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具體幫扶計劃和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年我鎮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十七大精神為鼓舞,堅持定點聯系,幫扶到戶,使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在解決“三農”問題和推動農村“四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是新形勢下提高我鎮計劃生育工作水平,綜合解決人口問題的重大舉措。各村(居)、各單位要從戰略和全局上看待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開展“三結合”工作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把此項工作納入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緊抓好。堅持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穩定和充實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隊伍,切實做到領導、措施、人員“三落實”,技術、資金、項目“三到位”,落實好對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戶的優先、優惠、優待政策,促進全鎮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目標的全面完成。
三、創新思路,加強幫扶
今年繼續開展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工作。各部門要進一步創新幫扶工作思路,拓寬幫扶領域,加大幫扶力度,改進幫扶形式和幫扶措施,突出政策幫扶和規模幫扶,確保幫扶取得實際成效。
(一)幫扶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能,突出行業優勢,對計劃生育戶幫扶家庭落實政策扶持。涉農部門要把用于農村和農業發展的項目有計劃地集中向幫扶基地和幫扶戶傾斜。社會事業部門要在制定解決“三農”問題政策時,把幫扶基地和幫扶戶作為重點解決地區、重點解決對象。制定和落實各項幫扶措施,要使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群眾在政策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經濟上有實惠、發展上有前途。
(二)拓展幫扶載體,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組織和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扶持和發展農村新型產業協會和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使之成為開展幫扶的新載體,把幫扶對象吸引進新型的組織中,創新和豐富幫扶手段,使幫扶對象得到更多、更具體的幫助和扶持。
(三)提高幫扶工作的科技含量,及時提供市場信息服務。要讓幫扶對象優先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把幫扶戶作為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的示范戶,通過優先培訓的指導,提高幫扶戶的生產技術水平,增強幫扶戶致富和發展的能力。要及時為幫扶對象提供市場信息,促進幫扶戶增產增收。
(四)繼續鞏固基地和幫扶對象。鞏固幫扶基地既要符合項目產業發展的需要,也要向計劃生育家庭集中,發動群眾踴躍參與。選擇幫扶對象要把計劃生育家庭中的困難戶、獨生女戶、符合政策生育的兩女戶家庭作為重點。使更多的計劃生育家庭通過基地的帶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同時,在基地內要把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知情選擇、婚育新風進萬家與廣大農戶的生產、生活、生育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拓寬新型的生育文化和幫扶的內容。根據省、市、縣目標考核的要求,“三結合”的三種幫扶戶型,應為“一定三年”即:新增戶在三年內逐年發展為聯系戶、幫帶戶。
四、明確任務,嚴格考核
一、組織保障有力,幫扶意識全面深化
市上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由局政法股具體負責“三結合”日常工作。今年3月,市人口計生領導小組出臺了2014年計生“三結合”工作意見,制定了目標責任考核,保證了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措施執行有力,幫扶行動全面到位
(一)建好幫扶基地,提高幫扶質量。一是在全市13鄉鎮、街道每個地方新建市級幫扶基地1個,要求各幫扶部門的新增戶要做到“五有”,即有幫扶協議、卡片,有幫扶標志,有計生宣傳品,有一門致富技術,有一個穩定增收的項目。二是所有幫扶戶要做到“三明白”、“四落實”,即明白幫扶意義、明白幫扶項目、明白幫扶部門,落實生產生活幫扶規劃、落實致富項目、落實實用技術、落實節育措施。
(二)強化幫扶措施,落實優惠政策。為了保證“三結合”幫扶工作的真正落實,各單位都制定并落實了針對本行業的1-2項優惠政策,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提供免費服務,促進“三結合”戶生產、生活、生育一體化。
(三)開拓幫扶思路,推進“三個轉變”一是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不斷提高計劃生育幫扶戶自身發展能力;二是以生產力為主的幫扶戶向生產、生活、生育一體化服務轉變,使計劃生育幫扶不僅成為當地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而且還應是先進文明生活方式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三是由解決當前困難為主的幫扶,向著眼于長遠解決后顧之憂的幫扶轉變,以增強計劃生育家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督促檢查有力,幫扶目標全面完成
