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現狀;組織架構;生成機制;監督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98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發展,以及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企業中,上市公司已經占有較大比重,其流通市值在我國 GDP 中也已經占有較高比重,其力量已經可以左右我國的經濟形勢。但就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總體情況來看,財務管理問題十分普遍。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慢,宏觀經濟環境大不如前,加上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存在問題等都是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因素。若財務危機處理不當,就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可預計的損失。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爆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個財務狀況從出現異常到逐步惡化的結果。有效的財務預警機制的建立,便于及時發現財務狀況的異常,并迅速采取處理措施,避免惡化,最終避免或減少財務危機帶來的損失。財務預警機制的欠缺使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工作難以有效地進行,因此建立有效、全面的財務預警機制是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系統審視。

1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現狀

企業財務預警又稱為財務危機預警或財務困境預警。財務危機爆發的最嚴重的結果就是企業的法定破產。企業財務危機有輕有重,輕者會出現資金管理問題,重者則會導致企業破產,財務危機包含著輕重之間的各種情況。企業財務危機的根源一般都是企業經營管理不善、企業不能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等。企業財務危機輕者表現為資金流動性不足,重者則陷入長期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瀕臨破產。財務危機是一種綜合癥狀,包括多種情況,在財務危機出現時,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破產”這個最糟糕的結局。但是,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也有再次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要構建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必須要了解其現狀。

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將財務預警工作加入進來,并且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目前我國相關監管部門沒有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預警工作如何開展做出相關規定,所以目前就財務預警工作的效果來看,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管理者危機意識不足。危機意識不足,主要表現在管理者在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追求短期、片面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務狀況變化時對危機的判斷,從而對危機的產生沒有任何預防措施。

第二,缺乏與財務預警系統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組織保障。雖然多數上市企業已經有了相應的財務預警系統,但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組織保障,這就導致了公司財務預警組織機制的喪失,沒有了必要的財務預警組織機制的支持,就無法及時、合理、有效地處理經營管理風險,對上市公司未來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也沒有辦法更加有效地防控。

第三,財務預警方法過于模式化。多數上市公司采用的財務預警方法為多元線性判別分析法,此方法適用于中短期預測,并且其財務指標具有滯后性,也就導致財務預測能力有限。部分公司的財務預警系統的危機預警樣本數據過于陳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務預警的有效性。

2 構建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21 有效提高公司管理者對財務危機的防范意識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也越來越復雜,環境的變化造成了經營管理的風險也逐漸增加,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及時發現財務決策中的失誤以及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漏洞。在財務預警機制中把關鍵員工和管理者一同納入管理機制中,可以深化公司成員對各種經營管理風險的認知。

22 有助于構建有效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防控體系

大部分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工作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的原因是管理者在規劃財務預警工作時忽視了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具有指引作用,只注重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才是實現財務預警工作的前提,它能夠在實現公司經營環境改變的情況下,對公司財務預警工作也及時進行補充和修正,做到風險的及時治理和財務危機的有效防控。

3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

31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組織架構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組織機制的組織架構主要由董事會、財務預警小組、財務預警職能部門、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監事會以及各業務部門組成(如下圖所示)。

董事會是最高責任主體,負責建立財務預警組織、制定與財務預警有關的制度,并對財務預警工作的執行和執行的有效性負責。財務預警小組可以由企業內部的高管人員組成。工作小組的工作主要任務是制定財務預警的目標、方案,確定財務預警工作程序;向董事會匯報財務預警方案、結果,監督各職能部門對財務預警制度的實施,以及對經營管理風險成因的分析,并決定預報內容。財務預警職能部門承擔信息收集、系統維護、定期匯報等財務預警的日常工作,它們的工作應只對財務預警小組負責。各業務部門在財務預警工作中主要是做好本業務單位的相關工作,對涉及本單位的財務預警子信息系統進行運行與維護。審計委員會主要工作是與財務預警管理小組進行溝通,了解公司財務危機的評估情況、了解經營管理者的風險識別等工作。內部審計機構主要負責制定財務預警的監督評價制度,對財務預警工作的監督與評價,以及向董事會出具財務預警工作有效性評議的審計報告。監事會在財務預警機制中則起到財務監督的作用。

32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對策生成機制構建

財務預警工作的重點在于對財務危機的預防,因此需要定期進行財務預警對策策劃。應該做好對財務危機的辨別和分類,分類和歸納后,根據每一項危機制定出具體的排警方案和處理方法,設想最壞的結果,逆向策劃,將每種類型和每種情況的財務危機的應對對策制定得盡可能詳細。

33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監督機制構建

上市企業財務預警工作的監督管理,應該構建兩道監督防線:第一道是以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機構構成的監督防線,審計人員和內部審計機構應該對企業潛在財務危機進行正確的預報、對財務預警工作效率客觀評估以及對經營管理風險工作正確地檢查;第二道是以監事會構成。監事會對財務預警工作、內部審計工作等進行監督,并且對財務預警管理小組進行監督、檢查,檢查可能存在的財務危機。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張心林以主成分分析法建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4)

[2]王克敏,姬美光,趙沫宏觀經濟環境、公司治理與財務困境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9).

