做起來要比說出來困難得多,但我們深信,只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定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英語課堂筆記 認識 功能
1.樹立正確的認識觀
1.1教師對英語課堂筆記的認識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記好筆記,目的是檢查學生是否聽懂及用來課后復習。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會走極端。有的教師過于強調學生記筆記,認為筆記是考查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的唯一途徑,他們會通過檢查學生的筆記判斷學生是否認真聽課,這使學生不得不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無時間精力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而有的英語教師認為外語教學更應注重聽說方面的訓練,認為只要學生上課積極參與其中,就能掌握所教知識,記筆記對學生而言沒有太大意義。顯然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師的教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和學生對課堂筆記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2學生對英語課堂筆記的認識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記筆記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有的學生上課時總是埋頭記筆記,恨不得把教師說的每一句都記下。他們認為記好筆記就可以證明自己在認真聽講,但總是埋頭記筆記會嚴重影響聽課效果。有的學生上課不動手記筆記,只聽教師講課。有的是因為自己聽懂了覺得沒有必要記,有的學生是懶得動手,覺得自己有很多輔導書,沒有記筆記的必要。
1.3師生培養對英語課堂筆記正確的認識
教師的教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對課堂筆記的正確認識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重視學生記筆記這一學習行為,讓學生清楚該記什么、怎么記、怎么使用筆記。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教給學生記筆記的方法,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認識到記筆記的重要性。
2.筆記的功能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研究者認為筆記有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著名學者Kiewra(1991)將筆記功能全面系統地分為編碼功能、外部貯藏功能、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
2.1編碼功能
編碼功能是指記筆記的過程會促進學習。在不允許復習筆記的情況下,比較只聽課不做筆記和既聽課又做筆記的學生的不同表現會發現大部分既聽課又記筆記的學生比只聽課不記筆記的學生的表現要好。由此不難看出,編碼功能強調了記筆記對信息編碼的影響。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編碼功就是指學生記筆記的過程,即對英語教師所講的知識進行編碼。編碼的過程是學生領悟教師所講內容的過程,這完全不同于學生像錄音機一樣記錄教師的一字一句。
2.2外部貯藏功能
外部貯藏功能是指學習者復習筆記但不對筆記進行編碼。Kiewra的外部貯藏功能不同于過去的學者對外部貯藏功能的定義,它代表了那些沒有聽演講或聽課的學習者復習他人的筆記。但這種復習“借來”的筆記對學習者產生的影響并未被研究過。在英語教學中,是指沒有聽課的學生借用其他聽課學生的筆記復習教師所講的內容。
2.3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
Kiewra的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實質上是傳統的外部貯藏功能。學習者既要記錄筆記又要復習筆記,這使學習者會有更好的表現。通過復習筆記、回顧知識,學習者對知識有更深的記憶。在英語教學中,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是指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進行編碼,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并且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反復復習文本和演講會帶來更深層次的學習(Bromage&Mayer,1986;Kiewra,Mayer,Christensen,Kim&Risch,1991),這是較之編碼功能與外部貯藏功能,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的優勢,因為它有兩次處理信息的機會,換言之,既能編碼又能貯藏。
3.如何發揮英語課堂筆記的功能
發揮英語課堂筆記的編碼功能實質上是讓學生記好英語課堂筆記。記好筆記不僅是學生的事,更需要教師做出努力。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教他們怎樣記筆記,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及如何更加有效地記筆記。
3.1恰當處理聽課與記筆記的關系
作為語言類學科,英語學科的知識量很大、系統性不強,因此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所以學生普遍認為記課堂筆記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教學基礎知識,如單詞、短語、句型及語法,如果學生不及時記筆記,那么他們很快就會忘記。但是對很多學生來說在記筆記的同時做到認真聽講很難,記筆記會影響他們聽課和思考。如何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能力分配是學生最需解決的難題。王云秀(2006)在其課堂筆記現狀研究中指出:聽講、筆記與理解這三者中,理解是聽講的最終目的,聽講與筆記都是為理解服務。聽講與記筆記都是手段。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聽課與記筆記的關系,學生才能更好地聽課和記筆記。