一、基本情況
今年全國要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省要完成9萬名貧困人口的減貧任務,其中,省下達給我縣的減貧指標任務是5040人。
截止目前,我縣完成了新一輪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精準識別貧困人口8665戶36022人。經過全縣各鄉鎮、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共鎖定2014年減貧對象5442人。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減貧工作,提上黨政議程,召開專題會議統一安排部署減貧工作。及時成立了以分管農業副縣長擔任組長的減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農村貧困人口減貧工作。通過制定出臺《縣2014年減少貧困人口工作實施方案》,及時將減貧指標層層分解,切實做到減貧任務落實到村,到戶。
(二)加大宣傳力度。為了使減貧工作做到家喻戶曉,讓貧困群眾真正了解國家政策。我縣利用縣、鄉鎮及村三級宣傳平臺,通過今日、新聞等媒體向廣大農村貧困人口宣傳國家相關減貧優惠政策,并印發宣傳資料,幫助貧困群眾了解有關減貧工作內容。同時積極動員駐村工作隊、大學生村官及青年志愿者下村到戶,面對面咨詢貧困戶需要發展的產業和增收的項目,向有意向脫貧的貧困戶加以引導扶持,告知他們脫貧后還能繼續享受三年的扶貧政策,保障了減貧對象的知情權。
一、指導思想
2016年鎮解困工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解決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按照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進一步創新和完善解困工程新思路、新辦法,著重要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就業、就學、就醫、冬季取暖等方面的困難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解困工程的長效機制。
二、實施城鄉解困工程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統一領導、城鄉協調、扎實推進的原則。對城鄉解困工程納入全鎮工作當中進行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提高幫扶資源利用率,確保城鄉解困工作協調、有序、扎實開展。
二是堅持因戶制宜、分類幫扶的原則。根據解困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幫扶,一戶一策,因戶制宜,突出就業幫扶,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堅持自力更生與扶貧扶志相結合的原則。既重扶貧,更重扶志;既重治窮,更重治愚;既重“輸血”更重“造血”,立足標本兼治。
四是堅持黨委、政府主導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黨委、政府制定解困計劃,加大投入力度,同時組織全鎮力量開展統一的城鄉解困工作,進一步擴大幫扶工作的覆蓋面和實效性。
三、實施解困工程的目標、范圍、標準和確認程序
任務目標:2016年底實現全鎮農村解困戶23戶63人。全部脫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農村解困的范圍:凡具有我鎮戶口并在鎮域居住的因疾病、子女上學等原因致貧的特困家庭以及有勞動能力的特困家庭,按照村委會上報、鎮民政辦審查、市解困辦審批的程序,確定解困戶23戶,其中:玉堂村4戶、新戽村5戶、龍河村3戶、思源村3戶、村4戶、新渠村3戶。
農村解困對象的確認標準:農村人均月收入低于780元的家庭可列入農村解困工程進行幫扶。
農村解困對象的確認程序:村(居)民個人申請、村“兩委”(社區)班子研究評審、鎮黨委、政府審查核實、市民政局、解困辦抽查核實,由村、鎮兩級公示,市城鄉解困領導小組確認,協調工作組研究審定。
四、實施城鄉解困工程的具體措施
建立幫扶單位與被幫扶解困戶簽訂幫扶協議制度,各幫扶單位要積極參加我鎮組織的幫扶單位與幫扶對象見面會,并與幫扶對象簽定《幫扶協議書》,幫扶單位要對自己所幫扶的解困戶進行深入了解,力爭各項幫扶措施落到實處。鎮民政辦要督促各幫扶單位進行幫扶。對幫扶對象可按以下措施進行幫扶。
(一)就業幫扶措施:結對幫扶的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對困難家庭的富余勞動力要實行“一對一”幫扶措施。要幫助、鼓勵困難家庭子女通過“走出去”的方式自謀職業勤勞脫貧。鎮勞動保障所要根據勞務市場需求制定特困群眾技能培訓計劃,加大對有就業能力的特困群眾的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其就業能力,增加其就業機會。
(二)子女就學幫扶措施:凡當年考入疆外高校的解困戶子女,鎮民政辦將向爭取3000元資助,考入疆內院校的爭取2000元資助,就讀大二、大三的學生每年爭取2000元資助。
(三)就醫幫扶措施:按時向享受就醫優惠政策的解困戶發放1000元就醫卡,并根據《市城鄉醫療救助管理辦法》,對解困戶住院費用進行城鄉醫療救助。
(四)冬季取暖幫扶措施:鎮民政辦為解困家庭解決2-3噸煤炭。
(五)生產經營幫扶措施:勞動力薄弱的特困家庭由幫扶單位幫助其做好春耕、夏忙、秋收時期的各項工作,確保其生產正常進行。無勞動能力的特困家庭,由幫扶單位會同村“兩委”將其土地以當地市場承包價發包給他人耕種,并按時收回土地承包費,確保將承包費交到解困戶手中。各幫扶單位要因地制宜,特別要引導一些有能力的解困戶發展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家庭養殖,依靠養殖業脫貧致富,增強解困戶的“造血”功能。