[3]趙國忠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成因及相關對策實證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財務危機 預警模型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一直是實務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財務危機預警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公司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

一、前言

財務預警中的數學模型就是財務預警模型,它是指借助公司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體系,識別公司財務狀況的判別模型。

按照研究方法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分析包括:標準化調查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三個月資金周轉表”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管理評分法(王玲玲等,2005)。定量分析已取得了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形成了一些以統計方法為分析工具的傳統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主要包括:單變量判定模型(Univariate);多元線性判定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te analysis,MDA)-Altman的Z值判定模型(Z-score 模型、Zeta模型、Z*值模型)、Edmisterd(1972)的小公司財務預警模型、英國的Taffler(1977)的多變量模式、日本開發銀行建立的“利用經營指標進行公司風險評價的破產模型”;概率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多元邏輯(Logit)回歸模型、多元概率比(Probit)回歸模型,這些模型的發展已趨于成熟,但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

20世紀90年代后,學者們開始探索使用新的方法,主要是非統計方法來創建的新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它們從不同方面克服了傳統模型的缺陷。但新興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的探討與應用研究較為分散,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綜合研究格局。本文綜合述評了新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二、新興的財務危機預模型

由于傳統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所采用的統計方法一般都受制于母體分布的假設前提,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因此,20世紀90年代后,主要是基于非統計方法的新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1.建模技術的發展

(1)粗糙集分析(Rough set analysis,RST)。Slowinski和Zopoudinis(1995)率先將粗糙集分析方法用于企業失敗風險的評估。粗糙集方法包含了知識發現及分類決策法則的推導。它善于用不完善的信息進行分類,被證明是用一組多價值屬性的財務比率描述失敗與非失敗公司的有效工具。(2)神經網絡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Odour和Sharda(1990)是最早把BP神經網絡技術應用于財務危機預測研究中,結果顯示神經網絡要優于當時的判別分析模型。(3)混沌模型(Chaos theory model)。Lindsay和Campbell(1996)將公司視為具有混沌行為的系統,建立了公司失敗預測模型。它是對企業財務健康狀況的非線性動態分析,能測度出企業在不同時期混沌量的差異。(4)自組織映射模型(Self organizing map model)。Kiviluoto & Bergius(1998)在運用SOM技術時考慮了動態性,他們建立了雙層自組織映射模型,可分析連續幾年的財務信息,對破產與非破產公司進行可視化的區分,并勾畫出隨時間演變的失敗路徑。(5)多維標度模型(Multi dimensional scaling model,MDS)。Bishop、Mar-Molinero和Turner(2003)利用MDS在行業背景下對一家公司財務狀況的演變過程進行了案例研究,它是一種圖像化的聚類方法,它的獨特之處是把公司當作變量,而將屬性(如財務比率)作為案例。(6)累積和模型(Cumulative sum model,CUSUM)。Kahya和Theodossiou運用累積和模型對公司失敗進行預測,認為模型還應包含財務狀況惡化的動態過程信息,于2000年提出了預測公司失敗的CUSUM模型,該方法能探測財務狀況由好轉壞的拐點,對財務狀況惡化敏感并具有記憶力,區分財務指標變化是由序列相關引起的還是由于財務情況惡化造成的。除了以上介紹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之外,還包括基于模糊法則的分類模型、動態事件歷史分析、機器學習決策樹法、線性目標規劃法、專家系統等。