3.2學生要明確記什么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不能把教師所講的都記下,也不能什么都不記。學生要明確知道該記錄什么,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學生要提前預習。只有提前預習課文,學生才能知道教師講的重點及自己不懂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聽課時才會知道什么時候該記下筆記,解決自己的困惑。第二,記錄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薄弱的知識點。通常教師的板書和反復強調的語言點、句法結構等就是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記錄下它們就能把握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聽課時,難免有聽不懂的地方,這時學生應把自己的困惑記下,課后再詢問教師或者同學。
3.3掌握記英語課堂筆記的方法
除了要知道記錄什么外,學生掌握一定的記課堂筆記的方法也是提高課堂筆記質量的保證之一。首先,有層次、有條理地記錄筆記。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必須掌握教師講課的思路,理清教師所講內容的內在聯系。每個單元內的各語言點看似分散,但學生應把握它們的內部聯系,才能有條理地記筆記,而不是分散地、毫無邏輯地記筆記。其次,筆記應言簡意賅。這要建立在學生理解了教師所講的知識點的基礎上。只有理解了,學生才能內化知識點,把教師講授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最后,養成快速記筆記的習慣。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將這節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信息量很大。學生在認真聽課的同時還要記好筆記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養成快速記筆記的習慣才能確保不影響聽課效率。
3.4學會課后復習和整理筆記
很多學生課堂上記了筆記,但是并沒有充分利用筆記,發揮它的價值。Hartley和Kiewra(1991)在實驗中發現復習筆記的學生比不復習筆記的學生在測試中有更好的表現,因此復習英語課堂筆記非常重要。學生上課時要快速地記筆記,所以難免筆記記得倉促,因此課后整理筆記是有必要的。之所以強調復習筆記的重要性,是因為英語作為外語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太多,如果不能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點會很快忘記。復習筆記能鞏固所學知識,把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特別是新的語法知識,更需要通過課后復習體會它的用法、感受它的語境。
4.結語
教師和學生對英語課堂筆記應樹立正確的認識觀,持正確的態度。從筆記的功能出發讓師生意識到英語課堂筆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從筆記的功能出發探討如何才能發揮筆記的編碼和外部貯藏功能,即探討英語課堂筆記的最大價值,最終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顧媛.課程改革背景下充分發揮課堂筆記的生成作用[J].教學論壇,2007(1):19-22.
[2]韓雪.教師如何輔導學生記英語課堂筆記[J].現代教學,2009(2):120-121.
[3]何列明.課堂筆記對英語學習的作用[J].外語教研,2009(10):69-70.
[4]孫彩霞.學生英語課堂筆記策略研究[J].語數外學習,2012(12):31.
[5]王云秀.課堂筆記現狀的研究[J].昆明大學學報,2006(1):71-73.
[6]楊昭寧.改進課堂筆記方法的實驗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3(1):66-90.
一、英國中小學教學的基本特點
1.以生為本,“每個孩子都重要”是英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根本信念
(1)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體現在對學生個體的尊重、理解與支持。“為明天而學習,為今天而生活”“不求人人升學,但愿個個合格”是英國很多學校的共同目標。
(2)張揚個性,鼓勵創造的課程設置。國家只統一核心課程,學校設置了許多培養創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選修課程,學校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比傳授知識更重視的是培養能力。
(3)充滿人文關懷、潤物無聲的學校文化。英國學校走廊墻面上以及教室墻壁上,張貼的是學生的各種作品和成果圖片,一張張彩色的紙條上面寫著自我勉勵增強自信心的話語,成為無聲的教育資源。
2.體現學生主體、師生民主、寓教于樂、充滿效益、洋溢青春活力的課堂教學
從班級教學組織結構看:小班化教學是我們考察各校的共同點。輕松愉快的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結構的特色。一般每班20~30人,分為若干組,每組3~5人,開展比較充分的討論和交流,老師穿插在小組之間回答學生的問題。從教學認知結構看,一般是先體驗后結論,按照整體講授、小組教學、個別輔導幾個環節推進。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給予我們的借鑒和啟示
考察和觀摩中,我不時地對照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可喜進步,但由于千年文化傳統和特定國情的影響,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從微觀上看,個人認為課堂教學還存在如下缺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夠高,不少學生在課堂上被忽略;傳統的講授與灌輸多于有效的“引導”,學生被動地接受多于主動的“探究”;教師精心設計和系統反思還比較欠缺;缺少課堂中智慧的生成。英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給我的啟示是,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增強教學的人文關懷
學生有無進步與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英國官方對教師考核的核心標準、學生以及家長、社會對一個好教師的評價標準的關鍵一條:是否使全體學生能夠進步和提高。這也是英國中小學教師在實踐中堅守得很好的準則,是“每個孩子都很重要”理念的具體體現。面向全體、以學生為主體,是我們長期以來強調得最多卻堅持得不夠的一點。我不敢說回國后有把握改變其他老師,但我自己將會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把每個學生的進步作為一生不變的教育信念之一堅持下去。要做到這一點,我個人認為,首先就要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所有學生進行主動、深層、實質性的參與,尤其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要為優秀的學生錦上添花,為弱勢學生雪中送炭。