(六)法律援助幫扶:需司法救助的特困人員,按規定程序申請、減交和免交訴訟費,可持《城鄉解困工程優惠證》到鎮司法所申請法律援助。
(七)臨時性救助人員的幫扶措施:對突發性的致貧事件,村“兩委”班子可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一次性救助,或向鎮民政辦、市民政局申請臨時性救助。
(八)生產資料幫扶:為全鎮十五戶解困戶每戶每年資助1000元用于購買農資,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春耕生產。
五、工作要求
要動員社會力量對我鎮弱勢群體進行救助,各幫扶單位要加強承擔起光榮的社會責任,按照“構建和諧”的總體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幫扶措施、解決突出問題,定期入戶走訪、主動了解幫扶對象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不斷提高幫扶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形成鎮、村兩級齊抓共管格局
扶貧幫困工作開展的同時,各村村“兩委”班子要和“訪匯聚”工作組根據各自實際制定針對本村貧困戶定期脫貧。并且切實可行的定人幫扶計劃和實施方案,將各村貧困戶的脫貧時限落到實處。
(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創新城鄉解困工作新機制
要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多層次、多途徑逐步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問題。各幫扶單位要將思想幫扶與物質幫扶相結合,通過物質幫扶、協調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特別在“春節”、“古爾邦節”、“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對幫扶對象進行走訪慰問,確保全年走訪維穩不少于5次,幫扶物資或慰問金要達到3000元以上;加強對解困戶的技術幫扶,充分發揮各幫扶單位的自身優勢,通過無償為困難群眾提供勞務、農產品致富信息等服務,進一步拓寬其致富渠道。
(三)強化管理,嚴格督促檢查
一、總體目標
深入貫徹黨的和四中全會精神,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精神,強化我局扶貧工作職責任務,實現扶貧主導產業有新發展,農民收入有新增加,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有新提升,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有新改善,群眾滿意度有新提高,努力克服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確保在2020年同步實現小康。
二、基本情況
鎮村共有村民110戶,人口360人,耕地620畝。村黨支部現有黨員14人,其中:60歲以上的4名,50—60歲的3名,35—50歲的5名,35歲以下的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18戶,38人,2019年已全部脫貧。
三、具體措施
廣泛動員黨員、干部、職工等力量,協調相關單位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綜合采取社會救助、勞動就業等措施,確保實現精準扶貧,防止返貧。
(一)結對幫扶。充分發揮我局廣大黨員的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分解扶貧工作任務,細化結對幫扶工作措施,根據貧困戶具體情況,制定一對一幫扶計劃,確保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扶貧標準,防止返貧。
(二)產業扶持。針對村實際,結合當地資源,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途徑,幫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村級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勞動力,特別是貧困戶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統籌解決村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分類救助。開展生活救助,宣傳社會救助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則救,解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問題。開展醫療救助,積極宣傳醫療救助政策,幫助貧困戶申請臨時救助,解決因病致貧問題。開展殘疾人救助,宣傳重度貧困殘疾人救助政策協助申請相關救助,解決因殘致貧問題。
(四)庭院整治。結合“五凈一規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集中整治貧困戶家中臟亂等情況問題,通過開展系列活動使貧困戶室內環境清潔干凈、庭院整潔有序。
(五)美化環境。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深入開展“綠美家園”活動,幫助村清除雜草、打掃衛生從而提升村的環境水平,為美麗鄉村創建增添新的美顏景觀。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成立組織。成立民政局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辦公室主任擔任。要堅持抓好扶貧問題的研究、難點問題的協調,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推動精準扶貧取得更大成效。