2.建模變量的發展

(1)加入期權變量。Charitou和Trigeorgis(2000)使用B-S期權定價模型中的相關變量構建了財務危機判別模型,對1983年到1994年期間的139對美國公司進行了對比檢驗,結果發現到期債務面值、公司資產的當期市價、公司價值變化的標準差等期權變量在預測破產方面作用顯著。(2)利用市場收益率。Aharony等提出了基于市場收益率方差的破產預測模型。發現在正式的破產公告日之前的4年內,破產公司股票的市場收益率方差與一般公司存在差異。Altman和Brenner發現,破產公司的股票在破產前至少1年內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欠佳。Clark等發現破產公司股票在破產前至少3年內存在負的市場收益率。(3)加入公司股權結構、治理結構變量。有學者研究發現,公司的股權結構、治理模式等會對業績產生重要影響。Simpson等研究了銀行企業董事會結構、所有權和財務困境。Gilson研究了處于財務困境中的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更替問題。除了以上介紹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之外,還包括運用現金流量指標、加入參考審計意見、加入違約距離、基于平衡計分卡等的模型。

三、財務危機預模型的評析

1.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

目前財務危機研究集中于預警模型的構建之上,并未深入到對引起公司財務危機的內部機理的探析。被引入模型的變量(財務指標)只是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征兆,而不是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原因和本質。用財務變量建立預測模型對公司財務危機進行預測只是一種基于樣本的相關性分析,而不是因果關系。大多數財務預警模型只能給財務分析人員提供一些表面上的信息,而不能從根本上防止公司陷入財務危機。

2.預警變量選擇缺乏理論支持

目前還沒有形成有說服力的優選預警變量的理論框架,影響了模型預測的可靠性。預警變量(財務指標)的選取不能在理論指導下有系統性的進行,而只能靠研究者經驗判斷、對前人研究成果借鑒和統計篩選。研究者的經驗判斷會因主觀因素影響模型預警效果。事實上,諸多模型中變量的選擇都存在顯著差異,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財務指標,不同的研究者選取的指標差異也很大。

3.預警模型考慮定性變量和非財務指標有限

財務危機預警型主要以財務會計報表數據為基礎,以各種財務指標為變量來建立預警模型,對定性變量和非財務指標使用有限。不可否認財務報表數據是公司經營狀況的一個綜合反映,但財務報表數據披露不足,時效性較差,缺乏對風險信息和不確定信息的披露。非財務指標和非定量因素在披露公司財務狀況方面要比財務指標更為可靠、有效,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許多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有時可能是本質原因,比如,公司出現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公司人力資源匱乏、公司市場定位不清等狀況,都預示著公司存在潛在的危機,而這些是財務比率所不能反映的。

4.非平穩問題的處理重視不足

很多方法在運用中對數據的非平穩性問題重視不足。由于商業周期的階段性、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技術變革等原因,檢驗時段與預測時段的自變量平均結構可能發生變化,變量間的關系也隨之改變。很多研究沒有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可能導致模型的預測力與魯棒性受到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數據進行一些處理,如使用行業相對比率、扣除數據中的通脹因素等,使變量的平均結構及變量間關系從檢驗期向預測期跨越時保持相對平穩。

四、財務危機預模型研究的展望

1.深入研究基于經濟、財務及管理的理論

要深入研究基于經濟、財務及管理理論,系統揭示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內部機理和規律,建立宏觀層次要素和公司財務危機微觀層次間的聯系,以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和解釋能力。

2.預測變量的選擇多樣化

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不能單純依靠財務指標,至少要在預警系統中涉及到非財務指標和定性變量,這樣才能更為完整地反映公司全貌。如:考慮宏觀經濟波動指標、產業指標、管理指標、市場收益類和市場收益方差類指標、行業差異的指標等;考慮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有機結合。因此,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以財務指標為主,兼顧其他幾類指標和定性變量,構建更為全面的備選指標組,然后進一步通過現代分析方法對備選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保留主要指標進行建模,以起到信息互補、提高預測精確度、提高模型的判別能力、拓展模型的適用性的作用。

3.預測方法轉向實時動態預測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以Internet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危機預警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將危機預警系統與公司其他信息系統相融合,建立網絡環境下的危機預警系統,動態、實時地從內部信息網絡和Internet上獲取最新數據,不斷修正完善預警模型,使得預警模型成為一個動態學習的模型,將是今后研究的熱點。

五、結束語

通過對財務困境預警模型進行回顧和評析,使我們的研究視野有了極大的拓展,便于我們在借鑒前人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便于我們選用最為恰當的財務困境預警模型去研究我國的財務困境預警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玲玲 曾繁榮:財務預警模型評述[J].市場論壇,2005(12)

[2]Slowinski R, Zopudinis C. Application of the rough set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bankruptcy risk[J].Intelligent Systems in Accounti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1995,4:27~41

[3]Odour M D, Sharda R.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J].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1990(6):136~138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第3篇