2.要增強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實踐表明,教學整體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例如:
(1)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吻合。教師確定的知識目標相對降低,要突出能力目標,能夠使學生像打籃球灌籃一樣,跳一跳就能夠得到,使學生的信心得到激發,并且要與千差萬別的校情和學情結合。
(2)精選教學內容,把核心知識傳授給學生。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從教材中精選出教學內容,體現科學性、目標性、啟發性、思想性,圍繞教學目標,把“博”與“精”有機結合起來,把核心知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然后進行個別輔導,這就是有效教學。
3.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1)優化時間結構,即合理分配時間。通過觀察和反思,我認為:一般而言有效課堂的時間分配,教師講授的時間應該控制在60%以內,其他時間應該留給學生思考、消化、練習和鞏固。
(2)優化認知結構。即按人的認識規律安排教學過程,組織學生的認知活動,力求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3)優化訓練結構。訓練要有效,必須摒棄練習多多益善的陳腐觀念。尤其是針對學困學生,應該降低訓練層次,使其逐步培養興趣。
【關鍵詞】 外側裂入路;顳中回入路;腦出血;基底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30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 出血部位多以基底節區為主, 其中較大一部分該病癥患者發病后會呈遞增的形式加重[1], 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2]。開顱手術是目前治療該病癥最有效的手術之一, 此手術分為經外側裂入路與經顳中回入路兩種[3, 4]。本研究比較經外側裂入路與經顳中回入路手術治療進展性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6年3月就診于本院的進展性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70例, 納入標準:發病后短期內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經過CT檢查出血量均>30 ml;無腦動靜脈畸形或顱內動脈瘤出血;無腦室內大量積血等特殊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觀察組中男17例, 女18例;年齡48~75歲, 平均年齡(56.36±6.22)歲。
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9例;年齡47~73歲, 平均年齡(56.10±
5.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骨瓣開顱手術。觀察組實施經外側裂入路術后, 經外側裂進入患者的血腫腔, 依據患者的血腫位置, 選擇經外側裂-中央溝下點入路/島葉入路。暴露出患者的側裂后, 對側裂管進行干擾, 盡量減小干擾程度。選擇經額側解剖患者的外側裂, 分離側裂蛛網膜, 用顯微剪刀仔細剪開連接額顳葉的蛛網膜小梁, 避免損傷軟腦膜。仔細保護好側裂內血管, 特別是側裂靜脈, 暴露出島葉皮質后, 切開皮質長約1 cm, 于無血管區域, 向下1 cm左右便可以進入血腫腔。對照組實施經顳中回入路手術, 經顳中回進入患者的血腫腔, 露出患者顳葉于開顱后, 以穿刺血腫腔進行經顳中回定位, 以穿刺點為中心, 切開顳中回皮質長約1~2 cm, 依據穿刺方向, 進行分離造瘺于腦壓板向深部的方向, 遞增式進入患者的血腫腔。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術中情況包括腦組織塌陷情況、找出出血點及止血是否順利、是否需要去骨瓣減壓;術后包括術后48 h CT血腫清除、再出血情況、術后1周腦水腫體積(水腫體積=血腫中心至周邊低密度區域體積-殘留血腫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術中情況
2. 1. 1 找出出血點及止血是否順利 觀察組中能準確找到出血點并徹底止血32例(91.43%), 對照組能準確找到出血點并徹底止血21例(60.00%), 剩余患者需輔助應用止血紗或反復電凝燒灼、明膠海綿壓迫才能止血, 但止血效果不理想, 觀察組中能準確找到出血點并徹底止血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01, P
2. 1. 2 腦組織塌陷情況、是否需要去骨瓣減壓 如術前未發生腦疝, 血腫清除后腦組織塌陷≥1 cm, 便可回置骨瓣, 如血腫清除后腦組織塌陷
2. 2 術后情況
2. 2. 1 血腫清除、再出血情況 觀察組殘留血腫
2. 2. 2 術后1周腦水腫體積 對照組平均水腫體積為(30.23±2.46)ml, 明顯大于觀察組的(20.14±2.42)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298, P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腦血管疾病[5]。目前治療該病癥中開顱手術應用最為廣泛,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開顱手術具有快速清除血塊、減少因血腫代謝物作用于腦組織毒性等優勢。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可以進行去骨瓣減壓, 但是選擇經外側裂入路還是經顳中回入路, 醫師持有不同的觀念[6, 7]。研究表明, 患者手術中順利找出出血點, 能有效降低因手術操作過久造成對腦組織的損傷, 并降低術后再出血的幾率[8]。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中能準確找到出血點并徹底止血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殘留血腫
綜上所述, 與經顳中回入路相比, 經外側裂入路具有創傷小、血腫清除更徹底等優點, 同時患者術后腦水腫更輕,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為民, 邵耐遠, 唐科, 等.內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高血壓基底核血腫.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4, 35(10):449-450.
[2] 王東.經外側裂-島葉手術入路清除基底節血腫的顯微解剖. 江蘇醫藥, 2014, 40(10):1178-1180.
[3] 袁磊, 張保中, 王飛, 等.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不同治療方式預后的比較.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5, 20(3):248-249.