Fisher判別模型的一般表達式為:Z=a1X1+a2X2+ … +anXn,其中,Z為樣本判別統計值,X1、X2…Xn分別表示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而a1、a2…an分別表示相應的特征變量的判別系數。該模型其實質還是多元判別模型。Fisher判別分析過程是依據選取的樣本數據挑選出幾個能代表這一類的特征變量即關鍵性指標,然后根據所選取的變量構建Fisher判別模型,再把原先樣本數據回代入判別模型當中,根據Fisher判別模型的判別方法對樣本進行分類,并統計出判別效果,如果效果比較理想,再利用未來數據進行判別。

收稿日期:20131023

作者簡介:唐睿明 (1965-) ,女,遼寧大連人,教授,主要從事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等方面的研究。Email:trm65@sinacom

運用判別分析法建立了與我國房地產業相適應的財務預警模型,并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為我國房地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房地產業;上市公司;財務預警;Fisher判別模型

中圖分類號:F299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3)12009606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和先導性的地位,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與我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它具有很高的產業關聯度和較強的產業帶動力,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房地產業肆意擴張而付出的慘痛代價。我國房地產業如若沒有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系統,快速的擴張步伐必然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危機;同時,為了抑制我國房地產業的過度投資,國家已經逐步采取了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和貨幣政策,“新國十條”的頒布也將使得房地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風險。有調查顯示,財務危機管理在我國房地產業并沒有得到很好地應用,大部分房地產業沒有采取有效的財務監控和預警機制來控制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以財務風險預測為重心的財務預警研究,以降低房地產業發生重大財務危機的風險,減少財務危機發生給企業帶來的損失,進一步提高房地產業的經營效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相關概念

(一)財務危機含義的界定

財務危機(Financial Crisis)又稱財務困境(Financial Distress)或財務失?。‵inancial Failure)。而對于財務危機的具體定義國內外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學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觀點。(如表1所示)

參照表1,在廣泛吸收國內外財務危機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相關政策制度,本文認為財務危機的標志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異常,進而被“特殊處理”。由此,陷入財務危機的公司即為被ST的上市公司。其中,財務狀況異常指的是審計結果顯示的最近兩個財務報告年度的凈利潤均小于零或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

表1國內外學者對財務危機的界定

以上市公司被特別處理,特別是因財務狀況異常而被特別處理作為界定財務危機的標志

陳文浩、郭麗紅

一般是指由于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使得企業陷入困難和危機的情況,極端的財務危機表現形式為企業破產

何沛利、章早立企業盈利能力遭到實質性削弱,并伴隨持續虧損的狀態

(二)財務預警的理論基礎

財務預警模型的建立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通過細心地研究,本文概括總結了以下三個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中所蘊含的基礎理論:

1危機管理理論

20世紀80年代初,西方跨國公司提出了危機管理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的內容是企業所處的環境不是穩定不變的,這種不確定性給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帶來風險,特別一些重大事件甚至會危及企業存亡,導致企業破產。為了有效預防危機情況的出現并降低財務危機對企業的影響,控制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以促進公司長遠發展,管理層必須通過計劃、預防和控制等措施加強對危機事件的管理。財務危機預警和企業危機管理兩者之間相互補充,相輔相成。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理論和方法拓寬了企業危機管理的視野,使企業危機管理的研究更加深入。如若企業的預警結果出現問題,那么企業就會即刻進入危機管理狀態,利用危機管理的相應方法和措施解決企業所出現的問題。因此,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和企業危機管理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

2權變理論

權變理論,又稱權變觀點,是以系統的視角,揭示各子系統內部和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組織與它所處環境之間的聯系,從而明確各權變因素的關系及結構模型。權變理論強調針對不同具體環境情況隨機應變,找尋最適合企業的管理模式、方法。根據權變理論基本觀點,在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體系中,同樣不存在一個適用于所有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因此,在進行財務危機預警系統設計時,必須全方位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及內部自身條件,具有針對性地構建適用于特定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并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財務預警系統進行不斷的調整與改進。因此,企業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要從宏觀監督和微觀管理的角度出發,要求模型的設計者站在權變的觀點來分析財務危機預警企業的剛性財務指標和柔性的非財務指標,同時,對于處于不同行業和不同經營周期的分析對象,模型的設計者也要站在權變的角度進行分析。

3博弈論

1949年,Neumann和Morgenstern在《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中提出博弈論的基礎理論,指出博弈行為是一種具有競爭性或者對抗性質的行為。在博弈過程中,博弈各方因為自身利益目的不同,在進行決策時必然要考慮對方可能采取的所有行為,以此來選擇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決策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現實企業經營管理中,同樣存在著各方的博弈,與財務預警機制最為密切的就是國家監管機構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博弈,博弈的結果便是各種政策的制定。政府等監管機構通過改進政策制度來提高政策效率,而上市公司等被監管機構通過改進自身的經營策略來適應政策的改變,并提高經營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弈論成為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的理論基礎之一。

本文以危機管理理論、權變理論和博弈論為基礎,對企業財務預警機制進行理論分析。

二、我國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基于Fisher模型的實證分析

本文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情況,應用多變量財務預警模型即Fisher模型,運用逐步分析法,對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情況進行實證研究及結果分析。

(一)樣本數據的選取

由于2011年和2010年被ST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只有一家,研究樣本較少,不利于建立有效的財務危機模型。因此,本文選取2009年4家被ST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作為研究財務危機組的公司樣本,選取46家正常公司作為非財務危機組公司樣本,利用樣本公司被ST前t-1年(2008年)數據建立模型,利用被ST前t-2年(2007年)和被ST前t-3年(2006年)的數據對新建模型進行檢驗。

(二)模型變量的選取

本文主要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兩大方面選擇可能使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31個變量(如表2所示),為了挑選出關鍵性的能反映房地產公司財務危機的變量指標,在構建模型前需要采用統

由表2可以看出,本文主要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范圍來選取模型的變量,財務指標主要是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現金能力方面來揭示企業的財務現狀;非財務指標主要從委托成本、股權的集中度和股票的流通性角度來選取指標。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盡管各個指標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為了更全面地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更加有效地排除由于主觀經驗而選擇某些指標,本文將盡量多地選擇指標,利用統計軟件中的逐步回歸篩選出重要的并且顯著性水平比較高的指標來解決這一問題。

(三)模型的建立

本文主要通過SPSS分析中的逐步分析法,按照特征變量對判別值貢獻的大小進行選擇,剔除不顯著的變量。為了能夠直接對新樣本進行判別分類,采用未經標準化的Fisher判定系數。通過逐步回歸篩選,將原來31個變量逐步剔除25個,剩余6個變量。同時,為了保證判定模型的有效性,我們還對判別模型變量的有效性進行均值檢驗、擬合優度檢驗和特征值檢驗,其檢驗結果都比

(四)模型的有效性檢驗

建立判別模型之后,在確定判別規則的基礎上,進而說明該模型的準確性。本文主要是利用Fisher準則構建Fisher判別式,其在本文中的具體表現為將每一家樣本企業的6個財務指標帶入兩個判別式中,得出判別式的函數值,以較大者作為判別標準將該企業進行歸類。主要采用三種方法來檢驗模型的預測精度:原始樣本的回判檢驗、原始樣本的交叉檢驗和外部數據的回代檢驗。

1 原始樣本的回判檢驗

利用SPSS統計軟件,根據上述判別函數值及判別規則得出被ST前t-1年(2008年)原始樣本的回判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2 原始樣本的交叉檢驗

SPSS軟件還提供一種原始樣本的交叉檢驗方法,該方法是在建立判別函數時去掉該例,然后用函數進行判別,發現強影響點。本文利用被ST前t-1年(2008年)樣本數據對新建判定模型的交叉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在交叉檢驗中,4個財務危機公司和46個非財務危機公司的分類判別的準確率也高達100%,效果令人滿意。

3外部數據的回代檢驗

外部數據回代檢驗是在判別函數建立以后,再重新收集一部分樣本數據,用判別函數對樣本的新數據進行判別,來檢驗判別效果的一種檢驗方法。

三、結論及建議

本文大量參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將研究的重點集中在財務危機定量分析上,依據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運用判別分析法建立了適合于我國房地產業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Fisher判別模型,并對其實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檢驗,實證結果表明該模型有效性和實用性較好,預測的準確性較高。

本文通過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在即將陷入財務危機時(即被ST時),公司的償債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的異常變動是公司財務狀況開始惡化的主要表現,依據本文研究結果,應該對產權比率、流動比率、總資產報酬率和銷售凈利率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同類財務指標的變動予以更多的關注,及早發現出現異常變動的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在對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預警進行研究時,應該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從財務和非財務的角度全面地研究公司可能面臨的財務困境。

結合本文研究的結論,筆者對于以后的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由于財務預警的研究方法中不但包括定量研究方法,還包括定性研究方法,結合各個方法的優缺點,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創建綜合性的預警體系。