[4] 耿炯, 吳志峰, 吳一平.超早期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江蘇醫藥, 2014, 40(22):2741-2742.
[5] 黃懷忠, 杜軍, 呂勝青, 等.小骨窗經外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5, 24(5):508-510.
[6] 劉永, 張玉海, 何升學, 等.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清除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5, 12(5):375-378.
[7] 汪雷, 蘇傳平, 范新娟, 等.顯微鏡下經外側裂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12(2):93-95.
關鍵詞:中職教育 中職新生 學習習慣 學習計劃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71-01
從目前中職院校新生來源情況看,絕大多數為初中學校中成績相對較為靠后的學生,以及外來農村務工人員的子女居多,生源的基本情況也決定了中職新生較易出現問題行為,給中職新生教育增加了新的困難。從年齡階段上看,中職新生的年齡普遍集中在十五六歲,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從心理學理論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的欲望和訴求并不強烈,并且結合其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與習慣,可能會對中職教學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中職新生專業學習習慣的轉變與良好習慣的培養成為老師教學的重要工作。
1 中職新生學習習慣存在普遍問題
1.1 學習計劃及預習習慣方面
通過對近幾期新生的調查發現,在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和課程預習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幾乎很少有學生制定完整的學習計劃,即使有新生制定了學習計劃,但計劃也不科學完整,無法體現清晰的學習目標。另外,在預習的學習習慣方面,有預習習慣的學生越占新生總數的不足三分之一,有預習習慣的學生預習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學生堅持長期預習,有的學生有時預習一下,也僅限于課前幾分鐘翻翻書。很少有學生會細致地研讀和思考下一節課內容中的疑點和難點,然后制定學習的重點。缺乏必要的學習計劃和預習習慣,使得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產生脫鉤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
1.2 課前準備階段
通常,課前準備分為直至準備和心理準備兩種,對于新生而言,心理準備較為重要。但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新生在這兩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課前準備不足的情況。集體表現為學習用具、教材沒準備,踩著鈴聲到教室或者遲到,上課鈴響后還在做其他事情等,這些都是準備不足的表現。另外部分學生存在心緒不寧、思緒飄渺等現象,這些都是心理準備不足的現象。
1.3 課堂學習習慣
課堂學習習慣通常包括課堂學習過程和課堂筆記整理等習慣。課堂學習中的不良習慣主要表現在課堂學習認真情況上,比如對于有疑問的知識點做記錄,老師強調的重點和難點做記錄等;對于課堂筆記的整理,多數學生很少記筆記,即使有筆記也很少能將精彩處或者重點知識記錄下來。另外,多數同學缺乏記筆記的意識,并沒有認識到課堂筆記的重要性和作用,導致他們沒有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1.4 課后復習方面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課后復習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課后復習有助于使老師課堂上零散的、分段的知識進行匯總整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但是中職新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多數學生缺乏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導致學得多,忘得多。
2 良好學習習慣的教學方法
2.1 從教師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必須從老師開始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觀念上樹立全新的學生觀,用發展和可造就的眼光去對待每一位新生,多以鼓勵和鼓舞的形式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善于發覺學生身上的優點,讓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下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對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巨大幫助的。與新生之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接受老師,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公平的關系,有助于老師自身在學生中榜樣作用的發揮,給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抓好開局,給新生確立規范
新生入學時,對學校的一切都是新鮮好奇的,同樣道理,新生對于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學生,他們都有重塑自我的愿望,因此學校應該抓住這一優勢,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從新生一入學開始就重點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新生入學的軍訓,重點培養學生堅強意識和集體生活習慣;通過各種新生習慣和意識講座,培養他們的進取意識和優良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專業學習中,老師在教學開始前,集中進行學習習慣教育,教導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從意識上做出改變才能在行動上做出改變。
2.3 正面激勵,催促奮進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是有自我實現和受尊重的需求,這種心理特點在中職新生中表現的尤為突出。這種自我實現意識與受尊重的需求一旦被滿足,學生就會爆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前進的動力,這就是正面激勵所產生的效果。具體操作來說,要求老師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亮點,多組織相關活動來發揮學生的優勢,給他們建立強大的自信心,鼓勵集體團結共同進取。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要過于嚴厲的懲罰和責罵,要給予寬容和幫助,鼓勵學生自主改正和自主走出困境。這些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
2.4 營造一個良好的新生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因素,因此從學校方面,應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校園氛圍,塑造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認真學習的強烈氛圍,這對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新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中,能夠從周邊隨時發現自身的不良學習習慣,結合科學合理的教學和宣傳,能夠及時改正,并在學習環境的引導下,逐漸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楊佳.創新大學生導師指導策略 提升學前新生專業學習適應力[J].教育探究,2014(4):93-97.
[2] 張宇鵬.淺談中職新生學習專業興趣的培養[J].教師,201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