第二,傳統單一維度的財務指標在反映公司狀況時有其局限性,因此非財務指標的引入對深化財務預警研究十分重要,故要加大財務預警研究中的非財務變量的研究。

第三,企業的財務危機一般都是漸進性的,是在某一時間內逐漸積累而成的,而我們所研究的財務危機往往都是集中在某一時點上的。因此,在以后的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中要著重過程危機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Beaver, 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4):71-111

[2]Altman,E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10

[3]Deakin,EB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2,(10):167-179

[4]Scott,WR,Davis, G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ing: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Perspectives [M]United State:Pearson Education,1981

[5]Bahnson, PR,Bartley,JW The Sensitivity of Failure Prediction Models to Alternative Definitions of Failure[J]Advances in Accounting,1992,73(4):255-278

[6]Ross,SA,Randolph,W,Westerfield,JCorporate Finance[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7]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4):31-35

[8]張玲財務危機預警分析判別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3):49-51

[9]張小慧議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研究中的財務指標選取問題[J]商場現代化,2010,(21):145-146

[10]梁慧媛制造行業財務預警模型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0,(20):62-65

[11]敬文舉企業財務預警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09,(27):17-19

[12]史富蓮,石亞玲 Z值模型在房地產業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分析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07,(1):91-92

[13]王滿玲公司財務預警監控機理模型及其應用方法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14]陳工孟現代企業財務困境預測[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15]彭韶兵,刑精平公司財務危機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6]劉紅霞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法及系統的構建研究[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預警;財務風險

1財務危機概述

財務危機又被譯為財務困境,其極端狀態是企業破產。但究竟什么是財務危機,不同的學者在進行研究時也采用了不同的標準??傮w而言,財務危機的定性描述多集中在破產清算或無償付能力等方面。盡管財務危機的定性描述較為容易達成一致,但財務危機的定量界定有著更多的操作和研究意義。如何界定財務危機是進行財務危機預測研究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2預警指標體系建立的標準

總的說來,預警指標的選取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原則。公司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要按照公司財務危機相關理論設計,指標體系應能對大原因做出合理的科學描述。

全面性原則。為保證綜合評價結構客觀準確,在初步建立指標體系時應盡可能地選取可以全面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指標。即要全面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等各方面的財務狀況,同時也應考慮指標項目之間的系統性和相互關聯性。

有效性原則。要選擇那些能夠對預測公司財務危機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財務指標,當公司危機因素產生時,該指標能夠靈敏、迅速地反映出來。

成本——效益原則。在指標體系及指標項目的設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重要性原則。這里的重要性原則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全面性與重要性相結合的原則。其二是當搜集某項指標的成本費用很大時,如果該項指標很重要,即它在指標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則仍應進行該項指標的搜集評價工作。

可操作性原則。這里的可操作性是指指標項目的易懂性和指標項目的有關數據收集的可行性。

3動態財務預警系統

根據企業財務預警標準,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建立動態財務預警系統的具體思路:

擬建立的財務預警系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為財務分析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這是整個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起點。第二部分是財務預警組織結構,主要從公司資金循環的各個方面入手,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這部分是財務預警系統的基礎。第三部分是財務風險分析機制,根據預警方法的不同,分為定性、定量兩個方面:定性預警主要是針對能夠影響公司財務狀況的表外因素,定量預警主要是利用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其中,定量預警系統分籌資、投資、日?,F金運用三個方面,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人工神經網絡這種具有學習適應能力的方法,以達到實時預警的目的。第四部分是風險處理機制,對預測發生的和已經發生的風險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和處理措施。財務風險分析機制和財務風險處理機制是核心和關鍵。整個體系架構由下圖所示:

4動態預警系統的構成

4.1實時信息系統的建設

動態預警系統要求上市公司能充分利用實時信息,運用網絡財務信息實時報告系統軟件,從桌面財務轉變為網絡財務,改變信息的傳遞方式,最敏銳、最及時、最準確地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使實時的信息成為整合整個公司經營過程的驅動力量,增強公司的決策、控制和預警的能力。

4.2財務預警分析的組織結構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預警機制的神經中樞,是構建財務失敗預警機制的準備和基礎。為使財務預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上市公司應當根據《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有針對性的完善企業自身的內控制度。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對貨幣資金、籌資、采購、實物資產、成本費用、銷售與收款、工程項目、對外投資、擔保等業務的控制。

4.3投資活動預警

投資風險是指投資項目不能達到預期效益,從而影響企業盈利水平和償債能力的風險。由缺乏周密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的投資決策失誤現象普遍存在,我國上市公司在投資活動方面存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如下表所示:①市場調查不充分,項目決策失誤②對內外部環境變化預計不足③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④在項目經營和管理期間,缺乏可靠性和真實性的項目運營信息,缺乏合理的監控體系和指標計算⑤資本結構不合理

4.4日常風險監測系統

日常監測的風險主要是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未來營業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息稅前收益影響的不確定性。建立日常風險監測系統,一方面可以關注月度的核心指標,密切注視其動態變化過程,及時發現財務危機的征兆;另一方面,當企業有警情出現時,可以從各方面指標的變化趨勢、變化幅度來幫助分析警源所在。

5缺陷與定位

企業構建財務預警系統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財務預警的關鍵是預警指標的選取,它直接關系到預警的效果;其次,預警指標是否真實不是預警系統所能解決的問題,企業財務預警建立在預警指標真實性的基礎上,至于預警指標是否真實,則不是財務預警所能解決的問題。基于權責發生制的預警指標,因“會計戲法”的影響,其真實性會大打折扣,而使建立在傳統預警指標基礎上的財務預警模型,無法真正起到預警的作用。而現金流量能提供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且不易縱,所以選取現金流量作為預警指標,解決了傳統財務預警不能解決的預警指標真實性問題。因此,現代企業應該構建現金流量財務預警系統,即通過分析現金流量在企業活動中的數量和效益,分別對經營現金流量財務預警、投資現金流量財務預警、籌資現金流量財務預警和現金流量綜合財務預警進行研究,選取各自的預警指標,并分行業設置有警與無警的臨界值,構建適合于企業的現金流量財務預警系統,提高預警的實用性有有效性。

參考文獻

公司財務危機問題研究范文第5篇

(宿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針對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問題,本文選擇信息技術企業作為財務研究樣本,從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等視角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因子分析矩陣篩選相關數據,并利用回歸法創建了信息技術企業的財務預警系統.

關鍵詞 :Logistic回歸;信息技術企業;財務預警系統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122-02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12SQRW176);宿州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1yyb36)

1 引言

在當今產品市場日新月異的環境里,財務危機的出現與財務風險控制不當有很大關系,大多數遭遇破產的企業在其破產之前一般是先在財務上表現出危機境況.使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采取相應措施(將危機消失在萌芽階段),判斷出企業財務危機的狀態,需要企業決策人員提高預判風險的能力,有良好的風險意識.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已經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領域.

企業財務人員根據不斷變化的財務信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安裝使用良好的財務信息系統軟件,借助信息應用平臺,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運行結果,為財務決策提供財務數據,使會計管理實現動態化,企業領導者可以實現正確的財務預測,令企業的財務信息得到正確處理,在網絡時代的嚴峻挑戰中,企業財務管理不能再繼續循規蹈矩,亟須提升企業財務業務管理水平,運用新型財務管理程序,從而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企業決策者可以有效的籌備資金,選擇合理的投資項目.本文將利用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適用于信息技術企業的財務預警系統.

2 文獻綜述

最早使用統計方法進行財務預警研究的先驅者Fitzpatrick提出單變量破產預測研究.學者William Beaver為了預測79家企業面臨的危機狀態,得出財務比率長期走勢圖.學者Martin 研究評價美國各家銀行,該專家是最早應用Logistic回歸系統進行財務預警的人.Ohlson利用1970-1976年105家美國破產企業與2000家生存企業組成的樣本重新構建Logistic系統.Black得出結論,企業績效與公司治理效果有很大的關系,Mossman研究結果得出,能在破產前兩年到三年,可以通過現金流模型預測多數破產案例.Hughes對比分析了多因素系統和管理表現系統的差異,綜合考慮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的影響.國內學者吳世農應用Fisher判別分析進行財務預測.張愛民研究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選擇統計軟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型.國內學者劉紅霞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58家ST公司與58家非ST公司進行了財務危機預測.

3 實證分析

3.1 收集企業數據

本文選取公司前兩年(t-2)出現財務危機的數據,在建立預測模型時,作為輸入變量.選擇2013年至2014兩年共20家公司樣本,這些公司是由于財務狀況惡化而被特別處理的信息技術企業.搜索出相對應的財務正常企業樣本,嚴格依據行業和資產規模相近的原則實現配對.

3.2 確定變量

通過研究財務指標,雖然利用模型能夠計算出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公司陷入危機的原因存在很大差異,需要反映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的財務因素,那么提高財務預警系統水平,其前提是是否選擇準確的財務信息.否則難以給出財務危機的深層次解釋,特別是對于財務危機早期預警具有較大局限性,所以還必須從企業公開的財務報表以外的信息中挖掘更有意義的統計變量.為此,借鑒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從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治理結構方面初步確定35個指標變量.

3.3 提取公因子

為了達到檢驗變量在特別處理公司和非特別處理公司之間的顯著差異性的目的,對選取的變量利用t分布理論檢驗,篩選前三年的指標,結果顯示有21個指標變量檢測通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統計標準化的財務指標,提取了公因子,實現降低多重共線性財務變量之間的的目標,通過軟件計算因子值,在主成分矩陣的基礎上,確定邏輯回歸分析變量,82.199%的比例代表原指標變量,KMO and Bartlett´s Test結果顯示,檢驗統計量等于0.685, 0.000作為巴特利特試驗的顯著性概率,低于百分之一,說明數據具有相關性,適宜作因子分析.

4 實證分析

邏輯回歸模型可以有效減少服從多元正態分布的假設要求(兩組間協方差相等),在企業管理領域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也沒有受統計條件的限制.該模型不是一種計量系統,應用廣泛,能夠解決離散因變量的問題.本文運用社會統計學軟件分析收集系統相關的系數與參數,運用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值建立數學模型.

由表1Model Summary可知-2LL值為34.748,此值較小,說明系統對數據的擬和度還可以,Cox&SnellRSquare和Nagelkerke RSquare統計量分別為0.646和0.862,兩者解釋的是回歸變異,即該方程還能解釋86.2%的變異,說明擬和性很好.表2 Hosmer and LemeshowTest顯示統計量大于0.05.

建立如下t-3年的Logistic回歸方程:

Ln(P/1-P)=0.719-0.116X1+0.047X2+0.013X3

-0.008X4-0.085X7-0.045Y1+5.835Y3

以概率等于0.4為臨界點,根據回歸方程,對樣本公司t-3的數據進行預測.由回歸方程分析得到,代表公司股權結構的國家股比例是負向,國內企業大多為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國有股一股獨大成為股權結構的明顯特征,國有股能有效地保護投資者,使公司良好運行,不易發生財務危機;代表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審計意見Y3是正向指標,它的值越大,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就越大.

5 結論

信息技術企業實施財務危機預警的難度系數越來越高,原因是企業所處的行業和領域廣泛,本文通過對樣本實地考察,抽取指標進行實證研究,突顯出治理結構指標預警的優越性,最后建立信息技術企業的logistic 回歸模型,證實了公司治理因素達到幫助企業預測財務危機的目標,總結如下:

5.1 為了實現logistic回歸方法應用的規范化,改善模型中財務指標間的多重相關性現象,選擇因子分析方法,最終得到5個公因子,從而使財務危機預測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5.2 本文將公司治理結構、審計意見和關聯交易等非財務變量引入財務預警研究,在Logistic回歸模型中,國家股比例和審計意見進入預警系統,說明這兩個變量具有較高的超前預測能力,并得出國家股比例與財務危機發生概率呈負相關,而審計意見與財務危機發生概率呈正相關的結論.而關聯交易比例在ST企業和非ST企業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沒有發揮非財務因素的作用.

5.3 財務狀況異常的情形之一,即近期財務年度報告出具保留意見,或者審計報告顯示為否定意見的,都很清晰的反映了企業經營的潛在風險.凡是審計單位對信息技術企業進行審查報表,結果為標準無保留意見,那么和其他類型意見相比較,該企業發生財務失敗的概率很低.所以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與審計單位出具報告成正向比例.

5.4 對于較長時間跨度的系統預測問題,在篩選的初始變量(設定了三年無間斷的明顯標準)中,選出可以體現預測水平的變量.假如不能體現數據的影響力,會得出系統預測效果不佳的結果,否則增加無相關的變量也是徒勞的,企業財務人員需要確定與經營狀況有很大關聯的變量.

參考文獻:

(1)王志軍.IT環境下的財務管理揭示[J].中國石油企業,2008(04):19-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贺兰县| 黄石市| 绥化市| 沙雅县| 二连浩特市| 云浮市| 交城县| 五指山市| 东港市| 淳安县| 郧西县| 鹰潭市| 图们市| 周宁县| 迁安市| 定西市| 简阳市| 保康县| 奉贤区| 南投市| 东乌| 观塘区| 吉木乃县| 包头市| 内乡县| 永和县| 蓬安县| 繁昌县| 富平县| 漳浦县| 朝阳区| 南皮县| 和平县| 获嘉县| 聊城市| 无为县| 融水| 封开县| 烟台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